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间孔镜椎板间入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脱出症

    作者:朱文辉;贺海怿;聂富祥;张凯;李想;张鹏飞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椎板间入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脱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4例游离型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2例为椎间孔镜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作为观察组,另外42例为开窗髓核摘除术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并且比较两组术前1周及术后1个月的VAS疼痛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1.63±12.58)mL、(0.52±0.21)cm、(9.25±1.54)d,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术后一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为(2.68±0.36)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JOA评分为(21.68±5.64)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P﹤0.05);且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7.14%,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结论椎间孔镜椎板间入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脱出症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小,且能够在保证良好疗效的前提下,明显减少患者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脱出症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与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作者:张彤童;任龙喜;郭函;刘正

    目的 研究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与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6年2月某院接受诊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A组23例、B组27例.A组患者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治疗,B组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入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直腿抬高角度、下肢疼痛程度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1天,两组患者的直腿抬高角度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直腿抬高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2天、3天及出院时两组患者下肢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随着时间延长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段两组患者下肢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96.3%vs9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与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相似,均具有较高的、可行的治疗作用,而经椎板间入路能将病灶充分切除,并充分分离神经根,达到充分减压效果,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

  • 微创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陈开明;曹立颖;尹小锋;严照明;林斌珍

    目的 评价微创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窥镜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对49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均行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全内窥镜下微创椎间盘切除术.结果 49例获得6~9个月,平均7个月的随访.术后各随访时间的腰痛及腿痛VAS、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疗效评定按腰椎改良MacNab功能标准:优22例,良26例,可1例.结论 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微创、有效.

  • 经椎板间人路与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作者:张兴;李永超;柯荣军;刘洪鹏;周兵;杨惠林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与椎间孔人路手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11-2017-03诊治的37例巨大髓核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16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椎板间入路组),21例经椎间孔入路手术(椎间孔入路组).结果 椎板间人路组透视2~4次,椎间孔人路组透视4~10次.椎板间人路组与椎间孔入路组术后直腿抬高角度、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直腿拾高角度、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与椎间孔入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各自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难点,要求临床医师在熟练掌握手术操作的基础上因人制宜并个性化选择,以达到优的效果.

  • 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微创治疗游离脱垂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曾建成;陈果;宋跃明;孔清泉;聂鸿飞;王贤帝;李柱海;蒋虎山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微创治疗游离脱垂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科采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interlaminardiscectomy,PEID)微创治疗游离脱垂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94例。其中男53例,女41例,年龄13~56(平均29.69)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改良MacNab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平均随访26.5(12~37)个月。平均手术时间(66.4±8.4)min。每台手术术中平均透视时间(0.5±0.2)s。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痛、感觉肌力减退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前、术后1天、术后1、3、6、12个月腰痛VAS评分分别为:(5.40±1.12)分,(3.36±0.96)分,(1.86±0.99)分,(1.18±0.83)分,(0.78±0.62)分,(0.58±0.64)分;腿痛VAS评分分别为:(8.40±0.95)分,(2.66±1.53)分,(1.98±1.00)分,(1.20±0.81)分,(0.82±0.66)分,(0.68±0.62)分。术前、术后1、3、6、12个月ODI指数分别为:51.88±8.88,33.22±10.33,23.46±7.47,15.10±5.72,10.38±5.93。术前与术后各时段腰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评价疗效,优良率94.7%。结论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微创治疗游离脱垂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中透视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其近期疗效确切,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 完全内窥镜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转为开放手术的原因分析

    作者:王冰;吕国华;刘伟东;李磊

    目的:总结分析在完全内窥镜(full endoscopic,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转为开放手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0年8月应用单通道FE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的5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转为开放手术的病例,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结果:共5例(10%)转为开放手术,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29~44岁,平均36.2岁:病程35~105d,平均58.4d;L5/S1 4例,L4/5 1例,侧方型突出3例,旁中央型突出1例,游离型突出 1例.1例因工作鞘位置不佳造成黄韧带鉴别困难而转为开放;1例大块髓核脱出且病程较长患者术中神经根明显粘连,由于神经根分离与止血困难而改为开放,该例同时合并硬膜损伤;3例因FE术中无法暴露神经根而转为开放,开放手术时见神经根起始点位置低于操作间隙下位椎板,需切除部分侧隐窝骨结构才能显露神经根.开放手术后,3例下肢痛消失,2例减轻.结论:操作通道定位不佳、适虚证选择不当和神经根走行变异是在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转为开放手术的原因,术者丰富的微创经验、合理病例选择与术前腰神经根走向影像学检查可有效预防FE手术转为开放手术.

  • 比目鱼肌H反射监测在全麻下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夏新雷;郑超君;聂聪;金翔;姜建元;吕飞舟;马晓生;朱巍;王洪立

    目的:观察全麻下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手术各操作步骤中使用H反射监测S1神经根功能的变化情况,明确该神经电生理参数在监测全麻下脊柱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例单侧L5/S1椎间盘突出症(S1神经根损伤)患者被纳入本研究,男7例,女7例;年龄25~53岁;身高160~177cm.均行全麻下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单纯髓核摘除术.术前、术中各操作步骤(通道置入、神经根暴露、突出髓核摘除及内窥镜系统退出)及术后分别记录双侧下肢比目鱼肌H反射,测量并对比潜伏期及波幅(基线-负向波峰)等参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术前完成全麻插管后、在手术体位所测得的H反射参数作为术中H反射的基线值.术中,患侧H反射波幅自神经根暴露(通道触碰或挤压神经根)阶段开始便出现明显下降(P<0.05),在剥离推移神经根时H反射波幅下降幅度为明显[平均下降(43.9±20.5)%,P<0.05],而后虽有回升,但较基线值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结束时,所有患者患侧H反射都得以保留,但波幅仍较基线值下降约(15.1±9.0)%(P<0.05).术后第2日,所有患者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明显好转(术前vs.术后:6.4±1.3 vs.0.6±0.6,P<0.05);12例患者复测患侧H反射,各项参数相较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2例患者术中出现H反射波幅下降超过85%的情况,在停止操作、放松牵拉神经根后数十秒,H反射都得以部分恢复,术后未出现明显的感觉或运动障碍.结论:比目鱼肌H反射波幅能有效反映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手术各操作步骤中S1神经根的电生理传导功能,术中应用H反射监测技术可为全麻下脊柱内窥镜手术提供额外的、可靠的辅助监护手段.

  • 经椎板间隙扩窗入路内窥镜下手术治疗伴椎板间隙狭窄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付强;陈誉;徐海栋;战策;倪海键;李忠海;李明

    目的:评价采用常规器械扩窗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手术治疗伴椎板间隙狭窄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2011年9月~2012年6月应用常规器械扩窗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伴椎板间隙狭窄的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16~53岁,平均35.7岁.突出类型:肩上型25例,腋下型10例,混合型5例,游离型5例.统计手术时间、术中 出 血量、扩窗咬除骨量及并发症等手术基本情况.术前及术后3d、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和各时间点VAS评分.手术时间60~125min,平均83.5min;术中出血约10~50ml,平均25ml术中扩窗咬除骨量约3~1g,平均6g.术中无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术后3例出现下肢麻木感,1周后均恢复,术后无出血、感染等其他并发症.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伴椎板间隙狭窄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时,常规器械扩窗具有较大的安全性,操作步骤简单,不需要复杂昂贵的专门设备.

  • 完全内窥镜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吕国华;王冰;刘伟东;胡嘉瑞;李磊;陈维华;任磊

    目的:评价完全内窥镜(full-endoscopic,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2008年8月~2009年2月应用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20~52岁,平均36.1岁;病程15~120d,平均66d.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和单侧坐骨神经痛.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均为单节段病变,L5/S1 24例,L4/5 6例.突出类型:侧方型18例,旁中央型8例,游离型4例.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腿痛和腰痛进行评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2例转为开放小切口手术,其余28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未予估计.2例出现硬膜小裂口,无神经根损伤及术后出血等并发症.手术时间45~105min,平均70.7min;住院时间3~7d,平均5.7d,伤口均一期愈合.26例患者出院时下肢痛消失,2例减轻.术后随访1.0~1.5年,平均1.3年,无复发病例.腿痛VAS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76.8mm、7.6mm和7.3mm,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腰痛VAS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8.8mm、11.0mm和10.7mm,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和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作伟;菅凤增;王兴文;吴浩;袁庆国;陈赞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和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I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26例,其中采用PTED治疗66例(PTED组),采用PIED治疗60例(PIED组),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随访时间为3 ~ 23个月.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改善(均P<0.01).两组在住院时间、手术优良率、复发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PTED组的手术时间[(85.6±19.0) min]和术中透视次数[(28.1±10.3)次]均多于PIED组[手术时间:(59.6±13.0)min;透视次数:(4.9±1.5)次](均P<0.01),而术后卧床时间[(4.6±0.9)h]、并发症发生率(4.5%)均低于PIED组[卧床时间:(9.9±3.7)h,并发症发生率:l3.3%](均P<0.01).结论 PIED和PTED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应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的类型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经皮脊柱内窥镜不同入路下L4/5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勇;李金海;钟琼;魏俊

    目的 探讨经皮脊柱内窥镜不同入路下L4/5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4~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单双号的形式将其分为椎间孔组和椎板间组,每组30例.椎间孔组实施椎间孔入路PELD手术治疗,椎板间组实施椎板间入路PELD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术后和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板间组的优良率为90.00%,显著高于椎间孔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腿痛或者腰背痛和睡眠、行走和社会活动等的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脊柱内窥镜下对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椎间孔入路治疗与椎板间入路治疗的效果显著,均能使患者的疼痛情况得到改善,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椎间孔镜技术椎板间入路选择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钟红发;曾丽梅;陈荣春;卢志军;钟鸣亮;刘宁;叶书熙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技术椎板间入路选择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全椎板切除术治疗,实验组予以椎间孔镜技术椎板间入路选择性减压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6个月的JOA评分、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予以椎间孔镜技术椎板间入路选择性减压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缓解疼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椎间孔镜技术椎板间入路选择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宋京涛;刘利民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实施椎间孔镜技术椎板间入路选择性减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本科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间8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患者手术术式类型分为切除组(n=40)和减压组(n=40),切除组行全椎板切除术,减压组行椎间孔镜技术椎板间入路选择性减压治疗,分析总结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减压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与切除组75.0%相比明显较高,减压组患者术后6个月VAS、ODI评分与切除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实施椎间孔镜技术椎板间入路选择性减压治疗的临床效果优良.

  • 全内窥镜下椎板间入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童迅;秦小虎;孙凌梅;彭文娟;张文秀;程俏;宋一平

    目的 探讨全内窥镜下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全内窥镜下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依据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Macnab腰腿痛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随访4~12月,平均6月.下肢神经痛VAS评分术前6.2±1.3分,术后1周1.5±0.6分,术后3月1.0±0.4分,手术前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术前65.1±12.6,术后1周18.4±6.3,术后3月12.5±2.9,手术前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nab腰腿痛评定标准结果为优16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 全内窥镜下椎板间入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对脊柱稳定性破坏小,操作精细,术后恢复快,近期手术效果优良.因其不受髂棘影响,特别对于高髂棘、不易从侧方椎间孔入路治疗的患者,减少了对神经根的损伤,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及失败率.

  • 经皮内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陆龙卫;赵凯;王凌斌;朴民声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椎间孔、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内镜下行髓核摘除、减压术治疗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椎间孔入路27例,椎板间入路5例.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估患者手术前后腰腿疼痛缓解的情况,采用改良MacNab评分评估患者术后6个月腰部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VAS评分:椎间孔入路27例,术前为(9.19±0.74)分,术后1个月为(1.37±0.69)分,术后3个月为(1.52±0.58)分,术后1、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板间入路5例,术前为(9.40±0.55)分,术后1个月为(1.00±0.71)分,术后3个月为(1.20±0.84)分,术后1、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评分总体优良率为94.5%.结论 经皮内镜下椎间孔入路及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能获得满意疗效.

  • 全麻下经椎板间隙入路经皮内镜下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50例

    作者:于江涛;范少勇;陶志强;吴庭胜

    目的:分析全麻下经椎板间隙入路经皮内镜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6年2月—2016年12月,在全麻下行症状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50例,患者均为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且均为单侧单节段侧隐窝狭窄.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透射次数、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指标,记录术前和术后1天、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判定疗效.结果:术后第1天,3、6、12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术前的评分显著改善(P<0.05);术后12个月的ODI指数为6.38±3.37,低于术前的67.62±9.89(P<0.05).术后12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判定疗效,优4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6.0%.术中未见硬膜囊撕裂,术后未见椎间盘感染、椎管内血肿、神经根及硬膜囊损伤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全麻下经皮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确切,可对单侧整个侧隐窝区所在神经根进行彻底的减压及松解,安全有效,临床值得推广.

  • CT引导下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钟琼;陈志平;陈新荣;杨俊;付敏;刘勇;吴韵;温新院;魏俊

    目的:探讨CT引导下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手术方法.方法:纳入符合条件患者209例,其中207例均成功行CT引导下PEID手术,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1天、1个月及6个月的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 disability index,ODI),改良Macnab评分.结果:患者术前、术后1天、1个月及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7.8±0.8、2.5±0.7、0.9±0.5、0.1±0.4,各时间点VAS评分下降趋势明显(P<0.001);术前、术后1天、1个月及6个月ODI指数分别为72.8±3.7、30.0±1.7、21.3±1.3、18.9±1.0,各时间点ODI指数下降趋势(P<0.05).术后6个月MaeNab评分,优151例,良50例,术后复发判定为差6例.结论:CT引导下PEID手术是微创、安全、有效的一种新技术,可扩大PELD的手术适应症,并优于C臂下手术.

  • 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L5-S1向下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作者:况君;万小明;余兆仲;万宣;刘峰;褚小刚;刘碧峰;吴连堤;罗自金

    目的:观察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5-S1向下脱垂型腰椎闻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7年6月江西省中医院脊柱骨科收治的诊断为L5-S1向下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例,行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记录患者手术大致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腰部功能障碍指数(ODI)等为评判指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28.5m in.术后短期小腿后方麻木加重2例,经脱水消肿治疗后1周症状缓解;腰骶神经根牵拉损伤1例,经营养神经治疗后2个月症状缓解;脱出髓核摘除不彻底1例,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平均随访时间6.3个月,术后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内无复发.结论:经椎板闯入路椎间孔镜治疗向下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中治疗的技术关键点在于使用三维结构镜准确判断髓核脱出情况.

  • 椎板间入路与椎间孔入路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作者:魏鑫鹏;崔传广;颜廷卫;唐延军

    [目的]比较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2月~ 2016年12月49例接受经皮内窥镜手术治疗L5S1 LDH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23例采用椎板间入路(PEID组),26例采用椎间孔入路(PETD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LDH病理分型、临床症状、术前VAS疼痛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ID组与PETD组相比显著缩短手术时间[(63.53±15.85) minsvs (75.27±11.34) mins,P<0.05],显著减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8.49±1.89)次vs(35.38±6.08)次,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定位错误、硬膜撕裂、手术切口感染、椎间盘炎等严重并发症.49例患者平均随访15.3个月.两组患者术后24h、末次随访VAS疼痛评分以及末次随访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各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PEID组4.35%,PETD组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复发率PEID组4.35%,PETD组1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ID与PETD均是治疗L5S1 LDH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且临床疗效相近.但PEID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

  • 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微创治疗腋下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陈果;曾建成;宋跃明;孔清泉;聂鸿飞;王贤帝;李柱海;蒋虎山;裴福兴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微创治疗腋下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6月,采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discectomy,PEID)微创治疗腋下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13~53岁,平均33.5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良MacNab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20个月,平均15.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61.4±12.6)min.术中平均透视时间(0.5±0.3)s.32例患者术后腰腿痛、感觉肌力减退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术前,术后1d,术后1、3、6、12个月腰痛VAS评分分别为(6.00±1.46),(3.81±0.75),(1.88±1.15),(0.81±1.05),(0.63±0.62),(0.25±0.45);腿痛VAS评分分别为:(7.88±0.81),(2.88±1.45),(2.13±1.02),(1.38±0.62),(0.88±0.62), (0.81±0.54).术前、术后1、3、6、12个月ODI评分分别为(47.63±9.91),(38.4±10.46),(26.75±6.88),(13.81±5.95),(9.19±6.04).术前与术后多时段腰腿痛评分及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时用改良MacNab评价疗效,优良率90.6%.[结论]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微创治疗腋下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中透视少,暴露清楚,便于保护神经结构,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其近期疗效确切,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4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