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상해교통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影响因子: 0.82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8115
  • 国内刊号: 31-2045/R
  • 发行周期:
  • 邮发: 4-338
  • 曾用名: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杂志;上医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5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陈国强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不同培养基对血液透析用水细菌菌落检测比较

    作者:蔡宏;张伟明;杨海慧;王咏梅;张斌;蒋蓉;应春妹;严玉澄;倪兆慧

    目的 比较各种培养基在不同培养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对血液透析用水的细菌检出率,探索临床上合适的透析用水细菌菌落检测方法.方法 2012年1-12月随机采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用水样本共152份.分别接种在血培养基、胰蛋白酶大豆琼脂(TSA)、Reasoner'2A琼脂(R2A)和胰蛋白胨葡萄糖浸膏琼脂(TGEA)的4种培养基,分别在20℃、30℃和35℃培养48 ~ 168 h.培养结束时对每个培养皿进行细菌菌落计数.结果 血培养基组透析用水细菌菌落计数和细菌检出率低,与TGEA和R2A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R2A在20℃环境下培养168 h,细菌检出率较血培养35℃培养48 h显著增加(67.1% vs43.4%,P<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R2A培养基20℃培养168 h与TGEA培养基30℃培养120 h两组细菌检出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使用R2A或TGEA培养基较血培养基显著提高透析用水细菌菌落计数和细菌检出率.临床上适合选用R2A培养基20 ℃、168 h或TGEA培养基30℃、120 h方法对血液透析用水进行细菌菌落检测.

  • 子宫颈黏液腺癌35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朱梅娟;陈婕;刘瑞旭

    目的 探讨宫颈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其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宫颈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与病理诊断过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及癌胚抗原(CEA)的表达.结果 35例宫颈黏液腺癌患者中,32例为宫颈管型,2例为微小偏离型,1例为绒毛腺型.宫颈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42.9%(15/35).漏诊4例,其中1例宫颈涂片漏诊,1例宫颈活检漏诊,2例宫颈活检正常,宫颈活检见异形腺细胞,经宫颈锥切确诊为宫颈浸润性黏液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35例病例中,26例(74.3%)CEA表达阳性,14例(40.0%) HPV表达阳性,其中8例伴有鳞状上皮病变.结论 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宫颈黏液腺癌的诊断有一定意义;宫颈黏液腺癌早期容易漏诊,宫颈组织大块切除活检、诊断性锥切有助于诊断.

  • IL-21上调IL-17的表达在Graves病中的意义

    作者:卢永霞;刘纯

    目的 探讨IL-21上调IL-17表达在Graves病(GD)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30例初发GD患者、17例经药物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的GD(eGD)患者和18例健康对照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FT3、FT4和uTSH)和自身抗体(TgAb、TPOAb和TRAb)水平.采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并分离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s),设IL-21刺激组和IL-21未刺激组.体外培养PBMCs后,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7蛋白的表达;半定量RT-PCR法检测IL-17和RORγt mRNA的表达.结果 GD组的甲状腺功能指标与正常对照组eG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G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组和eGD组的自身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GD组与eG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1刺激前,GD组、eGD组的IL-17 mRNA、RORγt mRNA和IL-17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GD组与eG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IL-21刺激后,GD组、eGD组和正常对照组的IL-17 mRNA、RORγt mRNA和IL-17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刺激前,且GD组和eGD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GD组与eG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1通过上调IL-17的表达参与了GD的发病机制,且这一机制可能并不依赖于甲状腺功能,而与自身免疫过程相关.

    关键词: IL-21 IL-17 Graves病 免疫
  • 社会心理因素和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哮喘易感性的关联分析

    作者:许建国;林健燕;马迎教;廖建英;梁建成

    目的 探讨社会心理因素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5-HTT)多态性对广西汉族人群哮喘发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激惹、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IDA)、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广西汉族175例哮喘患者和180名健康对照者的社会心理因素进行测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5-HTT基因Stin2和5-HTTLPR/rs25331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和主观支持是哮喘发病的保护因素(OR=0.288,P=0.000;OR =0.898,P =0.000),内向性激惹是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OR=1.205,P=0.011).哮喘组与对照组的Stin2、5-HTTLPR/rs2533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某些社会心理因素在哮喘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尚不能确定5-HTT基因多态性与哮喘的发病有关.

  • 绝经后妇女子宫浆液性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病理研究

    作者:周小斐;钟一村

    目的 研究绝经后妇女子宫浆液性癌(USC)及其相应癌前病变的子宫内膜腺体异型增生(EmGD)在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USC和EmGD的临床和病理学表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其组织内P53蛋白、Ki-67指数、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并以10例正常绝经后的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结果 USC和EmGD均有特征性的临床和病理学表现.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USC局部表达P53蛋白和Ki-67指数高,而EmGD局部表达的P53蛋白强度和Ki-67指数介于USC与正常子宫内膜之间.结论 EmGD与USC有显著的相关性,前者可被视为USC的癌前病变,临床上除了综合性诊治USC患者外,还应对EmGD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阻断USC的发生.

  • 视觉P300电位在精神分裂症司法鉴定责任能力评定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韩慧琴;谢斌;穆俊林;杨晓敏;张明岛;楼翡璎;梁建华;陈冲

    目的 探讨视觉P300在精神分裂症司法鉴定责任能力评定中的价值.方法 分别对经司法鉴定为无责任能力的精神分裂症患者(n =68,无责任能力组)和限定责任能力的精神分裂症患者(n=59,限定责任能力组)进行视觉司法事件相关脑电位P300检测,以58名志愿受试者作为对照(正常组).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无责任能力组和限定责任能力组P300电位成分中N1、N2和P3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P3波幅显著降低(P<0.01).无责任能力组P300电位成分中N1、N2和P3潜伏期较限定责任能力组显著延长,P3波幅则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视觉P300在精神分裂症司法鉴定责任能力评定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研究结果还有待进一步随访验证.

  • 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

    作者:毛原飞;游建华;张莉娜;李啸扬;刘钊;沈杨;李军民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机体状态和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并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6月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因恶性血液病入院化疗并在住院期间发生粒细胞缺乏患者的各项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住院治疗期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无医院感染组(n=68)、临床诊断医院感染组(n =84)和病原学诊断医院感染组(n=62).三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后,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为68.22%.多因素分析结果筛选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住院季节、白细胞计数<0.8 × 109/L和感染前未使用抗生素预防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间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应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尤其对于原发病为AML、夏秋季住院化疗和化疗后白细胞计数低值<0.8 ×109/L的患者予以抗生素预防可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儿童横纹肌肉瘤的病理学研究

    作者:管雯斌;许恪淳;许艳春;王立峰;姚晓虹;祝明洁

    目的 探讨儿童横纹肌肉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方法 复习和分析30例儿童横纹肌肉瘤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果 30例横纹肌肉瘤患儿中,男性22例,女性8例.组织学类型包括胚胎性(20/30,66.67%)、腺泡状(8/30,26.67%)和梭形/硬化性(2/30,6.67%)横纹肌肉瘤3种.发生部位依次为躯干(15/30,50.00%)、头颈(7/30,23.33%)、四肢(6/30,20.00%)和泌尿生殖系统(2/30,6.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肌特异性肌动蛋白(MSA)、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结蛋白(DES)、肌细胞生成素(MyoG)和肌调节蛋白(MyoD1)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结论 胚胎性、腺泡状和梭形/硬化性横纹肌肉瘤是儿童横纹肌肉瘤的主要类型,组织学上主要表现为原始的小圆细胞,部分病例可见横纹肌母细胞.肿瘤细胞不同程度表达MSA 、SMA、DES、MyoG和MyoD1等肌源性标志物.鉴别诊断主要包括神经母细胞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等.

  • 核素定位显像探查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临床研究

    作者:叶智轶;马超;王辉

    目的 探讨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131I SPECT/CT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转移灶探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于行131I治疗和随访期间发现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或131I SPECT/CT显像阳性的53例DTC患者行手术治疗,切除显像阳性灶,取得手术病理结果;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HTg)和临床分期的变化.结果 53例患者中,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和131I SPECT/CT显像阳性患者分别为34例和19例,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转移(核素显像真阳性)的患者分别为32例和17例.在49例核素显像真阳性患者中,术前血清HTg阳性38例,阴性11例;术后HTg阳性23例,阴性26例,手术前后HT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8F-FDG符合线路显像真阳性的32患者中,手术后11例患者的临床分期发生改变;在131I SPECT/CT显像真阳性的17例患者中,手术后3例患者的临床分期发生改变.结论 核素定位显像是查找DTC转移灶的一种有效方法.

  • 光滑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姚冬婷;应春妹

    目的 探讨光滑假丝酵母菌CDR1、CDR2、SNQ2和ERG11基因mRNA表达差异以及ERG11基因突变在氟康唑耐约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罗丹明6G试验比较氟康唑耐药组与敏感组的外排泵作用,Real-Time PCR检测外排相关基因CDR1、CDR2、SNQ2和ERG11表达情况.同时,对ERG11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比较耐药组和敏感组的突变位点.结果 耐药组光滑假丝酵母菌外排泵功能明显强于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耐药组的CDR1和CDR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敏感组(P<0.01,P<0.05);但两组间SNQ2和ERG11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到ERG11基因4个突变位点,均为同义突变,其中3个突变位点在耐药组和敏感组中均出现,1个突变位点只在敏感组中出现.结论 外排泵功能在光滑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RG11基因序列存在多态性,但未发现与氟康唑耐药相关的突变位点.

  • 甘氨双唑钠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周晴;郑磊贞;蒋马伟;吴晔明;袁晓军

    目的 探讨甘氨双唑钠(CMNa)在常氧和缺氧条件下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在常氧和缺氧条件下,以不同浓度的CMNa处理SH-SY5Y,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为50%时的药物浓度(IC50)及其95%可信区间IC50(95% CI).在常氧和缺氧条件下,分别给予0、1、2 Gy单次吸收剂量照射经1 mmol/L CMNa处理的SH-SY5Y(CMNa组)和未经CMNa处理的SH-SY5Y(对照组),观察克隆形成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分析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常氧和缺氧条件下,SH-SY5Y的IC50 (95% CI)分别为3.62 (3.07~4.26)和1.59(1.20~2.12)mmol/L.在常氧状态下,CMNa组克隆形成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与常氧状态比较,缺氧状态下的克隆形成数量明显减少.在缺氧条件下,与对照组比较,CMNa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G1期比例升高,S期比例降低;促凋亡蛋白Caspase 3/8/9和Bax表达增加,抑制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少;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表达减少,p16表达增加.结论 CMNa对缺氧状态下的SH-SY5Y有特异的放疗增敏作用.

  • 主动脉峡部环扎构建猪导管前型主动脉缩窄模型

    作者:李继军;王斐;朱丽敏;孙彦隽

    目的 建立主动脉峡部环扎构建猪导管前型主动脉缩窄模型.方法 将10头猪麻醉后,经左侧第三肋间开胸,使用聚对二氧环己酮单丝可吸收缝线环绕主动脉峡部,固定其直径,测定主动脉峡部直径及跨主动脉峡部的收缩压差值(△P).8周后,行心导管介入术,再次测定主动脉峡部直径及△P,用球囊导管对主动脉峡部进行扩张.结果 8周后,2头动物主动脉峡部直径增大,未测得△P;建模成功率为80%.建模成功的8头动物,在心导管介入术时的体质量明显高于建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球囊扩张术后的AP显著高于建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球囊扩张术后主动脉峡部内径无明显增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建立了主动脉峡部环扎构建猪导管前型主动脉缩窄模型的方法.

  • 结核分枝杆菌RD12区T细胞表位分布情况预测及分析

    作者:叶娟;张舒林;刘文第

    目的 预测并分析结核分枝杆菌(MTB)RD12区4个抗原的CD4+T和CD8+T细胞表位分布情况.方法 在NCBI数据库上查询并获得各个抗原的氨基酸序列,用Blast分析其与MTB复合群及人类蛋白的同源性.利用SYFPEITHI、NETCTL、BIMAS和NetMHC数据库预测并分析MTB的RDI2区抗原CD8+T细胞表位的分布情况;利用NetMHC数据库预测并分析MTB的RD12区抗原的CD4+T细胞表位的分布情况.然后,综合CD4与CD8表位预测,筛选出优势表位肽段.结果 通过预测与分析,初步筛选出MTB的RD12区4个抗原的CD8+T细胞候选表位16个;CD4+T细胞的强结合候选表位234个,弱结合候选表位505个,综合CD4与CD8表位预测并分析,终筛选出13个优势表位肽段.结论 预测出来的T细胞候选表位将为结核病的特异性诊断及新的抗结核多表位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 Tex101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建立和表型鉴定

    作者:冯贵莲;舒洋;王保曼;朱于非;胡兰靛

    目的 建立Tex101 (Testis expressed gene 101)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进行表型鉴定.方法 构建针对小鼠Tex101基因2、3号外显子的重组载体,通过电穿孔的方法转染胚胎干细胞(ES细胞),用正负筛选法筛选阳性ES细胞并进行PCR鉴定.利用显微注射把发生正确同源重组的ES细胞注射进C57BL/6J小鼠囊胚,移入受体小鼠子宫.将得到的嵌合体小鼠与C57BL/6J雌鼠交配获得Tex101-LoxP转基因小鼠.该小鼠与EⅡa-Cre转基因小鼠杂交,通过子代自交获得Tex101条件性基因敲除(cKO)小鼠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得到2只Tex101 cKO雄鼠.冰冻切片观察发现Tex101 cKO雄鼠睾丸形态和大小与野生型小鼠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成功建立了 Tex101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初步验证了该基因对雄性小鼠睾丸大小和形态无明显影响,为进一步研究Tex101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 噬菌体TM4复苏结核休眠菌的初步研究

    作者:甘易玲;郭述良

    目的 探索噬菌体TM4对结核休眠菌复苏的作用.方法 采用密闭培养对数生长期结核菌构建休眠菌模型;采用药敏检测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电镜)观察作为模型检测方法;采用菌落计数和电镜观察作为复苏的检测指标.结果 密闭培养180 d休眠菌模型构建成功;培养3d复苏促进因子(Rpf)E组管底菌量多于空白组和TM4组,培养8d噬菌体TM4组管底菌量多于空白组,后续观察见TM4组和Rpf E组管底菌量均较前有所增加.混合液培养第1日时,空白组、TM4组和Rpf E组的菌落计数均为0;培养第6日时,菌落计数分别是0、0.7×102和2 × 104 CFU/mL;培养第14日时,菌落计数分别是3.4 ×10、1.68×10 7和2.1×109 CFU/mL.培养第17日时,电镜观察发现混合物TM4组有大量薄壁结核菌、部分厚壁结核休眠菌和结核菌细胞碎片,Rpf E组满视野薄壁的结核菌,空白组含大量厚壁的结核休眠菌和少数薄壁结核菌.结论 噬菌体TM4能够复苏结核休眠菌.

  • EMMPRIN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形态发生及硬组织形成中的功能性作用

    作者:黄立;谢明

    目的 研究小鼠下颌第一磨牙中后期牙胚发育过程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牙齿细胞外基质分泌和矿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MMPRIN在牙胚发育各个阶段中的表达定位;应用体外牙胚器官培养法以及抗体阻断的方法观察EMMPRIN功能性缺失对于牙胚形态发生的影响;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EMMPRIN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EMMPRIN蛋白特异性地表达于牙胚的帽状期、钟状期以及其后的分泌期;阻断体外培养牙胚中EMMPRIN的蛋白活性可导致牙釉质形成障碍,同时下调牙胚培养物中EMMPRIN相关基因MMP-9、MMP-13、MMP-20、ALPL、ameloblastin、amelogenin和enamelin mRNA的表达.结论 EMMPRIN的表达贯穿于牙胚发生发育的多个阶段;EMMPRIN可能通过调控金属基质蛋白酶和(或)相关釉质基质蛋白而在成釉细胞的分化及釉质基质的分泌、矿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 蛋氨酸和胆碱缺乏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作用及性别差异

    作者:张琪娟;李继斌;肖晓秋;潘先均;彭川

    目的 了解蛋氨酸和胆碱缺乏(MCD)饮食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的诱导作用及性别差异.方法 于KM品系孕鼠分娩后第3日,将每只母鼠喂养子鼠数量调整至10只.子代于离乳后分为雌性组(F组)和雄性组(M组),喂养标准饮食至第10周.从第11个星期开始,根据饲料种类将子代随机分为雌性对照组(F-CTR组)、雌性MCD组(F-MCD组)、雄性对照组(M-CTR组)和雄性MCD组(M-MCD组),其中对照组继续喂养标准饲料,MCD组喂养MCD饲料,每周记录体质量.持续喂养4个星期后处死,取动物肝脏和血清.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的组织形态学特点;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肝脏组织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喂养至第10个星期时,M组小鼠的体质量明显高于F组(P<0.05);第11个星期起MCD小鼠的体质量出现下降.HE染色结果显示:与CTR组相比,MCD组小鼠的肝脏出现脂质沉积、肝细胞气球样变和炎症细胞聚集等改变,M-MCD组的改变程度较F-MCD组更严重.M-MCD组小鼠血清中ALT与AST水平升高较F-MCD组更为明显,肝脏组织TNF-α 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F-MCD组(P<0.05);但各组间IL-6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D可诱导肝脏发生NASH的病理改变,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研究提供了可选的动物模型;而雄性动物对MCD饮食诱导的NASH较雌性更严重,尤其体现在炎症反应程度上.TNF-α表达上调可能参与雄性小鼠的炎症损伤.

  • 卵巢癌的树突状细胞疫苗研究现状及展望

    作者:陆江雯;李佳蕊

    卵巢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病死率高,现有的治疗方法仍难以根治.树突状细胞(DCs)是机体内的专职性抗原递呈细胞,能显著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因此在免疫反应中具有独特的作用.近年来,利用DCs疫苗进行抗卵巢癌治疗已成为卵巢癌免疫治疗的热点之一.该文综述了卵巢癌DCs疫苗的研究进展,包括DCs对肿瘤的作用机制、疫苗的制备方法、临床试验以及目前该项技术的局限性及其未来的展望.

  • 乳腺癌转移抑制因子1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佳芳;顾鸣敏

    乳腺癌转移抑制因子1 (BRMS1)能抑制肿瘤转移并与肿瘤预后密切相关.BRMS1的卷曲螺旋结构能与分选连接蛋白6 (SNX6)富含AT的结构域一起形成六聚体,而核定位信号2(NLS2)帮助BRMS1发挥转移抑制作用.BRMS1作为mSin3: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复合体(mSin3:HDAC)中的一员,能抑制核转录因子-κB (NF-κB)及其下游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骨桥蛋白(OPN)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信号通路,恢复同型间细胞连接蛋白的表达,促进或抑制肿瘤转移相关的miRNA表达,从而对卵巢癌、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肿瘤的转移起到抑制作用.该文对有关BRMS1介导的抑制肿瘤转移及其主要机制作一综述.

  • COPD合并认知功能损害与阿尔兹海默病的关系

    作者:於苏莉;周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现在普遍接受的说法是阻塞性肺功能障碍导致机体血氧浓度下降和(或)血碳酸浓度升高,对神经细胞造成损伤,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在缺氧的应激条件下,机体应答释放出一系列炎症因子损伤作用于内皮细胞,随后造成神经元的损伤.近年的研究指出,慢性缺氧也是阿尔兹海默病的高危因素之一.鉴于COPD合并认知功能损害与阿尔兹海默病之间存在的共同危险因素,该文对二者的相关性作简要阐述.

  • 67LR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相互作用

    作者:钱运;王若曦;卢静璐;吴晗;程枫;沈文红

    相对分子质量为67 000的层粘连蛋白受体(67LR)是一种细胞外基质的非整合素型表面受体,在肿瘤细胞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细胞.它是由一种小分子多肽——相对分子质量为37 000的层粘连蛋白受体前体(37LRP)通过脂肪酸乙酰化转变而来.67LR广泛参与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侵袭和凋亡过程,不仅是层粘连蛋白的受体,还可作为其他多种病毒和朊蛋白的受体.67LR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主要的膜表面受体,EGCG通过与67LR相互作用调控Toll样受体、MAPK和NF-κB等信号转导通路,对肿瘤的生长、转移抑制以及促凋亡有显著作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关于67LR及其与EGCG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抗苗勒管激素与妇科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纪晓宁;丰有吉

    对于抗苗勒管激素(AMH)的认识和应用早期主要停留在妇科生殖内分泌领域.近年来更多的研究着眼于AMH与妇科肿瘤之间的相关性.其中卵巢颗粒细胞瘤(GCT)与AMH的相关性强,已被证实可作为卵巢GCT早期诊断、疗效评估、预后评价及复发监测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进一步的研究发现AMH对上皮性卵巢癌(ECO)细胞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有望成为EOC新的辅助治疗方法.此外,AMH与宫颈癌的关系及其能否成为宫颈癌新的靶向治疗手段等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 益气养阴解毒方治疗乳腺癌术后骨转移一例报道

    作者:祝利民

    近几年来,乳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术后复发患者中60%~70%出现骨转移,针对乳腺癌骨转移5年以上中医药门诊治疗的跟踪报道相对较少.作者采用益气养阴解毒方加减,对1例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患者长达8年的中医门诊辨证施治过程进行研究.治疗后,患者神疲乏力、腰部疼痛、夜寐不安、食欲不佳、大便秘结、口干口苦等症状逐渐缓解消退.治疗8年后,患者下肢知觉正常,并能行走,骨无疼痛,食欲精神均可,体质量增加11 kg,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康效应

    作者:章蓉;曹乾;路云;范涛;孙钰;陈露

    目的 探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在农民健康相关指标改善中的作用,定量评估新农合政策的实施效果.方法 基于政策效果评价的倍差法(DID模型)和Probit模型对中国2004年和2009年新农合制度的参合数据进行健康效应的实证研究,样本分为对照组(n=1 058)和参合组(n=2 879),比较两组农民在新农合实施前(2004年)和实施后(2009年)健康效应评价指标(4周患病率、体质量指数和自评健康)的变化情况.结果 新农合制度对农民的体质量指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r=-0.139,P=0.036,OR=0.871),在职、年龄和收入是体质量指数异常的相关因素.新农合制度对自评健康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r=-0.214,P =0.001,OR=0.807),性别、年龄、收入水平、家庭规模以及婚姻状况对健康自评有影响(P<0.05);新农合制度对降低患病率效果不显著.结论 为更加有效地促进新农合对健康相关评价指标的积极作用,应注意加强健康生活理念的宣传力度,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视医疗保健服务以及形成合理的就医行为.

  • 职业实用性体育对护理专业学生生理机能的提升效果

    作者:徐忠鸣;徐迪

    目的 探讨职业实用性体育(VPPE)的实效性,为护理专业学生增强体质、强化发展对职业重要的身体能力提供新的实践方式.方法 以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2012级228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分为VPPE组(n=115)和对照组(n=113),16周后测量身体素质、身体成分和技能操作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前,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成分测量指标以及心肺复苏持续操作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两组学生的各项指标均有所变化,但VPPE组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后,与对照组比较,VPPE组身体素质测量指标中,800 m测试时间明显缩短,握力明显增大;身体成分测量指标中,体脂百分比明显降低,全身、右臂、左腿和右腿肌肉量均明显增加;心肺复苏持续操作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PPE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提高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有显著效果.

  •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京沪两地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运营效率比较研究

    作者:汤磊;张薇;袁蕙芸;陶蓉

    目的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比较京沪两地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运营效率,分析运营特点和不足并提出发展建议,探讨DEA方法在医院运营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2009年度上海市和北京市各12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4项投入指标和4项产出指标,利用DEA方法的BCC模型分析两地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运营效率.结果 京沪两地医院运营效率整体较高,运营有效的医院比例大于国内其他地区;上海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整体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略高于北京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海市非DEA有效的个别医院中,存在开放床位数和固定资产投入的冗余;京沪两地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间投入产出指标中的职工总数和固定资产总额2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和P<0.05).结论 DEA分析是医院多投入和多产出的综合运营效率评价的有效手段,是医院管理及卫生决策有效的辅助工具.京沪两地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综合运营效率较高,且水平相当;进一步发展的对策是严格控制医院规模和投入,加强内涵建设,降低运营成本,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不断提高精细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管理水平.

  • 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朱静芬;戴李华;沈恬;施榕

    目的 研究自我效能改变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疾病控制和行为转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上海市某社区葡萄糖调节受损(IGR)者140人,按2:1比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95)和对照组(n=45).干预组由经过培训的社区医生实施为期6个月的以提高自我效能为目标的干预计划;对照组不实施任何干预措施.干预前后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血糖、血脂水平检测.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自我效能总分为(27.52±6.45)和(27.16±7.63)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干预组的自我效能总分为(30.34 ±4.3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53 ±7.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检测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PG2H)浓度均较基线值显著下降,且干预组的FPG浓度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中糖耐量异常(IGT)者的PG2H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干预前后的运动频率无明显变化;但干预后运动时间≥30 min者的比例(70.5%)较干预前(57.9%)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干预组在糖尿病相关知识和态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我效能水平的改变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指标的控制及运动行为的改变有一定效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