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症弄舌案

    作者:刘辉;张淑红

    患者,男,75岁.初诊日期:2006年11月1日.其妻代诉:舌头在口中不停地搅动半年,加重1周.病史:2年前,因上肢颤抖而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震颤麻痹",一直口服安坦,病情较稳定.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舌尖不停舔下唇的动作,幅度越来越大,频率越来越快,近1周来症状不断加重,甚至整个舌体都伸出口外,不停地舔动,严重地影响饮食、睡眠及言语功能,遂来就诊.

  • 不同频率电针对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肌电图及步行能力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王芗斌;陈剑;李天骄;陶静;陈立典;何坚;陈岚榕

    目的:评定不同频率电针治疗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的肌电图效应和对步行能力的影响为针灸处方提供依据.方法:50例脑卒中下肢偏瘫Brunnstrom分期为Ⅱ-Ⅳ期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即100 Hz组、50 Hz组、2 Hz组.3组分别采用100 Hz、50 Hz和2 Hz的电针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利用表面肌电图记录患侧膝屈曲和踝背屈时大等长收缩时主动肌和拮抗肌的肌电活动,并采用Fugl-Meyer评分、临床痉挛指数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100Hz与50 Hz组股直肌积分肌电值(IEMG)降低(P<0.01,P<0.05),且比2 Hz组显著(均P<0.05);腓肠肌的IEMG 100Hz与50 Hz组治疗后也降低(P<0.05,P<0.01),胫前肌的IEMG仅50Hz组治疗后增高(P<0.05).膝屈曲的协同收缩率100 Hz与50 Hz组治疗后均降低(P<0.05,P<0.01),健患侧的协同收缩比值3组治疗后均显著增高(P<0.01,P<0.05).踝背屈的协同收缩率3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健患侧的协同收缩比值仅100 Hz组治疗后差异显著(P<0.01).3组治疗后Fugl-Meyer 功能评分、痉挛指数和步行功能均显著改善(均P<0.01),但组间差异仅表现为100 Hz组步行能力优于50 Hz与2 Hz组(均P<0.05).结论: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有助于降低脑卒中患者下肢的痉挛程度和提高步行功能,50 Hz和100 Hz较2 Hz疗效好,100Hz的刺激参数可能更佳.

  • 电针腰夹脊穴与膀胱经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作者:单衍丽

    目的:对比电针与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45例)、药物组(40例).电针组穴取腰夹脊穴以及肾俞、气海俞、关元俞、大肠俞、阳陵泉等,行电针疗法,每日1次;药物组口服附桂骨痛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和布洛芬(每次0.3g,每日3次).治疗2周后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电针组有效率为84.4%(38/45),药物组有效率为65.0%(26/40),电针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均P<0.01),且电针组的积分下降幅度大于药物组(P<0.05,P<0.01).结论:电针腰夹脊穴和膀胱经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口服附桂骨痛胶囊和布洛芬.

  • 捻转补泻与捻转方向浅谈

    作者:赵刚明

    捻转补泻是针刺补泻基本手法之一,作为单纯的捻转补泻,根据捻转幅度的大小,捻转频率的快慢分补泻为大家所接受,但捻转补泻与方圆的关系,及捻转补泻分男女、左右问题,历代医家看法不一,给后学者带来不便.现就笔者的见解谈一点看法,仅供参考.

  • 电针抗大鼠骨癌痛的参数优选及其对阿片受体和前体mRNA表达的干预

    作者:杜俊英;房军帆;陈宜恬;吴赛飞;梁宜;方剑乔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和不同频次电针对骨癌痛大鼠痛阈变化的干预,以期优选出电针抗骨癌痛的适宜治疗参数,并通过检测不同组织中阿片受体和前体基因表达,初步探讨电针抗骨癌痛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90只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据不同频率和频次分为6个亚组)和假电针组,每组10只.对照组仅胫骨内注入10μL剂量的无菌磷酸盐缓冲液;其余组均以胫骨内注入Walker256肿瘤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不干预;电针组各个亚组,取双侧“后三里”和“跟端”穴,分别采用2 Hz、100 Hz、2 Hz/100 Hz 3种不同电针频率进行每日1次和隔日1次治疗,1 mA治疗15 min,2 mA治疗15 min,每次30 min;假电针组取与电针组相同的穴位仅刺入皮下,连接电针,不接通电源,均观察14 d.采用动态足底测量仪于造模前、造模后6、8、10、12、14、16、18、20 d检测各组大鼠患侧缩腿阈(paw withdrawal-thresholds,PWTs);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侧L4~L6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和脊髓背角μ阿片受体(μ-opioid receptor,MOR)、κ阿片受体(κ-opioid receptor,KOR)、δ阿片受体(δ-opioid receptor,DOR)、阿黑皮素(pro-opiomelanocortin,POMC)及前强啡肽(prodynorphin,PDYN)mRNA的表达.结果:遣模前各组大鼠PW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患侧足跖PWTs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各电针亚组患侧足跖PWTs均提高,但不同时间点各电针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Hz/100 HzⅡ组大鼠患侧L4~L6背根神经节MOR、KOR、POMC和PDYN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提高(P<0.05,P<0.01),患侧脊髓背角MOR、KOR、DOR、POMC和PDYN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对骨癌痛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但其治疗效果与频率、频次无关.电针抗骨癌痛可能与提高外周部分阿片受体和阿片前体mRNA表达相关.

  • 不同频率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效应及部分作用机制探讨

    作者:王颖;孔立红;李威;张亢亢;沈峰;王亚文;周华;孙国杰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百会"与"肾俞"穴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组织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影响,探讨不同频率电针防治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12只Wistar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2 Hz电针组、30 Hz电针组、50 Hz电针组,每组16只.正常组实验室常规饲养,不进行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于双侧海马齿状回注射0.9%NaCl溶液;其他组采用双侧海马齿状回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制备AD模型.造模成功15 d后,模型组、假手术组不进行任何处理,2Hz、30Hz、50 Hz电针组大鼠选"百会""肾俞"穴进行相应频率电针治疗,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2个疗程.针刺组选穴与电针组相同,但仅针刺不接电针.治疗结束后立即进行水迷宫检测,记录大鼠逃避潜伏期、首次跨越平台时间、跨越平台次数,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GSK-3β、GAP-43的表达.结果:①水迷宫测试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首次跨越平台时间延长(均P<0.01),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针刺组、3组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逃避潜伏期、首次跨越平台的时间缩短(均P<0.01),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1).50 Hz电针组与针刺组、2 Hz、30 Hz电针组比较,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P<0.05)、首次跨越平台时间缩短(均P<0.01),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1,P<0.05).②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GSK-3β、GAP-43表达明显增多(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3组电针组GSK-3β表达明显减少(均P<0.01),GAP-43表达明显增多(均P<0.01).与针刺组、2 Hz、30 Hz电针组比较,50 Hz电针组GSK-3β表达明显减少,GAP-43表达增加(均P<0.01).结论:电针可能通过下调GSK-3β、上调GAP-43表达,从而促进突触损伤修复,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50 Hz电针治疗效果优于30 Hz、2 Hz电针组及针刺组.

  • 率谷透天冲治疗偏头痛

    作者:袁胜

    方法:患者卧位,在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处,取率谷;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约率谷后3分处取天冲.头部常规消毒率谷穴,向后以15°角平刺进针后,沿头皮透刺至天冲穴,以每分钟150~200次频率捻转行针1~3分钟,使酸胀感向头颞周围放散,留针30~60分钟,其间每间隔10分钟行针1次.上法左右交替,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间隔1天后,继续第2疗程治疗.

  • 针药复合麻醉中不同频率电针对肺切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樊文朝;马文;赵创;童秋瑜;沈卫东

    目的:探讨针药复合麻醉中不同频率电针对肺切除患者的镇痛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筛选针药复合麻醉中的佳电针频率.方法:将163例择期行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31例)、B组(34例)、C组(32例)、D组(34例)和E组(32例).5组均穴取后溪、支沟、内关、合谷,A组采用假针刺,将无针体针灸针粘贴在穴位处,针柄连接电针;B组采用频率2 Hz电针刺激;C组采用频率2 Hz/100 Hz的电针刺激;D组采用100 Hz的电针刺激;E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频率2 Hz/100 Hz,均诱导30 min后行静脉诱导全身麻醉,术中维持电刺激至手术结束.观察术中麻醉药用量以及术前1天、术中和术后1天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3+、CD4+、CD8+、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变化.结果:丙泊酚用量B组和D组较少,芬太尼用量B组、D组、E组较少.各组CD3+、CD4+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均P<0.01),E组和C组相比其他3组能较好抑制术后CD3+、CD4+的降低(均P<0.05);各组CD8+随着时间的变化改变不大(均P>0.05),E组和D组相比其他3组能较好抑制术后CD8+的降低(均P<0.05).各组CD4+/CD8+随着时间的变化改变不大(均P>0.05),E组、C组相比其他3组能较好抑制术后CD4+/CD8+的降低(均P<0.05).各组NK细胞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逐步增高的趋势(均P<0.01),各组对NK细胞的调节功能相当(均P>0.05).结论:经穴2 Hz、经穴100 Hz和经皮穴位电刺激2 Hz/100 Hz在镇痛方面效果佳.经皮穴位电刺激2 Hz/100 Hz和经穴2 Hz/100 Hz在免疫功能的调节方面作用佳.推荐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2 Hz/100 Hz,不仅能减少术中镇痛药用量,而且能明显改善肺切除手术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

  • 针药复合麻醉中不同频率电针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林舜艳;高巨;尹正录;周罗晶;陈鑫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麻醉中不同频率电针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和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将124例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麻醉组(A组,24例)、经穴2 Hz组(B组,26例)、经穴2 Hz/100 Hz组(25例,C组)、经穴100 Hz组(24例,D组)、经皮穴位电刺激2 Hz/100 Hz组(25例,E组).A组只行单纯气管内全身麻醉,其余各组行气管内全身麻醉前先行针刺麻醉诱导30 min,取穴百会、印堂、内关,采用G6805-2型电针仪,B组选择连续波型,频率2 Hz;C组选择疏密波型,频率2 Hz/100 Hz;D组选择连续波型,频率100 Hz;E组选择疏密波型,频率2 Hz/100 Hz,在穴位处粘贴电极片,连接电针,针刺持续刺激至手术结束.运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定并记录术前1天、术后第3天的认知功能变化,比较各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并监测患者术前、术毕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变化.结果:A组术后第3天POCD发生率为41.7%(10/24),B、C、D、E组发生率分别为26.9%(7/26)、16.0%(4/25)、33.3%(8/24)、16.0%(4/25),与A组比较,B、C、D、E组的POCD发生率均降低(均P<0.05),C、E组POCD发生率低于B、D组(均P<0.05).术毕A组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为(0.186±0.027) μg/L,B、C、D、E组分别为(0.165±0.028)μg/L、(0.166±0.027)μg/L、(0.163±0.025)μg/L、(0.164±0.025) μg/L,B、C、D、E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低于A组(均P<0.05).结论:不同频率电针辅助全身麻醉可以减少老年患者肠癌切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降低术毕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经穴2 Hz/100 Hz及经皮穴位电刺激2 Hz/100 Hz效果佳,推荐使用.

  • 不同电针频率对肺切除患者血清IL-1、IL-6的影响

    作者:陈妮;马文;沈卫东

    目的:观察不同电针频率下针药复合麻醉对肺切除术患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为针刺麻醉电针频率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择期行开胸肺切除术56例患者随机分为Ⅰ组(22例)、Ⅱ组(16例)、Ⅲ组(18例).各组均行常规药物麻醉,全麻前30 min,Ⅱ组、Ⅲ组予电针后溪、支沟、内关、合谷,Ⅱ组予连续波型,频率2 Hz,Ⅲ组予疏密波型,频率2 Hz/100 Hz,电针刺激维持至手术结束.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酶标法(ELISA)检测患者术前24 h、切皮后10 min、术后24 h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含量.结果:3组患者切皮后10 min IL-6较术前24 h显著上升(均P<0.01),IL-1含量变化不大(均P>0.05);与切皮后10 min比较,Ⅰ组与Ⅲ组患者术后24 h IL-1含量显著上升(均P<0.01),Ⅱ组则变化不大(P>0.05);3组患者术后24 h IL-6含量较切皮后10 min均显著上升(均P<0.01).结论:2 Hz电针频率针药复合麻醉能部分调节体内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围术期机体的应激反应,保护脏器功能.

  • 不同频率电针对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作者:唐炜;马文;傅国强;袁岚;沈卫东

    目的:评价采用不同频率电针刺激双侧内关穴对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发生恶心与呕吐的影响,探讨理想电针参数.方法:将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的女性病人120例随机分为4组.2Hz电针治疗组(A组)、2Hz/100Hz电针治疗组(B组)、100Hz电针治疗组(C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30例.各组均接受相同麻醉处理方案,A、B、C3组病人均在常规药物麻醉开始前半小时针刺双侧内关穴,得气后连接HANS-200A电针仪,频率分别为2Hz、2Hz/100Hz、100Hz,手术结束后停止电针刺激.D组不予电针.观察记录各组病人手术结束后生命体征、术后恶心与呕吐的发生情况及术后恶心与呕吐的严重程度分级.结果:各组病人术后1h心率、平均动脉压(MAP)、指脉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A、C、D组[10.0%(3/30) vs 30.0%(9/30)、36.7%(11/30)、53.3%(16/30),均P<0.01];B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其他3组(均P<0.01).结论:2Hz/100Hz电针可有效减少行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减低病人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

  • 掌擦法运动生物力学与热效应研究

    作者:严晓慧;严隽陶;龚利;姜淑云

    目的:探讨掌擦法运动生物力学特征与热效应之间的关系,拟定掌擦法的操作参数规范.方法:应用三维运动解析系统和推拿手法测试系统同步采集受试者的手法操作数据.受试者为掌擦法专家3名,根据受试者临床实践中用力的轻重分为轻、中、重三型进行采集,测试采样结束后运用自行开发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掌擦法的三维力、周期和频率.结果:掌擦法随着垂向力的增大、频率的增快,测力仪表面温度差值也增大,表面温度的升高在一定范围之内.掌擦法的操作参数为垂向力前擦范围5.256~70.235 N,回擦范围3.903 ~42.169 N,频率1.27 ~1.81 Hz,即76~109次/min.结论:掌擦法有一定的施力范围和频率范围,掌擦法不是表面温度很高甚至使皮肤发烫的一种手法.

  • 育嗣丸影响弱精子症精子运动特性141例观察

    作者:王斌;吴少刚;刘殿池

    本研究应用精液自动分检系统(CASA)对141例弱精子症精子运动特性进行分析,并应用本院研制的育嗣丸治疗观察.结果显示:弱精子症的活率、平均直线速度(VSL)、平均曲线速度(VCL)、鞭打频率(BCF)、精子头侧摆幅度(ACH)以及活力等与正常生育组比较,具有差异性;应用育嗣丸治疗观察3个月后,其相关参数均有改善.

  • 中医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作者:毕云;何红

    心律的起源部位、心博频率与节律及冲动传导等任何一项异常均称为心律失常,临床常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两类.本文就1995年以来中医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 不同频率电针对正常大鼠脊髓背角的转录组学研究

    作者:王珂;张嵘;赵国屏;张庆华;崔彩莲

    目的 探索生理状态下低频和高频电针对大鼠脊髓背角区域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为理解不同频率的电针效应差异提供研究资料.方法 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检测比较2 Hz和100 Hz电针刺激大鼠双侧足三里穴(ST36)和三阴交穴(SP6)后脊髓背角区域基因表达的变化,识别差异表达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差异表达基因所涉及的基因功能和通路进行富集识别与分析.结果 (1)2 Hz电针引起脊髓背角1 150个基因/表达序列标签发生差异表达,100 Hz电针引起1 270个基因/表达序列标签发生差异表达.(2)2 Hz和100 Hz电针均能引起516个相同的基因/表达序列标签发生调变,并且调节方向一致,与神经系统信号传导相关.(3)2 Hz特异调节差异表达的基因与神经可塑性相关.(4)100 Hz特异调节差异表达的基因与应激和免疫调节相关.结论 无论低频还是高频电针均能对脊髓背角神经信号传递产生较广泛的调节.低频电针更多参与神经可塑性调节,高频电针对应激和免疫功能调节更明显.

  • 六味能消胶囊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30例

    作者:魏小果;石玉萍

    老年功能性便秘是以排便频率减少,粪便干结、排便困难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疾病.我们采用六味能消胶囊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于下.

  • 中西医理论结合对便秘的分析与治疗

    作者:张晋;王亚威;王莹威

    便秘(constipation)是指排便频率减少,在不使用泻剂的情况下,每3~4天或更长的时间排便一次,或粪便量少且干硬,并常有排便困难,或合并排便时间长,或排便不尽感.

  • 2Hz和100Hz经皮神经电刺激对大鼠慢性炎症痛治疗作用的比较

    作者:蒋袁絮;王韵;刘红香;方明;韩济生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大鼠慢性炎症痛的治疗作用.方法:以完全福氏佐剂造成单发关节炎大鼠慢性炎症痛模型,以体重、踝周长、跖屈及背屈关节疼痛试验评分为指标,评价多次低频(2Hz)及高频(100Hz)TENS"足三里"穴位对大鼠关节炎的治疗作用.结果:(1)在体重增长速率方面,多次100Hz TENS明显快于2Hz TENS;(2)在缓解关节肿胀方面,100Hz TENS的效果明显优于2Hz TENS;(3)在缓解疼痛方面,100Hz TENS的作用也明显优于2Hz TENS.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对慢性炎症痛有治疗作用,但不同频率的治疗作用又有所不同.

  • 祝贺本刊创办20周年开篇的话崇尚实效渴望创新

    作者:陈可冀

    回望《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走过的20年,同道们不期而同地确实充满成就感。本刊在1999年全国2 804种自然科学期刊中其被用频率名列第一〔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1999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01∶157〕,反映了本刊的科学性和应用性是得到全社会的认同的,令人为之心动。

  • 高张性宫缩乏力的诊断与处理

    作者:姜宁;郭有芝

    1 发病机理和原因1.1 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是有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的.即子宫体部肌肉产生有规则的、频率和强度逐渐增加的收缩,它是由子宫底部两侧开始向中央而往下移行以每秒约2cm的速度扩张,约在15分钟可遍及整个子宫.收缩波的传播接受雌激素、孕酮,PGS的影响并与肌细胞膜电位及其内部肌纤凝蛋白、ATP的浓度、离子情况以及牵张力量有关.子宫收缩力量在宫底比中段强,中段比下段强,将已成熟的子宫颁向上牵引,加之前羊水或先露部的下降而使宫颈容受和扩张.高张性宫缩乏力,是由于子宫收缩失去其极性和对称性,频率及强度亦不规则,子宫的收缩完全不协调,以致子宫肌肉在间歇期并不完全放松,处于持续紧张状态,而子宫腔内的压力及子宫的张力处于高张状态,因而不能发生有效宫缩,影响产程进展和宫口扩张.

1944 条记录 8/98 页 « 12...567891011...979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