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

医学研究生学报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의학구생학보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8199
  • 国内刊号: 32-157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280
  • 曾用名: 金陵医院院刊杂志;金陵医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研究生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易学明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麻醉与老年人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作者:李文瑶;易斌

    老年人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病机制复杂、发病原因不明,现尚无有效防治方法,是目前麻醉学研究热点.麻醉对POCD发生的作用有不同观点,现有研究结果尚不足以进行Meta分析,但提示麻醉对POCD的影响不容忽视.文中就目前麻醉与POCD发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不同负压值在负压伤口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张媛;解怡洁

    采用负压封闭辅助闭合(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技术实施负压伤口治疗是近十几年来提出的伤口治疗新方法,其中负压值的选择是此方法的研究重点.文中针对不同负压值对于伤口血流变化、渗液移除、减少细菌量和促进伤口肉芽组织生长等方面的影响作一综述.

  • 国内外护理安全管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爱琴;李琳琳

    护理安全管理已经成为保障和促进住院病人安全的一个重要内容.国外系统化、专业化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提高安全、防范风险的新方法、新理念给国内护理工作者一定的启发.文中综述国内在组织制度构建、护理经验与技术相互转化、完善临床事件的分析及评估、拓展安全文化理念等方面的研究各具特色,但执行尚不规范、系统,亟待进一步探讨研究,形成国内较完整的指导性标准体系.

  • 姜黄素抗炎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春战

    姜黄素是经研究证实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植物根茎提取物,由于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并具有高效和安全的特点,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文中综述近年来姜黄素抗炎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姜黄素 抗炎 抗氧化
  • 慢性放射性肠炎的诊断进展

    作者:张少一

    慢性放射性肠炎是腹部恶性肿瘤经放疗后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常发生在治疗后半年至2年之间,诊断较困难,易误诊为原发、复发肿瘤及良性炎性病变,从而造成患者治疗和恢复的延误.文中基于影像学的角度,分析总结了慢性放射性肠炎的诊断.

  • 关节镜下单根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短期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锋;赵建宁;周利武

    目的 观察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同时损伤后,应用LARS人工韧带关节镜下重建PCL,并同时利用残余LARS人工韧带重建MCL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8例关节损伤的患者在关节镜下行LARS人工韧带重建PCL,同时利用残余人工韧带重建MCL,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术前、术后膝关节Lysholm 评分和稳定性.结果 8例患者术前物理检查均表现为膝关节不稳,术后所有患膝不稳定表现消失.术后无膝关节感染、韧带自发断裂和韧带松动并发症,屈膝活动度110°~120°,术后1、3、6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LARS 人工韧带关节镜下重建PCL,同时利用残余人工韧带修复MCL,术后膝关节可获得即时稳定,利于膝关节早期活动,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短期临床疗效满意.

  • 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林秋;虞立平;顾军

    目的 新辅助化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文中讨论乳腺癌术前穿刺活检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与新辅助化疗有效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0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ER、PR、HER-2表达情况,并观察化疗效果.结果 40例乳腺癌患者中,ER、PR阴性表达率分别为42.5%和52.5%,HER-2过表达率37.5%.ER阳性组与ER阴性组化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阳性组与PR阴性组化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ER-2过度表达组与非过度表达组化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阴性、PR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可能对化疗更敏感,有可能是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治疗研究

    作者:蔡凯;高艳荣;柯燕;张大亮;马丽华;薛慧;贾绍昌

    目的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疫苗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细胞技术层面对其优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文中探讨了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动员后外周血单核细胞(monocyte,Mo)来源DC疫苗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 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分析2011年8月至2011年12月行Mo-DC疫苗治疗的59例肿瘤患者,其中32例进行了采集前的rhG-CSF动员,同期27例未动员患者作为对照.动员组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前行rhG-CSF皮下注射(1.25μg/kg×1d或×2d或×3d),动员前后均检测血常规;分析rhG-CSF动员组和对照组采集效率、采集终产品中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数量及活力变化;比较相同采集循环量下2组Mo-DC细胞计数、得率、纯度及存活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动员组和对照组Mo-DC细胞表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细胞因子白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IL-10浓度.结果 rhG-CSF动员3d后外周血Mo计数与动员前相比上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G-CSF动员组和对照组采集效率、血小板丢失率和采集终产品中MNC活力差异无统计意义,但相同采集循环量时rhG-CSF动员3d后采集终产品中MNC数量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采集循环量时rhG-CSF动员组DC产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DC细胞得率、纯度和存活率差异无统计意义.rhG-CSF动员组和对照组DC细胞HLA-DR、CD11c、CD80、CD86、CD83及CD54表达差异无统计意义,DC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12和IL-10表达差异亦无统计意义.结论 Mo-DC疫苗治疗的肿瘤患者采集前进行至少3d的rhG-CSF动员可以有效提升DC疫苗产量,有助于提高疫苗治疗疗效.

  • 女性外阴瘙痒病因及用药调查分析

    作者:王雪连;王高峰;刘芳;孔庆涛;冯姣;党洁明;桑红

    目的 外阴瘙痒病因复杂,且外阴瘙痒患者普遍存在自行用药治疗的问题.文中调查分析女性外阴瘙痒患者病因及自行用药情况.方法 收集262例皮肤科及妇产科门诊女性外阴瘙痒患者,分别对她们进行阴道分泌物真菌学镜检及其他一系列实验室检查.调查分析所有患者就诊之前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病史及自行应用药物特别是抗真菌药物的情况,分析比较有VVC病史与无VVC病史2组患者之间2月内抗真菌药物自行使用率及就诊时分泌物直接镜检念珠菌阳性率.结果 对262例以外阴瘙痒为主诉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VVC、其他细菌性阴道炎及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为引起外阴瘙痒的主要原因.再次就诊时,有VVC病史与无VVC病史患者之间VVC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VVC病史的患者就诊之前抗真菌药物的使用率明显高于无VVC病史的患者.结论 许多外阴瘙痒患者根据既往临床确诊的VVC病史错误的使用抗真菌药物,仅靠VVC病史并不能可靠地诊断为VVC.

  • 子宫内膜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的表达和印迹状态的改变

    作者:李云莉;梁元姣;吴元赭

    目的 基因印迹是目前肿瘤医学领域研究的新热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IGF2)基因是早发现的内源性印迹基因之一.肿瘤与IGF2印迹基因表达的关系受到关注.文中通过研究IGF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印迹变化探讨IGF2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半定量检测3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25例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IGF2的相对表达量.根据IGF2第9外显子具有Apa I位点序列设计引物,用PCR、RT-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方法分析IGF2的基因印迹状态.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GF2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癌旁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IGF2在子宫内膜癌、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均存在基因印迹丧失(loss of imprinting,LOI)现象,但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IGF2的表达增加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相关因素.IGF2的LOI现象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是否起一定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 肥大细胞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组织中的分布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郑敬民;尹广;姚根宏;程震;王容;刘志红

    目的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慢性炎症性疾病.肥大细胞是多功能的免疫细胞,具有以多种方式参与DN发生发展的潜在能力.但目前尚未见有较全面的对肥大细胞与DN关系的分析和研究报道.文中研究在DN发生发展过程中肾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活化水平的变化,及探讨肥大细胞与DN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可能病理作用.方法 选取DN病例80例,其中早期19例、中期32例,晚期29例.同时选取正常供肾16例作为正常对照.以类胰蛋白酶作为肥大细胞标记分子,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肾穿刺组织标本中肥大细胞的数量.以CD3、CD20、CD68分别作为肾组织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标记分子,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分析肾穿刺组织标本中上述炎症细胞数量.根据肥大细胞周围的甲苯胺蓝异染颗粒及细胞内颗粒减少情况分析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反应,据以分析肾织织肥大细胞的活化水平.以此为基础分析肾组织中肥大细胞与DN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在正常对照和DN患者的肾组织中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肾小管间质,肾小球中极少发现肥大细胞.DN患者的肾组织中,还可见肥大细胞侵入肾小管壁.②正常对照肾组织肥大细胞数量很少.在DN的肾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随着病情发展而显著增加.③与正常对照相比,DN患者肾组织肥大细胞发生脱颗粒的比例显著增高,且表现为随DN进展而逐渐增加的趋势.④相关性分析显示,DN患者肾组织肥大细胞数量与肾功能损伤指标、小管间质损伤指标和炎症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肥大细胞参与DN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主要通过脱颗粒作用,释放细胞内的生物活性物质.肥大细胞在DN的肾小管间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肥大细胞可望成为DN防治的新靶标.

  • 人环指蛋白11与核因子κB调控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相互作用的研究

    作者:付晓达;高美华

    目的 泛素化是机体重要的蛋白质的修饰方式,人环指蛋白(ring finger protein,RNF)11是泛素连接酶家族成员之一,可能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tumor necrosis factor α-induced protein 3-interacting protein 1,TNIP1)是重要的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B,NF-κB)调控蛋白,可通过多种途径调控NF-κB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文中研究RNF11下游功能及其与TNIP1之间的相互作用,明确RNF11的亚细胞定位.方法 用PCR等方法构建人NFκB调控蛋白TNIP1全长及缺失不同位点的突变体,并观测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方法鉴定其与人RNF11的相互作用,并确定其结合位点,用共聚焦显微镜观测其亚细胞定位.结果 成功构建了人TNIP1的全长及其缺失不同位点的突变体并使其在293T细胞中表达.证实RNF11与TNIP1存在相互作用并确定其相互结合位点位于TNIP1的第311至535位氨基酸,.确定RNF11的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结论人RNF11可与TNIP1在细胞内相互结合,其主要的结合位点位于311至535位氨基酸.RNF11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可能参与细胞内蛋白的降解过程.

  • 姜黄素对中脑定位注射脂多糖引起帕金森样病变小鼠的抗炎机制研究

    作者:郭玉霞;杨波;石磊;顾军;陈虹

    目的 免疫炎症被认为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主要发病机制.前期研究发现姜黄素可改善由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造成的PD小鼠脑内胶质瘢痕的形成,提示其在神经系统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文中观察姜黄素对中脑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引起的帕金森样病变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脑定位注射LPS诱导炎性反应,模拟帕金森样病变,同时给予姜黄素进行治疗,7d后通过转棍实验和悬挂实验对小鼠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价;通过RT-PCR检测小鼠中脑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rosis factor,TNF)α和白细胞介素(iterleukin,IL)-1β的表达量,通过ELISA方法检测小鼠BV-2小胶质细胞系TNFα和IL-1β的释放量.通过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的核转位情况,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方法检测NF-κB的转录活性.结果 姜黄素可显著改善由LPS引起的小鼠运动障碍,降低脑内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减少TNFα和IL-1β的释放,可显著抑制NF-κB的核转位,降低NF-κB的转录活性.结论姜黄素可通过抑制NF-κB的核转位,降低NF-κB的转录活性来发挥抑制中脑炎症的作用,从而改善由于LPS引起的帕金森样病变炎症导致的小鼠运动障碍,这也为从天然产物中寻找PD的治疗药物提供线索.

  • 人参皂苷Rg1对多柔比星肾病大鼠足细胞nephrin的影响

    作者:张婕;张黎雯;梁亚浩;刘光陵

    目的 足细胞的损伤是蛋白尿发生的主要机制,如何修复受损的足细胞已成为研究热点.文中观察人参皂苷Rg1对足细胞病变模型--多柔比星肾病模型的疗效及其对足细胞病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单次尾静脉注射盐酸多柔比星建立多柔比星肾病模型.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g1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在注射后第7、14、28天收集尿液标本,并处死大鼠,留取肾组织标本.检测24h尿蛋白排泄量、血生化指标,行肾组织光镜和电镜观察肾小球病变和足突超微结果.采用定量学方法测定足突宽度.免疫组化观察足细胞裂孔膜分子nephrin表达和分布变化.结果人参皂苷Rg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能改善多柔比星肾病大鼠的肾病综合征状况.同时,人参皂苷Rg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能明显改善足突融合,增加足细胞裂孔膜分子nephrin表达(P<0.05).人参皂苷Rg1高剂量组在血生化、肾脏病理和足细胞nephrin的表达上比人参皂苷Rg1低剂量组的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对多柔比星肾病模型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而且人参皂苷Rg1高剂量组比低剂量组治疗作用更明显.

  • 不同负载时间下红细胞内海藻糖和葡萄糖含量比较

    作者:姚根宏;陈艳丽;唐雯;吴永政;栾建凤;朱培元;叶东;严京梅

    目的 探索适合海藻糖和葡萄糖联合负载红细胞的时间,为冷冻干燥红细胞提供基础.方法 分别采用0、0.125、0.25、0.5和1mol/L的海藻糖联合葡萄糖,在37℃下负载红细胞4、6和8h.然后检测负载红细胞内海藻糖和葡萄糖的浓度.结果 随着负载时间的延长,进入红细胞内的海藻糖和葡萄糖数量增加.并且随着负载液浓度的增加,红细胞内的海藻糖和葡萄糖数量增加.负载时间为8h时,进入红细胞的葡萄糖比6h组明显增加.但是,延长负载时间为8h后,进入红细胞的海藻糖浓度与6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海藻糖联合葡萄糖负载红细胞6h后,进入红细胞内的海藻糖和葡萄糖,能够满足冰冻干燥红细胞的负载要求.

  • 代价敏感分类策略在肺癌细胞识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缨;汪栋;贾绍昌;叶玉坤;史颖欢;高阳

    目的 代价敏感分类策略可以小化误分类代价并有效提高识别率.针对计算机辅助肺穿刺样本的病理图像分析,提出一种新的代价敏感图像层的肺癌诊断系统(cost-sensitive image-level lung cancer diagnosis system,CILCDS).方法基于潜在狄利克雷分配模型(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代价敏感支持向量机(cost-sensitive support vector machine,CSSVM)以及多类支持向量机(multi-clas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mcSVM)等新计算机技术,对肺穿刺病理细胞学涂片进行识别诊断.实验数据集是271例肺穿刺样本图像,其中240例肺癌样本有术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 通过与基于轴平行矩形(axis-parallel rectangles,APR)、K近邻(citation K-nearest neighbors,Citation-Knn)、集成多样性密度 (ensemble of diversity density,EM-DD)、多分类多示例自适应增强法(multi-class multi-instance adaptive boosting,MCMI-AdaBoost)等方法进行对比,CILCDS在癌与正常细胞的判断以及癌细胞的分类识别诊断过程中能够取得更低的错误分类代价以及较好的组织病理结果符合率.结论 CILCDS对肺癌细胞涂片诊断率高,并能减少既往肺癌细胞病理诊断过程中假阳性结果.

  • 脱氢表雄酮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

    作者:郝群;梁元姣;张承;李大金;汪灏

    目的 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是成人体内为丰富的来源于肾上腺的甾体激素,文中探讨DHEA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作为靶细胞,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加入ox-LDL或在试验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DHEA,测定人单核细胞系U937与HUVEC的黏附,检测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单个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MCP-1)的含量,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及E-选择素的表达.将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作用于U937细胞,应用RT-PCR检测U937细胞CCR2、LFA-1以及VLA-4 mRNA的表达.结果 DHEA可明显抑制单核U937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黏附,明显促进内皮细胞NO合成,抑制MCP-1分泌,降低内皮细胞表面ICAM-1、VCAM-1的表达,且经DHEA作用后的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可明显抑制单核U937细胞CCR2、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ymph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LFA)-1以及非常晚期抗原(very late antigen,VLA)-4 mRNA的表达.结论 DHEA可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分泌趋化因子、下调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抑制内皮细胞对单核细胞的趋化及相互黏附,据此认为 DHEA可能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 模拟日光照射后真菌感染动物模型构建

    作者:王高峰;孔庆涛;沈永年;王雪连;刘芳;王乐;冯姣;张敏;桑红

    目的 近年来抗生素及免疫抑制药物滥用、器官移植等使得真菌感染的发生率逐渐增高.自然环境恶化也成为危险因素,其中包括紫外线照射.文中构建模拟日光照射导致皮肤光损伤动物模型及光损伤后须癣毛癣菌感染动物模型,研究模拟日光照射剂量与须癣毛癣菌感染情况的关系.方法 利用SUV-1000日光紫外线模拟器照射豚鼠背部皮肤,测出其小红斑量(minimal erythema dose,MED).将实验豚鼠分为5组,第1、2、3、4组分别以0MED、0.5MED、1MED、4MED连续3d照射其背部皮肤.照射完成后次日,将预先制备的须癣毛癣菌悬液均匀涂抹于照射部位皮肤,第5组为空白对照组,脱毛后不进行照射,背部涂抹等渗盐水以作对照.通过皮肤真菌镜检、培养和组织病理方法验证感染结果,给予感染后皮损评分,观察时间为4周.结果 豚鼠背部皮肤模拟日光平均MED总剂量为1552mJ/cm2,其中紫外线B(ultraviolet B,UVB)122mJ/cm2,相应紫外线B(ultraviolet A,UVA)1430mJ/cm2.模拟日光照射后第4组皮肤红斑反应明显,第3组红斑程度较轻,第1、2组未见红斑.第1、2、3、4组豚鼠照射后真菌感染均成功,阳性率100%.第4组与1、2组皮损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MED的模拟日光照射后,豚鼠皮肤可发生日晒红斑反应;模拟日光照射剂量对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无影响,但对真菌感染后皮肤损害的严重程度及皮损自愈有显著影响.为模拟紫外线照射对皮肤真菌感染的形成作用机制研究成功建模.

  • 虫草洋参胶囊致高龄老人重症多形红斑1例

    作者:李辉;邹艳艳

    1 病历资料患者,男,82岁,2012年1月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两上肢、大腿内侧散在直径0.2~0.5cm的红斑,边界清楚,压之褪色,表面无鳞屑、破溃、水疱,伴轻度瘙痒.到我卫生所就诊,考虑"湿疹",予氯雷他定胶囊10mg口服(1次/d),醋酸曲氨奈德乳膏(复松霜)、尿素乳膏外用( 2次/d)治疗;次日红斑迅速增多、扩大、加重,红斑弥漫于面部、躯干、四肢及手掌、足底,部分红斑中央有水疱、大疱,口唇、口腔、肛周黏膜均出现肿胀、水疱,水疱很快破溃、糜烂.

  • 丁卡因致急性毒性反应死亡1例报告

    作者:付晓燕;汪建;熊敏;陈亮

    0 引言丁卡因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如五官科诊疗、内镜检查和手术的表面麻醉等[1].其具有穿透力强、起效快等特点,但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如过量使用则可能引起毒性反应,如未及时救治可能危及生命[2-3].现将2009年6月本科1例因丁卡因严重不良反应致死的病例报告如下,同时总结丁卡因毒性反应的临床表现及救治经验.

  • 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刘辉;彭有鼎;郝孔志;陆新颖

    我科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共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97例,其中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48例,经手术及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再谈临床资料在肾活检病理诊断中的重要性

    作者:陈惠萍;刘志红

    肾疾病的临床和病理结合密切,尽管如此,其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也无确切的规律可循,因为同样的临床表现、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肾病的病理类型可完全不同,即使同样的病理类型在病变的不同阶段,其治疗和预后也不一样.因此,仅依靠病理医师从形态学角度诊断肾疾病就不能像诊断肿瘤性疾病那样权威,临床医师可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肾活检病理报告提出质疑、甚至否定.

  • 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实践与探讨

    作者:李莹;顾怀敏;张曙光;于京杰

    图书馆作为医院的主要情报信息窗口,其开展医学信息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医学图书馆工作实际,探讨如何做好医学信息服务工作,指出加强馆藏资源和网络建设是开展信息服务的基础,还要以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医学信息服务工作.

  • 非直属临床医学院教学督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施建辉;任冰;林勇;石平

    教学督导工作是非直属临床医学院教学质量监控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定教学秩序、强化管理职能、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非直属临床医学院教学督导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督导组织不够健全、督导队伍不够合理、督导范围不够广泛、信息反馈不够通畅、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等问题.并提出了通过健全督导组织、加强督导队伍建设、拓展督导范围、疏通反馈通道、构建评价体系等途径,构建非直属临床医学院有效教学督导机制.

  • 开展全院性教学查房的实践与效果

    作者:杨艳;张芳;孙琳

    教学查房是临床教学的重要形式,通过开展全院性教学查房,成立护理教学查房专家组,对查房者的查房内容进行指导,促进各层级护士的业务学习,提高了护理教学查房质量和教学水平,强化了专项技术的推广和科室间的协作,开展全院性教学查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

    作者:叶向红;彭南海;童智慧;李维勤

    分析妊娠期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发病的临床特点,总结护理要点,完善护理措施,提高母婴的生存质量.文中总结收治的23例妊娠期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时平均孕周32±5(28-37)周.23例孕妇均痊愈,10例保胎成功,自然分娩健康儿;8例在控制胰腺炎的情况下行剖宫产术,分娩健康儿;4例因胎窘而胎死宫内,行清宫术,1例因胎膜早破行引产术,产出死胎.妊娠早期并发胰腺炎的治疗方法与非妊娠期胰腺炎相同,积极维护和治疗原发病,同时加强对母亲、胎儿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异常病情,必要时在保全母亲安全的同时及时终止妊娠.加强妊娠期AP(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监护,可提高母婴成活率.

  • 6916例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作者:卞蓉蓉;孙骏

    目的 头孢曲松钠临床应用广泛,其不良反应越来越引起重视.文中分析总结江苏省4年来抗感染药物头孢曲松钠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从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提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头孢曲松钠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报告6916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0岁以下儿童(18.65%)是高发组.头孢曲松钠所致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61.68%),其余依次是全身性损害、胃肠系统损害、药物热、神经系统损害等.结论 临床应重视头孢曲松钠引起ADR的各种因素,加强对其严重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监测,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 三维连通多孔氧化锆骨组织工程支架制备研究

    作者:王阳;金磊;史小蕾;孟祥康

    目的 可降解高分子以及羟基磷灰石等活性生物陶瓷构建的组织工程支架机械性能很差,限制了其在承重骨方面的应用.氧化锆陶瓷材料因其优越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成为了有潜力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文中通过对模板成型法的探索,制备三维联通的氧化锆骨组织工程支架.方法 用多孔聚氨酯为模板,以高固含量低黏度纳米氧化锆悬浮液为起始溶液,制备氧化锆多孔支架;采用XRD,SEM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结果 XRD图谱显示在1100~1350℃这个煅烧温度范围内,纳米氧化锆支架的晶型无改变,保持室温下机械性能好的四方相,平均粒径170nm.成型的支架孔隙率高,内部三维联通,与人骨结构相似,支架的微观结构随模板的变化而改变.结论 聚氨酯模板法制备的纳米氧化锆支架具良好的三维连通性,类似人的骨松质结构.可通过对聚氨酯模板孔径的调节达到对纳米氧化锆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结构控制,从而实现对三维连通支架的孔隙大小及孔隙率的调节.

医学研究生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z1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02 03 04 z1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03 04
1989 01 02 03 04
198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