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상해교통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影响因子: 0.82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8115
  • 国内刊号: 31-2045/R
  • 发行周期:
  • 邮发: 4-338
  • 曾用名: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杂志;上医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5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陈国强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控制性超促排卵过程中雌激素水平对IVF-ET结局的影响

    作者:陆湘;李路;高晓红;吴煜;徐冰;孙晓溪

    目的 研究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过程中雌激素水平对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72例采用黄体期长效GnRH-a降调节方案进行IVF-ET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COH过程中雌二醇(E2)水平的曲线下面积(AUC),以E:水平AUC(AUCE2)的百分位数定义卵巢反应并分组,比较各组一般情况及与IVF-ET治疗结局相关指标.结果 AUCE2第10和第90百分位数分别为3 347.0 pmol/L和14 414.3 pmol/L.472例患者分为卵巢低反应组(AUCE2≤3 347.0pmol/L,48例)、正常反应组(14 414.3 pmol/L>AUCE2 >3 347.0 pmol/L,376例)和高反应组(AUCE2≥14 413.3 pmol/L,48例).各组年龄、体质量指数、基础促卵泡激素水平、促性腺激素应用天数、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和移植胚胎数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反应组和正常反应组比较,高反应组获卵数和可冷冻胚胎数明显增多(P<0.01),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P<0.05);各组受精率、累计胚胎评分、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F-ET治疗COH过程中的持续超生理状态的E2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对于卵子和胚胎质量以及妊娠率和种植率无明显不良影响.

  •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对胶质瘤周围区判断的应用价值

    作者:樊翊凌;王勇;万杰清;周正文;江基尧;沈加林;李费平

    目的 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胶质瘤肿瘤周围区判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周围区肿瘤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 40例胶质瘤患者均在术前行1H-MRS检查,并按术后肿瘤病理分级分为低级别胶质瘤组(n=20)和高级别胶质瘤组(n=20).在神经导航系统指导下实施肿瘤切除,同时获得事先标记的肿瘤周围区组织,并进行病理学检查.按病理切片是否含有肿瘤细胞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两组不同周围区(1、2、3区)病理学表现和1H-MRS值的差异.结果 低级别胶质瘤组除1例患者在周围1区有肿瘤浸润,其余各区均未发现肿瘤浸润现象;高级别胶质瘤组在各周围区均发现肿瘤浸润现象.高级别胶质瘤的阳性组(n=24)和阴性组(n=36)各区的1H-MRS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H-MRS对于肿瘤周围区的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结合神经导航系统可实现肿瘤真正意义上的全切除,但相关技术尚待进一步改进.

  • 卵巢高反应对围着床期子宫内膜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作者:陈秋菊;程利南;李路;高晓红;吴煜;孙兆贵;王健;孙晓溪

    目的 研究控制性超排卵过程中卵巢高反应者围着床期子宫内膜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 超排卵过程中因出现卵巢高反应而取消胚胎移植的妇女(高反应组,n=4)和有正常生育史的育龄妇女(对照组,n=3),分别于围着床期行子宫内膜组织活检术.HE染色观察子宫内膜组织学改变;基因芯片Affymetrix U133A 2.0筛选差异表达基因,Real-time PCR加以验证;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PANTHER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过程分析.结果 对照组子宫内膜均为分泌中期,高反应组子宫内膜部分腺体发育延迟.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364个,其中上调基因233个,下调基因131个;Real-time PCR验证与子宫内膜功能相关基因OPN、PLA2G2、DPPIV、IGFBP5和SSAT,每个基因的Real-time PCR结果与芯片检测的信号值呈显著正相关(r=0.44,P<0.01).PANTHER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细胞因子信号转导和免疫调节等生物学过程.结论 卵巢高反应影响围着床期子宫内膜的基因表达,可能是高甾体激素使子宫内膜接受性降低的机制之一.

  • 双氯芬酸钠栓对扁桃体切除术患儿七氟醚麻醉术后躁动的影响

    作者:孙瑛;许文音;胡洁;王燕婷;白洁

    目的 通过双氯芬酸钠栓在行扁桃体切除和腺样体吸割患儿的应用,观察其对术后躁动发生的影响.方法 45例择期行扁桃体切除和腺样体吸割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组1在手术前气管插管后即刻给予双氯芬酸钠栓12.5 mg,组2在手术结束即刻给予双氯芬酸钠栓12.5 mg,对照组手术前后均不给予双氯芬酸钠栓.记录所有患儿的拔管时间和恢复室滞留时间;进入恢复室后进行改良Aldrete评分和疼痛评分;于入恢复室后10、20、30 min分别进行儿童麻醉后躁动(PAED)评分.结果 各组拔管时间和恢复室滞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恢复室后10 min,组1的PAED评分显著低于组2和对照组(P<0.05),而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恢复室后20和30 min,组1和组2的PAE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入恢复室即刻的改良Aldret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1和组2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氯芬酸钠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患儿麻醉术后躁动的发生.

  • 鼻腔计算机流体力学模拟及与鼻声反射和鼻阻力计相关研究

    作者:郭宇峰;张宇宁;刘树红;卢晓峰;朱敏;陈学明;陈广

    目的 建立计算机流体力学(CFD)模型模拟平静呼吸状态下正常鼻腔形态和鼻腔内部流动,与鼻声反射和鼻阻力计测量进行对照分析.方法 对志愿者鼻腔行CT扫描,通过Simplant 10.0建立完整的鼻气道三维模型,利用Gambit 2.3.16网格划分后,用Fluent 6.3.2模拟不同流量下的鼻腔内部流体力学.将经CFD模型提取和计算的鼻腔冠状位截面积和鼻腔压降数据与鼻声反射和鼻阻力计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FD模型鼻腔冠状位面积与鼻声反射测量数据,在距前鼻孔30 mm内两者的拟合度高,在距前鼻孔50 mm外则后者大于前者.CFD模型计算各流量下鼻腔压降变化与鼻阻力计测量得到的压力-流量分布曲线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压降值前者小于后者.结论 CFD模型能精确反映鼻腔形态,准确计算鼻腔内部的流场数据.与以往测量手段相比较,CFD模型能更加直观且详细地表现鼻腔内部流体力学.

  • REXEEDTM系列透析器在高通量透析中的溶质清除特性

    作者:王咏梅;张伟明;王炳顺;陆任华;方燕;戴慧莉;蒋蓉;余文英;严玉澄;钱家麒

    目的 研究REXEEDTM系列透析器的溶质清除特性,讨论护理特点.方法 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18例,采用随机化交叉和3×3拉丁方实验设计,每例患者分别运用REXEEDTM-15AC、15UC和对照透析器APS-15U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于透析器血液入、出口处采血测定尿素氮、肌酐、磷、β2-微球蛋白,计算溶质清除率;在每使用一种透析器的第3次透析前后,采血测定息者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计算下降比率.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透析机的静脉压和跨膜压数值.结果 REXEEDTM-15AC和REXEEDTM-15UC透析器的尿素氮清除率显著大于APS-15U透析器(P<0.05);REXEEDTM-15AC透析器肌酐清除率显著大于APS-15U透析器(P<0.05).同一患者使用不同透析器的血尿素氮下降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65%).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不良反应发生;实验室安全性指标监测未见异常.结论 REXEEDTM系列透析器临床使用安全、有效.透析护理过程中,必须加强观察并重视患者的不适主诉;对于超滤量少的患者,可在适当补充液体的同时增加超滤量,以提高跨膜压,防止反超.

  • SLC12A3基因Arg913Gln多态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T2DM肾病的关系

    作者:赵蔚菁;刘丽梅;郑泰山;李鸣;汪年松;王峰

    目的 探讨溶质载体家族12成员3(SLC12A3)基因Arg913Gin(D→A)多态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 上海地区258例汉族T2DM患者(T2DM组)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AER)分为未合并肾病组(DN0组,n=95)和合并肾病组(DN组,n=163),后者又分为微量蛋白尿肾病亚组(DN1组,n=95)和显性蛋白尿肾病亚组(DN2组,n=68);以无糖尿病和肾病且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正常者作为对照组(n=82).应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各组多态基因型;比较各组间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及临床变量间的差异.结果 检出多态基因型GG、GA和AA.T2DM组的多态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各亚组间多态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GA+AA基因型患者的三酰甘油(TG)、AER、空腹血胰岛素(FINS)和HOMA-IR值均显著高于GG基因型患者(均P<0.05).结论 上海地区汉族人群SLC12A3基因Arg913Gin(G→A)多态与T2DM和DN无显著相关性;GA+AA基因型携带者的AER显著高于GG基因型携带者.提示Arg913Gln多态(G→A)可能是中国上海地区汉族T2DM患者蛋白尿显著增加的一个标志.

  • 结构光投影面部三维测量系统的研制

    作者:熊耀阳;陈晓波;孙健;张富强;习俊通

    目的 曲研制一种适用于面部外形采集和测量的三维光学测量系统.方法 基于光学三角测量原理,以白光作为光源,应用格雷码与相移组合编码的结构光投影方法,架构系统硬件.以Windows XP为平台,使用Visual C++、HOOPS等工具开发系统软件.结果 建立了结构光投影面部三维测量系统.系统硬件由光栅投影单元、图像采集单元、系统控制单元和机械外观构成;系统软件由点云显示和编辑模块、系统控制模块等组成.系统光源为12 V,工作距离为900 mm,单视角扫描时间为5.5 S,扫描场景为500 mm×400 mm.结论 结构光投影面部三维测量系统具有外形精巧、光源安全、精确度高和测量快速等特点,可用于人体面部外形采集.

  • GDNF和EGFP双基因共表达重组杆状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陈艳春;王俊;王士礼;蔡昌枰;李彪;张一帆;郭睿

    目的 构建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重组杆状病毒载体.方法 将目的 基因(EGFP和GDNF)克隆人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FastBacDual中,构建重组质粒pFB-EGFP-GDNF并予酶切鉴定;将pFB-EGFP-GDNF转化到含杆状病毒穿梭载体Bacmid的DH10Bac感受态菌中,获得重组杆状病毒载体Bacmid-EGFP-GDNF,抽提质粒并行PCR鉴定;脂质体转染法将Bacmid-EGFP-GDNF转染Sf9细胞包装病毒;免疫荧光法检测Sf9细胞EGFP和GDNF蛋白表达.结果 目的 基因片段正确插入pFastBacDual载体中;重组Bacmid正确;Bacmid-EGFP-GDNF包装转染成功,获得较高病毒滴度;免疫荧光检测表明,Sf9细胞中GDNF和EGFP蛋白共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杆状病毒Bacmid-EGFP-GDNF,转染SD细胞共表达GDNF和EGFP蛋白,为进一步研究GDNF蛋白对内耳的保护作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 不同浓度牛磺酸对兔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作者:葛健;项行;徐建敏;周颖明;翟青;王玲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兔眼角膜内皮细胞的毒副作用.方法 取家兔6只(共12眼),每只眼制取6片组织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兔角膜内皮细胞,细胞接种于12孔培养板,分别加入2%、4%、6%、8%、10%的牛磺酸液(同一动物的左右眼加同一浓度牛磺酸溶液),设立空白对照.倒置显微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生长情况;在培养的第1、2、4、6、8天,将部分培养细胞用Wright染色后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空白对照和加入2%、4%、6%牛磺酸溶液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1周后均形成内皮细胞层,细胞形态呈六角形或类圆形.加入8%牛磺酸液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在第4天时生长不良,细胞胞体小;第8天时培养细胞死亡.加入10%牛磺酸液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在第2天时出现生长不良,细胞胞体小,部分细胞已死亡.同一动物的左右眼角膜内皮细胞生长速度和细胞形态相似.结论 2%~6%牛磺酸对兔角膜内皮细胞的生长无不良影响,提示该浓度范围的牛磺酸对角膜内皮细胞无毒副作用.

  • 类胚体中残留未分化胚胎干细胞的初步研究

    作者:付炜;皮庆猛;石伦刚;唐郑雅;曹谊林;张文杰

    目的 探讨类胚体中残留未分化胚胎干细胞(ESC)的特性.方法 小鼠R1和Oct-4-GFP转基因ESC细胞株,体外类胚体分化20 d后消化打散,重新给予ESC常规培养液培养.观察类胚体中残留未分化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和观察残留细胞表面标志物及体外再次分化能力.将残留细胞扩增后注射入裸鼠背部皮下和大腿肌肉内,6周后注射部位取材进行大体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分化20 d的类胚体中存在残留未分化ESC,生长形态呈克隆样,表达SSEA1、CD31、CD9和Oct-4等未分化ESC标志;细胞能反复传代,并可在体外再次分化和残留.残留细胞注射部位形成畸胎瘤,瘤体组织中存在成熟的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组织.结论 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类胚体后仍存在残留未分化全能ESC,残留细胞在体内、外可再次分化,并能在体外分化中再次残留.

  • 选择性杀伤CEA阳性结直肠癌细胞的条件复制型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应用

    作者:王梦筠;韦芳;王慧萍;季迅达;陈霞芳;李惠明;冯烨;王煜非;黄倩

    目的 构建能选择性杀伤表达癌胚抗原(CEA)的结直肠癌细胞的条件复制型腺病毒载体.方法 PCR扩增CEA基因5'端调控序列,构建以EGFPLuc作为报告基因的表达质粒pCEA-EGFPLuc.利用脂质体将pCEA-EGFPLuc导入CEA阳性和阴性细胞中,通过检测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和荧光素酶(luciferase)活性,评价CEA启动子活性.构建由CEA启动子调控的E1A,并携带HSVtk基因的条件复制型腺病毒Ad.CEA-E1A/CMV-TK,分别感染CEA阳性肿瘤细胞(Lovo和SW620)和阴性肿瘤细胞(HeLa),通过E1A表达和细胞存活率检测,评价该病毒对CEA阳性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效果及联合应用环氧鸟苷(GCV)后的协同效应.结果 CEA启动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较高的活性.Ad.CEA-E1A/CMV-TK只在CEA阳性的肿瘤细胞中表达E1A.感染Ad.CEA-ElA/CMV-TK后,Lovo和SW620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36.72±2.49)%和(39.82±4.76)%,均显著低于HeLa细胞的(87.44±2.76)%(P<0.01);联合GCV对Lovo和SW620的杀伤效果增加,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7.26±3.65)%和(23.93±5.40)%,显著低于未加GCV的(36.72±2.49)%和(39.82±4.76)%(P<0.01).结论 由CEA调控复制的Ad.CEA-E1A/CMV-TK对CEA阳性的结直肠癌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联合GCV后杀伤效果明显增强.

  • 脑深部电刺激对异动症大鼠纹状体DARPP-32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浦政;陆丽霞;刘振国

    目的 探讨丘脑底核高频电刺激对帕金森病异动症大鼠纹状体区多巴胺和cAMP调节的磷蛋白(DARPP-32)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备帕金森病异动症大鼠模型,经丘脑底核高频电刺激(刺激组)后,测定大鼠损伤侧及损伤对侧纹状体区DARPP-32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另设假刺激组和假手术组为对照.结果 异动症大鼠纹状体区DARPP-32总蛋白的表达在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组大鼠损伤侧纹状体区Phosphor-Thr34-DARPP-3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假刺激组和假手术组(P<0.05);刺激组大鼠损伤侧纹状体区Phosphor-Thr75-DARPP-3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假刺激组和假手术组(P<0.05).结论 DARPP-32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变化在帕金森病异动症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 磷酸氯喹诱导U937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作者:刘佳;陈芳源;王海嵘;钟济华;王利民;钟华;韩洁英;欧阳仁荣

    目的 将磷酸氯喹作用于白血病细胞株U937,观察其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并研究磷酸氯喹是否通过逆转凋亡相关基因PNAS-2蛋白在白血病细胞中异常的亚细胞定位,从而促进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将不同剂量的磷酸氯喹加入体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白血病细胞株U937培养液中.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同时观察磷酸氯喹对U937细胞中PNAS-2蛋白亚细胞定位的影响.结果 50 μg/mL磷酸氯喹可显著促进U937细胞发生凋亡,并使白血病细胞中PNAS-2蛋白的异常亚细胞定位发生改变.结论 磷酸氯喹对白血病细胞株U937有促进凋亡的作用,其凋亡机制可能是使PNAS-2蛋白在白血病细胞中异常的亚细胞定位恢复正常,对于临床治疗白血病的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

    作者:刘帮健;赵玉武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是糖尿病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治疗以针对发病机制的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但随着对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加深,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发病机制进行综合性治疗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文章就DPN的常用治疗方法及其新进展进行综述.

  • 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活性治疗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作者:王嘉因;柯碧莲

    角膜新生血管常继发于各类眼表疾病,引起角膜瘢痕和角膜移植术后排异反应,并可严重影响视力.近年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角膜新生血管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大量新型抗VEGF技术的问世为治疗角膜新生血管带来了希望.文章阐述了各种抑制VEGF的方法在治疗角膜新生血管方面的研究进展.

  • Toll样受体4与人体纤维化疾病的关系

    作者:何征宇;朱也森

    Toll样受体4(TLR4)是脂多糖的天然受体,在调节急性炎症反应、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在急性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组织中TLR4表达增高,提示可能在组织的急性炎性反应,以及之后的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TLR4在肝硬化、急性肺损伤和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有望成为该类疾病治疗的新靶点.文章就TLR4在肝硬化和肺纤维化等疾病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 供者特异性输注诱导肾移植受者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君龄;王祥慧

    随着器官移植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当前临床同种异体肾脏移植的主要热点已经转移到低毒性免疫抑制药物及其方案的应用,以及诱导移植受者产生针对供者的特异性免疫低应答或无应答技术的研究.现阶段诱导免疫耐受的有效方法,主要有供者特异性输血和供者特异性骨髓移植.文章就这两种方法的研究背景、机制以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以前纵隔占位表现起病的急性白血病一例报道

    作者:杨晨敏;沈杨;赵慧瑾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5岁,因间歇性胸闷、胸痛6年,加重2月,于2008年1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外科.外院胸部CT示:前纵隔占位,恶性胸腺瘤可能性大.

  • 负压封闭引流在地震严重挤压伤中的应用

    作者:李占玉;蒋晨;孙志勇;杨乃林;王桂松;张钟元;朱铭力;周巍;邹静;郭强;陆惠华;袁维;吴晓蓉;陈芬妹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在地震严重挤压伤中的应用.方法 对4例患者共11处地震严重挤压伤所致感染性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减张切口及骨外露创面扩创后应用VSD治疗.结果 4例患者应用VSD治疗7~10 d后,所有创面均可见新鲜、平整的肉芽组织生长.其中1例患者创面二期闭合;2例患者创面因伴骨外露而再行植皮和皮瓣转位术,均成活良好;1例患者的一处创面愈合延迟,4处减张切口创面经二次减张缝合后二期闭合.结论 VSD可减少严重感染的挤压伤患者的用药时间,减轻组织水肿,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减少创面感染风险,减轻患者痛苦.

  • 阑尾原发性滤泡性淋巴瘤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谢蕴;潘玉林;金晓龙;袁春艳;浦文兰

    目的 报道国内首例阑尾原发性滤泡性淋巴瘤(FL),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1例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入院后即行阑尾切除手术.阑尾切除标本经HE染色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结果 病理学检查发现,阑尾管壁局部增厚达0.8 cm,镜下肠壁内大量淋巴滤泡样结节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生发中心B细胞表达bcl-2、CD20、CD79a、CD10和bcl-6.病理学诊断:"阑尾原发性FL 1级,滤泡占85%;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B超、PET/CT检查和骨髓活检均未见异常.随访18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 阑尾原发性FL非常罕见.肿瘤性滤泡无套区和边缘区结构;肿瘤细胞特征性地表达bcl-2.

  • 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章雅青;李丽莎;吴平;陈颖

    目的 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现状和相关因素,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利用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对325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平均总分>280分,51.08%的学生表现为正性批判性思维能力;7个特质中除寻找真相(37.23分)和系统化能力(39.05分)表现为意义不明确外,其余均表现为正性特质(>40分);不同性别和学制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虽然呈正性,但还存在不足.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不断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创造良好的临床培养环境,以及实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等,是进一步提高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

  • 上海市郊区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的研究

    作者:陶金好;曹兰芳;孔宪明;王利民;王元

    目的 分析引发上海市郊区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800例上海市郊区过敏性疾病患儿(郊区病例组)、100名郊区健康儿童(郊区正常对照组)和450例上海市城区过敏性疾病患儿(城区病例组)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PT).将郊区病例组息儿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比较各组SPT及各过敏原阳性率.结果 郊区病例组SPT阳性率(73.38%)高于郊区正常对照组(26.00%),低于城区病例组(8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郊区病例组患儿主要过敏原为粉尘螨和屋尘螨,阳性率分别为57.88%和59.13%.除杂草和橡胶外,郊区病例组各过敏原阳性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郊区过敏性疾病患儿SPT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郊区过敏性疾病患儿的主要过敏原为屋尘螨和粉尘螨;郊区过敏性疾病患儿SPT阳性率低于城区患儿,并与年龄有一定相关性.

  • 帕金森病患者视幻觉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的调查

    作者:万赢;王刚;曾洁;肖勤;王瑛;马建芳;汪锡金;周海燕;陈生弟

    目的 研究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的视幻觉发生率和相关特征,分析潜在的诱发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调查128例原发性PD患者的视幻觉发生情况;比较有视幻觉与无视幻觉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Hoehn & Yahr分级、药物使用种类、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DE)等方面的差异;调查有视幻觉的PD患者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的发生情况.结果 128例患者中,18例(14.06%)发生过视幻觉.其中10例(55.56%)视幻觉的出现频率≥1次/d;11例(61.11%)视幻觉图像为人影;15例(83.33%)伴随RBD.女性患者比例、MMSE评分、Hoehn & Yahr分级、多巴胺激动剂的使用率在有视幻觉和无视幻觉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幻觉是PD患者常见的一种非运动性症状,认知功能、病情严重程度、多巴胺激动剂的使用可能与视幻觉的发生有关.

  • 哌甲酯控释剂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功能的改善

    作者:马骏;金星明;张丽珊

    目的 探讨哌甲酯控释剂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核心症状与细化功能的改善作用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156例确诊为ADHD的患儿,治疗前完成SNAP-Ⅳ量表(中文版)评定;随后给予盐酸哌甲酯控释剂18 mg口服,1次/d,连续1个月;治疗后进行SNAP-Ⅳ量表的二次评定,同时完成细化功能改善问卷评定.观察核心症状与细化功能改善情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哌甲酯控释剂治疗后,ADHD患儿SNAP-Ⅳ量表各因子原始平均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其中IOWA注意缺陷多动因子减分尤为明显(减分率>50%),其次是多动冲动因子和注意缺陷因子;患儿在校学习、在家作业和社会行为功能都有所改善,且细化功能改善程度明显.注意缺陷因子的减分与在校学习和在家作业情况的改善显著相关(P<0.01);多动冲动因子和对立违抗因子的减分与社会行为功能的改善显著相关(P<0.05).结论 哌甲酯控释剂对ADHD儿童的核心症状与细化功能具有改善作用,且两者存在一定相关性;其对各种细化功能改善的效果有所不同.

  • 7~14岁儿童情绪识别特点初步分析

    作者:赵迎春;张劲松

    目的 研究7~14岁儿童情绪识别的特点.方法 选取961名7~14岁的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前期编制的儿童情感图片库分别进行愉悦度、唤醒度和优势度的情绪评分,分析情绪各维度评分间的关系及其在不同性别和年龄受试儿童间的差异.结果 对于正性图片(愉悦度评分>6),愉悦度与唤醒度和优势度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6,r=0.40,P<0.01);对于中性图片(愉悦度评分4~6),愉悦度与唤醒度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0,P<0.01),与优势度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9,P<0.01);对于负性图片(愉悦度评分<4),唤醒度与优势度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95,P<0.01).不同性别受试者情绪各项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受试者唤醒度和优势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与唤醒度评分呈弱负相关(r=-0.18,P<0.01),与优势度评分呈弱正相关(r=0.10,P<0.01).结论 儿童的情绪识别存在性别和年龄的差异,不同性质图片的情绪维度评定亦不相同,需在今后相关研究中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 门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庭环境因素分析

    作者:张丽珊;金星明;章依文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DSM-Ⅳ标准对门诊因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表现或学习成绩下降而就诊的2 296名儿童进行诊断,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儿童的家庭环境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可能导致ADHD发病的因素.结果 2 296名儿童中,720名诊断为ADHD.ADHD儿童与非ADHD儿童的家庭环境因素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可能导致ADHD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父母婚姻不融洽、父母有吸烟史以及母亲孕期及产后常有情绪低落现象;儿童年龄大、女性、父亲文化程度高为ADHD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不良家庭环境对ADHD发病可能产生影响,在对ADHD进行防治时应充分考虑家庭环境因素的作用.

  • 上海市学龄儿童电视和电脑使用对睡眠行为的影响

    作者:李生慧;沈晓明;金星明;颜崇淮;吴胜虎;江帆

    目的 研究上海市学龄儿童电视和电脑使用对就寝/晨起习惯、睡眠时间和睡眠问题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级整群抽样,对上海市10所小学一到五年级的4 108名学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儿童电视和电脑使用情况、个人及家庭状况;采用中文版儿童睡眠习惯问卷调查儿童的睡眠行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电视和电脑使用对儿童就寝/晨起习惯、睡眠时间和睡眠问题的影响.结果 4.1%的儿童平时(非周末)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2 h,周末看电视时间≥2 h的儿童占49.2%.88.2%的儿童"偶尔"(0~1次/周)使用电脑,11.0%的儿童"经常"(2~4次/周)使用电脑,0.8%的儿童"几乎每天"(5~7次/周)使用电脑.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天看电视时间>12 h和"经常"使用电脑的比例逐渐上升.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电视和电脑使用可使儿童就寝时间和晨起时间推迟,睡眠时间缩短,并且是导致儿童就寝习惯不良、入睡潜伏期延长、睡眠持续时间不规律、睡眠焦虑和异态睡眠的危险因素.结论 看电视和使用电脑对儿童睡眠行为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就寝/晨起习惯和睡眠时间上,而且会导致多种睡眠问题.关注电视和电脑使用对儿童睡眠行为的潜在不良影响,有助于促进儿童培养健康的睡眠习惯和改善睡眠质量.

  • 语言样本分析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金志娟;金星明

    目的 探讨用语言样本分析评估儿童语言发育水平的可行性,为语言样本分析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以50名4~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计算每名儿童20 min内语言样本的平均句子长度(MLU)和词汇广度(D),并与年龄、韦克斯勒学龄前和学龄初期智力量表(WPPSI)及图片词汇测试(PPVT)结果进行相关分析;采用折半信度分析法,即分别计算并比较语言样本前100句和后100句的MLU值以及基于样本奇数词和偶数词的D值进行语言样本指标的内部信度分析.结果 MLU值和D值与年龄呈正相关;MLU值、D值、年龄、语言智商(VIQ)和PPVT智商(PPVT-IQ)5个指标之间两两比较,除VIQ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外,其余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MLU前100与MLU后100以及D奇与D偶呈现高度相关(均P=0.000).结论 语言样本分析能够反映4~6岁儿童的语言发育水平.

  • 生命早期前爪感觉和精细动作剥夺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

    作者:张媛媛;李斐;曹晓华;金星明;颜崇淮;田英;沈晓明

    目的 研究生命早期前爪感觉和精细动作剥夺对大鼠海马依赖性空间参考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前爪感觉和精细动作剥夺组(实验组,n=53)和假手术组(对照组,n=55).取13日龄(PN13)实验组大鼠,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幼鼠前爪感觉和精细动作剥夺模型.于PN25(PN21~31)、PN35(PN31~39)、PN45(PN41~50)和PN60(PN56~64)4个时间段,对两组大鼠分别进行旷场测试评估自发活动和探索能力;Morris水迷宫测试评估空间参考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旷场测试中,两组大鼠于各时间段的自发活动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rris水迷宫测试显示,在PN25和PN35时间段,对照组大鼠训练和测试阶段的成绩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在PN45时间段,训练阶段两组大鼠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试阶段对照组大鼠成绩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 生命早期前爪感觉和精细动作剥夺,对大鼠自发性粗大运动能力无明显影响,但可损伤其空间参考学习记忆能力.

  • 语言迟缓儿童家庭语言环境的研究

    作者:刘晓;金星明;沈晓明

    目的 探讨语言迟缓儿童的不良家庭语言环境因素.方法 对上海10个区的24~35月龄健康足月上海户籍儿童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将词汇量少于30定义为语言迟缓.对相关环境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有效抽样2 774人,检出语言迟缓儿童115人,检出率4.1%.以26个环境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危险因素9项;进一步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5项,分别为常居住地为城区、父亲文化程度低于初中、使用单一语言、带养人为男性及带养人少与儿童交流.结论 避免危险因素及提供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有助于预防语言迟缓的发生.

  • 乒乓球与游泳训练儿童的执行功能比较研究

    作者:张劲松;季星;颜崇淮;徐健;任芳;沈理笑

    目的 探讨接受不同类型运动训练儿童的执行功能特点.方法 以40名参加乒乓球训练(乒乓球组)和41名参加游泳训练(游泳组)的6~9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分别完成GO/NOGO任务,采集和分析两组儿童的行为学指标(反应时间和正确率)及事件相关电位成分N2的波幅.结果 与乒乓球组比较,游泳组GO和NOGO的反应时间较快,而正确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游泳组和乒乓组脑电图CPz点NOGO-N2的波幅分别为(-11.36±9.4)μV和(-7.55±7.99)μV,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乒乓球训练的儿童在抑制性控制方面强于接受游泳训练的儿童.

  • 人工流产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知识及需求调查

    作者:沈理笑;金星明;黄红

    目的 了解行人工流产青少年对生殖健康、艾滋病/性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存在的需求,以便更适宜地进行干预.方法 对291名22岁以下行人工流产的未婚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个人信息、生殖健康知识、艾滋病/性病知识以及与性相关的信念、态度、行为和性伴侣的信息等.结果 291名青少年中,37.7%初次性行为发生在19岁前.青少年对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为69.1%,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为62.6%,对其他性病知识的知晓率为43.5%.避孕措施的实施率远低于对避孕知识的知晓率(P<0.05).这些青少年寻求生殖健康知识的积极性不高;45.0%的青少年希望从专家或教授那里获得生殖健康知识.结论 怀孕青少年对生殖健康知识、艾滋病/性病知识的知晓率不高,且不能有效地实施避孕措施;对该群体不仅要加强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还要加强避孕知识的教育.

  • 青少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

    作者:黄凤荣;黄红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即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目前,HIV感染呈低龄化流行趋势,青少年已成为HIV的易感群体.静脉注射吸毒和性行为是青少年感染HIV的主要途径.吸毒和性行为的发生受多种个人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文章就青少年HIV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