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葡萄籽多酚泡腾颗粒制备工艺及含量测定

    作者:李小万;陈文;周俊;毛艳

    目的 探讨葡萄籽多酚泡腾颗粒制备工艺及其中原花青素含有量的测定.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稀释剂、黏合剂、崩解剂、矫味剂,以泡腾时间、粒度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法优化PVP-K30乙醇溶液体积分数、崩解剂比例、PEG用量,UV法测定葡萄籽多酚泡腾颗粒中的原花青素的含有量.结果 葡萄籽多酚泡腾颗粒的佳制备工艺为柠檬酸与碳酸氢钠比例1.1∶1,PEG用量4.6%,PVP-K30乙醇溶液体积分数7%.在此条件下,颗粒中原花青素的含有量为0.79%.结论 该工艺适合于葡萄籽多酚泡腾颗粒的制备.

  • 白芍多糖脱色工艺研究

    作者:秦亚东;汪荣斌;周娟娟

    目的 优化白芍多糖脱色的佳工艺.方法 分级醇沉技术得到不同组分的白芍多糖,研究粉末活性炭、颗粒活性炭、过氧化氢、次氯酸钠对其脱色效果的影响,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脱色工艺,并对脱色前后多糖进行UV、IR分析.结果 白芍多糖色素主要集中在PRPS90组分.该组分白芍多糖优脱色工艺为温度为65℃,过氧化氢体积分数为20%,调节pH值为9,脱色3.5h.经UV、IR分析,脱色前后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 该工艺稳定可行,易于操作,适合工业化生产.

  • 水黄皮根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作者:赵映淑;朱毅;董志;陈国彪

    目的 确定水黄皮根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总黄酮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设计试验优选水黄皮根总黄酮佳提取工艺条件;以水黄皮素为对照,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量.结果 水黄皮总黄酮佳提取工艺为:每1 g药材粗粉加入20倍量60%乙醇,于80℃回流提取3次,每次1.0 h.结论 本实验设计合理、可行,实验结果 重复性较好.

  • 枳香胶囊提取工艺的研究

    作者:王萍;何强;阿里亚·阿不都拉;毛伟新

    枳香胶囊为中医和胃健脾护肝治酸之临床验方,在我院已使用多年.本处方主要由木香、佛手等药材组成.木香烃内酯为木香的主要活性成分,也为木香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1].在其制剂工艺的研究中.根据方中药材所含有效成分的性质,拟定了木香、佛手等药材的提取方法,以木香烃内酯的含量和醇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设计法确定了枳香胶囊的提取工艺,为进一步提高枳香胶囊的疗效及质量提供依据.

  • 金银花多酚氧化酶抑制剂的筛选

    作者:李菁;马东来;刘宏伟;冯建明;李静娟;郑玉光

    目的 筛选金银花多酚氧化酶抑制剂.方法 以pH值、浸泡时间、料液比为影响因素,木犀草苷、绿原酸含有量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筛选单一抑制剂.以所筛选单一抑制剂质量浓度为影响因素,木犀草苷含有量提高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复合抑制剂组成.结果 维生素C、β-环糊精、曲酸、食盐对金银花褐变的抑制作用较好,佳pH值为5,浸泡时间为120 min,料液比为1∶8.复合抑制剂佳组成为0.2 mg/mL维生素C,2.3 mg/mL β-环糊精,8.0 mg/mL曲酸,10.6 mg/mL食盐,木犀草苷、绿原酸含有量提高率分别为55.61%、9.79%.结论 与单一抑制剂比较,多酚氧化酶复合抑制剂可明显提高金银花中木犀草苷含有量,对该药材产地加工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党参炔苷解吸-减压内部沸腾提取工艺的优化

    作者:杨军宣;郭振宇;张毅;吕姗珊;周年华;周滢

    目的 优化党参炔苷解吸-减压内部沸腾提取工艺.方法 以党参炔苷得量为评价指标,药材粒度、解吸液浓度、提取溶剂、压力、时间、温度、次数为影响因素,单因素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 佳条件为药材粗粉加入3倍量80%乙醇解吸30 min后,再加入10倍量40%乙醇,50℃下减压(真空度-0.03 MPa)提取2次,每次15 min,该方法下党参炔苷得量显著高于水煎煮、乙醇回流、渗滤提取.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提取温度低,乙醇用量少,可用于提取党参炔苷.

  • 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制备

    作者:吴素香;闫冉;石森林;葛卫红

    目的 制备桂枝茯苓透皮贴剂.方法 以压敏胶和促渗剂种类、溶剂种类和用量、载药量为影响因素,贴剂外观、成型性、黏附性、提取物分散性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再考察芍药苷、肉桂酸、丹皮酚在大鼠皮肤上的稳态渗透速率.结果 佳条件为Duro-Tak 87-2677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基质),提取物与丙二醇(溶剂)比例1:0.5,促渗剂3%氮酮,载药量为20%,所得透皮贴剂具有理想的初黏力和持黏力.3种成分平均透皮速率分别为34.32、1.684、72.90 μg/(cm2·h),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26.81、1.523、111.8 μg/(cm2·h),其体外经皮渗透曲线均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 桂枝茯苓透皮贴剂制备工艺简便稳定,体外经皮渗透性能良好.

  •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陈皮黄酮工艺及其抑菌活性

    作者:王慧芳;苏淑云;邵圣娟;郑佳楠

    目的 研究大孔树脂纯化陈皮黄酮工艺,并评价其抑菌活性.方法 考察5种大孔树脂(HPD-100、HP-20、AB-8、X-5、NKA-Ⅱ)对黄酮的静态吸附、解吸作用,绘制动力学曲线.以上样液pH值、体积流量、质量浓度,洗脱液(乙醇)体积流量、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黄酮回收率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分离纯化工艺.然后,滤纸片法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 佳条件为HP-20大孔树脂,上样液pH值3.5、体积流量2 mL/min、质量浓度0.682 3 mg/mL,乙醇体积分数60%、体积流量2 mL/min,黄酮回收率64.95%,纯化后其含有量较纯化前提高了5.81倍.0.5、1 mg/mL黄酮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纯化后该成分对大肠杆菌效果显著,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均优于茶多酚,但对枯草芽孢杆菌作用相对较弱.结论 HP-20型大孔树脂更适合分离纯化陈皮黄酮,纯化后该成分抑菌活性明显提高.

  • 辛鹅鼻用温敏原位凝胶的制备

    作者:袁佳敏;黄星雨;周宇婷;杨琼梁;颜红

    目的 制备辛鹅鼻用温敏原位凝胶.方法 提取辛夷、鹅不食草挥发油后,制备复方提取物.以基质种类与用量、溶剂(1,2-丙二醇)与增溶剂(吐温-80)用量为影响因素,胶凝温度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然后,考察凝胶pH值、黏度、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佳条件为2%复方提取物,0.4%混合挥发油,基质15%泊洛沙姆407 (P407)和1%泊洛沙姆188 (P188),15%1,2-丙二醇,1%吐温-80,促渗透剂1,2-丙二醇,防腐剂0.04%苯扎溴铵,胶凝温度(33.5±0.06)℃,pH值6.1±0.4,黏度平均增加速率(32 ~34℃)2 484 mPa·s/℃.凝胶体外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药物释放率与凝胶溶蚀率之间的相关性较高.结论 辛鹅鼻用温敏原位凝胶制备工艺简单,pH值、胶凝温度、黏度适宜,具有一定缓释作用,可满足鼻腔局部用药需求.

  • 薯蓣皂苷元纳米混悬液的制备

    作者:常金花;薛禾菲;刘沛;刘翠哲

    目的 制备薯蓣皂苷元纳米混悬液.方法 介质研磨法制备纳米混悬液后,冷冻干燥法将其固化.以粒径及多分散系数(PDI)为评价指标,稳定剂种类、薯蓣皂苷元与稳定剂比例、初混悬液体积与研磨珠质量比例、研磨时间、冻干保护剂种类及其用量为影响因素,单因素试验筛选制备和固化工艺.观察纳米混悬液形态,测定纳米混悬液和冻干粉的粒径和PDI.结果 佳条件为薯蓣皂苷元与普朗尼克F127(稳定剂Ⅰ)比例6:1,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稳定剂Ⅱ)比例50:1,初混悬液体积与研磨珠质量比例1:4,研磨时间120 min,以8% PEG-6000和2%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纳米混悬液呈棒状或片状,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指数分别为(348.1±14.2)nm和0.244±0.059,均低于冻干粉.室温下,纳米混悬液、冻干粉粒径分别在35 d、3个月内保持稳定.结论 薯蓣皂苷元冻干粉的物理稳定性优于其纳米混悬液,复溶后即可使用.

  • 氢溴酸高乌甲素纳米粒缓释片的制备

    作者:付金芳;曹伶俐;李乘欣;王思寰;王广东;郝海军

    目的 制备氢溴酸高乌甲素纳米粒缓释片.方法 高压乳匀法制备纳米粒,真空冷冻干燥后,将其与骨架缓释片辅料混匀,制备缓释凝胶骨架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吸附剂种类、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类型及其用量、聚乙二醇(PEG)类型对释药行为的影响.结果 佳条件为以乳糖为吸附剂,HPMC 4K和HPMC 15M(比例1∶1)用量40 mg/片,PEG 400与PEG4000比例2∶1,所得缓释片的体外释放符合零级释药模型,12 h累积释放度达89.82%.结论 该方法简单可靠,有利于工业化大批量生产氢溴酸高乌甲素纳米粒缓释片.

  • 疏风定喘颗粒辅料的筛选

    作者:李璐;王秀海;王永香;孙文杰;吴云;丁岗;毕宇安;王振中

    目的 筛选疏风定喘颗粒(炙麻黄、黄芩、前胡等)的辅料.方法 分别以糊精、乳糖、微晶纤维素、甘露醇、山梨醇为辅料进行制粒,混料设计进行优化;以成型性、吸湿性、溶化性、流动性、颗粒性状为指标,评价不同辅料所制颗粒的性状,响应面法进行优化;以颗粒成型率和溶化率为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辅料用量.结果 以糊精为辅料制粒时效果佳,根据干膏得率及服药量,其适宜用量为20% ~ 30%.结论 糊精是制备疏风定喘颗粒的理想辅料.

  • 清补平衡膏提取工艺的优化

    作者:陈国宝;宋桂萍;龚伟;柳佳;张彦南

    目的 优化清补平衡膏的提取工艺.方法 HPLC法测定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芍药苷含有量,并以其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结果 佳条件为加8倍量水,浸泡时间1h,煎煮2次,每次90 min,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和芍药苷含有量分别为212.4、7 340.52、247.59 μg/mL.结论 该方法合理可行,可为清补平衡膏的生产及其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

  • 俄色叶-A毛囊靶向脂质体制备工艺的优化

    作者:杨邦祝;毛羽;沈睿娟;李艳;林灵敏;杨学军;朱刚

    目的 优化俄色叶-A毛囊靶向脂质体的制备工艺.方法 薄膜-超声法制备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结果 佳参数为卵磷脂与胆固醇比例5∶1,卵磷脂与药物比例10∶1,缓冲液用量15 mL.包封率的预测值和实测值分别为91.8%和92.3%.脂质体粒子呈球形,粒径为(162.1±6.3) nm,Zeta电位为(-32.8±7.3)mV.结论 该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包封率高.

  • 载槐定碱PLGA微球制备工艺的优化

    作者:马玉花;王虹;张广兴;孙磊;王文苹

    目的 优化载槐定碱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O/O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PLGA微球.以形态、粒径、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度为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工艺.结果 制得的微球圆整、均匀,平均粒径(17.16±3.94) μm,包封率(66.98±0.48)%,体外突释较低,缓释12 d时的释药量达90%.结论 该制备工艺稳定可行,所得槐定碱PLGA微球的载药量与包封率较高,缓释显著.

  • 影响骆驼蓬总生物碱壳聚糖纳米粒粒径的因素

    作者:岳佳琪;马桂芝;付计瑞;滕亮;王长虹

    目的 考察影响骆驼蓬总生物碱壳聚糖纳米粒粒径的因素.方法 离子凝胶法制备骆驼蓬总生物碱壳聚糖纳米粒,然后根据单因素与正交试验,考察壳聚糖、三聚磷酸钠、吐温-80、pH及搅拌时间对其粒径大小的影响.结果 优条件为壳聚糖质量浓度1 mg/mL、三聚磷酸钠用量6 mg、吐温-80用量15 mg、pH 4、搅拌时间0.5h,所得纳米粒平均粒径为(95±1.5) nm,Zeta电位为+(26±1.5)mV.结论 该条件稳定、合理、具有可行性.

  • 葛根素凝胶膏剂的制备工艺

    作者:勾怡娜;张宁;陈贤金;刘建利;房敏峰;刘竹兰

    目的 筛选葛根素凝胶膏剂的优处方.方法 采用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试验,以感官指标、初黏力、持黏力为评价指标,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优选出葛根素凝胶膏剂的佳基质配方.然后,利用Franz扩散池法考察其体外经皮渗透性,优选佳透皮吸收促进剂.结果 葛根素凝胶膏剂的优处方为CMC-Na-明胶-聚丙烯酸钠-甘油-葛根素-氮酮为0.02∶ 4∶0.75∶3∶0.25∶0.25.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的促渗效果依次为氮酮>二甲基亚砜>冰片,故氮酮为佳透皮促进剂,透皮速率为56.246 μg/(cm2·h).结论 以优处方制得的葛根素凝胶膏剂具有良好的黏附性及皮肤渗透性.

  • 乌芍止痒颗粒成型工艺

    作者:郭志烨;杨明;韩丽;刘李梅;钱枚;邹文铨

    目的 研究乌芍止痒颗粒(何首乌、白鲜皮、赤芍、醋延胡索等)的制备工艺及优处方,并对佳成型颗粒的物理特性进行考察.方法 以制粒情况为指标,对润湿剂种类、润湿剂用量和搅拌时间进行单因素考察;以吸湿率、成型率、溶化性和制粒情况为指标,对填充剂种类进行单因素考察;以吸湿率为指标,D-优混料设计对填充剂优配比进行考察.再对佳成型颗粒进行临界相对湿度、休止角、溶化性、颗粒粒度测定.结果 乌芍止痒颗粒佳成型工艺为以乳糖-可溶性淀粉-糊精(0.335∶0.360∶0.305)为填充剂,干膏粉与填充剂按1∶1比例混匀,以干膏粉用量0.2倍的70%乙醇为润湿剂,搅拌30 s后制粒.佳成型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为69%,流动性、溶化性以及颗粒粒度均合格.结论 D-优混料设计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 大豆中大豆异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作者:马桂芝;云琦;高晓黎

    目的:优选出大豆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大豆异黄酮(大豆黄素、金雀异黄素)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与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大豆粉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大豆异黄酮的优提取工艺为:以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h,每次加80%乙醇量为大豆粉量的16倍.结论:建立了同时测定提取液中两种大豆异黄酮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验证试验表明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 濒危药用植物三叶青ISSR分子标记的建立

    作者:彭昕;吉庆勇;李玉兰;张煜炯

    目的 对三叶青的简单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ISSR-PCR)体系和扩增程序进行优化,并将其应用于野生三叶青种质资源的遗传分子标记.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对三叶青ISSR-PCR反应条件中的Mg2+、dNTP、引物、模板DNA、TaqDNA聚合酶浓度和退火温度等因素进行筛选,之后结合正交试验来选择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ISSR引物.结果 建立了ISSR-PCR佳反应体系,为25 μL反应体系中含有2.5mmol/L Mg2+、0.2 μmol/L引物、0.25mmol/L dNTP、50 ng DNA模板、0.5U TaqDNA聚合酶,并利用U810等16条引物,初步构建了15份三叶青种质资源的ISSR指纹图谱,平均多态条带百分率达57.0%.结论 该反应体系的稳定性和多态性良好,可满足对三叶青野生资源的遗传变异水平和结构分析的研究考察.

174 条记录 5/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