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椎后路单开门加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孙英杰

    目的 观察颈椎后路单开门加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 ~2016年12月我院多节段CSM患者74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两组(各37例).对照组行颈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丝线缝合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颈椎后路单开门加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F-36评分评价术后两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0%(36/37)较对照组78.38%(29/37)高(P<0.05);术后观察组生理功能、精神状态、躯体疼痛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41%(2/37)较对照组24.32%(9/37)低(P<0.05).结论 颈椎后路单开门加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CSM患者,疗效肯定,可改善其术后生活质量,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智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5年8月~2010年8月收治并采用颈前路连续2或3节段经椎间隙减压、钛网植骨、钛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5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4例,其中,治疗组使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分别对两组治疗过程进行监测及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8个月的治疗,两组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32例,改善率为84.21%,对照组24例,改善率为66.67%,治疗组比对照组具有更高的改善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而言,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是一种比较理想治疗手段,在今后的治疗中,可以优先考虑使用.

  •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的ICU护理

    作者:周慧

    总结了2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钛板内固定手术后的ICU护理经验.包括在ICU的心理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及呼吸道的护理、伤口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的预防等.认为术后ICU病房的科学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 椎体次全切除加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作者:肖荣驰;唐志宏;邹国耀;李强;胡军祖

    目的 探讨椎体次全切除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钢板内固定术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seg-mental cervical spondylosis myelopathy,MC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变累及2个椎间隙者28例,累及3个椎闻隙者4例.经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并行颈前路钢板固定.结果 3例出现术后切口血肿,4例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8例咽痛,3例螺钉松动.32例随访平均18个月,植骨于术后3~7个月骨性愈合.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艮好.JOA评分平均提高7.8分,手术有效率为91.7%,优良率为76.0%.结论 椎体次全切除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实现彻底减压,对脊髓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 差异性手术入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黎泽森

    目的:研究差异性手术入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于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进行治疗的62例多节段的CSM患者为本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的方法将6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颈椎的前路减压的植骨融合术(ADCF),对照组给予颈椎的后路单开门的椎管成形术(PODLCS),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手术中及手术后的并发症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脊髓神经的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于手术6个月后的JOA评分与手术之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手术后观察组的JO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CSM患者使用ADCF及PODLCS有比较好的疗效,并且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可以明显地提高多节段的CSM患者的JOA评分,减少并发症发生.

  • 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结合锁定钢板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作者:黄彦;范子文;廖壮文

    目的 探讨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ACIFC)结合锁定钢板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手术特点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新型ACIFC行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结合单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长节段钢板内固定术(ACCF)治疗MCSM患者25例,分析手术特点及术后并发症,对比手术前后JOA评分,融合节段Cobbs角变化和判断术后稳定性、融合率情况.结果 25例患者术后随访12~33个月,平均(22.5±6.5)个月,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8%.术后1、6个月及末次随访JOA评分较术前不断提高(P<0.01),末次随访JOA评分优良率为84%.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融合节段Cobbs角度明显改善(P<0.01),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比较无明显Cobbs角度丢失(P>0.05),随访过程中未发现融合器、钢板、螺钉移位,末次随访颈椎X线及CT检查判断ACIFC行ACDF融合率为71%,单椎体ACCF融合率为100%.结论 零切迹ACIFC结合锁定钢板治疗MCSM可更多保留椎体结构、骨量及充分减压,同时避免前路长节段钢板的应用,减少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并保证手术节段术后稳定性及融合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前路一期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苏为平;温世锋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前路一期围手术期护理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后前路一期手术病人26例,围手术期重点加强术前心理评估及心理护理,术中体位和术后卧位训练;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结果 26例平均住院16天.所有病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采用Odom's临床疗效评定,其优良率达90%以上,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尤其加强心理护理和术后呼吸道护理,对于提高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前路一期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有效地预防了严重并发症.

  •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2例

    作者:陈前芬;肖增明;李世德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并不少见,其主要临床特点是病变涉及的功能节段较多,症状较为严重,治疗方式的选择复杂.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充分解除脊髓受压,维持减压节段的稳定性.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我们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外科治疗现状

    作者:林翔;肖增明

    近年来颈椎病患者日益增多,多节段脊髓性颈椎病是其严重的类型,手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性颈椎病有效的方法,但目前其手术方式的选择尚有争议,本文就多节段脊髓性颈椎病的相关外科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颈椎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治疗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亮;江美林;杨孝军

    目的:对比分析颈前路与颈后路两种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或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的前路组37例,行颈后路椎管成形术(LP)的后路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术前JOA评分、随访时间、受累节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手术时间长于后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后路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脊髓功能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前路组功能改善更明显(P<0.05).前路组术后颈椎生理曲度明显增加,而后路组术后生理曲度明显下降(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颈前路与颈后路手术治疗MCSM患者术后脊髓功能均明显改善,前路手术可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建议对MC-SM患者应综合考虑其临床特征及不同手术方法的特点,合理选择适合的术式,可获得更好的疗效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前路椎体次全切与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比较

    作者:马航展;黎泽森;李桂英;李伟宽;何德利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术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以前路椎体次全切手术24例作为ACCF组,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20例作为LP组。所有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手术时间、JOA评分、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变化,评估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并通过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ACCF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37.43±31.44) min,LP组为(130.56±39.77) 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出血量ACCF组为(161.22±36.77) mL,明显少于LP组的(192.51±37.42)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ACCF组术后为(13.1±1.4)分,较术前的(8.7±1.6)分明显提高,LP组术后为(13.3±1.6)分,较术前的(8.5±1.5)分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ACCF组术后为(2.5±1.9)分,明显低于术前的(6.4±2.3)分,LP组术后为(2.4±2.1)分,亦明显低于术前的(6.5±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JOA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生理曲度,ACCF组为(14.8±3.4)°,较LP组的(6.5±1.7)°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术后1年生活质量调查显示,躯体疼痛和活力方面,ACCF组的(92.1±18.8)分和(90.6±17.5)分高于LP组的(63.7±15.6)分和(64.3±16.3)分;总体健康方面,LP组的(88.5±17.7)分高于ACCF组的(65.3±16.8)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均可有效改善脊髓神经功能,但前路手术较后路手术出血量少,且术后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更优。该疾病术前需要充分评估病情,选择合适手术方式。

  • 颈椎前路潜行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2例

    作者:何国雄;欧光信;李文锐;李义强;毕艳;蔡广荣

    目的 评价颈椎前路潜行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潜行减压,取三面皮质髂骨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32例经过10~24个月随访,1例患者出现喉返神经牵拉伤,1例出现喉上神经牵拉伤,对症处理2个月后症状均消失.手术时间120~240 min,出血量100ml左右,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很大的改善,颈椎融合率为100%,颈椎生理弧度恢复可.结论 该术式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并具有植骨融合率高、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手术出血少、椎体骨质保留多、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

  • 颈后路Centerpiece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管狭窄症21例

    作者:范凌;潘显明;黄铜;覃先云;廖东发;马泽辉;邓少林;蒋凯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脊髓功能改善明显、疗效持久等优点,近期和远期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目前大家普遍采用的术式,但传统的单开门手术存在术后椎管再狭窄及顽固轴性症状等缺点而限制了其推广[2,3].为了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防止再关门现象,提高手术疗效,我院2010年3月-2012年2月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患者2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硬脊膜松解对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伴后纵韧带骨化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

    作者:李玉伟;王海蛟;崔巍;张永辉;石建伟;周鹏;温艳

    目的 探讨硬脊膜松解对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伴后纵韧带骨化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2月-2013年10月,32例行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硬脊膜松解的伴后纵韧带骨化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A组),并与2010年1月-2011年1月36例单纯行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B组)进行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累及节段、合并内科疾病以及术前颈椎屈曲度、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术后JOA评分及其改善率、VAS评分以及脊髓后移距离、颈椎曲度变化.结果 术中3例出现硬脊膜撕裂,其中A组2例、B组l例;术后3例发生脑脊液漏,其中A组2例、B组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 46个月,平均18.7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A组JOA评分及改善率显著高于B组(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颈椎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脊髓后移距离大于B组(P<0.05).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椎板再关门.结论 对伴后纵韧带骨化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中进行充分硬脊膜松解,有利于脊髓后移,与单纯椎管扩大成形术相比,疗效显著提高.

  •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不同手术方法早期临床疗效探讨

    作者:连鸿凯;黄金承;刘纪恩

    目的 比较3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早期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74例多节段(≥3个间隙)CS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为钢板固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组(21例),B组为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组(28例),C组为传统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组(25例).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颈椎曲度(C2~7夹角)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JOA评分、颈椎曲度及轴性症状发生率. 结果 3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B、C组各1例患者于术后当天出现脑脊液漏,A组2例、B组1例、C组1例于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消失.7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18.3个月.A、B组患者锚钉及钢板位置良好,无松动脱出;C组2例术后出现“再关门”现象,重新手术固定后无“再关门”现象发生.术后6个月3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除A组颈椎曲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B、C组颈椎曲度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6个月3组间JOA评分及颈椎曲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B、C组轴性症状发生率分别为4.76% (1/21)、35.71% (10/28)和72.00% (18/25),A组明显低于B、C组,B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7). 结论 钢板固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CSM早期临床疗效优于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及传统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 两种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姜运铎;毕郑刚;袁绍辉;闫超;范敬章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颈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我院行颈前路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8例,手术方法包括前路长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笼内植骨、钛板内固定术(LTTS)和椎体次全切除、椎间盘切除减压联合钛笼、cage植骨融合术(SITC).采用LTTS的患者共50例为A组;采用SITC的患者共48例为B组.治疗结束后一年内每隔3个月复诊一次.观察指标包括手术用时、术中出血,术后伤口感染、喉上神经或喉返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的发生率,植骨融合率、颈椎高度与曲度变化以及神经功能分改善率等.结果 B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A组(P<0.05);B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感染发生和喉上神经或喉返神经损伤相关的临床表现;A组内固定松动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的植骨融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椎体高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相较于自身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颈椎曲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相较于自身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从安全性和操作性来看,SITC更具有优势.

  •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不同术式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波;罗春山;赵筑川;彭智;杨震

    脊髓型颈椎病保守治疗往往无效,多需手术治疗.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早是采用后路减压的方法.自1958年Smith-Robinson率先开展颈前路手术以来,相继出现了多种颈前路手术方法,其中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已被认为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较好的术式之一[1~3].

  • 椎体次全切除术后锁定钢板加钛网植骨重建颈椎多节段的稳定性的观察

    作者:周焯家;赵筑川;李波;韩伟;彭智

    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目的在于彻底去除颈椎的致压物,恢复颈椎稳定性等,减压彻底否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1].椎体次全切除术是直接的方式,术后用植骨加内固定来重建颈椎稳定性.但传统的植骨存在着植骨的并发症及生理性前凸丢失的问题,尤其是多节段.我们于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对46例采用椎体次全切除术后锁定钢板加钛网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取代传统的植骨加内固定,获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 多节段脊髓性颈椎病的手术疗效及适应证研究

    作者:张保权;张建东;程学锋

    目的:研究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以及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适应证。方法以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进行手术治疗的45例患者,并对其进行门诊调查、摄片、体格检查、术后随访。采用JOA17分评分法进行脊髓功能评估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症状皆有明显改善或消失。术后5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达74%。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率评定:优19例,良22例,中3例,差1例。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根据脊髓的受压方向,受压程度决定手术方式,以达到彻底减压,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

  •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

    作者:刘志杰

    目的 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接诊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自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则采取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半年随访,比较两组颈椎病改善效果.结果 随访半年时,两组患者均可进行疗效评价,其中研究组颈椎病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颈椎病效果,值得借鉴.

112 条记录 5/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