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莫沙必利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分析

    作者:朱志雾;晏桂萍

    目的:研究莫沙必利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莫沙必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进行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2%,有5例患者治疗无效,较对照组的11例治疗无效者明显要少.结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莫沙必利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患者临床症状可得到有效改善.

  • 中西医结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84例临床观察

    作者:程红杰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8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西沙比利、地西泮治疗,治疗组应用西沙比利结合自拟中药疏肝解郁通便汤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效率83%,表明两组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治疗组效果更为明显.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效果更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 加味二至煎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作者:王红霞;张金锋;张纨;宋英杰;丁晓坤;郭喜军

    目的 探讨加味二至煎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加味二至煎组和西沙比利组4组,观察大鼠小肠墨汁推进率和黏膜组织中的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含量的变化.结果 加味二至煎使C-IBS大鼠小肠墨汁推进率增加,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肠黏膜组织中SP和VIP含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加味二至煎通过调整胃肠激素分泌释放而调节C-IBS大鼠的肠运动功能.为临床治疗C-IBS提供了实验依据.

  • 中西医结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40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艳民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C)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以寻求中西医结合治疗IBS-C的新途径.方法:按罗马Ⅲ标准[2]选择80例便秘型IB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每次0.2,每日3次,餐后口服;麻子仁丸每次9克,目2次,温开水送服;谷维素每次30mg,每日3次餐后口服.对照组单用马来酸曲美布汀每次0.2,每日3次,餐后口服.根据患者粪质、每周排便次数、排便困难及排便不尽感、腹痛、腹胀等5个症状,4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4周后疗效指标比较P<0.05,治疗组疗效更明显.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疗效比较,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比较P<0.05,* * P<0.01,两组均治疗后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均有效.两组治疗后比较▼▼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合麻子仁丸、谷维素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其疗效优于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IBS-C具有协同作用,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穴位注射联合黄芪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45例

    作者:时昭红;张晟;石拓;石亮;冯云霞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联合黄芪汤治疗肺脾气虚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黄芪汤加减水煎口服,并联合参麦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枸椽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总体疗效及各种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P5.56%,对照组总有效率72.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疲倦乏力及神疲懒言四个症状方面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ristol粪便评分、腹痛和腹胀三个方面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明显改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肺脾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黄芪汤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肺脾气虚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P物质在电针缓解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作用

    作者:张亚楠;赵海军;王媛;卢岩;王世军

    目的:观察电针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C-IBS)结肠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C-IBS的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大肠俞组、电针上巨虚组,每组8只.采用冰水灌胃法复制C-IBS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治疗,每天1次,连续7d.观察各组大鼠粪便性状并进行粪便性状评分,同时检测粪便含水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结肠CGRP、SP蛋白表达量.结果:模型组粪便性状评分和粪便含水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电针大肠俞组和电针上巨虚组大鼠粪便性状评分和粪便含水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P<0.05).模型组结肠中CGRP、SP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电针大肠俞组和电针上巨虚组大鼠结肠中CGRP、SP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CGRP、SP在电针缓解C-IBS内脏高敏感性中起重要作用.

  • 基于HPA轴探讨通腑降浊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

    作者:赵润元;赵丹阳;杜朋丽;谷诺诺;李博林;白亚楠;梁亚飞;杨倩

    目的:基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 P A)轴探讨通腑降浊方治疗实验性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C)的作用和机制.方法:4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3.6mg/kg,西沙必利)及通腑降浊方高、中、低剂量组(18.5、9.25、4.625g/kg)组,采用冰水灌胃法建立IBS -C大鼠模型,连续灌胃给药14d.采用结直肠球囊扩张(CRD)小容量阈值法测定大鼠内脏敏感性.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与皮质酮(CORT)的含量.结果: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其他各组大鼠CRD小容量阀值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RD小容量阈值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CRH、ACTH、CORT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CRD小容量阈值显著增加(P<0.05),血清中CRH、ACTH、CORT含量显著降低 (P<0.05).结论:通腑降浊方治疗IBS-C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HPA轴功能紊乱,进而改善肠道高敏状态有关.

  • 基于平衡神经内分泌因子探讨通腑降浊方治疗IBS-C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

    作者:杜朋丽;赵润元;杨倩;赵丹阳;谷诺诺;李博林;白亚楠;梁亚飞

    目的:探讨通腑降浊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4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N)组、模型(M)组、西沙必利(X)组、通腑降浊方低剂量(ZL)组、通腑降浊方中剂量(ZM)组、通腑降浊方高剂量(ZH)组,各7只,除N组外均采用冰水灌胃法建立IBS-C大鼠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M组和N组灌服等量0.9%氯化钠溶液,1次/d,连续灌胃14d.测定各组大鼠粪便含水量及内脏敏感性,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表达.结果:用药前,与N组比较,其他各造模组大鼠粪便含水量、内脏敏感性均下降(P<0.05).用药结束后,与N组比较,M组大鼠结肠组织SP表达降低,VIP表达升高(P<0.05);与M组比较,X组、ZL组、ZM组、ZH组大鼠粪便含水量、内脏敏感性均升高,X组、ZM组、ZH组大鼠结肠组织SP表达升高,VIP表达降低(P<0.05).结论:通腑降浊方可以上调IBS-C大鼠结肠组织SP表达、下调结肠组织VIP表达,平衡神经内分泌因子,这可能是其治疗IBS-C的作用机制之一.

  • 调神健脾配穴针刺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裴丽霞;朱莉;孙建华;吴晓亮;陈璐

    目的:观察调神健脾配穴针刺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IBS-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针刺组30例,予针刺治疗,取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太冲、三阴交、印堂、百会,每日1次,每周5次,4周为一疗程;西药组30例,予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每次15 mL,每日3次,4周为一疗程.采用症候分级量化表、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2个月随访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①临床症状评分:两组组内不同观测时间点的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1周后、4周后及治疗后2个月,针刺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西药组(P<0.05,P<0.01).②治疗后两组IB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针刺组治疗后2个月生活质量的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③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0.0%(27/30),西药组为83.3%(25/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调神健脾针刺法可显著改善IBS-C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体疗效优于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并有一定的远期疗效.

  • 六味安消片联合黛力新片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50例

    作者:黄菊萍;王建华;谭禾英

    目的 观察六味安消片联合黛力新治疗便秘型IBS疗效.方法 选自我院消化内科门诊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BS-C病例100例,随机分2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六味安消片,每次4片,每日3次,疗程4周;联合口服黛力新,每次1粒,每日2次,疗程4周.对照组只给予口服黛力新,用法同治疗组.2组病例在治疗2周,4周后均进行疗效评价和心理评分.结果 治疗2周后,2组组内比较,大便性状,排便费力,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SAS、SD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组间比较临床症状及SAS、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六味安消片联合黛力新治疗IBS-C能迅速有效地缓解胃肠道症状,改善抑郁焦虑等心理情绪,更易于让患者接受.

  • 通幽清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吕永慧;汪运鹏

    目的:探讨通幽清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的疗效.方法:按罗马标准Ⅱ选择58例C-IBS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28例给予替加色罗(6 mg,bid),治疗组30例给于通幽清颗粒冲剂,疗程为4周,观察比较用药前后IBS症状评估(Bristol评分、腹胀、腹痛、排便困难、排便不尽、精神方面),通过结肠运输试验了解结肠动力改善情况,比较二者的有效率及治疗后仍选择原来药物的比例.结果:在治疗前后2组患者IBS症状评分,二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结肠动力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及治疗后仍选择原来药物的比例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幽清能快速明显缓解胃肠道症状、改善大便性状、减轻腹痛腹胀、增加大便次数、改善精神状态、增加结肠动力,是治疗C-IBS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宣肺通腑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30例观察

    作者:赵迎;李广星

    目的:观察宣肺通腑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明确诊断为便秘型IBS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口服宣肺通腑汤,对照组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疗程为2周。结果:治疗组在总疗效及改善便秘型IBS主要症状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宣肺通腑汤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方剂。

  • 护理干预联合中医疗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作者:吕垚;樊春华;张如;王世华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联合中医疗法(中药穴位贴敷及耳穴贴压)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IBS-C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用中药穴位贴敷及耳穴贴压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症状疗效及评价生活质量。结果:经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这6个维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及耳穴贴压治疗IBS-C可明显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很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作者:范立强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3月于我院就医的便秘型肠易激病患92例,所有病患均通过入院前基础检查且完成病情确诊,然后随机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病患均为4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西医治疗,即服用胃肠动力药西沙必利治疗,而研究组则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即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同时对比各组病患的治疗情况,计算整体治疗有效率.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5.65%,而对照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78.26%;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4.38%,而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1.74%;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传统西医治疗比较,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能够大大提升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产生,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组织中5-HT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倩;邱贝;马赟;郭子敬;杜姚;张云凤

    目的:观察麻枳降浊方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组织5-HT 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及作用靶点。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中成药组和中药组,药物治疗组分别给予西沙比利、复方芦荟胶囊、麻枳降浊方,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各组大鼠正常饲养,不限食水。采用 HE 染色法观察大鼠肠组织病理学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肠组织中5-HT 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小肠推进比明显增高(P<0.05),且肠道各组织5-HT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麻枳降浊方可能通过降低肠道各组织中5-HT的表达,从而改善肠道敏感性及动力异常,发挥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大鼠的治疗作用。

  • 麻枳降浊方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道间质细胞的影响

    作者:杨倩;杜姚;郭子敬;邱贝;张云凤

    目的 探讨麻枳降浊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造模组采用冰水灌胃法建立IBS-C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阳性药组10只、高剂量组10只、中剂量组10只、低剂量组9只,阳性药组给予西沙必利片3.6mg/ (kg·d)灌胃,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麻枳降浊方颗粒剂25.2、12.6、6.3g/(kg·d)灌胃,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正常组正常饲养.14天后,HE染色观察肠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ICC)数量和形态的变化,并采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系统分析c-kit基因阳性表达面积和积分光密度(IOD). 结果 模型组大鼠肠道ICC细胞突起变短,带状、网状结构不明显,各给药组大鼠肠组织ICC数量、形态、分布及网状连接与正常组相似.模型组大鼠c-kit的阳性表达面积及IOD较正常组显著减少(P<0.05).高、中剂量组和阳性药组c-kit阳性表达面积及IOD较模型组增多(P<0.05),并且高、中剂量组显著高于阳性药组(P<0.05).结论 麻枳降浊方可能通过增加肠组织ICC细胞数量,改善ICC形态结构,增加肠道传导功能,从而改善IBS-C.

  •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胃排空及胃内肌间神经丛神经元的变化

    作者:杨希林;方秀才;刘晓红;李珊;朱丽明;柯美云

    目的 通过评价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C)模型大鼠胃排空率和胃肌间神经丛神经元的变化探讨肠神经系统在功能性胃肠病重叠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冰水灌胃法制作IBS-C模型大鼠(n=7),设对照组;采用酚红排空定量法测定胃排空率;取远端胃组织制作石蜡切片标本,采用抗神经核抗体( anti-Hu)标记神经元总数,Hu/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Hu/一氧化氮合酶(NOS)抗体行免疫组织荧光双染色,观察、计算特异性阳性神经元占神经元总数百分比.结果 冰水灌胃组大鼠胃排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BS-C模型大鼠ChAT阳性神经元显著高于对照组(79.0%±2.4% vs 68.3%±1.0%,P<0.05),NOS阳性神经元显著低于对照组(18.9%±5.0% vs 33.1%±4.5%,P<0.01).结论 冰水灌胃法制作的IBS-C模型大鼠胃排空及胃肌间神经丛神经元均存在改变,表明肠神经系统的变化可能是功能性胃肠病重叠综合征发病机制之一.

  • 利用小鼠模型研究肠道免疫功能紊乱在肠易激综合征致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陈东晖;陈海荣;刘志强;郑鹏远

    目的 研究肠道免疫功能在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作用机制及丁酸杆菌对肠道免疫系统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 C57BL/6雄性6周龄小鼠共50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n=20)正丁酸钠结肠灌注,诱导C-IBS小鼠模型,每次200μl(浓度500 mmol/L)每天2次,连续3d.对照组(n=20)小鼠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肠.丁酸杆菌组(n=10)正丁酸钠造模前2h,丁酸杆菌灌胃每次500μl(活菌浓度1/109 CFU/ml)每天1次,连续6d.检测生理指标、结肠高敏状态、肠道病理损伤程度,评价C-IBS模型.分离肠道上皮内淋巴细胞(IELs)和固有层单核细胞(LPMC),流式分析,进一步评价C-IBS模型小鼠肠道免疫功能异常激活和紊乱状态及丁酸杆菌对肠道免疫系统紊乱的调节作用.结果 (1)实验组小鼠生理指标改变明显,实验组肠道出现低度炎症状态结肠膨胀试验(CRD)和低阈值明显降低(t=8.926、6.103,P均<0.001),提示C-IBS模型造模成功;(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肠道IELs中树突状细胞(DCs)减少(t=2.878、3.086,P均<0.05)而巨噬细胞增加(t=3.191,P<0.05),记忆性T细胞增加(t=3.071,P<0.05);(3)与对照组相比,固有层(LP层)树突状细胞(DCs)减少(t=2.880、2.664,P均<0.05),记忆性T细胞增加(t=3.732、2.682,P均<0.05);(4)与对照组相比,丁酸杆菌组生理指标无变化;IELs中巨噬细胞、记忆性T细胞及DCs均接近正常水平(造模第6天,t=1.103、0.0213、0.418,P均>0.05),LP层中巨噬细胞和DCs(造模第6天,t=0.782、0.347,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5)与实验组相比,丁酸杆菌组肠道LP层记忆性T细胞数量也显著下降(造模第6天,t=2.346,P=0.0470,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t=2.233,P=0.0476,P<0.05).丁酸杆菌干预后,肠道免疫系统功能恢复并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IBS病理生理机制的产生可能与肠道免疫功能异常激活和紊乱状态相关,肠道免疫功能异常激活和紊乱状态是诱导IBS出现的重要因素之一.丁酸杆菌能够调节肠道免疫系统,恢复胃肠道功能.

  • 钡剂结肠造影检查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作者:廖常奎;刘敬涛;康敏

    目的 分析探讨结肠X线钡剂造影检查对诊断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predominantirritable bowel syndrome,C-IBS)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4-10/2016-09来四川省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574例女性便秘患者,选择其中符合C-IBS(165例)和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constipation,FC)(80例)诊断条件的共245例患者做结肠X线钡剂造影检查,根据结肠钡剂造影显示的结构、形态和功能变化表现判断患者的腹痛、腹部不适、便秘、排便困难等临床症状和病情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横结肠均呈现γ、ω和m型、肠腔扩张和乙状结肠冗长、迂曲等形态结构变化,C-IBS患者的结肠形态变化与腹痛发生的解剖部位较为一致;两组患者的乙状结肠冗长、迂曲形态表现均与Bristol分级的粪质干硬、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等排便异常现象有关(P>0.05);结肠蠕动迟缓、僵直、肠腔扩张、肠壁花瓣消失等变化与C-IBS腹痛分级和排便异常有关(P<0.05);肠壁花瓣消失反映了结肠蠕动迟缓、僵直、柔韧度下降、肠腔扩张等情况,FC缺乏典型的肠道易激惹征像.结论 X线钡剂造影检查对判断结直肠形态结构和功能紊乱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对IBS-C患者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检查方法.

  • 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联合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作者:俞文芹;宣宁昕

    目的 探究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联合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constipation,IBS-C)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09/2016-09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96例IBS-C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联合聚乙二醇4000散进行治疗;治疗4 wk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复发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75% vs 79.17%,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8.33% vs 10.42%,P>0.05);实验组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8例,实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4.17% vs 16.7%,P=0.032,x2=5.457).结论 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联合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IBS-C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单项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173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