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局部内膜修整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胚胎种植率的影响

    作者:李蓉;杨伟洪;王荣;郝桂琴;肖宇;温烯

    目的 探讨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中子宫内膜修整对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宫腔镜术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患者,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过程中B超显示子宫内膜回声异常患者共417例,按其宫腔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分为内膜正常组及内膜异常组.两组患者中各有一部分在COH过程中接受内膜修整(研究组),剩余为对照组. 结果 研究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 新鲜胚胎移植周期行子宫内膜修整可显著提高内膜回声异常患者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

  • 优胚胎行单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分析

    作者:许伟标;杨桂艳;蔡喆

    目的 探讨优胚胎行单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及可行性. 方法 对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210个新鲜周期回顾性分析.其中仅获单枚胚胎且为优胚胎(即本中心采用评分系统中的8A级胚胎)进行胚胎移植的30个周期(A组),2枚优胚胎行胚胎移植的90个周期(B组),2枚胚胎但仅1枚优胚胎行胚胎移植的90个周期(C组).分析和比较A组、B组、C组在年龄、不育年限、促性腺激素(Gn)剂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雌激素(E2)水平、孕激素(P)水平、HCG日内膜厚度、获卵数、优质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双胎妊娠率的差异. 结果 A组患者的年龄、Gn剂量显著高于B组、C组(P均<0.05),而HCG日E2水平、P水平、获卵数、优质胚胎数显著低于B组、C组(P均<0.05).A组患者的不育年限、HCG日内膜厚度、种植率,与B组、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者的双胎妊娠率6.3%,明显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53.3%,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流产率4.9%,与B组、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对于仅获1枚优胚胎的患者,优胚胎行单胚胎移植可以达到较高的临床妊娠率,同时明显降低双胎妊娠率.但对于有2枚或以上优胚胎的患者,优胚胎行单胚胎移植须慎重.

  • 激光透明带削薄技术对冻融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李脉;周黎明;孙亦婷;赵雅云;夏爱丽

    目的 探讨激光透明带削薄技术对冻融胚胎移植(FET)临床结局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临床结局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603例FET周期,根据胚胎移植前是否行激光透明带削薄,分为辅助孵化组(AH组)与非辅助孵化组(非AH组),并分别按年龄段分为<35岁组及≥35岁组,观察AH对冻融胚胎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及多胎率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年龄段的临床结局差异. 结果 AH组与非AH组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及多胎率分别为26.5% vs.26.8%、46.8% vs.41.7%、6.8% vs.3.8%、36.8% vs.34.9%及24.4% vs.29.3%,其中AH组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与非AH组的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5岁组及≥35岁组的着床率与临床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采用激光透明带削薄技术并不能改善FET的临床结局.

  • 胚胎移植技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作者:魏兆莲;曹云霞;丛林;周平;李芬;章志国;赵济华;张文香

    目的探讨胚胎移植过程的难易程度以及出血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中心自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760个IVF-ET周期的胚胎移植技术与其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760个胚胎移植周期中,胚胎移植容易403周期、较困难305周期、困难52周期,后者与前二者比较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分别下降了14.6%和5.5%,临床妊娠率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管无血染440周期、少量血染271周期、多量血染49周期,多量血染与无血染和少量血染比较,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分别下降了19.6%和7.3%,种植率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胚胎移植是IVF-ET的关键步骤之一,移植过程应操作轻柔,减少困难胚胎移植和出血的发生,将会提高IVF-ET的临床妊娠率.

  • 辅助孵化与培养时间对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作者:邢琼;周平;章志国;曹云霞

    目的 分析胚胎冻融后体外培养时间以及采用激光辅助孵化(AH)技术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 方法 126名患者,130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按照是否实施AH技术分为AH组和非AH组,又按胚胎解冻后的不同培养时间进一步将两者分为2 h(A/A'组)、1 d(B/B'组)及2 d组(C/C'组).冻融胚胎采用慢速冷冻-快速解冻方法.冻融后的胚胎均置囊胚培养液培养2 h、1 d或2 d,自1.48 μm双极二氧化碳激光系统(ZILOS-tk)安装后的冻融胚胎均施行AH技术. 结果 AH组培养2 h、1 d、2 d 三组临床妊娠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培养1 d与2 d组中,实施AH与非AH组的临床妊娠率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应用激光AH技术以及胚胎冻融后培养至桑椹胚或囊胚时行胚胎移植均显著提高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

  • 不同促排卵方案中内源性黄体生成素峰对妊娠率的影响

    作者:林仙华;毛英姿;蔡群喜;王辉;诸溢扬

    目的 在不同促排卵方案采用监测内源性黄体生成素(LH)峰、比较内源性LH峰前后注射hCG的周期临床妊娠率的差异,探讨内源性LH峰对妊娠率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07年7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各种因素不育患者202例、344周期为对象.其中选用氯米酚(CC)促排卵189个周期(CC组),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155个周期(HMG组).用尿LH试纸监测内源性LH峰. 结果 (1)总周期妊娠率为9.3%(32/344).临床妊娠与患者的年龄、不育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FSH)、LH值,基础雌二醇(E2)、睾酮水平及hCG注射日内膜厚度无显著相关,而与hCG注射日成熟卵泡数呈正相关,与卵泡直径呈负相关.(2) LH峰阳性组与LH峰阴性组患者的妊娠率无显著差异(12.8% vs 7.1%,P>0.05).在189个CC周期中,LH阳性组的临床妊娠率为14%(7/50),而LH阴性组为5.0%(7/139),有显著差异(P<0.05);在155个HMG周期中,二者的妊娠率无显著差异(12.0% vs 11.1%,P>0.05).(3)两组LH阳性率为32.8%(133/344),阳性组基础LH、E2水平显著低于LH阴性组(P<0.05),但hCG注射日内膜厚度却明显大于阴性组(P<0.01). 结论 CC促排卵中等待内源性LH峰出现后注射hCG有利于提高临床妊娠率,而HMG促排卵中内源性LH峰是否出现可能不影响妊娠率.

  • 常规体外受精失败后6 h补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及其严格指征的临床意义

    作者:艾玲;刘思瑶;陈绍威;黄军;刘敬;吴东;钟影

    目的 探讨为进一步严格控制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指征,在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后6 h补行ICSI的方法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本中心2006年1月至2007年11月常规IVF或ICSI的方法进行的治疗周期(A组)与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修改ICSI指征后,使用常规IVF及受精失败后6 h补行ICSI的方法进行的治疗周期(B组)比较两个时期的总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ICSI所占比例.结果 A组799周期,临床妊娠率为35.29%,其中行ICSI 369例,占总周期46.18%;B组704周期,临床妊娠率为42.19%,其中行ICSI 190例,占总周期26.99%.两组的总临床妊娠率有显著性差异,行ICSI的比例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使用常规IVF受精失败后6 h补行ICSI的方法,修改ICSI指征,ICSI比例降低,对本中心的临床妊娠率无影响.

  • MII期卵母细胞质量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结局的影响

    作者:邹淑花;吴瑞英;李凤兰;王晓燕;毕媛

    目的探讨MII期卵母细胞质量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结局的影响. 方法对ICSI中去除颗粒细胞后的MII期卵母细胞从第一极体、卵周隙和胞浆形态三者综合评价.按形态表现分为5级,比较各级卵母细胞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种植率、临床妊娠率. 结果 I级卵母细胞受精率、优质胚胎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级含异常形态的卵母细胞 (P<0.01);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也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 结论根据MII期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卵周隙及胞浆形态进行的卵母细胞分级可作为胚胎移植时选择胚胎的依据.

  • 改良长方案的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

    作者:任建枝;沙爱国;韩冬梅;李萍;耿洁;马彩辉

    目的 探讨延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使用时间的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方案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临床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改良长方案336个周期和常规长方案358个周期,比较两种COH方案的促排卵药使用情况、激素变化及助孕结局. 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不育年限、体重指数(BMI)无统计学差异(P>0.05).改良长方案组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与常规长方案无显著差异(P>0.05),但Gn使用剂量较常规长方案组多,药费却显著低(P<0.001).改良长方案组基础和启动日的卵泡刺激素(FSH)和雌二醇(E2)高于常规长方案组(P<0.01),启动日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的黄体生成素(LH)则显著低于常规长方案组(P<0.01),两组HCG日E2无统计学差异(P>0.05).改良长方案组启动日窦卵泡数、获卵数、受精数、胚胎数均少于常规长方案,但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活产率高于常规长方案组(P<0.05),两组间优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早期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延长GnRH-a使用时间方案(改良长方案)较常规长方案更有利于提高IVF-ET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活产率,并减少促排卵药物的费用.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中高龄妇女的移植策略的选择

    作者:刘敬;贾研;耿丽红;钟影

    目的 了解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年龄界限值及探讨高龄妇女的移植策略. 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本中心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行IVF-ET治疗,常规长方案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找出高龄患者的年龄分界点;并根据移植时间的不同将高龄患者分为D2、D3、D5新鲜周期移植组和D5复苏周期移植组,比较各组的胚胎耗损率及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 结果 37岁后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急剧下降,早期流产率明显升高.≥37岁的患者,D2、D3、D5新鲜周期移植及D5复苏移植的胚胎耗损率分别为29.9%、55.2%、60.40%和61.6%;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0.7%、26.8%、27.7%和45.9%,早期流产率分别为50.0%、24.4%、20.0%和22.2%. 结论 37岁是本中心高龄妇女的年龄分界点;对高龄妇女行D5冻胚复苏移植,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

  • 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与体外受精结局关系的探讨

    作者:蔡靖;尹彪;刘红杰;赵明;曾勇;林奇;吴彤华;胡晓东

    目的 探讨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这一新的精液参数与体外受精(IVF)结局之间的关系. 方法 分析首次接受IVF新鲜移植周期治疗的1,972对夫妇取卵前三个月内的平均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MII卵受精率、多原核(PN)率、卵裂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等数据,观察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对IVF受精率、多PN率、卵裂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的影响. 结果 不同水平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组间多PN率、卵裂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但不同水平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组间受精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的增加受精率明显增加,当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小于1.8×106/ml时,IVF受精率小于30%或50%的异常受精患者的比例可达13.80%或26.10%. 结论 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可作为一个独立的精液质量评价指标指导辅助生育治疗.对于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太少的患者可考虑选择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或Half-ICSI减少IVF受精失败.

  • 精子畸形率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局的影响

    作者:张四林;师娟子;薛侠;赵皖秋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接受常规体外受精(IVF)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中,男方精子畸形率对受精率、胚胎质量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中心2008年9月至2010年5月接受IVF的344对及ICSI的178对夫妇,分为常规IVF组和ICSI组,组内按照男方精子畸形率分为正常形态组(IVF 266/ICSI 76)和畸精子症组(IVF 78/ICSI 102).受精后分别统计IVF及ICSI两组内畸精子症组和正常形态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差别.结果 在IVF中,畸精子症组和正常形态组的正常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分别为64.32%/60.09%、33.78%/37.02%、42.03%/54.62%及12.5%/4.23%.两组间受精率无显著性差别,畸精子症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性低于正常形态组,而早期流产率显著高于正常形态组(P<0.05);ICSI组中,畸精子症组和正常形态组的正常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分别为68.01%/64.59%、32.26%/33.78%、43.75%/52.63%及4.76%/5%.畸精子症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较正常组显著性降低(P<0.05).将两种受精方式的畸精子症组间比较,IVF的患者早孕流产率显著高于ICSI者(P<0.05).结论 常规IVF中畸精子症不影响正常受精.对于畸精症子患者,其临床妊娠率均较精子形态正常组低,但是采用ICSI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早孕流产率.

  • 精子形态与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关系

    作者:王国贺;郭艺红;孙莹璞;苏迎春;李刚;王杨

    目的 回顾性分析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周期中精子形态与临床妊娠率及子代安全性的关系.方法 281个IUI周期按精子形态分为轻、中、重度畸形精子症和正常形态4组,统计临床妊娠率;观察IUI的子代安全性,以1,226例自然妊娠者为对照组,比较两者的多胎率、流产率、早产率、剖宫产率、出生缺陷率和围生儿死亡率.结果 畸形精子症组的总临床妊娠率为9.20%,正常形态组临床妊娠率18.6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畸形精子症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2.86%、7.46%、5.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UI组与自然妊娠组多胎率(11.11%vs.3.75%)、异位妊娠率(13.89%vs.4.65%)、剖宫产率(76.00%vs.46.63%),均有显著差异(P<0.05),流产率(16.67%vs.10.69%)、早产率(13.33%vs.7.03%)、出生缺陷率(3.57%vs.5.02%)和围生儿死亡率(0%vs.0.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子形态影响IUI的临床妊娠率;对于畸形精子症患者,IUI是一种安全的助育方法.

  • 不同来源卵泡刺激素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应用的效果比较

    作者:周寒鹰;师娟子;周欣;薛侠;王辉

    目的 比较尿源性卵泡刺激素(uFSH)和基因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在超促排卵中的疗效. 方法 256 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不育患者分为采用uFSH和rFSH两组,比较两组的总促排卵药物(Gn)使用剂量、天数、获卵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 结果 患者所用Gn总量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但FSH用量uFSH组显著低于rFSH组,两组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用量无显著性差异,因此uFSH组的药物费用显著低于rFSH组;获卵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OHSS发生率两组均无显著差异.虽然卵裂率rFSH组显著高于uFSH 组,但优质胚胎率和可用胚胎率显著低于uFSH 组. 结论 uFSH组较rFSH组FSH用量显著减少,对IVF-ET的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影响,亦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且价格相对低廉,适合临床应用.

  • 针刺理疗对体外受精周期子宫内膜及卵泡膜血流影响的研究

    作者:孙振高;连方;张建伟;吴海萃;张竹梅;郭颖;薛明玥;张宁;孟茜;赵帅

    目的 观察腔内短波理疗联合针刺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子宫内膜及卵泡膜血流的影响,并对治疗结局进行评价. 方法 将97例IVF患者随机分为腔内短波理疗联合针刺组(治疗组,51例)和单纯西药组(对照组,46例),观察两组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分型及子宫内膜血流阻力指数(RI),以及两组取卵数、优卵率、受精率、优胚率以及临床妊娠率. 结果 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型内膜在治疗组所占比例为74.5%(38/51),在对照组组为45.7%(21/46),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hCG日卵泡膜R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取卵个数、受精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优卵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显著提高(P<0.05). 结论 针刺理疗能显著改善IVF-ET患者的子宫内膜及卵泡膜血流,从而改善治疗结局.

  • D3非优质胚胎的冷冻价值及其临床结局分析

    作者:丁锦丽;杨菁;张艳;张怡;徐望明;龙文

    目的 分析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非优质胚胎的临床结局,探讨非优质胚胎冷冻与移植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个优质胚胎及144个非优质胚胎移植周期的妊娠率、种植率的差异及影响因素,以及非优质胚胎解冻后继续培养的情况. 结果 与优质胚胎组相比,非优质胚胎组患者年龄[(32.08±4.39)岁vs.(30.48±4.23)岁]、胚胎解冻后培养胚胎未生长比例(26.54% vs.15.52%)显著升高,而形成囊胚的比例(0.62% vs.4.10%)、胚胎种植率(13.66%vs.30.28%)及临床妊娠率(26.67% vs.51.55%)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5个非优质胚胎FET周期共移植胚胎322枚,5B胚胎组解冻后胚胎存活率显著高于4B组(100% vs.91.87%) (P<0.05);与4B胚胎组相比,5B胚胎组未生长胚胎的比例较低(22.86% vs.32.53%),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年龄是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非优质胚胎中部分胚胎具有继续发育的潜能,对于优质胚胎较少或没有剩余的患者,可考虑冷冻/移植非优质胚胎,其中5B胚胎可能更有价值.

  • 高龄妇女冻融胚胎移植临床结局及影响因素

    作者:周林燕;文娅;杨冬梓;张清学

    目的 探讨高龄妇女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临床结局及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在我院行FET的高龄患者(年龄>37岁)303名(共412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获得临床妊娠分为临床妊娠组(98个周期)及未妊娠组(314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内膜准备方式、子宫内膜类型、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移植优质胚胎数及胚胎类型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龄妇女妊娠结局的因素,并分年龄层(37~40岁和>40岁)探讨影响不同年龄层高龄妇女妊娠结局的可能因素. 结果 临床妊娠组的年龄小于未妊娠组[(39.39±0.14) vs.(40.08±0.11)岁],平均周期数亦少于未妊娠组[(1.49±0.12)vs.(1.92±0.11)个],移植胚胎数及移植优质胚胎数则高于未妊娠组[分别为(2.60±0.58)vs.(2.38±0.04)枚、(1.00±0.10)vs.(0.78±0.05)枚](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0.793,95%CI:0.683-0.921)、总周期数(OR=0.803,95%CI:0.656-0.984)、移植胚胎数(OR=1.722,95%CI:1.161-2.556)、移植优质胚胎数(OR=1.306,95%CI:1.025-1.665)是高龄妇女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分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37~40岁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为妊娠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OR=1.26,95%CI:1.04-1.53),>40岁的患者中移植胚胎数为独立影响因素(OR=3.44,95%CI:1.50-7.89). 结论 >37岁的患者行FET助孕治疗时,根据不同的年龄分层选择合适的内膜厚度、酌情增加移植胚胎数可能有利于改善高龄妇女的妊娠结局.

  • 两侧卵巢获卵数差异率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关系

    作者:郑屹;张欢;林佳;周颖

    目的 探讨左右两侧卵巢获卵数差异率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6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常规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502个新鲜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以左右两侧获卵数差异率0.4为界值分为≥0.4组和<0.4组,比较两组患者左右两侧卵巢的获卵数及差异率,分析临床结局. 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基础黄体生成素(LH)、基础雌二醇(E2)、体重指数(BMI)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HCG日E2值、ICSI比例、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等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差异率<0.4组,HCG日E2水平(9 264.3±7 587.7)pmol/L,平均获卵数(12.7±5.8)个,种植率与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2.6%和70.6%,均显著高于差异率≥0.4组[HCG日E2水平(7 165.5±4 500.8)pmol/L,平均获卵数(7.7±4.1)个,种植率27.6%,临床妊娠率46.4%](P<0.01). 结论 左右两侧获卵数的差异率与IVF ET成功率的关系独立于年龄和供移植的优质胚胎率,提示该差异率或许可以作为预测IVF周期成功率的一个指标.

  • 在OHSS高危患者中卵裂期胚胎移植与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分析

    作者:倪晓蓓;王珊珊;张宁媛;孙海翔

    目的 比较卵裂期胚胎移植与囊胚移植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危患者首次冷冻复苏周期中应用的临床结局.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本中心进行体外受精的首次冷冻复苏周期OHSS高危患者,均有卵裂期胚胎冷冻和囊胚冷冻,总例数为232例,将卵裂期胚胎移植组设为A组共84例,囊胚移植组设为B组共148例;分析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基础激素水平、内膜厚度及临床结局. 结果 A组患者84例,行卵裂期胚胎移植,临床妊娠61例,临床妊娠率72.62%;B组患者148例,临床妊娠125例,临床妊娠率84.46%,临床妊娠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基础激素水平、体重指数、内膜厚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OHSS高危患者可以优先考虑囊胚移植.

  • 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叶艳娜;陈宇栋;邱绮;吴泽璇;文娅;李予;杨冬梓;张清学

    目的 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本院生殖中心,采用自然周期(NC)和克罗米芬(CC)、来曲唑(LE)、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CC+ HMG和LE+HMG 5种促排卵方案用于IUI共2 528周期,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NC组、CC组、LE组、HMG组、CC+HMG组、LE+ HMG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9.49%、13.74%、14.95%、15.73%、19.13%、21.80%;5个促排卵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E+ HMG组临床妊娠率高于CC组、LE组、HMG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 HM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NC组、CC组、LE组、HMG组、CC+ HMG组和LE+HMG组多胎妊娠率分别0%、4.26%、2.38%、9.88%、9.52%、1.72%;促排卵周期组总多胎妊娠率及其中HMG组、CC+ HMG组多胎妊娠率高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促排卵组多胎妊娠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NC组、CC组、LE组、HMG组、CC+ HMG组和LE+ HMG组自然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促排卵治疗可提高IUI的临床妊娠率,对自然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无明显影响,但增加多胎妊娠率.LE+ HMG方案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和自然流产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

411 条记录 1/21 页 « 1234567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