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胸超声指导下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栋;张伟华;光雪峰;鲁一兵;戴海龙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指导下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封堵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小儿PDA的患者123例,100例动静脉法组为对照组,肾功能异常的及碘对比剂过敏的患者共23例单静脉法为试验组,采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观察两组的封堵成功率、并发症和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技术成功率100%,试验组未使用碘对比剂,手术总时间为(25.0±7.3)min,透视时间为(4.3±1.4)min,X线辐射剂量为(45.0±5.4) mGy,血管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率为4.34%;对照组使用碘对比剂为(19.7±3.4)ml,手术总时间为(35.0±8.6)min,透视时间为(7.5±1.5)min,X线辐射剂量为(73.0±6.2)mGy,血管并发症发生10例,发生率为10.0%,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均无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好,肺动脉压力正常,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胸超声指导下小儿PDA封堵法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在碘对比剂的用量、手术总时间、透视时间、X线辐射剂量及血管并发症方面,无造影单静脉法均优于造影的动静脉法。

  • 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109例临床观察

    作者:方明亮;姜黔峰;巩亮;盛瑾;赵鸿彦;彭格红;谷尚武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近中期疗效,探讨介入治疗 PDA 的术后心脏结构改变情况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4年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成功行经皮穿刺PDA介入封堵治疗患者109例,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了解术前及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心脏结构变化情况,通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所有手术患者随访期内均健康生存,无介入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发生2例(1.83%),术后残余分流发生9例(8.25%)。术后3 d超声心动图示收缩末期左心房内径(LAS)、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VD)、肺动脉内径(PA)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S)术后1个月以后下降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岁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3 d LAS、LVD、PA值与肺动脉平均压正常患者比较,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介入治疗适应证的情况下,经导管封堵治疗安全可靠,术后早期即可获益。

  • 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观察

    作者:孟靓靓

    目的:观察对乙酰氨基酚对有布洛芬应用禁忌或口服布洛芬治疗失败的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床旁彩超确诊的有临床症状,同时口服布洛芬两个疗程 PDA 关闭失败或有应用布洛芬禁忌证的早产儿17例,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每次15 mg/kg,q 6 h连用3 d,用药期间监测心率、血压、氧饱和度、血糖、尿量、经皮胆红素。治疗结束后复查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血糖、心脏彩超、颅脑彩超。结果经治疗11例(64.7%)PDA关闭,治疗前后监测各项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轻度上消化道出血早产儿口服后PDA闭合3例(60%)。3例(17.6%)早产儿口服药物后出现一过性谷丙转氨酶升高,经保肝药物治疗2周后降至正常。结论对有布洛芬禁忌证或口服布洛芬治疗失败的早产儿,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有一定疗效,且安全、便捷,可减少手术概率,但目前治疗仍需前瞻性、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明确疗效。

  •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

    作者:高含;谢明星;方凌云;李玉曼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定量分析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方法 将35例PDA患者分为单纯PDA组和合并肺动脉高压组(PAH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右心室游离壁、室间隔各节段及整体的收缩期峰值应变(S)、应变率(SR),并与37例正常对照组获取的上述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单纯PDA组患者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及整体收缩期峰值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AH组患者右心室游离壁、室间隔各节段及整体收缩期峰值S、SR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及单纯PDA组(均P<0.01).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以客观评价PDA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功能,单纯PDA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合并肺动脉高压组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明显减低.

  • 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观察

    作者:董一慧;袁显文;李鹏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早产儿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20%,在出生体重≤1500 g者发病率约30%,在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约占40%.通过导管的左向右分流,常可诱发或促进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肺部疾病、颅内出血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发展,并增加心室内出血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机会[1],因此早期关闭具有重要意义.

  • Berry综合征二例超声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价

    作者:高峻;张庆;赵亚平;何钊群;彭晶

    Berry综合征是一组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综合征,本文报道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间2例Berry综合征患儿,术前经超声确诊,并经CT及手术证实,术后进行了超声评价。
      一、病例资料
      病例1,男性,4个月,因肺炎及发现心脏3/6级收缩期杂音入院,平素无发绀气促,生长发育稍落后,双肺闻及湿啰音及哮鸣音,肝右肋下3 cm,脾肋下未及。超声影像学特点:左心增大伴左心容量负荷过重,左心室内径35 mm,并具有Berry综合征四大特征:(1)主肺动脉窗(aortopulmonary septal defect ,APSD,图1),内径16 mm;(2)主动脉弓离断(A型);(3)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4)动脉导管未闭(供应降主动脉,内径4 mm);CT所见:CT轴位显示主肺动脉窗(内径14.8 mm)及右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斜矢状位显示主动脉弓离断及动脉导管未闭(内径5.2 mm)。

  • 右位心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与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一例

    作者:孙百超;艾永顺;杨东辉

    患者女,42岁,因"反复心悸10余年"住院.入院查体:BP125 mm Hg,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右锁骨中线内0.5 cm,心界不大,心率85次/min,律不齐,呈二联律,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常规心电图(按右位心矫正)提示室性早搏二联律(图1),24h动态心电图显示总心率118 888次,平均心率83次/min,室性早搏总数14 009次,二联律1089次,无室性心动过速.胸片提示右位心(图2).超声心动图显示患者镜面右位心,主动脉和左肺动脉导管,直径约6mm,管长13 mm,左向右分流;主肺动脉内径30 mm,左心室内径50 mm,其余各心腔和大血管内径正常;肺动脉收缩压4mmHg;三尖瓣轻度反流(面积4.4 cm2).腹部超声提示全腹脏器反位.诊断:先天性真性右位心,动脉导管未闭(PDA),频发室性早搏,全腹脏器反位.

  • 不同血管途径取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后脱落封堵器二例

    作者:杨锋;卢竞前;吕云;李易

    例1,患者女,42岁,因活动后气促15年,加重1周于2009年6月11日入院.体检胸骨左缘2肋间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约12 mm,估测肺动脉收缩压110 mm Hg,双向分流,以左向右为主.患者要求试行介入治疗.术中降主动脉造影示PDA直径12 mm,测肺动脉收缩压116 mm Hg,主动脉收缩压120 mm Hg,肺动脉内注入10 mg酚妥拉明后10 min再测肺动脉收缩压108 mm Hg,主动脉收缩压118 mm Hg,使用16/18 mm的PDA封堵器(深圳先健科技有限公司)试封堵,在PDA处展开,30 min后肺动脉收缩压降低到108 mm Hg,主动脉收缩压为118 mm Hg,患者无胸闷、呼吸困难、头昏等症状,由于肺动脉压力下降不明显,建议患者放弃介入治疗,但患者及家属强烈要求继续介入治疗,遂释放封堵器,在释放瞬间透视下见封堵器脱落到主动脉并固定至胸主动脉水平.立即经股静脉换用14F输送鞘至胸主动脉下,通过输送鞘内使用6F的MP2导管及圈套器试图圈套封堵器尾端螺旋柄,同时通过股动脉用猪尾导管调整封堵器位置,并在封堵器下支撑和固定,约40 min后圈套器成功套住尾端螺旋柄,遂前送MP2导管夹紧封堵器,回拉至14 F输送鞘中,退出输送鞘,取出封堵器,结束手术,期间输悬浮红细胞1U,血浆200 ml.患者术后未出现其他并发症,于第3天出院.出院后使用西地那非,2013年3月随访无明显并发症.

  • 彩色多普勒诊断肺动脉瘤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并成功封堵治疗一例

    作者:丁康;刘颖;张立霞

    患者女性,61岁,主因阵发性胸闷、胸痛半年,于2012年9月入院,半年前活动时出现憋闷、疼痛,呈憋胀性,位于前胸及后背部,无出汗、每次持续约10 min,偶伴有烧心、腹胀;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为进一步治疗入解放军第305医院。入院查体:血压180/10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75次/min。胸骨左缘第三肋间收缩期杂音。肺腹查体正常。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5 mmol/L,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58 mmol/L。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见右冠状动脉中段节段性狭窄30%~40%,提示冠状动脉硬化。

  • 超声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动脉导管开口、肺动脉赘生物一例

    作者:贾保霞;鄂占森;钟新波;刘宇清;刘滨月;陈金华

    患者女,28岁,以"反复发热4个月,咳嗽、咳痰半个月"入院,同时伴有腹胀、四肢乏力、视物黑曚等.入院查体:体温38.6℃,心率112次/min,呼吸 22次/min,血压113/6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贫血面容.口唇明显苍白,胸骨左缘闻及3/6级收缩及舒张期杂音.入院后腹水培养为草绿色链球菌感染,直接Coombs实验弱阳性.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肺动脉与降主动脉之间见连续性分流,分流束直径7 mm,主肺动脉管内、导管开口处可见大量泪滴样回声,考虑赘生物可能,大直径约23 mm.赘生物随心脏收缩、舒张而摆动;左心房、左心室扩大(图1,2).CDFI示:动脉导管双期分流,左向右,流速4m/s,压差(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64 mm Hg,二尖瓣重度反流,三尖瓣轻度反流,反流峰压差约64 mm Hg,估测肺动脉收缩压约70 mm Hg.超声心动图提示:(1)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2)二尖瓣、主肺动脉、导管开口处赘生物形成;(3)二尖瓣重度反流;(4)左心房左心室扩大;(5)肺动脉高压.患者转往上级医院,对症抗感染治疗,病情稳定后,手术彻底清除瓣膜及肺动脉腔内赘生物后行二尖瓣置换术.并于术中缝闭动脉导管内口.术后复查二尖瓣无明显反流,动脉导管无残余分流,手术效果良好.

  • 罕见原发性肺动脉巨大扩张症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超声表现一例

    作者:陈志刚;李煜华;龙滨

    患者男,29岁.自幼因心脏杂音被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未做系统检查和治疗.近感剧烈活动后心慌、气短、胸闷加重1周,急诊入院.查体:胸廓对称,心界向左扩大,心前区略隆起,有抬举样搏动,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3肋间扪及细震颤,并可闻及粗糙连续性杂音,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115次/min).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会若;尹立雪;张瑞芳;滑少华;赵文增;文冰;高珂;孙梦娇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引导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微创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合并PDA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2例,动脉导管均呈管型或漏斗型,其中14例合并法洛四联症,9例合并隔瓣下型室间隔缺损,7例合并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12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所有患者大动脉水平均呈左向右分流,29例合并中度以上房室瓣反流,13例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方式为TEE引导下PDA封堵术+体外循环辅助下心内直视矫治术.术中心脏复跳后、术后6个月的房室瓣口反流面积以及肺动脉收缩压与术前麻醉状态下的同一参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f检验.结果在TEE精确引导下,41例患者动脉导管封堵成功.术后12个月随访时间内,所有成功封堵患者均无封堵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例患者因动脉导管内可见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改补片法封闭动脉导管.首次心脏复跳后TEE显示:41例成功封堵的患者封堵器固定良好,无移位、脱落、残余分流情况发生;心室水平残余分流4例,其中1例合并法洛四联症、3例合并隔瓣下型室间隔缺损,即刻进行手术处理,再次心脏复跳后,该残余分流消失.其余患者均一次矫治成功.13例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其肺动脉收缩压术中心脏复跳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P>0.05);术后6个月复查肺动脉收缩压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P<0.01).合并中度以上房室瓣口反流的患者,其瓣口反流面积术中心脏复跳后、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尖瓣:t=12.75、13.80,三尖瓣:t=17.65、19.94,P值均<0.01).结论 TEE能够有效引导心脏外科医师进行PDA微创封堵术,具有安全、无放射线损伤、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可先于其他心内矫治术实施,以减少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同时,TEE可以实时对手术效果进行动态观测,确保患者手术治疗成功.

  • 高频超声预测早产儿动脉导管早期自然关闭的价值

    作者:余瑕;林仙方;刘志聪;蔡洁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预测早产儿动脉导管早期自然关闭的价值。方法170名早产儿(孕周<37周),均在出生后24 h内入院,高频及常规超声心动图连续观察动脉导管,首次超声心动图检查于出生后24 h内完成,以后每天随访观察至第7天,若此期间发现动脉导管已经闭合,则不再继续随访检查。其中16名早产儿动脉导管出生7 d内未自然关闭,为动脉导管早期未自然关闭(早期PDA)组,另从7 d内自然关闭组中随机选取32名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高频探头及常规心脏探头测量动脉导管内径、左房前后径与主动脉根部内径比值(LA/AO)。结果早产儿动脉导管于24、48、72 h内自然关闭率分别约18.8%(32/170)、61.2%(104/170)、78.8%(134/170),7 d内达90.6%(154/170),即早产儿出生后早期动脉导管自然关闭率约90.6%(154/170)。高频超声对动脉导管二维及彩色血流长度完整显示率均高于常规超声[82%(39/48)vs 46%(22/48),P<0.001,100%(48/48) vs 77.1%(37/4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频超声测得早期PDA组动脉导管的内径大于对照组[(2.08±0.4)mm vs(1.09±0.22)mm,P<0.001],以1.55 mm为临界值,预测早生儿出生后7 d内动脉导管自然关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5%、90.6%,准确性为66.5%。结论高频超声能明确诊断早产儿PDA,在精确显示动脉导管结构上优于常规超声心动图;动脉导管内径越大,早期自然关闭可能性越小。

  • 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及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张军

    经心导管微创介入性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是目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几年发展极其迅速,并已逐渐形成一门新兴的学科分支.经心导管介入性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冠状动脉瘘、主动脉窦瘤破裂、肺动脉瓣狭窄等.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性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房间隔及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

  • 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

    作者:金伟权

    患者,女性,44岁,因反复胸闷气促40年,发现先天性心脏病6月,于2011-03-10收入我院心内科.患者40年前于感冒后出现胸闷气促,伴轻度心悸,无胸痛,无头晕、晕厥,无端坐呼吸、颜面四肢水肿,无咳嗽、咳痰、恶心、呕吐等其他不适,感冒好转后胸闷气促及轻度心悸等不适缓解,未予重视.40年间,患者反复于感冒或劳累后出现胸闷气促感,休息后不适可好转,未曾正规诊治.6月前,患者因四肢乏力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为行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入院.

  • 危重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床旁外科治疗

    作者:周更须;付松;刘宇航;王辉;李秋平;封志纯;杨学勇

    [目的]:总结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床旁外科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43例层流病房行床旁动脉导管结扎(或钳夹)术的手术过程及术后转归进行总结.结果:接受床旁动脉导管结扎(或钳夹)术的手术的早产PDA患儿共43例,男性28例、女性15例,胎龄26~34 w,出生体质量0.75~2.31 kg,平均1.44 kg.其中低出生体质量22例、极低出生体质量18例、超低出生体质量3例.手术时患儿年龄为3~30 d,平均7.2d,体质量和出生体质量无明显差别.43例中有39例使用异丁苯丙酸治疗失败,4例因伴有严重出血倾向未予异丁苯丙酸而直接手术治疗.39例药物治疗的患儿中,治疗前均未发现药物治疗禁忌,但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肺出血、颅内出血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或者无效,而改行外科手术.术前43例中40例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术前呼吸机治疗时间长29d,其中8例病情突然恶化行急诊手术.术后1例出现喉返神经损伤,所有患儿无术中死亡、无术中大出血等并发症.4例(9%)术后不能脱离呼吸机而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内科药物治疗禁忌的早产儿PDA,行床旁动脉导管外科结扎(或钳夹)术是治疗早产儿PDA的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 一侧肺动脉缺如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分析

    作者:梁永梅;金梅;郑可;郭保静;丁文虹;吴江;韩玲

    目的:总结经导管介入治疗一侧肺动脉缺如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诊断5例一侧肺动脉缺如合并先天性心脏畸形,其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4例,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左肺动脉缺如l例,右肺动脉缺如4例;本组男性l例,女性4例,年龄1.5~11岁,3例肺部反复感染、1例咯血及1例发绀.均通过临床体检、X线胸片、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多排CT或造影确诊.结果:4例合并动脉导管通过介入治疗成功封堵.术后平均3d出院,未出现并发症,随诊3个月~4年心脏均恢复正常大小.l例肺动脉高压为极重度,合并房间隔缺损,出现发绀,不能除外原发肺动脉高压因素,放弃介入治疗,予口服扩血管药物治疗,出院随诊.结论:一侧肺动脉缺如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临床常表现为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多伴一侧肺发育不良,手术风险大.应用介入治疗显示出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挽救了一些外科也难以处理的高风险重症患儿.

  • 左腋下微切口Hem-O-lok夹与传统左后外侧切口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比较研究

    作者:胡传贤;黄苏;丁辉;吴延虎

    目的:比较左腋下微切口Hem-O-lok夹,与传统左后外侧切口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2000年03月至2014年03月间,我院对69例小龄儿动脉导管未闭分别采用左腋下微切口Hem-O-lok结扎夹治疗(微创组37例)和传统左后外侧切口治疗(传统组32例),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拔胸腔引流管时间,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日及术后第二日对患儿予口诉言语评分法(VRS)结合其哭闹程度的疼痛评分并进行总结.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大出血等重大并发症,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拔胸腔引流管时间,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日及术后第二日对患儿予VRS结合其哭闹程度疼痛评分,微创组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腋下微切口Hem-O-lok结扎夹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具有微创、美观、恢复快等优点.

  • 应用腋下小切口结扎未闭动脉导管(100例体会)

    作者:张志泰;宋飞强;胡燕生;区颂雷;李昕

      我们有选择的应用腋下小切口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已经100例,现汇报如下。方法  全麻后右侧卧位,左上肢外展,肘曲90 ℃,前臂悬吊在头架上,取腋中线纵行切口,自 下腋横纹起,中点为第四肋间。切开皮肤、皮下,向前、后两侧牵开胸大肌、背阔肌,于第 四肋间浅层纵行分开前锯肌,再切开肋间肌,撑开肋骨,将肺翻向前方。沿降主动脉剪开纵 隔胸膜向前方牵引,显露未闭动脉导管,避免损伤喉返神经,充分游离动脉导管、试阻, 降低血压至90~80/60~50 mmHg(1 mmHg=0.133 kPa),10号线结扎2道,间断缝合纵 隔胸膜,五肋间置胸腔闭式引流,缝合肋间肌、前锯肌、皮下、皮肤。体会  1.微创外科的目的是减少创伤促进恢复。腋下小切口组织结构简单,操作省时,全组平均 手术时间1 h 5 min,短的35 min;切口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平均留院时间7天 。  2.使用腋下小切口虽然操作难度稍高,但是只要注意严格掌握适应证,仍然易于掌握。合 并畸形、作者单位:严重肺动脉高压、动脉钙化均不宜采用腋下小切口。年龄在7 岁以下不伴有严重 肺动脉高压的单纯未闭动脉导管是较理想的适应证。本组平均年龄5岁,小6个月,大12 岁。当然术者的习惯和经验也很重要,本组共有6例术后残余杂音,均是1993年以前的早期 病历,而且这6例都分别发生在4位术者开始使用这一切口的前几例中,可见经验非常重要。   3.结扎导管时一定要控制血压在90~80/60~50 mmHg,以先结 扎主动脉侧后结扎肺动脉侧比较牢靠,对于较粗的导管可以用涤纶布卷垫在导管一侧再结 扎,既牢靠又可以避免出血。  4.腋下小切口视野虽然不如后外侧切口大,但是只要掌握熟练仍然可以处理较复杂的情况 。本组有1例术中器械损伤导致动脉导管出血,另1例结扎时用力不均导管破裂出血,均能顺 利阻断主动脉、肺动脉,行动脉导管切断缝合,出血量均未超过200 ml。  5.术后适当限制静脉补液量,对于伴有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可以适当应用利尿剂,血压过高 时可以用硝普钠控制血压,一般术后第一天就可以改用口服降压药,处理相对简单。

  • 经导管介入性治疗动脉导管未闭68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金梅;韩玲;吴邦骏;李志忠;丁文虹;陆萍

    目的:应用Amplatzer堵闭器经导管介入性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分析.方法:于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测量PDA大小,在透视下经传送装置将Amplatzer堵闭器置入PDA内,使之在PDA窄处固定,即刻或10 min后再次造影.术后24 h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61例(89.7%)即刻无分流;7例(1 0.3%)即刻有少量残余分流,其中4例术后24 h UCG示分流消失;肺动脉高压者术后均有所下降.结论:应用Amplatzer堵闭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操作方法简便、治疗范围广、成功率高,不失为很有前途的代替开胸手术的介入性治疗方法.

1846 条记录 7/93 页 « 12...45678910...929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