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

医学研究生学报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의학구생학보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8199
  • 国内刊号: 32-157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280
  • 曾用名: 金陵医院院刊杂志;金陵医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研究生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易学明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microRNA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于瑞杰

    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 是一类非编码的小分子RNA,主要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近来,miRNA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病机制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已证实miRNA在调节As病变进程相关的血管壁炎性反应、免疫细胞分化和胆固醇代谢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miR-155和miR-146a参与调控血管壁的炎性反应以及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的分化;miR-29参与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迁移以及相关炎性反应;miR-33参与对胆固醇代谢的调控.此外,miR-365、miR-222等分别通过调控内皮细胞的凋亡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参与As的发生、发展.文中就上述miRNA在A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揭示As的发病机制提供思路.

  • 吡喹酮抗血吸虫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钱科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热带病.吡喹酮是当前用于血吸虫病病原学治疗的首选药物,但吡喹酮抗血吸虫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文中就吡喹酮抗血吸虫作用机制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长链非编码RNAs在肿瘤中研究进展

    作者:施雪霏

    人类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非编码RNAs(non-coding RNAs,ncRNAs),其中转录本大于200nt的ncRNAs称之为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lncRNAs可在染色体重塑、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参与细胞多个生物学过程.它的表达或者调控异常可引起众多疾病的产生,特别是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密切相关.一些lncRNAs在特定的肿瘤中表达水平升高或者降低,因此lncRNAs不仅可以作为肿瘤诊断、预后的标志物,还可作为新的特异性治疗靶点,文中就lncRNAs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系统的因素

    作者:沈默宇;石立

    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在糖尿病诊断、治疗和病情监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可作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预测指标之一.因此有关HbA1c检测的的标准化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由于各个实验室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因原理的不同以及各种仪器的分离能力高低的不同,导致检查结果差异较大.HbA1c水平不仅与该时期内血糖的平均水平有关,且与血红蛋白质与量有关.文中讨论了胎儿血红蛋白(fetal hemoglobin,HbF)对HbA1c检测系统的影响,应引起临床和各实验室的重视.

  • 他汀类药物抗炎机制及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

    作者:李永乐

    神经系统炎症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因其具有独立于调节血脂外的抗炎作用,或能成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选择.文中对他汀类药物调节神经系统免疫反应,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分子机制作一概述.

  • 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细胞外三磷酸腺苷来源的研究进展

    作者:崔剑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是外周神经损伤或炎症后产生的一种以顽固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临床顽疾,其发生机制不清.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致痛理论是目前国内外关于NPP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基本观点认为异常增多的细胞外ATP(extracellular adenosine triphosphate,excATP)作为神经递质或调质,通过细胞膜上嘌呤能受体的介导引起胶质细胞激活并传递疼痛信号.但是关于excATP来源及其扩散的过程仍未能给出清晰的思路,文中就NPP产生和维持过程中excATP的产生及代谢改变进行综述.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应激性胰岛功能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刘春燕;王英之杰

    应激能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的活化并导致胰岛功能损伤.RAS在胰岛损伤中的作用已被多数学者研究与证实,它能引起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胰岛细胞功能损伤等反应,对胰岛造成严重损害,终发展为糖尿病.传统治疗糖尿病主要围绕着促进胰岛素分泌和减轻外周胰岛素抵抗,目前,通过应用抑制RAS药物已确切证明了其在降血糖、延缓糖尿病发生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 脊柱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刘志冰

    恶性肿瘤常见的骨转移是脊柱转移,在癌症患者中,发生脊柱转移占40%.传统放疗在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中一直居主导地位,随着综合治疗措施的日趋完善,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常规放射治疗后复发问题渐渐引起重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作为一种新的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方式,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中就脊柱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发展及常用设备、适应证、临床应用效果、剂量分割模式及安全性等方面等作一综述.

  • 低氧肺血管重建中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作者:陈杨

    低氧肺血管重建(hypoxia pulmomary vascular remodeling,HPVR)是多种血管性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的表型转换是HPVR病理过程中的基本病理变化.文中就HPVR中PASMCs表型转换相关通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硅油填充手术前后眼球形态变化的研究

    作者:葛轶睿;陈穗桦;周长圣;吴勇;卢玉文;黄振平

    目的 硅油填充眼眼球生物数据测量困难.本研究观察硅油填充手术前后的眼球形态变化,为硅油填充眼确定人工晶体度数提供参考.方法 对20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硅油填充手术前后3个月分别行眼眶CT检查,测定硅油填充手术前后眼轴前后径、水平径、垂直径长度、眼球容积、玻璃体腔容积改变.结果 硅油填充手术前后眼轴前后径均值变小,水平径、垂直径均值则不同程度扩大,但三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硅油填充手术前后眼球容积及玻璃体腔容积均扩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硅油填充术前可先行测量眼轴长度,并用该数据计算人工晶体度数.同时,不能忽视水平径与垂直径变化对屈光状态的影响.眼球容积的改变主要可能由于玻璃体腔容积改变导致.

    关键词: 硅油眼 CT 眼球形态
  • 全内镜下椎板间隙入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徐海栋;付强;许斌;赵建宁;刘刚

    目的 全内镜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近年来新兴起来的脊柱微创手术技术,该技术较以往具有视野清楚、解剖路径熟悉、损伤小的优点.文中评估采用全内镜下椎板间隙入路行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在全内镜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的单节段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例为全内镜下微创手术组,并用随机数字法选择同期后路小切口开放椎间盘手术治疗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手术中去除的骨与韧带组织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围手术期指数进行对比分析.采用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指数以及腰腿痛VAS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观察.平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手术中去除的骨与韧带组织质量内镜下微创手术组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在临床疗效评估方面,2组患者术后3个月、1年随访时ODI、VAS疗效评估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术后3个月、1年随访时ODI、VAS评估指标内镜下微创手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小切口开放手术相比,全内镜下椎板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肯定,具有微创、早期修复重建、功能保护较好的优势.

  • 食管癌放疗后手术切除116例临床分析

    作者:董国华;许飚;姚圣;刘灿辉;吴海卫;李德闽;景华

    目的 食管癌患者行放疗的近远期疗效尚不能令人满意,部分患者仍需接受手术治疗.文中总结食管癌患者接受放疗后再行肿瘤切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16例接受放疗后的食管癌患者施行外科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患者放疗结束至手术的时间间隔为1~26个月,采用左侧径路111例(95.7%),右侧5例(4.3%);行食管-胃左颈部吻合84例(72.4%),弓上吻合13例(11.2%),弓下吻合19例(16.4%).同期行降主动脉节段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2例.结果 全组患者均完成食管癌切除手术,肿瘤切除率100%.术中发生严重意外损伤9例,占全组病例的7.8%,包括主动脉损伤5例、气管支气管膜部损伤3例、奇静脉损伤1例.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呼吸系统15例(12.9%)、心血管系统5例(4.3%)、吻合口瘘7例(6.0%)、喉返神经损伤2例(1.7%)、切口感染3例(2.6%)、乳糜胸2例(1.7%),围手术期死亡2例(1.7%).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9.6%、21.2%、16.7%.结论 放疗会给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带来困难,但经过充分术前准备和认真细致的手术操作,仍可彻底切除肿瘤及其周围淋巴结.

  •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表达

    作者:曹鄂洪;朱美英;施毅;宋勇;赵蓓蕾

    目的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潜在的肺泡细胞促有丝分裂因子,可促进损伤肺泡细胞的修复.文中旨在研究HGF血清表达水平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hypopnoea syndrome,OSAHS)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缺氧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单纯OSAHS组(n=32)、OSAHS合并COPD组(n=46)、对照组(n=30)血清HGF的水平,分析血清HGF水平与呼吸紊乱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SatO2,LSatO2 )和COPD严重度的相关性.结果 OSAHS组、OSAHS合并COPD组血清HGF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OSAHS合并COPD组血清HGF水平明显高于OSAHS组(P<0.05);OSAHS亚组间比较,中度组与重度组血清HGF水平均较轻度组明显升高(P<0.05),重度组较中度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AHS合并COPD组间比较,重度COPD组较中度COPD组、轻度COPD组血清HGF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OSAHS组血清HGF水平与AHI正相关(r=0.387,P<0.05),与LSatO2负相关(r=-0.362,P<0.05).结论 OSAHS患者、OSAHS合并COPD患者血清HGF水平升高,且HGF增高程度与OSAHS及COPD严重程度相关.HGF的表达与慢性缺氧成具有相关性.

  • 显性预激射频消融对心室肌复极变化的影响

    作者:徐海;张启高;徐云

    目的 长期显性预激可引起心室肌复极变化,显性预激对心肌复极的影响目前研究较少.文中探讨射频消融术后心肌复极改变与旁路位置及Δ波向量方向的关系.方法 成功施行射频消融的显性旁路患者46例,比较消融前后心电图各参数的变化,并依据旁路位置、Δ波向量方向分组,比较消融前后心电图的ST段及T波的变化.结果 消融后ST段抬高及T波高耸在各组旁路均出现,T波倒置主要在左右后壁、左右后间隔.ST段抬高、T波高耸均出现于Δ波呈( + )的导联,而ST段压低、T波倒置主要出现于Δ波呈( - )的导联,少数出现于Δ波呈( ± )的导联.结论 长期显性预激可通过电张力调整机制引起预激部位心肌除极、复极异常,导致ST-T改变,这种改变与旁路位置及Δ波向量方向有关.

  • 骨髓腔内输液在成人急救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黄新;柯友洋

    目的 对于外周静脉穿刺失败的急救患者,使用骨髓腔内(intraosseous,IO)输液可能更安全,至少可以在患者循环血压稳定前作为一种过渡性的快速可靠的输液措施.文中拟通过与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CVC)输液对比分析,探讨IO输液作为一种替代输液途径在外周静脉穿刺失败的成人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成人急救患者,外周静脉穿刺失败2次或时间超过1.5min,即进行IO和CVC输液,对比分析两者一次成功率、穿刺时间、观察IO输液的速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6例患者中,8例在院外或转运途中未进行CVC穿刺,只进行IO输液,一次成功率100%,平均穿刺时间2.2min;其余28例在急救室中同时进行IO和CVC穿刺,IO输液一次成功率是96.4%(27/28),平均穿刺时间1.9min,CVC输液一次成功率为71.4%(20/28),平均穿刺时间8.6min.IO大输液速度因人而异,波动在6~20ml/min,加压后可达50~125ml/min.所有病例均未发现IO输液相关并发症.结论 IO输液具有环境适应性强、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安全可靠的特点,在外周静脉穿刺失败的成人急救中是有效的,可作为首选的替代输液途径.

  •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未控制出血的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S100B蛋白的影响

    作者:刘红梅;孙宝迪;邵旦兵;任艺;杨志洲;唐文杰;许宝华;吴学豪;聂时南

    目的 重度失血性休克影响可刺激机体S100B蛋白的表达,但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后S100B蛋白表达的影响尚不清楚.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大鼠体内S100B蛋白的影响.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常规液体复苏组、未复苏组,每组1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3组制成未控制出血的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分别进行不同形式的液体复苏,在复苏止血后的1、6、12h采血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的S100B蛋白含量.结果 空白对照组大鼠S100B蛋白基本无变化(P>0.05),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大鼠及常规液体复苏大鼠在复苏止血后S100B蛋白逐渐上升,而且在6h以及12h的时间点,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大鼠S100B含量要明显低于常规液体复苏组(P<0.01).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抑制失血性休克大鼠脑组织S100B蛋白的表达,S100B蛋白的表达可能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

  • 组织工程化引导骨再生膜的构建及其修复牙槽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苏寒;张森林;董震

    目的 牙周病、外伤都会造成患者牙槽骨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组织工程技术的应用可重建缺失的牙槽骨,恢复其形态和功能.文中探讨应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与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构建引导骨再生膜的方法,以及应用引导骨再生膜修复牙槽骨缺损的方法.方法 将取自同一Beagle犬的BMSCs与PRP复合后,共同在体外培养,构建出BMSCs膜片,将其植入供体犬的牙槽骨缺损区,另以单纯牙龈翻瓣组和单纯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组作对照.术后12周取犬牙槽骨,通过大体观察、X线片观察和组织学观察分析评价其修复牙槽骨缺损的情况.结果 BMSCs与PRP共同在体外培养3周,可构建出厚约0.2mm的BMSCs膜片.将其植入Beagle犬牙槽骨缺损区12周,在骨缺损区有大量的新生骨质形成,其成骨的量明显大于单纯牙龈翻瓣组,优于单纯GBR组.结论 将PRP与BMSCs复合后共同在体外培养,可构建出具有一定厚度的BMSCs膜片,将此膜片植入牙槽骨缺损区显示出此种膜片具有良好的修复骨缺损能力.

  • SD大鼠单侧髁突颈横行截骨对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朱房勇;陈玉华;陈建中;邹建明;凌厉;李松

    目的 应力刺激与髁突生长发育密切相关,髁突是下颌骨的生长区.文中建立年轻SD大鼠单侧髁突颈部截骨的动物模型,探讨应力改变对大鼠健、患侧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72只雄性SD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3组,每组24只.建立大鼠单侧髁突颈部横行截骨的动物模型,观察截骨组手术侧、截骨组非手术侧、假手术组手术侧和对照组术后1、3、5、9周髁突影像学、组织学及下颌骨解剖学的变化.检测与髁突生长发育关系密切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及X型胶原在髁突软骨中表达的变化.结果 单侧髁突颈截骨后髁突在术后1周代偿性增大.截骨组手术侧术后4个时间点下颌骨生长发育受到限制,非手术侧下颌骨长度、高度、下颌升支高度超过手术侧,导致下颌骨的不对称.HE染色显示截骨组手术侧髁突软骨总厚度代偿性增厚,后明显变薄.免疫组化测定CTGF、X型胶原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截骨组手术侧CTGF的表达在术后1、3、5周时强于截骨组非手术侧、假手术组手术侧和对照组.截骨组手术侧X型胶原表达在术后1周时,强于截骨组非手术侧和假手术组手术侧和对照组.结论 本研究的动物模型建立具备良好的可行性及可重复性.单侧髁突颈截骨,致应力改变明显,影响下颌骨及髁突生长发育,可导致手术侧、非手术侧下颌骨的不对称,并影响CTGF及X型胶原在髁突软骨的表达.

  • 牙龈成纤维细胞-玉米醇溶蛋白-中药双黄补复合体对犬牙周组织再生的实验性研究

    作者:刘健;翟文静;吴景景;张晓静;许彦枝

    目的 牙周炎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可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终造成牙齿丧失.组织工程技术在牙周组织修复再生中的应用为牙周炎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研究旨在探讨牙龈成纤维细胞(gingival fibroblast,GF)-玉米醇溶蛋白(Zein)-中药双黄补复合体促进犬牙周组织修复再生的作用.方法 以2只Beagle犬双侧上颌5445、下颌743347共20个牙位作为实验部位,将其配对分为4组,每组5个牙位分别制备骨缺损模型.实验Ⅰ组:翻瓣术+Zein支架植入;实验Ⅱ组:翻瓣术+GF-Zein支架植入;实验Ⅲ组:翻瓣术+ GF-Zein-中药双黄补复合体植入;对照组:单纯翻瓣术.于术后3个月进行组织学观察、测量及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检查.结果 实验Ⅰ、Ⅱ、Ⅲ组术后3个月新生牙槽骨高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实验Ⅲ组新骨生成效果更显著(P<0.01);实验Ⅲ组新生牙骨质的测量值比对照组相应值高(P<0.05).实验Ⅱ组、实验Ⅲ组术区牙槽骨与正常牙槽骨的骨密度差值百分比低于对照组的相应值(P<0.05),实验Ⅰ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双黄补可促进犬牙周骨缺损的修复,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再生.

  • siRNA沉默GC结合因子2表达对BEL-740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李金平;蒋日婷;晁耐霞;马平;陈德凤;陈力;吴博;莫发荣;罗国容

    目的 GC结合因子2(GC binding factor 2,GCF2)是一种转录抑制因子,能抑制富含GC序列启动子的基因转录.GCF2在BEL-7404等肝癌细胞株的高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文中通过靶向GCF2的GCF2-siRNA序列沉默GCF2表达,观察GCF2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4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细胞分为GCF2 siRNA转染组(转染GCF2-siRNA)、阴性对照组(转染无关序列)、脂质体对照组(只加Lipofectamine 2000)、常规培养对照组(不加转染试剂和siRNA序列)共4组.使用Lipofectamine 2000将GCF2-siRNA转染BEL-7404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48h GCF2蛋白表达水平,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CCK)-8和AnnexinV/PI-FITC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变化.结果 GCF2-siRNA可有效下调GCF2表达、抑制BEL-7404细胞的增殖,细胞凋亡率增加.与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F2可促进肝癌细胞株BEL-7404的增殖,抑制该细胞凋亡,提示GCF2通过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

  • miR-199a-5p转染786-0细胞株对其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何昊玮;葛京平;董杰;王林辉

    目的 miRNA是肿瘤重要的调节因子,前期研究发现miR-199a-5p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表明miR-199a-5p可能起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文中研究miR-199a-5p对人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的增殖、侵袭、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实验组miR-199a-5p 成熟体模拟物(mimics)及对照组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NC)共转染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786-0,CCK8法检测转染后786-0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转染后786-0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测定转染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 实验组细胞的miR-199a-5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786-0细胞株细胞侵袭能力减弱(P<0.01),细胞增殖能力稍有增强(P<0.05),细胞凋亡、细胞周期没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 miR-199a-5p在体外能减弱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侵袭过程.

  • 抗心力衰竭颗粒对舒张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作者:苗梦露;李七一;严士海;朱波;戴海云

    目的 心肌纤维化是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的重要机制,文中观察抗心力衰竭颗粒对DHF大鼠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胶原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对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治疗DHF的机制.方法 用腹主动脉缩窄法的方法建立压力超负荷型舒张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分为模型组,贝那普利组,抗心力衰竭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和假手术组,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心肌TNF-α及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表达,并以Masson染色观察胶原沉积.结果 模型组大鼠心肌TNF-α及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贝那普利组及抗心力衰竭颗粒大剂量组TNF-α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贝那普利组和抗心力衰竭颗粒中、大剂量组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sson染色见贝那普利组及抗心力衰竭颗粒各组胶原沉着较模型组轻.结论 抗心力衰竭颗粒能够降低压力超负荷型DHF大鼠心肌TNF-α、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表达,有抑制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 人牙龈成纤维细胞体外诱导成骨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嵩;吕兰欣;黄宁平;毛曦;汪燕艳;毛钊

    目的 牙周组织工程是修复因牙周炎导致的牙周组织缺损的研究热点.牙龈成纤维细胞(gingival fibroblasts,GFs)作为一种新的牙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通过GFs体外培养,诱导其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探究其成骨分化能力.方法 提取人GFs,传代培养后进行成骨诱导培养,并检测碱性磷酸酶及钙结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人GFs经诱导后碱性磷酸酶增强,并产生较多的钙结节.结论 人GFs经过体外培养及成骨诱导后,在牙周组织再生修复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雌二醇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诱导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和雌激素受体间的作用研究

    作者:于正洪;姜恩泽;赵红;上官俊杰;王新星;吕镗锋;陈礼朋;陈龙邦

    目的 研究发现,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与配体的结合导致非核效应,雌二醇可以在所有层面上影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Ⅰ)系统.文中研究雌二醇和IGF-Ⅰ所诱导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IGF-IR)和ER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培养乳腺癌细胞MCF-7和NWTB3细胞,在ER和IGF-IR阳性的MCF-7细胞中转染空载体(NEO)导致IGF-IR下降,而在ER阴性的IGF-IR形成的NWTB3细胞中转染ER.免疫沉淀试验研究ER和IGF-IR相互结合,免疫印迹试验研究IGF-IR下游的信号通路激活情况,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显示GFR-ER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结果 MCF-7乳腺癌细胞转染IGF-IR反义cDNA(SX13),造成细胞膜上的IGF-IR减少了50%.在NEO的细胞中,雌二醇和IGF-Ⅰ诱导了ER与IGF-IR的快速结合,而在SX13细胞中,该相互作用被遏制.在用ER转染NWTB3细胞过表达IGF-IR后,ER与IGF-IR的相互作用在15min内被雌二醇和IGF-Ⅰ诱导.结论 ER与IGF-IR的相互作用可能对ER的非核效应至关重要.

  • 重庆地区719例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状况及对人乳头状瘤病毒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彭建华;余友霞;杨君;周德平;王敏;陈凤娴

    宫颈癌是妇科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大恶性肿瘤[1],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已明确为宫颈癌的病因[2],但不同地区妇女HR-HPV感染率及对HPV检查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存在差异.本研究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法(hybrid capture Ⅱ,HC-2)检测技术,对重庆地区719例妇科门诊患者HR-HPV感染状况及其对HPV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更好地开展宫颈癌防治工作,提高生殖健康服务水平提供依据.

  • 麻醉对患者术后远期转归的影响

    作者:钱燕宁

    医学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麻醉学也不例外.1842年乙醚的使用,在标志近代麻醉学起步的同时,使人们认识到麻醉与患者围术期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随着麻醉技术的进步、人员培训素质的提高,近期Lancent发表的一份meta分析报告指出,与麻醉完全相关的术后近期(48h)死亡率从上世纪70年代的37.5/10万已下降到1990至2000年间的3.4/10万[1].这一结果提示近50年来麻醉在延长患者的生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于麻醉是否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关的话题则一直存有争议.

    关键词: 麻醉 镇痛 转归
  • 强化动物外科手术教学促进临床医学人才培养

    作者:王与荣

    动物外科手术教学是外科整体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外科理论联系手术操作的重要环节.文章介绍在动物外科手术教学中教学内容、基本功训练、术前教育、示教带教、术后监护、教学考核等方面所进行的创新探索,通过强调提高思想认识、合理协调安排、严格规范带教、提升伦理意识等手段能使学生内外兼修,在提高手术技能的同时,提升医德人文素养,为合格医学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 抗乙型肝炎病毒核苷(酸)类似物使用情况分析

    作者:曹辉;殷萍萍;王坚;燕丹

    目的 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文中通过分析南京市第二医院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核苷(酸)类似物使用情况,评价该类药物的用药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核苷(酸)类似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DDDs)、日均费用(defined daily dose cost,D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年核苷(酸)类似物的销售金额分别为2876.56、3542.85和4628.87万元,逐年明显递增.各种药物的DDDs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恩替卡韦,2009-2011年分别为127869、222243、432565,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结论 核苷(酸)类似物已经成为慢性HBV治疗的重要方法,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医学研究生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z1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02 03 04 z1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03 04
1989 01 02 03 04
198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