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成批烧冲复合伤的临床诊断学特征

    作者:刘锐;曹卫红

    烧冲复合伤(burn-blast combined injury)是指人员同时或相继受到热能和冲击波的直接或间接作用而发生烧伤和冲击伤的复合伤[1]。烧冲复合伤不仅包括体表烧伤、创伤,而且很多内脏也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此类病例尤其是复合大面积烧伤时,救治过程较一般烧伤病例更为困难。本研究通过分析12例成批烧冲复合伤病例的诊治经过,进一步总结烧冲复合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体会。

  • 烧冲复合伤救治体会

    作者:李丹;曹卫红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2岁.因鞭炮厂房内火药爆炸致全身多处烧伤.伤后于当地医院行补液抗休克、抗感染、气管切开等治疗,伤后6h救护车转至我院.

  • 开放爆炸环境下烧冲复合伤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

    作者:刘锐;曹卫红;王树明;胡森;李宗瑜;苏海涛;吕艺;张慧萍;赵增凯;郑金光;盛志勇

    目的:建立理想的开放爆炸环境下烧冲复合伤动物模型。方法以Wistar雌性清洁级成年大鼠460只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90只大鼠设为预实验组,其余370只大鼠随机选取360只大鼠设为实验组,剩余10只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预实验组90只大鼠随机分为预单纯烧伤组(n=30),预烧冲复合伤组(n=30),预烧冲复合伤组(n=30);预单纯烧伤组采用凝固汽油涂抹背部点燃25 s造成深Ⅱ度烧伤,烧伤面积分别为10%总体表面积(TBSA)(轻度,n=10)、25%TBSA(中度,n=10)、40%TBSA(重度,n=10);预单纯冲击伤组采用柱形黑索金炸药在不同距离(70、50、30 cm)造成轻度、中度、重度冲击伤(每组n=10);按照预单纯烧伤组及预单纯冲击伤组动物死亡率及器官功能障碍等,确定轻度、中度、重度的预烧冲复合伤模型:预轻度烧冲复合伤(轻度烧伤+轻度冲击伤),预中度烧冲复合伤(中度烧伤+中度冲击伤),预重度烧冲复合伤(重度烧伤+重度冲击伤);观察伤后24 h大鼠宏观变化及死亡率。实验组370只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烧伤组(n=120,其中轻、中、重3组,每组n=40),单纯冲击伤组(n=120,其中轻、中、重3组,每组n=40),烧冲复合伤组(n=120,其中轻、中、重3组,每组n=40),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的建立同预实验,伤后6 h、1 d、2 d、3 d用自动生化仪检测实验组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丙转氨酶(GPT)、血肌酐(Scr),并同时观察实验组大鼠死亡率及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脏器病理变化。结果预轻、中、重度冲击伤组大鼠伤后24 h死亡率分别为10%、30%、100%;预轻、中、重度烧伤组大鼠伤后24 h死亡率分别为10%、20%、40%;预轻、中、重度烧冲复合伤组大鼠伤后24 h死亡率分别为20%、30%、100%;预冲击伤组:预重度冲击伤组大鼠均可见骨膜穿孔,均有球结膜出血,9例可见口腔黏膜破溃出血。预中度冲击伤组大鼠仅1例出现可见骨膜穿孔,9例出现球结膜出血,5例可见口腔黏膜破溃出血。预轻度冲击伤组大鼠未见骨膜穿孔及球结膜出血,未见口腔黏膜破溃出血。预单纯烧伤组:创面渗出较少,未见明显分泌物形成。预烧冲复合伤组:各器官表现基本同预单纯冲击伤组,创面变化基本同预单纯烧伤组。实验组大鼠伤后6h、1 d、2 d、3d的死亡率:单纯冲击伤组:轻度冲击伤组各时相点的死亡率分别为2.5%、10%、10%、10%,中度冲击伤组各时相点的死亡率分别为5%、20%、30%、40%,重度冲击伤组各时相点的死亡率分别为15%、50%、65%、75%,单纯烧伤组:轻度烧伤组各时相点的死亡率分别为5%、10%、20%、20%,中度烧伤组各时相点的死亡率分别为5%、20%、30%、30%,重度烧伤组各时相点的死亡率分别为10%、40%、65%、75%;烧冲复合伤组:轻度烧冲复合伤组各时相点的死亡率分别为7.5%、20%、20%、20%,中度烧冲复合伤组各时相点的死亡率分别为10%、30%、40%、40%,重度烧冲复合伤组大鼠伤后6、24 h的死亡率分别为25%、100%。轻度烧冲复合伤组CK-MB在伤后1 d增加明显,伤后2 d迅速下降,伤后3 d接近正常水平。GPT、Scr未见明显变化。中度烧冲复合伤组伤后6 h至伤后3 d均伴有不同程度器官功能障碍,CK-MB、GPT、Scr测定出现持续性异常增高。心脏:CK-MB在伤后6h即开始增加,伤后1d增加明显,至伤后2d逐步下降,伤后3d仍高于正常水平;肝:GPT在伤后6h即开始异常,伤后1d进一步增加,至伤后2d达峰值,伤后3d仍高于正常水平;肾:Scr在伤后6h变化不明显,伤后1d略有增加,至伤后2d增加明显,伤后3d略有下降仍高于正常水平,伤后2 d 中度烧冲复合伤组大鼠CK-MB (241.42±33.31)HU/L、GPT(127.71±11.54)U/L、Scr(95.37±13.02)μmol/L 与正常对照组(84.12±12.64)HU/L、(42.28±10.44)U/L、(53.53±12.71)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7、4.081、2.508,P<0.05);重度烧冲复合伤组CK-MB、GPT、Scr均在伤后6 h即开始异常明显增加。心、肝、肾、肺脏、小肠均有不同程度出血、充血、炎症反应等病理学改变。结论根据实验组动物死亡率,以及存活动物脏器功能及病理形态学变化情况进行判断,中度烧冲复合伤组是较理想的烧冲复合伤动物模型。

  • 乌司他丁对中度烧冲复合伤大鼠肺炎症介质和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作者:刘锐;王树明;曹卫红;胡森;李宗瑜;高明娟;王晓娜;赵增凯;郑金光

    目的:本研究观察乌司他丁对中度烧冲复合伤大鼠肺组织炎症介质、肺微血管通透性和肺组织含水率的影响。方法将80只 SD 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 =40)和乌司他丁组(n =40),两组均造成25%总体表面积深Ⅱ度烧伤+中度冲击伤的中度烧冲复合伤模型。于伤后即刻分别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和乌司他丁40000 U /kg 1 mL。分别于伤后6、24 h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伊文斯蓝法(EB)测定肺微血管通透性,干/湿重法测定肺组织含水率,组间计量数据行 t 检验。结果伤后6 h 与对照组 TNF-α(2912±184)pg/mL、IL-6(2793±223)pg/mL 和 IL-8(2178±145)pg/mL 水平比较,乌司他丁组肺组织 TNF-α(2103±168)pg/mL、IL-6(2315±185)pg/mL和 IL-8(1827±134)pg/mL 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114、8.123、7.347,P <0.05);伤后24 h与肺组织 TNF-α(1853±166)pg/mL、IL-6(2152±172)pg/mL 和 IL-8(1807±126)pg/mL 水平比较,乌司他丁组 TNF-α(1235±86)pg/mL、IL-6(1093±98)pg/mL 和 IL-8(973±77)pg/mL 水平明显降低(t =5.176、7.043、5.732,P <0.05);乌司他丁组大鼠肺组织 EB 含量在伤后6、24 h[(63.9±3.3)、(59.8±3.2)μg/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8.2±3.7)、(76.3±3.5)μ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023、7.382,P <0.05)。乌司他丁组大鼠肺组织含水率在伤后6、24 h [(76.3±1.45)%、(73.8±1.35)%]明显低于对照组(79.8±1.52)%、(78.3±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041、2.758, P <0.05)。结论乌司他丁能降低中度烧冲复合伤大鼠血清 TNF-α、IL-6、IL-8炎症介质水平,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和通透性增加,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

  • 成批爆炸烧冲复合伤的救治

    作者:雷晋;段鹏;郝振明;明志国;冯晋斌;李明森

    目的 总结2012年11月23日寿阳某火锅店成批烧冲复合伤的救治经验,为公共突发爆炸事件的临床救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分析本次事件中各级政府应急预案实施及指挥协调情况,对转入省城3所医院的33例患者,早期救治高度重视烧冲复合伤特点,制定总体治疗方案.所有患者行动脉血气分析及经皮氧饱和度动态监测;胸部X线片动态观察其影像学变化;适时进行胸部CT检查;动态监测D-二聚体、血凝系列,合理应用止血药物及抗凝药物等.针对烧伤除按照早期抗休克、脏器保护措施、抗感染、及时创面处理等救治原则及常规治疗外,重点针对肺爆震伤采取了“集束化”治疗方案;有吸入性损伤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诊治.从伤后3d开始,根据病情,有计划、分批次地进行创面切、削痂,自体皮移植;伤后5~7d,针对肺爆震伤较重的12例患者,在呼吸机支持下,行创面切、削痂、自体皮Meek植皮术.结果 采用“集束化”治疗方案,诊断为不同程度爆震伤患者于伤后1周,胸腔积液及肺部斑片状浸润性病灶逐渐吸收.伤后1个月,CT检查提示2例患者肺部轻度纤维化,肺功能检查显示通换气功能基本正常.33例患者烧伤创面于伤后3~4周愈合,所有患者均救治成功,无一例死亡.结论 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及预案,重视和健全省、市、县三级医疗救治网络体系至关重要.高度重视成批爆震伤伤员现场的有序救治和及时、合理分流.把握烧冲复合伤的特点,对烧冲复合伤成批伤员进行院内救治.重视烧伤救治的同时,高度重视肺爆震伤“隐匿性与爆发性”的特点,采取“集束化”救治措施,能有效控制和减轻肺爆震伤损伤程度并提高成批烧冲复合伤救治的成功率.

  • 烧冲复合伤时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的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作者:刘锐;王树明

    烧冲复合伤是平战时常见的致命性损伤,它较单纯的烧伤或冲击伤更严重,其救治困难,病死率高。临床资料表明,肺是烧冲复合伤易受损的脏器,也是影响烧冲复合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肺损伤的治疗是治疗烧伤复合伤的关键。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AECⅡ)损伤在肺损伤中起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关烧冲复合伤时AECⅡ损伤的机制及干预措施的研究逐渐成为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现就有关烧冲复合伤时AECⅡ损伤的机制及干预措施的研究综述如下。

  • 不同补液量对重度烧冲复合伤犬脏器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东海;柴家科;李百玲;张旭龙;胡泉;马丽;郁永辉;刘玲英

    目的:探讨烧冲复合伤休克期不同补液量对机体脏器功能的影响,从而明确烧冲复合伤休克期补液适当的补液量。方法将32只健康雄性比格犬建立Ⅲ度烧伤35%总体表面积并中度冲击伤的烧冲复合伤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增量10%组、增量20%组、增量30%组,每组8只。对照组按 Parkland 公式进行补液治疗,增量10%组、增量20%组、增量30%组则分别在 Parkland 公式补液量基础上增加10%、20%、30%补液量,其补液速度亦相应分别提升10%、20%、30%,各时间段匀速补液。在伤前及伤后4、8、24、48 h 时,分别通过 PiCCO 心肺容量监护仪测量心输出量、血管外肺水指数;通过生化检验测量血清谷丙转氨酶、血肌酐、血尿素氮等;通过快速血气分析检测动脉血氧分压。通过尿路置管记录伤后24 h 尿量,并计算尿输出量。结果伤后4 h,对照组、增量10%组、增量20%组和增量30%组尿输出量依次为(0.39±0.11)、(0.55±0.13)、(0.77±0.17)、(0.98±0.19)mL·kg -1·h -1,增量20%组和增量30%组均高于对照组(t =5.308、7.601)和增量10%组(t =2.908、5.2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伤后24 h,四组尿量依次为(0.59±0.05)、(0.70±0.07)、(0.88±0.05)、(1.21±0.09)mL·kg -1·h -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对照组、增量10%组、增量20%组和增量30%组伤后心输出量较伤前降低,4 h 时分别为(1.25±0.17)、(1.36±0.17)、(1.57±0.19)、(1.72±0.19)L/min,增量20%组和增量30%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550、5.214,均 P <0.05);伤后24 h,四组心输出量依次为(2.63±0.24)、(2.64±0.21)、(2.76±0.18)、(2.40±0.19)L/min,增量20%组高于增量30%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3.890,P <0.05)。伤后对照组和增量30%组谷丙转氨酶高于增量20%组,伤后24 h(t =2.745、3.864)、48 h(t =5.080、6.869)和72 h(t =4.195、5.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伤后4 h 和8 h 时,增量20%组、增量30%组血尿素氮低于对照组,伤后4 h(t =4.372、7.429),伤后8 h(t =3.719、6.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增量20%组、增量30%组低于增量10%组,伤后4 h(t =3.519、6.508)、伤后8 h(t =3.922、6.8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伤后各组间血肌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四组伤后较伤前,血管外肺水指数均上升,动脉氧分压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犬Ⅲ度烧伤35%总体表面积并中度冲击伤休克适宜的补液量应按 Parkland 公式补液量增量20%计算,即第一个24 h 内4.8 mL·kg -1·h -1,第二个24 h 内2 mL·kg -1·h -1,与 Parkland 公式补液量及增量10%相比,可在伤后早期显著改善尿输出量和心输出量,且不会引起肺水肿的加重;增量30%与增量20%相比,尿输出量提升过高,早期容量负荷过重。

  • 成批烧冲复合伤的组织管理和早期治疗

    作者:宋斌;王海林;孙建忠;张伟

    目的探讨成批烧冲复合伤有效的组织管理和早期救治方法.方法总结和分析一批16例特重烧伤复合冲击伤患者早期救治过程中的组织管理经验和临床资料.结果应急预案启动及时,伤员救治过程组织严密;全部伤员在早期抢救中顺利度过休克期,有10名伤员及时分流和转运,其中1名在救护车转运途中出现心跳呼吸骤停,予以成功复苏.结论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协调指导有利于迅速有效组织成批伤员救治的工作,专家组指导下各组负责的医疗制度有利于提高成批伤员救治的效率,正确认识烧冲复合伤的临床特点、早期有效的液体复苏、尽早封闭烧伤创面和防治多脏器功能不全的是治疗成批烧冲复合伤的有效方法.

  • 23例烧伤合并冲击伤的临床与治疗

    作者:班雪;冯涤

    冲击伤是物质在爆炸的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起气体、液体及固体物质发生动力学变化,产生冲击波造成机体的各种损伤,而烧冲伤是两种致伤因素相继或同时对机体产生的复合伤[1].烧伤合并冲击伤(烧冲复合伤)是较常见的损伤,由于伤情复杂,死亡率高,治疗难度大[2].总结1997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大面积烧冲复合伤患者23例,死亡11例,病死率47.8%,总结其临床经过,报告如下.

  • 烧冲复合伤急性肺损伤的免疫调节研究进展

    作者:张旭龙;柴家科;李百玲

    烧冲复合伤是由热力和冲击波共同作用于机体而产生的一种高死亡率创伤.其中,烧冲复合伤后导致的急性肺损伤(ALI)是烧冲复合伤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烧冲复合伤后免疫调节在烧冲复合伤急性肺损伤的致伤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及相关分泌因子的共同参与了烧冲复合伤急性肺损伤的免疫调节.现将烧冲复合伤伤后急性肺损伤的免疫调节研究进展现状进行综述.

  • 烧伤、冲击伤及烧冲复合伤后大鼠早期血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蔡建华;柴家科;申传安;尹会男;邹晓防;刘伟;胡清刚;迟云飞;马丽;邓虎平;张西波;孙天骏;韩焱福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在大鼠烧伤、冲击伤与烧冲复合伤后早期血清中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176只,随机分为对照(C)组、烫伤(BU)组、冲击伤(BL)组与烧冲复合伤(BB)组.C组不致伤;BU组背部脱毛置人94 ℃水中12 s,致25%体表面积(TBSA)Ⅲ°烫伤;BL组以5 g 8701压缩炸药柱为爆炸源,以左侧胸壁距爆炸源75 cm距离进行爆炸,致中度冲击伤;BB组同BL、BU组伤情先致冲击伤后立即烫伤.伤后24 h内,BU、BB组按照50 ml/kg,腹腔注射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抗休克治疗,1次/12 h.致伤组分为伤后3 h、6 h、12 h、1 d、2 d、3 d、7 d共7个时相点.测定各时相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总蛋白浓度(BCA法)、肺组织含水率(称重法)及血清NE浓度(ELISA法).结果 各致伤组SD大鼠的BALF总蛋白浓度、肺组织含水率及血清NE浓度伤后各时相点均高于C组(P<0.01或P<0.05),其伤后峰值均出现在2 d以内,尤其是伤后2 d,BU组、BL组及BB组血清NE浓度分别为(319.85±19.50)ng/ml,(467.43±31.64)ng/ml,(626.00±26.38)ng/ml;C组(78.53±25.10)ng/ml.组间比较,总体伤情水平BB组>BU组及BL组(P<0.01或P<0.05).相关分析表明,伤后3d内,BU组血清NE浓度与BALF总蛋白浓度、肺组织含水率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7910,0.8078,P<0.05),BB组血清NE浓度与BALF总蛋白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r=0.8672,P<0.05).结论 NE可能在烧伤、冲击伤,尤其是烧冲复合伤的早期肺损伤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重度烧冲复合伤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百玲;柴家科;胡泉;张旭龙;张东海;马丽;郁永辉;刘玲英

    目的 观察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重度烧冲复合伤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180只,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假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60只,每组致伤前0h及伤后6、24、48、72 h共5个观察时相点各12只.进行如下处理:(1)假伤组:脱毛12 h后,以3%戊巴比妥钠30 mg/kg腹腔内注射麻醉,将背部脱毛区域置入37℃水中持续12s;(2)治疗组:参照既往大鼠重度烧冲复合伤模型,致伤后立即经气管插管滴注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即猪肺磷脂注射液2 ml/kg;(3)对照组:参照既往大鼠重度烧冲复合伤模型,致伤后立即经气管插管滴注等量的生理盐水2 ml/kg.分别于致伤前0h及伤后6、24、48、72 h监测大鼠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测定各组大鼠肺功能,留取肺组织,行病理观察.结果 除去实验过程中的死亡损耗后,终3组5个时相点分别均衡纳入8只大鼠进行统计学分析.PaO2:对照组6、24、48、72 h各时相点均显著低于假伤组[(69.55±5.11)、(62.05±6.54)、(53.24±7.65)、(50.00±7.45)比(93.75±3.41)、(94.25±2.19)、(93.63±2.33)、(93.25±1.83) mmHg(1 mmHg =0.133 kPa),均P<0.05];治疗组6h接近假伤组[(92.63±3.74)比(93.75±3.41)mmHg,P=0.594];对照组6h时即降至70 mmHg左右,随后逐渐下降,而治疗组各时相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2.63±3.74)、(87.50±3.34)、(78.75±3.11)、(71.38±3.74)比(69.55±5.11)、(62.05±6.54)、(53.24±7.65)、(50.00±7.45) mmHg,均P<0.05].PaCO2:治疗组在6、24、48 h显著低于对照组[(45.50±6.79)、(49.38±7.52)、(54.13±4.82)比(53.25±2.76)、(59.50±6.61)、(63.60±7.33) mmHg,均P<0.05],72 h时而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显著高于假伤组[(59.63±6.87)、(68.88±6.85)比(36.38±1.85) mmHg,均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治疗组深吸气量、中心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及组织弹性在24h时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与假伤组接近(P>0.05);治疗组肺泡结构破坏程度以及肺出血、水肿程度均较对照组轻.结论 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重度烧冲复合伤大鼠急性肺损伤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改善氧合,减轻肺水肿及肺毛细血管膜的通透性.

  • 丙泊酚对烧冲复合伤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细胞间黏附分子的影响

    作者:王一贺;杨红明;胡泉;侯玉森;罗红敏;刘玲英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烧冲复合伤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影响.方法 将32只雄性比格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复合伤对照组、丙泊酚1组、丙泊酚2组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致重度烧冲复合伤,4组犬均按Parkland公式补充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丙泊酚1组、丙泊酚2组在补液同时分别连续输注2、5 mg·kg-1·h-1丙泊酚注射液,持续72 h.4组犬在伤前及伤后6、24、48、72 h分别采取外周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ICAM-1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D14+单核细胞犬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抗原表达率;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和PBMC凋亡率.结果 复合伤对照组伤后24、48、72 h的ICAM-1水平分别为(10.5±1.1)、(10.8±1.3)、(12.3±1.4) n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7.4±1.4)、(7.4±1.1)、(7.4±1.6)ng/ml(均P<0.05);丙泊酚1组、丙泊酚2组伤后72 h的ICAM-1水平分别为(10.7±1.3)、(8.8±1.4) ng/ml,均显著低于复合伤对照组(均P<0.05),且丙泊酚2组显著低于与丙泊酚1组(P<0.05).复合伤对照组伤后24、48、72 h的LFA-1水平分别为(7.3±1.3)、(8.4±1.3)、(9.6±1.7) n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5.1±1.2)、(5.4±1.3)、(5.8±1.2) ng/ml(均P<0.05).丙泊酚2组伤后72 h的MHC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复合伤对照组和丙泊酚1组[(46±13)%比(26±15)%和(32±12)%](均P<0.05).丙泊酚1组和丙泊酚2组伤后48、72 h的CD4 +/CD8+T淋巴细胞比值分别为(1.71±0.26)、(1.82±0.31)和(1.81±0.24)、(1.96±0.24),均显著高于复合伤对照组的(1.41±0.34)、(1.34±0.26) (P <0.05).伤后72 h复合伤对照组、丙泊酚1组凋亡率分别为(2.57±0.21)%、(1.64±0.1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81±0.11)%(均P<0.01);丙泊酚2组的凋亡率(1.09±0.15)%显著低于复合伤对照组和丙泊酚1组(均P<0.01).结论 丙泊酚可能通过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ICAM-1过度释放和PBMC凋亡,从而改善烧冲复合伤后免疫功能.

  • 严重烧冲复合伤成功救治一例

    作者:曹卫红;柴家科;杨红明;李利根;李峰

    患者男,26岁,因火药爆炸致全身多处烧伤,于伤后72h入院.全身烧伤面积90%.入院体温38℃,呼吸31次/min,脉搏146次/min,双肺干啰音,左肺呼吸音弱,腹胀明显,肠鸣音1次/min.

  • 成批烧冲复合伤伴氨吸入性损伤的救治策略

    作者:孙堂卿;杨涛;吴秋合;李绪昆

    成批烧冲复合伤具有伤员多、伤情危重复杂、救治难度大的特点,无论在平时或战时都将救治单位带来巨大的医疗护理和组织管理压力[1].本文介绍某单位爆炸失火,至包括1名医务人员在内共计33名员工受伤的工业事故中,9名危重患者的救治过程及策略.所有患者均痊愈康复,治疗结果满意.

  • 烧冲复合伤的急救

    作者:岳茂兴

    当今世界,重大突发事故、恐怖事件、特种意外伤害、局部战争等天灾人祸的发生越来越频繁,目前已威胁到人类生存.而爆炸致烧冲复合伤具有杀伤强度大,作用时间长,伤亡种类复杂,群体伤员多,救治难度大等特点,在平时及战时均可发生[1].这种由热力、冲击波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机体而造成的损伤,称之为烧冲复合伤.它是一种难急救的伤类,其核心是难以诊断,难以把握救治时机[2].本文探讨爆炸致烧冲复合伤的特点和紧急救冶对策.

  • 一批煤尘爆炸复合烧伤患者的救治分析

    作者:刘昭鑫;朱桂英;帅宁;张冬梅

    井下煤尘爆炸所致的烧冲复合伤病理改变极其复杂,病情变化迅速,常常涉及多脏器损害,休克发生率高,临床救治难度大.我们通过分析2004年2月8日收治的一批10例烧冲复合伤患者的救治经过,总结烧冲复合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体会.

  • 5例严重烧冲复合伤的护理体会

    作者:魏雪菁;王淑君;刘文娟;李方容

    成批烧伤具有病人收治集中、伤情重、合并症多、处理难度大等特点[1].我科2005年6月收治某部一批危重烧伤伤员5名,伤后77 h乘专机转入我院.针对这批病人的救治特点,对病人实施全方位护理,对病人的救治成功及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 烧中复合伤大鼠肺组织vWF和弹力纤维的量化研究

    作者:闫国和;屈纪富;郑怀恩;林远;冉新泽

    烧冲复合伤是平战时均较常见的一种伤类,其损伤的靶器官是肺脏[1-3].伤后肺脏可见明显充血、水肿、出血,尤其肺血管损伤明显[4].

  • 昆山爆炸事故成批烧冲复合伤患者的抢救调配及护理

    作者:朱利红;赵朋;华皎;袁琴芳;王芳;任颖伟;孙丹;周竞奋;吕国忠

    目的:探讨突发成批烧冲复合伤患者的护理及各个环节的配合及质量控制情况。方法对35例烧冲复合伤患者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其中包括人员调配、物资调配、护理质量控制、病区监控等。结果35例烧冲复合伤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及时有效的烧伤抗休克治疗及护理。成批烧冲复合伤患者抢救成功率达77.14%(27/35),无一例护理并发症。结论护理人员及时调配到位,其数量与结构合理和组织协调有力,物资配备齐全及时,护理应急质量管理控制规范和措施得力,是确保此次突发成批烧冲复合伤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是护理质量保障的体现。

4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