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以发作性视物变形、空间定向障碍的顶叶癫癎为表现的灰质异位症一例

    作者:邵良;汪芳;刘文华

    顶叶癫癎(parietal lobe epilepsy,PLE)约占局灶性癫癎的5%,以感觉异常为主要症状的发作较易考虑PLE,但以其他表现发作的PLE极易误诊.我们诊断1例以发作性视物变形、空间定向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下顶叶癫癎发作,系灰质异位症引起,报道如下.

  • 以视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Creutzfeldt-Jakob病一例临床和病理

    作者:关鸿志;郭玉璞;王珉珊;陈琳;刘秀琴;高晶

    患者男性,37岁.因"视觉空间定向障碍6个月"于2004年12月10日入院.患者于2004年6月多次出现定向障碍,对以前熟悉的景物感到陌生,不能辨别方位,但能正常驾驶汽车.类似情况在光线暗时易发生,自认为近视加重,当地医院眼科予手术治疗无好转.2004年7月至8月,患者有时离开办公室后返回找不到自己的座位,回家走过家门而不自知.对眼前的景物"视而不见",东西刚放下就找不到,为确诊收入我院.

  • 天麻醇提物对旋转诱发小鼠运动病的影响

    作者:王圣平;刘新民;尚伟芬;宋洁;于澍仁;孙绍美

    目的观察天麻醇提物对旋转诱发小鼠运动病的影响.方法利用转椅进行角加速度旋转来诱发运动病,观察小鼠进食量、自主活动度及在方形水迷宫中学习记忆空间辨别能力及天麻醇提物对其的影响.结果角加速度旋转后能引起小鼠厌食、自主活动降低及在方形迷宫中出现空间辨别障碍.天麻醇提物能提高旋转后小鼠的自主活动度,改善厌食症状,提高旋转后小鼠在水迷宫中的空间辨别能力.结论天麻醇提物能改善旋转诱发小鼠运动症状.

  • 载人航天空间定向障碍及虚拟环境下的适应性训练

    作者:刘相;刘玉庆;朱秀庆

    在空间站等具有复杂三维结构的大型航天器中,空间定向障碍严重影响了航天员的工作进程.如果航天员能够进行相关的飞行前体验和适应性训练,将减少空间定向障碍的发生.本文在分析了三种典型的空间定向问题和对抗方法基础上,针对失重仿真、视觉仿真和导航任务仿真3个方面,对常用的几种飞行前适应性训练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虚拟环境下适应性训练方法的优势与缺陷,总结国内外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定向训练系统研究现状,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建议.

  • 黑洞错觉研究进展

    作者:谢溯江;毕红哲;姚钦;郑颖鹃;陈珊

    空间定向障碍(spatial disorientation,SD)是导致飞行事故的常见原因。美国空军1990-2004年的S D事故分析发现,在所有事故中,11%是由于SD造成,在夜间飞行事故中SD占23%[1]。黑洞错觉(black hole illusion,BHI)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视性空间定向障碍,一般发生于飞机夜间着陆时,仅有跑道照明,而缺乏周边地形视觉信息情况下,飞行员往往过于自信地采用目视进场,而忽视恶劣的视觉条件,由于BHI的存在,会使其对滑行路径产生高估(glide path overestimation,GPO),从而引起不正确的陡峭下降,结果产生较低的进场航线,该航线低于能躲避障碍物的正确滑行路径,从而易引发严重的飞行事故[2]。

  • 空间定向障碍致军事飞行事故概述

    作者:陈炎琰;钟方虎;吴铨;邓武;贺青;于丽;叶佳波

    本文总结了空间定向障碍(SD)致军事飞行事故的特点,并提出建立健全的SD防范体系,包括信息、方法、训练、技术、医学、心理学和工效学保障等在内的对策建议.

  • 前庭性飞行错觉地面模拟

    作者:黄炜;于立身;季思菊;李交杰;张刚林;黄佳怡;马志超

    目的 让飞行员在地面上体验模拟飞行条件下的前庭性飞行错觉,观察错觉的诱发率和地面模拟前庭性飞行错觉的效果. 方法 根据前庭性飞行错觉的发生机制,利用飞行错觉模拟器模拟飞行错觉.46名歼(强)击机飞行员进行错觉体验,记录其空间感觉主诉、对自身状态的反馈、自主神经反应及对训练效果的评价. 结果 前庭性错觉总诱发率为91.7%;不旋转错觉诱发率100.0%,反旋转错觉100.0%,Coriolis错觉91.7%,躯体重力错觉78.6%,超重错觉94.4%,眼震效应100.0%.本组飞行员错觉体验率为100.0%.在飞行错觉体验过程中,87.5%人次的模拟错觉体验和眼震效应中没有出现任何急性运动病反应,出现MⅡ反应的只有4人次,占3.3%,且都是一过性的.没有出现MⅢ、MS等级的反应.飞行员认为通过体验对提高飞行错觉认识和防止事故的作用较大. 结论 飞行错觉模拟器能有效地使飞行员在地面上体验模拟前庭性飞行错觉,诱发率高,刺激量适宜,训练效果较好.

  • 一起飞行员“巨手现象”飞行错觉

    作者:曹瑞丹;赵冠华;薛军辉

    一、事件经过男性,28岁,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飞行时间600 h.某日执行夜航飞行任务,天气状况不理想,机场上空有中等厚度云.飞机经短暂的右转攀爬后,仪表显示飞行高度接近2 000 m.飞机经短暂的平稳减速飞行后,开始穿云飞行.此时,周围可提供飞行参考的可见景物几乎没有,该飞行员紧张情绪,开启了仪表飞行模式,并看见左侧方向相距不远的绿色及白色移动光点.经过短暂判断,认为是来自其他飞机的航行灯.当再次观察仪表时,姿态方位仪显示飞机向一侧倾斜.飞行员随后试图向右推驾驶杆继续右转攀爬.然而,无论做任何努力都不能将驾驶杆推向右侧.所幸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飞机控制恢复正常.飞行后回顾这段经历,该飞行员认为自己的操作并没有问题,可能是飞机出现了短暂的故障,导致了该事故症候.通过飞行员的详细描述,笔者认为:这次飞行经历可能是一起典型的“巨手现象”(giant hand phenomenon,GHP)飞行错觉.

  • 眩晕病人76例分析

    作者:王华

    眩晕系神经系统病变,引发人体的空间定向障碍和平衡功能失调所致的一种运动性幻觉.常表现为突发性的自身和/或外物旋转感,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可由多学科和多系统疾病引起,其病因复杂,病因诊断困难.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中青年患者颈性眩晕的诊断意义

    作者:王海鹏;刘胜达;李冬华;蒋初明;刘建秀

    眩晕是指由于或多或少的空间定向障碍,或人体与环境的空间关系的错觉,形成的一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自身或环境的运动幻觉,可以表现为视物旋转,感觉自身平衡障碍,晃动,欲跌倒.颈性眩晕是指椎基底动脉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发现颈部病变是引起中青年患者眩晕的重要因素之一,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可为眩晕的病因诊断提供客观有力的依据.

  • 以低血糖为首发症状的纤维组织细胞瘤

    作者:赵和照;匡毅

    [病例] 男,24岁.3个月前患者家属晨起后发现患者昏睡不醒,时间、空间定向障碍、失语、大小便失禁,12小时后意识自行恢复伴面红、多汗.发作时无高热、抽搐,初发病时每周发作1次,入院前2周发作频繁,平均2~3天发作1次,并出现喷射性呕吐.曾在多家医院作脑电图及脑脊液生化检查,诊断为"病毒性脑炎”.7天前无意中发现腹部肿块,入我院.查体:意识恍惚、反应迟钝、木纳、面色潮红,瞳孔等大.浅表淋巴结不大,颈软,无抵抗,甲状腺不大.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左腹部可扪及约12 cm×10 cm大小、质中偏硬、活动肿块,无压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生化检查:血钾2.5 mmol/L,血糖1.3 mmol/L;糖耐量试验:空腹口服75 g葡萄糖前1 h和服糖后1/2 h,1 h,2 h,4 h,血糖分别为2.72,6.5,5.48,5.28,4.03 mmol/L.B超检查示左侧腹部实性非均质性包块,脾略大.MRI检查除外脑占位性病变.入院后昏迷发作时两次复查血糖,分别为1.8 mmol/L和1.2 mmol/L.予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后患者迅速清醒,而静脉快速滴注甘露醇无效.因腹部肿块而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肿块位于大网膜,约13 cm×14 cm×10 cm大小,包膜完整,与胰腺无关,顺利切除肿瘤.术中予5%葡萄糖盐水、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查术中、术后1 h,4 h,24 h及术后1周血糖分别为7.17,7.0,5.95,5.5,4.29 mmol/L,手术次日及术后1 周血钾3.0及4.3 mmol/L.术后病理报告为大网膜纤维组织细胞瘤,部分区域增生活跃并显示异型,低度恶性.术后未再发生意识障碍,病情逐渐恢复正常.许多恶性肿瘤可以产生和分泌激素或激素样物质,临床上表现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内分泌综合征,而产生胰岛素样物质,临床以纤维肉瘤,肝癌、宫颈癌、肺肉瘤、平滑肌肉瘤为常见.本例发生低血糖综合征的原因即为大网膜上肿瘤产生的异源性胰岛素样活性物质所致,切除肿瘤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即为其佐证,而临床表现的昏迷、多汗、面色潮红等症状均可以低血糖昏迷、副交感兴奋解释.本例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体检不全面和对异位低血糖综合征认识不足,另外对昏迷病人未行血糖常规检查也是误诊的重要原因.因此临床医生对不能以神经系统疾病解释的昏迷患者,应充分考虑到异位内分泌肿瘤的可能.

  • 空军飞行人员飞行错觉发生率比较分析

    作者:黄炜;吕汽兵;季思菊

    目的 掌握和分析现阶段空军各机种飞行人员飞行错觉发生状况,为优化飞行错觉的训练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2001~2008年间来院疗养的空军飞行人员进行飞行错觉问卷调查.结果 对1 489份有效量表统计:歼击机、强击机、初教机、轰炸机、运输机、直升机飞行人员飞行错觉发生率分别为97.0%、93.8%、92.9%、72.5%、65.3%、76.3%.单双座机(歼击机、强击机、初教机)飞行人员飞行错觉发生率明显高于多座机(轰炸机、运输机、直升机).结论 飞行错觉发生率如此之高,严重威胁飞行安全,且各机种间存在差异,空军应该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飞行错觉训练体系,对各机种飞行人员的训练也应具有针对性.

  • 健康教育在地面模拟飞行错觉体验训练中的作用

    作者:洪威;田静

    空间定向障碍是目前严重威胁飞行安全的一个重大航空医学问题[1].对飞行员进行系统的模拟空间定向障碍生理心理训练是预防和克服飞行错觉、防止飞行事故的有效措施[2].

  • 循环训练法对提高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肌力协调抗荷能力的效果评定

    作者:彭灵博;余琳

    现代高性能战斗机两长四高(长时间、长距离,持续高载荷、高载荷增长率、高角速度、高认知负荷)的特点,容易引起无任何先兆的空中晕厥,意识不到型空间定向障碍、情景意识丧失和脑力疲劳,从而要求飞行员必须具有耐受高+9Gz的抗荷能力,抗意识不到型空间定向能力,高水平的情景意识,高水平的视觉信息加工能力和很强的飞行耐力.

  • 散发型克雅病一例

    作者:邹海;杨雪林

    患者男,66岁,退休人员。因智力下降、头晕、行走不稳伴呕吐2周,于2014年12月3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周被家人发现智力下降,记忆力差,时间、空间定向障碍,计算力明显下降,行走缓慢,无复视,无一侧肢体无力,无失语,无四肢麻木,无嘴角歪斜,稍感头晕,无视物旋转,无头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血性液体,无发热,门诊头颅 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患者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结核病等病史;否认艾滋病、梅毒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否认接触毒物及服毒病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发病史。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6℃,心率81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1/71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面容稍呆滞,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双瞳孔等大等圆,约3 mm,对光反应灵敏,眼球运动正常,嘴角无歪斜,伸舌居中,鼓腮无漏气,吞咽反射正常,肺部呼吸音清,未闻及音,心律齐,心音正常,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病理反射阴性。初步诊断可能为颅内感染,脑梗死。给予抗病毒,营养脑细胞,丙种球蛋白及补液等对症治疗。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心肌酶谱基本正常;抗核抗体、梅毒抗体、HBsAg、HIV 抗体均阴性。脑脊液:无色澄清,压力86 mmH2 O (1 mmH2 O=0.0098 kPa),无凝块,潘氏试验阴性,白细胞计数5×106/L,红细胞计数50×106/L,蛋白定量430 mg/L,氯化物定量121.1 mmol/L,葡萄糖定量3.79 mmol/L。2015年1月2日行24 h 动态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1月4日头颅 MRI:右侧枕、颞叶及左侧枕叶见脑回样 DWI 信号增高影,脑室系统形态、大小及信号未见明显异常,脑池、脑沟、小脑及脑干未见异常。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考虑为散发型克雅病。患者住院后智力、记忆力仍进行性下降,时间及空间定向障碍加重,1月18日开始出现双下肢无自主抖动,行走不稳较前加重。1月21日再次行24 h 动态脑电图检查提示右侧见大量棘或尖波、棘慢波,枕部可见两侧同步性尖波,另见不典型三相波。2月4日,患者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出院时患者呈浅昏迷状态,四肢肌张力明显增高,双下肢可见不自主抖动。出院诊断:散发型克雅病。

  • 眩晕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流程建议

    作者:粟秀初;孔繁元;黄如训

    眩晕系因前庭神经系统病变,引发人体的空间定向障碍和平衡功能失调所致的一种运动性幻觉.常表现为突发性的自身和/或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转、浮沉、漂移或翻滚感.

  • 42例老年住院病人摔倒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刘文伟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组织器官逐渐老化,机体应激代偿能力下降或有退行性病变,对身体所处的空间定向障碍或平衡障碍导致老年人摔伤事件时有发生[1].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应认识到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存在或潜在的摔倒的危险,熟知可能引起病人摔倒的原因,掌握病人摔倒的应急措施.同时,重视加强健康安全宣教,重视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制定不同疾病的护理措施,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减少老年住院病人摔伤意外事件的发生,保证病人住院的安全.

  • 耳源性眩晕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董季平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机体对空间定向障碍所引起的一种运动错觉.病人感到自身或外环境在旋转、移动或摇晃,常伴有平衡失调、站立不稳、眼球震颤、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冷汗等症状.

  • 径向加速度作用下科里奥利错觉的空中诱发

    作者:谢溯江;贾宏博;于立身;毕红哲;杨毅;刘广莉;李春波

    目的建立Y轴径向加速度作用下科里奥利错觉的空中模拟方案,为我军飞行员进行错觉训练提供依据.方法在歼教-7飞机上,由同一名飞行教员在前舱带飞,10名男性受试飞行员分别在后舱闭眼并在盘旋时由低头位抬头,在规定的时间点报告感觉到的飞机姿态,记录其语音信号,同时用飞行参数记录系统记录飞机的实际姿态、并与飞机实际姿态比较,判断受试飞行员是否出现错觉.结果在盘旋时抬头诱发出坡度变化错觉7人次(左坡度增大1人次,左坡度减少6人次),诱发成功的比例为7/10;右盘旋时抬头有8人次诱发出错觉(右坡度增大1人次,右坡度减少7人次),诱发成功的比例为8/10.结论本训练方案可以在飞行员受到一定Y轴径向加速度作用时诱发出科里奥利错觉,可以应用于该错觉的空中模拟训练.

  • 空间定向障碍主题文献分析

    作者:张凌;马少刚;姜树强;张向阳

    目的分析近年空间定向障碍研究的动向,判明今后的研究重点.方法从Aerospace database数据库、NTIS数据库和Medline数据库中检索1987~2002年与空间定向障碍相关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其年度和著者国别分布,并在主题词规范聚类的基础上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与空间定向障碍研究相关的文献208篇,1989~1994年间数量多,形成峰值,此后下降.相关的研究集中在美国.我国学者发表的文献量排名第3.高频主题词代表的研究重点在航空医学生理学、心理学;飞行训练与地面模拟训练;飞行姿态与显示装置3方面,占总数的40%.结论空间定向障碍的研究主要表现为3个方向:持续研究,逐步弄清空间定向障碍的产生机制;通过地面模拟训练和空中体验训练增强飞行员对三维空间高速运动正确认知和正确定向的能力,即增强人的适应能力;研制先进的飞行姿态控制系统和显示装置,帮助飞行员避免或克服空间定向障碍,即用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先进的控制、显示技术填补人类自身能力缺陷,延伸人的能力.要从根本上解决空间定向障碍问题,有待于开展对其机制的研究,并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人机工程学、工效学等研制出先进的飞行姿态控制系统和显示装置,制定出新的飞行人员训练规程.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