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hs-CRP、HCY及脑白质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朱海生;李恩君;张桓;焦丽敏

    目的 探讨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vMCI)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脑白质损害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对60例vMCI患者及40例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均进行头颅MRI检查和测定血清HCY、hs-CRP.结果 vMCI患者组Hcy、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vMCI组有显著脑白质损害,Hcy、hs-CRP浓度越高,脑白质损害越显著(P﹤0.05).结论 vMCI与高Hcy、高hs-CRP、脑白质损害有关,Hcy、Hs-CRP是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危险因子,且与脑白质损害严重程度相关,测定血清Hcy、Hs-CRP水平对判断vMCI的病情和评价疗效均具有重要意义.

  • 脂多糖致早产鼠脑白质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姜大朋;李昭铸;张玉波

    目的 探讨宫内感染致早产鼠脑白质损害的机制.方法 30只Wistar孕鼠分为实验组18只和对照组12只,在妊娠第15、16天,对实验组孕鼠连续2 d腹腔内注射脂多糖(LPS)0.2 mg/kg,对照组孕鼠注射等量蒸馏水;取实验组早产鼠45只、对照组足月鼠45只,采用放免法(RIA)测定两组鼠脑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另取实验组早产鼠47只,对照组足月鼠41只,对脑组织进行HE染色;再取50只实验组早产鼠及50只对照组足月鼠进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结果 实验组早产鼠脑组织IL-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足月鼠 ( P<0.01),脑组织含水量较对照组足月鼠明显增高( P<0.01);早产鼠脑组织切片均见脑室周围白质水肿,神经毡疏松化,细胞成分明显减少,神经细胞间隙增宽,细胞肿胀、破裂;对照组足月鼠脑组织形态结构未见异常.结论 细菌内毒素可导致早产鼠脑白质损害,且脑组织中IL-6及含水量均增高.

  • 高血压患者脑白质病变与直立性低血压的相关性

    作者:何芸;屈秋民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脑白质病变程度与直立性低血压(OH)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心内科门诊、住院的经过磁共振成像检查无脑卒中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量卧位、立位血压,以卧位转为立位3 min内收缩压下降≥20和(或)舒张压下降≥10 mm Hg为OH.使用Fazekas量表评估脑白质病变,其中0~3分为无/轻度脑白质病变,4~6分为重度脑白质病变.结果 患者225例重度脑白质病变59例(26.2%),符合OH标准49例(21.8%).OH组重度脑白质病变发生率高于非OH组(51.0%比19.3%,P<0.01).OH组脑白质病变评分高于非OH组(3.67±1.03比2.55±1.2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与脑白质病变相关的因素有:年龄(OR=3.347,95% CI 1.140~9.833,P=0.028)、高血压病程(OR=1.121,95% CI 1.064~1.181,P<0.001)、卧位舒张压(1.059,95% CI 1.015~1.105,P=0.008)和OH(OR=3.637,95% CI 1.539~8.590,P=0.003).结论 OH与高血压患者脑白质病变呈正相关,OH可能是高血压促进脑白质病变的机制之一.

  •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时应当不应当降血压?有争论!

    作者:

    目前已经肯定高血压能引起血管疾患,降压能预防血管事件,但降压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则有争论.以往流行病学研究认为:中年血压高,到晚年脑白质损害较严重,认知功能下降,但老年时血压低,认知功能反而不好.降压治疗对认知功能的研究也有相反的结果.近Boxtel MPJ等对一组人群,长期多次用ABPM测定血压,用MRI测定脑白质病变,用定量、敏感的神经精神检测指标判定血管性痴呆主要的标志,即:行为障碍.结果发现:SBP高、脉压高确与白质病变有关,但白质病变与认知功能无明确关系.昼夜血压变化与脑结构损害与认知功能障碍无关.夜间血压下降或不下降(杓型与非杓型)与小血管病变也没有什么关系.

  • 宫内缺氧缺血对新生大鼠不同脑区白细胞介素-18表达的影响

    作者:崔静;武辉;谭岩;方艳秋;王东轩

    宫内缺氧缺血是造成胎儿及新生儿脑白质损害的常见原因,近年来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Culhane等[1]发现,成年大鼠小脑、海马、丘脑下部、大脑皮质及纹状体中皆有IL-18表达,主要表达于小胶质细胞.体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星型胶质细胞、神经元亦可检测到IL-18受体的表达[2].

  • 脑白质型Leigh综合征一例

    作者:杨晓娜;杜万良;张巍;杨艳玲;秦炯;袁云

    Leigh综合征是一种核基因或线粒体基因异常导致线粒体功能改变而出现的一组疾病综合征,是儿童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代谢性疾病[1,2].发病年龄多数在2岁以内,偶尔出现在成人,具有不同的遗传模式,共同的临床特点是出现运动和智力发育迟缓以及呼吸节律异常,常在发病后2年内死亡[1,2].其经典的病理改变是脑干、基底节的灰质出现对称性的海绵样损害伴随小血管增生[1].Leigh综合征存在不同程度的脑白质损害 [2-4].现介绍1例以脑白质损害为主要特点的Leigh综合征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 阿尔茨海默病与脑微血管病变的研究现状

    作者:刚宝芝;张鑫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痴呆类型,已成为导致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AD的发病机制一直是研究热点,近年来血管因素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基础研究提示AD中血管病变主要以微血管为主.本文就脑淀粉样血管病变(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脑白质病变、脑部微出血等微血管病变与AD的关系进行综述.

  • 老年性抑郁和认知:与脑血管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

    作者:王月菊;董凌燕;俞立强;侯宝元;李虹;李建中;方琪

    目的:探讨排除血管危险因素和脑萎缩等因素的影响后,老年性抑郁症( LLD)与认知功能和脑白质损害( WML)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2014—2015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患者277例,采用多种神经心理学量表对这277例患者抑郁情况、认知损害进行评估。把实际入组患者分为LLD组(77例)和非抑郁症组(103例),采集受试者的血管危险因素、WML及脑萎缩等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控制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模式Ⅰ)和控制年龄、性别、教育年限、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因素(模式Ⅱ)后,分析LLD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控制模式Ⅱ及脑萎缩的前提下,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分析抑郁症状、认知功能和WML的相关性及抑郁症状与各认知分项的相关性。结果与非抑郁症组相比LLD组患者高血压比例(90.9%、74.7%,χ2=6.342,P=0.046)显著增高,认知评分(19.23±7.05、22.99±6.71,t=3.343, P=0.001)显著降低,WML 2级患者比例增多(65.1%、34.9%,χ2=7.373,P=0.025),反映颞叶萎缩的海马沟回比(0.24±0.03、0.22±0.03,t=-2.040,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模式Ⅰ下认知功能(OR=1.63,95% CI 1.01~2.80,P=0.030)是LLD的独立危险因素。排除脑血管危险因素,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抑郁症状与认知功能(r=-0.239,P=0.004)、白质严重度(r=0.222,P=0.008)、颞叶和海马的萎缩(r=0.173,P=0.040)显著相关;模式Ⅱ下抑郁症状与认知功能中注意(r=-0.175,P=0.040)、回忆(r=-0.140,P=0.050)、画钟(r=-0.186,P=0.029)显著相关。结论排除血管危险因素、脑萎缩及WML等因素后,认知障碍仍然与LLD显著相关,血管危险因素参与LLD的发生,WML可以作为认知储备损害严重程度的标志物。 LLD患者表现类似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海马萎缩,以及记忆和执行功能障碍和注意力障碍的认知特点。

  • 甲硝唑致脑白质及周围神经损害1例

    作者:武建宏;孙宗琴

    1病例报告患者女,37岁.因头晕、四肢麻木疼痛5天,言语不清、四肢活动受限1天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2天因腰痛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盆腔炎,给予甲硝唑缓释片750 mg,每天1次,服药1周.入院前5天出现头晕、四肢麻木,双手、双足疼痛,听力下降,停服上述药物.到当地医院就诊,考虑末梢神经炎,予以灯盏花注射液静脉滴注,甲钴胺口服,症状无缓解.

  • 作者:

    关键词:
  • 老年人不同程度脑白质损害脑血流定量研究

    作者:付建辉;袁晶;李胜;郭起浩;洪震;董强;吕传真;赵倩华

    目的 观察老年人不同部位脑白质损害(WML)的严重性是否与脑缺血相关.方法 采用改良Fazelsa量表,将头颅磁共振FLAIR序列显示的WML分为2个部位:侧脑室周边区域及半卵圆区;4个等级:0级;1级;2级及3级.应用氙气增强CT技术测定不同级别脑白质损害者病损区域内及大脑各部位的局部脑血流(rCBF).结果 侧脑室周边区域、右侧及左侧半卵圆区病损区域内平均rCBF(ml·100 g-1·min-1)在0级分别为20.8±2.8,22.3±1.9,22.2±2.1;1级分别为20.3±2.5,21.3±1.0,21.0±1.8;2级分别为16.3±2.0,15.6±1.7,15.9±0.9;3级分别为14.1±2.6,14.5±2.2,14.2±1.9.无论是脑白质周边区域,还是半卵圆区,病损越严重,局部脑血流越低(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0级与1级之间各自质部位病损区域内rC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级和3级WML各白质部位病损区域内rCBF与0级和1级W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还发现双侧颞叶及豆状核局部脑血流下降与白质病损程度有关(P<0.05).结论 无论是半卵圆区,还是侧脑室周边区域,脑白质损害病损程度均与病损区域内局部脑血流显著相关.

  • Tempol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白质损伤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汉兴;章军建;张磊;刘晖

    目的 观察超氧化物歧化酶类似物Tempol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白质损害及认知功能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12)、生理盐水组(n=15)、Tempol低剂量组(8 mg/kg)组(n=15)和Tempol高剂量组(30 mg/kg)组(n=15).应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制备慢性脑缺血模型,然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慢性脑缺血6周后再通过MBP和APP免疫印迹检测脑白质损伤情况,通过测定HNE蛋白加合物了解脂质过氧化情况.结果 Tempol降低了慢性脑缺血大鼠的Morris水迷宫实验的潜伏期(P<0.05).Tempol低剂量组(0.82±0.17)和Tempol高剂量组(0.91±0.15)大鼠脑白质MBP平均相对光密度较生理盐水组(0.44±0.13)增高(均P<0.01).Tempol低剂量组(0.55±0.13)和Tempol高剂量组(0.46±0.15)大鼠脑白质APP平均相对光密度较生理盐水组(0.96 ±0.19)降低(均P<0.01).Tempol低剂量组(0.20 ±0.035)和Tempol高剂量组(0.18±0.031)大鼠脑白质HNE蛋白加合物平均相对光密度较生理盐水组(0.29±0.039)降低(均P<0.01).结论 抗氧化剂Tempol可能通过保护慢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而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且Tempol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可能是其保护慢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的机制之一.

  • 吸入氙气对院外心搏骤停后昏迷存活患者大脑白质损害的治疗效果:一项随机单盲临床试验

    作者:罗红敏

    ?实验研究显示,吸入氙气能减轻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伤,但目前尚缺乏临床研究数据。为此,芬兰学者进行了一项随机单盲的2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价吸入氙气对院外心搏骤停(OHCA)后昏迷存活患者大脑白质损害的治疗效果。共有110例OHCA后昏迷存活患者被纳入该研究。受试对象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同时接受氙气吸入和低温治疗24?h;对照组(55例)仅接受低温治疗。主要评价指标为心搏骤停(CA)后脑白质损害程度〔36~52?h内磁共振成像(MRI)的各向异性分数〕;次要评价指标为神经功能预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6分表示无症状~死亡)及6个月病死率。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总体的MRI各向异性分数为0.433±0.028,对照组为0.419±0.033。经过校正后,治疗组患者MRI各向异性分数较对照组升高了3.8%〔95%可信区间(95%CI)=1.1%~6.4%〕。伤后6个月共有75例(68.2%)患者存活,此时两组患者次要评价指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为1分(P=0.68)。伤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为27.8%(15/54,1例被剔除),对照组为34.5%(19/55),风险比为0.49,95%CI=0.23~1.01,P=0.053。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吸入氙气能减轻OHCA后昏迷存活患者大脑白质的损害程度,但并不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该初步研究结果尚需进一步证实。

  • 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及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春富;卢万俊

    糖尿病的发病率正急剧上升,我国成人糖尿病发病率达9.7%[1].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2型糖尿病(T2DM)有加速老年人群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有学者称之为“加速的脑老化”[2-3].因此早期识别T2DM患者认知功能的下降十分重要.本研究初步分析T2DM患者认知损害特点与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T2DM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提供帮助,以期提高其生活质量.

  • 老年人脑白质疏松与临床表现的相关关系

    作者:黄效生;孙连棣

    白质疏松(LA)是用来描述脑白质损害的影像学变化,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LA患者的检出率明显增加.本文报道我院经CT和MRI证实的LA患者86例,旨在探讨其影像学改变与临床表现的相关关系及临床诊断.

  • 绝经年龄对老年女性颈动脉斑块及脑白质损害的影响

    作者:刘锦霞;周国庆;孙芳;严斌;何月;段立晖

    目的 观察绝经年龄对老年女性颈动脉斑块及脑白质损害(WML)发生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本院健康体检年龄≥65岁的老年女性.选择绝经年龄<46岁、47-49岁及≥50岁老年女性各50人,所有研究对象行常规临床检查、颈部血管超声及头颅MRI检查.单因素方差分析及x2检验比较各组临床资料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年龄对发生颈动脉斑块及WML风险值的影响.结果 绝经年龄<46岁组的体质量、血压、血脂异常、颈动脉斑块及WML的比率较绝经年龄≥50岁组明显增加(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早期绝经组发生颈动脉斑块(OR=2.73,%95 CI:1.13~ 6.26)及WML(OR=2.46,%95 CI:1.14~5.85)的风险明显增加.结论 早期绝经可加重颈动脉及脑部小血管的动脉硬化.

  • 无卒中晚发型抑郁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李顺钧;王慧;蒋艳艳;刘梦;王金红;董智瑀;许镜远;靳令经;聂志余;李云霞

    目的 探讨晚发型抑郁患(LOD)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颅内外血管病变情况及脑白质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4月于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年龄大于50岁、无卒中的抑郁患者60例,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卒中、无抑郁的患者58例为对照.两组患者分别行头颅磁共振(MRI)、头颅CT血管成像(CTA)、颈部动脉超声检查,并进行认知及抑郁相关症状的评估.结果 LOD患者易出现的抑郁障碍因子为焦虑躯体化因子、全身性症状、自知力差、睡眠障碍,尤其中期睡眠障碍为突出临床特征.LOD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高于无抑郁组,视空间/执行和注意力这两方面的异常为明显,尤其是连线、画图、倒背数字这三项能力下降明显.LOD患者与同龄对照相比,并没有更高比率的动脉粥硬化危险因素.LOD患者脑白质损害发生率及中重度度白质损害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抑郁组.LOD患者颈动脉内膜损害的比率及颈动脉严重狭窄(≥50%及以上)的比率高于无抑郁组.颅内动脉狭窄及Willis环发育不全的比率在2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LOD患者以焦虑躯体化因子、全身性症状、睡眠障碍为突出临床表现,伴随认知障碍较为常见.LOD与脑白质损害、颈动脉内膜损害可能相关.而血管性危险因素、颅内动脉狭窄与LOD无明显相关性.

  • 中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脑白质损害和血浆C 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景志琴

    目的 探讨中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与脑白质损害(white matter lesion,WML)和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50例中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及60例单纯肥胖者为对照组,所有入组者完成头颅MRI检查,测定hs-CRP 水平.结果 (1)、与单纯肥胖组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BMI 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AHI,平均SaO2% 和平均低SaO2% 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2)、与单纯肥胖组比较,OSAHS 患者脑白质损害较单纯肥胖者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HS 患者随着病情加重,WML 越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OSAHS 患者hs-CRP 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AHI 与hs-CRP 呈正相关(r=0.562,p=0.021);平均SaO2% 与hs-CRP 负相关(r=-0.689,p=0.004);hs-CRP 与WML 呈正相关(r=0.601,p=0.014).结论 OSAHS 患者hs-CRP 水平明显升高,hs-CRP 可能参与了OSAHS 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导致脑白质损害的机制之一.因此,尽早对OSAHS 患者采取干预措施,有利于减缓脑白质损害.

  • CT、MRI变化与情感障碍对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吕田明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Binswanger's Disease,BD)是一种由于脑动脉硬化所致的以皮层下脑白质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痴呆、假性球麻痹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 [1].由 Binswanger于 1894年首次报告.以往只能通过神经病理学诊断,近年来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为本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对本科近 4年来收治的 26例 BD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旨在为本病的临床诊断进行探讨.

  • 偏头痛与脑白质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吴静;陈吉相

    目的 (1)比较偏头痛组和正常对照组脑白质损害的发病率.(2)研究偏头痛组脑白质损害同偏头痛的类型,和发作频率之间的关系.(3)研究偏头痛患者脑白质损害的好发部位.方法 选取60例偏头痛患者,45例女性,15例男性,年龄为20 ~48岁.依据年龄和性别进行匹配,收集没有头痛病史的58例对照组,43例女性和15例男性,年龄为20 ~48岁,对所有入选患者及对照组均进行头部核磁共振(Magna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学检查,并记录脑白质损害的人数,部位及偏头痛每月发作频率.运用SPSS17.0和EXCELL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在60例偏头痛患者中,有16例出现脑白质的损害.有先兆的患者脑白质损害为11/27,无先兆的患者脑白质损害为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6).偏头痛中有脑白质损害患者每月头痛发作次数高于无脑白质损害患者每月头痛发作次数(P<0.05).随着每月发作次数的增加,有脑白质损害的偏头痛患者人数也会增加.脑白质损害好发部位为额叶,顶叶和基底节区.结论 偏头痛较无偏头痛患者有更高发生脑白质损害的风险.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及其类型对脑白质损害有重要的影响.

5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