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浙江中医杂志

浙江中医

浙江中医杂志

Zhe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절강중의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
  • 影响因子: 0.5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411-8421
  • 国内刊号: 33-108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2-1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浙江中医杂志社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柴可群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克痢痧敷脐结合西药常规治疗小儿泄泻56例

    作者:徐奇伟

    笔者近年来运用克痢痧敷脐结合西药常规治疗小儿泄泻5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门诊患儿,共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观察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6~48个月;病程1~3天.对照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5~48个月;病程1~3天.两组病程、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参照《儿科学》[1]中关于腹泻的诊断标准.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伴有或无脱水;大便常规见脂肪滴、白细胞和红细胞或脓细胞.2治疗方法2.1对照组:消炎、抗病毒、止泻、补液等常规治疗.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75%乙醇将克痢痧粉1.12g调成糊状,贴敷于神阙穴位上,外用麝香镇痛膏贴脐,12小时换药1次.3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①治愈:大便每天1~2次,性状正常,或超过24小时未解大便;②有效:大便每天2~5次,性状好转,临床症状好转;③无效:连用2天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 强脊祛风汤治疗肾虚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52例

    作者:董珍

    强直性脊柱炎是风湿科常见疾病,由于没有根治的方法,患者往往反复不愈,少数严重者甚至有致残危险.近几年我们用民间的强脊祛风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2例,取得满意疗效,特别对肾虚痹阻型患者效果更好.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104例病例符合1968年的强直性脊柱炎(AS)纽约分类标准,且HLA-B27阳性.按中医方法分为肾虚痹阻型和湿热痹阻型两组,其中肾虚痹阻型52例,均系男性,年龄26~46岁,平均32.3岁;表现为:腰骶、颈背或腰部疼痛,以入夜为重,伴晨僵、肢冷畏寒,四肢关节疼痛,舌质黯苔薄,脉细沉.湿热痹阻型52例,均系男性,年龄28~51岁,平均33.6岁;表现为:腰骶、颈项或腰部疼痛,以入夜为重,伴晨僵、四肢关节肿痛,躯体沉重,口干渴或有发热,舌黯红、苔黄或厚腻,脉滑数.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两组均使用强脊祛风汤中药治疗,强脊祛风汤方药组成:江浙蝮蛇干、眼镜蛇干各20g,五步蛇干、川断、狗脊、牛膝、枸杞子各15g,蜈蚣2g,白芥子、炒当归、淫羊藿、天竺黄各12g,丹参30g,红花10g.每日1剂,每剂煎2次,分上下午口服,连续服药30天为1个疗程.

  • 加减二陈汤治疗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后期38例

    作者:吴琛;陈捷;丁晓玲;吴伟林

    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较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好发于冬春季,多见于6个月龄以下婴儿.临床症状体征有发热、喘憋、三凹征、咳嗽、哮鸣音等.目前国内外对于毛细支气管炎主要以抗感染、氧疗、雾化吸入扩张支气管、皮质激素抗炎及支持治疗为主,具有一定的疗效.根据陈捷教授的临床经验,我们在本病后期应用加减二陈汤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褚福棠实用儿科学》[1]中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年龄在5~18个月之间,男女不限,就诊时病程4天以内,就诊前未使用激素治疗.1.2排除标准:①早产儿或合并有呼吸衰竭、先天性心脏病、血液病、肝肾功能不全患儿.②年龄不符合要求者.1.3 一般资料:全部80例患儿均来自我院2010年12月1日至2011年3月1日门诊及住院病人.按患儿就诊顺序编号,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其中男33例,女9例;治疗组38例,其中男27例,女11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和复方异丙托溴胺雾化以抗炎平喘化痰,甲强龙抗炎,头孢唑肟抗感染,严重者给予吸氧.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按毛细支气管炎Lowell评分标准[2],评分降低≥4分或评分≤5作为喘憋减轻的判定标准(见表1),予以停止雾化和激素治疗,应用加减二陈汤治疗.采用三九医药生产的免煎中药颗粒剂,基本方:陈皮、法半夏、茯苓、黄芩、姜厚朴、旋覆花各6g,川贝粉1g,大枣12g,细辛3g.咳嗽剧烈者加百部、紫菀、炙款冬花等;痰较多者加白芥子、天南星等.每日1剂,冲水150ml,分3次喂服.

  • 清疣和胃汤联合西药治疗疣状胃炎36例

    作者:吴苏柳;陈月萍

    疣状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它常与慢性浅表或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病等伴发,亦可单独发生.目前,疣状胃炎的胃镜检出率为1.0%~2.4%,其发病率2.07%~16.4%[1].现代医学对疣状胃炎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笔者于2004年2月~2010年10月采用自拟清疣和胃汤配合西药治疗疣状胃炎36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72例(初选80例,其中因个人因素未坚持治疗或复诊的患者8例),年龄21~69岁,平均37.2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26例,女10例;病程长32年,短6个月;对照组36例,男27例,女9例;病程长30年,短5个月.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轻重、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病例均符合2004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2]的诊断标准,并行胃镜和病理学检查确诊,排除胃癌、胃溃疡、胃下垂及肝胆系统疾病.2治疗方法2.1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片(江苏豪森药业)每次20mg,每日1次;阿莫西林胶囊(澳美制药)每次500mg,每日3次;呋喃唑酮片(天津力生制药)每次100mg,每日3次.连服7天后,停用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继续服用雷贝拉唑,3周为1个疗程.2.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清疣和胃汤:党参(炒)20g,黄芪、蒲公英各30g,炒白术、炒黄芩、佛手、制半夏、当归、甘草各10g,炒黄连、干姜各6g,三七(吞服)3g.每日1剂,水煎300ml,分2次温服.疗程同对照组,连用2个疗程.停药1周后复查胃镜.服药期间嘱忌烟酒生冷油腻食物.

  • 八珍汤合柴葛解肌汤加味治疗视疲劳82例

    作者:宋晓慧

    视疲劳是眼科常见的一种眼病,是眼或全身器质性因素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织的综合征.视疲劳中医学称"肝劳".肝劳一词早见于《千金要方》,其云: "读书、搏弈过度而伤目者,谓肝劳."主要症状为眼不能久视,喜闭眼.可伴有眼痛、眼胀、眼干、眼花、流泪、异物感,或兼有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检查眼部无异常.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从事文字及其它近距离用眼工作人群的增加,尤其是电脑等视频终端的广泛普及,临床上发病率逐年增多.我们经过系统的临床观察发现,八珍汤合柴葛解肌汤加味治疗视疲劳有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观察对象为2008年5月至2010年10月,在我科治疗视疲劳患者1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例.治疗组中男24例,女58例;年龄20~65岁,平均46岁;病程7天~10年.视疲劳轻度26例,中度42例,重度14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50例;年龄20~65岁,平均48岁;病程7天~7年.视疲劳轻度26例,中度46例,重度10例.上述患者的诊断参照《中医眼科学》中有关视疲劳的诊断依据:①久视后有视物模糊,眼胀,头痛,眼眶胀痛,眼睑沉重,眼干涩等症状,休息后可缓解或消失.②有屈光不正或老视.③所有纳入病例均经过正规验光,矫正屈光不正,但仍有前述症状的.此外,视疲劳患者常兼有不同程度的心悸、健忘、神疲、便干、失眼,或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2治疗方法2.1治疗组:八珍汤合柴葛解肌汤加味,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熟地、当归、川芎、白芍、柴胡、葛根、黄芩、羌活、白芷各10g,桔梗、甘草各5g.加减法:便于,加火麻仁各10g;头晕,加石决明、钩藤、伸筋草各10g;眼干涩,去羌活、黄芩、柴胡,加北沙参、麦冬各10g;心悸、失眠,加合欢皮、夜交藤各10g;眼胀痛明显,加蔓荆子10g.每日1剂,水煎分服.连续治疗14天为1疗程.

  • 中药熏洗结合CPM锻炼治疗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39例

    作者:吴英姿;周多莲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是骨科较为棘手的问题.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中药熏洗结合CPM机辅助膝关节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39例,取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39例,其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27~69岁,平均45岁;其中股骨下端骨折15例,胫骨上端骨折17例,股骨下端骨折合并髌骨骨折4例,股骨下端骨折合并胫骨上端骨折3例;术后2周患膝屈膝0°~30°18例,30°~60°15例,60°~90°6例.2治疗方法2.1 CPM机锻炼:根据患者骨折的具体情况,一般在术后10~14天左右开始进行CPM机锻炼,锻炼幅度由小到大,起始幅度可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及肿胀的程度决定,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如果活动后肿胀明显,可同时给予静脉滴注消肿的药物,待肿胀有所消退,皮肤出现皱纹后再进行CPM功能锻炼,每天可增加5°~10°左右,渐进训练,每天2~3次.若患者的耐受力差或软组织修复缓慢,可适当延长增加活动范围的时间,根据我科经验大部分患者在术后4~5周后活动幅度可达到90°~120°左右.术后第4个月以后,开始逐渐负重步行训练.2.2熏洗方法:从术后第3周开始,对术后患者给予应用下肢外洗方治疗,药用:海桐皮、伸筋草、透骨草各30g,乳香、没药、桑枝、川芎各10g,红花6g,木瓜、路路通、丹参、川牛膝、威灵仙、制元胡各15g,防风、独活、五加皮各10g.应用常州峥嵘医疗有限公司生产的XQY-V中药熏洗机进行熏洗,每次1h,每天2~3次.熏洗期间指导家属给予手法按摩以松解筋骨,推移髌骨,活动膝关节.

  • 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5例

    作者:周友连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临床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腰腿疼痛是主要突出的症状,也成为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自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笔者对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医正骨手法进行保守治疗,经过近2年临床观察,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05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例,其中,男58例,女47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39.5岁;病程短的为2天,长的为36年,平均5.6年.全部病例均经过CT或MRI的检查,证实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突出.105例患者中表现有腰痛的98例,无腰痛的7例;9例为双下肢疼痛,81例表现为典型下肢放射痛,其中56例为左下肢疼痛,25例为右下肢疼痛,表现有间歇跛行的16例,无下肢症状15例;38例有典型脊柱侧弯畸形,腰部活动明显受限69例,直腿抬高试验小于60°,加强试验阳性者46例,跟腱反射减弱者12例.2治疗方法2.1 点揉推法:患者俯卧,医者立于侧面,术者先用拇指点揉推背部两侧骶棘肌处,点揉推时用力必须与肌纤维呈垂直方向进行,一般需要5min左右,使痉挛的骶棘肌放松后,寻找患者背部压痛敏感点,用肘尖点揉,穴位准确,患者有腰腿痛放射至足背、足趾的感应,点揉后,腰腿痛有明显缓解.

  • 更年舒冲剂治疗绝经前后诸症150例观察

    作者:杨小青;张晓军;刘红梅

    笔者从2006年4月至2011年5月采用更年舒冲剂治疗治疗绝经前后诸症7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50例中,年龄小41岁,大61岁;病程短3个月,长5年.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两组病例在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妇科学》[2]及《中医妇科学》[3]拟定:①年龄在41~61岁;②临床表现:出现月经失调,烘热汗出,伴有烦躁易怒,心悸失眠,胸闷头痛,情志异常,记忆力减退,血压波动,腰腿酸痛等;③内分泌测定:雌二醇(E2)降低,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均增高.2治疗方法2.1 治疗组:采用自拟更年舒冲剂:熟地、山药各20g,山茱萸、莲子心各15g,白芍、郁金各12g,炒枣仁、知母各10g,浮小麦30g.服法:取上述药物浓缩制成中药颗粒剂,每次1袋(15g),每日2次,早晚各1次冲服.2.2对照组:每日同一时间口服利维爱2.5mg.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结果.

  • 降脂合剂治疗高脂血症196例

    作者:黄大宇;叶林芬;黄玉霜

    高脂血症是一种以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为主要指标,以眩晕、心悸、胸闷烦燥、乏力失眠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临床上将血清胆固醇>230mg/dl,或>5.80mmol/L,血清甘油三酯>140mg/dl,或>1.60mmol/L的分别称为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脂血症.常统称为高脂血症.本人于2008年~2010年用降脂合剂治疗本病296例,现将资料汇报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96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6例中,男95例,女101例,年龄32~75岁,平均52.9岁,对照组100例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32~78岁,平均为55.9岁.1.2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发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实验室数据为主,即:血清胆固醇(TC)≥5.8mmol/L,血清甘油三酯TG≥1.6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C≤0.8mmol/L,单项或两项升高即可诊断.1.3排除标准:半年内曾患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严重创伤或重大手术者;继发性高血脂症如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药物所致高血脂症及纯合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正在使用肝素,甲状腺治疗和其他影响血脂代谢药物者;孕妇及哺乳妇女.2治疗方法2.1 治疗组:予降脂合剂.药物组成:选取三七(冲)3g,山楂、丹参、夜交藤各30g,泽泻60g,决明子10g,虎杖20g.加味:失眠便秘者加制首乌40g,制黄精20g,大枣15g;肾虚者加桑寄生、灵芝、金樱子(先煎)各30g,杜仲、枸杞子、骨碎补各15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4周为1疗程.2.2对照组:多烯康丸0.45g,5粒,每日3次.疗程同上.

  • 稳心颗粒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心律失常43例观察

    作者:吴费凯;邱晔;汪坚勇

    肥厚型心肌病是临床常见的容易发生心律失常的疾病,以致心功能减退、栓塞、猝死.病变以心肌肥厚为主,心脏不扩大,劳累后出现心悸、气短、呼吸困难、非典型心绞痛、晕厥等为主要表现.2004年7月至2010年9月,我院应用稳心颗粒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6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6例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22~46岁,平均30.3±5.7岁.频发房性早搏12例,频发室性早搏15例,心房颤动3例,房性早搏并室性早搏9例,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对照组43例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29~56岁,平均37.8±6.3岁,频发房性早搏10例,频发室性早搏20例,心房颤动2例,房性早搏并室性早搏8例,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心律失常类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1.2入选标准:①符合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工作组(WHO/ISFC)规定的诊断标准,并接受超声心动图(UCG)、动态心电图(DCG)、胸片、生化等检查,除外继发性心肌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心病、瓣膜病、先心病)和预激综合征.②心律失常:依据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结果,诊断均符合198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温特斯等制定的心律失常诊断标准[1].排除因洋地黄、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导致的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正在服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 整脊手法与牵引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

    作者:张鸿文;李武峰;柳占元

    笔者2007年1月到2010年12月采用整脊手法与颈椎牵引配合药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28~61岁;单侧发病65例,双侧15例;病程3个月~8年;有颈部劳损史52例,无明显原因28例.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背部疼痛,单侧或双侧上肢放射性疼痛,伴手部麻木.查体时,颈部屈伸、旋转活动受限,颈椎棘间、棘旁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部份患者双手腕力减弱,以及肌电图检查、颈部脊神经传导功能异常.1.2影像学资料:80例病例均作颈椎X线正侧或双斜位片检查,提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消失、变直、反张),椎间隙变窄,部分椎体附件"双边影",项韧带钙化.根据病情需要,部分患者作CT或MIR检查,提示:颈椎间盘突出,侧隐窝狭窄.2治疗方法2.1颈部整脊手法:操作方法:取端坐位,操作者在其后方,先选用理筋法和点穴法分别治疗和松解头枕、颈肩背部肌肉组织以缓解疼痛,放松肌肉,然后操作者用双拇指触诊法查清棘突偏歪方向.患者屈颈40~45°,旋转至45°固定位.操作者肘部托住下额部,轻轻向上牵引数秒钟后,用短力快速旋转颈椎往上,伴随数次喀声,表明整脊成功.每隔2日1次,3~5次即可.手法切记轻柔酌情用力,禁施暴力.2.2枕颌牵引法:取坐位,枕颌布兜牵引,头颈前屈仅10°左右,牵引重量从3kg起,按0.5kg逐渐加重,重不超过6kg,时间15~30分钟,牵引同时作头部左右旋转运动各10次,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准.每日2次.7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2.3脱水疗法:20%甘露醇125ml,静滴,每日2次;5 %GS250ml加七叶皂苷钠10~15mg,NS100ml加地塞米松5~10mg,静滴,每日1次,2~3天症状缓解停用.

  • 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升压药依赖29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建松

    在重症医学科,低血压休克病人十分常见,临床时常应用多巴胺、阿拉明等血管活性药物进行升压处理,但经常出现患者基础疾病改善情况下,升压药撤药困难,血压长期依赖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出现升压药依赖状态.近年来,我科应用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升压药依赖29例,与传统的逐渐缓慢减量27例进行比较,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更快的使患者摆脱升压药依赖.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56例因不同原因低血压休克,依赖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45~85岁,平均58.2±9.8岁;对照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37~87岁,平均59.3±10.4岁.两组原发病构成、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入科时均出现不同程度低血压休克,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呼吸衰竭患者入科时血压正常甚至偏高,但在镇静、肌松下气管插管时出现明显的血压下降,经积极补液扩容下使用多巴胺、阿拉明升压后回升.1.2升压药依赖诊断标准:使用升压药(多巴胺、阿拉明)取得疗效后停药时出现血压明显下降(<80/50mmHg),清醒病人出现心悸、气促、头昏等,气管插管病人出现心率加快,出汗等低血压所致的器官供血不足的症状和体征,且在10min内不能恢复,再次使用升压药物使血压回升,症状很快消失.

  •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75例观察

    作者:余旭彪

    笔者于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75例,并经1年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150例均经胃镜确诊为溃疡活动(A1)期,诊断标准参照《浙江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单病种诊疗规范》[1 ]及《实用内科学》[2]中关于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标准.组织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患者,其中胃溃疡6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男性42例,女性33例,年龄27~66岁,平均44.7岁,胃溃疡2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6例,病程2个月至4.5年.对照组男性41例,女性34例,年龄29~65岁,平均43.3岁,胃溃疡3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2例,病程1.5个月至4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兰索拉唑胶囊15mg,每日2次,服用4周,果胶铋0.2g,每日2次,服用2周,克拉霉素0.5g,每日2次,阿莫西林胶囊1.0g,每日2次,服用1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养胃愈疡汤:黄芪60g,怀山药、丹参各30g,乌贼骨、煅瓦楞子、白芍、蒲公英、土茯苓各20g,黄连6g,桂枝、高良姜各10g,生甘草12g,旋覆花、代赭石、当归、橘红、焦三仙各15g.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饭前服.随证加味:肝胃气滞加郁金10g,广木香12g;肝胃郁热加栀子10g;瘀血阻络加檀香6g,莪术15g;疼痛较剧加制延胡索12g,广木香10g.同时嘱患者停服其他一切与治疗本病有关的药物,并忌食辛辣、油炸食品及醇酒等物.连服8周,停药1月后复查胃镜并统计疗效,1年后进行胃镜追踪复查.

  • 一点红加盐卤治疗天蛇毒

    作者:章彩珍;章乐建;徐昌富;陆连星

    天蛇毒,又名天蛇头、蛇头疔.系指部疔疮之一,多见于手中指或其他手指,局部焮肿赤痛或剧烈跳痛,严重者肿势蔓延手掌或手背,患处流脓血水,手指活动功能障碍.多因在草间接触蜘蛛毒、蛇毒等引起.西医外科常使用抗生素治疗,手指化脓严重者手术切开排脓.笔者家传一点红加盐卤对治疗天蛇毒有着独特的功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笔者对于1980年~2010年期间治疗的50例天蛇毒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其中,男37例,女13例,发病时年龄为20~76岁,病程4~23天.2治疗方法采用新鲜的草药一点红带根全草适量,用清水洗净后捣烂,然后加适量的盐卤(亦可用食盐代替)浸湿,搅拌,取浸后草药外敷于患指,每日更换1次.3治疗结果用药12~24小时患者即感患指疼痛明显缓解,外敷该草药1天,患者均诉疼痛明显减轻,夜能入睡;用药3~5天,患指红肿消退,皮肤起皱,患指活动功能改善,疼痛轻微或疼痛消失;用药1周,50例患者中45例治愈,即患指红肿热痛消失,皮温正常,手指活动功能正常.4例患者诉用药2周治愈.余1例病情较重,右手中指与手背红肿明显,剧烈跳痛,有脓血性液流出,用药3周后治愈.

    关键词: 一点红 盐卤 天蛇毒
  • 泻心平胃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50例

    作者:倪京丽;罗晓风

    笔者采用自拟泻心平胃汤结合西药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88例患者均为2009年6月~2011年1月我院门诊患者,所有病例均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糜烂性胃炎,胃镜及病理诊断标准根据悉尼分类系统标准.临床症状以胃脘痛为主症者为42例;胃脘痞闷胀满为主症者30例;暖气、呃逆为主症者6例;无明显症状者1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7~52岁,病程2~15年不等,HP阳性35例;对照组38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24~42岁,病程1~8年不等,HP阳性2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胃镜下见合并萎缩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者,病理诊断疑有恶变者,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者.2治疗方法2.1对照组:予口服兰索拉唑胶囊30mg,qd;胶体果胶铋胶囊100mg,tid,或复方尿囊素片200mg,tid,或膜固思达片100mg,tid;HP阳性者予阿莫林胶囊1000mg,bid(青霉素过敏者改用甲硝唑片400mg bid)及克拉霉素片500mg,qd.并适当予胃动力药物及消化酶类药物.总疗程半月至2月不等.2.2 治疗组:除对照组治疗外,予以自拟泻心平胃汤口服,以健脾化湿、理气消痞为基本治法,基础方:明党参、苍术、白术、茯苓各15g,杏仁、半夏、厚朴、枳壳各10g,蔻仁、川连各5g,米仁30g,陈皮6g.加味:胃脘痛加白芍、元胡、绿萼梅;腹胀明显加佛手、木香;泛酸明显加瓦楞子、海螵蛸;暖气加旋覆花、代赭石、沉香;糜烂出血加白及、三七、石斛;舌苔厚腻加藿香、佩兰、神曲;胃纳欠佳加内金、山楂、炒麦芽;HP阳性加蒲公英、甘松、麻黄、泽泻.中药方剂每日1剂,一般5~7天1疗程,复诊原方调整继服.

  • 寿胎丸治疗月经不调81例疗效观察

    作者:吴红卫;叶一萍;郑宋明;杜晓东

    月经不调是中医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多由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常,特别是性激素分泌异常而引起.目前西医多以外源性性激素给予序贯治疗,但远期疗效不理想,副作用较大,且可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紊乱.笔者近年来采用寿胎丸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月经不调8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7月~2010年12月中医妇科门诊就诊的月经不调患者144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81例,年龄18~48岁,平均32.48±6.52岁;病程2月~10年,平均21.04±26.02月.对照组63例,年龄19~41岁,平均30.94±6.00岁;病程1月~8年,平均20.95±18.52月.两组在年龄、病程、病情、病种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2诊断标准: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中西医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失常,引起子宫异常出血,而全身内、外生殖器无器质性病变存在.如①排卵性月经失调:多发生在生育年龄妇女,虽有排卵但黄体功能异常.②黄体功能不足:月经周期中有卵泡发育及排卵,但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或黄体过早衰退,导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临床表现月经周期缩短,基础体温双相,但排卵后体温上升缓慢,上升幅度偏低,升高时间仅持续9~10天,子宫内膜显示分泌不良.③子宫内膜不规则脱离:月经周期中,有排卵,黄体发育良好,但萎缩过程延长,且出血量多,基础体温双相,但下降缓慢,诊断性刮宫(月经第5、6日进行)内膜仍可见分泌期反应,且以出血期及增生期并存.④宫内节育器或输卵管结扎术及人流术后引起的月经不调.中医诊断标准:分为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肾虚证、脾虚证、气滞证、血瘀证、血热证、血寒痰湿证.

  • 艾迪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26例

    作者:施松泉;潘晓琴

    近年来,笔者治疗了49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其中26例以艾迪注射液联合NP方案化疗治疗,23例单用NP方案化疗治疗,并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49例均为住院收治的肺癌根治术术后患者,有明确的病理诊断为非小细胞型肺癌.采用国际联盟1997年肺癌TNM分期标准,Ⅰb期3例,Ⅱa期15例,Ⅱb期25例,Ⅲa期6例.卡式评分均≥6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龄58±6.3岁;鳞癌14例,腺癌10例,其他类型2例.对照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平均年龄57±7.1岁;鳞癌13例,腺癌8例,其他类型2例.所有患者均无化疗的禁忌症,两组性别、年龄、诊断、化疗前各项检查均具有可比性(P>0.05).2治疗方法对照组术后给与辅助化学治疗,使用NP化疗方案:长春瑞滨25mg/m2,第1、8天静脉注射给药;顺铂30mg/m2分3次静脉滴注,第2~4天给药,化疗前用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减轻胃肠道反应,化疗时给与对症支持治疗,化疗过程中每5~7天检查血常规,如WBC低于3×109/L,则给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观察组在化疗前3天开始使用艾迪注射液80ml溶于生理盐水500ml,每天1次;化疗方案及方法同对照组.3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3治疗结果3.1观察项目及标准:近期疗效:根据WHO制定的实体瘤近期疗效评判标准[1],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及进展(PD).生活质量:根据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法[2],并结合Karnofsky评分法进行,治疗前后评分增加10分为提高,减少10分为降低,增加或减少少于10分为稳定.毒副反应:按WHO标准评定,毒性反应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程度分为0~Ⅳ度[3].3.2结果:分述如下.3.2.1 近期疗效: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5.38%和43.4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 自拟祛白汤治疗白癜风50例

    作者:郎闯;郎燕静;郎玉麟;俞忠明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皮肤病,发病率1%~2%.患病区皮肤黑素细胞消失,导致色素脱失.其病理机制目前尚未明确.本文以临床验方自拟祛白汤用于50例白癜风的治疗,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50例观察对象为2009年8月~2010年12月本所门诊患者,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15~65岁,平均38.1±5.2岁;病程5个月~12年,平均4.3±2.7年.根据皮损分布属局限型(包括节段型及肢端型)38例,散发型12例.活动期21例,稳定期29例.2治疗方法自拟祛白汤由笔者单位郎玉麟医生拟定,方药组成:生黄芪、补骨脂、白蒺藜、何首乌、当归、白芷、红花、独活、菟丝子、甘草等10昧中药组成,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用.同时外用自拟白癜风酊剂(补骨脂、白芷、当归、桂枝、红花等5味中药组成,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酊剂含生药1.4g/ml),患处每日外涂2~3次,并嘱患者搽药后日晒20min.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记录疗效及不良反应.3治疗结果3.1疗效判断: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制定的白癜风临床疗效标准对皮损进行评判.痊愈:白斑全部消退,恢复正常肤色.显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恢复正常肤色的面积占皮损总面积≥50%.有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恢复正常肤色的面积占皮损总面积10%~49%.无效:白斑无变化或缩小,恢复正常肤色的面积占皮损总面积<10%.总有效率为痊愈加显效和有效例数之和除以总病例数乘以100%.

  • 消风合剂治疗慢性荨麻疹55例

    作者:张颜;陈纯涛;罗伟

    近年来,笔者运用消风合剂治疗慢性荨麻疹55例,并与采用西医治疗的57例对照,获效理想.兹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1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均来自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门诊,其中女性79例,年龄19~46岁,平均31.23±6.25岁,病程3个月~7年;男性41例,年龄20~57岁,平均34.17±13.14岁,病程4个月~8年.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57例,两组性别、年龄和发病部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2.1治疗组:口服消风合剂(防风、乌梅各15g,柴胡、僵蚕各12g,蝉蜕8g,滑石30g,甘草10g,浓煎后得药液60ml,装瓶)与盐酸左西替利嗪模型剂,均由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提供.消风合剂每次20ml,每日3次,服时摇匀;盐酸左西替利嗪模型剂每次1片,每日睡前服用.2.2对照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与消风合剂模型剂(由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提供).盐酸左西替利嗪每次5mg,每日睡前服用.消风合剂模型剂每次20ml,每日3次,服时摇匀.两组均7天复诊1次,28天为1疗程.治疗期间忌酒及辛辣刺激食物.

  • 补气活血逐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40例观察

    作者:王贤成;程华焱

    缺血性中风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脑梗死,是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组织局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并出现相应神经功能受损.笔者自拟方补气活血逐瘀汤治疗缺血性中风40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2.48±6.53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 17.82±5.72分;对照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60.25±5.95岁,SSS17.45±4.56分.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 入选标准:①符合脑卒中的西医诊断标准[1];②中医诊断为中风[2],证属气虚血瘀型;③年龄40~85岁;④病程小于2周,并且为首次发病或既往发病但未留下后遗症者;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4~20分.排除:①病程大于2周;②经头颅CT或MRI检查有合并脑出血或其他脑血管疾病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⑤合并严重心、肝、肾、造血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疾病或其它严重疾病处于急性期;⑥昏迷患者;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过敏者.2治疗方法对照组参照《BNC脑血管病治疗常规》给药,如吸氧、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脑血管、清除自由基等;糖尿病者给予控制糖处理,心功能不全者给予强心、利尿治疗,合并感染者予以抗生素;血压过高者给予调控血压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方补气活血逐瘀汤(药物组成:炙黄芪30g,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各9g,莪术6g,牛膝15g,炙甘草3g).煎服,每次250ml,早晚各1次.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声带小结82例

    作者:江娟娟

    声带小结又称喊叫小结,为慢性喉炎的一种,多由发声不当或用声过度所致.近10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声带小结8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2例病例均为门诊病人.所有病例均采用Olympus ENF-XP纤维喉镜检查.鼻腔喷入0.5%麻黄素及1%利多卡因各2次,口咽部喷入1%利多卡因2次.让患儿直坐(较小幼儿或不能自己配合者需在家长帮助下固定体位),纤维喉镜经鼻腔、鼻咽、口咽进入喉咽部进行检查.所有病例均经张口查体及纤维喉镜检查而确诊,患儿如有脓涕,可配合鼻窦CT检查以明确鼻窦情况,符合《实用耳鼻咽喉科学》[1 ]中的诊断标准.82例中,男50例,女32例;年龄小4岁,大14岁,平均6.5岁;病程1月~2年,平均1年.伴慢性咽炎40例,伴鼻炎15例,伴鼻窦炎11例,伴鼻咽炎16例.2治疗方法2.1 中药泡茶剂:自拟利咽散结饮,基本方:绿梅花、橘络、红花、党参各6g,木蝴蝶、瓜蒌皮、薄荷、生甘草各3g.加减:声带充血者加赤芍;咽喉肿痛甚者加山豆根、板蓝根;声音嘶哑重者加金果榄;咽喉干燥甚者加麦冬、胖大海.每日1剂,泡茶饮.15天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观察疗效.

  • 自拟止汗汤治疗盗汗23例

    作者:齐兴江

    目的:观察自拟止汗汤治疗盗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观察对象临床采用自拟止汗汤治疗.结果:23例中15例临床治愈,6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1.3%.结论:自拟止汗汤治疗盗汗有较好的疗效.

  • 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验案三则

    作者:钟卫江

    临床中用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常获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本人用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的验案三则,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1呃逆张某某,男,40岁,厨师.2010年4月12日因呃逆4天前来求诊.4天前,患者饮食不节后出现呃逆,除夜间短暂睡眠时有停顿外,呃逆整日不停,曾在多处治疗,并用遍各种方法,呃逆依旧.刻诊:神疲乏力,喉间呃声连连,每分钟约12次.诊断为呃逆.患者仰卧,选取内关(双侧)、足三里(双侧)、天枢(双侧)、膻中和中脘,依次进针并行针得气,中脘得气操作结束后2分钟,忽然闻及患者喉间发出一声较大呃声,呃逆遂嘎然而止.电话回访,得知就诊治疗后呃逆再未出现.按:呃逆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膈肌痉挛,是膈肌不自主的间隙性收缩引起的疾病,其发病原因众多.根据患者的发病特征,考虑为饮食不节的实证呃逆,治宜和胃降逆、宽胸利膈.内关为降逆止呃的要穴,能和胃降逆、宽胸理气;足三里亦具和胃降逆之功效,是治疗呃逆的必备腧穴;配天枢可加强调和脏腑、升降气机的作用;中脘和胃通腑,膻中宽胸利膈,针尖向下可加强其理气降逆之作用.在本例治疗中,紧紧围绕其病机,精心选取不同治疗作用的腧穴,合理配伍,虽选穴不多,但疗效显赫.2肠胀气陈某某,女,50岁,职员.2010年5月25日患者因腹胀、嗳气数月前来求诊.求诊前刚在医院体检,B超声检查中发现肠道积气较多,重要脏器显影不清,遂来门诊.患者平素身体健康,体胖,数月来常有腹胀、暖气,问诊时也可闻及嗳气声.诊断为肠胀气.取穴足三里(双侧)、上巨虚(双侧)、丰隆(双侧)、太冲(双侧)、中脘和气海.进针得气后,在对称的腧穴足三里、上巨虚、丰隆、太冲上接上导线,选取断续波,持续时间30分钟.电针10分钟后发现患者嗳气次数减少,至电针结束嗳气次数已明显减少,而且患者有胸部舒畅的感觉.B超发现肠道胀气明显减少,而且能清晰显示腹部重要器官.其后患者不定时来门诊治疗,10次治疗后腹胀的改善程度显著,嗳气虽未尽除,但次数也较初次就诊时大为减少.

  • 小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82例

    作者:姜方建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比较常见的腰痛病之一,常反复发作.笔者自2001年来采用小针刀治疗该病8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82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其中男51例,女31例,年龄19~65岁,平均40.8岁,病程5天~6年.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诊断.患者多有明显的外伤劳损和感受寒湿病史,临床上主要有腰部中段单侧或双侧疼痛,以单侧病变为多见,腰部强直,不能弯腰和久坐、久立,严重者行走困难,站立时,常以双手扶持腰部,通过休息症状可适当缓解.检查时,在第三腰椎横突尖部单侧或双侧有敏感的压痛点,屈躯试验阳性,X线摄影及实验室检查常无明显异常.2治疗方法在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可用小针刀治疗,在第三腰椎横突尖部(即压痛点处),常规消毒以刀口线和人体纵轴线平行刺入,当小针刀刀口接触骨面时,用横形剥离法,感觉肌肉和骨尖之间有松动感即出针,以棉球压迫针孔片刻.有时为了抗炎,可用强的松龙25mg和普鲁卡因20mg,在剥离处作封闭,一般治疗1次即痊愈,若1次治疗还没有完全治愈,尚存余痛,在5天后再治疗1次.治疗期间嘱患者睡硬板床,不提重物,注意腰部保暖.

  • 穴位埋线法治疗功能性慢传输型便秘49例

    作者:郑卫方;吴胜智;卢中华;胡佩玲

    在慢性便秘中,功能性便秘占57.1%,主要是结肠动力低下、结肠传输时间延长所致[1].目前,临床治疗上仍然以首选容积性通便药为主[2-4],存在疗效不确切、药物依赖和副作用的弊端.我院采用穴位埋线法治疗功能性便秘4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5月~2010年4月符合罗马Ⅲ标准[5]的功能性慢传输型便秘患者97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9例,其中男23例,女26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41.6±6.5岁,病程8个月~35年;对照组48例,其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43.7±5.3岁.病程7个月~36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穿针埋线法,以大肠腧为主穴,热秘配合谷、曲池,气滞配阳陵泉、行间,阳虚配气海、关元.对照组服用聚乙二醇4000,10mg/次,2次/天,连服4周.两组治疗前均获得知情同意.1.3观察方法:患者于治疗开始及治疗第1、2、4、8、12周由专科医生进行随访,问卷内容包括临床检查、病情日记卡、不良反应等评定.治疗前后进行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2结果2.1疗效标准:治疗后12周根据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等综合评价治疗效果.治愈:1~2d排便1次,便质软润,排便时间≤10min,无便时费力或便后未尽感;显效:2~3d排便1次,便质先干后软,排便10.1~20min,偶有便时费力或便后未尽感;有效:3~4d排便1次,便质干硬,排便20~30min,时有费力或便后未尽感;无效:5d以上排便1次,便质坚硬,排便>30min,便时费力.

  • 温针灸配合络刺泻血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

    作者:宋丰军;赵义造;应雪琴

    目的:探索温针灸配合络刺泻血方法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的新方法.方法:对本院门诊收治的100例老年性膝骨关节炎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温针灸配合络刺泻血方法治疗,取穴:内外膝眼、鹤顶、阳陵泉、阿是穴、委中;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4%优于对照组的52% (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配合络刺泻血方法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 针灸联合地塞米松治疗Bell面瘫62例

    作者:李德芳;高金星

    笔者自2006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针灸配合地塞米松治疗Bell面瘫6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62例均为我院口腔科门诊确诊为Bell面瘫的患者,其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10~65岁.发病3天内就诊者22例,3天~1周内就诊者24例,1~2周内就诊者16例.2治疗方法针灸疗法:取地仓、颊车、下关、阳白、四白、丝竹空、合谷等穴位,额纹消失加攒竹,人中沟歪斜者加水沟,鼻唇沟浅者加迎香,耳后疼痛加翳风;寒症者施以针灸法,选穴地仓、下关、阳白、四自,每穴3~5分钟,以患者能耐受为准.针刺治疗于患病后5~7天开始.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续7天.然后改为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连续用3天.以后改为口服地塞米松片剂逐渐递减至停药,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3治疗结果62例Bell面瘫患者经1个月治疗后,临床治愈(症状和阳性体征全部消失,双侧面部在静态和动态时均对称[1])34例,显效(症状和阳性体征基本消失,双侧面部在静态时对称,做面部表情时鼻唇沟及口角仍有轻度歪斜)24例,有效(症状有所改善,静态时双侧额纹及鼻唇沟不完全对称,闭眼及下唇运动仍有障碍)4例,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0例,总有效率93.5%.

  • 针刀关节囊周围松解配合药物注射治疗慢性膝关节滑膜炎

    作者:金海兵;姒学东

    膝关节滑膜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膝关节滑膜炎,而慢性膝关节滑膜炎多由膝关节劳损或外伤失治误治引起,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积液,治疗上较为复杂,往往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笔者自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采用小针刀关节囊周围松解配合复方倍他米松(得宝松)关节腔注射治疗慢性膝关节滑膜炎2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52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34例,女18例;年龄介于52岁至87岁;病程2个月至10个月不等;左侧25例,右侧22例,双侧5例;有外伤史者7例,无明显外伤史的45例;X片或CT、MR提示膝关节不同程度骨质增生49例;内侧半月板损伤9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2例,双侧半月板损伤1例;MR提示伴半月板变性5例,膝关节骨水肿8例,伴内外侧副韧带损伤6例,伴髌骨软骨软化症10例,前后交叉韧带陈旧性损伤3例;B超提示膝关节少量积液13例,中量积液25例、大量积液14例;所有病例均有膝关节不同程度肿胀疼痛、屈伸活动障碍等症状.随机分成2组各26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2.1对照组:予关节腔注射治疗.如有关节腔积液,沿髌骨上沿外侧缘上方一指为穿刺点,用20ml注射器12号针头沿髌骨上沿45度角斜向刺入至髌下囊,抽尽关节积液,然后注射8g/L利多卡因2ml+复方倍他米松针7mg (1ml),每周1次,3次为限;如无关节腔积液则直接注入药物.

  • 温针灸联合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8例

    作者:胡耀琪;傅建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于2006年9月~2010年10月采用温针灸联合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治疗本病48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9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中,男20例,女28例;年龄37~88岁,平均50.2岁;病程1~30年,平均15.2年.对照组中,男22例,女26例;年龄38~84岁,平均53.2岁;病程1~28年,平均13.5年.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选病例临床诊断均参考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所定标准[1]:①膝关节中等程度疼痛;②以下指标中3项以上阳性:a晨僵在30min以内,b运动时髌骨有摩擦音,c肿胀,dX线检查显示骨质增生,e关节无触痛及发热.2治疗方法2.1 治疗组:患者采用温针灸联合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治疗.具体方法:取仰卧位,于膝下腘窝处垫一枕头,使膝关节屈曲.选穴以局部为主:内膝眼、外膝眼(犊鼻)、阴陵泉、阳陵泉、血海、梁丘.用2.0寸毫针针刺以上穴位.并在针柄上揉捏上艾绒少许,点燃,直到燃尽为止,使热力深入,直达患部,以求温经通络止痛.每次3壮,留针30min,每天1次,15次为1疗程.同时,根据患者年龄、体质、患膝肿胀及疼痛程度等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股四头肌强化训练,采用直腿抬高法.先仰卧位,将对侧下肢屈膝90°脚平踏,患侧下肢伸直(或伸至舒适角度),然后抬高30°,并尽量保持在此抬高位置30s~1min,然后放下.如此重复20~30次,每日训练4~6次.15天为1疗程.

  • 绍派伤寒重调护

    作者:沈元良

    疾病治疗与调护为治疗过程中一个重要关键,这是已故徐荣斋先生在《重订通俗伤寒论》调理诸法中提出,并充实了五个方面的内容,今天读来仍感实用.徐荣斋先生治学严谨,专精博览,勤于著述,启迪后学.一生对弘扬"绍派伤寒"不遗余力,曾通读《通俗伤寒论》,该书得失了然于胸中.对俞根初《通俗伤寒论》以"点缀者删削之,繁杂者合并之,罅漏者补正之,并加按语以发明之",进行重订.徐氏提出"《伤寒论》六经是辨证施治与辨病施治相结合"的观点,引起中医界的重视.强调疾病治疗与养护,认为,无论是疾病治疗过程中,还是在病后恢复期,或是慢性疾病病情稳定期,都注意到饮食的宜忌.徐氏在对原作《通俗伤寒论》只有瘥后调理法,而不及提病中调护,故做了充实,指出:"须知疾病与调护为治疗过程中一个重要关键,医药疗效之显著与否?与调护的合理有密切关系……因失于调护而造成事故的例子,是不少见的."认为调护对疾病的转归和痊愈有很大的影响.在外感伤寒(时病)是这样,内、儿、妇等杂证中亦是如此.故徐氏在原书瘥后调理法中提出了病中调理法、食物调理法、气候调理法、起居调理法、瘥后药物调理法这五个方面,丰富了"绍派伤寒"的内容.

  • 运用肾主骨学说治疗退行性关节病浅析

    作者:吴伯校

    退行性关节病是中年以上的一种常见多发病.临床上称"增生性(增殖性、肥大性)关节炎"、"骨关节炎"或"退化性关节炎".范朝阳医师运用中医肾主骨生髓,髓充则能骨健和治肾亦即治骨的学说治疗退行性关节病,常能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笔者有幸伺诊左右,总结其经验,和同道分享,望请指正.1 退行性关节病的认识退行性关节病的真正原因,至今尚不甚明了.一般认为是骨本身的退化作用,也就是以"肾气虚"[1]的内在因素为根,以日常小外伤的缓慢积累为诱因.因此治疗上,以充盈肾气,坚实、健壮骨骼,恢复旺盛的生长力为主.范师以"肾主骨"、"肾之合骨也"、"肾生骨髓"和"治肾亦即治骨"的理论为指导[2]医疗实践中不断探索,筛选了以入肾充髓治骨为主的中草药组方,拟抗骨质增生方和骨质增生膏,内外合治.抗骨质增生方是由杜仲、威灵仙、熟地黄各15g,鹿衔草、骨碎补、淫羊藿、莱菔子各10g,肉苁蓉12g,鸡血藤20g.本方补肾强筋健骨,活血利气止痛.方中以熟地为主,为其补肾中之阴;淫羊藿、杜仲兴肾中之阳;合肉苁蓉入肾充髓;骨碎补、威灵仙、鹿衔草补骨镇痛,再加入鸡血藤配合骨碎补等诸药,在补肾益精填髓的基础上,进一步通畅经络,行气活血.不仅能增强健骨舒筋的作用,而且可收到"通则不痛"的功效,更佐以莱菔子之健胃消食理气,以防补而滋腻之弊.自调外敷骨质增生膏,药物组成:独活、公丁香、母丁香、白芷、山奈、红花、川芎、威灵仙.上述药物按2:2:2:1:1:2:2:2的比例研磨成粉,过40目筛,充分混匀备用.用时,取药粉30~50g,加入消炎止痛软膏(朱丹溪制药厂生产)中,充分调匀,以无纺布为膏药外皮.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气滞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临床观察

    作者:叶建洪

    笔者自2005年~2010年,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肝郁气滞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34例,结果对改善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标(QUICKI)的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入选标准:全部65例病例西医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AOA所定标准[1],经确诊为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所有病例均为新发现病例,入选前未使用过中西医药物干预治疗.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符合属肝郁气滞者.症状有少腹胀痛、胁肋胀满疼痛、或胃脘满闷,善太息;咽部异物感;情绪焦虑或精神抑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舌苔白,脉弦等.1.2 一般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27~62岁,平均47岁;病程1~24个月,平均9个月.对照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27~62岁,平均46岁;病程1~24个月,平均9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疮51例临床观察

    作者:陈慧敏;钟明红

    复发性口疮,又称复发性阿弗它溃疡(RAU),是口腔黏膜病中常见的溃疡类疾病,患病率高达20%左右,居口腔黏膜病的首位[1].因其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近年来,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疮患者51例,收到较好的疗效.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口腔黏膜病专科门诊RAU患者102例,均符合复发性口疮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46例,女56例,年龄4~76岁,平均年龄45岁,平均病程5年,发作间隙期7~45天.排除其他口腔黏膜病、牙周病及全身性疾病.近3个月内未使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调节剂以及维生素等药物.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5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发作间隙期等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2.1对照组:口服帕夫林胶囊(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300mg/粒)2粒,1日2次,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各2片,每日3次,局部口腔溃疡面应用洗必泰口腔溃疡薄膜帖敷.2.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辨证分为2型治疗.①实火型(心脾积热),共21例.主症:唇、颊、舌多处生疮,周围明显红肿,烧灼性疼痛,口渴饮冷,大便于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方选白虎汤合甘草泻心汤加减:生石膏、生黄芪、水牛角各30g,人中白、生地各12g,知母、黄芩各9g,黄连3g,制首乌15g,生甘草6g.加味:大便秘结者加大黄6g或杏仁10g;目赤头昏者加龙胆草、焦山栀各10g;小便溲赤者加淡竹叶12g,泽泻、车前子、连翘各15g.②虚火型(阴虚火旺),共30例.主症:口腔内多部位溃疡,疮面黄白色,周围充血水肿不太明显,疼痛日轻夜重,反复发作,口干、口渴不欲饮,心烦失眠,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方选大补阴丸加减:黄柏10g,知母、丹皮、赤芍各9g,生地、龟版各15g,玄参12g.加味:便秘者加火麻仁15g或肉苁蓉15g;口渴者加天花粉20g,制玉竹、石斛各15g;烦热者加天冬、麦冬、地骨皮各10g,北沙参15g;盗汗者加稽豆衣、煅龙骨、煅牡蛎各30g;久治不愈加萸肉6g,山药、黄芪各15g.中药均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用7~14天.溃疡愈合间隙期实火型改补中益气丸口服,虚火型服用六味地黄丸,1次6g,每日2次,持续治疗半年.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3例

    作者:戴巧君;李敏雅

    目的:小样本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5-氨基水杨酸治疗,1g,每日4次,连续治疗30天;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芍药汤加味治疗,疗程同对照组.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明显降低,治疗组治疗后积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肠镜检查积分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6.2%,治疗组总有效率9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高血压37例临床观察

    作者:方水林

    糖尿病的并发症多,其慢性并发症病情更复杂难治,危害性大,可导致心、脑、肾、眼、周围神经等全身多系统和多器官的损害.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发病率亦高达40%,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临床上很多高血压病人特别是肥胖型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较多的伴有高血压,因此将两者称之同源性疾病.糖尿病人由于血糖较高,血粘稠度增加,血管壁受损,血管阻力增加,易引起高血压.由此可知高血压与糖尿病有关.我们运用西药合糖脉宁方治疗37例痰瘀互结型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所观察73例病例来自我院2009年2月~2010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男性18例,女性19例;年龄38~70岁,平均57.32±9.43岁;病程1~16年,平均6.41±4.98岁.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38~72岁,平均58.62±9.36岁;病程2~18年,平均6.85±4.23岁,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2.1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包括糖尿病健康教育;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药物控制血糖(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血压,调节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2.2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予以糖脉宁方加减治疗,生活调摄.糖脉宁方组成:生黄芪30g,太子参、生地黄各15g,丹参20g,麦冬、川芎各10g,茯苓12g,当归、陈皮、水蛭各6g.每剂煎煮两次,共取药汁300ml,分两次口服.辨证加味:燥热津亏,加生石膏30g,知母10g;阴阳两虚,加制附子6g,肉桂3g,龟版12g.生活调摄:节制饮食,节制房事,保持情志平和,起居有常,劳逸结合.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炎恢复期血尿86例

    作者:杨燕群;沈立文;裘惠萱

    小儿急性肾炎恢复期患者一般无水肿、高血压、肉眼血尿等突出症状,其表现多为镜下血尿.血尿直接反映着肾小球基底膜的恢复情况,随着肾小球基底膜的恢复而镜下血尿消失.自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炎86例,观察血尿消失时间,并与常规西医治疗的43例对照观察,获效良好.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29例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均为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期间本院住院病人,符合儿科肾脏病科研组判定标准[1].将病例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86例,男51例,女35例;年龄3~15岁,平均年龄8.53±0.71岁;病程5.22±0.24天;前驱感染有上呼吸道感染者48例,扁桃腺炎19例,皮肤感染19例;临床表现头面部浮肿35例,全身浮肿51例;血压升高者67例,合并心力衰竭2例,合并高血压脑病1例,暂时氮质血症6例;尿蛋白+14例,++59例,(卅)13例;尿红细胞+11例,++38例,(卅)29例,(卅)8例,肉眼血尿11例.对照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3~15岁,平均年龄8.65±0.57岁;病程5.16±0.53天;前驱感染有上呼吸道感染20例,扁桃腺炎8例,皮肤感染15例;头面部浮肿20例,全身浮肿24例;血压升高者30例,合并心力衰竭1例,高血压脑病1例,暂时氮质血症3例;尿蛋白+7例,++30例,(卅)6例;尿红细胞+2例,++18例,(卅)17例,(卅)6例,肉眼血尿5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儿科杂志》儿科肾脏病科研组判定的标准[1].1.3统计学方法: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康复新液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80例短期疗效观察

    作者:戴杰;项张懿;陈小都;王文敏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短期疗效.方法:将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1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康复新液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西瓜霜喷剂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观察疼痛程度和平均溃疡期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溃疡期和疼痛指数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t检验,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也存在统计学差异(卡方检验,P<0.05).结论:康复新液是目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较为理想的药物之一,且疗效优于西瓜霜喷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解毒通络生津法对干燥综合征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丹;薛鸾;陆秋菊

    目的:探讨解毒通络生津法对干燥综合征模型大鼠B细胞激活因子(BAFF)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中药组、西药组、生理盐水组及正常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每只大鼠均经过造模,建立干燥综合征大鼠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各造模组分别给予解毒通络生津中药、强的松、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28天后,取颌下腺称重计算颌下腺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清BAFF、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结果:造模后大鼠的BAFF水平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解毒通络生津法可以降低模型鼠IgA、IgM水平(P<0.05),效果优于西药组(P<0.05);可降低IgG水平(P<0.05),但与西药组比较无差异(P>0.05);中药组BAFF水平较西药组及生理盐水组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解毒通络生津法能降低干燥综合征大鼠免疫球蛋白,降低颌下腺指数,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

  • 银杏叶提取物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P21表达的影响

    作者:何蓓晖;陈瑜;陈芝芸;赵振中;孟爱红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P21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阐明银杏叶提取物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14皮下注射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同时以不同剂量的GbE进行干预;6周后取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P21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P21蛋白表达及肝细胞凋亡指数较正常组显著增多(P<0.01);应用不同剂量的GbE干预后,大鼠肝组织P21蛋白表达及肝细胞凋亡指数均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1,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大鼠肝细胞凋亡与P21蛋白呈明显正相关(r=0.624,P<0.01).结论:P21过表达有促进肝细胞凋亡的作用,GbE抗肝纤维化机制之一可能与其下调P21蛋白表达水平,减少肝细胞凋亡有关.

  • 理气润肠类中药复方颗粒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李华燕;张颖芹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是指腹痛或腹部不适,伴大便性状坚硬或排便时间延长,缺乏结构学及代谢学以资解释的一组症候群[1].据流行病学调查,IBS-C发病率较高,约占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患者的1/4,因发病机制不明,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加重医疗负担[2].近年来,较多文献表明中医药在治疗IBS-C有着确切疗效,因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而难以得到承认[3].笔者在循证医学指导下,应用随机对照方法,采用非劣效设计客观评价理气润肠中药复方干预IBS-C临床疗效.1一般资料1.1 病例来源:全部100例病例源自于2007年1月~2010年10月,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江门市新会中医院消化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48.01±6.70岁;平均病程3.26±1.33年.1.2 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罗马Ⅲ诊断标准[4],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如下标准.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症状,合并以下2条或多条:①排便后症状缓解;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③发作时伴有大便性状(外观)或排便习惯改变,如大便呈块状或硬结、排便次数小于3次/周或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结合电子结肠镜检查提示部分患者肠蠕动亢进,甚至痉挛,无明显黏膜异常,活检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以排除肠管器质性疾病.

  • 踝关节骨折手法整复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与分析

    作者:曹延广;吴建民;张炳云;李红宇

    目的:比较与分析手法整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各34例,并采用美国足踝协会踝与后足功能(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标准与Leeds影像学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踝关节功能与影像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功能按AOFAS评分标准:保守治疗组优良率85.3%;手术治疗组优良率91.2%.影像学方面按Leeds评定标准:保守治疗组优良率85.3%,手术治疗组优良9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采用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均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 舒肝解郁胶囊与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对照观察

    作者:步益锋;蔡哲清;徐鸿华

    目的:比较舒肝解郁胶囊与米氮平治疗首发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7例符合CCMD-3诊断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予舒肝解郁胶囊,对照组27例予米氮平,舒肝解郁胶囊起始剂量为0.72g,每日2次,米氮平起始剂量为15mg,每日1次,4天后改用30mg,每日1次,疗程均为6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末各评定1次,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第1周末的疗效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而6周后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除嗜睡(P<0.05)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具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疗效与米氮平相当,安全性高.

  • 脑心通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瘀血痹阻型不稳定性心绞痛对血瘀积分、Hcy、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陈丰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瘀血痹阻型不稳定性心绞痛对血瘀积分、半胱氨酸(Hcy)、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瘀血痹阻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的观察组及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治疗两周后评估治疗前后症状、血瘀积分、Hcy、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两组症状改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在减少血瘀程度、降低Hcy、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流变性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联合中成药脑心通治疗瘀血痹阻型不稳定性心绞痛,可以在减少血瘀程度、降低Hcy、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流变性等方面有进一步的获益.

  • 葶苈子临床运用心得

    作者:夏小辉

    葶苈子出自《神农本草经》,性味苦,辛,大寒,归肺,大肠经,功擅泄肺平喘,利水消肿.汉代医家张仲景首创葶苈大枣泻肺汤及己椒苈黄丸,治疗"支饮不得息"及"水走肠间,沥沥有声",对后世影响很大.近几年来,笔者在临床应用中,颇有体会,现总结如下.葶苈子泄热逐饮,历代医籍均有记载.《本草经疏》谓其"辛能散,苦能泄,大寒沉阴能下行逐水,故能疗《神农本草经》所主诸病". 《本草正义》亦载:"葶苈子苦降辛散,而性寒凉,故能破滞开结定逆止喘,利水消肿."临床上,笔者常用葶苈子10~15g,配伍桑叶、桑白皮、杏仁、全瓜蒌等,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腹膜炎及肺癌导致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表现为痰热或水热互结所致胸闷、腹胀、气急、咳喘,舌红苔黄腻者均有显效.如患者病程较长,胸腔积液日久不减则以葶苈子10~15g配合生黄芪、白术等益气健脾之属同用,如胸闷,胸痛明显者,则以葶苈子10~15g,佐以延胡索、柴胡等,疗效显著.案1:秦某,男,18岁,以胸痛,发热就诊于市某医院,诊断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经西药抗痨对症治疗.病情有所好转,胸片及B超检查示,胸腔有少量积液,呈包裹状,继用西药治疗,疗效不显,仍诉胸闷,动则喘甚,舌红、苔黄腻,脉沉弦,证属水热互结,以清热利水之法治之:桑叶、桑白皮、杏仁、茯苓、桔梗各7g,全瓜蒌15克,枇杷叶、葶苈子各10g.3剂后,患者自觉胸闷诸症有所减轻,二诊加用白术10g,继进15剂,诸症悉除,复查胸片及B超无异常发现,其家人告知,现已外出务工,而无明显不适.

  • 体质转化论

    作者:盛增秀

    作者从阴阳学说是体质转化论的理论基础;体质转化的条件和因素;运用“治未病”理论和方法干预体质的转化等三个方面,对体质转化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强调应针对体质转化的条件和因素,采取相应的养生保健方法,如注意饮食调节、重视心理疏导、加强体育锻炼、顺应自然环境和提倡有病早治等,促使异常体质向正常体质转化,以免疾病的发生,或将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这是“治未病”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一个富有意义的课题.

  • 泽泻、葛根等6种中药提取物的急性毒性效应观察

    作者:陈小青;虞维娜;马中春;龙再浩

    目的:探讨泽泻、葛根等6种中药提取物的急性经口毒性.方法:根据霍恩氏法,共分21.50g/kgBW、10.0g/kg BW、4.64g/kg BW和2.15g/kg BW4个剂量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采用经口染毒途径进行试验.结果:在给予泽泻、葛根等6种中药提取物染毒后,动物陆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泻症状且以高剂量组为严重.除清半夏提取物外,各中药提取物均有数量不等的动物死亡,且以雌性动物死亡为主.姜半夏高剂量组的14天增重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泽泻、葛根等6种中药提取物的半数致死量( LD50)均大于21.50g/kg BW,属于无毒级.

  • 补肾中药与围绝经期女性激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珍;顾江红

    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从生育期向老年期的过渡时期,由于性激素减少可引起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缓解和治疗这时期的各种症状补肾中药有其优势.作者从补肾中药对围绝经期女性激素的影响阐述补肾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症状的有效性知优势.

  • 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近况

    作者:杨晶;李亚平;谢培怡

    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发病率和再住院率显著增多.心衰一旦出现症状,其5年生存率不足50%[1].因此,该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近年来,中西医学者就心衰的防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关成果屡见报道.本文就近年来中西医治疗心衰的有关研究作一概述,供同道参考.现代医学认为,心衰是由于心肌原发性或继发性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降低,以致不能满足机体的代谢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病理过程或临床综合征.中医学对心衰没有专病论述,而是归属于"怔忡"、"水肿"、"痰饮"、"喘证"、"胸痹"等范畴.现代名老中医任继学教授在其《悬壶漫录》中首次将其命名为心衰.董耀荣[2]认为心衰与古代记载的"心水"病证相同.曾有学者建议,以"心水"作为心衰的中医对应病名,但多数学者从临床实践出发,主张直接启用"心衰"病名.1 中医药治疗研究1.1证候研究规律:近年来,各地学者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心衰的临床证型规律进行了研究,且以达成一些共识.董耀荣[2]认为:①心功能Ⅱ级多属气虚血瘀型,以自拟益气活血方益气活血、温肾强心治疗;②心功能Ⅲ级多属心肾阳虚型,以自拟鹿角方调补阴阳、温肾强心治疗;③心功能Ⅳ级多属阳虚水泛,以自拟强心方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3]、《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将心衰辨证分型:①心肺气虚:心悸,胸闷气短,时有咳嗽,面色不华,倦怠无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②心阳不振:心悸不安,胸闷气短,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而数;③水气凌心:心悸眩晕,胸脘痞满,形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渴不欲饮,恶心吐涎,舌苔白滑,脉弦滑.李氏[5]认为: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心衰属痰浊壅肺型:以化痰降气平喘治疗,偏热用泻白散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偏寒用小青龙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②风湿性心脏病及老年瓣膜病并心衰属心血瘀阻型:以补阳还五汤加减益气通脉,活血化瘀;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心衰属气虚血瘀型:以举元煎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益气养心,活血通络;④肺源性心脏病后期并心衰属心肺两虚型:多用补肺汤加减补肺益气;⑤高血压心脏病并心衰属气阴两虚型:以生脉饮加减益气养阴;⑥心衰中后期,正气损耗较重者属气阳两虚型:以参附汤加减益气温阳.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情志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观察

    作者:肖雯晖;裘秀月;张婷;庄爱文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是女性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确切病因不明是PCOS研究中的难点之一,影响了对该病的预防和诊治.女性的生殖内分泌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控,其中下丘脑不仅是内分泌中枢,同时也是人体的情绪情感中枢,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影响情绪的表达,心理情绪的变化也会反作用于下丘脑.近年来,PCOS患者的心理问题受到了一些学者的关注,如Eggers等[1 ]认为PCOS不仅是一种需要医药治疗的疾病,也是一种心理问题,其原因不明,可能由遗传、社会心理等因素引起.曹云霞等[2]分析发现,心理因素与PCOS关系密切,很可能是其病因之一及导致远期并发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从中医心理学"七情致病"的角度,应用"七情发病背景量表"、"七情生活事件表",探讨PCOS发病与情志因素的相关性,为PCOS的心身同治提供依据.

  • 张望《古今医诗》版本源流考

    作者:朱德明;王涛

    《古今医诗》是一部综合类、通俗性的中医学著作,成书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由江西武宁(今江西省武宁县)名儒张望编著.关于该书的版本源流,清代以降的官、私目录书中大都没有著录,或语焉不详.作者对国内珍藏《古今医诗》的图书馆藏本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认为《古今医诗》有3种版本:即清朝嘉庆八年癸亥(1803)云南刻本、清朝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刻本和晚清刻本.

  • 钟建平治疗慢性肝病经验

    作者:兰少波;周蜜;钟建平

    慢性肝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在我国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有1亿多人,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肝硬化、肝衰竭等疾病.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肝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能提高临床疗效,解除病人痛苦.钟建平主任中医师长期从事肝病研究,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疾病的中医药诊治方面,积累有丰富的经验.现介绍如下.1 清热解毒避免伤胃气清热解毒不是清热药物的简单堆砌,把在体外试验中认为对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的中药罗列在一起,这不符合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清热解毒药中多为苦寒之品,大量久服易伤正.《金匮要略》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运湿之枢纽,若湿困脾阳则脾失健运,气血化源不足,致气血两虚,不能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造成整体功能衰退,外邪缠绵不去则更加伤正,终致肝病迁延不愈,故治疗肝病,中州当先顾.2疏肝理气配合心理疏导疏肝理气类药物对乏力、肢体酸软、右胸胁胀痛,时痛时缓,精神不宁等症状疗效明显.疏肝理气之品往往耗散气血,有伤肝阴之嫌,如叶天士谓:"柴胡劫肝阴".因此,此类药物用量不宜偏大,同时还要配合白芍、当归滋阴养血柔肝之品;若有气郁化火可以与丹皮、栀子等药物.肝病患者往往情志失畅,导致肝气郁结,做好心理疏导有时胜过药物治疗.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60例观察

    作者:杜洪乔

    笔者在2005年5月~2009年4月运用中药扶正祛毒方配合西药拉米夫定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6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观察病例为2005年5月~2009年4月本院中西医结合科住院及肝病专家门诊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1]中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且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乙型肝炎脱氧核糖核酸(HBV-DNA)>1.0×103.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14~60岁,平均37岁;有临床症状(如腹胀、纳差、肢酸乏力、肝区痛)且肝功能转氨酶异常46例,无临床症状且肝功能转氨酶正常14例.对照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4~59岁,平均36.5岁;有临床症状(如腹胀、纳差、肢酸乏力、肝区痛)且肝功能转氨酶异常45例,无临床症状且肝功能转氨酶正常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2.1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用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同时根据临床症状加用甘利欣、吗丁啉、肝泰乐等.3月为1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扶正祛毒方(黄芪、党参、白术、六月雪各15g,当归、柴胡、香附、郁金、七叶一枝花、制半夏各10g,丹参、半枝莲、蛇舌草、叶下珠、虎杖根各30g,甘草6g).随证加味:气虚明显重用黄芪,再加党参、白术等;湿重明显加米仁、厚朴等;阴虚明显加枸杞子、山茱萸等;血瘀明显加当归、丹参等.每日1剂,水煎服.2.2观察指标:观察临床疗效和主要症状、体征(如腹胀、纳差、肢酸乏力、肝区痛),HBV-DNA的阴转及服药2年后的病毒(YMDD)变异率、停药后的反跳率.治疗前后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变化.

  • 益肝软坚升白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观察

    作者:钱海青

    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治疗较为困难,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24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48例均为我院2007年2月至2011年5月门诊及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 ]的诊断标准.且HBV-DNA> 1.0×105,Child-Pugh B级.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36~70岁,病程9~23年.对照组24例中,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34~69岁;病程10~24年.排除其它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合并肝癌、其他严重疾病、酗酒或吸食毒品者,既往未接受抗病毒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肝功能、Child-Pugh评分等比较无显著差异常(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片每次0.5mg,每日1次.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益肝软坚升白汤:党参、杜赤豆、六月雪、丹参、赤芍、炒白术、车前子(包)、绵茵陈、川牛膝、红枣各30g,茯苓15g,黄芪60g,米仁50g,地鳖虫、莪术、川芎各10g,生地、猪苓各12g,龟版(先煎)、鳖甲(先煎)各2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两组疗程均为48周.

  • 清脂汤加味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作者:李云伟

    清脂汤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吴瑞华主任中医师的验方,笔者收集了吴师从2008年9月~2010年7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3例.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62例均符合脂肪肝的诊断标准,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均无过量饮酒史,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17~63岁;其中肥胖者24例.对照组29例,男16例,女13例;年龄18~67岁;其中肥胖者21例.两组性别、年龄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2.1 治疗组:予清脂汤:荷叶、泽泻、生山楂各30g,草决明、丹参、制何首乌、炙黄芪各20g,生大黄10g.加味:肝郁气滞者加柴胡、川楝子、延胡索、白芍各10g;痰湿困脾者加苍术、茯苓、竹茹各10g;瘀血内阻者加泽兰叶、赤芍等各10g,桃仁、红花各6g;肝肾两虚者加生地、桑寄生、杜仲各15g,山药30g.每天1剂水煎,分2次口服.2.2 对照组:予辛伐他汀片20mg,每天晚上服用.两组均连续用药8周,并嘱其戒烟限酒,调整饮食结构,适当锻炼.3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5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拟定.临床控制:治疗后血脂检测全部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何一项者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0.26mmol/L,LDL-C下降≥20%;有效:血脂指标水平达到以下任何一项,TC下降10%~20%,TG下降20%~40%,HDL-C上升0.104~0.26mmol/L,LDL-C下降10%~20%;无效:治疗后血脂检测无明显改善或改善达不到有效标准.

  • 国医大师裘沛然之诊籍(十)

    作者:王庆其;李孝刚;邹纯朴;梁尚华;王少墨;裘世轲

    1刑某案刑某,男,9岁.就诊日期:1990年2月14日.主诉:咳嗽气促3天.现病史:患者每于秋冬季节频发咳嗽、气促,迄今已有7年.前日因淋雨受凉,咳喘又作,喉中痰鸣,咯痰色白、质黏稠,呼吸张口抬肩,头部汗出,口渴欲饮,大便干结.舌苔薄黄稍腻,脉滑数.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证属外受寒邪,内有伏饮,饮邪化热,壅于气道,痰气相搏而致哮喘.治宜宣肺散寒清热、豁痰平喘.处方:嫩射干、龙胆草各9g,净麻黄、桑白皮各15g,淡干姜、制半夏、北细辛各12g,五味子、银杏各10g,淡子芩30g,诃子肉24g.服药仅2剂,咳嗽、气喘即平,待7剂后咯痰已少,大便亦畅.1月后因天气变化,再度受凉,咳喘又作,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右肺底闻及干性哕音.再进上方加紫菀15g,白前9g,进7剂后,气喘即平,咳嗽亦大减.按:哮喘系痼疾,常久治难愈,每因外邪引动伏饮而发,新感与伏邪交战,邪气与正气相搏,缠绵难解.本案患者外受寒邪,内有伏饮,内外搏结,郁而化热,形成寒热相杂,虚实并见,故治疗不可偏颇.裘师治喘,不囿常法,多取辛温与苦寒并用,发散和敛降共投.如用麻黄、细辛发散外寒、止咳平喘;五味子、诃子肉敛肺止咳,以防久喘耗散肺气;淡子芩、龙胆草、桑白皮清肺热、苦泄肃降肺气,合干姜、半夏温化痰饮、苦降辛开.全方取意仲景大、小青龙汤,并合定喘汤法,集辛散、酸收、苦泄、温通、寒降于一炉,因方证合拍,故应手取效.

浙江中医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