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溃疡病患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及表皮生长因子的变化

    作者:王瑶;王雁;张建忠;钱冬梅;任继平;万小平;张彤彦;王凝

    用连续灌注导管测压,并测定胃液和血清的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含量,为了解十二指肠球溃疡(DU)患者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规律,及其胃液和血清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1、60% DU患者缺乏MMC期,与正常人比P<0.05.2、DU患者MMC期持续时间(2.9±1.9min)比正常人(4.3±1.1min)缩短,(P<0.05).3、DU患者MMC期十二指肠近端及远端的运动波幅较正常人减低(P<0.01).4、DU患者的胃液和血清的表皮生长因子含量显著降低,分别为199.27±147.81pg/mL和148.67±124.31pg/mL,(P<0.01).说明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和表皮生长因子在十二指肠球溃疡发病机理上起一定作用.

  • 2.17根除幽门螺杆菌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东旭;王建文;李伟

    目的分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的十二指肠球溃疡患者中,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的情况,以了解根除幽门螺杆菌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方法以快速尿素酶和碳十四呼气实验结合内镜检查证实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十二指肠球溃疡活动期患者150例,纳入实验患者均经内镜检查证实无反流性食管炎.

  • 高压氧治疗胆道蛔虫症80例的护理

    作者:龙晓英;孟社会;李建国

    高压氧(High Pressure Oxygen,HPO)医学是临床医学中一门边缘性学科,已是近年来的一门新的临床治疗学.它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现代医学中已被广泛认可[1].我院1992~1994年治疗胆道蛔虫症80例,对相关的护理问题讨论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80例胆道蛔虫有男32例、女48例,平均年龄36岁,均为急诊如及住院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B超检查;胆总管直径7~20 mm,平均10.4 mm,蛔虫进入胆总管深度7~¨0 mm,平均26 7 mm.并发胆囊炎8例,胆结石2例,十二指肠球溃疡2例,其余68例为单纯性胆道蛔虫,发病至HPO治疗时间短3小时,长10天,其中<1天者45例、>1天者18例、>5天者17例.HPO治疗1~3次73例,4~10次7例,住院天数1~10天,平均(3.0±1.2)天.HPO治疗前曾经药物,下胃管氧气驱虫等治疗42例效果不佳.

  • 影像诊断对皮肤病的价值

    作者:陆静华;陈兴灿;卢献双

      皮肤病是复杂的病变,有些皮肤病并不是眼见就明,有内外联系,也有因果关系:部分皮肤有病,内脏也有反应,所以必须结合病情选择性地做一些内脏普通X线、CT扫描等影像检查,内外联系结合治疗。现就我院近几年412例皮肤病的影像诊断资料介绍给大家,供同道们参考。1 临床资料  (1) 银屑病(牛皮癣),132例,男61例,女71例;年龄11~74岁,平均年龄38。  (2) 系统性红斑狼疮39例,男8例,女31例;年龄13~39岁,平均年龄28岁。  (3) 弥漫性系统性硬皮病3例,均为女性;年龄25~45岁,平均年龄38岁。  (4) 皮肌炎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13~61岁,平均年龄40岁。  (5) 玫瑰糠疹68例,男11例,女57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36岁。  (6) 白癜风48例,男36例,女12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1岁。  (7) 植物性接触性皮炎97例,男85例,女12例;年龄11~65岁,平均年龄38岁。2 方法和结果  本组412例均为临床证实,根据需要选择X线,CT,B型超声,心电图检查。  (1) 银屑病(牛皮癣)132例,X线胸片及CT扫描见两上肺结核硬结钙化20例,左下肺结核部分硬结钙化8例,两上肺结核伴右下肺结核均为陈旧性23例,胃肠钡餐检查慢性胃窦炎19例,十二指肠球溃疡8例,子宫造影输卵管两侧不通炎症7例,CT扫描腰椎4-5椎间盘突出5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3例,X线胸片,CT扫描见缩窄性心包炎4例,右腕关节桡骨远端骨折已愈合,伴轻度畸形11例,右髋关节股骨颈骨折已愈合12例,伴走路有跛行,左股骨颈骨折已愈合3例,CT扫描,B型超声检查脾肿大9例,大一例为11cm×13cm×27cm。  (2) 系统性红斑狼疮39例,X线胸片,CT扫描见两肺结核硬结5例,两肺间质性肺炎伴心包炎10例,盆腔结核3例,CT扫描肝脾肿大6例,X线显示两侧膝关节软组织肿胀8例,肾脏CT扫描及B型超声检查两侧肾脏多发性小囊肿7例。

  • 埃索美拉唑对十二指肠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作者:谢玉民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加利复星、克拉霉素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2).治疗组口服埃索美拉唑、利复星、克拉霉素.对照组口服法莫替丁、利复星、克拉霉素.各组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率、Hpylori清除率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镜下溃疡愈合率分别为32例(100%)和26例(81.3%)(P<0.01);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90.6%和71.9%(P<0.01);治疗组显效32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率20例(62.5%),有效8例(25%),总有效率87.5%,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埃索美拉唑缓解临床症状快,有效促进溃疡愈合,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提高Hpylori清除率.

  • 反流性食管炎242例临床资料分析

    作者:王天佑;毕春山;姜佳丽;王敏丽;刘宾

    目的:通过分析反流性食管炎(RE)的内镜表现、24hpH值监测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探讨RE的内镜特点和致病因素.方法:RE按洛杉矶分型标准进行分级,并注意观察是否并存食管裂孔疝及Barrett's食管(BE)的内镜表现.60例RE患者进行24h pH值监测.156例RE进行快速尿素酶及病理银染色检测Hp感染.结果:A级98例,B级89例,C级33例,D级22例.A,B,C,D各级RE明显酸反流的发生率(64.7%,71.4%,62.5%,71.4%),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P<0.01);A,B,C,D各级RE合并食管裂孔疝者分别为:25.5%,30.7%、54.6%、60.9%,随RE病变加重合并食管裂孔疝者增多.合并BE者3例(1.2%),合并有不同程度的Barrett's上皮改变者59例(24.4%).合并Hp感染者39.7%,显著低于胃溃疡组(70.7%)和十二指肠球溃疡组(80.7%)(P<0.01).结论:食管裂孔疝可能是RE的致病因素之一,且可能与RE的严重程度有关.酸反流是RE的致病因素之一.RE患者中Barrett's现象并非罕见.Hp感染是否与RE的发病相关,有待更严格有效的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

  • 消化性溃疡患者转化生长因子a、表皮生长因子和前列腺素E2的关系

    作者:胡义亭;甄承思;邢国章;张曼利;张建生;王鼎鑫;卢亚敏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a(TGFa)在慢性胃粘膜病变患者血液、胃液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与表皮生长因子(EGF)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关系,初步探讨TGFa在胃粘膜病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经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活动期消化性溃疡(PU)患者44例,其中十二指肠球溃疡(DU)22例,胃溃疡(GU)2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18例;另选择20例胃镜观察胃粘膜基本正常者作为对照组.胃镜下经活检孔抽取胃液,并采集空腹静脉血,用放免分析法检测胃液、血液中TGFa,EGF,PGE2的含量.结果:GU和DU两组的血清TGFa(ng.L-1),EGF(ug.L-1)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CSG组(3.5±1.1,3.4±1.3 vs 5 9±1.6,5.0±1.7,P<0.01;0.3±0 1,0.3±0.1 vs 0.6±0.2,0.5±0.2 P<0.01).GU和DU血浆PGE2(ng.L-1)含量与对照组和CSG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24.7±8.4,26.0±8.7vs25.2±8.0,20.9±7.7,P>0.05).GU,DU和CSG三组胃液中TGFa(ng.L-1),EGF(ng.L-1),PGE2(ng.L-1)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7±0.7,1.6±0.7,2.1±0.7vs2.7±0.8,P<0.05;109±47,121±67,113±48vs373±78,P<0.01;15.8±6.6,14.1±7.3,16.4±6.9vs21.9±7.5,P<0.05).GU组胃液中TGFa与PGE2间存在直线正相关(r=0.55,P<0.05),GU组血液中及其余各组血液、胃液中TGFa与PGE,EGF与PGE2,TGFa与EGF间皆无线性相关.血液、胃液间TGFa,GU和DU两组均无线性相关;血液、胃液间EGF,各组皆无线性相关;血液、胃液间PGE2,各组均无线性相关.结论:TGFa、EGF的缺乏与PU的发病有关,TGFa、EGF的粘膜保护作用似与PGE2的介导无关.检测血清和胃液中TGFa、EGF含量,对PU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粪便抗原检测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风霖;牛余正;宋华;张金婷;刘捷

    2000年12月~2001年7月,我院对121例患儿进行了Hp粪便抗原(HpSA)检测.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1.对象:本组121例中男80例,女41例.年龄1岁7个月~14岁.已排除3~4周内接受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等对Hp有影响的检查者.胃镜结果:浅表性胃炎97 例,结节性胃炎11例,胃溃疡1 例,十二指肠球溃疡合并浅表性胃炎12例.

  • 荆花胃康胶丸治疗十二指肠球溃疡的疗效

    作者:马桂凤;华建平;李俊美;张秋寅;鲍文漪

    目的:观察荆花胃康胶丸对十二指肠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幽门螺杆菌的作用.方法: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球溃疡A1或A2期并符合寒热错杂兼气滞血瘀证诊断者103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n=34):荆花胃康胶丸160 mg,tid,1~28 d;B组(n=34):西咪替丁800 mg,qn,1~28 d,克拉霉素250 mg,甲硝唑400 mg,bid,1~7 d;C组(n=35):荆花胃康胶丸160 mg,tid,西咪替丁800 mg,qn,1~28 d,克拉霉素250 mg,甲硝唑400 mg,bid,1~7 d.治疗4周后复查胃镜,治疗结束4周后行C13-尿素呼气试验(C13-UBT)测定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结果:A,B,C三组Hp根除率分别为38.2%,64.7%,88.6%(P<0.05);溃疡愈合率分别为64.7%,44.1%,74.3%,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荆花胃康胶丸单独应用,有一定的抗Hp作用,与西咪替丁三联疗法联合应用可提高其Hp的根除率,对消化性溃疡具有愈合作用.

  • 泮托拉唑不同剂量或不同给药方式对十二指肠球溃疡胃内pH值的影响

    作者:宗晔;赵海英;王惠吉;梁晓梅;李红梅

    目的:研究泮托拉唑不同剂量或不同给药方式对十二指肠球溃疡患者胃内pH值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24例内镜确诊为十二指肠球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8例.分别接受泮托拉唑静脉点滴40mg,qd;80mg,qd;40mg,q12h.于用药后d2连续24h监测患者胃内pH值.结果:3组起效时间均较快,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80mg,qd组24h胃内pH值>3的总时间、pH>4的总时间、pH>6的总时间及平均pH值均高于其他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40mg q12h与40mg qd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泮托拉唑80mg,qd用药能较长时间维持较高的胃内pH值,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尤其是合并出血时治疗可能效果更好.

  • 不同用药对十二指肠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用药对十二指肠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6例十二指肠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克拉霉素分散片、甲硝唑片、左氧氟沙星片和雷贝拉唑肠溶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肠溶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和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缓解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溃疡愈合率和幽门杆菌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共出现5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4例不良反应,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拉霉素分散片、甲硝唑片、左氧氟沙星片和雷贝拉唑肠溶片治疗十二指肠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疗效显著,幽门杆菌清除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不同用药对十二指肠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观察

    作者:王阳;杜鹏程;齐庆涛

    目的:观察不同的用药方式对十二指肠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至2014年收治的150例十二指肠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i组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方案,ii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的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溃疡愈合情况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i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88%,溃疡痊愈率89.3%,改善率97.3%;ii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33.3%,溃疡痊愈率33.3%,改善率86.7%,i组的疗效优于ii组,两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i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情况也明显优于ii组(P<0.05),但两组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方式对十二指肠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腹痛缓解速度快,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北京-新疆库尔勒两地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性的临床调查

    作者:梁学亚;张小晋;蓝宇;贾绮宾;李笠;阴英;王启;李宪

    目的:了解北京、新疆库尔勒不同地区、性别、民族、生活环境成年人消化性溃疡(PU)的检出率及与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HP)感染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内地和大西北地区PU与HP感染的流行特点.方法:2000年7~12月对北京、库尔勒(塔里木石油工人)两地有上腹不适症状的患者1 802例,年龄在14~86岁,进行常规电子胃镜检查和快速尿素酶(HPRUT)实验;取胃窦、胃体黏膜做病理(Giemsa染色)找HP,我院除上述方法外,还采用13C呼气实验,判断HP的感染.结果:(1)北京汉族、库尔勒汉族和维族患者十二指肠球溃疡(DU)检出率分别为9.2%、18.1%和23.1%(P<0.01);胃溃疡(GU)检出率分别为2.2%、5.0%和7.7%(P<0.01).(2)北京汉族、库尔勒汉族和维族男性患者DU检出率分别为10.3%、25.6%和25.0%(P<0.01);GU检出率分别为0.6%、8.1%和8.3%(P<0.01);女性的DU检出率分别为7.7%、8.7%、和19.7%(P<0.01);GU检出率分别为4.3%、1.1%、和6.6%(P<0.01).(3)北京汉族、库尔勒汉族和维族DU患者合并HP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72%、84.4%和92.3%(P>0.05);GU患者合并HP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50.0%、63.6%和75.0%(P>0.05).结论:库尔勒地区的PU患者检出率高于我院的PU患者检出率;两地相同性别间的PU检出率不同,库尔勒地区男性PU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北京PU患者;库尔勒地区女性PU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北京PU患者;两地间PU患者中合并HP感染的检出率相同,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地区不同、性别、民族不同和社会环境不同其PU的发病率不同,其病因是多层次、多因素、多水平的.

  • 荆花胃康胶丸合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作者:徐刚

    荆花胃康胶丸是黄棕色的透明胶丸,胶丸内含物是从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和水团花[A dina Pil ulif era(1am.)Franch.]中提取的挥发油,呈淡黄色至黄棕色,气味特异.胶丸内的挥发油被包裹,隔绝了空气,既防止挥发油被氧化而增加其稳定性,又防止挥发油挥发,同时还掩盖了挥发油的特异气味,便于服用和携带.据中医资料记载,土荆芥具有健胃止痛作用,水团花有清热利湿、消瘀定痛的功效.笔者采用中药荆花胃康胶丸与兰索拉唑联合治疗十二指肠球溃疡,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 埃索美拉唑对十二指肠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惠红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对十二指肠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以及今后科研发展奠定发展基础。方法:选取消化内科78例幽门螺杆菌呈阳性的十二指肠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n=39)和对照组(n=39)。治疗组口服埃索美拉唑、利复星、克拉霉素,给予对照组口服法莫替丁、利复星、克拉霉素,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溃疡愈合率、HP清除率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镜下溃疡愈合率分别为39例(100%)和31例(79.4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 HP清除率。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法对于临床十二指肠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前瞻和借鉴意义,有利于推动推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春丽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三联疗法的作用,来探索较理想的治疗幽门螺杆菌(Hp)的方案.方法: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94例,分为两组,A组:奥美拉唑20mg,甲硝唑400mg,阿莫西林1 g,均为2次/d,口服,疗程14 d.B组: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口服,疗程14天.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有较好疗效,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复发率两者比较,前者明显低于后者,有显著差异(P《0.01).

  •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以铋剂为治疗方案临床观察

    作者:刘燕;陈志刚

    目的: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患者中观察比较以铋剂为基础的治疗方案与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为基础的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100例经尿素酶组织学证实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观察组A组:构橼酸铋钾220 mg每日2次,替硝唑0.5 g每日2次,克拉霉素O.5g每日2次;对照组B组:奥美拉唑40 mg每日清晨1次,克拉霉素O.5 g每日2次,替硝唑0.5 g每日2次,以上方法均连用1周,停药4周观察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胃镜下溃疡愈合情况,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及B组治疗方案在HP根除方面A组80%,B组76%;溃疡愈合情况A组76%,B组72%,以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但疼痛缓解情况A组缓解率100%,B组缓解率76%,(P<0.05)A组优于B组,不良反应A组也低于B组(P<0.05).结论:以铋剂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在十二指肠球溃疡患者中能有效根除H.pylori,且安全性较高.

  • 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的X线诊断体会

    作者:郭贵富

    十二指肠球后溃疡,临床表现与十二指肠球溃疡相同,胃肠钡餐检查,显示十二指肠球后、降部上段有龛影,肠曲局部痉挛激惹,慢性溃疡粘膜向龛影集中,有斑痕形成,肠管狭窄及短缩,病变段较短,在龛影的对侧可见痉挛切迹或囊袋状影.

  • 以急性阑尾炎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1例误诊分析

    作者:姜翠芳

    1病例报告男性,59岁,农民,因下腹部持续性隐痛、阵发性绞痛4h于1998年4月5日入院.患者于4 h前无明显诱因下腹部持续性隐痛、阵发性绞痛,无放射痛,伴恶心呕吐2次,非喷射性,无咖啡样物,排稀便2次.无发冷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以腹痛待查收住.既往有幽门梗阻及十二指肠球溃疡史.

  • 泮托拉唑10天序贯法治疗十二指肠球溃疡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琳瑛

    目的 探讨在十二指肠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泮托拉唑10 d序贯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门诊十二指肠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泮托拉唑10 d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三联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幽门杆菌根除率及临床有效率.结果 泮托拉唑10 d序贯疗法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72.0%,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泮托拉唑10 d序贯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效果佳,安全性高.

3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