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尼美舒利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

    作者:郭鹏

    目的 研究偏头痛患者采取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尼美舒利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偏头痛患者1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经皮神经电刺激+尼美舒利胶囊)和对照组(尼美舒利胶囊),各90例.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睡眠质量(PSQI评分)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0 d后,两组的VAS、PSQI评分均降低,SF-36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偏头痛患者采取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尼美舒利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减轻患者头痛程度,改善其生活质量,且能防止病情反复.

  • 经皮电神经刺激配合微波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勤

    目的:探讨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配合微波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P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药物治疗的36例患者归入对照组,行TENS配合微波治疗的36例患者归入观察组,在治疗1个疗程(15d)后,比较两组的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CB、SCV与治愈率、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ENS与微波联合治疗PDN比单纯药物治疗或微波治疗效果更好,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和临床治愈率.

  • 镜像治疗结合经皮神经电刺激对截肢后幻肢痛的影响

    作者:赵明珍

    目的对在截肢后幻肢痛的治疗中运用镜像治疗结合经皮神经电刺激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改善患者截肢后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于该院接受截肢治疗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21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镜像治疗,观察组采用镜像治疗结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在截肢后幻肢疼痛总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疼痛强度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量表得分均明显下降(P<0.05);与同时期的对照组(8.43±2.14)分相比,观察组疼痛(2.04±1.33)分量表得分显著较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7,P=0.0008).结论在镜像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截肢后幻肢痛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对加快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观察

    作者:蒙群利;叶彩霞;崔海峰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TEAS)对脑卒中恢复期康复治疗患者便秘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 12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脑出血68例,脑梗死5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通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康复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组患者便秘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便秘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对提高脑卒中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 穴位神经电刺激联合酒石酸托特罗定片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研究

    作者:王存志;任书文;闫一团

    目的:评价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0例OAB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2组均治疗20 d。记录治疗前后OAB患者症状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 OABSS)、生活质量评估表(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Schedule,QOL)评分,观察排尿日志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OABSS总分[(4.54±0.34)分比(6.62±1.43)分,t=8.251]、尿急症状评分[(1.26±0.32)分比(2.78±0.43)分,t=16.535]、QOL评分[(1.65±0.35)分比(2.25±0.32)分,t=7.377]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24 h排尿次数[(7.03±1.21)次比(9.63±1.32)次,t=8.466]、24 h尿急次数[(0.24±0.12)次比(1.32±0.63)次,t=9.819]、72 h尿失禁次数[(0.38±0.14)次比(1.09±0.36)次,t=10.718]、夜尿次数[(0.46±0.22)次比(1.35±0.36)次,t=11.167]均低于对照组(P<0.01),每次排尿量[(241.38±20.32)ml 比(184.82±21.43)ml,t=12.300]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33/34)、对照组为79.4(27/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0,P=0.024)。结论穴位神经电刺激可改善OAB患者尿频、尿急等症状,疗效优于单纯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治疗。

  • 针刺对分娩镇痛及母婴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李茂军;张英

    针刺作为一种创伤小、副作用少的非药物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分娩镇痛.已有的研究认为针刺具有镇痛、抗焦虑、抗抑郁、抑制应激反应,以及催产、加强宫缩、缩短产程、减少分娩出血、增加宫内胎儿氧供血供等多重效应,在提高产妇满意度同时,也保护了母胎和新生儿的安全.但国内外也有些研究对针刺的疗效、机制提出质疑,认为实验设计不妥,统计资料可靠性不高等,需针对以上问题加以改进并得出更加科学严谨的结论.目前针刺对分娩的干预时间都集中在活跃期,而用于潜伏期甚至潜伏期前一段时间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另外针刺联合其他方法如椎管内阻滞、药物镇痛等研究较少.本文从针刺对分娩过程的镇痛和母婴保护整体出发,总结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经皮神经电刺激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章权;章建华;童培建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方案中的应用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在浙江省中医院骨伤科就诊,诊断为膝骨性关节炎需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术前口服塞来昔布,术中行膝关节腔周围注射,术后口服塞来昔布、硫酸吗啡控释片.试验组术后增加使用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每日1次.患者于术后24h开始做膝关节功能锻炼.记录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活动角度、不良反应等.结果:术后24、48、72 h及术后1周,试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分别为3.39±0.69,2.79±0.51,2.16±±0.52,1.07±0.57,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80±0.86,3.22±0.58,2.53±0.54,1.38±0.52.术后24、48、72 h及术后1周、2周,试验组患者的膝关节被动活动角度分别为(30.67±3.65)°,(39.17±3.96)°,(47.83±4.86)°,(93.67±7.30)°,(107.67±7.51)°;术后72 h及1、2周主动活动角度分别为(29.83±5.33)°,(78.33±8.24)°,(95.17±5.94)°;均高于对照组的(28.67±3.92)°,(36.83±4.25)°,(45.17±5.17)°,(89.83±7.25)°,(103.17±7.37)°和(24.17±10.26)°,(73.83±9.07)°,(91.33±7.42)°.试验组19例膝部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环形瘀血性压迹,5例出现局部水泡.结论:将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尽早恢复.

  •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对照研究

    作者:郭永红;石田寅夫;郭义;吴深涛;桝田文八

    目的:比较经皮穴位电刺激与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成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组和口服西药对照组各34例.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神经传导速度、血脂、血流变等指标.结果:(1)治疗组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血脂、血流变值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受损神经的传导速度,改善微循环,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

  • 经穴电针治疗老年根性坐骨神经痛临床观察

    作者:王泽显

    目的:比较经穴电针与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老年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39例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60岁以上)随机分为电针组(70例)、经皮组(69例).电针组穴取患侧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等为主,采用电针疗法;经皮组采用神经干上压痛点皮肤电极粘贴,接通脉冲电流,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第1疗程末,电针组痊愈率为41.4%,经皮组痊愈率为29.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疗程末,电针组痊愈率为80.0%,经皮组痊愈率为44.9%,两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经穴电针治疗老年根性坐骨神经痛疗效明显优于经皮神经电刺激.

  •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牙科痛症临床探讨

    作者:林茜;竺海玮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在牙科痛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对100例牙科治疗后疼痛患者进行观察,治疗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法为防止牙科治疗后疼痛的有效方法.

  • 经皮电穴位刺激无痛分娩的研究

    作者:王冰洁;李万瑶;熊小英

    为探讨皮电刺激(TENS)对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在针刺穴位的应用及皮电刺激机理的研究的基础上,将120例产妇随机分为皮电组、催产素组、空白组3个组,分别对分娩疼痛程度、疼痛进展趋势、宫口张开时间、有效宫缩频率及血中皮质醇含量等多项目进行对比.皮电组在减轻疼痛、加快产程进展及提高血中皮质醇含量方面都具有优势,是一种无创伤、无副作用、简单有效、可行的无痛分娩方法.

  •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瘀滞型肩周炎疗效观察

    作者:方剑乔;阚方巨;张奕

    目的:客观和规范地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治疗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诊断、辨证和疗效评价标准,明确和固定各治疗参数,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为观察指标,分别运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和电针对78例患者进行时照治疗.结果:经皮穴位电刺激具有与电针相似的良好疗效,在对疼痛指标和改善肩关节活动等方面,两种疗法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是一种治疗瘀滞型肩周炎的较好疗法.

  • 腹针经皮电刺激对颈肩腰腿痛患者即时镇痛效应的观察

    作者:王樟连;陈利芳;朱维明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结合腹针取穴治疗颈肩腰腿痛患者即时镇痛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腹针TENS组、经穴TENS组、电针组、非腹针TENS组,每组30例.各组选取不同刺激点采用相同刺激参数进行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分别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腹针TENS组在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即时镇痛作用总有效率(96.7%)与经穴TENS组(93.3%)、电针组(96.7%)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非腹针TENS组(10.0%)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腹针TENS具有较好的即时镇痛作用,并可以在使用较少刺激点的情况下提高镇痛效应.

  •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作者:周国赢;周国胜;靳建宏

    目的:比较经皮穴位电刺激与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5例.观察组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和口服安慰剂治疗,经皮电刺激穴取足三里、梁门、太冲等;对照组给予口服莫沙必利分散片、多潘立酮、奥美拉唑药物治疗和经皮穴位电刺激安慰治疗,经皮穴位电刺激安慰治疗的刺激部位在观察组所选穴位外3~4 cm处,刺激量未达到治疗量.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各症状评分、血浆胃动素(MTL)浓度和生长抑素(SS)浓度.结果:治疗后两组各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的上腹痛、反酸、嗳气、腹胀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治疗后均能升高血浆MTL浓度和降低SS浓度(均P<0.001),且观察组的血浆MTL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S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比药物治疗更能减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上腹痛、反酸、嗳气、腹胀等症状,并升高患者的血浆MTL浓度,降低SS浓度,从而改善胃肠动力.

  • 无损伤电极脉冲电刺激穴位治疗Bell's麻痹临床观察

    作者:郭青华;颜建珍;严伍绅;肖梅珍

    目的:探讨治疗Bell's麻痹的无损伤疗法.方法:将276例Bell's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38例.治疗组采用无损伤电极脉冲电刺激面部穴位疗法,穴取太阳、四白、牵正、地仓;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疗法,药物为强的松、地巴唑、复合维生素B、牵正散.10天为一疗程,2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愈率、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83.3%、99.3%,对照组分别为48.5%、88.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无损伤电极脉冲电刺激面部穴位治疗Bell's麻痹疗效显著,安全无损,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可推广应用.

  •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不同时期肩周炎疗效观察

    作者:方剑乔;张奕;宣丽华;刘侃卓;陈雷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不同时期肩周炎的治疗作用及与电针治疗的效应差异.方法:将360例不同时期肩周炎患者分成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组(186例)和电针治疗组(174例),各组采用相同经穴分别治疗.结果: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粘连前期和粘连期肩周炎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6.6%和96.9%,电针刺激对粘连前期和粘连期肩周炎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3.5%和97.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不仅能有效止痛,对粘连期的肩关节活动障碍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为治疗肩周炎有效、简便的疗法.

  • 经皮电刺激与电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对比

    作者:郭学军;贾杰

    目的:对比经皮电刺激与电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FS)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经皮电刺激治疗组(A组)、电针治疗组(B组)、药物对照组(C组)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其中A组和B组均采用以FS常见的18个压痛点邻近穴位为刺激点,C组采用口服阿米替林为主的西药.结果:A组及B组的有效率及痊愈显效者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随访结果同C组比较,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A组同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或电针刺激穴位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优于药物组,而经皮电刺激是一种无创痛且被患者乐于接受的方法.

  • 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刺激参数的文献分析

    作者:刘璇;刘志顺;黄石玺

    总结目前临床及实验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电针参数,探索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佳刺激参数.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知网、MEDLINE,分析不同电针刺激参数的不同的电针效应.结果表明:①临床使用的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参数范围为:频率1~20 Hz,集中在低频率;电流0.2~0.8 mA,强度大多为以患者耐受为刺激强度;波型多选用疏密波、连续波为主.②动物实验所使用的电针频率多集中在2~20 Hz,以2 Hz、5 Hz的低频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好;动物实验所使用的电流范围为0.4~10 mA,强度均以穴位周围组织轻微颤抖或肌肉出现轻微抽动为度;波型以断续波为主.说明不同电针参数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不同.尚需采用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对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佳参数进行探索.

  • 经皮穴位电刺激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疗效观察

    作者:区锦燕;洪海;王文兰;游玉媛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的应用价值及防治麻醉后伤口急性疼痛的有效性.方法:择期行椎板减压内固定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组(观察组)和单纯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采用韩氏刺激仪经皮肤电极刺激合谷、劳宫、内关、外关,然后接受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中采取间断穴位电刺激(刺激30 min,停止30 min)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只采用单纯瑞芬太尼复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药用量,术前、术中、拔管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拔管及苏醒时间,苏醒后伤口疼痛程度.结果:①观察组病人异氟醚用量为(0.52±0.33)vol%,明显比对照组(1.12±0.18)vol%少(P<0.01).②观察组术中、拔管前后血压、心率均低于术前(P<0.01),对照组术中血压、心率低于术前(P<0.01);观察组拔管后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拔管前后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③观察组拔管、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④苏醒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组26例VAS评分<4分,4例VAS评分≥5分;对照组10例VAS评分<4分,20例VAS评分≥5分,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可减少麻醉药用量,缩短病人苏醒时间,有效防治瑞芬太尼麻醉后的急性疼痛.

  • 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TCI在全麻中镇痛效应及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作者:贺必梅;杨博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靶控输注(TCI)在全麻中镇痛效应及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TCI组(简称复合组)和单纯TCI组(简称TCI组),每组30例.复合组患者先行经皮穴位电刺激麻醉诱导30 min,然后行TCI静脉全身麻醉,经皮穴位电刺激持续刺激至手术结束;TCI组单纯行TCI静脉全身麻醉.通过对全麻药血浆靶控浓度的影响,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的镇痛效应.同时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在术中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结果:复合组及TCI组患者术中平均所需的丙泊酚量分别为226.67 mg及272.22 mg,平均所需的芬太尼量分别为0.11 mg及0.14 mg,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复合组切皮前后心率、血压的波动均较TCI组小,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复合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在术中具有一定的麻醉镇痛作用,可相对减少17%丙泊酚用量及14%芬太尼用量;同时,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减轻手术切皮对患者所致的心血管系统的应激反应,并可加快患者的苏醒.

217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