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期冠脉血运重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患者心室收缩同步性和左室功能改善作用

    作者:马宁;傅向华;吴伟力;谷新顺;李世强;刘君;刘颖

  •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有无梗死前心绞痛患者心肌存活性和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

    作者:谷新顺;王荣英;傅向华;马宁;魏林格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有无梗死前心绞痛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存活性和心室收缩同步性的近期影响.方法87例首次AMI患者,按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分为3组:A组:无心绞痛史30例.B组:梗死前48 h内有心绞痛史39例.C组:仅在梗死前>48 h有心绞痛史18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6 h内行直接PCI术.术后1周、4周行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测定心肌存活性;术后2周行99mTc心血池显像测定心室收缩同步性参数.结果(1)B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显著低于A组(P<0.01).(2)B组放射性缺损面积(MIA)小于A组(P<0.05);AMI后4周与1周比较,B组MIA显著缩小(P<0.01),病变区放射性计数显著增加(P<0.01);C组和A组前后比较均无显著差异.(3)心功能:B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A组(P<0.01);左心室收缩同步性:B组左心室相角程(LPS)低于A组(P<0.05);以上各参数,C组和A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1)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前48 h内心绞痛发作可导致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的产生,并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2)直接PCI可显著提高有IP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心肌存活性和心室收缩同步性,改善心功能.

  • 不同时段介入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

    作者:毕云;郭贤利;毛艳阳

    目的 探讨不同时段介入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东关心脑科室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92例,男性47例,女性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术前均给予抗凝治疗.对照组给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发病到介入治疗<12 h).治疗组给予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发病到介入治疗≥12 h).结果 与对照组介入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均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数值为[(33.98±4.56)ml/m2vs.(24.09±5.09)ml/m2]、[(61.93±6.33)ml/m2vs.(54.98±5.91)ml/m2]、[(51.94±5.55)%vs.(58.29±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介入后治疗组的Trs-Avg-12值明显低于对照组[(400.33±26.55)svs.(420.10±20.3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9%,对照组为41.3%,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心肌梗死患者能在保持成功率的基础上,改善心功能,促进恢复心室收缩同步性,安全性较好.

  •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与右心室流出道起搏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志敏;陈柯萍;陈若菡;华伟;王方正;张澍

    目的 利用超声多普勒优化房室间期后,比较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与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搏对左、右心室间收缩同步性的差别.方法 (1)共入选45例三度房室阻滞患者,其中男16例,女29例.RVA组31例,RVOT组14例,出院前进行程控.(2)将感知的房室间期(SAV)由70~170 ms递增,每次递增20 ms,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心肌做功指数(MPI),将MPI小时的SAV确定为适SAV.比较不同起搏部位所测适SAV的差异.(3)应用组织多普勒同步图(TSI)技术分别测量左、右心室侧壁基底部心肌收缩达峰时间,二者之差用ATS表示,代表室间不同步程度.比较不同起搏部位ATS的差异.结果 (1)RVA与RVOT起搏的适SAV分别为(80.0±9.8)ms对(92±18)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RVA与RVOT组室间隔与左心室侧壁收缩达峰时间差分别为(89.5±25.7)ms对(27.9±10.5)ms(P<0.001),左、右心室侧壁基底部收缩达峰时间之差分别为(88.3±23.4)ms对(29.5±16.7)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与RVA起搏比较,RVOT起搏对心室收缩同步性影响较小,分析其效果与RVOT起搏部位有关.

  • 希氏束区起搏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颖雪;王楠;杨延宗

    传统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其电激动顺序与正常生理起搏顺序相反,经临床试验证实会导致心室重构、影响心脏功能,增加二尖瓣反流、心律失常发生和死亡[1-6].而希氏束区起搏的电激动沿心脏正常传导系统下传,保持了相对正常的心室电激动顺序和心室收缩同步性,能获得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是目前起搏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全心室收缩同步性与心电图关系研究

    作者:杨新娟;王秉臣;崔炜

  • 心脏超声评价心室收缩同步性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星云

    目的 对患者的心室收缩采用心脏超声的方法进行同步性研究.方法 患者分为3组,A组为心衰的高发危险人群,B组为患者存在心衰的症状或体征,C组正常对照组为健康者.检测各组患者的心脏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左室LVEF为(63.32±4.55)%,B组为(51.17±9.87)%;A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为(45.39±3.12)mm,B组(56.21±6.81)mm,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IVMD、IVCD、Ts-SD、LVPSW、LVOSD明显高于正常组水平(P<0.05).其中A组的IVMD、IVCD、Ts-SD、LVPSW、LVOSD分别为12.32±12.3、15.2 ±6.8、24.2±14.2、61.2±21.3、9.2±5.4,B组分别为24.2±13.4、30.1 ±12.3、31.5±14.1、82.3 ±34.1、18.3±9.8,B组较A组明显增高.左室的同步性情况,两种原发病心衰患者的左室位相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心肌病较扩张型心肌病明显延迟.右室同步性表明缺血性心肌病同步性较扩张型心肌病差.结论 心脏超声可以应用于心室收缩不同步性检测,有利于尽早控制危险因素延缓心衰的进展.

  • 冠心病心室收缩同步性与心室收缩功能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作者:李亮;傅向华;杨新毅;魏玲格;吴伟力;刘君;苗青

    目的探讨冠心病(CAD)心室收缩同步性(VSS)与心室收缩功能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ERNA),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室相位分析,左心室收缩功能(LVSF)的定量测定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静息状态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较正常组存在VSS降低峰相位标准差(PSD)(16±8)° vs (9±4)°;心室相角程(PS)(65±24)° vs (36±9)°;FWHM (33±17)° vs (13±5)°,均P<0.01),而冠心病心绞痛(AP)的VSS早于LVSF受损,并且随着心肌缺血和坏死程度加重,VSS损伤越明显; AMI组PSD、PS、FWHM与LVEF有密切相关(r=-0.54,-0.66,均P<0.01).VSS降低对LVSF有负性影响.结论 VSS是反映冠心病心室收缩功能的重要指标.VSS变化在冠心病的诊断和评价上有重要临床意义.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邹大中;高春恒;张华;崔俊友;殷泉忠;郑若龙;许迪

    心脏再同步化是治疗左室收缩不同步的有效手段,因此精确和可重复评价左室收缩不同步显得十分重要.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可通过测量左室局部达小收缩末容积时间而得到左室收缩不同步的综合信息,但目前尚缺乏左室不同步指数(SDI)的正常值范围及心力衰竭(心衰)患者SDI具体测值,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RT-3DE测量SDI正常值范围、心衰患者SDI的定量数值及RT-3DE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不同时机介入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

    作者:李金伟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介入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均为45例。对照组采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采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2组治疗情况。结果介入后,观察组12个节段的平均径向应变达峰时间(Trs-Avg-12)、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LVESVI)和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择期介入治疗可以促进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收缩同步性恢复,改善心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冠心病心室收缩同步性变化及其与心室功能关系的研究

    作者:李亮;傅向华;马宁;吴伟力;李世强;张斌;杨新毅;魏玲格

    笔者采用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像探讨了冠心病患者心室收缩同步性(VSS)和心室功能的变化特点及其两者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正常对照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52.5±7.89)岁;心绞痛(AP)组28例,男26例,女2例,年龄(61.6±9.19)岁;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5例,男31例,女4例,年龄(55.3±10.9)岁。于AMI后4周内进行核素检查,检查前停用扩血管药及强心药24 h。首先被检者静脉注射20 mg亚锡焦磷酸盐,30 min后注入99TcmO-4 740 MBq行体内红细胞标记,采用Sophy DST双探头SPECT仪,配通用平行孔准直器。以左前斜(LAO)30°~45°(左右室佳分割位)进行图像采集,每个心动周期采集 32 帧,总计数8×106,矩阵64×64,应用ROI技术测定心功能参数,并通过傅立叶分析得到相位图和相位分布直方图及可供定量比较的心室相角程(PS),测量相位直方图的1/2高宽得到半高宽(FWHM)及峰相位标准差(PSD)。

  • 右心室起搏部位对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

    作者:刘瑾

    目的 评估右心室起搏部位对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植入DDD双腔起搏器的32例患者分为右心室心尖部起搏(DDDapx组,23例)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DDDspt组,9例),另设正常对照组16例(C组).比较术前及术后2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 3DE)图像相关参数.结果 三组基线状态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DDapx组术后左心室收缩不同步指数(SDI)、QRS起始点至左心室小容积点的大时间差(Tmax)均高于术前及C组(P<0.05).术后DDDapx组的每搏输出量(SV)、舒张末期容积(LEDV)均低于DDDspt组和C组(P<0.05),而术后DDDspt组和C组的SDI、Tmax、SV和LEDV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DDapx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与SDI和Tmax呈负相关(r=0.536,r=0.573,P<0.05).结论 RT 3DE可以整体评价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

  • 不同起搏部位对心脏病患者近期血流动力学及心脏结构的影响

    作者:王金来;孙立娜

    心室电激动顺序和心室收缩同步性均是影响心功能的重要因素,在起搏方式一定时,起搏部位通过对心室激动顺序的不同对心功能有不同的影响.

  • 左西孟旦对慢性心力衰竭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

    作者:郭拥军;张登庆;葛艳;吴荣;谢强;李卫华

    目的:评价左西孟旦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心衰患者38例,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左西孟旦组,每组19例.随访12周,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呼吸困难程度、脑利钠肽(BNP)水平、心室收缩同步性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用药后4周,与治疗前相比,左西孟旦能显著改善呼吸困难程度[呼吸困难评分(3.16±1.17):(1.54±1.03),P<0.05],降低BNP水平[(3 124.52±291.37)ng/dl:(1 867.26±204.82)ng/dl,P<0.01]、改善心室收缩同步性[ΔTs(135.22±34.47)ms:(90.86±26.19)ms,P<0.05]和提高LVEF[(0.25±0.04):(0.31±0.06),P<0.05],且与常规治疗组相比,4个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P<0.05).结论:左西孟旦可降低慢性心衰患者BNP水平,改善心室收缩同步性,提高LVEF.

  • 右房-右室流出道房室顺序起搏对心衰患者心功能改善作用的机制研究

    作者:马宁;李亮;吴伟力;李世强;傅向华;张斌;杨新毅

    目的:我们对比研究了右房-右室流出道(RA-RVOT)房室顺序双腔心脏起搏和传统的右房-右室尖(RA-RVA)心脏起搏的心室激动顺序、心室收缩同步性变化和心功能的关系.探讨右房-右室流出道房室顺序双腔心脏起搏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方法:15例缺血性心脏病或扩张性心肌病合并心衰患者,平均年龄60±12岁,男9例,女6例,经药物控制疗效欠佳,分别实施RA-RVA和RA-RVOT房室顺序双腔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起搏器植入两周后,应用SPECT核素心室造影和相位分析技术进行心室功能和心室同步性参数测定,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RVOT起搏ECG显示与自身窦性心律初始向量一致、时限略宽的QRS波群(约125±14 ms),明显窄于RVA起搏(150±19 ms, P<0.01).两点起搏阈值没有明显差异.SPECT核素心室造影相位分析显示,RA-RVOT起搏的心室早激动点位于室间隔上部,其激动传导和心室收缩顺序与正常窦性心律时保持一致,而传统的RA-RVA起搏心室早激动点则位于右室尖,激动传导和心室收缩顺序与正常窦性心律时截然相反.RA-RVOT起搏的心室功能参数明显优于RA-RVA起搏,表现为EF值的增高等.结论:RA-RVOT房室顺序双腔心脏起搏,由于保持了正常的心室激动传导和心室收缩顺序,保证了心脏作功的协调有序,避免了右室尖起搏造成的室间隔矛盾运动和心室肌收缩/舒张的不协调,故可产生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对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 超声心动图评价缺血性心脏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和心功能变化

    作者:马润锋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评价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和心功能变化.方法:连续选择84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其中无症状性心力衰竭28例,轻中度心力衰竭40例,重度及难治性心力衰竭16例.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室间同步性,以室间机械延迟(IVMD)表示,室内收缩同步性以收缩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表示;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B型利钠肽(BNP)和QRS波时限.结果:IVMD、Ts-SD和QRS波时限随心衰加重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QRS波时限≥120 ms比例比较无差异(P=0.593),各组QRS波时限≥120 ms较<120 ms患者的IVMD、Ts-SD、LVEDd和BNP水平升高,LVEF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心脏病不同程度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同步性不同,需结合心功能进行综合评估.

  •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的对比观察

    作者:周传堃;鲁跃华;葛正庆;韩虎魁

    目的:观察比较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心室收缩同步性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心动过缓患者分为RVOTS起搏观察组(38例)和RVA起搏对照组(30例),起搏植入后随访6个月.观察2组患者心电图QRS波宽度,比较心室收缩同步性.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2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脏做功指数(Tei指数),评价对心室功能的影响.结果:起搏植入后观察组QRS波宽度为0.14±0.04 s,对照组QRS波宽度为0.17±0.03 s,较植入前均有所增加,但观察组QRS波宽度比对照组窄(P<0.01).随访6个月后2组LVEDD及LVESD均无显著变化;第6月时LVEF对照组较观察组低(P<0.05);Tei指数在术后随访的第1月、第3月、第6月时对照组均较观察组高(P<0.01);对照组Tei指数第6个月与第1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RVOTS起搏对维持心室收缩同步性及保护心室功能有利.

  • 扩张型心肌病心童收缩异常:双室起搏纠正心室间非同步收缩

    作者:邓万俊;郭之慧

    扩张型心肌病(DCM)时因心室肌结构异常,从而影响左右心室活动及机械收缩。当病变累及传导系统或激动波沿瘢痕组织不均匀扩布时,某些心室段电活动将延迟,作者提出,双室起搏BiV可使左右心室收缩的同步性得以改善,从而提高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此,本文分别评价窦性心律及BiV时心室收缩同步性与射血分数(EF)之间的相关关系。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