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应用黄体酮胶囊进行黄体支持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宁;郝翠芳;单英华;庄丽丽;曲庆兰

    目的 探讨在长方案控制性超排卵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阴道应用黄体酮胶囊进行黄体支持的可行性. 方法 对769个IVF-ET周期的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黄体支持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六组:A组,140周期,黄体酮胶囊;B组,53周期,黄体酮针剂;C组,228周期,黄体酮胶囊+移植后D5天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D组,85周期,黄体酮针剂+移植后D5天注射hCG;E组,161周期,黄体酮胶囊+移植后D7天注射hCG;F组,102周期,黄体酮针剂+移植后D7天注射hCG.所有黄体酮胶囊均采用阴道给药的方式. 结果 阴道应用黄体酮胶囊进行黄体支持组ET后D5天的血清孕酮水平低于肌注黄体酮进行黄体支持者,其中C组与D组相比,E组与F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1.96±36.11)nmol/L vs (83.34±23.30) nmol/L,P<0.01; (130.45±56.46) nmol/L vs (144.93±46.09)nmol/L,P<0.05].E组ET后D7天的血清孕酮水平显著低于F组[(59.66±29.01)nmol/L vs (80.01±24.28) nmol/L,P<0.01].阴道用黄体酮胶囊进行黄体支持组与肌注黄体酮组比较,阴道用药组临床妊娠率略高于肌注黄体酮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4% vs 53.3% P=0.21),前者的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后者(43.7% vs 33.8%,P<0.01),两组的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2.9% vs 6.3%,P=0.11). 结论 长方案IVF-ET周期采用黄体酮胶囊阴道用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黄体支持方案.

  • MII期卵母细胞质量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结局的影响

    作者:邹淑花;吴瑞英;李凤兰;王晓燕;毕媛

    目的探讨MII期卵母细胞质量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结局的影响. 方法对ICSI中去除颗粒细胞后的MII期卵母细胞从第一极体、卵周隙和胞浆形态三者综合评价.按形态表现分为5级,比较各级卵母细胞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种植率、临床妊娠率. 结果 I级卵母细胞受精率、优质胚胎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级含异常形态的卵母细胞 (P<0.01);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也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 结论根据MII期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卵周隙及胞浆形态进行的卵母细胞分级可作为胚胎移植时选择胚胎的依据.

  • 显微穿刺时机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马龙;钱晓乔;蔡令波;冯婷;严正杰;印惠荣;董娟;刘嘉茵

    目的 探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周期不同的授精时间对妊娠率、种植率及流产率的影响.方法 将本中心2010年行ICSI治疗的342个周期分为三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后38~40 h行ICSI治疗的128个周期为A组,HCG后40~42 h行ICSI治疗的154个周期为B组,HCG后42~44 h行ICSI治疗的60个周期为C组,观察和比较三组的妊娠率、种植率以及流产率.结果 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在A组分别为42.2%、26.8%、9.3%;B组为41.6%、26.6%、9.4%;C组为25.0%、16.1%、20.0%.A组与B组的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的妊娠率、种植率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的流产率高于A组和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CSI治疗周期不同的授精时间对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均有影响,HCG注射42~44 h授精的周期,妊娠率和种植率均显著低于HCG注射38~42 h授精的周期,且流产率有增加的趋势.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影响胚胎着床的因素分析

    作者:蔡桂丰;许伟标;阮永铭;赵雪燕;杨桂艳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影响胚胎着床的原因,为单胚胎移植,减少多胎妊娠寻找理论依据. 方法 IVF-ET 1,193个周期,根据胚胎种植率分为三组:A组种植率0%;B组种植率50%;C组种植率100%.将三组的胚胎形态及临床各参数比较分析. 结果 1,193个周期鲜胚移植共984个周期,三组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HCG日血清孕酮(P)水平分别为(2.69±1.00) nmol/L、(2.64±0.97) nmol/L、(2.51±0.94) nmol/L,其中A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移植胚胎形态也存在明显的差异,D3的8A级胚胎的比率分别为31.53%、50.53%、60.20%.A组中,D3的6细胞和少于6细胞的移植胚胎率明显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1). 结论 在注射HCG日血清P水平较低,胚胎8A的比率较高,年龄较轻的患者,其胚胎的着床率较高,是进行单胚胎移植的适宜人群.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第3天移植胚胎细胞数与妊娠率的相关性

    作者:王贺;李蓉;郝桂琴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第3天移植的不同细胞数目的 胚胎,其妊娠率有无差别;并进一步分析哪些分裂阶段的胚胎不适合于体外培养后第3天移植.方法 以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在本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788对夫妇,共792个周期为研究对象.ET后4周B超测到胎心搏动视为妊娠.将所有移植胚胎按细胞数目的不同分为4组:移植胚胎细胞数≤4(a组);移植胚胎细胞数为5~6(b组);移植胚胎细胞数为7~9(c组);移植胚胎细胞数≥10(d组).通过计数胎心数标定每一组胚胎的种植率,分析4组胚胎种植率有无差异.结果 c组胚胎其种植率(34.0%)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其中8细胞胚胎的种植率高(34.8%),其次是9细胞胚胎(34.3%)和7细胞胚胎(31.6%),再次是10细胞的胚胎(14.3%),后是5~6细胞胚胎(8.7%);在对所移植的胚胎全部种植或全部不种植的周期分析中,移植≤4细胞胚胎或移植≥11细胞胚胎发生种植的可能性为0.结论 在IVF-ET周期中第3天移植7~9细胞的胚胎其妊娠率显著高于移植其他细胞数的胚胎;选择胚胎时应首选8细胞的胚胎,然后是9、7、 10细胞的胚胎,后是5~6细胞胚胎;体外培养第3天≤4或≥11细胞胚胎不适合移植.

  • D3非优质胚胎的冷冻价值及其临床结局分析

    作者:丁锦丽;杨菁;张艳;张怡;徐望明;龙文

    目的 分析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非优质胚胎的临床结局,探讨非优质胚胎冷冻与移植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个优质胚胎及144个非优质胚胎移植周期的妊娠率、种植率的差异及影响因素,以及非优质胚胎解冻后继续培养的情况. 结果 与优质胚胎组相比,非优质胚胎组患者年龄[(32.08±4.39)岁vs.(30.48±4.23)岁]、胚胎解冻后培养胚胎未生长比例(26.54% vs.15.52%)显著升高,而形成囊胚的比例(0.62% vs.4.10%)、胚胎种植率(13.66%vs.30.28%)及临床妊娠率(26.67% vs.51.55%)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5个非优质胚胎FET周期共移植胚胎322枚,5B胚胎组解冻后胚胎存活率显著高于4B组(100% vs.91.87%) (P<0.05);与4B胚胎组相比,5B胚胎组未生长胚胎的比例较低(22.86% vs.32.53%),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年龄是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非优质胚胎中部分胚胎具有继续发育的潜能,对于优质胚胎较少或没有剩余的患者,可考虑冷冻/移植非优质胚胎,其中5B胚胎可能更有价值.

  • 囊胚冷冻保存时间对复苏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王雪;甄璟然;孙正怡;郁琦;邓成艳;周远征;王含必;何方方

    目的 分析冷冻保存时间对复苏后胚胎质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长期胚胎冷冻保存是否对临床结局产生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辅助生殖中心进行复苏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复苏前囊胚的冷冻保存时间将1 808个移植周期分为7组,第1组为≤90 d、第2组为91~180 d、第3组为181~360 d、第4组为361~720 d、第5组为721~1 080 d、第6组为1 081~1 440 d、第7组为≥1 441 d.比较7组的复苏后存活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以及各组间单胎的新生儿出生结局.结果 7组间胚胎存活率、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7组间的单胎新生儿出生结局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研究提示胚胎长期冷冻保存对冻融胚胎的质量及发育潜力影响不大,但囊胚长期冷冻保存的远期安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姐妹胚胎体外形成囊胚的时间、数量与D3胚胎移植结局关系的研究

    作者:尹太郎;丁锦丽;张怡;徐望明;龙文;杨菁

    目的 探讨姐妹胚胎形成囊胚的时间、数量与D3胚胎移植结局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本中心行D3移植后剩余的姐妹胚胎继续囊胚培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剩余胚胎继续培养有无囊胚形成分为囊胚形成组及对照组,再根据形成囊胚的时间分为D5组、D6组以及D5和D6均有囊胚形成的D5+ D6组,比较组间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分析D3移植胚胎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与姐妹胚胎体外培养形成囊胚的能力及速度的相关性;再进一步分析用于囊胚培养的非优质胚胎数≥5的周期姐妹胚胎形成囊胚的情况与移植结局的关系. 结果 (1)囊胚形成组与对照组的种植率(31.34% vs.19.41%)及临床妊娠率(50.14% vs.32.84%)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D5组、D6组及D5+D6组的种植率(分别为34.42%、29.01%、31.42%)及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3.27%、47.92%、50.0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9.41%和32.84%)(P<0.05);D5组、D6组与D5+ D6组组间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D5组有升高趋势;(2)形成囊胚的个数与D3移植胚胎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呈显著正相关(r=0.749,P<0.05;r=0.752,P<0.05);(3)非优质胚胎数≥5的周期中,囊胚形成率≥40%组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囊胚形成率20%~40%组和<20%组(43.01% vs.29.43% vs.23.12%,P<0.05;67.39% vs.47.48% vs.38.58%,P<0.01),但3组间的流产率及多胎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姐妹胚胎体外形成囊胚的速度及能力可能用于预测D3移植胚胎的临床结局.

  • 两种不同胚胎移植策略对新鲜周期体外受精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陶林林;李国臻;杨志伟;段新崇;耿亚松;郑波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胚胎移植策略对新鲜周期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生殖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行新鲜周期IVF/ICSI-ET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 048个周期.根据不同的移植策略分成两组,A组(693个周期):第三天(D3)移植;B组(355个周期):根据胚胎质量行D3、D4或D5移植,即D3\D4\D5移植组.再根据年龄的不同将A、B组各分为3个不同亚组:A1组(n=371):≤30岁,A2组(n=187):30岁<年龄≤35岁,A3组(n=135):>35岁;B1组(n=207):≤30岁,B2组(n=108):30岁<年龄≤35岁,B3组(n=40):>35岁.分别比较不同年龄段两种移植策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结果 各亚组的基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5岁中A3组的移植胚胎数显著高于B3组(P<0.05).各个不同亚组的2PN受精率、2PN卵裂率、可用胚胎率及优胚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0岁患者中B1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A1组(P<0.05);两组的种植率比较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B1组有高于A1组的趋势;两组的流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0岁<年龄≤35岁中两亚组和>35岁两亚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对于年龄≤30岁患者可根据胚胎质量灵活选择移植天数,其与单纯D3胚胎移植相比能够显著改善临床妊娠结局,且并不增加周期移植取消率.

  • 卵裂期冻融复苏胚胎进一步发育情况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惠董娜;任文娟;雷鑫;刘建荣;王怀秀;李弘

    目的 探讨卵裂期冻融复苏胚胎过夜培养后胚胎生长个数及卵裂球增殖情况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68个卵裂期FET周期,根据过夜培养后复苏胚胎的生长个数分为0个生长组(A1,n=46)、1个生长组(A2,n=48)和2个及以上生长组(A3,n=174);根据卵裂球增殖情况分为<8细胞组(B1,n=39)、8~16细胞组(B2,n=57)和含融合细胞组(B3,n=126);比较各组间的种植率、妊娠率和多胎率. 结果 A3组妊娠率、种植率(分别为55.17%、34.29%)显著高于A1组(分别为15.22%、6.67%)、A2组(分别为29.17%、16.00%)(P<0.01),且A2组妊娠率、种植率显著高于A1组(P<0.01),A3组多胎率显著高于A2组(36.46% vs.7.14%)(P<0.01),A1组无多胎妊娠;B2组妊娠率显著高于B1组(52.63% vs.27.59%)(P<0.01),B2组种植率显著高于B1组(31.15% vs.10.71%)(P<0.05),而B2组与B3组妊娠率、种植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间多胎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B3组多胎率有所升高. 结论 卵裂期冻融胚胎经过夜培养后,有2个及以上生长的胚胎,且卵裂球发育到8~16细胞或有融合细胞阶段者,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对移植含2个及以上生长的胚胎,可考虑选择单胚胎移植,以降低多胎妊娠.

  • 卵裂期胚胎冻融后发育速度可能作为胚胎植入潜能的评估参数

    作者:丁锦丽;杨菁;张艳;张怡;徐望明;龙文

    目的 分析卵裂期胚胎冻融后的发育速度与其临床结局的关系,探讨胚胎解冻后的发育速度能否成为评估其植入潜能的参数.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卵裂期胚胎解冻后继续培养情况,比较1 426个移植时无囊胚形成的周期(无囊胚形成组)及113个移植时已有囊胚形成的周期(囊胚形成组,根据囊胚个数分为1个囊胚组和1个以上囊胚组)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 结果 无囊胚形成组与囊胚形成组的种植率(26.49% vs.34.96%)及临床妊娠率(45.09% vs.59.29%)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1个以上囊胚组的种植率(48.81%)、临床妊娠率(74.29%)均显著高于1个囊胚组(分别为28.57%、52.56%)及无囊胚形成组(分别为26.49%、45.09%)(P<0.05),囊胚形成组及其两个亚组的多胎率较无囊胚形成组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8-细胞胚胎组及融合胚胎组移植时形成囊胚的比例都显著高于8-细胞以下胚胎组(5.21%vs.11.50% vs.0.85%)(P<0.05);且8-细胞胚胎组与融合胚胎组形成囊胚的比例也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分析表明,移植个数及移植的囊胚数与临床妊娠显著相关(P<0.05). 结论 卵裂期优质胚胎解冻后继续培养18~24 h,部分胚胎已发育为囊胚,且这些胚胎的植入能力和发育潜能更好.对于解冻后培养有1个以上囊胚形成的患者,建议行选择性单胚胎移植.

  • 新鲜囊胚与玻璃化冷冻囊胚复融周期移植的临床结局比较

    作者:何巧花;李杭生;张国玲;张翠莲;崔世红

    目的 探讨囊胚玻璃化冷冻后移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研究所行IVF-ET的不孕患者,根据囊胚是否冷冻分为新鲜周期囊胚移植组和复融周期囊胚移植组;复融周期根据移植囊胚个数分为单囊胚移植组和双囊胚移植组. 结果 复融周期囊胚复苏率为100%,种植率显著高于新鲜周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多胎率较新鲜周期组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囊胚移植组移植胚胎数少于双囊胚移植组,多胎率低于双囊胚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囊胚玻璃化冷冻择期复融移植,能有效提高种植率,单囊胚移植保证了患者妊娠率时,也有效降低了多胎率.

  • 移植胚胎数量和辅助孵化对高龄不孕症患者助孕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丁锦丽;杨菁;李风和

    目的 分析移植胚胎数量和辅助孵化对高龄妇女助孕结局的影响,探讨减少移植胚胎数量及取消辅助孵化对这类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次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的高龄患者(35~37岁)的395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激光辅助孵化(LAH)分为LAH组(n=274)和对照组(n=121),分析两组患者的受精及胚胎的情况及其妊娠率和种植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BMI、不孕类型、基础FSH水平及不孕因素等资料及获卵数、受精方式、获得的优质胚胎数及卵裂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LAH组移植的胚胎数(2.45±0.50)显著高于对照组(2.00±0.00)(P<0.001),但两组的种植率(28.06% vs.30.99%)、临床妊娠率(48.91% vs.48.76%)、流产率(23.13%vs.22.03%)、多胎妊娠率(10.94% vs.9.09%)及新生儿结局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AH组中移植2枚或3枚胚胎的周期有相似的临床结局,但移植3枚者多胎妊娠率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35~37岁高龄首次助孕且有优质胚胎移植的患者,建议移植2枚胚胎,且LAH并未改善其临床结局.

  • 重组人黄体生成素添加时机对改良超长方案IVF/ICSI结局的影响

    作者:李颂军;沈秀;周睿琼;杨彩帘;张红;邓伟芬;高海杰

    目的 探讨改良超长方案中早期或中期添加重组人黄体生成素(rLH)对特殊患者IVF/ICSI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在深圳武警医院行改良超长方案IVF/ICSI助孕的430例特殊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腺肌症患者273例,PCOS患者134例,反复种植失败患者23例)资料,根据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日血清LH值水平及rLH补充时机分为两组:A组(Gn启动日血清LH<1 U/L,早期添加LH组)325例,Gn第1日开始添加rLH 75 U/d至HCG日;B组(Gn启动日血清LH≥1U/L,中期添加LH组)105例,Gn第6日开始添加rLH 75 U/d至HCG日.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包括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宫外孕率、OHSS发生率及未获胚率等. 结果 A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B组(种植率54.2% vs.37.2%,临床妊娠率77.4% vs.5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获卵数、MII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及优胚数均较B组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Gn总量、HCG日E2、及HCG日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胎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A组高于B组(多胎妊娠率54.4% vs.45.5%,早期流产率3.8% vs.0.0%),宫外孕率A组低于B组(0.6%vs.3.0%),未获胚率A组低于B组(1.5%vs.5.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特殊患者使用改良超长方案进行控制性卵巢刺激时,对于LH抑制较深者早期添加rLH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结局,需进一步探讨LH水平正常者全程添加rLH是否可以获益更高.

  • 零原核胚胎利用价值的探讨

    作者:陈国勇;刘芸;张群芳;黄吴键;林春丽

    目的 比较未见原核(0PN)与正常原核(2PN)来源优质囊胚的妊娠结局,探讨0PN胚胎的利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中心行助孕治疗、鲜胚移植失败或取消移植后行冻融优质囊胚移植的7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移植0PN来源冻融优质囊胚的患者为0PN组,移植2PN来源冻融优质囊胚的患者为2PN组,分析0PN、2PN卵裂胚的优质囊胚形成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等. 结果 0PN卵裂胚的总优质囊胚形成率显著低于2PN卵裂胚(37.17% vs.44.49%),但第3天卵裂球8细胞以上胚胎优质囊胚形成率0PN胚胎显著高于2PN胚胎(67.45% vs.57.16%)(P均<0.01).囊胚移植后0PN组的种植率(71.15% vs.53.74%)、临床妊娠率(80.00% vs.64.32%)、抱婴率(68.00% vs.55.71%)显著高于2PN组(P均<0.05);两组出生婴儿体重、身长、Apgar评分、畸形率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0PN来源优质囊胚的利用价值值得关注.0PN胚胎可能只是在设定的观察时间内未观察到原核,而并不一定是异常受精.对于无可利用优质胚胎的患者,临床上可以将0PN胚胎继续培养至囊胚,然后进行移植,以提高患者的胚胎利用率和临床妊娠率.但因为0PN胚胎存在染色体异常的可能性仍较大,建议能结合遗传学筛查技术,以获得更确切的信息,指导临床应用.

  • 玻璃化冻融后胚胎卵裂球的损伤与生长融合对移植结局的影响

    作者:李伟;施文浩;李明昭;师娟子

    目的 探讨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卵裂球的损伤以及生长、融合与否对移植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1 679个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周期,根据复苏后是否有卵裂球损伤分为两组:A组(无损伤组,n=1 357)、B组(有损伤组,n=322).根据过夜培养后胚胎卵裂球是否分裂生长将A组分为两个亚组:AⅠ组(有生长组,n=1 170)、AⅡ组(无生长组,n=187);根据胚胎卵裂球是否有融合将AⅠ组再分为:A Ⅰ-1组(有融合组,n=316)、AⅠ2组(无融合组,n=854).比较各组移植后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 结果 A组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2.33%、54.09%,显著高于B组的23.07%、40.37% (P<0.01);AⅠ组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3.87%、56.50%,显著高于AⅡ组的22.08%、39.04% (P<0.01);A Ⅰ-1组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0.93%、64.87%,显著高于A Ⅰ-2组的31.31%、53.40% (P<0.01). 结论 胚胎经过玻璃化冻融后,卵裂球的损伤会影响随后的种植和妊娠.冻融后的胚胎经过培养,能恢复分裂生长甚至达到融合状态,有助于评价胚胎的发育潜能,对冻融移植周期胚胎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精子形态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白爱红;孙莹璞;苏迎春;郭艺红;王芳;孔慧娟;宋文妍

    1930年Cary首次提出人精子形态在精子穿透宫颈黏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开启了对精子形态学的研究.近年来,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发展,而在辅助生殖周期中,采用精子形态学分析,可为授精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本研究旨在观察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过程中不同正常形态精子比率对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和妊娠率的影响.

  • 冻融胚胎体外培养时间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陶林林;李国臻;杨志伟;郑波

    目的 比较冻融胚胎不同体外培养时间对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胚胎解冻后适宜的培养时间.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在我中心行FET助孕的5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538个周期),按照所移植胚胎的不同分为卵裂胚组(A组)和囊胚组(B组),再根据解冻至移植时间的不同各分为两个亚组:A1组:培养时间≤2 h;A2组:培养时间2~5 h;B1组:培养时间≤2 h;B2组:培养时间2~5 h.比较各组的一般资料及临床妊娠结局. 结果 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卵裂胚组中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复苏率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囊胚组中B2组的临床妊娠率(73.77%)显著高于B1组(64.13%)(P<0.05),B2组的种植率(54.04%)有高于B1组(48.02%)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流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解冻后囊胚培养时间2~5 h与≤2h相比,能显著提高FET患者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亦有增高的趋势.

  •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诱发排卵与受精

    作者:韩伟;韩树标;黄国宁

    在体外受精技术(IVF)中,不管是自然周期还是刺激周期,获得成熟良好的卵母细胞是进行辅助生殖治疗的重要步骤,并对治疗的终结局起着重要作用.IVF过程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导卵母细胞终成熟以及排卵,卵母细胞暴露于hCG的时间以及hCG后的授精的时间可能影响卵母细胞的发育能力.本文主要对hCG后取卵时间以及随后的授精时机对IVF助孕结局的影响进行探讨.

  • 两次移植提高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患者的妊娠率的研究

    作者:方丛;黄睿;李婷婷;贾磊;李俐琳;张敏芳;梁晓燕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妊娠率通常在40%~50%左右,对于首次进行IVF-ET治疗的患者成功率可达60%[1],但仍有部分患者在多次IVF-ET后仍然失败,此部分患者再次行IVF的成功率低于总体的成功率,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胚胎因素、内膜因素、卵巢反应因素、免疫因素等.如何提高此部分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是辅助生殖医学工作者面临的挑战.Machtinger等[2]报道对反复失败的患者采用两次移植方法,可提高妊娠率.我们针对反复失败患者采用此方法,提高了其临床妊娠率,现报道如下.

117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