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상해교통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影响因子: 0.82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8115
  • 国内刊号: 31-2045/R
  • 发行周期:
  • 邮发: 4-338
  • 曾用名: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杂志;上医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5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陈国强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短眼轴眼中5种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比较

    作者:沈胤忱;王于蓝;朱弼珺;徐娴;孙勇;郑高欣;陈凤娥;许迅

    目的·比较SRK-Ⅱ、SRK/T、Haigis、Hoffer Q、Holladay这5种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公式在预测短眼轴眼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度时的准确性.方法·纳入眼轴< 22 mm的白内障患者共42例55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用IOL Master测量角膜曲率、前房深度和眼轴长度,运用SRK-Ⅱ、SRK/T、Haigis、Hoffer Q、Holladay公式计算术后预期屈光度.术后3~6个月随访,验光测量患者术后实际屈光度,比较实际屈光度和预期屈光度的误差值.结果·55眼中用SRK-Ⅱ、SRK/T、Haigis、Hoffer Q、Holladay公式计算术后预期屈光度时,分别有28、26、27、20、24眼实际屈光度发生远视偏移,27、29、28、35、31眼发生近视偏移.发生远视偏移的误差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51,P=0.225);发生近视偏移的误差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76,P=0.000),Hoffer Q和Holladay公式误差值较小,Haigis公式得出的术后实际屈光度发生近视偏移的误差值显著大于其他各公式(P=0.000).此外,各公式绝对误差值≤0.25 D的分别有11、12、11、21、16眼,但5种公式绝对误差值的总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3).结论·计算短眼轴眼白内障患者术后预期屈光度,Hoffer Q和Holladay公式预测的准确性较好,Haigis公式较其他公式有一定引起近视的倾向.

  • 双球囊导管促足月妊娠产妇宫颈成熟的临床研究

    作者:任虹;范剑虹;张琳;杨祖菁

    目的·探讨双球囊导管在促足月妊娠产妇宫颈成熟及引产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1月有引产指征、单胎初产、胎儿头位、胎膜完整、宫颈Bishop评分<6分的152例足月妊娠产妇进行分析;其中51例采用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者为球囊组,51例采用地诺前列酮栓者为对照组A,50例采用小剂量缩宫素者为对照组B,观察比较3组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效果、分娩方式、围产结局、产程等.结果·152例产妇中,球囊组促宫颈成熟有效48例(94.1%),对照组A有效47例(92.2%),对照组B有效16例(32.7%),球囊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B (P=0.000),与对照组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2).球囊组阴道分娩37例(72.6%),对照组A阴道分娩39例(76.5%),对照组B阴道分娩19例(38.0%),球囊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B (P=0.006),与对照组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7).而3组的总产程、羊水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等母儿结局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产过程中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球囊组明显低于对照组A(P=0.003),与对照组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3).结论·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及引发自然分娩效果与地诺前列酮栓无明显差异,但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缩宫素,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地诺前列酮栓.

  • 加速度测量和表面肌电图检测对帕金森病震颤与特发性震颤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黄菲菲;张斌;吴丹红;张定国;刘军

    目的·探讨加速度测量技术和表面肌电图对帕金森病(PD)震颤和特发性震颤(E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帕金森病患者和20例特发性震颤患者进行加速度测量和肌肉电信号测量,对一种新姿势(称为姿势1)下测量的混合震颤信号以及传统姿势(称为姿势2)下测量的震颤信号进行记录,并对震颤的幅度和频率、肌电爆发模式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加速度信号的结果显示:震颤幅度方面,姿势1中,PD和ET的加速度信号在log尺度下的绝对平均值的可信区间分别为0.75 ~ 2.40和0.81 ~ 3.11 (90% CI),尽管两者间相互混叠,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1.1,P=0.000);而在姿势2中,PD和ET的加速度信号在log尺度下的绝对平均值的可信区间分别为0.92~3.38和1.43 ~ 2.96 (90% CI),两者间相互混叠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4,P=0.709).震颤频率方面,2种姿势中的2种震颤频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97.2,P1=0.000;F=15.2,P2=0.000),但姿势1中2种震颤的区分系数达到0.67,而姿势2中区分系数仅为0.27;相对于后者,前者的区分系数增大了148.1%.分析肌电图信号结果显示,受试者震颤的肌电信号爆发模式为同步或是异步,PD和ET患者的肌电信号爆发模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的测量姿势能更加有效地提高PD震颤和ET的区分度.

  • 胃癌患者外周血miR-183水平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颖;马瑾;胡梅洁;郑雄;李健;顾玮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miR-183水平在胃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76例胃癌患者及同期26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清miR-183的水平,分析miR-183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miR-18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4.798±0.267 vs 0.904±0.067,P=0.000).miR-183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183在预测胃癌发生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8(95% CI为0.955~1.001),敏感度为93.42%,特异度为92.31%;在预测胃癌转移(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时,其AUC值为0.643(95%CI为0.507 ~ 0.780),敏感度为67.31%,特异度为58.33%.结论·miR-183在血清中的水平上调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关,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上调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miR-183可能成为胃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

  • 医院内高黏液性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分布、毒力基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田李均;王晓丽;肖淑珍;孙景勇;刘嘉琳;瞿洪平

    目的·了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黏液性肺炎克雷伯杆菌(hvKP)的流行分布、耐药性、毒力基因特点及检出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9月-2016年3月由住院患者各种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作为实验菌株.拉丝试验阳性的菌株确定为hvKP,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相关荚膜血清型及毒力基因.回顾性分析检出hvK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研究期间临床标本分离的不重复肺炎克雷伯菌共872株,其中hvKP128株,检出率为14.7%.脓肿液标本检出率高,为44.1% (15/34). hvKP中呼吸道标本构成比高,达70.3% (90/128).②hvKP整体耐药性不高,但是出现2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③hvKP荚膜血清型以K1型和K2型为主,其中K1型占31.3% (40/128),K2型占32.0% (41/128). 95.2% (20/21)的K57型hvKP来自呼吸道标本.所有hvKP均含imH、wabG和ureA基因,p-RmpA和p-RmpA2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91.4% (117/128)和82.8% (106/128). kfuBC和allS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41.4% (53/128)和27.3% (35/128),与K1型相关.不同标本类型间荚膜血清型及毒力基因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检出hvKP的患者中28.9% (37/128)合并糖尿病,44.5% (57/128)合并肿瘤或者使用过长时间的免疫抑制剂.引起明确临床感染者占60.9% (78/128),其中社区获得性感染占47.4% (37/78).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医院获得性感染组和社区获得性感染组菌株的荚膜分型及毒力基因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金医院hvKP检出率不高,主要为呼吸道标本,存在一定比例的呼吸道定植.荚膜血清型以K1型和K2型为主,K57型主要见于呼吸道标本.荚膜血清型和毒力基因与标本类型、是否感染及感染来源无明显相关性.hvKP感染逐步由社区获得向医院获得转变,值得临床医师关注.

  • 机器人辅助与传统模式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的meta分析

    作者:初菁菁;冶超;金雯;殷希

    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RALP)和传统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LRP)的疗效和术后功能恢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EMbase、EBSCO、CINAHL、CNKI、万方、维普文献数据库,查找RALP相关的临床对照研究,采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RevMan5.3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终纳入15篇文献,RALP组合计1 621人,LRP组合计1 894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方面,RALP较LRP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WMD=-120.29,95% CI(-182.20,-58.39),P=0.000 1]和降低输血率[OR=0.44,95% CI (0.25,0.79),P=0.006],术后第3、6、12个月的控尿率显著提高[OR=2.76,95% CI(1.99,3.82),P<0.00001;OR=2.50,95% CI (1.72,3.63),P<0.000 01;OR=2.28,95%CI (1.51,3.46),P<0.0001].在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阳性率、术后并发症方面,RALP和LR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LP在减少术中出血量和降低输血率方面有明显优势,术后功能恢复较好,远期疗效评价仍需要大规模长时间的随访研究数据.

  • 隐睾患儿睾丸功能的评估

    作者:许丽雅;刘庆旭;许无恨;李嫔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及不同类型隐睾对睾丸间质细胞、支持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病例组101例隐睾患儿按年龄、睾丸位置及隐睾程度分类,对照组为非泌尿系统疾病、外生殖器正常且无第二性征发育的男童.进行LHRH激发试验、hCG激发试验、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及抑制素B(InhB)水平检测.结果·病例组患儿hCG激发后的睾酮(T)值在各年龄亚组间比较,0.5~1岁组明显高于其余年龄亚组;病例组AMH和InhB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位隐睾组hCG激发后的T值、AMH和InhB值均明显低于低位隐睾组.hCG激发后T值及AMH和InhB在单侧隐睾与双侧隐睾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青春期前隐睾先影响睾丸支持细胞功能,隐睾对间质细胞功能的影响在l岁内无严重影响.隐睾对睾丸功能的影响与睾丸位置高低有关,与单双侧隐睾无关.

  • 法洛四联症患儿术前口服咪达唑仑、氯胺酮和右美托咪定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敏;王燕婷;张马忠;白洁;刘配配;孙瑛

    目的·比较法洛四联症患儿术前口服咪达唑仑、氯胺酮和右美托咪定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择期行法洛四联症纠治术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口服咪达唑仑(0.5 mg/kg)、氯胺酮(5mg/kg)和右美托咪定(5μ.μg/kg),每组20例.观察并记录给药接受度,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镇静评分,用药30 min后的分离评分及静脉置管评分.结果·右美托咪定组给药接受度显著高于咪达唑仑组和氯胺酮组(P<0.05),3组镇静起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胺酮组的分离满意率和置管满意率显著高于咪达唑仑组和右美托咪定组(P<0.05).与给药前基础值比较,3组患儿给药后各时点的HR、SpO2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术前口服咪达唑仑、氯胺酮和右美托咪定均可为法洛四联症患儿提供良好的镇静效果,口服氯胺酮患儿的分离满意率与置管满意率高.

  • CD147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汪成;单鸣;牛瑞洁;叶曼娜;徐明;庄志刚

    目的·探讨CD 147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10例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CDl47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CD14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D147在TNB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1.82% (90/110),CD147表达与组织学分级、Ki-67高表达、p53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00,P=0.047,P=0.046).与年龄、肿瘤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无明显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D147在TNBC组织中的不同表达强度与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具有一定关系(P=0.024,P=0.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147与Ki-67是TNBC预后的风险因子,其阳性表达率越高,患者生存期越短.结论·CD147在TNBC组织中呈高表达,与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独立的预后判断因子.CD147抗体的临床应用有可能成为TNBC重要的靶向治疗方法.

  • 探讨剪切率对肾移植患者颈动脉重构的影响

    作者:李朝军;李凡;秦燕;张茜;杜联芳;罗向红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和肾移植患者(KTR)颈动脉结构参数与剪切率(SR)的关系,探讨SR对颈动脉重构的影响.方法·KTR 31例,维持性血透的ESRD患者31例,年龄、性别匹配对照组84例.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管径(CCAD)和SR,分析其关联性.结果·①ESRD组患者与KTR组和对照组比较,CIMT增厚,CCAD增宽.CIMT和CCAD在KTR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ESRD组和KTR组颈动脉SR均小于对照组,颈动脉SR在ESRD组和KT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在全部受试者中,CIMT和CCAD与SR呈负相关.在3组中,颈动脉SR与CIMT和CCAD分别呈线性负相关.结论·ESRD患者颈动脉发生重构,KTR颈动脉重构部分改善,这种变化与血流SR相关.

  • B型钠尿肽对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急性期抗栓治疗选择的意义

    作者:刘帮健;曲忠森;赵玉武;孙晓江;杨嘉君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对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急性期抗栓治疗选择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14例急性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以BNP=912.5 pg/mL(第95分位数)为分界值,将患者分成2组,每组再根据不同的抗栓治疗,分为抗血小板组和抗凝组.比较入院时和治疗后21d2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同时比较2组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脑梗死再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对于BNP>912.5pg/mL的患者,抗凝治疗组的NIHSS评分(P=0.015)及mRS评分(P=0.031)改善比显著高于抗血小板治疗组;抗血小板治疗组病死率和脑梗死再发率高于抗凝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治疗组所有出血、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BNP≤912.5 pg/mL的患者,两治疗组之间NIHSS评分及mRS评分改善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血小板治疗组病死率和脑梗死再发率高于抗凝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治疗组所有出血、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NP>912.5pg/mL的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用抗凝治疗,其疗效可能优于抗血小板治疗.

  • 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胸椎旁阻滞在肋间神经移位术中的应用

    作者:崔娓;张弛;葛培青;王雪湖;叶照君;于士剑;张依爵;陶伟平;袁红斌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胸椎旁阻滞(TPVB)用于肋间神经移位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并发症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肋间神经移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椎旁阻滞镇痛组(T组)和静脉镇痛组(V组),各30例.T组患者麻醉前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T4 ~ T5单次椎旁神经阻滞,注入0.375%的罗哌卡因+地塞米松5 mg混合液共20 mL,记录阻滞平面及并发症,观察注药后血压、心率的变化;V组患者在术后通过静脉按需给予镇痛药物.2组患者均记录术后6h和12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组间比较.结果·TPVB范围为术侧T3 ~ T7,即5个节段的感觉阻滞;无其他并发症;对血压、心率无明显影响.T组术后6h的VAS评分显著少于V组(P=0.001);术后12h的VAS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的TPVB操作简单、安全,阻滞平面广,并发症少,镇痛完善,对于疼痛较严重的肋间神经移位术患者,是术后镇痛有效方法.

  • 三酰甘油作为评估胰岛素抵抗的替代指标在中国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周莉;高婧;陈晨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TAG)作为胰岛素抵抗替代指标在中国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PCOS患者171例,均符合鹿特丹标准且未经过药物治疗.分别检测其身高,体质量,血清TA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指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IRT),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稳态指数模型(HOMA-IR)等参数.按BMI将患者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分析探讨在2组患者中TAG作为评估胰岛素抵抗替代指标的可行性.结果·肥胖组PCOS患者的TAG、HDL、TC、各时相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均P<0.05);肥胖组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在肥胖组PCOS患者中,TAG不具有预测胰岛素抵抗的价值;在非肥胖组中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佳切点为1.585mmol/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484和0.979.结论·TAG可以考虑作为中国PCOS非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替代指标.

  •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应用于老年抑郁症初探

    作者:刘娜;李霞;史琰琛;盛梅青;仇琦;房圆;林翔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应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以及适应人群的特征.方法·37例患者进入研究.GCBT分为3个部分,每部分4次治疗,每周治疗1次.完成1个疗程需12周,共12次治疗.在入组前和治疗12周末使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17项)、Hamilton焦虑量表(HAMA)、抑郁自评量表(GDS)进行评估.同时比较治疗完成组和脱落组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结果·完成12次GCBT的患者20例.12周末完成治疗组HAMD、HAMA、GDS评分显著低于基线评分.基线时完成治疗组(20例)与脱落组(17例)在年龄、性别、工作类别、疾病严重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完成治疗组的受教育程度高于脱落组.结论·GCBT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疗效较好;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老年患者更适合作为GCBT治疗对象.

  • 大鼠胫神经瘤移置模型的建立及其神经系统中神经营养素的表达变化

    作者:田金阁;于婷婷;张昕;杜冬萍

    目的·建立大鼠胫神经瘤移置(TNT)模型,观察损伤神经水平及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内神经营养素(NTs)家族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外周神经损伤后NTs表达变化对神经瘤形成和疼痛相关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胫神经横断并经皮下隧道移置在外踝上方皮下,建立TNT模型.于术后不同时间点应用Von Frey纤维丝测量神经瘤压痛和足底机械刺激反应闽值(PWT);实验终点处死大鼠,取损伤胫神经断端,Neurofilament-200荧光标记神经纤维观察胫神经断端神经瘤形成情况.再次造模,并分别于第7、21、42、49日处死大鼠,取损伤侧胫神经、DRG和脊髓,ELISA检测胫神经和DRG中NGF和BDNF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中NGF和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术后第7日,神经瘤压痛反应频率和评分显著升高;术后第3日,足底外侧缘PWT开始降低且神经瘤压痛和足底外侧机械痛持续整个实验周期;但足底中部PWT无明显变化.胫神经免疫荧光染色表明损伤神经断端神经瘤形成.ELISA检测结果显示:胫神经内NGF表达增加,BDNF在术后第7、21日表达升高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DRG内NGF在术后第7、21日表达升高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BDNF在术后第7日表达升高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在脊髓水平,在术后不同时间点NGF和BDNF的表达均升高并持续整个实验周期.结论·TNT可导致大鼠损伤神经断端神经瘤形成及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瘤压痛和足底机械痛觉高敏),其发生和发展过程可能与NGF和BDNF有关.

  • 分枝杆菌主要抗原成分对C57BL/6小鼠肝脏NKT细胞的免疫作用

    作者:刘毅;王丹霓;雷航;史会影;孙妍;孙战强;张舒林

    目的·评价分枝杆菌主要抗原成分对C57BL/6小鼠肝脏NKT细胞的免疫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法将牛分枝杆菌BCG活菌、全菌裂解物(WCL)、总脂抗原(TLIP)、培养滤液蛋白B(CFP-B)、脂聚糖(lipoglycan)分别免疫C57BL/6小鼠,免疫后第3、6、12日时分离小鼠肝脏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肝脏NKT细胞含量变化.以未经抗原免疫小鼠作为对照.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lipoglycan组、CFP-B组、TLIP组、WCL组和BCG组小鼠肝脏内NK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0.040 0±0.020 62)%、(0.027 8±0.039 93)%、(0.035 6±0.047 46)%、(0.411 l±0.245 38)%、(0.118 9±0.054 19)%、(0.078 9±0.045 95) %.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小鼠肝脏内NKT细胞百分比,TLIP组和WCL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TLIP组高于WCL组;其余抗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枝杆菌主要抗原成分中,TLIP可显著增加C57/BL6小鼠肝脏内NKT细胞数量.TLIP具有潜在的抗结核免疫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预防性给予姜黄素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及色氨酸羟化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美;王娟;戎伟芳;张国花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预防作用及对色氨酸羟化酶(TPH)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5%多聚葡酸钠(DSS)诱导SD大鼠UC模型(连续饮用7 d),自造模第1日开始预防性给予姜黄素灌胃(60 mg/kg,连续1o d),记录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方法对结肠进行组织学评分,评价姜黄素对炎症的影响;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姜黄素对炎症结肠组织5-羟色胺(5-HT)合成限速酶TPH表达的影响.结果·DSS引起大鼠结肠组织出现UC组织病理学改变,DAI评分上升,TPH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00).与对照组比较,预防性给予姜黄素能减轻结肠炎症组织学评分(P=0.034),可降低DAI评分(P=0.045);但预防性给予姜黄素对炎症结肠组织中TPH的表达无影响.结论·预防性给予姜黄素可以抑制炎症反应,但不能抑制TPH表达上调,提示姜黄素的抗炎效应并不是通过抑制5-HT合成实现的.

  • sCD40L对白血病Kasumi-1细胞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任明强;陈琦;章莹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对体外培养白血病Kasumi-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用不同梯度浓度sCD40L处理Kasumi-1细胞,在24、48、72 h测定细胞增殖率,以筛选优化的干预浓度和时间.用优化的sCD40L浓度和时间干预处理Kasumi-1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m blotting)检测凋亡因子Cytc、Bax、Bid和Bcl-2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sCD40L处理后Kasumi-1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7含量.结果·sCD40L体外佳干预实验浓度和时间分别为4 μg/mL和48 h.经sCD40L处理后,Kasumi-1细胞体外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同时凋亡率明显升高;细胞周期分布表现为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降低;促凋亡因子Bax、Bid、Cytc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抗凋亡因子Bcl-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Kasumi-1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7含量明显增高.结论·sCD40L可显著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与线粒体通路及上调IL-17表达水平有关.

  • 神经肽P物质通过诱导RUNX2表达对小鼠成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作者:余炜;朱超;茅伟伟;赵恩典;孟胜伟;蒋盛旦

    目的·探讨神经肽P物质(SP)对转录因子RUNX2表达的调控及其对成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C57BL/6J小鼠颅骨来源的原代成骨细胞,通过转染siRNA沉默成骨细胞RUNX2基因的表达.将SP、Spantide(SP抑制剂)、L703606(NK-1受体抑制剂)以及RUNX2 siRNA进行配伍作用于成骨细胞,观察SP对成骨细胞RUNX2表达的调控及对成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的检测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法).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SP对RUNX2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调控.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浓度为10-12~10-6 mol/L的SP促进小鼠成骨细胞增殖,10-8 mol/L为其佳浓度.10-8 mol/L SP作用于成骨细胞48 h后,转录因子RUNX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Spantide和L703606抑制SP对RUNX2表达的诱导.RUNX2 siRNA降低成骨细胞基础增殖水平,同时也抑制了SP对成骨细胞的促增殖作用.结论·SP通过与NK-1受体结合诱导转录因子RUNX2的表达,进而增强成骨细胞增殖能力.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金珂;吕涛;金义超;张晓华

    脑血管痉挛传统上被视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出现迟发性脑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并经常导致脑梗死和神经系统功能损伤,预后不良.近期研究认为,血管痉挛并不是引起迟发性缺血性并发症的唯一原因.调查结果发现,血管痉挛发生率的明显降低并没有使得迟发性脑缺血有所减少或预后有所改善,这促使研究方向转向了其他可能导致缺血性并发症的机制.早期的脑损伤、皮层扩散去极化、微血栓形成、微血管痉挛、脑血流自动调节失灵、细胞死亡、血脑屏障破坏和启动炎症级联反应都与迟发性脑缺血的发生有关.

  • 骨质疏松患者健康行为干预模型和理论

    作者:徐紫君;崔颖超;吕铖;吴颖燕;蔡泳;沈恬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疾病,一旦发生,难以逆转,并且会带来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骨痛、骨折等.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根治骨质疏松.在干预中,规范骨质疏松患者的行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及恶化.国内外研究多致力于骨质疏松的治疗和三级预防.目前,应用于骨质疏松患者干预的理论模型有知识、信念、行为(KAP)模式,健康信念模式(HBM)和动机性访谈(MI).信息—动机—行为(IMB)技巧模型与以往的健康相关行为改变模式相比,从合理行为理论借鉴了对“动机”的理解,从社会思考理论中引入“自我效能”概念.构建IMB模型既能分析各变量的独立影响,又能分析其通过何种路径作用于后的行为,为将来骨质疏松的干预提供切入点,对不同人群提出更有针对性干预措施,在骨质疏松患者行为干预方面拥有巨大前景.

  • 石墨烯、石墨烯衍生物及其复合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曹忆梦;吴氢凯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的六角型平面多环芳香烃原子晶体.基于石墨烯的纳米材料具有卓越的理化性质,近年来在医疗应用领域的研究成为热点,可用在药物载体、基因传递、生物检测、肿瘤治疗、抗菌和组织工程等方面.该文综述了石墨烯材料的性能、制备方法和众多衍生物的特性,介绍了石墨烯类材料在组织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在创伤愈合、干细胞工程、肌肉骨骼工程方向的应用,展望了石墨烯在组织工程领域未来的发展.

  • 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助孕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江抒恬;匡延平

    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减退症(HH)是一种以低卵泡刺激素和低黄体生成素为特征的罕见疾病,常见表现为无青春期启动第二性征发育缺失、闭经和不孕等,HH女性患者多需由激素替代建立月经周期、促使生殖器官发育,并于有生育要求后行促排卵治疗.目前常规的促排卵方案包括外源性促性腺激素治疗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脉冲治疗.对于反复促排卵失败或合并其他不孕因素的HH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该文就HH患者的促排卵治疗及IVF-ET治疗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长链非编码RNA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闫宁宁;和占强;徐海燕;张凤春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拓展及后基因组时代的来临,人们对人类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非编码RNA(ncRNA)被发现,其中长度>200个核苷酸的ncRNA被称为长链ncRNA (LncRNA),广泛参与了包括生长、分化、发育和凋亡在内的病理生理过程,成为肿瘤研究的新热点.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该文就LncRNA概念及其对乳腺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

  • 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全身性水肿、肺动脉高压为首发表现的POEMS综合征1例报道

    作者:成玮;蒋瑛;张维佳;李晓华;徐艳红;贝鹏剑

    报道1例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史16年的患者,因水肿1年就诊,完善检查发现患者存在肺动脉高压、多浆膜腔积液、脾脏肿大、高泌乳素血症.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后患者水肿无好转,进一步完善免疫固定电泳及骨髓细胞学检查后明确诊断为POEMS综合征.

  • 上海市流动老人自评健康状况——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数据分析

    作者:聂欢欢;潘引君;孙炜;鲍勇

    目的·了解上海市流动老人自评健康状况,为提高流动老人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中上海地区流动老人自评健康有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涉及的752名流动老人自评健康者占53.7%,基本健康者占43.1%,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者占2.9%,生活不能自理者占0 3%;经确诊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者占23.1%;不同年龄段、户口性质、婚姻状况、朋友数量的流动老人健康自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流动老人自评健康状况相对较好,不同特征流动老人自评健康存在差异;应该关注流动老人健康状况,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本地生活,提高其健康意识,以及对基本卫生服务的利用.

  • 上海市1960例船员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

    作者:龚进发;董媛媛;张义;王玥;董伟;罗梦云;莫丹丹;张智若

    目的·调查船员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为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建议.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远洋分院的体检人员共3 022例,其中船员1 960例,陆地工作人员1 062例,进行”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对比分析2组人员幽门螺杆菌的总感染率.将2组人员分别按年龄分成4组,对比相同年龄区间的两组人员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析年龄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相关性.结果·船员幽门螺杆菌的总感染率为39.74%,陆地工作人员的总感染率为24.01%,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752,P<0.001).各个年龄区间的船员与陆地工作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船员的幽门螺杆菌总感染率以及各年龄区间的感染率均高于陆地工作人员.随着年龄的增大,陆地工作人员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呈下降趋势,青年人群属于高发群体;但不同年龄区间的船员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陆地工作人员,船员是幽门螺杆菌的易感人群,应该加强对船员幽门螺杆菌感染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关注.

  • 上海市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薪酬满意度结构及维度分析

    作者:杨涛;陶蓉;李国红

    目的·研究上海市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薪酬满意度的结构及维度,为推进上海薪酬制度改革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方法·在上海市38家三甲医院中,随机选取了4家医院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在岗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3.0、SPSS 17.0和AMO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上海市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薪酬满意度较低,为(2.91±0.86)分;5个子维度中,福利满意度评分低,为(2.81±0.95)分.上海市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薪酬满意度是由5个维度组成,分别是薪酬水平满意度、薪酬提升满意度、福利满意度、薪酬结构满意度和薪酬管理满意度.所有维度对医务人员薪酬满意度起到的都是正向作用,其中影响程度大的是薪酬结构满意度.结论·医院应认识到医务人员薪酬满意度是一个多维度模型.建议维持现有上海市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整体薪酬水平,加强上海市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福利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增长机制,设定科学合理的薪酬结构,探索更加先进科学的薪酬管理制度.

  • 上海市中小学生在校午餐与营养状况调查

    作者:黄珍茹;高润颖;张雅莉;娜迪拉·巴吾尔江;蔡美琴

    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在校午餐摄入情况及营养状况,为制定营养午餐配餐指导意见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运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上海市小学3所、初中3所、高中1所,共5 322人,采用现场称重法进行连续3d的午餐摄入量调查,并从学校保健室处获得学生身高、体质量数据.结果·供应量方面,学校午餐肉蛋类供应过多,水产类较少.实际摄入方面,小学、初中生仅肉蛋类达到推荐值,高中生摄入则相对均衡.3个阶段的共同问题是蔬菜摄入均未达标.小学生的午餐摄入情况不佳,低年级更甚;初、高中女生较男生摄入达标情况更差.学生午餐摄入脂肪供能比过高,维生素A、维生素B2、钙及铁的摄入依然不足;而学生的营养状况也呈现消瘦与肥胖并存的现象,消瘦率达11.4%,超重/肥胖率达21.4%.结论·上海市中小学生的午餐摄入还存在一些问题,营养状况分布呈双峰现象;建议制定午餐指导意见时应更多地关注调查中出现的水产类稀缺、蔬菜类摄入少的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