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涛;高宗保

    目的研究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观察组实施PKP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骨水泥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两组的VAS、ODI评分均降低,B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两组的Cobb角均减小,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中间高度均增加,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效果显著,其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椎体功能,缓解疼痛,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 中药补肾健骨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

    作者:张剑慧

    目的:探讨中药补肾健骨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次研究的对象(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各40例的两小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所有患者均于我院就诊(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将西药(鲑鱼降钙素)与中药(补肾健骨方)分别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的主要治疗方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和77.50%,两组在总有效率方面相比,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较优,二者存在较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中药补肾健骨方应用于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取得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进行脊柱微创手术的疗效

    作者:朱晓镝;王洪亮;陈进

    目的:探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和椎体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平均Cobb角9.5° ±3.7°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7.8° ±6.5°,骨块侵占椎管的比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较少.

  • 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观察及其并发症评价

    作者:胡代灵;毕守盈

    目的:探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6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Cobb角度小于参照组,椎体后缘高度大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 新型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作者:陈骥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实施新型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科室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120例患者,实施随机数表分组:网袋组(n=60)、球囊组(n=60),网袋组实施新型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球囊组实施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分析总结不同术式对患者椎体畸形矫正效果、疼痛、骨水泥渗漏状况的影响.结果 网袋组患者术后1年Cobb角(15.3±3.5)、椎体前缘高度(24.0±1.2)mm、椎体中部高度(24.3±1.1)mm与球囊组(15.1±3.7)、(24.2±1.5)mm、(24.4±1.2)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2、0.422、0.635).网袋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骨折部位疼痛评分(6.2±1.2)分、(2.2±0.3)分、(1.9±0.4)分与球囊组(6.1±1.3)分、(2.1±0.4)分、(1.8±0.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2、0.124、0.174).网袋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3.3%较球囊组20.0%明显降低(P=0.004).结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实施新型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时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椎体高度恢复,改善后凸畸形状况,且可降低患者骨水泥渗漏风险,运用价值高.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50例探讨

    作者:乔炜;张德强;费正奇;王文升

    目的 探讨PKP治疗老年人OVCF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行PKP治疗OVCF 50例共61个椎体.按患者手术是否发生骨水泥渗漏分渗漏组和非渗漏组,分析发生骨水泥渗漏原因及预防骨水泥渗漏的措施.结果 45例疼痛完全消失,4例疼痛显著改善,1例疼痛减轻.术中出现骨水泥渗漏4例,其中1例渗漏于椎管内;2例渗漏至椎外前静脉内,形成"鼠尾征";1例渗漏至前纵韧带下及周围.50例均未发生骨水泥过敏、骨水泥栓塞及脂肪栓塞.结论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疗效明显,骨水泥组织相容性好,过敏反应、脂肪栓塞发生率低.严格掌握影响PKP发生骨水泥渗漏的重要因素,作为防止和减少骨水泥渗漏发生的关键.

  •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问题分析

    作者:吕品;王晖;胡元生;高建明;刘金亮;冯龙庆;辛永京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可使患者的疼痛即刻显著减轻或消失,早期下床,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逐渐成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主要治疗手段.但随着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广泛应用,一系列关于其疗效的随访报告也逐渐增多,并且注意到了术后椎体骨折再次发生这一现象.

  • 高浓度骨水泥经皮注入椎体配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军;刘秀华

    目的:分析高浓度骨水泥经皮注入椎体配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总结2012年1月-2013年12月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在我科行经皮注入高浓度骨水泥配合口服自制中药壮骨胶囊,观察该方法的疗效。结果120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改善,平均随访半年,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结论高浓度骨水泥经皮注入椎体配合中药壮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防止或减少骨水泥外渗,强化椎体,同时补肾壮骨,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缓解疼痛,促进骨折愈合。

  • 正清风痛宁对大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影响

    作者:罗霞;陈德森;李莉;胡熙耀;万超;吴胜英

    目的:观察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穴位注射对大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字表将40只雌性SD大鼠编号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0.5 mg组和2 mg组,采用手术摘除双侧卵巢以建立大鼠骨质疏模型,术后2个月再剪断L3椎体前缘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模型.成模后0.5 mg组和2mg组分别于L3夹脊穴注射正清风痛宁注射液治疗4周,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采用机械触诱发病和自发痛观察疼痛行为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脑脊液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6-酮-前列腺素E1α(6-keto-PGE1α)、一氧化氮(NO)及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含量.采用骨定量超声诊断技术检测骨折腰椎骨定量振幅衰减(BUA)及骨密度(BMD).结果:与模型组比,2 mg组抬腿次数和抬腿持续时间降低,大鼠4周后足缩足阈值均值明显提高,1、2、3、4周机械缩足阈值(MWT)逐步提高,且脑脊液中nNos、NO、CCK-8和6-keto-PGE1α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骨定量超声显示BUA及BMD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可增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大鼠下丘脑nNOS分泌、抑制6-keto-PGE1α和NO合成、降低CCK-8和6-keto-PGE1α而产生中枢镇痛作用,并可促进大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愈合.

  • 骨水泥强化术后椎体再骨折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贾璞;唐海

    骨水泥强化术已被广泛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骨水泥强化术后椎体再骨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研究认为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生物力学、骨水泥渗漏、骨质疏松等.本文就骨水泥强化术后椎体再骨折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 Kummell病椎体裂隙征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良辰;何登伟;黄文君;陈振中

    国内外时常有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出现椎体裂隙征的文献报道.关于裂隙征的发生机制,目前有椎体缺血性坏死、骨生物力学、气体形成以及其他原因等多种观点,均获得一定的临床和生物力学证据的支持.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就Kummell病椎体裂隙征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高原地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作者:李怀玮;李启旺;李二虎;关炳瑜;严锋合

    目的 对比并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非手术方法治疗高原地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136例高原地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随机分组,分为PKP组和非手术治疗组(各68例).结果 PKP组中2例失访,另66例获得随访(2.47±1.12)个月,治疗后48 h、2周、6周的VAS、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手术组中2例失访,另66例获得随访(2.68±1.33)个月,治疗后2周、6周的VAS、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与6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2周VAS、JOA评分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原地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采用PKP治疗疗效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 MRI脂肪抑制成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勇;周枫;张云庆;邓雄伟;方剑锋;杨惠光

    目的 评价MBI脂肪抑制成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8-02-2013-08对8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行PKP治疗,根据入院前X线片及CT检查,分为单椎体组(56例)和多椎体组(32例).术前行MRI脂肪抑制成像检查确定骨折椎体,比较2组行MRI检查前后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单椎体组和多椎体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9%和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的X线片及CT检查对于骨质疏松性多发椎体骨折容易漏诊,MRI脂肪抑制成像能够提高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诊断率.

  •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不同手术预后

    作者:白晓军;王飞

    目的:对比不同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64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闭合复位辅助下椎体后凸成形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神经症状等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治疗组的椎体前壁高度、后壁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后凸角度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对于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能更加有效缓解疼痛与恢复椎体高度。

  •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观察

    作者:赵振东;付兆宗;刘一涛

    目的:研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观察.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共计200例,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100例,对照组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VAS评分、患者满意度以及后凸畸形矫正率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2组患者手术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前2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后凸畸形矫正率和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均具有显著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原理相似,治疗效果差异不显著,经皮椎体成形术操作简单、费用较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高于椎体后凸成形术,但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费用高,治疗方案的选用可根据患者的椎体骨折时间进行选择,时间短宜选择椎体后凸成形术.

  •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与腰椎骨密度的关系

    作者:陈建庭;钟招明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与腰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绝经后妇女23例为骨折组,无椎体骨折的2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为对照组.两组的年龄、绝经年限、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差异无显著性,均行胸腰椎正侧位X线摄片.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量的腰椎(L2-4)前后位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和T值.结果 骨折组BMD、BMC和T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腰椎BMD降低与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相关.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应重视BMD变化,预防椎体骨折的发生.

  • 骨质疏松性与肿瘤转移性椎体骨折患者代谢指标的比较

    作者:赵镇;金晖;何仕城;邓钢

    目的 比较分析骨质疏松性与肿瘤转移性椎体骨折患者相关代谢指标及其关系.方法 回顾从2003年01月至2011年06月期间在我院介入血管外科行椎体成形术的14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与111例肿瘤转移性椎体骨折患者的相关代谢指标,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统计内容为:性别、年龄、椎体骨折数、手术次数、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清总钙、磷、碱性磷酸酶(ALP)、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次数、血清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与肿瘤转移性椎体骨折患者在骨代谢及脂代谢方面存在差异,可帮助临床医生及时找出骨折病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方法探讨

    作者:罗文正;陈诚;唐廷波

    目的: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方法。方法对1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点进行归纳和分析,6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或后凸成形术,5例行开放减压椎弓根系统复位固定直视下椎体成形术。结果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椎体成形或后凸成形术后2~4天,手术后6~7天配带腰背支具下床活动,8例患者椎体高度的恢复和Coob角改善,发生骨水泥漏1例,随访4~11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7.5下降到术后3.4,Oswestry评分由术前的76下降到26,未见邻近节段发生再骨折,1例X线可见椎弓根螺钉道扩大。结论该类骨折不愈合有其特殊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应根据其临床特点进行选择。

  • 后路椎弓根螺钉钉道强化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中长期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郭丹青;张顺聪;梁德;于淼;莫国业;李大星;李永贤;郭惠智

    目的:观察钉道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OVF)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5年12月41例OVF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女37例,男4例;年龄72.0±5.8岁(66~88岁);病程6.75±3.20个月(8h~27个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平均T值为-3.80± 1.12SD(-2.9~-5.4SD);52个椎体受累,责任椎体位于T5~L5,合并椎体内假关节33个(63.46%),陈旧骨折畸形愈合3个(5.77%),合并重度塌陷12个(23.08%),椎体大塌陷率为(72.0±15.2)%(32%~95%),椎管占位率为(42.3±11.4)%(22.1%~71.4%);术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为C级8例,D级10例,E级23例.手术方式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钉道强化内固定,再根据骨折类型联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或椎管减压或截骨矫形等.记录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术前、术后1周、术后2年、末次随访时伤椎局部后凸角,评价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记录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38.9±29.0个月(24~108个月),2例患者去世,4例患者失访,35例患者完成末次随访.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VAS分别为8.07±1.52分、3.26±2.40分及2.66±1.49分,ODI分别为(72.30± 11.80)%、(46.70±16.28)%及(35.89±11.90)%,术前、术后1周、术后2年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局部后凸角分别为26.85°±17.32°、7.64°±9.61°、11.18°±9.57°及11.43°±1.93°,三项指标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末次随访时ODI与术后1周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VAS、后凸角在术后各随访点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11例患者神经功能获得改善,其中术前ASIA分级C级恢复至D级3例、E级5例,术前D级恢复至E级3例、余7例仍为D级,8例术前E级患者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状明显减轻.13例(31.71%)出现无症状骨水泥渗漏,术后未予以特殊处理.术后新发椎体骨折6例10个(24.39%),其中相邻节段5例5个(12.20%).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骨水泥脱落、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钉道强化内固定治疗OVF临床疗效满意,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功能,纠正后凸畸形,在中长期随访中未出现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

  •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胸腰椎椎体后壁形态学测量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帅;王清;杨进;徐双;王高举;段毅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OVF)患者胸椎、腰椎椎体后壁形态学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98例OVF患者,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及多平面重建技术(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观察测量T6~L5椎体相关参数.测量椎体纳入标准:椎体无新鲜或陈旧性骨折、无感染征象、无肿瘤性骨质破坏、无半椎体及阻滞椎等先天畸形等;排除标准:已行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椎体.测量T6~L5椎体CT影像的如下参数:双侧椎体后缘线与椎弓根中轴层面的内侧骨皮质处的交点A、B的连线(AB),骨性椎管凸入椎体顶点O到线AB的距离(OC),椎体前缘点P到AB的距离(PC),计算R=OC/PC(术中侧位像上骨性椎管凸入椎体深度与椎体中矢状径比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T12与L1椎体OC值.结果:OC值自T6至T12在3.83±0.13mm到5.21±0.06mm之间,PC值自T6到L5在23.42±0.21mm到44.38±4.51mm之间,均呈逐渐增大趋势.OC值自T12至L5在5.21±0.06mm到0mm之间,呈逐渐减小趋势.R值在T6~T12均接近0.16(1/6),腰椎较胸椎明显减小,在L1~L3明显小于1/6,在L4、L5接近于0.T12与L1的O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下胸椎椎体后壁形态与腰椎相比存在明显差异,OC的存在致中下胸椎椎体后壁在侧位像上的真实投影线位于椎体后1/6处.在中下胸椎行PKP时尽量避免骨水泥分布超过椎体后1/6从而减少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的发生.

83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