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疗效观察

    作者:刘秀斌

    目的 研究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应用布洛芬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PDA早产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PDA足月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进行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对照组进行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动脉导管关闭率.结果 观察组经过相关药物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动脉导管关闭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8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早产儿PDA促进导管关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效果观察

    作者:冯俊芳

    目的 探讨服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经心脏彩超确诊的有症状早产儿PDA患者36例,予以口服或鼻饲布洛芬混悬液.观察布洛芬混悬液的疗效,记录各相关因素包括孕周、性别、体重、日龄、治疗前动脉导管内径、首剂布洛芬混悬液应用时的日龄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本组早产儿经布洛芬混悬液治疗,PDA关闭率为78.0%.患儿出生体重和首次布洛芬混悬液应用时间对PDA的关闭疗效有显著影响(P<0.05).而孕周、性别、治疗前动脉导管内径对布洛芬混悬液使用效果无影响(P>0.05).结论 布洛芬混悬液对关闭早产儿PDA有良好效果,安全,其疗效随早产儿出生体重增加而增强;首剂布洛芬混悬液应用时间越早,PDA关闭率越高.

  • 口服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瑜琳

    目的 研究分析口服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动脉导管未闭的新生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吲哚美辛治疗,观察组采取布洛芬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动脉导管闭合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新生儿动脉导管闭合情况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疗效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的护理

    作者:许娟

    目的:回顾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进行介入封堵术患者12例,回顾手术过程以及总结术前、术后、术后的护理方法。结果患者12例的手术都顺利进行,术后没有发生并发症与不良反应;通过0.5~1.5年心电图、X胸片等随访检查,全部患者都无残余分流,封堵装置的位置形态保持良好,疗效显著。结论介入封堵术是治疗PDA的重要方法,有效的护理是顺利进行手术以及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

  • 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超声下介入封堵临床分析

    作者:任安立;范艳芳;董晓龙

    目的:探究动脉导管未闭超声下介入封堵对先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7月接收的62例先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施行动脉导管未闭超声下介入封堵术治疗,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所选患者均通过一次手术置放成功,封堵手术后恢复良好,超声检查显示心脏未出现分流,肺动脉平均压降至(45.4±9.5)mm Hg,肺动脉收缩压降至(72.5±8.4)mm Hg,且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于术后7~12 d出院,2例患者表现出肺不张,3例出现气胸,仅有1例患者表现出喉返神经损伤声音嘶哑;手术后随访1~2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封堵器脱落栓塞、动静脉血管痊、机械性溶血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结论动脉导管未闭超声下介入封堵治疗先心病具有创伤小、封堵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优于该种治疗方式的价格相对较贵,限制了在临床治疗中的推广使用。

  • 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的主动脉球影在X线平片上的分析

    作者:王华东;初迎幸;宿秀峰

    目的:比较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在X线平片上主动脉球影的大小,以提高X线诊断.方法:对三组各12例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的病人平片上主动脉球影大小进行分析.结果:三组对比,房缺的主动脉球影变小或正常,室缺的主动脉球影基本正常,室缺的主动脉球影增大.结论:平片上主动脉球影的大小对鉴别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有意义.

  • 使用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研究

    作者:史保景;马巧英;吴培堂

    目的:研究运用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小儿动脉导管未闭临床疗效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1月到2006年3月我院应用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42例,年龄小2.5岁,大10岁,PDA小直径3mm,大8mm.结果:42例PDA封堵术均获成功,造影显示分流完全消失,临床关闭(听诊无杂音),在出院后3月达100%.随访未出现PDA再通、封堵器脱落、溶血、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结论:应用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创伤小、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 先天性心脏病52例患者介入封堵术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作者:张淑霞;张华新

    先天性心脏血管病简称先心病,由胎儿心脏在母体内的发育缺陷或部分发育障碍所造成。其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是临床常见的先心病。随着介入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导管介入封堵术较外科手术痛苦减轻、术后伤口更小、更容易恢复,疗效显著又缩短住院时间,为患者减轻了负担,这些优势使介入封堵术得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广泛认同,其治疗十分关键,为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减少并发症,手术之前的检查和手术后的护理尤为重要,他们都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总结我院用该项技术,治疗患者52例,均获成功。

  • 动脉导管未闭与室间隔缺损胸片的血液动力学鉴别诊断分析

    作者:王艳丽

    动脉导管未闭与室间隔缺损是肺动脉段突出中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虽然多普勒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已突显其重要作用,但若能准确认识异常影像,运用血液动力学推理分析,X线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来源于某院一例拟诊为“动脉导管未闭或室间隔缺损”的病例,进行血液动力学-影像鉴别诊断推理分析如下,以资借鉴.

  • 超声心动图与心导管造影诊断动脉导管未闭的对照研究

    作者:赵香芝;沈兴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动脉导管未闭大小、形态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作经皮PDA封堵的63例病人资料,着重分析动脉导管的测量、形态,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导管造影分析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典型动脉导管未闭经胸超声测量值与造影后 X线测量值无显著差异,但在小型和大型PDA中两者差异显著;所有病人中61例封堵成功,7例植入Coil弹簧圈,54例蘑菇伞堵闭器封堵成功。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动PDA的首选检查,对PDA的形态大小能做出较准确的分析。

  • 动脉导管未闭临床介入治疗分析

    作者:刘佳

    目的 :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的介入治疗方法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 ~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采取介入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60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治疗,均获成功.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30例,无任何并发症29例,术后一个月发生贫血现象1例.结论 :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安全有效现在成为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作者:孙妍

    目的 研究在小儿动脉导管未闭中应用围术期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从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参与诊治的24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参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儿予以用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对比参照组与实验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经不同护理后的组间数据差异.结果 数据显示,实验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对满意度的评分(90.32±3.21)、并发症计算值8.33%对比参照组的(80.32±3.24)、50.00%对比,统计学具有组间数据检测意义(P<0.05).结论 将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小儿动脉导管未闭中作用显著,值得应用.

  • 不同胎龄早产儿动脉导管自然闭合时间研究

    作者:史学凯;黄玉维;冯金明;何萧;王艺谨;吴华;覃月和

    目的 研究不同胎龄早产儿动脉导管自然闭合的时间,以助于临床制定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干预方案,更加科学、有效地预防、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168例.根据胎龄(GA)分成3组:早产A组(GA<32周,n=51),早产B组(32周≤GA<34周,n=55),早产C组(34周≤GA<37周,n=62).分别于5个时间点24h、48h、72h、7d、14d使用超声心动图(ECHO)监测动脉导管关闭情况.结果 早产C组早产儿出生24h动脉导管自然关闭率为62.9%;早产B组早产儿出生24h动脉导管自然关闭率为45.5%;早产A组的早产儿出生24h动脉导管自然关闭率为13.7%,72h动脉导管自然关闭率为60.8%.3个胎龄组于5个时间点动脉导管累积关闭率比较,早产A组的早产儿动脉导管在24h、48h、72h、7d、14d的累积自然关闭率均低于早产B组和早产C组,尤其是早产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晚期早产儿24h动脉导管自然关闭率高,胎龄GA<32周的早产儿近11.8%需药物干预;因此要早期使用ECHO监测动脉导管关闭情况,早发现并及时治疗,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 妊娠合并复杂型先心病成功分娩1例报道

    作者:刘艳勃

    病例患者王金凤,32岁,6岁左右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未曾手术治疗.无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等慢性病史;无肺结核史、病毒性肝炎史、其他传染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无手术、外伤、输血史.31岁结婚,未育,配偶健康,0-0-0-0.家族中无类似患者.本次妊娠早孕期出血1次,予黄体酮保胎治疗一周,停经12+周建围产期保健卡,行唐氏筛查21三体1/504,未进一步行染色体检查,查TSH偏高,复查后仍高,予“优甲乐1片”口服.孕前心超检查:左、右心室轻度增大,左右心房不大,室壁不厚,室间隔上部回声脱失约29mm,断端清晰.主动脉前壁与室间隔连续中断.主动脉根部增宽骑跨室间隔之上.未见肺动脉瓣活动,仅见一隔膜样回声.主肺动脉狭窄,左右肺动脉尚可.于胸骨上窝探查:降主动脉与肺动脉间可见一异常通道,宽约6mm.ODFI:肺动脉瓣未见血流通过.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孕前右心室、主动脉造影:右心室造影示右心室腔明显扩大,肌小梁增粗,未见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顺行显影.主动脉提前显影,增粗、前移.主动脉弓降部显影后左右肺动脉显影,发育尚可,有融合.主肺动脉未见显影.膜间部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造影示未闭的动脉导管连接于左、右肺动脉融合部,连接处重度狭窄,未见其他明显体-肺侧枝.印象: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膜间部).动脉导管未闭.

  • 皮质激素在早产治疗中的重要性

    作者:刘丽新

    产发生率占所有妊娠的5%~15%.由于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死亡率达15%.早产儿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呼吸窘迫综合征、脑室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不张、败血症、动脉导管未闭等.

  • 口服美林与消炎痛关闭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观察

    作者:姜红

    目的 观察口服美林与消炎痛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副作用比较.方法 早产儿PDA 42例,随机分为美林组(n=22)和消炎痛组(n=20),均予以口服或鼻饲给药.美林组首剂给予10mg/kg,于24、48h后各给予5mg/kg.消炎痛组0.2mg/kg·次,每间隔12h 1次,共3次.用药期间观察尿量、胃肠不耐受、黄疸、胃肠道出血情况.治疗结束后复查肾功能、超声心动图.结果 美林组PDA关闭率为81.8%,消炎痛组关闭率为80%,两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χ2=0.059,P》0.05).美林组2例(9.09%)出现一过性少尿,消炎痛组8例(40%)合并少尿,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3.94,P《0.05).美林组治疗前后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消炎痛组7例血尿素氮增高,6例血肌酐增高,两个项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口服美林治疗PDA的疗效与口服消炎痛相同,且口服美林更为安全,对胃肠道刺激小、尤其引起肾脏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价值应用.

  • 一例先天性右肺动脉缺如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术后护理重点

    作者:应瑛

    先天性单侧肺动脉缺如(unilateral absence of pulmonary artery, UAPA)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肺血管畸形,其特点是主肺动脉与肺实质内肺血管之间的连接段单侧缺如,而缺如侧肺动脉的远端部分和肺内的血管常存在,可能是胚胎发育初期第6对主动脉弓的一侧发育缺陷或过早闭塞所致[1].UAPA常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单独发生者少见.国内仅见少数个案报道.本院新近发现1例右肺动脉缺如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现报告如下.

  • 心血管造影对寂静的和可闻及心杂音的动脉导管未闭的研究

    作者:苍兴福;王晓云;姜佩军

    通过对15例寂静PDA和15例存在连续性杂音,且性别和体表面积相匹配的PDA患儿.所有病例都行心导管介入性关闭DA,同时作心血管造影,并测量DA长度和与降主动脉与肺总动脉的夹角.心血管造影显示在寂静PDA组中,14/15例DA血流未达到肺总动脉前壁;而在连续性杂音PDA组中;12/15例的DA血流达到肺点动脉的前壁,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003);DA与降主动脉及肺总动脉间的夹角大小和DA的直径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血压、ECG电轴,P·R和T波变化在两组间亦无显著性差异.

  • 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的改进(附512例临床报告)

    作者:周晓光;李广瑛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手术是心脏外科常见的手术,然而术中分离出血、切线伤导致的出血、术后残余分流及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却时有发生.

  • 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217例分析

    作者:庞立静

    目的了解足月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及转归情况.方法对1564例足月分娩新生儿,于出生后2-4天常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分别于生后3、6、9个月进行跟踪及超声复查.结果诊断动脉导管未闭217例,发生率为13.87%,未经治疗者,经过3、6、9个月的超声心动图追踪复查,自然闭合率分别为:87.96%、97.68%、97.68%.结论绝大多数动脉导管未闭能于3个月内自然关闭,医疗干预可促进患儿身体的康复和生命质量的提高,改善其家庭和社会功能.

1846 条记录 92/93 页 « 12...85868788899091929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