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糖环境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思敏;杨静

    目的 利用小鼠脾细胞探求高糖环境下宿主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分离培养小鼠脾细胞,分别在三种不同糖浓度下(5.5 mmol/L、11.1 mmol/L和25 mmol/L),培养6 h、24 h、48 h,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0(IL-10)的浓度;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分泌TNF-α的情况.同时检测不同浓度高糖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 高糖对小鼠脾细胞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在此条件下,随着糖浓度的升高,细胞因子IFN-γ、TNF-α、IL-6及IL-10浓度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高糖环境下,脾细胞在刺激物作用下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减弱,提示糖尿病患者更易感染可能与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有关.

  • 紫外线照射的供体脾细胞预输注对大鼠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的影响

    作者:张建;刘强;吴斗

    目的:探讨大鼠尾静脉预输注经紫外线照射的供体脾细胞在同种异体坐骨神经移植中的作用.方法: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未经紫外线照射的供体脾细胞注射组(非照射组)、经紫外线照射的脾细胞注射组(照射组)两组,每组10只.未照射组注射未经紫外线照射的供体脾细胞,照射组注射经紫外线照射的脾细胞,7 d后移植供体神经.术后7 d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查,术后8 w行移植神经组织学检查.结果:照射组CD4+百分率、CD4+/CD8+比值较非照射组明显降低(P<0.01,P<0.05),CD8+百分率较非照射组明显升高(P<0.01).组织学检查显示,照射组的再生神经较非照射组多.结论:尾静脉内注射经紫外线照射的异基因脾细胞可诱导对异体神经移植的特异性免疫耐受.

  • 应该滤除白细胞后输血

    作者:陈金枝;宋淑青;刘玉美

    输血对患者本身就可使自身抗体的能力下降,抑制巨噬细胞的趋化,降低对细菌、异物的清除能力,使血液中调理素及补体减少.游离的血红蛋白可阻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功能,降低天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外周血辅助T细胞与抑制T细胞的比例降低,使抗体水平下降,脾细胞和辅助T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Ⅱ显著降低,可造成病人感染率升高,自发恶变的机率增加,所以在临床上尽量减少输血或者不输血为好.

  • 溴虫腈对小鼠脾细胞和肝细胞DNA损伤作用

    作者:李小燕;陈贤均

    目的探讨溴虫腈对小鼠脾细胞和肝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将溴虫腈按4.9,9.8及19.6 mg/kg3个不同剂量,一次性灌胃染毒小鼠,24 h后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小鼠脾、肝细胞的拖尾率和DNA迁移距离.结果脾细胞3个剂量组拖尾细胞率和DNA迁移距离分别是对照组的4.8~17.6倍(P<0.001)和1.6~2.9倍(P<0.05~0.01);肝细胞3个剂量组的拖尾细胞率和DNA迁移距离分别是对照组的7.5~10.4倍(P<0.001)和2.0~2.8倍(P<0.01~0.001);且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3者的r值依次分别为0.995,0.9987和0.9999,P<0.05);在相同剂量下,肝细胞拖尾细胞率比脾细胞均明显增高(P<0.01);在4.9mg/kg剂量水平,肝细胞的DNA迁移距离比脾细胞的DNA迁移距离也明显增高(P<0.05);而在9.8和19.6 mg/kg剂量水平,2种细胞的DNA迁移距离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溴虫腈能引起小鼠脾脏和肝脏细胞DNA的损伤,且对肝细胞DNA损伤更严重.

  • 辽参对脾虚与免疫抑制小鼠IL-4和脾细胞活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作者:雷萍;关洪全;韩晓伟;侯殿东;陈殿学

    目的:比较辽宁人参对脾虚和免疫抑制小鼠IL-4和脾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免疫抑制模型方法为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70mg/kg,连续7天.脾虚造模方法为每只小鼠每日灌胃100%番泻叶水煎剂0.5ml,连续10天.造模后,空白组和两种模型组正常饲养;辽宁人参治疗组以辽宁人参水煎剂0.2mL ig,5g/kg,1次/d,连续14天.ELISA法检测血清IL-4含量,CCK-8法检测脾细胞活性.结果:免疫抑制模型IL-4含量下降比脾虚模型下降要明显(P<0.05).但是辽参提高两种模型小鼠血清IL-4含量的能力无差别(P>0.05).脾虚和免疫抑制模型组小鼠脾细胞活性较空白组均明显下降(P<0.01),两种模型无差异(P>0.05),但是辽参提高脾虚模型小鼠脾细胞活性的能力要优于免疫抑制模型(P<0.01).结论:辽宁人参可以有效改善两种免疫低下模型所导致的血清IL-4含量和脾细胞活性的降低.

  • 口服供体脾细胞对大鼠移植肾的影响

    作者:余雪松;黄赤兵;邹升安;范明齐;王平贤;冯嘉瑜;肖亚

    背景:口服供体抗原诱导免疫耐受已被证实有显著效果,而脾脏为人体大淋巴器官,富含T淋巴细胞,可提供丰富抗原.目的:观察口服供体脾细胞对大鼠肾移植移植肾功能影响.方法:肾移植前脾细胞组Lewis (RT11)大鼠采取口服灌胃5×105个BN (RT1n)大鼠供体脾细胞,1次/d,持续7 d;肾移植组Lewis (RT11)大鼠口服灌胃1 mL PBS为对照.结果与结论:移植后第5天肾移植组出现移植肾排斥症状,脾细胞组平均存活时间长于肾移植组,移植后脾细胞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升高明显慢于肾移植组;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肾移植组移植肾发生急性排斥变化早于脾细胞组.说明口服供体脾细胞能诱导免疫耐受,延长移植肾存活时间.

  • 异基因骨髓细胞联合淋巴细胞输注抑制结肠癌肝转移

    作者:瞿元乾;周庆;张进;徐三荣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结肠癌术后肝转移的预防和治疗在临床以及动物实验中鲜有研究报道,结肠癌术后肿瘤负荷较小,此时建立混合型嵌合体可望取得一定疗效.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结肠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嵌合体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并对其抑瘤机制进行研究.方法:BALB/c×C57BL/6杂交一代CB6F1小鼠保脾注射CT-26大肠癌细胞建立结肠癌肝转移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环磷酰胺组、全相合脾细胞加骨髓细胞移植+环磷酰胺组(全相合移植组)、半相合脾细胞加骨髓细胞移植+环磷酰胺组(半相合移植组),每组8只.取自C57BL/6小鼠和CB6F1小鼠骨髓及脾细胞混合后行尾静脉注射,之后接受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进行非清髓性预处理,再输注供鼠淋巴细胞.观察各组小鼠生存时间、肿瘤肝转移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流式细胞仪进行嵌合体分析,ELISA方法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结果与结论:①半相合移植组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肠癌肝转移抑制率明显增高,抑瘤率明显增加,与环磷酰胺组及全相合移植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半相合移植组小鼠混合细胞移植7 d后,供鼠细胞嵌合率逐渐增加;至移植后28 d,供鼠细胞基本取代受鼠细胞,嵌合率达99%以上;③半相合移植组小鼠的移植物抗肿瘤效应明显增强,但未出现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症状,且小鼠血浆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水平较其他组明显升高,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明显降低,而白细胞介素4水平无明显差异;④结果表明,小鼠经环磷酰胺非清髓处理的异基因骨髓细胞联合淋巴细胞移植后嵌合率明显增加,伴随产生了明显的移植物抗肿瘤效应,其对结肠癌肝转移具有抑制作用.血浆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变化与肿瘤生长抑制是有关联的.

  • 白藜芦醇联合5-氟尿嘧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作者:李冬梅;张淑珍;车薇;张红果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的抗肿瘤活性.方法 MTT法检测Res合用5-Fu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接种S180肉瘤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Res组(20 mg/kg)、5-Fu组(20 mg/kg)、Res合用5-Fu组(Res 20 mg/kg+5-Fu 20 mg/kg),每组10只.腹腔注射给药10 d后,各组称体重,计算抑瘤率、脾指数、胸腺指数.结果 Res合用5-Fu对淋巴细胞增殖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P<0.01),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Res合用5-Fu组的瘤重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抑瘤率达到41%,明显大于单用Res或5-Fu.Res合用5-Fu可提高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对5-Fu所致的免疫低下有一定保护作用.结论 Res合用5-Fu具有较好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两者有协同作用.

  • 低剂量γ射线照射后小鼠脾细胞外液对胸腺细胞DNA辐射抗性的作用

    作者:邹华伟;苏燎原

    目的:通过观察小鼠脾细胞在给予不同低剂量γ射线体外照射,其细胞外液对胸腺细胞DNA辐射抗性和损伤修复的作用,探讨适应性反应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将小鼠脾细胞分组给予不同剂量(0,0.5,2.0,4.0,8.0 cGy)的诱导剂量(D1)的γ射线照射后,收集其细胞外液,分别加入到胸腺细胞中,给予攻击剂量(D2)15Gy照射,观察脾细胞外液对胸腺细胞DNA的辐射抗性的影响;胸腺细胞给予D2照射后,加入对照或2cGy照射后的脾细胞外液,用FADU法检测DNA链断裂程度.结果:经1~4 cGy照射后的脾细胞外液使胸腺细胞DNA的损伤程度(Qd)减小,其中以2cGy照射组为明显(P<0.01),并且其DNA修复率增加.结论:适当的D1照射后的脾细胞外液可诱导出胸腺细胞DNA对D2的抗性,并且能促进胸腺细胞DNA损伤后的修复功能.分析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可能影响低剂量辐射诱导的适应性反应.

  • 小鼠自然杀伤细胞在乌贼墨作用下的活性表达

    作者:谢光麟;赫甡

    目的: 研究乌贼墨对BALB/c小鼠脾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诱生作用.方法:用5%的乌贼墨给小鼠灌胃,连续5 d后取不同时间的小鼠脾细胞,应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NK细胞活性.同法观察乌贼墨对S180和Meth A荷瘤鼠的抑瘤作用.结果:口服乌贼墨后可使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增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诱生后24 h至7 d NK细胞杀伤活性处于高峰期,2周左右恢复正常水平;乌贼墨可使荷瘤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增强,瘤体缩小.结论:乌贼墨能诱导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抑制荷瘤鼠瘤体的生长.

  •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对感染小鼠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李文桂;朱佑明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免疫和Eg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将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采用皮下注射、鼻腔内接种、口服灌胃和肌肉注射4种途径分别免疫BALB/c鼠,免疫后8周用Eg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杀鼠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的凋亡发生率,同时设有BCG和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脾细胞凋亡发生率明显低于感染对照组;口服和肌肉注射组的脾细胞凋亡发生率显著低于皮下和鼻腔内接种组.结论:Eg原头节感染可引起小鼠脾细胞发生凋亡,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接种可抑制感染鼠脾细胞的凋亡,疫苗口服和肌肉注射是两种较好的免疫途径.

  • 供体脾细胞胸腺内注射对致敏大鼠移植心脏存活的影响

    作者:陈凡;宋惠民;张彦恩;陈忠堂;许复郁

    目的:研究胸腺内耐受诱导对心脏移植(HT)存活的影响.方法:SD大鼠作为供体,Wistar大鼠作为受体.A组单做心脏移植,B组于HT前作皮肤移植致敏,C组在皮肤移植及HT前作供体脾细胞胸腺内免疫耐受诱导.结果:致敏模型能使移植排斥终点时间显著缩短,C组供心存活时间显著延长并伴相应的细胞免疫排斥指标降低.结论:未经紫外线处理的供体脾细胞也能诱导出一定程度的免疫耐受.MHC-2不影响耐受诱导.该方法对细胞免疫排斥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急性血管排斥不能预防.

  • IL-2联合银耳多糖激活的同种脾细胞对肝癌实验性治疗的研究

    作者:董志恒;魏春利;曲萌;范哲

    目的:研究淋巴因子IL-2联合银耳多糖(Tremella Polysaccharide TP)共同激活的小鼠腺细胞对体外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小鼠移植性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将IL-2激活的小鼠脾细胞(即LAK细胞)和IL-2与银耳多糖协同激活的小鼠脾细胞(即TP-LAK细胞)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3H-TdR标记的肿瘤细胞P815、H22和B16,2小时后用γ-闪烁计数仪进行检测,并记算杀伤程度.将上述激活的小鼠脾细胞在小鼠荷肝癌局部皮下注射,隔日1次,共5次.检测肿瘤重量、体积、组织学改变和主要脏器的形态学改变.结果:IL-2与银耳多糖激活的小鼠脾细胞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两种效应细胞对B16杀伤作用强,H22次之,P815弱,TP-LAK细胞的作用较之LAK细胞更强(P<0.05).治疗组肝肿瘤重量、体积均低于对照组.组织学上肿瘤坏死程度重且范围广,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明显,纤维组织增生明显.银耳多糖协同IL-2实验组织较单纯的IL-2实验组表现的更为明显.除脾脏外,其它主要脏器无明显形态学变化.结论:IL-2激活脾LAK细胞是有效的抗肝癌细胞,IL-2与银耳多糖在活化脾细胞提高抗肿瘤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对体内主要脏器无明显影响.

  • 大鼠海马内5-HT3受体参与神经免疫调制

    作者:刘社兰;张小玉;许德义

    目的:探讨大鼠海马不同部位5-HT3受体对免疫的调制作用.方法:通过小鼠腹腔和大鼠侧脑室和海马不同结构内注射5-HT3受体激动剂1-phenylbiguanide(PBG)后不同时间,用3H-TdR掺入法观察对ConA、LPS刺激的脾T和B淋巴细胞增殖效应的影响,并观察选择性5-HT3受体拮抗剂托烷司琼(tropisetron,Trop)对PBG作用的影响.结果:小鼠腹腔注射、大鼠侧脑室和双侧腹侧海马注射5-HT3受体激动剂PBG后可增强ConA、LPS刺激的脾T和B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双侧背侧海马内注射PBG后抑制ConA刺激的脾T淋巴细胞增殖效应,而不影响LPS刺激的B淋巴细胞增殖效应;5-HT3受体激动剂对脾细胞增殖效应的影响可被同时给予的托烷司琼阻断.结论:提示大鼠海马5-HT3受体参与了免疫的调制并有明显的部位差异.

  • 供者抗原经门静脉输注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的研究

    作者:王佳;卢一平;杨宇如;唐孝达

    目的:探讨供者特异性抗原在诱导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采用大鼠异位(颈部)心脏移植模型,通过门静脉途径输注不同类型供者特异性抗原.结果:发现供者特异性输血(DST)、供者特异性脾细胞(DSSL)和供者特异性骨髓细胞(DSBM)能诱导受体对供体移植物产生免疫耐受.结论:这类免疫耐受的产生可能与肝脏特殊免疫功能有关;Kupffer细胞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但门静脉耐受对外周血CD8+细胞的影响不明显.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各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吴淑会;刘臣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作为一类多功能细胞增殖调控因子,是一种在分子结构上与胰岛素类似的多肽蛋白物质,又称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其由两类物质组成,即 IGF-Ⅰ和 IGF-Ⅱ。在人体内,IGF-Ⅰ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主要组成部分,除肝细胞是主要的分泌细胞外,肾细胞、脾细胞等多达十几种细胞均可分泌 IGF-Ⅰ。IGF-Ⅰ在人体内受遗传、激素水平、营养状态等多方面影响,具有极其重要并且丰富的生物学功能,在心血管疾病、内分泌代谢病及肿瘤等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 IGF-Ⅰ因子与各疾病的关系进展作一简单概述。

  • 利用小鼠脾细胞上清抗病毒活性建立新型抑制性ODN的体外筛选方法

    作者:杨光;孙然;孙陆果;万敏;王莉;昊秀丽;胡大利;王丽颖;于永利

    目的:通过检测小鼠脾细胞上清抗病毒活性,建立一种体外筛选小鼠敏感的新型抑制性寡聚脱氧核苷酸(ODN)的方法,为后续小鼠体内实验提供抑制性ODN的体外筛选方法.方法:将小鼠脾细胞分为对照组、CpG 2216刺激组,收集不同浓度(0、0.25、0.50、1.00、2.00.4.00、8.00、16.00及32.00 mg·L-1)的CpG 2216刺激上清及CpG 2216作用小鼠脾细胞不同时间(3、6、12、24、48、72及96 h)的刺激上清,通过VSV病毒保护实验检测的A578评价各组上清的抗病毒活性,确定CpG 2216的佳作用浓度、作用时间及刺激上清稀释度;再将小鼠脾细胞分为对照组、CpG 2216刺激组、CpG 2216+抑制性ODN(A151)组,同上确定A151的佳作用浓度;将小鼠脾细胞分为对照组、CpG 2216刺激组、CpG 2216+抑制性ODN(MAT01~06)组,应用上述优化的实验条件如各ODN剂量、作用时间等处理细胞后,收集刺激上清,采用VSV病毒保护实验,观察各抑制性ODN的抑制作用,以初步判定此方法的可行性.结果:筛选方法确定为:浓度为5×106·mL-1的小鼠脾细胞铺于96孔圆底细胞培养板,加入CpG 2216至终浓度2 mg·L-1和/或抑制性ODN至终浓度16 mg·L-1,孵箱中培养24 h后收集上清,1:4稀释上清后加入已贴壁的L929细胞板内,共孵育18 h后弃上清,加入VSV病毒液继续培养48 h.弃净上清后结晶紫染色、脱色并检测A578.此种筛选方法可以区别本室自行设计的抑制性ODN之间的抑制活性.结论:成功建立了抑制性ODN抑制小鼠脾细胞抗病毒活性的筛选方法,抑制性ODN的小鼠体外筛选方法的建立,为后续抑制性ODN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活性观察提供了体外筛选平台.

  • 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脾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武宁;刘永哲;徐瑞明;刘扬;金顺子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脾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Annexin-V和PI双染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在照射后不同时间的细胞凋亡变化.结果:2 Gy X 射线全身照射与假照射组比较,小鼠脾细胞凋亡百分率在照射后24 h明显升高(P< 0.05),腹腔巨噬细胞凋亡百分率从照射后4 h开始明显升高(P< 0.05,P< 0.01),持续到48 h(P< 0.001);0.075 Gy X 射线全身照射与假照射组比较,小鼠脾细胞凋亡百分率在照射后24 h明显降低(P< 0.05),腹腔巨噬细胞凋亡百分率从照射后2 h开始至照射后16 h均有显著降低(P< 0.05).结论:较高剂量辐射促进小鼠脾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凋亡,而低剂量辐射对小鼠脾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凋亡没有促进作用,并且能降低免疫细胞凋亡.

  • N-乙酰半胱氨酸对糖尿病大鼠脾细胞凋亡及免疫相关因子的干预作用

    作者:郭彩霞;王志成;龚平生;李艳博;赵红光;邦伟;龚守良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糖尿病(DM)大鼠脾细胞凋亡和免疫因子的影响,为NAC在糖尿病并发症预防及糖尿病的治疗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DM组和NAC+DM组,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DM大鼠模型,灌胃给予NAC,于给药结束4周末断头处死,分别采用Annexin V/碘化丙啶(PI)双荧光标记、PI单标记和PE标记TCRαβ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TCRαβ百分数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和脾细胞培养上清IL-2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M组大鼠脾细胞凋亡率、TCRαβ百分数及血清IL-2含量、G0/G1期和G2/M期脾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或P<0.001),S期脾细胞数和培养上清IL-2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01);DM+NAC组脾细胞凋亡率有所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且细胞周期各期细胞数无明显变化.与DM组比较,DM+NAC组脾细胞凋亡率、TCRαβ百分数、血清IL-2含量、G0/G1期和G2/M期脾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或P<0.001),S期脾细胞数和培养上清IL-2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NAC能降低DM所致的脾细胞凋亡增加,可纠正DM引发的脾细胞周期阻滞,调节DM所致的免疫因子失衡.

  • 多次低剂量辐射对糖尿病大鼠脾脏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关锋;李艳博;赵红光;郭伟;郭彩霞;王志成;龚守良

    目的:观察多次低剂量辐射(LDR)照射后糖尿病(DM)大鼠脾脏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DM组和不同剂量LDR组(剂量分别为0.025、0.050和0.075 Gy).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DM大鼠模型,经15次照射后4周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中CD4+、CD8+ T细胞百分数及CD4+/CD8+T细胞比例.结果:造模1周后,DM组大鼠出现明显的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现象.照射后4周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组大鼠脾脏CD4+ T细胞百分数明显增加(P<0.01),CD8+ T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P<0.01),CD4+/CD8+ T细胞比值明显增加(P(0.001);不同剂量LDR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均不明显.与DM组比较,0.050和0.075 Gy LDR组CD4+ T细胞百分数显著降低(P<0.05,P<0.01),不同剂量LDR各组CD8+ T细胞百分数均显著增加(P<0.01),不同剂量LDR各组CD4+/CD8+ T细胞比值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多次LDR能够调节DM大鼠的免疫功能,纠正其免疫失衡状态,从而达到保护机体的作用.

171 条记录 3/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