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窦内皮细胞的窗孔调控与脂肪肝形成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巧稚;樊婧;张卫光

    衬贴于肝血窦的肝窦内皮细胞具有无隔膜的窗孔,并汇聚成肝筛.窗孔相当于可选择超滤系统,有利于调控肝细胞与肝窦血液的物质交换,尤其是在脂质代谢方面,窗孔结构异常是脂质代谢紊乱的重要因素.本文就窗孔的超微结构、开窗机制和调控因素以及与脂肪肝相关联系的进展做一综述.

  •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人肝窦内皮细胞舒张功能及窗孔的影响

    作者:张琦;许衍甲;刘静;杨婕;权金星;田利民;牛瑞兰;王云芳;刘佳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肝窦内皮细胞(HLSECs)舒张功能和窗孔调节的影响。方法用100 mg/L浓度的oxLDL刺激HLSECs(oxLDL组),培养24 h,另设正常对照组(不经处理)。使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2组HLSECs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内皮素1(ET?1)和小凹蛋白(Cav?1)的表达水平,扫描电镜观察100 mg/L oxLDL干预下HLSECs窗孔分布、数量和直径的变化特点。采用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xLDL组HLSECs ET?1和Cav?1 mRNA表达分别升高了2.62倍和2.49倍(2.62±0.32比1.00±0.00和2.49±0.27比1.00±0.00),而eNOS mRNA表达则下降了45%(0.55±0.12比1.00±0.00);ET?1和Cav?1蛋白表达升高了2.31倍和2.96倍(1.34±0.10比0.58±0.03和0.71±0.03比0.24±0.02),而eNOS蛋白表达则降低了54%(0.34±0.02比0.74±0.04),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54、26.62、6.29、16.71、22.09、15.20,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oxLDL组HLSECs窗孔分布稀疏,数量减少,窗孔直径变小,有的区域甚至消失。结论 oxLDL可上调HLSECs ET?1和Cav?1的表达、下调eNOS的表达,引起HLSECs舒张功能失调和发生去窗孔化。

  • 啡利氏导尿管在上颌窦根治术中的应用

    作者:金燕;瞿燕平

    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手术完毕,经鼻腔内通过下鼻道窗孔或扩大的上颌窦自然开口将凡士林纱条填入上颌窦窦腔、鼻腔,压迫止血.使用这种方法,病人术后面部肿胀、疼痛明显,重者可致下眼睑发生皮下淤血、肿胀、不能睁眼,增加了病人的痛苦,针对这一现象我科于2010年5月开始使用啡利氏导尿管替代凡士林纱条行上颌窦窦腔、鼻腔填塞,现介绍如下.

  • VEGF-A信号通路与肾小球滤过屏障

    作者:杨丽平;占永立

    肾小球滤过屏障(Glomerular filtration barrire,GFB)由多窗孔内皮细胞及其表面糖蛋白、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和足细胞及其足突裂孔隔膜三部分组成,是阻止血浆蛋白滤过的主要物理屏障.近研究表明,GFB并非被动地阻止血浆蛋白漏出,而是一个动态功能整体,依赖于内皮细胞、GBM和足细胞之间精密的相互作用,任何一层或多层受损均会影响GFB功能而导致蛋白尿发生.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VEGF-A)是诱导血管内皮分化及多窗孔结构形成的重要信号分子,是维持肾小球毛细血管襻结构及GFB功能完整性的重要分子.VEGF-A信号传导贯穿足细胞和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生命的全过程[1],因此,研究VEGF-A对于认识GFB功能及蛋白尿发生的机制至关重要.

  • 姜黄素抗肝窦毛细血管化作用及机制

    作者:段雪琳;彭岳;赵铁建;韦燕飞;黎桂玉

    背景:姜黄素对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过程中必然发生的、可导致门脉高压的特征性病变"肝窦毛细血管化"是否有干预能力,其作用机制如何,目前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姜黄科植物药用活性成分姜黄素对肝窦内皮细胞微观结构及分泌功能的影响,及其干预肝窦毛细血管化及抗肝纤维化的药理作用机制和靶位点.方法:培养大鼠肝窦内皮细胞,实验分7组:空白对照组无干预措施,瘦素激活组建立瘦素激活细胞模型;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为瘦素激活细胞后分别以32, 16,8 μmol/L姜黄素干预;后2组为瘦素激活细胞后分别以秋水仙碱和丹参酚酸B作为干预的阳性对照药物组;各组均干预48 h.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瘦素激活程度越高,肝窦内皮细胞的窗孔数量越少,孔径越小.姜黄素能够干预被瘦素缩小、消失了的窗孔,使其发生明显增多和增大,并使细胞外基底膜变薄及范围减小,降低肝窦内皮毛细血管化的程度,并且姜黄素干预肝窦内皮毛细血管化能力有剂量依赖性;②实时定量PCR和ELISA法检测显示,瘦素激活后,肝窦内皮细胞的内皮素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 mRNA 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出现明显增高(P < 0.05).而上述情况在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的肝窦内皮细胞中均出现了明显降低(P <0.05);而且随着姜黄素给药浓度上升,各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出现了梯度下降(P <0.05).而且高剂量的姜黄素对内皮素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转录和表达的干预强度大于秋水仙碱和丹参酚酸B组(P <0.05);③结果证实,姜黄素能明显降低肝窦内皮毛细血管化程度,从而干预肝纤维化进程,其机制可能与姜黄素下调内皮素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有关.

  • WP小体与肝脏微循环

    作者:郝菁华;朱菊人;孙成刚

    1964年,weibel和Palade[1]在鼠肺动脉分支的内皮细胞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浆成分--短棒状小体,即被后人所谓的WP小体(Weibel Palade body).以后的研究表明,WP小体来源于高尔基体.它广泛存在于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内皮中.正常肝窦内皮细胞(SEC)中无WP小体,而慢性肝病患者的SEC胞浆内出现WP小体,且SEC窗孔减小减少,SEC下基底膜形成,形态酷似血管内皮细胞[2].为进一步探讨该现象的临床意义,现将WP小体的形态、内容物及其与微循环的关系做一综述.

  • 肝窦内皮细胞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郭杞兰;王小众

    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LSEC)是肝窦壁的主要组成细胞,其独特的结构、免疫表型及功能在肝脏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正常LSECs表面有窗孔,内皮下缺乏基底膜,是肝细胞与肝窦血液间物质交换的重要通道;慢性肝病中,LSECs失窗孔,内皮下出现基底膜,形成类似连续型毛细血管的结构,这一过程称为肝窦毛细血管化;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形成导致肝细胞损伤、细胞外基质(ECM)沉积、肝脏微循环障碍等一系列病变,促进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生发展.LSECs独特的结构及重要的功能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相关研究层出不穷,本文将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就LSECs的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在肝窦毛细血管化形成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 肝窦内皮细胞在肝细胞再生中的作用

    作者:李美蓉;赵景民

    肝窦内皮细胞(LSEC)是先接触肝脏血流的细胞群,在肝细胞和血液间形成一个通透性屏障.肝窦缺乏基底膜,内皮细胞间缺乏紧密连接,内皮细胞上富有开放的窗孔.由于LSEC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决定了其在肝细胞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1].

  • 虫草菌丝提取物对DMN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窦内皮细胞通透性影响

    作者:唐志鹏;刘平;王宪波

    目的:研究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窦内皮细胞(SECs)通透性变化模式,以及虫草菌丝提取物(CME)对SECs通透性的影响,以阐明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DMN 10 μg·kg-1腹腔注射,每周3次,连续4 wk的方法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按10 mg·kg-1·d-1剂量给予CME干预和治疗模型大鼠,qd,连续2 wk和4 wk.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肝窦壁CD31和小窝蛋白1(Cav-1)表达.结果:正常肝窦壁SECs有许多窗孔,CD31和Cay-1呈现弱阳性染色.给予DMN刺激后,模型组大鼠肝窦壁SECs窗孔数量逐渐减少,CD31和Cav-1阳性染色细胞逐渐增多,至4 wk末时到达峰值;停止DMN刺激后,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窦壁SECs窗孔数量逐渐增多,CD31和Cav-1阳性染色细胞逐渐减少.经2 wk和4 wk处理后,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CME预防组和治疗组大鼠肝窦壁SECs窗孔数量显著增多,CD31和Cav-1阳性染色细胞逐渐显著减少.结论:在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SECs表型发生变化,其通透性模式由以窗孔运送为主转变为以小窝运送为主,使通透性减少.CME能够改善SECs通透性,这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之一.

  • 肝窦内皮细胞: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新靶点

    作者:向琴;夏旋

    肝窦内皮细胞是来源于骨髓造血祖细胞特化分化的内皮细胞,对维持肝窦的形态和功能至关重要.肝窦内皮细胞的去分化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的显著性改变,表现为去筛孔化和毛细血管化.它导致其筛孔结构消失,影响了物质交换、药物代谢、星形细胞活化和肝脏实质细胞的再生.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肝窦内皮细胞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的重要地位做一综述.

  • 论肝窦内皮窗孔异常是肝脾失调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微观病机

    作者:孙学刚;符秀琼;冯沃成;黎春华;吕志平

    脾主健运与肝主疏泄在生理上相辅相成,协同运化精微,与现代解剖学的肝脏(在胁之肝)功能密切相关.肝脏脂质代谢紊乱是肝脾不调致动脉粥样硬化(AS)的重要原因,与肝窦内皮窗孔的结构和功能异常相关.因此提出假说:解剖学的肝脏可能是肝脾不调致 AS 的靶器官,肝窦内皮窗孔形成的肝筛功能异常是脂质代谢紊乱的重要因素,肝窦内皮窗孔异常可能是肝脾不调致AS的超微结构之一.

  • 健脾软肝方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窦内皮细胞失窗孔的影响

    作者:陈文玲;陈文慧;杜良;朱晓松;姚政;石安华

    目的:探讨健脾软肝方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窦内皮细胞失窗孔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采用2mL/kg的30%CCL4与70%橄榄油混合液腹腔注射,2次/周,复制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时给予药物干预,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用扶正化瘀方灌胃,健脾软肝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健脾软肝方灌胃.4周后,采用HE染色和Mallory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透射电镜观察肝窦内皮细胞窗孔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HA含量、Real-time PCR及免疫组化ABC法检测CD31、CD44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健脾软肝方干预后,光镜显示肝纤维化程度比模型组减轻;电镜显示大鼠肝窦内皮细胞窗孔直径变大、数目增多;HA含量降低(P<0.01),且高、中、低剂量组血清HA的降低随剂量的升高而变化,表现为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CD44阳性及mRNA表达增高(P<0.05),CD31阳性及mRNA表达降低(P<0.05),且表达量随剂量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健脾软肝方可减轻肝纤维化大鼠LSEC失窗孔的作用.

  • 小鼠肝脏窦状内皮细胞分离和培养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赵秀华;罗彬;罗盘;程腊梅

    目的:建立小鼠肝窦状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 LSEC)的分离培养方法, 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中性蛋白酶消化小鼠肝脏组织,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消化后的细胞悬液,用内皮细胞筛选培养基及酶差异消化法纯化LSEC;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LSEC的表面标志,分析LSEC的超微结构,观察DiI荧光标记的乙酰低密度脂蛋白(acetylated-low density lipoprotein,DiI-Ac-LDL)摄取能力,以体外成血管能力分析LSEC的功能.结果:分离纯化后的细胞呈典型鹅卵石样内皮细胞形态,这些细胞表达VIII因子,不表达CD31,CD90和CK19,具有窦状内皮细胞特征性的窗孔结构;能摄取DiI-Ac-LDL,并有一定的成血管能力.结论:建立了一种分离、培养LSEC的方法,为研究LSEC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从肝窦内皮窗孔理论探讨肝失疏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

    作者:靖林林;张丽华;许文学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是心主血脉的保证.认为肝窦内皮细胞窗孔构成的肝筛结构可能是肝主疏泄,调节脂质代谢的超微结构;肝失疏泄,肝窦内皮细胞窗孔数量、结构及功能异常,能够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提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肝脏疾病继发的血管功能障碍,肝筛是肝失疏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结构.基于疏肝通络药物,发展维持肝窦内皮窗孔结构和功能或者促进复窗孔化的方法,可能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新策略.

  • 鸡骨草防治大鼠脂肪肝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勤;蔡红兵;莫志贤;史珏;孙学刚;彭求贤;杨明会

    目的:探讨鸡骨草对脂肪肝大鼠血脂代谢及其肝脏病理、肝窦内皮细胞窗孔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7.2 mg/kg)、绞股蓝组(16.2 mg/kg)及鸡骨草高、中、低剂量组(40、20、10 g/kg),高脂饲料喂养3w建立脂肪肝模型后,各药物组给予药物灌胃3 w并继续给予高脂饲料.第43天采血测转氨酶和血脂四项,并取肝组织作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肝组织,或在体灌注后取肝组织固定,经处理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肝窦窗孔变化.结果:鸡骨草高剂量能降低高脂模型大鼠血清中AST、ALT、TC、TG、LDL-C并升高HDL-C含量,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亦观察到其肝组织形态以及LSEC窗孔恢复趋向正常,中剂量作用稍弱,低剂量效果不明显.结论:鸡骨草可调节高脂模型大鼠血脂水平,并改善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具有降脂、保肝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脂肪肝.

  • 肝纤维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病理改变—肝窦毛细血管化

    作者:陆雄;刘平

    肝窦属不连续毛细血管,窦壁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组成。肝窦内皮细胞的特点是细胞扁而薄,其窦腔面可见少量微绒毛,扁薄的部分有发达的窗孔,细胞呈筛状形态,内皮窗孔无隔膜。肝窦内皮外无基底膜,仅见少量网状纤维。肝窦是通透性大的血窦之一,是保证血液和肝细胞间正常物质交换的组织学基础。1963年Schaffner发现随着肝硬化的发生,肝窦内皮窗孔数逐渐减少或消失,内皮下基底膜逐渐形成,形似连续毛细血管,称这一过程为肝窦毛细血管化(sinusoid capil-larization)。研究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形成机理以及和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生关系已成为世界肝病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一、肝窦毛细血管化的评判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纤维化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病理变化即为纤维间隔近旁肝窦毛细血管化。肝窦内皮细胞的失窗孔和内皮下连续性基底膜的形成是肝窦毛细血管化的两个主要特征[1]。肝窦内皮细胞的失窗孔意味着肝窦内皮细胞的表型(Phenotype)发生了改变,而连续性基膜的形成可能是构成基膜的一些细胞外基质在Disse间隙沉积的结果[2]。1. 正常肝窦内皮细胞表型的标志:肝窦内皮细胞有很强的物质摄取和代谢能力,它可吞噬多种外源性和内源性颗粒和大分子物质[1]。例如,肝窦内皮细胞表达低亲和力的FCγⅡ受体(CD32、OKM5),内吞和降解免疫球蛋白IgG复合体。

  • 血脑屏障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作者:王顺蓉;张英;李著华

    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为了有效地执行其功能,需要一个超稳定的内环境,这一内环境稳定性的维持,依赖于血脑屏障舷(Blood Brain barrier,BBB).BBB是由无窗孔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细胞间紧密连接、基膜、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足突和极狭小的细胞外隙共同组成的一个细胞复合体,是存在于脑和脊髓内的毛细血管与神经组织之间的一个动态的调节界面.

  • YIGSR五肽及RGD三肽对肝窦内皮细胞窗孔的调节作用

    作者:刘小菁;黄明慧;彭雪梅;肖文君;王一平

    目的探讨酪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丝氨酸-精氨酸(Tyr-Ile-Gly-Ser-Arg, YIGSR)五肽及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Arg-Gly-Asp, RGD)三肽对肝窦内皮细胞(SEC)窗孔的影响.方法用胶原酶原位灌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的SEC,并加入包被有Ⅰ型胶原或层粘连蛋白(laminin, LN)基质的盖玻片上培养.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及放免方法,分别观察YIGSR五肽及RGD三肽对SEC窗孔数目、大小,以及SEC分泌Ⅳ型胶原能力的影响.结果生长在包被LN的盖玻片上48小时的SEC,其窗孔数目及大小均比生长在Ⅰ型胶原上的SEC明显降低(P<0.05);但同时加入YIGSR五肽(50μg/ml)及RGD三肽(50μg/ml)作用48小时后,SEC窗孔数目及大小均有明显增加(P<0.05),同样地,经YIGSR五肽及RGD三肽作用后,生长在LN上的SEC分泌Ⅳ型胶原的能力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 YIGSR五肽及RGD三肽对SEC的形态(如窗孔)及功能(如分泌Ⅳ型胶原)均有一定调节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