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放大内镜和普通内镜鉴别瘤性和非瘤性大肠息肉

    作者:彭贵勇;房殿春;李向红;余欣

    目的比较放大内镜和普通内镜对大肠息肉的实时诊断及治疗的价值.方法对105例大肠息肉进行靛胭脂染色、普通内镜及放大内镜观察其表面结构形态,并参照Kudo法进行分类,共分七型:Ⅰ型、Ⅱ型、ⅢL型、ⅢS、Ⅳ型、Ⅴ型和混合型.Ⅰ、Ⅱ型为非瘤性息肉,ⅢL、ⅢS、Ⅳ及混合型为腺瘤性息肉,Ⅴ型为癌变.比较放大内镜和普通内镜在鉴别瘤性和非瘤性息肉中的价值.结果放大内镜下炎性及增生性息肉中非瘤性表型为78.57%,瘤性表型为21.43%;腺瘤息肉中非瘤性表型为3.33%,瘤性表型为96.67%;幼年性息肉均为非瘤性表型.Ⅰ、Ⅱ、ⅢL、ⅢS、Ⅳ、Ⅴ及混合型息肉中腺瘤率分别为0、13.33%、70%、75%、100%、100%和63.64%.分型诊断瘤性和非瘤性息肉的敏感性为96.67% 和 80%, 特异性为86.57%和94.73%,鉴别诊断准确率为89.52%.普通内镜分型诊断瘤性的敏感性为88.3%,特异性为81.5%;非瘤性息肉的敏感性为73.3%,特异性为82.5%;鉴别诊断准确率为82%.结论用色素放大内镜和普通色素内镜分析大肠息肉表面结构,能有效鉴别大肠非瘤性息肉、腺瘤及癌.因此,有助于在结肠镜检查的同时决定对病灶的处理.

  • 放大内镜与超声内镜对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作者:高亚东;屈亚威;刘海峰

    目的 系统评价放大内镜和超声内镜对评估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 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异质性检验,汇总合并灵敏度、特异度,并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终纳入6篇文献,包含640例患者进行合并分析.放大内镜的汇总灵敏度、汇总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AUC分别为0.79(95%CI:0.71~0.86)、0.97(95%CI:0.94~0.98)、18.19(95%CI:5.75~57.54)、0.25(95%CI:0.18~0.35)、0.831 8;超声内镜分别为0.82(95%CI:0.72~0.89)、0.89(95%CI:0.85~0.92)、6.34(95%CI:4.46~9.01)、0.23(95%CI:0.15~0.36)、0.922 7.两者AU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内镜的准确性相当,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FICE 和 BLI 技术在消化道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黄洁丽(综述);王江红(审校)

    单独使用白光内镜对消化道微小病变的观察判断较为困难。2005年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uji intelligent chromo endoscopy ,FICE)作为一种致力于提高对内镜下病变发现阳性率的新型图像增强内镜而被开发并广泛应用。 FICE 在胃肠道病变中成像清晰明亮,对比度高,能更好地勾勒出病灶边缘,显示血管形态结构,便于对黏膜腺凹与绒毛进行观察,其效果近似色素内镜,与色素内镜相比有更高的优视率,并且操作简便、安全可靠,避免了染料喷洒不均及喷洒过程繁琐等缺点,可替代色素内镜。但是,在 FICE 加放大内镜下观察恶性病变中的不规则的微血管成像效果并不能完全令人满意,并且胃腔是一个较大的管腔器官,较远的观察距离会导致对病灶成像较深,在对肿瘤表面黏膜的细微结构观察方面成像效果也不够理想。近,富士胶片有限公司开发的蓝色激光成像(blue laser ima-ging ,BLI)系统,改善了 FICE 的局限性,为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1]。在此,本文对 FICE 和 BLI 成像技术目前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 大肠黏膜腺管开口分型对大肠息肉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永健;吉明柱;吕红;朱建新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结合腺管一口分型对大肠息肉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放大内镜检查中发现息肉性病变后,对病灶及直肠喷洒靛胭脂,采用放大内镜观察病灶黏膜腺开口形态,按Kudo分型作病灶性质判断,并与切除或活检组织作病理学比较.[结果]检出大肠息肉性病变共309个,非肿瘤性患肉188个,占60.8%,其中增生性息肉132个(42.7%),炎症性患肉51个(16.5%),幼年性息肉5个(1.6%);腺瘤性息肉108个,占35.0%;进展期大肠癌13例(4.2%).非肿瘤性患肉腺管开口均为I、Ⅱ型腺管开口;腺瘤型息肉腺管开口为ⅢL、Ⅳ型分别占23%、10.4%,而Ⅳ型腺管开口中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3例,表现为VN型腺管开口;13例进展期癌均表现为黏膜腺管开口破坏无结构,为VN型.[结论]大肠腺管开口对于判断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以及早期大肠癌具有重要意义,V型腺管开口高度提示癌的可能.对指导及时的内镜治疗或手术切除具有重要意义.

  • 色素内镜在电子结肠镜中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吴俊超;杨锦林;胡兵;唐承薇

    目的:结肠镜下应用色染料或色素可增强病变的定位和特征,有利于发现早期结肠肿瘤,且对于内镜下治疗有帮助,采用普通和放大内镜结合染色对于结病变的发现和性质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评价色素内镜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至7月在内镜中心拟作内镜下息肉切除的病例81例,117个息肉,分别采用普通结肠镜和放大镜下结合结合0.4%靛胭脂染色采用按工藤分类法进行分类,预测其病理类型,对于不能分类者再采用0.2%甲酚紫染色进行分类,然后行息肉电切后全部送病理活检,将病理结果与内镜下预测对比,分析色素内镜的临床价值.结果:普通电子镜采用靛兰胭脂红染色后所有息肉清晰显示其形态和边界,明显优于染色前.放大肠镜靛胭脂染色对64例87个息肉按工藤分类法进行分类,17例30个息肉靛兰胭脂红染色无法分类,采用0.2%的甲酚紫染色分类,其中Ⅰ型11个,Ⅱ型27个,Ⅲ型46个,Ⅳ型25个,Ⅴ型8例.与病理结果对比,息肉表面腺管开口为Ⅰ、Ⅱ型的的38例病变中全部为增生性息肉,Ⅲ型46个中ⅢL1型33个,管状腺瘤28个,管状绒毛腺瘤5个,ⅢL2型13个,管状腺瘤11个,管状绒毛腺瘤2个,本组未发现现Ⅲs型息肉.Ⅳ型25个中绒毛管状腺瘤15个, 绒毛腺瘤8个,灶性癌变2个.Ⅴ型8例,Ⅴ1型3个,ⅤN型5均为腺癌.普通电子肠镜结合色素内镜发现息肉的能力优于普通电子肠镜,对于表面腺管开口的识别靛胭脂染色对ⅢL型,Ⅳ型,Ⅴ型腺管开口有较好的识别能力,明显优于普通电子肠镜,但是对于Ⅰ型、Ⅱ型的鉴别能力差.染色结合放大镜能较好地区分各型,腺管开口的类型对于肿瘤与非肿瘤的鉴别与病理类型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①普通肠镜结合色素内镜能提高发现结肠息肉敏感性,对于早其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价值.②放大肠镜结合色素内镜能清晰显示病变表面结构和腺管开口,对于肿瘤与非肿瘤的鉴别诊断接近病理诊断,对于早期癌的发现有很高的价值,值得更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应用.

  • 幽门螺杆菌感染时放大内镜窄带成像下的胃粘膜改变

    作者:李易;韩盛玺;刘晓岗

    目的 观察放大内镜窄带成像下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时的胃粘膜细微结构变化.方法 对112例具有不同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在完成普通内镜检查后,应用放大内镜窄带成像术对胃窦胃小凹形态和胃体集合小静脉进行观察,并在所观察部位活检做病理检查及快速尿素酶检测,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胃体下部集合小静脉分为规则型(R)、不规则型(I)和消失型(D),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别为8.9%、64.3%和69.1%,其中D型和I型的幽门螺杆茵感染率明显高于R型(P<0.01).幽门螺杆茵只发生在胃小凹的B、C、D 3型中,其幽门螺杆茵的感染率分别为25.0%、67.6%和33.3%,C型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B型和D型(P<0.05).结论 放大内镜窄带成像下,幽门螺杆茵感染的胃粘膜表现为集合小静脉模糊、混乱或消失,胃小凹稀疏、粗大、开口扩张发红.

  •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易;韩盛玺;刘晓岗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临床价值.方法 观察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的胃黏膜淡蓝色嵴,并与其肠上皮化生的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对照研究,对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 用淡蓝色嵴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为88.46%,特异性为91.03%,准确性为90.00%;阳性预测值为86.79%,阴性预测值为92.21%.结论 通过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现察淡蓝色嵴,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进行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

  •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放大内镜及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刘晓岗;阳运超;周丽华;韩盛玺

    目的 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镜下形态、腺管开口类型和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对10例LST可疑病变行0.3%靛胭脂喷洒染色,确定病变范围后以放大肠镜观察腺管开口类型,作病理活检并与术后病理类型对照.结果 10例LST患者内镜下大体形态分型:颗粒均一型3例,结节混合型6例,扁平隆起型1例.腺管开口类型;ⅢL型4例,Ⅳ型6例,未发现Ⅴ型腺管开口.术后病理类型:管状腺瘤4例,伴腺体轻度异型增生;管状绒毛状腺瘤5例,均伴腺体中一重度异型增生,其中1例合并粘膜内癌;绒毛状腺瘤1例,腺体重度异型增生,伴黏膜内癌.术前内镜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者仅3例.结论 大肠侧向发育肿瘤并非少见.内镜下黏膜染色结合放大内镜观察可有效确定病变范围、形态和腺管开口类型,初步判定病理类型以指导治疗.LST镜下形态以结节混合型多见,术后病理类型多为管状绒毛状腺瘤.腺管开口类型多为Ⅳ型.Ⅳ型腺管开口的病变也可合并早期大肠癌.内镜下活检不能代替术后病理检查.

  • 不同内镜检查方式对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评估价值

    作者:胡冬梅;汤琪云;薛成俊;夏艳

    目的:比较三种内镜检查对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评估效果.方法:取早期食管癌患者78例,分别采用白光内镜、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分别使用IPCL分型和B分型两种方法)和超声内镜观察病灶浸润深度,采用Kappa值评价白光内镜、放大内镜和超声内镜与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比较3种内镜检查对判断病灶浸润深度的准确性.结果:白光内镜(Kappa =0.679)及NBI放大内镜下IPCL分型(Kappa =0.645)与术后病理结果具有中等一致性,放大内镜下B分型与术后病理结果具有良好一致性(Kappa =0.799),超声内镜与病理结果具有较差一致性(Kappa =0.209);NBI放大内镜下B分型对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高,其次是NBI放大内镜下IPCL分型及白光内镜,超声内镜的准确性差.结论:白光内镜在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方面具有较大价值,其次是放大内镜,而超声内镜准确性较差.

  • 学习大肠镜单人操作技术542例操作体会

    作者:叶莉娜;刘哲;李红灵;黄涛;胡浩

    大量文献报道大肠镜单人操作技术可以减少接受大肠镜检查患者的痛苦,降低出现穿孔、出血、肠系膜撕裂等并发症的几率,并且节约人手、方便操作,还可提高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便于放大内镜及内镜下治疗等新技术的更好应用,因此推广大肠镜单人操作法势在必行.我科两名医生分别经过3个月的模拟大肠镜操作训练并考试合格后,分别从2008年12月至2009年4月、2011年3-7月进行大肠镜单人操作,各完成大肠镜单人操作316例、226例,现我们就学习大肠镜单人操作的结果和体会总结如下.

  • 你需要做内镜检查吗

    作者:刘正新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内镜作为医生眼、手的延伸,已经达到了"无孔不入"的境界.就消化系统而言,目前有:(1)能完成咽喉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检查和治疗的电子胃镜(2)能完成整个大肠和20厘米末段回肠检查和治疗的电子肠镜(3)专门检查和治疗十二指肠乳头以及胆管、胰管疾病的胆道镜以及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4)针对小肠疾病诊断的胶囊内镜和小肠镜(5)可测定病变深度的小探头超声内镜以及集检查和治疗胃肠道本身和附近脏器如胰腺的疾病为一体的内镜下超声(6)能完成对腹腔内脏器直接检查和手术治疗的腹腔镜(7)针对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的色素内镜、放大内镜、共聚焦内镜、窄带成像技术与放大内镜联用等.

  •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对慢性胃炎诊断价值的探讨

    作者:刘欣;张晓敏;张军;刘冬;刘亚萍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NBI-ME)对慢性胃炎诊断及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1例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的患者,对黏膜有可疑病变的区域行NBI-ME观察,对观察区域及相应164例组织标本的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幽门螺杆菌(Hp)经13C呼气试验及快速尿素酶法检测.结果 非萎缩炎胃黏膜形态多见于Ⅰ型及Ⅱ型,萎缩炎多见于Ⅲ型、Ⅳ型及Ⅴ型,Ⅰ型与Ⅲ、Ⅳ型相比,Ⅱ型与Ⅲ、Ⅳ型相比,所见非萎缩炎与萎缩炎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萎缩炎多见于Ⅲ型,中度萎缩炎多见于Ⅳ型,重度萎缩炎及伴肠化或不典型增生多为Ⅴ型及Ⅵ型.Hp感染时,胃窦部主要见于Ⅲ、Ⅳ、Ⅴ1型,Hp阳性率以Ⅳ型高,与Ⅱ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Ⅲ型、Ⅴ1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体部多见于Ⅱ型,Ⅰ型与Ⅱ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体部集合静脉Ⅰ型Hp阳性率高于R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型Hp阳性率高于R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BI-ME通过对胃黏膜微细结构及血管形态的观察,对慢性胃炎的诊断和分型与其病理形态学改变具有良好的对应性,对判定Hp感染也有一定的价值.

  • 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作者:李晓丽;冯义朝;张鑫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及病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时刻威胁着人群的健康.早期诊断胃癌,予以及时的治疗,能够提升胃癌患者的预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达到控制甚至是治愈胃癌的目的.窄带成像与放大内镜技术是当前内镜诊断中的新兴技术,也是热点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其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优势明显,能够显著提升诊断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 新型内镜在监测溃疡性结肠炎癌变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亚楠;李骥;吴东;李玥;杨红;钱家鸣;李景南

    病程较长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较高,需要规律监测以期尽早干预.近年来色素内镜、高分辨率内镜、放大内镜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异型增生的检出打破了普通白光内镜下多节段、多点随机活检的局限性,实现了靶向活检的局限性.本文就新型内镜在UC相关癌变筛查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NBI放大内镜联合醋酸与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与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慧;刘翔宁;唐玲;李萍;杨晓霞;李永慧;李静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BI放大技术联合醋酸与靛胭脂染色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癌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内镜下胃黏膜有异常表现患者180例分为两组,染色组依次行窄带成像NBI技术,观察黏膜细微结构,并喷洒醋酸、靛胭脂,对异常部位给予活检并送病理,对照组不做染色,对发现的可疑部位常规活检并送病理.结果:染色组检出早期胃癌2例(2.2%),萎缩、萎缩伴肠上皮化生51例(56.7%),低级别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3例(25.6%);对照组分别检出0例、34例、7例,染色组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总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NBI放大内镜联合醋酸与靛胭脂染色可明显提高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 色素内镜及电子染色内镜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时然然

    消化道肿瘤是我国第二大好发肿瘤,早期肿瘤的预后较好,晚期肿瘤愈后较差,因此提高早期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率成为了改善消化道肿瘤患者预后的关键.目前内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是诊断消化道肿瘤的主要方法,其中前者被认为是消化道肿瘤诊断的"金标准"[1].但普通内镜下病变黏膜表现不典型、活检靶点不准确及内镜医师的个人经验等因素而难以确诊,易造成漏诊、误诊,普通内镜对早期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价值有限.在我国专科和综合性大医院的早期消化道肿瘤发现率仅为18%~20%,而日本广泛使用了色素内镜及电子染色内镜,使早期癌的发现率高达81%[2].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如色素内镜、放大内镜、窄带成像内镜、共聚焦显微内镜等技术的应用,早期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率大大提高,而在诸多内镜技术中,色素内镜及电子染色内镜技术发展较快,其以安全、简便、快捷的优点成为了当今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色素内镜及电子染色内镜对诊断早期消化道肿瘤的应用阐述如下.

  •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进展

    作者:姜慧卿;赵东强

    虽然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病死率有所下降,但目前胃癌仍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进展期胃癌治疗的预后很差,术后5年生存率约为61%,而早期胃癌 (early gastric cancer,EGC)治疗的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为84%~99%[1].EGC维持在早期阶段的中位数时间大约是 44个月[2],所以在此段时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改善预后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随着色素内镜、超声内镜、放大内镜、窄波成像内镜以及共聚焦显微内镜等的相继出现和使用,EGC的检出率和诊断率不断提高,形成了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学.现就EGC内镜诊断进展做一综述.

  • 放大内镜结合色素内镜以及NBI在早期胃、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王宪忠

    目的 分析研讨放大内镜结合色素内镜以及NBI在早期胃、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本次讨论中所研讨的40例患者均随机从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胃黏膜或者食黏膜凹陷、隆起、颜色出现改变等异常表现的病人中筛选而出.所有患者接受放大内镜结合色素内镜以及NBI技术对可疑病灶进行检查,并取其活检进行病理分析.结果 NBI与SE对病变轮廓及黏膜腺管开口形态清晰度均明显高于ME,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NBI对浅表毛细血管结构形态及黏膜腺管开口形态清晰度均明显高于SE,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NBI对浅表毛细血管结构形态清晰度明显高于ME,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技术对早期胃、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有着较高的检出率,并对早期胃癌和食管癌的诊断与病理结果之间符合度比较高.

  •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下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许秋泳;许向农;陈俊杰;林淑惠;刘麒樱;陈雪芬

    目的 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内镜下的诊断与治疗价值,以及LST的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Olympus CF-Q260AI和CF-H260AZI电子肠镜,对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作肠镜检查的患者(共3 962例),在发现病变后采用0.4%靛胭脂行病变粘膜染色,放大内镜观察,确定病变腺管开口分型,择期进行粘膜剥离切除术(EMR)或分片粘膜切除术(EPMR)治疗.结果 检出LST患者26例,检出率0.66%,病变数31个,其中直肠11个,乙状结肠5个,降结肠2个,横结肠4个,升结肠9个;颗粒均一型11个,结节混合型18个,扁平隆起型2个;表现为ⅢL型腺管开口7个(22.6%),Ⅳ型腺管开口19个(61.3%),兼有ⅢL型及Ⅳ型腺管开口5个(16.1%).全部病例行EMR或EPMR治疗,未发生任何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3个(9.7%)病理提示局部癌变.结论 提高LST的临床检出率须应用粘膜染色技术和放大内镜.LST的腺管开口大多数表现为ⅢL型或Ⅳ型,而ⅢL型腺管开口多为管状腺瘤,Ⅳ型腺管开口多为绒毛状腺瘤,LST与大肠癌关系密切,对其应足够重视.治疗上采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是安全可行的.

  • 放大内镜及黏膜染色在大肠息肉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轶淳;孙明军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及肠镜下黏膜染色在大肠息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1例112枚息肉行常规大肠镜检查,确定息肉的部位、数目及形态特点后,镜下喷洒0.4%靛胭脂进行黏膜染色,放大内镜观察其腺管开口的类型.结果 25枚炎性息肉中,4枚腺管开口为Ⅰ型,21枚为Ⅱ型;37枚增生性息肉中,18枚腺管开口为Ⅰ型,18枚腺管开口为Ⅱ型,1枚为Ⅳ型; 33枚管状腺瘤中,30枚腺管开口为ⅢL型,1枚为Ⅱ型伴局部Ⅲs型,1枚为Ⅱ型伴局部ⅢL型,1枚为Ⅳ型;17枚绒毛状腺瘤或管状绒毛腺瘤中,14枚腺管开口为Ⅳ型,1枚腺管开口为ⅢL型,1枚为Ⅳ型伴局部ⅥI型,1枚为Ⅳ型伴局部VN型.结论 应用放大内镜和黏膜染色技术,有助下根据腺管开口类型判断其可能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和预后的判定有指导意义.

243 条记录 12/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