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异常率及其危险因素

    作者:李翔;王玉珍;肖婷;刘彦君;杨小平;许樟荣

    目的 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中正常、低和高踝肱指数(ABI)的发生率和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3年9月至2010年6月进行ABI测定的3924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史资料及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采用单变量和Logistic回归判断异常ABI的危险因素.结果 93.1%(3653例)患者ABI在正常范围,5.2%(206例)患者ABI值<0.9,1.7%(65例)患者ABI值≥1.3.≥65岁患者中ABI值<0.9的比例明显高于<65岁患者(12.2% vs 3.6%,P<0.001).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肌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脑血管疾病是< 65岁患者低ABI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吸烟、糖化血红蛋白、尿酸、总胆固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及脑血管疾病是≥65岁患者低ABI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则与< 65岁患者高ABI有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异常ABI的比例较高,应早期识别其危险因素并强化干预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预后.

  • 踝肱指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继发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作者:熊小平;张艳芳;闵丽

    目的 探讨踝肱指数(AB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继发脑梗死的诊断意义.方法 通过对本院105例患者行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ABCD2评分检查,并对所有患者随访2个月,了解TIA患者继发脑梗死的发生情况,评估ABI对TIA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TIA患者颈动脉IMT为(0.92±0.14)mm,ABI0.95±0.20,随访2个月后TIA患者发生脑梗死16例(15.2%).TIA无脑梗死患者与TIA伴脑梗死患者比较,颈动脉IMT、A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P=0.001).颈动脉IMT增厚的TIA患者与颈动脉IMT正常的TIA患者相比,ABI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D2评分、颈动脉IMT、ABI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62~0.86)、0.77(0.65~0.89)、0.72(0.60~0.84).结论 ABI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指标,对TIA患者继发脑梗死的风险评估有意义.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分析

    作者:王春;杨海燕;尹震宇;谢宇;俞婷婷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 PPARγ)、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 ,AOP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提示有颈动脉内膜增厚伴斑块形成。测定肱踝动脉脉搏波速度(baPWV )及踝肱指数(ABI),左右两侧均满足1200 cm/s<baPWV<2000 cm/s ,且0.80< ABI<1.00者为轻度 AS组40例,均满足baPWV ≥2000 cm/s ,且 ABI≤0.80者为重度AS组40例,检测PPARγ、AOPP及Hcy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轻度AS组TG、晨尿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24 h收缩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baPWV明显低于重度AS组,HDL‐C、ABI明显高于重度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轻度 AS 组 PPARγ A 值较重度 AS 组明显降低(50619.15±17782.41 vs 80349.33±21003.19,P<0.01)。 PPARγ基因表达与 AS 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r=0.61,P=0.000)。结论PPARγ水平升高可能是反应AS严重程度的指标。

  • 不同类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变化与动脉硬化的关系

    作者:龙静;宓宝斌;张清潭;马慧;毛艳华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并探讨其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入选在我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67例,分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ISH组)79例及老年双期高血压患者(DH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升高者)88例,另选择55例健康体检正常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浆Hcy、测量踝肱指数(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各组血浆Hcy水平及其与ABI、IMT相关性.结果 吸烟、舒张压水平及血清LDL-C水平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ISH组及DH组Hcy水平、IMT明显增高,ABI明显降低(P<0.05);与DH组比较,ISH组Hcy水平、IMT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ISH患者血浆Hcy水平较双期高血压患者及对照组明显增高,且与动脉硬化呈正相关,老年ISH患者在降压达标的同时更应关注降低血浆Hcy浓度.

  • 心血管高危患者踝臂指数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关婕;高颖;刘志连

    目的:探讨心血管高危患者踝臂指数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高血压和(或)糖尿病患者363例,将单纯原发性高血压189例作为高血压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123例作为合并组和单纯2型糖尿病51例作为糖尿病组,均常规治疗,检测患者踝臂指数(ABI)、血尿酸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应用偏相关分析血尿酸、ABI与其他临床指标相关性。结果3组收缩压、舒张压、TG、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ABI高于合并组(1.12±0.09和1.11±0.07 vs0.93±0.11, P=0.012)。校正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TG、TC、HDL-C、LDL-C、HbA1c、收缩压、舒张压等的影响因素后,ABI与血尿酸呈负相关(r=-0.235,P=0.012)。结论心血管高危患者的ABI与血尿酸可能存在相关性。

  • 踝肱指数与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郑俩燕;章成国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下降可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且ABI下降则人群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死亡率亦增高.

  • 2型糖尿病踝肱指数异常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糖尿病足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净;薛耀明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中正常、高和低踝肱指数(ABI)的发生率及其糖尿病足的患病率,并探讨ABI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与糖尿病足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就诊的268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ABI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8.1%(2362例)患者ABI在正常范围(0.9~<1.3),10.3%(277例)患者ABI <0.9,1.6%(42例)患者ABI≥1.3.≥60岁患者中ABI<0.9的比例明显高于< 60岁患者(20.41%比4.10%,P<0.01).ABI<0.9组、0.9~ <1.3组、≥1.3组的糖尿病足患病率分别为25.63%、3.05%、26.19%,ABI与糖尿病足患病率呈类似“U”形分布关系,ABI<0.9组和≥1.3组糖尿病足患病率显著高于0.9~ <1.3组(P<0.05).ABI与年龄、病程、血尿酸、24 h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与体重指数、舒张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24h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是ABI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ABI异常比例较高,ABI与糖尿病足的发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ABI降低或异常升高可早期预测糖尿病足的发生.

  •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在糖尿病足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作者:段纬喆;赵湜;毛红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在糖尿病足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和介入组(24例),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介入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介入组治疗总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6%(22/24)比53.8%(14/26),χ2=8.854,P=0.002];介入组的溃疡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48±10)比(91±9)d,t=3.285,P<0.05],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22±4)比(38±4)d,t=3.521,P<0.05].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有所改善,其中介入组的临床症状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1.5)比(11.8±2.3)分,P<0.05].介入组术后随访1、3、6个月,患者中重度麻木和疼痛、低皮温的比例低于术前,踝肱指数高于术前(均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行缺血动脉腔内介入治疗效果确切,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有效地促进了患者溃疡创面缓解,且手术并发症少、可重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门诊2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踝肱指数与糖尿病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芳;曾辉;沈娟;赵俊功;赵珺;包玉倩;贾伟平

    目的 对有下肢症状的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监测,了解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患病率并探讨ABI与糖尿病足的关系.方法 在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的1010例有下肢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测定ABI,同时测定空腹和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e)、血压、体重指数(BMI)、双下肢的振动感觉阈值等,按ABI结果将患者分为5组:A组(ABI>1.3,35例)、B组(0.91.3占3.5%(35/1010).合并足病者83例(8.02%),包括溃疡50例(4.95%),坏疽13例(1.29%),感染20例(1.98%).相关分析显示ABI与年龄、病程、收缩压、HbA1c和糖化血清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201、-0.171、-0.113、-0.160、-0.137,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BI是糖尿病足病的独立危险因素(t=6.805,P=0.00).结论 门诊2犁糖尿病足高危患者中26.4%存在下肢动脉病变,8.02%存在足病.年龄、病程、血糖控制不佳是影响ABI的关键因素.ABI的降低与足病的发生密切关联.

  • 踝肱指数与冠心病发病率研究

    作者:元娟葵

    目的:对踝肱指数与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体检人群中的300例踝肱指数处于正常范围的人作为对照组,选择踝肱指数异常的300例作为研究组,对两组的踝肱指数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差异与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踝肱指数异常与LDL-C升高、肥胖、收缩压升高、吸烟指数等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肱指数偏低,则多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定期体检,做好早期筛查工作,为冠心病防治提供准确的价值。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动脉疾病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

    作者:洪大情;吴姝焜;张月;杨鸿玲;王君如;王莉

    目的 通过测量踝肱指数(ABI)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下肢外周动脉疾病(PAD),观察其与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 纳入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177例MHD患者,收集其一般资料、透析前血压、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测量ABI.以任何一侧ABI<0.90作为下肢动脉缺血的诊断标准,随访29个月,采用Kaplan-Meier及Cox回归分析下肢动脉疾病与患者全因死亡的关系.结果 下肢缺血PAD的患病率为12.5% (22/177),PAD组患者年龄较高[(67±16)岁比(58± 15)岁,P=0.017].Kaplan-Meier分析提示,PAD组患者生存率低于无PAD组(P<0.001);Cox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透析龄、糖尿病、冠心病之后,PAD患者死亡风险是无PAD患者的3.39倍(95%可信区间1.44~7.97,P=0.005),糖尿病(风险比=2.917,95%可信区间1.280~6.649,P=0.011)和年龄(风险比=1.042,95%可信区间1.007~ 1.077,P=0.018)也是该人群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外周血管疾病患病率较高,PAD、糖尿病和年龄是M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血清25羟维生素D及骨密度的相关性

    作者:王贺;阳琰;张国豪;王莲地;刘贝贝;李琪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血清25羟维生素D及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35例,按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的数值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下肢血管病变组(PAD组,ABI<0.9)115例和非下肢血管病变组(NPAD组,ABI≥0.9)120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腰椎(L1~4)、左侧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华氏三角(Ward's)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测定.测定受试者血清25(OH)D的水平,并记录所有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结果 PAD组血清25(OH)D的平均水平低于NPAD组[(12.89±1.48)ng/mL vs(15.82±2.35) ng/mL,P<0.05];PAD组的Neck、Troch、Ward's的BMD均分别低于NPAD组[(0.706±0.171)g/cm2vs (0.823±0.133) g/cm2,(0.501 ±0.111) g/cm2vs (0.595±0.125)g/cm2,(0.455±0.121) g/cm2vs (0.524±0.210)g/cm2,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ABI与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 c,HbA1c)呈负相关,与25(OH)D及Neck、Troch、Ward's的BMD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SBP、HbA1c、TC、25(OH)D、Neck的BMD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往往同时伴有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低水平的25(OH)D及低下肢骨密度可能共同参与了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

  •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郝雅斌;洪旭;尹洁;于恒池

    目的 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与骨密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正常BMI的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109例,测定踝肱指数(ABI)并进行下肢动脉彩超检查,同时测量脊柱(L1~4)和股骨颈(Neck)的骨密度(BMD),以ABI大小分为外周动脉疾病(PAD)组和非外周动脉疾病组.结果 PAD组的Neck的骨密度值为(0.5999±0.1175) g/cm2,低于非PAD组(0.6909±0.1242) 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AD组内,轻、重症两组间Neck骨密度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PAD组与非PAD组年龄、糖尿病病程、BMI、脊柱骨密度无统计学差异.PAD组患者较非PAD组收缩压水平升高(P<0.01).结论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与髋部骨质疏松密切相关,二者常同时存在,并可能相互影响,其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值得关注.

  • 多普勒无创血管检查在外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李大军;兰勇;韦军民

    人口老龄化,周围血管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disease, PAD)发病率逐渐增高.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测定是一种用来评估下肢动脉血流和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简单、实用方法.PAD无创检查法具有对人体无害、无痛苦、可重复、花费少、诊断正确率高的优点,并可以解决下述问题:①确定是否有PAD,是动脉性疾病还是静脉性疾病;②确定血管病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③确定是否要做血管造影及其导管的径路;④确定是否适宜手术或保守治疗;⑤判定手术或药物治疗的效果;⑥作为长期随访患者、监测病情变化的方法.

  • 踝肱指数在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明海;于振海;张曙光;李光新;秦士勇;王坤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在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 arterial disease,PAD)中为常见,是血管外科的常见动脉病之一.血管造影一直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检查,且费用昂贵,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 术中无血管造影的介入治疗髂动脉重度狭窄1例

    作者:刘阳;姜广伟;吴胜春;吕柏楠

    患者,女性,68岁。因“右下肢间歇性跛行4年余,跛行距离约150米,伴右下肢发凉及酸胀感”于2015年6月1日入院。查体:双下肢无色素沉着及溃疡,右下肢皮温低于左下肢,右侧股动脉搏动弱,右侧腘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均未触及搏动,左下肢动脉搏动均未见明显异常。右侧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 ABI)为0.64,左侧1.11。下肢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 MSCTA )检查:右侧髂外动脉近段管腔局限性重度狭窄(图1)。患者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术后淋巴瘤一例

    作者:吕柏南;石晓明;赵建辉;吴胜春

    患者男,71岁.因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于2005年11月22日入院.ABI(踝肱指数)=0.4,CTA示腹主动脉、双髂动脉、双股腘动脉多发钙化伴狭窄闭塞,腹腔、盆腔未见其他异常.

  • Monckerberg综合征一例

    作者:孙岩;何玉祥;金星;张十一;种振岳

    患者女,59岁,因"双下肢间歇性跛行20年,加重2个月"2010年11月19日入院.跛行距离为50米,否认既往糖尿病、冠心病及肾功能不全病史.查体:双下肢活动正常,皮色正常,皮温略低,Burger试验(一);双侧股总动脉搏动正常,双侧腘、胫后、足背动脉搏动弱,多普勒听诊双侧胫后、足背动脉可闻及血流信号;测量踝肱指数:右侧0.55,左侧0.66.实验室检查均正常.双下肢血管超声提示:双下肢动脉血管壁弥漫性强回声斑块形成并不规则狭窄.四肢平片示:下肢动脉钙化表现,右肱骨内髁见碎裂骨体,其上方见小索条状密度增高影,四肢软组织未见肿胀.

  • 腘动脉瘤致蓝趾综合征一例

    作者:方伟;郭曙光;陈翠菊;周兴立;尹存平;张鹏

    患者男,56岁.2年前因发现右腘窝搏动性包块在我院门诊初步诊断右腘动脉瘤,拒绝住院治疗.2004年6月出现右下肢活动后酸痛、乏力.2004年11月在外院行右下肢动脉造影确诊右腘动脉瘤(图1).2004年12月29日突发右足趾剧痛入院.查体:右小腿皮肤散在花斑,皮温低,右足趾坏疽.足背、胫后动脉可触及.多普勒检查示股动脉三相波,足背胫后动脉二相波.踝肱指数(ABI):0.93.右腘窝可触及6 cm×5 cm搏动性包块,质硬无压痛.术中见腘动脉扭曲呈"S"型,瘤体大小4 cm×3 cm×3 cm.(1)阻断血流,瘤体远心端动脉前壁切开插入4F Fogarty取栓管,未取出血栓.(2)行0.8 cm×40 cm带外支持环ePTFE人工血管移植.瘤体切开,见血管内膜粥样硬化,瘤体内附着大量胆固醇样血栓.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5000 IU,1次/12 h,及前列腺素E等药物扩血管.术后患者足趾坏疽,伴趾间溃疡(图2).经创面消毒换药,坏死皮肤脱落,溃疡愈合,跛行出院.

  • 踝肱指数测定在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中的临床意义及周围动脉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明海;李琳琳;张曙光;于振海;李光新;秦士勇;王坤;王宾

    目的 探讨踝肱指数测定在评估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及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治疗的76例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的变化,并对影响PAD病变进展致踝肱指数减低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76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保守治疗组40例,治疗前后踝肱指数均值分别为0.70±0.38(左)、0.79±0.38(右)及0.70±0.37(左)、0.79±0.38(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26例,其中应用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9例,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支架植入(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 placement,PTAS)治疗17例,治疗前后踝肱指数均值分别为0.41 ±0.29、0.69±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治疗组10例,治疗前后踝肱指数均值分别为0.39±0.14、0.6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糖尿病、高血脂、脑血管病、饮酒对踝肱指数影响显著(P<0.05).结论 踝肱指数测定是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的诊断及疗效评价的重要观察指标,踝肱指数减低能客观反映PAD病变的进展及程度.吸烟、糖尿病、高血脂、脑血管病、饮酒是影响病变进展致踝肱指数减低的独立危险因素.

459 条记录 4/23 页 « 12345678...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