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

医学研究生学报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의학구생학보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8199
  • 国内刊号: 32-157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280
  • 曾用名: 金陵医院院刊杂志;金陵医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研究生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易学明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细胞自噬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作为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作者:苑杰;江沛

    自噬是细胞生存、分化和发育必不可少的途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自噬成为了全身各系统多个疾病的重要治疗靶点,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文章对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自噬机制和相关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为其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葡萄糖转运蛋白1在泌尿系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邓雷弘

    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s)是介导哺乳动物细胞葡萄糖转运的主要载体,其亚型GLUT1在体内葡萄糖转运体中分布为广泛.研究表明,GLUT1在泌尿系肿瘤如肾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肾母细胞瘤中异常高表达,导致细胞内葡萄糖摄取增加,与肿瘤的发生、演变、侵袭、预后及耐药性密切相关.GLUT1作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现已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主要就GLUT1在泌尿系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肿瘤的靶向分子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切入点.

  •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在慢性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丹;张炯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是一种自然存在于机体组织和细胞中的氨基酸,可通过肾小球滤过,终从尿液排出.作为一种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竞争性抑制剂,血清ADMA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慢性肾病患者血清ADMA水平升高,既是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并发症的分子标志.目前已有研究表明,ADMA与慢性肾病进展有关,可能的机制为影响肾小球滤过屏障功能和促进肾纤维化进展.文章主要对ADMA的基本生理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重点阐述ADMA在慢性肾病进展中的作用.

  • 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诊疗进展

    作者:韩燕鸿

    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的骨关节疾病,其起病隐匿,病程进展缓慢,初起症状缺乏典型特征,临床上易出现漏诊误诊.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主要存在炎症反应、脂质代谢紊乱、创伤、遗传因素以及肿瘤学说.目前踝关节PVNS的治疗策略尚未定型,医学界对其治疗方案也尚未达成一致的共识.文章就踝关节PVN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影像学表现、临床表现以及新的治疗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 生物样本库的质量控制

    作者:窦为娟

    生物样本库主要负责收集、储存和管理生物样本.高质量生物样本的使用,是转化医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为确保有效利用有限而宝贵的样本资源,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可比性和可重复性,生物样本库的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部分国家已开始重视生物样本库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但迄今为止,国际及国内相关组织尚未形成公认的专门针对生物样本库的国际标准化质量控制体系.文章就生物样本库样本操作流程质量控制、样本质量控制、临床数据质量控制以及质量控制报告等方面进行综述.

  • Rab1A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作者:程正武;王子康

    Rab1A是RAB家族的一员,是一种小三磷酸鸟苷(GTP)酶,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TORC1)的激活因子,已经被证实参与调节内质网至高尔基体的囊泡运输.随着Rab1A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学者发现Rab1A蛋白还参与信号传导、细胞迁移以及自体吞噬的调节.同时Rab1A异常表达也与一些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如帕金森氏病、原发性心肌病及阿司匹林加重性呼吸道疾病等.而近年来人们逐渐开始关注Rab1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在包括舌癌、乳腺癌、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及子宫颈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Rab1A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且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就Rab1A在肿瘤发生发展及信号通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持留菌的控制与清除研究进展

    作者:陆君卓;程磊

    持留菌是细菌群体中一类可耐受致死浓度药物作用而存活的表型耐药亚群,普遍存在于细菌群体中而难以杀灭.持留菌有别于具有基因抗药性突变的耐药菌,它们通过一种复杂的休眠机制而抵御抗菌药物的作用.持留菌一旦从休眠状态复苏则会造成感染疾病的复发,成为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如何清除持留菌成为研究热点与难题,近年来文献报道的方法从分子机制水平到感染器官整体水平均有涉及,文章综述近年来针对持留菌的控制与清除方法,旨在为以后的临床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 局部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王璐璐

    止血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也是战创伤院前急救的关键所在,一直是国内外外科和急救医学的研究热点.局部可吸收止血材料,因其快速方便、工作效率高及其应用范围广等优点,成为某些临床及战创伤止血的首选.市场已研发出种类繁多的商品,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止血机制各具特色,导致临床医师在可吸收止血材料的选择上缺乏专业的指导.文章就目前临床常用的局部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分类、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各自的优缺点等方面进行综述.

  • 高龄老年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杨翔;张瑗;陈阳希;贡哥;吴宁;万文辉;史兆荣

    目的 高龄老年患者(≥80岁)多重用药比例及不合理用药问题明显.文中旨在通过调查分析高龄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IM)的发生情况,探讨影响高龄老年患者发生PIM的可能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干部一科高龄老年患者918例.依据2015年版Beers标准,对老年患者与疾病状态无关的PIM、老年患者与疾病状态相关的PIM、应慎用的PIM、应避免的非抗感染药物联合使用等情况进行评价,并对PIM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 高龄老年患者与疾病无关的PIM共521例次(56.75%),易发生PIM前3位的药物为短效和中效作用苯二氮艹卓、质子泵抑制剂、长效作用苯二氮艹卓;与疾病状态相关的PIM共206例次(22.4%),易发生PIM前2位的药物为与失眠相关的口服减充血剂、兴奋剂、茶碱、咖啡因及与痴呆或认知障碍相关的抗胆碱能药物、H2受体拮抗剂等;应慎用的PIM共834例次(90.85%);应避免的非抗感染药物的联合使用共45例次(4.90%);基于肾功能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剂量的非抗感染药物共45例次(4.90%).联合用药数(OR=5.331,95%CI:3.549~8.009)、年龄(OR=1.171,95%CI:1.093~1.249)、查尔森合并症指数评分(OR=1.964,95%CI:1.477~2.450)是PIM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高龄老年患者PIM发生率较高,减少联合用药数是避免高龄老年患者不合理用药发生的重要措施.

  •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髋关节外科脱位头颈开窗植骨术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松;韦标方;郭霞霞;姜良斌

    目的 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髋关节外科脱位头颈开窗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文中旨在观察 PRP联合外科脱位头颈开窗植骨术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ONFH)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股骨头专科就诊的ONFH患者18例(22髋),根据国际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分期分为Ⅱc期髋7个,Ⅲa期髋10个,Ⅲb期髋5个.所有患者行PRP联合髋关节外科脱位头颈开窗术治疗,术后采用Harris进行疗效评价并计算优良率、改善率,且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2.40±3.12)个月,记录术前及术后疗效评价、影像学改变、随访结果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Ⅱc、Ⅲa、Ⅲb 期术后末次随访 Harris 评分[(87.73 ± 2.43)、(85.22 ± 7.62)、(78.86 ± 5.91)分]较术前[(74.23±7.30)、(72.82±5.31)、(69.37±6.13)分]均显著升高(P<0.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总Harris 评分较术前亦显著升高[(86.84±6.44) vs (73.73±5.42)分,P=0.04].优良率为90.91%,改善率为95.45%.术后均未见切口不愈合、感染、截骨处不愈合、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结论 PRP联合髋关节外科脱位头颈开窗植骨术治疗围塌陷期ONFH 短期效果良好,为治疗ONFH提供新的治疗方式.

  • 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分析

    作者:唐勇;樊友武;王汉东;孙康健;潘云曦;李杰;胡志刚;周梦良;茅磊

    目的 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位置深,发病率低,相关的治疗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显微外科治疗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操作技巧和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并行显微手术治疗的36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单侧顶枕部马蹄形皮瓣切口,经顶间沟皮质入路,于顶间沟处做3 cm左右的矢状皮质切口,逐渐向深层分离,显露肿瘤后先行瘤内分块切除,终完全切除肿瘤.平均随访17个月,对其治疗结果、并发症等进行分析. 结果 36例患者均达到肿瘤全切除( Simpson I 级).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同向偏盲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例,均使用抗生素治疗并结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均良性转归,未出现感染死亡;继发性癫痫2例;头皮下积液2例;瘤腔内出血1例,给予行二次手术,术后出现对侧肢体偏瘫;1例患者术后32个月出现右侧侧脑室孤立性颞角扩大,给予行右侧侧脑室颞角造瘘术.随访发现所有患者均可生活自理,同向偏盲4例中改善2例;2例癫痫患者经长期抗癫痫药物治疗,均未再次发作;1例偏瘫患者经后续康复治疗,肌力恢复至IV级.所有患者门诊随访至今均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术前充分评估肿瘤的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掌握良好的显微手术操作技巧是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的关键.

  • 长链非编码RNA DGCR5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国华;徐颖;邹晨;张恒;陈巧云;付敏;马圭;张文波;蒋鹏程

    目的 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 表达失调与胃癌等多种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中探讨lncRNA DGCR5在胃癌组织及血浆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胃腺癌患者的肿瘤及对应癌旁组织 (距肿瘤边缘>5 cm) 96例.收集胃癌患者血浆和健康者血浆各3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胃癌组织和血浆中DGCR5的表达水平,分析DGCR5在胃癌组织与血浆中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在胃癌细胞中过表达DGCR5,观察细胞凋亡、增殖、侵袭等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 (EMT) 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DGCR5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并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DGCR5在胃癌患者血浆中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并与TNM分期显著相关.血浆DGCR5水平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2.过表达DGCR5可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并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过表达DGCR5后可显著促进E-cadherin的表达,抑制N-cadherin、vimentin、Twist的表达. 结论 DGCR5在胃癌患者癌组织及血浆中表达均显著降低.血浆DGCR5水平对胃癌具一定的诊断价值.过表达DGCR5能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促进胃癌细胞凋亡并抑制EMT进程.

  • 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文;王璐;张军成;王三猛;汪灿;于甜甜;王武亮

    目的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文中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以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153例子宫内膜癌,并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通过ROC曲线分别确定NLR及PLR的截断值,并以此为标准将患者各分为高值组和低值组,分别讨论NLR和PLR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NLR高值组(NLR>3.40)与低值组(NLR≤3.40)在FIGO分期、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是否转移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与子宫内膜癌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FIGO分期Ⅲ~Ⅳ期(P<0.001)、病理分级G3 (P=0.022)和NLR>3.4(P=0.004)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术前高NLR值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与其FIGO分期、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 铰链式支架外固定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侧副韧带的修复探讨

    作者:沈钊雄;沈楚龙;杨康勇;吴栩

    目的 铰链式支架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的应用,已得到创伤骨科医师的广泛接受.文中在联合应用铰链式支架的情况下,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侧副韧带修复进行探讨. 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6年8月佛山市中医院创伤骨科三联征患者23例.手术中均首先进行尺骨冠状突骨折和桡骨头骨折的复位固定,后根据外侧副韧带复合体(LCLC)的损伤程度及肘关节的稳定性决定其修复,内侧副韧带复合体(MCLC)不修复,后采用铰链式支架固定肘关节于屈肘90°、前臂中立位.平均随访时间13.7(8~26)个月,测量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弧度,采用HSS评分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 结果23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平均屈伸弧度(122.2±11.9)°,LCLC止点重建和未重建屈伸弧度分别为(120.3±13.1)°、(125.6±9.0)°;平均旋转弧度(118.7±14.3)°,LCLC止点重建和未重建屈伸弧度分别为(116.0±13.1)°、(123.8±16.0)°.HSS评分(82.0± 12.6)分.优良率78.3%.1例出现桡骨头半脱位,1例出现桡骨头骨不连,未发生复发性肘关节后脱位,6例出现肘关节异位骨化. 结论 在铰链式支架外固定下不必常规修复MCLC,同时,未引起肘关节明显不稳定的LCLC损伤可不行修复,配合铰链式支架外固定能获得良好疗效.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圣林;钟大仓;张冠男;王淑萍;王兴艳;郝玉静;李青山

    目的 有关防治口腔癌术后放疗引起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报道较少.文中旨在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凝胶对放疗所致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2012年11月至2016年3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口腔癌放疗所致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凝胶组(涂擦rhEGF凝胶,保持20~30 min漱口,3~5次/d)、漱口液组(给予硼砂漱口液治疗,含漱5 min,3~4次/d),每组34例.观察患者的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程度、口腔放射性疼痛程度、口腔感染情况及放疗完成时间等. 结果 放疗第3周,凝胶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以轻、中度为主,漱口液组以中、重度为主;第6周,凝胶组以中度为主,漱口液组以重度为主;2组间不同程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凝胶组发生放射性疼痛以0、Ⅰ度为主,漱口液组以Ⅱ、Ⅲ度为主;Ⅰ、Ⅱ、Ⅲ度凝胶组、漱口液组放射性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7.1% vs 20.6%、17.6% vs 32.4%、2.9% vs 20.6%,P=0.00].凝胶组出现口腔感染、行抗菌素治疗的比例分别为23.5%、11.8%,漱口液组分别为38.2%、26.5%,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胶组平均放疗完成时间较漱口液组明显缩短[(42.37±3.14) vs(48.47±4.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hEGF凝胶可明显减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严重程度,减轻了患者的症状,保证了放疗完成时间,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游离SiO2对肺泡巨噬细胞泡沫化的作用研究

    作者:候晓敏;陈紫莺;田盈;马景景;崔洁;郝小慧;郭灵丽;王宏丽;刘和亮

    目的 脂质代谢紊乱所致细胞泡沫化是否参与矽肺的发生发展仍尚未阐明,文中探讨游离二氧化硅(SiO2)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株NR8383细胞泡沫化的诱导作用. 方法 体外培养NR8383细胞,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的细胞)、SiO2组(50 μg/mL SiO2刺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50 μg/mL ox-LDL刺激)以及模型组(50 μg/mL SiO2和ox-LDL刺激),分别培养36 h.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MTS)检测ox-LDL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油红O染色镜下观察脂质蓄积情况;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中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分别检测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性受体(PPARγ)和CD36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随着ox-LDL浓度增高,细胞存活率呈现递增趋势.与对照比较,在50 μg/mL时细胞存活率达到大[(1.501±0.20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O2组、ox-LDL组和模型组有泡沫细胞产生,但以模型组更为明显,同时也可以观察到大量吞噬的 SiO2颗粒.与 ox-LDL 组组 TC、FC、CE 以及 CE/TC [(14.195±2.260)μg/mg、(7.722 ± 0.690)μg/mg、(6.473 ± 1.707)μg/mg、45.057%]比较,模型组均增加[(35.764 ± 4.226)、(10.049±0.689)、(25.715±4.243)μg/mg、71.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游离SiO2可以促使巨噬细胞脂质代谢紊乱,加剧细胞泡沫化,且PPARγ和CD36可能在此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 迷迭香酸对口腔溃疡大鼠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姚杨;李蓉;苏杰;雷晓娟;龙丽辉;王强

    目的 口腔溃疡的发病机制仍未得到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文章观察迷迭香酸对大鼠口腔溃疡愈合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迷迭香酸低、中、高剂量组(20、40、80 mg/kg),西瓜霜组.对照组大鼠正常喂养,不做任何处理.迷迭香酸组、模型组及西瓜霜喷剂组建立口腔溃疡模型(用40%冰醋酸溶液烧灼大鼠口腔颊膜造模型).造模后第2天开始迷迭香酸组(20、40、80 mg/kg体重)及西瓜霜喷剂组(200 mg/kg体重),观察在造模后第3、5、7天大鼠口腔溃疡的变化情况,测定溃疡面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大鼠溃疡组织IL-1β和IL-18的浓度.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NLRP3 mRNA的表达量.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迷迭香酸组及西瓜霜组口腔溃疡面积减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迷迭香酸低、中、高剂量组和西瓜霜组大鼠口腔溃疡组织中NLRP3、IL -18及IL -β水平显著升高 (P<0.01);与模型组NLRP3表达(8.71±0.35)比较,迷迭香酸中、高剂量组以及西瓜霜组(5.27±0.53、3.25±0.46、4.75± 0.51)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IL-18表达[(246.21± 26.21)pg/mL]比较,迷迭香酸中、高剂量组以及西瓜霜组[(174.21± 18.21)、(110.12±14.23)、(142.25±12.61)pg/mL]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IL-1β表达[(133.01±11.69)pg/mL]比较,迷迭香酸中、高剂量组以及西瓜霜组[(94.76±7.26)、(81.77±7.80)、(90.21±8.71)pg/mL]均降低(P<0.05). 结论 迷迭香酸对大鼠口腔溃疡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LRP3有关.

  • 肌苷对糖尿病性膀胱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作者:张昆;邝芳;闫飞;谭超;袁建林;刘飞

    目的 目前针对糖尿病性膀胱病的治疗仍缺乏有效手段,寻找天然抗氧化剂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文中旨在观察肌苷对糖尿病大鼠膀胱的保护作用及探索抗氧化应激机制. 方法 将60只成年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肌苷治疗组,每组各2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 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1周后取尾静脉血,血糖水平≥16.7 mmol/L定义为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后肌苷治疗组接受肌苷 (75 mg/kg,腹腔注射,2/d治疗,糖尿病组接受同量等渗盐水.干预4周、8周后,各组的两个时间点分别取10只大鼠,取膀胱组织切片做HE染色、用免疫荧光法观察膀胱组织中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情况,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膀胱组织的超微结构.同时对大鼠膀胱组织进行TUNEL凋亡分析,并测定膀胱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GSH)的含量. 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膀胱组织HE染色提示黏膜显著增生,肌束排列紊乱,结构松散,肌束断裂,肌束间间隙明显增宽,肌细胞萎缩,淋巴细胞浸润,肌束间胶原纤维填充,血管增生充血,神经束少见;在电镜下观察,可见肌细胞排列紊乱,中间连接消失,肌细胞和间质细胞内线粒体空泡化显著,核膜皱缩,核仁消失,染色质不规则边集,凝聚成块;免疫荧光结果提示NGF和c-kit信号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弱;4周和8周时,与正常对照组细胞凋亡率[(4.65± 3.04、5.48± 2.00)%]比较,糖尿病组[(1.68± 3.04、10.51± 0.90)%]、肌苷治疗组[(7.00±1.72、7.24±1.66)%]凋亡细胞明显增多,与糖尿病组比较,肌苷治疗组凋亡细胞显著减少(P<0.01).GSH增多(P<0.05),糖尿病组SOD、GSH含量明显增高(P<0.05),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肌苷治疗组大鼠膀胱组织中SOD含量明显减少(P<0.05),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8周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SOD、GSH含量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肌苷治疗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及肌苷治疗组膀胱湿重均明显增加(P<0.01), 结论 氧化应激在糖尿病性膀胱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inosine能降低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水平,减轻糖尿病大鼠膀胱组织的受损程度,保护膀胱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 上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1的表达对脑胶质瘤U25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作者:严立冬;桂卉;杨卓顺;邹丹丹;王珏;张力;黄宽明;罗杰

    目的 细胞周期相关蛋白-1(Caprin-1)与肿瘤的发展进程及药物耐受密切相关.文中旨在探讨Caprin-1在脑胶质瘤临床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脑胶质瘤细胞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方法 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手术切除的29份脑胶质瘤肿瘤组织和2份因外伤死亡尸检的正常脑组织标本.以U251细胞作为实验对象,构建Caprin-1高表达的U251细胞稳转株.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无转染的野生型U251细胞)、阴性对照组(转染pEGFP-C1质粒的U251细胞)、实验组(转染pEGFP-C1-Caprin-1质粒的U251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3组细胞Capri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检测其增殖能力变化及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其迁移能力的变化. 结果 正常脑组织Caprin-1表达量(65.04±1.07)低于WHOⅡ、WHO Ⅲ、WHO Ⅳ胶质瘤的表达量(145.9±22.0、444.4±110.0、1661.0±54.5),WHOⅡ、WHO Ⅲ、WHO Ⅳ Caprin-1表达量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aprin-1 mRNA、Caprin-1蛋白表达[(1.70±0.19)、(1.07±0.09)]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89±0.10)、(0.52±0.04)]、阴性对照组[(0.98±0.08)、(0.58±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值(2.55±0.14)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1.40± 0.06)和阴性对照组(1.35±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在每个视野下迁移的细胞数[(526.00±42.19)个]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289.00±29.24)、(279.00±32.4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中CyclinD1和AKT磷酸化水平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00). 结论 Caprin-1在胶质瘤标本中的表达量随肿瘤组织的恶性程度增加而增高,且上调U251细胞Caprin-1的表达则其增殖和迁移能力提高,为胶质瘤的基因靶向治疗及评估胶质瘤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 发酵桦褐孔菌诱导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作用

    作者:马伟平;侯睿;王昊月;陈正爱

    目的 药用真菌经发酵后可获得多种次生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的含量远高于人工栽培的药用真菌.文中初步探讨发酵桦褐孔菌(FIO)对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作用. 方法 实验设置对照组(相同体积不含药物培养基)、UIO组(200 mg/L)、FIO组(200 mg/L).硫酸苯酚法、Folin-Ciocalteu 法、比色法测定未发酵、发酵桦褐孔多糖、萜类和多酚的含量;MTT法、流式细胞仪观察FIO对肝癌HepG-2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 结果 FIO多糖含量[(10.140±0.849)mg/mL]较UIO中[(7.161±0.305)mg/mL]明显升高(P<0.01).FIO三萜含量[(1.774±0.001)mg/mL]较UIO中[(1.358±0.004)mg/mL]明显升高(P<0.01).FIO多酚[(9.979±0.022)mg/mL]较UIO[(6.314±0.237)mg/mL]明显升高(P<0.01).Annexin V/PI双染结果显示,UIO组、FIO组均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与对照组HepG-2细胞凋亡率(4.3%)比较,UIO组、FIO组(23.14%、27.37%)均升高(P<0.05),且FIO组较UIO组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UIO组、FIO组G0/G1期细胞比率显著升高(P<0.01),同时S期和G2/M期细胞数目所占总细胞数目比例均显著下降(P<0.01);与UIO组相比,G0/G1期细胞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IO相对于UIO可更好地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

  • 压疮预防现况调研工具的构建及信效度检验

    作者:俞惠;蒋琪霞

    目的 压疮预防缺乏一致性的调研工作使调研结果难以进行比较.文中构建压疮预防现况的调研工具,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为临床压疮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国内外文献回顾和课题组反复讨论,构建压疮预防现况条目池和调研工具初稿,采用3轮Delphi法获得专家意见修改和完善调研工具,并计算内容效度.培训70名护士采用横断面调研某三甲医院2047例患者的压疮预防现况,分析工具的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 结果 3轮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30,3轮函询专家变异系数分别为0.000-0.241,0.000-0.235和0.000-0.234,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15,0.174和0.214(P<0.001).调研工具的内容效度为0.954,70名经过培训的护士使用该工具调研2047例患者的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为0.824,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2个公因子,解释总方差贡献率的75.351%,各项因子载荷0.585-0.857,均>0.400. 结论该研究构建的压疮预防现况调研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我国住院患者的压疮预防现况调研.

  • CTC/CTM在肝癌肝移植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学浩;徐静

    为优化完善肝移植受体的筛选标准,完善供体分配体系,降低肝癌肝移植患者的复发转移率,提高肝癌肝移植患者的生存期,有必要深入地研究评估肝癌肝移植患者的肿瘤生物学特性,筛选准确预测肝癌肝移植的预后指标,研究移植术后患者的免疫状态与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进而对高危复发风险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并对复发转移个体化进行综合治疗.CTC/CTM与恶性肿瘤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有证据提示其与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高于肿瘤大小、数目,血管侵犯等因素.因此对拟行肝移植的受体术前动态评估CTC/CTM可以作为筛选肝癌移植受体及预测受体复发转移的关键指标.

  • 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

    作者:王兆峰;潘灏;易俊;沈勤;朱锡旭;王锐;宋勇;印洁

    肺癌是发病率第二、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1].30%左右的新发肺癌患者伴有脑转移,总发生率达50%,且单发更常见[2].肺癌合并脑转移自然生存期约2个月左右,部分患者以神经系统相关不适为首诊主诉,且起病急骤,预后差.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中国肺癌脑转移诊治专家共识( 2017年版)》[3]及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2017年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4]是指导临床医师规范化诊治肺癌脑转移的主要依据.基于全身治疗(化疗或靶向)基础上联合放疗或手术的多学科联合治疗是肺癌脑转移的主要治疗原则.现介绍1例以MDT模式诊治的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患者的诊治过程,以期为此类疾病的诊治提供模式借鉴.

医学研究生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z1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02 03 04 z1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03 04
1989 01 02 03 04
198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