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关节软骨缺损治疗进展

    作者:蒋萍;蔚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组织工程学的兴起,对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就目前关节软骨缺损治疗方法的应用和临床效果做一综述.促进软骨修复法微骨折术是目前临床应用多的技术,主要适用于<2cm2的Ⅲ、Ⅳ级软骨缺损,并且<40岁患者早期治疗效果好.Gobbi报道[1],109例经过该技术治疗后的患者经过36~120个月随访及术后组织学观察发展修复缺损的组织为纤维软骨,其在生物学强度等方面比透明软骨差,不能达到关节软骨功能.

  • 发育过程中的猪带绦虫囊尾蚴的组织学观察

    作者:刘永杰;郝艳红;李庆章

    目的系统地研究猪囊尾蚴发育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变化. 方法仔猪感染猪带绦虫卵不同时间后剖杀,取囊尾蚴寄生部位作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同一宿主不同部位甚至同一宿主同一部位囊尾蚴的组织结构发育程度不同.感染后19 d在骨骼肌中即有幼年期囊尾蚴出现,组织学检查显示了头节的早期发育,其他组织器官内未发现有囊尾蚴寄生.感染后30 d骨骼肌内寄生的囊尾蚴出现小钩及吸盘的雏形.随着猪囊尾蚴体内发育时间的延长,头节区逐渐分化,出现吸盘及折叠.感染后60 d,骨骼肌内寄生的囊尾蚴头节区出现较大的吸盘和大量折叠.70 d以后的囊尾蚴在组织学结构上和60 d的囊尾蚴相似.在每一发育阶段均有退化变性的囊尾蚴出现.(本文图1~6,见封底) 结论猪囊尾蚴的早出现时间大约是感染后19 d,而成熟时间大约是感染后60 d.在猪囊尾蚴的组织结构发育过程中囊壁相当于暂时的胚胎,头节在囊壁的基础上分化而来.

  • 牵张成骨矫治猕猴腭部软硬组织缺损的组织学及荧光标记研究

    作者:刘毅;陈刚;刘延山;申岱;朱彤;王之奇

    目的 观察猕猴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过程中,新骨组织形成与改建活动的特点,探讨新骨生成的规律.方法 建立猕猴腭裂动物模型,以牵张成骨术整复其腭部软硬组织缺损,以每天2次、每次0.4 mm的速率牵引,直至骨运送盘移动关闭裂隙后原位固定.分别于固定期第1、2、4、6、8、12及24周取材,每时相点3只实验动物.取材前6 d,实验组动物(21只)均肌肉注射四环素(30 mg/kg)标记.各组标本包埋切片行组织学及荧光标记观察.结果 与实验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动物各2只,同法标记)对比.结果 实验组骨运送盘移动至裂隙对侧关闭缺损,牵开间隙内以膜内成骨方式原位成骨,成功整复腭部软硬组织缺损.牵张成骨术后固定期从1至24周逐渐延长,呈现出成骨-改建-成熟的动态变化过程:牵张区新骨形成的量及其钙化程度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新骨组织亦呈现不断改建成熟的趋势,软组织随着新骨的形成不断地延伸,对照组裂隙无法自行修复.结论 应用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缺损,在良好的固定下,通过膜内成骨的方式,新骨不断的成熟和改建,直至成功修复软硬组织缺损.

  • 两种异种骨在双侧下颌智齿位点保存后配对比较及组织学观察

    作者:吕源;李岩峰;祝洁;孙小雪;胡品;李长健

    目的:脱蛋白猪骨矿物基质(DPBM,The Graft(@))与脱蛋白牛骨矿物基质(DBBM,Bio-Oss(@))在位点保存后配对比较并观察二者成骨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7例双侧下颌智齿阻生患者,将二者随机植入左右两侧,均覆盖屏障膜.分别于本后即刻(T0)、12 周(T12)、24周(T24)拍摄锥形束CT,测量两组牙槽窝颊舌侧骨壁厚度及相应高度、宽度.利用SPSS21.0对两侧牙槽窝前12周(T0-T12)、后12周(T12-T24)、总24周(T0-T24)时各指标的改变值做配对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24周时取部分患者植骨术区少量骨块,经HE染色,镜下观察两种异种骨成骨情况.结果:配对t检验显示双侧牙槽窝颊舌侧骨壁厚度、高度及宽度改变值在T0-T12、T12-T24T0-%T4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在T0-T12与T12-T24时,Graft侧舌侧厚度、高度改变值,Bio-Oss侧舌侧高度改变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T12-T24与T0-T24时,Graft侧舌与Bio-Oss侧舌侧厚度、舌侧高度、宽度改变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观察显示,24周时两种异种骨材料周围均有新形成的骨组织及纤维结缔组织紧密结合,受检区均未发现炎性反应.结论:The Graft(@)与Bio-Oss(@)用于下颌智齿健点保存后,在牙槽窝骨壁吸收速率及程度上表现相似;且较薄的舌侧骨壁垂直向、水平向吸收远多于颊侧骨壁,骨吸收多发生于前12周;The Graft(@)与Bio-Oss(@)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引导性.

  • 小鼠睾丸发育全过程的组织学观察

    作者:罗兰;张彦;杨芳;杨榆玲

    为系统观察小鼠睾丸组织发育过程,将生后1~57 d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17组昆明种正常小鼠睾丸组织制备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分析.结果 表明:小鼠生后初期睾丸曲细精管中只有支持细胞和原始生精细胞;至生后8 d时出现B型精原细胞;15 d时出现初级精母细胞;23 d时出现次级精母细胞及少量圆形精子细胞,此后圆形精子细胞逐渐增多;30 d时圆形精子细胞发生变态;36 d时大量精子开始稳定出现于曲细精管管腔中,并延续至此后各期.这意味着小鼠生精细胞在出生后经过一个相对连续的发育分化过程,至生后约36 d发育成熟.这为细化小鼠睾丸组织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提供了详细资料.

  • 长爪沙鼠正常泌尿器官的组织学观察

    作者:赵文杰;宋志琦;程广宇;赵德明;杨利峰

    目的:长爪沙鼠体内的水分调节系统很特殊,使自己能排出浓缩的尿液,节省水分,适应沙漠严酷的环境。由于肾功能的特殊性,其抗旱能力非常强。方法采用HE染色及光学显微镜技术对长爪沙鼠的肾、输尿管和膀胱等泌尿系统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与大鼠、小鼠相比长爪沙鼠的远端小管发达;肾髓质内层发达。结论本文的发现希望为丰富长爪沙鼠泌尿系统的组织学内容和作为实验动物化提供支持。

  • 子宫平滑肌瘤生长与孕激素关系的探讨

    作者:陈文杰

    子宫肌瘤是妇产科常见的良性肿瘤,生育期妇女发病率约为25%[1],其发病机理存在较大争议,一般认为雌激素有诱发并促进子宫肌瘤生长的作用,但近几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孕激素对子宫肌瘤有促进生长作用"[1-4].本文通过对89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血浆孕激素的测定及肌瘤的组织学观察,探讨肌瘤生长与孕激素的关系.

  • 卵巢内胚窦瘤3例

    作者:汪昆玲;潘虹

    目的:研究卵巢内胚窦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临床资料分析及组织学观察3例卵巢内胚窦瘤.结果:3例卵巢内胚窦瘤均为右侧,年龄13~26岁,平均年龄19.3岁.临床症状2例无腹痛,1例产后7d腹痛、阵发性刺痛及肛门坠痛.组织学特点:腺管状结构,嗜酸性玻璃样小体及实性细胞团结构,随访无1例死亡.结论:卵巢内胚窦瘤来自多能性原始生殖细胞,好发儿童及青少年,3例卵巢内胚窦瘤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均升高.

  • 应用双氯芬酸钠后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的肝肾变化:组织学验证

    作者:张超;董英海;董宇启

    背景:临床上常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引起的疼痛,文献报道非类固醇类抗炎药会引起肝肾功能的损害,但其究竟如何影响肝肾组织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肝肾组织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8/2008-0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8月龄雌性SD大鼠24只,体质量300-320 g,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双氯芬酸钠先骨折后药物组和双氯芬酸钠先药物后骨折组,每组8只.方法:大鼠卵巢去势后饲养3个月,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组.生理盐水组和先骨折后药物组先进行双侧股骨中段骨折造模,再分别灌注生理盐水10 mL/(kg·d)和双氯芬酸钠5 mg/(kg·d).1次/d,共3周;先药物后骨折组先灌注双氯芬酸钠5 mg/(kg·d)3周,再进行骨折造模.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骨折后2,3,4,6周摘取肝脏和双侧肾脏,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脏和肾脏组织学观察.结果:双氯芬酸钠先骨折后药物组肾小球炎症反应;肾小管管腔扩张,上皮细胞水肿,细胞核消失,小管变性坏死,管腔内出现白细胞及细胞碎片和药物结晶;肾间质充血,炎症细胞浸润.双氯芬酸钠组肝小叶结构模糊,肝细胞肿胀,脂肪变性,部分肝细胞坏死:汇管区炎症反应;中央静脉和肝窦隙淤血.双氯芬酸钠先药物后骨折组同样造成肝肾组织损害,持续3周左右.结论:双氯芬酸钠对骨质疏松性大鼠的肝肾组织有一定损害,尤其是肾脏组织.长时间应用双氯芬酸钠造成的肝肾组织损害是不可逆的.

  • 生物陶瓷宫内节育器的应用与安全性

    作者:杨爱芹;柴玉珍;宋敏

    背景:宫内放置节育器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避孕方法,可通过一定的机械刺激或者化学物质干扰等方式达到避孕的效果.目前,关于生物陶瓷的优良性能及其生物相容性等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关于其应用于宫内节育器的效果少见报道.目的:探讨应用生物陶瓷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方法:9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分别设为空白对照组、金属裸铜组、生物陶瓷组.将生物陶瓷宫内节育器与金属裸铜宫内节育器置入大鼠子宫中段,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置器30 d后,按照雌雄比3∶1的方式,对30只雄性大鼠与3组雌性大鼠进行交配.孕14d.每组随机取10只大鼠,记录3组置器侧子宫胚胎数和受孕动物数,并计算避孕率.余下大鼠中每组随机取10只大鼠,取出金属裸铜组、生物陶瓷组节育器,再次进行交配实验.交配后14d记录3组置器侧子宫胚胎数和受孕动物数,计算怀孕率.置器60 d后,处死3组剩余的大鼠,进行肝、肾组织与子宫内膜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①避孕情况:金属裸铜组和生物陶瓷组的置器侧子宫胚胎数和受孕动物数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避孕率均达到100%;②生育能力恢复情况:空白对照组和生物陶瓷组的置器侧子宫胚胎数、受孕动物数以及生育能力恢复率均显著优于金属裸铜组(P均<0.05),空白对照组和生物陶瓷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③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检查:生物陶瓷组可观察到腺体存在轻度扩张现象,腔内外均可观察到一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但程度较金属裸铜组相对较轻.各组大鼠肾、肝组织形态学检查均未出现异常;④结果表明,生物陶瓷宫内节育器与金属裸铜宫内节育器均可以获得理想的避孕效果,不会对大鼠的肾、肝组织产生异常影响.但生物陶瓷宫内节育器具有更好的生育力可逆性恢复能力,且对子宫内膜产生的刺激作用较轻.

  • 膝关节软骨早期缺损修复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3抑制剂Ⅰ

    作者:董福;宋锦旗;姜楠;陆春

    背景:关节软骨损伤后,自然状态下修复的新生组织属于纤维软骨组织,其机械性能与正常软骨组织相差甚远,不能满足关节功能的需求,在后期逐渐退化,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终导致关节功能破坏。
      目的:评价不同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3抑制剂Ⅰ对大鼠膝关节软骨早期缺损促进修复的作用。
      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选取6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另18只大鼠制备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为缺损组、缺损+低浓度抑制剂组及缺损+高浓度抑制剂组,后2组大鼠每周分别进行膝关节腔内注射不同浓度基质金属蛋白酶3抑制剂Ⅰ,共注射4周,6周结束实验。于实验前、实验后分别ELISA法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并计算实验后、前的差值。实验后切开关节行大体观察评分,软骨缺损处组织予蕃红O-固绿染色行组织学观察、O’Driscoll组织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软骨Ⅱ型胶原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组织学切片显示:缺损组软骨缺损处纤维组织填充,缺损+低浓度抑制剂组乳白色的类软骨组织填充,缺损+高浓度抑制剂组半透明的类软骨组织填充,与周围正常软骨紧密结合;大体评分、O’Driscoll组织评分与Ⅱ型胶原表达:对照组>缺损+高浓度抑制剂组>缺损+低浓度抑制剂组>缺损组(P <0.05)。②基质金属蛋白酶3质量浓度:实验后,各组基质金属蛋白酶3质量浓度均升高,缺损组>缺损+低浓度抑制剂组>缺损+高浓度抑制剂组>对照组(P<0.05)。③基质金属蛋白酶3质量浓度差值:缺损组>缺损+低浓度抑制剂组>缺损+高浓度抑制剂组>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膝关节腔内注射基质金属蛋白酶3抑制剂Ⅰ可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过度表达,对大鼠膝关节软骨早期缺损的修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犬脊柱化脓性感染模型的建立

    作者:陈维华;吕国华;周彬;康意军

    背景:脊柱感染模型在文献中鲜有报道,对脊柱感染动物模型的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报道就更少。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的犬脊柱化脓性感染模型。
      方法:取中国杂种家犬12只。动物取右侧卧位,手术入路选择腹膜后入路,手术暴露动物脊柱T12/L1椎间隙,将暴露椎间隙的椎间盘部分切除,用刮匙破坏椎间隙相邻的上下节段椎体终板,然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悬浮液和硬化剂鱼肝油酸钠注射入犬的脊柱椎间隙。切除部分椎间盘并破坏椎体终板的目的是使椎体骨组织更好的与细菌相接触。对动物脊柱L5/6间隙完成同样操作。动物在术后14 d处死,感染的椎间盘及其相邻椎体取出,对取出标本的细菌含量进行定量测定。处死时取部分肝脏组织和抽血进行细菌培养,观测是否有全身系统性感染的发生。
      结果与结论:①成功的应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为102 CFU/mL的细菌悬浮液在90%(9/10)的接种部位中诱导出脊柱感染。肝脏组织及血液培养结果均呈阴性,排除了全身系统性感染的可能;②接种细菌浓度高于103 CFU/mL的4只动物中有2只在术后3 d内死亡;③结果提示,成功建立了一种新型犬脊柱化脓性感染模型,这种模型可以广泛地应用于验证不同抗感染治疗方法的疗效。

  • 颧脂肪垫的组织学观察

    作者:周安;王志军;张晨;陈文静

    目的 对面中部的颧脂肪蛰、颊脂肪垫、眶隔脂肪垫、眼轮匝肌下脂肪垫中的纤维结缔组织行组织学观察,以确定颧脂肪垫的组织学特性.方法 将3具新鲜尸头中的上述4种脂肪垫的两侧脂肪垫均切取,每种脂肪蛰为6例标本,将其制成5 μm厚的切片后行V.G染色并拍照,再应用Image-Pro Plus 5.1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各脂肪垫中纤维结缔组织的含量,并对所测得的数据行方差分析.结果 ①各脂肪垫中的纤维结缔组织的含量不同,颧脂肪垫中的含量高于颊脂肪垫、眶隔脂肪垫、眼轮匝肌下脂肪垫.②颧脂肪垫的3、6区已近似"纤维化".结论 在组织学水平上观察颧脂肪垫中纤维结缔组织的含量,对老化的面中部行颧脂肪垫悬吊术有指导意义.

  • 桂枝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实验研究(Ⅰ)

    作者:董培良;张天宇;殷鑫;曲娜;韩华

    目的:观察桂枝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方法:采用卵蛋白(OVA)作为致敏原诱发豚鼠制备过敏性鼻炎模型,以鼻痒、喷嚏及流清涕等行为学指标、组织学观察及血清HA、IgE生化指标考察桂枝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结果:桂枝汤高、中剂量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与辛芩颗粒对照组相当;血清组胺和IgE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5);组织学观察可见由于纤维修复所致组织结构重建,黏膜增厚,炎性细胞浸润减少,间质无水肿.结论:桂枝汤具有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

  • KOM一段式种植体即刻种植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张志平;苏剑生;潘可风;李国强

    目的:观察KOM一段式种植体即刻种植骨愈合过程,探索即刻种植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将6只狗分3组分别作实验.每组2只动物行KOM一段式种植体即刻种植愈合过程观察;动物分别于术后1、2、3个月各处死2只行大体标本观察、X线片、光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KOM一段式种植体即刻种植可以达到骨性愈合.结论:1、KOM一段式种植体的即刻种植是一种临床可行的种植方式.2、即刻中植时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的骨间隙是否充填生物替代材料,除了考虑种植体周围骨间隙的大小,还要考虑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

  • 真皮"生物模板"与自体薄皮复合移植组织学观察

    作者:向军;胡庆沈;青春;陆树良;廖镇江

    目的探讨真皮"生物模板"移植人体后的动态组织学变化.方法采用真皮"生物模板"(异体无细胞真皮基质)加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的方法,修复深度烧伤病人切痂后创面,并以单纯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作对照,分别于术后1、2、3、4、6、8周,3、6、12个月取组织活检标本84例次;采用HE、Masson's染色和透射电镜的方法,对创面组织标本进行动态组织学观察.结果真皮"生物模板"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后,修复细胞和血管循真皮模板胶原束间隙长入,新生胶原纤维排列较为规则有序,真皮修复后其结构接近正常真皮组织;而单纯自体薄皮移植修复创面后,真皮内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结论真皮"生物模板"可以诱导包括成纤维细胞等修复细胞长入模板,合成新生的胶原和血管,创面修复后形成具有和正常真皮结构相似的"新生真皮".

  • 小鼠跨区供血耳瓣choke区的组织学观察

    作者:温福利;梁成;庄跃宏;吴剑威;郑和平

    目的 观察小鼠跨区供血耳瓣模型血管组织学和形态学变化.方法 以小鼠右耳为实验组,用眼科剪从尾侧向头侧剪断小鼠耳基底部尾侧2/3,保留头侧1/3,建立耳前动静脉为蒂内含3个血管体和2个choke区的跨区供血耳瓣小鼠模型.左耳为对照组,仅作脱毛处理.在术后0d、1d、3d、5d、7d分别切取鼠耳置于体积分数10%甲醛固定,用于观察耳瓣choke Ⅰ区和choke Ⅱ区的组织学变化.结果 不同时间点choke Ⅰ区实验组血管管径均大于对照组(P<0.01);choke Ⅰ区和choke Ⅱ区静脉血管数量分别在3d和5d达到峰值,然后逐渐减少,这一趋势可能与耳瓣基底部静脉回流的建立有关.choke Ⅰ区和choke Ⅱ区动脉血管充盈度平均值分别为40.64%和38.85%,静脉血管充盈度平均值分别为57.02%和61.48%.结论 ①跨区耳瓣切取后,静脉扩张是被动扩张,而动脉扩张是主动增值;②跨区耳瓣切取后choke Ⅱ区扩张的choke血管数量及扩张度均小于choke Ⅰ区;③跨区耳瓣切取后,血管管径变化对皮瓣存活起积极作用.

  • 不同浓度乙醇对活体家兔腹腔神经丛毁损的组织学观察

    作者:王振;曲丕盛;陶凡;郑汉光

    目的:以不同浓度乙醇对活体家兔进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毁损,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8只,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手术对照组、50%乙醇组、75%乙醇组和100%乙醇组,各12只。手术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乙醇各浓度组任选6只共18只在给药1周后活检,其余18只在给药3个月后活检。摘取实验侧腹腔神经节和腹腔神经丛标本,采用Thionine硫堇染色法显示尼氏体,HPIAS-1000病理图文报告系统对尼氏体定量检测平均光密度值。结果1周后,对照组神经节中细胞清晰可见,核大而圆。50%乙醇组,少量神经元核仁消失,少量髓鞘消失。75%乙醇组和100%乙醇组大部分神经元核仁消失,而胞质内尼氏小体变细,髓鞘大部分消失。3个月后,不同浓度乙醇组神经节镜下观结果与1周相似。图像分析显示,与手术对照组比较,乙醇组尼氏体染色平均光密度明显降低(P<0.01);与50%乙醇组比较,75%乙醇组、100%乙醇组1周和3个月尼氏体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下降(P<0.05);75%乙醇组与100%乙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乙醇组1周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0豫、75豫和100%乙醇对兔腹腔神经丛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作用,75豫乙醇是更为适宜的浓度。

  • 自控微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对骨折愈合影响的组织学实验研究

    作者:许纬洲;杜靖远;郑毅;韩忠信;贺长清;王玉记;王以进

    目的:探讨自控微动带锁髓内钉(AMLN)固定后骨折局部的组织学改变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对12只山羊两侧股骨干横断截骨,分别采用AMLN和GK钉内固定,术后1、2、4、8周分批处死,行组织学观察.结果:AMLN钉能以微动间歇性应力方式促进骨折愈合,骨外膜骨痂、桥梁骨痂能早期加速形成,并逐渐连接骨痂、封闭骨痂,使皮质骨松化,骨小梁坚韧,提高了骨的结构力学特性,缩短了愈合周期,明显优于GK钉固定.骨痂的定量分析表明,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LN钉内固定所建立的局部有应力、应变产生及轴向应力传导的生物力学环境,可以调控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活性平衡,骨折边愈合边改建边塑形,增加了骨折愈合的速度和质量.

  • 椎体终板的解剖与椎间植骨融合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任先军;焦文仓

    目的:探讨椎体终板的解剖与椎间植骨融合的相关性.方法:5具新鲜成人脊柱标本,取C3~7.、L1~5.椎体各25个,光镜下观察终板结构.成年犬15只,随机在每只动物的L4~5.和L6~7.两个椎间隙构建保留终板和不保留终板的脊柱前路融合模型.术后4、8、12周分别切取新鲜融合脊柱节段,标本切片行光镜和电镜检查,观察两组植骨愈合进程.结果:终板中央区为多孔的松质骨样结构,该孔状空腔与终板的通透性有关.动物实验中,4周时保留终板组和对照组植骨区均以纤维性骨痂为主,保留终板组新生成基质和毛细血管相对较少;8周时两组植骨区新生成骨均较为明显,骨痂内都有一定量的新生软骨,但保留终板组稍多;12周时两组均获骨性愈合.结论:终板有特殊的层状多孔结构,具有较大的通透性.保留终板对植骨愈合进程和骨愈合质量无影响.

4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