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层螺旋CT对胰周血管的显示研究

    作者:刘江涛;肖越勇;张金山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胰腺周围血管的显示能力.方法将225例接受上腹部增强CT的患者的扫描资料分别按动脉期和门脉期薄层重建,使用容积再现(VR)和多层面容积重建(MPVR)进行血管成像,观察两种成像方式对胰腺周围动脉、静脉的显示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对正常胰腺周围大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脾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的显示率为100%,对小动脉(胰背动脉,胰横动脉,胰大动脉,胰尾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的显示率为33.8%~96.0%.所显示的胰背动脉起源变异较多,胰背动脉起源于脾动脉,肝总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的比例分别为55.1%、9.7%、10.6%和24.5%. 对胰腺周围大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主干)的显示率为100%;胰头部小静脉(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胃结肠干及其属支)的显示率为85.3%和77.3%.对于胰腺周围小血管,MPVR较VR具有较强的显示能力.结论多层螺旋CT对胰腺周围大血管具有可靠、稳定的显示率;对胰腺周围小血管也具有一定的显示能力.

  • 胰腺肿瘤的影像学检查与进展

    作者:周存升

      胰腺肿瘤从组织起源上可分为上皮性与非上皮性肿瘤,前者又分为内、外分泌肿瘤。在外分泌肿瘤中,胰腺癌为常见,占胰腺肿瘤的90%以上。在内分泌肿瘤中,胰岛素瘤为常见,占70%~75%。其余肿瘤均少见或罕见。  一、胰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术前分期  胰腺癌的影像学诊断,尤其早期诊断与术前分期,一直视为难题。近年来,螺旋CT(spiral CT,SCT)、MRI、内窥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und,EUS)、血管造影及介入技术的发展在胰腺癌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的评价方面均做出了贡献,令人关注。  胰腺癌的CT诊断基础是胰腺形态改变和病灶与胰腺的密度对比,后者是早期诊断的依据。胰腺癌的组织学特点是较正常胰腺血供差,具有硬癌特征,生物学特性是易于侵犯邻近结构和器官,尤其邻近血管、神经丛和腹膜,并且在亚临床阶段就能发生肝或远处转移。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和容积数据采集、处理的优势,可进行胰腺分期增强扫描。分期扫描是通过自动压力注射器控制对比剂的注速和总量,有计划地选择不同时相进行薄层扫描,既能获取胰腺和周围结构,尤其胰周血管的增强高峰期图像,又可清晰地观察胰腺内低密度癌灶及肝内转移灶。

  • 多层螺旋CT胰周血管成像对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的应用

    作者:王宇超

    目的 研究胰腺癌患者使用多层螺旋CT胰周血管成像对可切除性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整群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68例胰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病理与CT扫描检查胰腺癌对胰周血管的侵犯情况.结果 对胰腺血管进行CT探查Loyer分型,灵敏度为84.79%,特异度为72.46%;对胰腺周围主要动静脉进行CT探查血管分级,灵敏度为90.78%,特异度为73.91%.结论 多层螺旋CT胰周血管成像对胰腺癌患者可切除性评估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有着重要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探讨多层螺旋CT与单层螺旋CT诊断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临床观察

    作者:杜鑫

    目的:研究分析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使用多层螺旋CT与单层螺旋CT诊断的价值。方法根据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的86例胰腺导管细胞患者进行分析。术前为患者进行多层和单层螺旋CT诊断,并按此分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要优于单层螺旋CT(P<0.05),这两种检查方法临床中的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使用多层螺旋CT检查的价值比单层螺旋CT高。

  • 胰腺增强CT三期扫描佳延迟时间的研究

    作者:刘晓华;高志宏;王军

    胰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手术难度较大.提高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早期正确判断肿瘤分期及手术切除等问题,已成为影像学研究的重点.目前螺旋CT的普及,特别是多层螺旋CT其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可以对胰腺进行多期扫描,可以更好地了解胰腺实质及胰周血管的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扫描方案,了解胰腺癌的血供特征及准确判断胰腺癌胰周血管的侵犯程度等.

  • 胰腺癌及胰周血管侵犯的MSCT评价

    作者:唐平;滑炎卿

    胰腺癌(胰腺导管细胞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十年来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我国,胰腺癌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胰腺癌进展快,预后差,死亡率高,据统计我国胰腺癌的死亡率位居全身恶性肿瘤的第6位[1].像其它部位恶性肿瘤一样,手术治疗仍然是早期胰腺癌唯一可治愈的方法和延长生存期的佳选择.早期胰腺癌表现无特征性,也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肿瘤血清学检查,确诊时往往已处于病变晚期,常因肿瘤侵犯胰周血管、或发生淋巴结转移和其它器官转移而失去手术根治的机会[2].因此,寻求早期发现胰腺癌和进行准确分期的方法是提高手术治愈率、确保预后的关键.

  • 多层螺旋CT胰腺增强扫描:扫描方案的选择及对胰周血管的评价

    作者:张红梅;周纯武;赵心明;刘媛;马霄红

    目的:通过胰腺同层动态增强扫描,获得感兴趣区的时间-密度曲线,确定胰腺增强扫描的佳延迟时间,并应用此扫描方案分析胰周血管的显示率.方法:①随机选择20例无胰腺疾病的患者进行胰腺同层动态增强扫描,获得感兴趣区的强化峰值及到达峰值时间;②随机选择40例无胰腺疾病的患者进行胰腺三期增强扫描,分析胰周血管的显示率.结果:①腹主动脉强化峰值时间约为30s,平均强化峰值为350.3HU,20s时平均CT值为316.7HU;门静脉强化峰值时间约为45s,胰腺实质强化峰值时间约为40s,肝脏实质强化峰值时间约为55s,曲线到达峰值后75s内处于平台期;②胰周主要动脉(CA、HA、SA、SMA)的显示率为100%(40/40),除AIPDA以外的其它胰周小动脉显示率为75%~100%.胰周主要静脉(PV、SV、SMV)的显示率为100%(40/40),除AIPDV以外的其它胰周小静脉显示率为75%~100%.结论:在注射剂量100ml,注射流率4ml/s时,建议多层螺旋CT胰腺增强扫描的延迟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0s,胰腺实质期45s,门静脉期或肝脏期70s.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判断

    作者:程万里;刘光华;韩希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判断及其意义.方法:使用Toshiba Aquilion 16层螺旋CT对胰腺癌患者扫描后,进行动脉期和门脉期胰周主要血管CTA三维成像.以三维图像为主,对胰周血管是否受累进行判别及评价,并与手术对照.结果:其中手术病人42例,CTA显示血管受侵28例,术中所见血管受侵29例.CTA判断血管受侵敏感性为96.43%,特异性为85.71%,χ2=0.333,P=0.564>0.05,胰周血管是否受侵术前CTA判断与手术判断在统计学上没有差异.结论:术前CTA判断胰腺癌的胰周血管是否受侵对手术具有前瞻性指导意义.

  • 多层CT血管造影对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判断

    作者:程万里;刘光华;蒋涛;韩希年

    目的 探讨多层CT血管造影对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的判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TOSHIBA Aquilion 16层螺旋CT对胰腺癌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门脉期胰周主要血管CTA三维成像.分别利用三维图像和单纯轴位图像,对胰周血管是否受累进行判别及评价,并与手术对照.结果 手术病人42例,CTA三维图像显示血管受侵28例,CT单纯轴位图像显示血管受侵25例,术中所见血管受侵29例.CTA三维图像判断血管受侵敏感性为93.10%,特异性为92.31%,CT单纯轴位图像判断血管受侵敏感性82.76%,特异性为92.31%.结论 相对于CT单纯轴位图像,术前多层CT血管造影判断胰腺癌的胰周血管是否受侵,对手术更具有前瞻性指导意义.

  • 双能量CT线性融合技术在胰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佳权重因子的选择

    作者:林志勇;王慧慧;刘建新;王霄英

    目的:在双能量CT胰腺成像中采用线性融合技术进行图像重建,比较不同权重因子(M)重建图像上胰周血管的显示情况,以提高胰腺CT成像质量.方法:对38例怀疑胰腺占位的患者行双能量CT增强扫描(80 kVp/Sn140 kVp),采用11种权重因子(M=0~1.0,以0.1为单位递增)对动脉晚期图像进行线性融合重建.测量并比较11组图像上腹主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脾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CT值、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各支血管的SNR及CNR在11组图像间的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0.7组中的SNR高,仅与M=0.8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0.8组中的CNR高,仅与M=0.7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价结果显示权重因子0.7组的图像质量佳.结论:双能量CT胰腺增强扫描中,使用动脉晚期图像进行线性融合重建时权重因子值为0.7时胰周血管成像质量佳.

  • 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胰周血管疾病的MRI表现

    作者:肖波;蒋志琼;张小明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并发各类胰周血管疾病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6月至2010年9月期间122例AP患者资料,男73例,女49例,平均年龄(45±16)岁.所有病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GE 1.5 T MR扫描:梯度回波T1加权,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MR胰胆管成像,动态增强扫描.观察:(1)动脉侵犯/动脉炎;(2)假性动脉瘤;(3)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栓塞;(4)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海绵样变.结果 本组AP并发胰周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为17.2% (21/122).21例AP并发胰周血管病变患者中,动脉侵犯/动脉炎占16/21(脾动脉、肝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受累率分别为16/16、13/16、12/16、7/16).脾动脉假性动脉瘤占1/21.静脉炎占19/21(脾静脉、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受累率分别为19/19、13/19、9/19),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栓塞占2/21(1例脾静脉部分性栓塞,另1例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广泛性栓塞).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海绵样变占2/21.结论 AP能并发多种胰周血管病变,每种血管病变都有较特异的MRI表现.

  • 早期胰腺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志英;鲁广华;贾克玲

    早期胰腺癌文称小胰腺癌,系指大直径小于或等于2cm,其5年生存率(30%)明显高于晚期胰腺癌,故小胰腺癌的早期发现及正确分期是改善胰腺癌预后的关键.早期胰腺癌在螺旋CT平扫时往往呈等密度,仅可见胰腺轮廓改变或没有改变,因此临床中不易在平扫CT图上识别,仅少数小胰腺癌表现为低密度或高密度改变,故单纯平扫其漏诊率甚高.应用螺旋CT(spiral CT,SCT)扫描速度快,可选择扫描时相的特点,对胰腺分期扫描技术的应用,既能获取胰腺和周围结构,尤其胰周血管的增强高峰图像,又可清晰地观察胰腺内低密度癌灶及肝内转移灶.

  • 多层螺旋CT与单层螺旋CT诊断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临床分析

    作者:江发良;周明贤;刘波;钟增友;陈林;肖志辉

    目的:对多层螺旋CT与单层螺旋CT诊断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导管细胞癌患者86例,按照术前诊断手段将其分成多层螺旋CT组和单层螺旋CT组,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诊断资料展开对比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判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均较单层螺旋CT检查高(P<0.05),两种检查方法的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多层螺旋CT手段,对胰腺进行检查,可为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进行准确的判断,临床价值优于单层螺旋CT检查,在今后的临床诊断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 多层螺旋CT胰周血管造影及其对胰腺癌血管浸润的评价

    作者:钟经馨;苏秉亮;牛广明

    胰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预后极差,总的5年生存率不到5%,而获得早期诊断的患者,其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30%[1],因此如何在术前准确分期以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成为临床十分关注的问题,其中,胰周血管的侵犯及侵犯程度的判断对提高手术切除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 angiography,MSCTA)的可行性及其在胰腺癌血管浸润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评价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价值

    作者:王东;李新

    胰腺癌(PC)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呈明显上升趋势,是引发我国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因为胰腺位置隐匿,早期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指标,以致就诊、诊断太晚,失去手术切除机会,因此胰腺癌的准确诊断及可切除性的判断就显得十分重要.通常临床以肿瘤是否侵犯邻近器官和胰周主要血管、有无切除域外淋巴结受累或远处脏器转移作为判断胰腺癌可切除的标准,特别是在未发现远处转移的情况下,胰周主要血管是否受累是判断胰腺癌可否切除的主要指标[1].本文就多层面螺旋CT(MSCT)对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显示做初步探讨.

  • 胰头癌相对血管的位置对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影响

    作者:夏军强;修典荣;王刚;秦文祥

    目的:了解相对主干血管(肠系膜上动、静脉、门静脉等)不同位置的胰头癌患者术后生存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胰腺癌患者的病史资料,并进行随访。根据胰腺肿瘤相对主干血管的位置关系将患者分别计入血管浸润组(A组)、关系密切组(B组)及无相关组(C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A组患者中长生存时间20月,B组82月,C组96月。中位生存期分别为A组6月,B组18月,C组15月。 A、B和C三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处于不同位置的胰头癌术后患者均表现较高比例的复发和死亡;肿瘤越靠近血管,其生存率有下降趋势;尽管附加了血管手术,血管受浸润的胰头癌仍表现较高死亡率,中位生存期缩短,显示血管受侵犯的胰头癌患者预后较差。

  • 64层螺旋CT对胰周血管的显示研究

    作者:李咏梅;罗天友;曾春;吕发金;毛芸;方唯东;肖智博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胰周血管的显示能力.方法 将符合研究条件的105例接受腹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资料,分动脉期和门脉期薄层重建,使用容积再现(VR)和多平面容积重组(MPVR)进行CT血管成像,观察胰周动脉、静脉的显示情况.结果 ①腹腔干动脉(CTA)、肝总动脉(CHA)、胃左动脉(LCA)、脾动脉(SA)、胃十二指肠动脉(GDA)、胃网膜右动脉(RGEA)、肠系膜上动脉(SMA)、门静脉(PV)、脾静脉(SV)以及肠系膜上静脉(SMV)的显示率均为100%;②胰十二指肠后上动脉(PSPDA)、胰十二指肠后下动脉(PIPDA)、胰背动脉(PDA)、胰横动脉(PTA)、胰尾动脉(PCA)的显示率为43.3%~97.2%;胰十二指肠后上静脉(PSPDV)和胰十二指肠后下静脉(PIPDV)的显示率分别为71.4%和30.5%;③MPVR和VR对胰腺周围小血管的显示率比较,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对胰周血管具有可靠、稳定的显示率,MPVR对胰周小血管的显示较VR好.

  • 胰周血管置管持续药物灌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

    作者:尹震宇;王效民;于仁祥;彭友缘;刘平果;吴国洋

    目的探讨胰周血管置管持续药物灌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设计从胃网膜右动脉插入药泵到胃十二指肠动脉并在术后经药泵持续注射生长抑素类物质和抗生素治疗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结果平均住院时间32.5天,Ranson评分符合条数从9.8条降至3.4条,APACHE-Ⅱ评分从11.2降至4.6.2例病人(2/8)CT随访中发现其胰周囊肿明显缩小.完全治愈7例,全组无再次手术病例,无手术期死亡,1例术后41天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手术中置管并在术后持续药物灌注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有效地提高胰腺局部的血药浓度,选择性强,能有效减少胰腺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推荐的治疗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