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상해교통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影响因子: 0.82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8115
  • 国内刊号: 31-2045/R
  • 发行周期:
  • 邮发: 4-338
  • 曾用名: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杂志;上医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5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陈国强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SVATE-3对急性冠脉血栓形成溶栓后再闭塞的作用

    作者:盛净;黄震华;方晶;许左隽;杨景文;徐济民

    目的研究精制腹蛇抗栓酶(SVATE-3)在溶栓治疗中对冠脉血栓再通及再闭塞的干预. 方法 40条麻醉犬制成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模型,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尿激酶组、SVATE-3组、尿激酶和SVATE-3联合组,观察SVATE-3在冠脉血栓中干预血小板血栓形成的作用. 结果 SVATE-3能明显改善尿激酶溶栓后血小板聚集率、TXB2、PGI2等方面的变化,升高血tPA、AT-III的浓度,降低PAI的浓度. 结论"SVATE-3联合尿激酶可使急性心梗时溶栓治疗的再通率增加,再闭塞减少.

  • 肌腱损伤的超声诊断

    作者:顾斌;詹维伟;崔志强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肌腱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4例正常健康对照者的正常腕部、胫前部共8肢及14例上述部位损伤的患者进行高频超声检查. 结果"肌腱组织长轴的声像图表现为条纹状,短轴呈斑点状,肌腱断裂后断端及吻合口的形态及内部回声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结论"高频超声能为肌腱损伤提供有价值的诊疗信息.

    关键词: 超声 肌腱损伤 诊断
  • Th1和Th2型细胞因子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

    作者:赵爱民;林其德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发病机制. 方法"观察5批自然流产小鼠模型CBA/J×DBA/2(实验组)的胚胎丢失率,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CBA/J小鼠外周血Th1型、Th2型细胞因子变化. 结果"5批实验中,实验组的胚胎丢失率为27.27%~32.20%,均明显高于各自的对照组(P<0.001),而批间胚胎丢失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总的胚胎丢失率(29.02%)也显著高于对照组(5.02%,P<0.001);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流产组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L-2、TNF-α浓度分别为36.3±15.1pg/ml、1404.9±144.9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3±1.9pg/ml、6.9±1.6pg/ml,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浓度分别为58.8±33.1pg/ml、32.0±19.1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26.5±149.1pg/ml、132.8±58.6pg/ml(P<0.01,P<0.001). 结论"CBA/J×DBA/2胚胎丢失率显著增加,较为稳定,是研究复发性流产的理想模型;Th细胞在妊娠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中起重要作用;Th1、Th2型细胞因子异常及平衡失调与流产的发生有关.

  • BPH中高度前列腺上皮内瘤的病理学观察

    作者:蔡军;卢慕峻;赵雁飞

    目的了解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病例中高度前列腺上皮内瘤(HGPIN)的发生率,并探讨HGPIN的病理基础及其与前列腺癌(PCa)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54例临床诊断为BPH的病例进行病理学观察. 结果"54例BPH病例中有22例为HGPIN,占40.7%,平均年龄71.4岁.病理学特点为前列腺分泌层细胞明显增生,层次增多,核及核仁增大,核膜增厚,核仁清晰,有完整或不完整的基底细胞层,有完整的基底膜,并可见1例病理性核分裂象.腺体表现为四种形态,簇状、微乳头状、筛网状和平坦状. 结论 HGPIN在BPH中发生率较高,并且从病理形态学表现支持HGPIN为前列腺可能的癌前病变.

  • COPD急性发作期血清游离脂肪酸谱分析

    作者:罗勇;徐卫国;姚迪;杨天芸;韩锋锋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的血清游离脂肪酸谱. 方法"用气相色谱分析仪对24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A组)、21例单纯COPD患者(B组)、30例健康对照者(C组)的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谱进行检测和分析,同时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探测三组对象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结果"A、B、C三组的总游离脂肪酸(T-FFA)分别为1037±129、1303±172、1547±205μmol/L;营养必须脂肪酸(EFA)分别为387±191、485±242、699±340μmol/L;TSF分别为6.2±2.4、7.7±2.9、10.1±2.4mm.A、B二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C组,A组下降尤为显著(P<0.01). 结论 COPD急性发作期存在较为严重的脂肪酸储存耗竭、T-FFA下降、EFA匮乏,当合并呼吸衰竭时尤为显著,应加强对这类患者的营养监测和能量如EFA的摄入.

  • 数理统计在医学图像配准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顾顺德;陈瑛;聂生东;章鲁

    目的"研究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图像配准算法进行评估的方法. 方法"对于图像在配准前后的位置、形态及灰度值变化分别用χ2"检验和μ检验进行统计推断. 结果"通过统计推断的结论可以判断所用配准方法是否有效. 结论"用数理统计方法能对配准方法进行客观、正确地评价.

  • β-Amyloid 对PC12细胞毒性损害的机制研究

    作者:王桂松;王勇;周国庆;罗其中

    目的"利用体外PC12细胞培养来研究Aβ对神经元细胞毒性作用,以探索早老性痴呆(AD)的发生机制. 方法"通过DNA末端标记及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观察研究了Aβ诱导培养的PC12细胞的形态学和分子生化改变. 结果"Aβ可诱导PC12细胞核DNA发生降解,出现染色质浓缩成块状,胞浆浓缩,胞膜内陷,凋亡小体形成等. 结论"Aβ在AD发生中可能是通过诱导神经元凋亡而引起神经元丢失的.

  • 慢性肾衰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Fas表达的变化

    作者:单剑萍;朱淳;边帆;沈铮;孙立松;马济民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Fas表达的变化. 方法"运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R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相关Fas表达的情况. 结果 CRF尿毒症组CD3+、CD4+、CD8+、CD19+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尿毒症血透组CD3+、CD4+较未透析组显著下降(P<0.05);尿毒症组CD4+Fas+、CD8+Fas+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 结论"CRF时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表明CRF患者体内存在免疫缺陷;而与淋巴细胞相关的Fas高表达可能在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 十年严重鼻衄填塞治疗分析

    作者:滕霞娟;潘巳奋

    目的探讨提高填塞治疗严重鼻衄的疗效和方法. 方法对瑞金医院1989年1月~1998年12月住院治疗的121例严重鼻衄和出血不止病例进行病因、疗法、疗效分析. 结果"高血压是常见的病因,占62%;年龄>40岁的占79.3%;患者男女比率为3∶1;需输血治疗11例,占9.1%,经医院自制纱条鼻腔填塞治疗,其止血有效率近100%,无明显严重并发症. 结论正确规范的操作手法是有效止血的关键;特制的滑石粉凡士林填塞材料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严重鼻衄 鼻填塞
  • 阴道B超在围绝经期妇女中的应用

    作者:李承慧;周之洁;黄萍;杨海燕;杨慧芳;朱美琴

    目的"评价阴道B型超声检查(TVS)在围绝经期妇女诊断中的重要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700例围绝经期妇女的病例,比较妇科双合诊、TVS及手术后病理结果之间的符合率. 结果"在妇科双合诊检查未发现盆腔包块1822例组中TVS亦为阴性结果有950例,检出子宫肌瘤及附件肿块等阳性结果共872例.妇科双合诊检查有或可能有盆腔包块的878例组中,TVS结果730例为盆腔包块,46例为其他阳性情况,102例为阴性.妇科双合诊检查和TVS结果有显著差异(P<0.001).手术后病理检查与妇科双合诊检查的符合率为55.22%,而与TVS符合率达88.06%(P<0.05). 结论"TVS明显优于妇科双合诊检查.目前围绝经期妇女就诊次数日益增加,为提高诊断便于治疗,好能常规应用TVS.

  • 胆道系统癌与血浆k-ras基因突变检测

    作者:刘海林;渡边弘之;泽武纪雄

    目的"探讨胆道系统癌患者外周血中是否存在k-ras基因突变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提取血浆DNA,通过突变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MASA)方法检测k-ras基因codon12突变. 结果"7例胆囊癌中5例k-ras基因突变阳性(71.4%),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和3例总胆管癌中分别有2例(33.3%)及1例(33.3%)k-ras基因突变检测阳性.k-ras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而血清CA19-9、CEA水平均正常的胆囊癌、肝内胆管细胞癌与总胆管癌各1例. 结论"胆道系统癌外周血中存在肿瘤DNA,特别是胆囊癌检测血浆k-ras基因突变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

  • 60Co辐射后IL-2基因修饰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

    作者:徐荣婷;张腾飞;胡亮;历兴君;杨红英;陈诗书

    目的"研究IL-2基因修饰人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是否因辐射而发生变化. 方法"分别从细胞形态结构、MHC分子表达、整合的基因IL-2基因是否丢失、能否保持mRNA表达、能否分泌表达生物活性的IL-2等方面进行了实验.结果"未见整合的IL-2基因丢失,能表达IL-2 mRNA且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IL-2;细胞膜表面MHC分子无明显改变;细胞形态结构无明显变化.结论"经60Co辐射修饰的肿瘤细胞致瘤性消失,但在一定时间内能分泌IL-2,这为开展基因工程"瘤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 内皮素和心钠素调节下丘脑细胞G1期至S期

    作者:胡仁明;汤正义;宋怀东;彭永德;徐飒英;张炜

    目的"观察内皮素(ET)和心钠素(ANP)对下丘脑胶质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CDK)和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抑制性蛋白(CKI)的影响. 方法"采用细胞内蛋白质合成试验(周期素D1、D3和P27、P57)、Northern印迹及3H-TdR掺入试验,以GST-PRb和组蛋白为底物测定CDK的活性. 结果"ET可增加周期素D1、D3、DNA的合成和CDK的活性;ANP则可逆转ET的作用,并增加P27、P57蛋白质的合成及P27 mRNA的量. 结论"ET和ANP能分别促进与抑制下丘脑细胞从G1到S期,从而参与细胞的增殖.

  • 纳络酮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疗效及机制

    作者:邓琳;赵国民;丘喜盛;马明珍;诸葛传德

    目的"总结纳络酮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疗效并探索其机制. 方法"设立纳络酮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乙脑患者极期及恢复期脑脊液中阿片多肽(亮氨酸-脑啡肽、β-内啡肽、强啡肽)值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纳络酮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乙脑患者极期脑脊液中阿片多肽显著升高,治疗后恢复期则明显下降,接近正常(P<0.001,P<0.01). 结论"脑脊液中阿片多肽的显著升高是乙脑的发病机制之一;纳络酮通过拮抗阿片多肽受体提高治疗乙脑的疗效.

  • 鼻腔恶性黑瘤的诊治

    作者:蔡才根;金昊;顾曼隽;程容荃

    目的"提高对鼻腔恶性黑瘤(malignant melanoma, MM)的诊治水平. 方法"回顾分析7例鼻腔MM的诊治经过. 结果"7例患者均经多次手术切除或加放疗才获治愈. 结论"鼻腔MM早期症状不明显,易漏诊;凡鼻腔粘膜查见棕黑色或蓝黑色斑块,应尽早行切除式活检,以期早期诊断.广泛切除是治疗鼻腔恶性黑瘤的有效方法.切除不彻底,则易局部复发.复发病例仍宜再次手术,扩大切除范围并加术后放疗.

  • 银屑病患者脑灌注的研究

    作者:汤红;李彬;张冀先;李彪;罗邦国;王辉

    目的了解银屑病患者局部脑血流的改变和有关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通过半定量分析,对23例银屑病患者及11例健康对照者脑血流灌注进行观察和比较,同时以Zung'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请患者自评,并对有关因素进行评估. 结果银屑病患者存在脑特定部位的异常低灌注,阳性率达82.61%,阳性部位依次为颞叶、枕叶、顶叶、额叶.焦虑、抑郁症状明显的患者,其脑局部血流低灌注更加明显. 结论银屑病患者存在脑局部血流障碍,其特定部位的低灌注与其情感障碍有关.

  • 吸烟对大鼠晶状体的损害

    作者:葛健;吴永杰

    目的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经过被动吸咽过程,使其吸入燃媒中的金属物质;再经检测大鼠晶状体中铁、钙含量和通过对晶状体病理检查,揭示吸烟对晶状体的损害. 方法"选择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二组,其中一组每天被动吸烟1h;另一组为对照组,不给予被动吸烟.60d后处死二组大鼠,一只眼的晶状体作病理检查,另一眼晶状体经处理后测定铁、钙含量. 结果被动吸烟组大鼠的晶状体中铁、钙含量高出对照组约2倍,其前囊膜上皮细胞有白内障的病理特征性变化. 结论被动吸烟能使大鼠摄入烟草中的金属物质,并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和金属物质自身的毒性造成对晶状体的损害.

  • 生长因子对大鼠肝细胞增殖和酶活性表达的影响

    作者:谢青;廖丹;彭星亮;周霞秋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EGF联合HGF对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为肝细胞移植建立细胞库、提高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肝细胞的效率寻找适当的培养条件. 方法"分离、培养肝细胞,采用3H-TdR掺入试验测定肝细胞内DNA合成,应用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培养的肝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的表达. 结果"培养肝细胞受EGF(10ng/ml)、HGF(5ng/ml)作用后,肝细胞内DNA合成分别增加了59倍(P<0.01)和16倍(P<0.01).EGF和HGF联合应用不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培养的肝细胞可合成葡萄糖-6-磷酸酶,具有肝细胞特异性功能. 结论"提示EGF和HGF在体外可刺激肝细胞增殖并维持肝细胞功能,为肝细胞移植、肝病基因治疗提供了一个完善的肝细胞培养系统.

  • 眼睑和眼结膜的流行性卡勃基氏肉瘤放疗的疗效

    作者:潘琼;陈石磊;许(赤贞);Kirova YM;Belembaogo E;Le Bourgeois JP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放疗在眼睑和眼结膜流行性卡勃基氏肉瘤(EKS)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 方法"1987年1月~1997年6月法国巴黎十二大亨利蒙德尔医院肿瘤科对362例眼睑和眼结膜的EKS患者进行了放疗.男性356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38岁(27~64岁).放疗采用45kv X线,放疗剂量10~30Gy,第1周10Gy,2.5Gy/次,4次/周,休息1周后再行第二阶段放疗,追加剂量10~20Gy. 结果"完全缓解率达100%.眼部重度反应14人(3.9%),中度反应76人(21%),轻度反应272人(75.1%). 结论"放疗对眼睑和眼结膜EKS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20Gy显露出肿瘤充分的缩小和良好的症状缓解率.

  • 复胃冲剂对胃癌癌前病变大鼠血清微量元素的作用

    作者:蔡美琴;史奎雄;宋建明;尹浩然;刘海卫;王少墨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合剂对胃癌癌前病变大鼠模型血清微量元素的作用. 方法通过饮用含MNNG(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水造成大鼠胃腺癌癌前病变模型.随机分八组,分别饮用2种浓度的复胃冲剂、维酶素液、含硒酵母液、普通酵母液、复胃冲剂加含硒酵母液、复胃冲剂加MNNG、正常饮用水等6周,处死前取血清,作微量元素分析. 结果 1.饮用复胃冲剂、硒酵母、维酶素各组血清锌(Zn)含量均有显著增加;2.饮用复胃冲剂组锰(Mn)含量有显著增加,但其它各组未见显著改变;3.饮用复胃冲剂组与硒酵母组的血硒(Se)含量均显著增加.结论复胃冲剂能提高大鼠体内微量元素Zn、Mn、Se的含量.

  • 谷氨酸兴奋性毒性对PC12细胞损害的研究

    作者:王勇;王桂松;书国伟;周政文

    目的"多种状态如缺血、缺氧等引起的神经细胞损害与谷氨酸(GT)有关.该文研究不同浓度GT致PC12细胞损害的机制. 方法"用DNA末端标记等方法检测GT对培养的PC12细胞的损害作用.结果"大剂量GT主要引起神经细胞坏死,而小剂量GT主要诱导凋亡,且在亚剂量状态下,GT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率与剂量有关. 结论"不同剂量GT对神经细胞的损害机制不同.

  • 磨牙髓室底穿通用充填材料的组织学反应

    作者:宁放;吴凤云;陆增珏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对牙体充填材料的组织学反应. 方法"将银汞合金、玻璃离子等四种修复材料包埋于实验兔皮下结缔组织中,不同时期取材分别观察其组织学反应,选出组织反应小的材料. 结果银汞合金组织反应重,羧酸锌粘固粉次之,玻璃离子、光固化复合树脂反应较小. 结论玻璃离子可作为较理想的髓室底充填材料.

  • 维甲酸治疗APL后骨髓组织的变化

    作者:张梅;辛梅珍;韩洁莹;陈钰;王振义;杜心垿

    目的"探讨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后骨髓组织形态学变化. 方法"30例APL病人的骨髓活检标本,分成治疗前、ATRA治疗后与化疗后三组,分别观察其骨髓造血功能与造血微环境的变化.结果"APL经传统方法化疗后骨髓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骨髓间质也受到很大的损害,表现为间质支架的塌陷,出血,骨髓坏死,结构脂肪的消失.APL经ATRA治疗后骨髓造血组织增生活跃,骨髓间质变化轻微. 结论"ATRA治疗APL后并不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造血微环境保持良好,有利于治疗后正常造血功能的重建与修复.

  • 腹腔镜下治疗输卵管妊娠

    作者:张萍;项晓东;孙琦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即输卵管线形切开术的适应症、可行性及注意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4月~1999年8月对68例输卵管妊娠要求保留生育能力的患者进行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输卵管线形切开取胚术. 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0min,术后平均住院日2.5d,68例中术后发生2例输卵管持续妊娠.结论"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安全、有效,手术创伤小,保留了患侧输卵管,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持续性异位妊娠是镜下保守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定量测定可以及早发现持续性异位妊娠.

  • CsA与肾移植后糖尿病的关系

    作者:周令芳;凌建煜;顾红卫;胡春

    目的探讨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与肾移植后糖尿病(post-operative renal transplantation diabetes mellitus,PTDM)发生的关系. 方法对3例PT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CsA使用前24h尿C肽含量作为基础值,CsA使用后24h尿C肽含量作为测定值,测定值/基础值=尿C肽变化值. 结果 3例PTDM患者均于肾移植后6d接受CsA治疗,分别于第13、3、40月出现空腹血糖升高,尿C肽变化值分别为20%、52%和54%,均小于正常值. 结论本文3例PTDM患者尿C肽变化值的改变提示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值得临床上应用CsA时加以重视.

  • 氨甲喋呤应用于早孕药流的研究

    作者:王红;毛尔一;刘庆喜

    目的"探讨氨甲喋呤在早孕药物流产中的作用. 方法"562例早孕妇女按孕囊平均直径分为<15mm、15~25mm,>25mm组.302例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基础上分别加用30、45、60mg氨甲喋呤(methotrexate, MTX).260例为对照组,仅服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 结果"在<15mm组,对照组与实验组的药物流产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15~25mm组,实验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TX 3剂量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25mm组,实验组成功率均为100%,而对照组为85.71%.3组合计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MTX 3组未见严重副反应. 结论"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加用MTX,可显著提高较大孕囊的早孕药物流产成功率.小剂量MTX对健康妇女是安全的.

  • 人rG1特异反应性T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作者:陈雪华;李宁丽;刘炳亚;朱正钢;Annie Cartman;张一平

    目的"分析重组人软骨抗原凝集原(rG1)体外诱导建立的11株rG1特异性T细胞株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直接标记免疫荧光法对rG1特异性T细胞株进行表型分析;采用Quantikine ELISA Kits定量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FN-γ与IL-4;采用RT-PCR方法分析其BV的限制性取用. 结果"所建细胞株均表现为CD3阳性(98.6%±1.5%),大部分细胞株(9/11)为CD4阳性(97.1%±2.5%),而其余2株为CD4和CD8混合表达,其中CD4阳性为82.95%,CD8阳性为36.50%.8株分泌IFN-γ(544±390pg/ml),而IL-4阴性,为Thl细胞;1株同时分泌IFN-γ和IL-4,为Th0细胞;2株细胞未测出IFN-γ和IL-4分泌;无Th2细胞株出现.所有T细胞株均选择性取用αβ(97.4%±2.4%)TCR受体. 结论"所建立的rG1特异性T细胞株经表面鉴定为纯度很高的CD3阳性T细胞,多表现为CD4阳性,细胞因子分泌类型多属Th1T细胞.

  • Liddle综合征一例报告

    作者:吴顺娣;杜检;陶波;郭冀珍

    目的探讨Liddle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报道1例27岁男性患者,血压升高4年,血压控制不佳,检查血钾低、血尿醛固酮低于正常、低肾素,肾上腺B超及CT未见异常,红细胞电镜扫描示红细胞形态异常. 结果用氨苯喋啶及其他降压药治疗配合低钠饮食,使患者血压及生化检测转为正常. 结论根据高血压、低血钾、低醛固酮、生化检测、氨苯喋啶治疗有效及红细胞电镜扫描,有助于Liddle综合征的诊断;早期诊治可以减少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

  • 二级医院开展冠心病介入诊治的质量控制

    作者:郑鹏翔;华尔铨;张大东;何祚(袥);张书富;陈德

    目的探讨二级医院开展冠心病介入诊治的可行性. 方法分析1997年6月~1999年7月进行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病例资料. 结果 151例CAG,阴性73例,阳性78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69例,成功率89.9%;冠脉内支架植入术39例,成功率92.3%.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二级医院开展冠心病介入诊治必须加强冠心病理论学习,加紧队伍建设;具备基本设备;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对"特殊病例"及时总结;在上级医院专家指导下开展工作,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 微波辐射在PAS组化染色中的应用

    作者:郑林;赵雁飞

    目的应用微波辐射于PAS染色中,以缩短染色时间和提高染色效果. 方法"在不同微波功率和作用时间的实验条件下,对肾穿刺、胃粘膜活检材料以及小鼠肝组织切片进行PAS染色,并与传统的PAS染色结果作比较. 结果应用微波技术进行PAS染色,肾小球和肾曲管的基底膜、胃粘膜某些上皮的中性粘多糖、肝细胞内糖元的显色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PAS染色,着色力增强,色彩鲜艳,背景清晰,且染色时间缩短. 结论微波辐射技术用于PAS染色能得到比传统PAS法更好的效果.

  • 膀胱平滑肌瘤的诊疗分析

    作者:张荣明;吴瑜璇;张祖豹

    目的探讨膀胱平滑肌瘤的临床诊疗. 方法"对2例膀胱平滑肌瘤的治疗经过进行随访观察,并作总结分析. 结果 1例手术效果良好,未见复发;另1例巨大肿块未能切除,随访26个月未见恶变. 结论膀胱平滑肌瘤一经确诊,即使肿块巨大也应切除;如手术困难,可作包膜下切除.

  • 60例院内子痫的临床分析

    作者:蔡月娥;虞荷莲;王磊

    目的探讨子痫患者的诱发因素、治疗与预防之间的关系. 方法总结我院60例院内子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产前、产时、产后、混合等不同时期发生率及应用大剂量硫酸镁为主的综合治疗后结局. 结果子痫患者近5年发生率明显下降,同时取得了无孕产妇死亡及围产儿死亡的良好结局. 结论"预防子痫的发生必须加强孕产妇管理,子痫患者的治疗仍以大剂量硫酸镁为首选药物,但必须加以综合管理治疗,促胎肺成熟可直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 PCR结合地高辛标记探针诊断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作者:刘德莉;汪佩鑫;杨莲萍;朱佩英

    目的评价PCR结合Dig-分子杂交技术在HSV-DNA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该法检测了162例原因不明的发热待查病人血白细胞以及70例疑似病毒性脑炎病人脑脊液中的HSV-DNA. 结果发热待查组HSV-DNA检出率为25.93%(42/162),其中HSV-Ⅰ型阳性占89%(37/42),Ⅰ+Ⅱ混合型为9%(4/42),HSV-Ⅱ型为2%(1/42).病毒性脑炎组HSV-DNA检出率为40%(28/70),其中HSV-Ⅰ型阳性占93%(26/28),Ⅰ+Ⅱ混合感染为7%(2/28). 结论 HSV病原体的PCR检测结合地高辛分子杂交技术对早期诊断HSV感染,监测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提高HSV治愈好转率具有重要意义.

  • 单侧颈动脉阻断的临床分析

    作者:仲骏;丁美修;张志愿;王秉玉;竺涵光;顾章喻

    目的预测颈动脉阻断的耐受性. 方法"回顾总结颈动脉阻断17例,其中11例术前行Matas试验、旁路术、脑血管造影(CAG)以及经颅多普勒(TCD)、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体感诱发电位(SSEP)和残端压等监测,5例行急诊颈动脉阻断. 结果"颈动脉阻断后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下降(31±12)%(P=0.001),rSO2减小(4±1.6)%(P=0.001).5例(29.1%)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结论"颈动脉安全阻断的关键是术前行耐受性试验,其中球囊阻断是值得推荐的方法,同时应尽量避免血栓形成.

  • 老年患者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心率变异性的变化

    作者:王明洁;张马忠;王珊娟;杭燕南;孙大金

    目的观察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时心率变异性变化. 方法 ASAⅠ~Ⅱ级且60岁以上上腹部手术病人30例,分为全麻组(Ⅰ)、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Ⅱ)和单纯硬膜外阻滞组(Ⅲ),监测心率变异性(HRV)、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 结果Ⅰ、Ⅱ组插管后低频/高频(LF/HF)均显著升高,切皮和拔管时Ⅱ组显著高于Ⅰ组;Ⅱ组插管后HF显著低于Ⅰ组;Ⅰ组插管、切皮和拔管时总频谱(TP)显著高于基础值;Ⅱ组插管、切皮和拔管时MAP、HR上升幅度显著低于Ⅰ组.Ⅲ组各参数无显著变化. 结论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维持植物神经的均衡性;LF/HF是较LF反映交感神经活性更敏感的指标;伤害性刺激可影响植物神经反射,但随不同的麻醉方法而变化.

  • 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生存率与血肿厚度和中线移位的关系

    作者:卞留贯;孙青芳;沈健康;罗其中;冯东福;朱志安

    目的分析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血肿厚度(HT)、中线移位(MLS)及其差值(DIF:MLS-HT)在判断预后中的作用. 方法收集95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计算HT、MLS及DIF,分析它们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HT在5~40mm、MLS在0~35mm,DIF在-20~+35mm间;分析示HT在17mm、MLS在15mm、DIF在+2.2mm时生存率为50%;预后与这些因素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结论 HT、MLS及DIF是判断急性硬膜下血肿预后的关键因素,并能指导临床治疗.

  • 醋酸氯己定溶液的稳定性研究

    作者:张芳华;杨婉花

    目的研究醋酸氯己定溶液的稳定性. 方法采用初均速试验、经典恒温法和光照试验法考察醋酸氯己定溶液的稳定性. 结果在避光条件下,预测醋酸氯己定溶液的有效期可达5.42月和5.47月. 结论医院外用冲洗液凭经验将6个月作为常规有效期是不可靠的,为确保药品的安全使用,建议缩短使用期限,以5个月为宜.

  • 70例腭裂疗效分析

    作者:傅敏刚

    目的对腭裂手术后的发音纠正、颌面发育、手术并发症等作治疗效果分析. 方法对103例腭裂修补术后(二大瓣法)病例分3个年龄组随访,平均随访12年,失访33例,实际随访70例.结果 22个月~5岁组发音优良率达70%,与6~10岁及11~29岁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颌面部发育各年龄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22个月~5岁组术后瘘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 结论腭裂手术佳时间为1岁左右,术后发音纠正时间为3~4岁;二大瓣法为修复腭裂的优良方法之一,瘘孔<0.5cm对语音发育无影响.

  • 颈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的探讨

    作者:华续明;张友平;徐顺清;刘鸣;吴伟烈

    目的评价血管内介入法对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疗效. 方法"用球囊、弹簧圈、NBCA胶或PVA微粒等栓塞材料,对10例CCF病人进行栓塞治疗,术前,术后行造影检查. 结果 10例中一次成功的有8例,二次成功的有2例,颈内动脉通畅率为90%,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不同的CCF病例需采用不同的入路及栓塞材料.

  • 胫骨多段骨折的治疗分析

    作者:姚维芳;王宇仁;沈侠;罗才尧;周之德

    胫骨多段骨折多由于高能量、巨大暴力所致伤,其伤情特点为骨折端移位明显,软组织创伤严重,常伴有腓骨骨折及身体其他部位合并伤,预后亦差,处理上矛盾较多,无法按常规处理.现就我院1980~1998年胫骨多段骨折需要手术治疗的84例举例分析讨论如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