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伴良性结节状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石婷娟;师水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伴良性结节状改变的关系.方法:收治胃窦黏膜有良性结节样改变的患者,内镜观察确定有结节状形态改变,并在有明显结节处取活检组织3块,其中1块立刻作Hp快速尿素酶试验,判定有无Hp感染;另外2块送病理检查,观察胃黏膜淋巴滤泡形成和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并采用亚甲蓝-硼酸染色法进一步明确诊断Hp感染情况.观察诊断为结节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并伴有结节状改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病理表现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和根除治疗的效果.结果:将胃黏膜良性结节状改变的慢性胃炎患者分为结节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40例结节性胃炎病例中,Hp感染率92.5%(37/40),45例萎缩性胃炎伴结节状改变病例中,Hp感染率55.6%(25/40),经给予质子泵抑制剂为基础的四联疗法根除治疗后,随着Hp的根除,复查胃镜:结节性胃炎组内镜下结节90%(36/40)消失,萎缩性胃炎组内镜下结节4.4%(2/45)消失,P<0.001,有统计学意义.病理示:结节性胃炎组淋巴滤泡87.5%(36/40)消失,5%(2/40)好转.萎缩性胃炎组萎缩及肠上皮化生100%(45/45)消失,4.4%(2/45)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结节性胃炎组95%(38/40)症状消失,萎缩性胃炎组88.9%(40/45)症状消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节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但结节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尤为密切,是更应考虑Hp根除治疗.根除Hp后结节性胃炎的病理、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症状均可明显改善,而萎缩性胃炎(伴有结节状改变)只能改善症状,对于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结果无明显影响.

  • 胃镜下胃黏膜呈结节样改变患者食物特异性抗体IgE的检测

    作者:刘杰;王晓宇;吴作艳

    目的 探讨食物过敏在胃黏膜呈结节状改变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在胃镜检查中胃黏膜表现为颗粒样改变的患者(实验组)33例和花斑样改变的患者(对照组)16例,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定性酶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定性检测及11种食物IgE的定性检测.结果 胃镜下胃黏膜呈结节样改变患者血清总IgE抗体阳性率高达78.8%,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血清食物特异性抗体IgE阳性率高达6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食物过敏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异常在结节样慢性胃炎发病机制中有重要的作用.

  • 结节性胃炎患儿幽门螺杆菌耐药状况研究

    作者:袁迅玲;杨丽娜;赵雪妮;徐洁;刘冰熔

    目的:探究结节性胃炎患儿幽门螺杆菌耐药状况。方法从我院于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诊断为结节性胃炎的100例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胃窦黏膜菌株培养后,进行耐药试验并比较不同年龄、不同病理程度患儿感染幽门螺杆菌概率。结果100例患儿胃镜下检查结果为:56例单纯结节性胃炎,23例结节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21例结节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7例患儿尿素酶试验为阳性,3例阴性;胃黏膜培养结果显示,有55例患儿为阳性;5~6岁患儿有1例感染,7~12岁患儿有18例感染,12~16岁患儿有36例感染,组间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154,P>0.05);100例结节性胃炎患儿中有82例(82%)为中-重度炎症,有47例(57.3%)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而非中-重度炎症患儿有18例(18%),其中有8例(44.4%)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32.7,P<0.05);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的耐药性高(27株,49.1%),其次是克拉霉素(19株,34.5%),克拉霉素联合甲硝唑(12株,21.8%)位列第三,耐药性低的是左氧氟沙星,且其药物的敏感度与阿莫西林相同(51株,92.7%),位列敏感度第一。结论结节性胃炎患儿幽门杆菌对甲硝唑、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的耐药率较低。

  • 慢性胃炎结节状改变根除幽门螺杆菌后5年随访研究

    作者:赵丹瑜;陈星;康艳;汪嵘;马瑞军

    在各种胃炎的病因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尤为突出,除菌治疗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可引起胃黏膜的组织学改变.我们之前的研究表明:胃炎结节状改变存在两种类型,结节类型A(结节性胃炎)和结节类型B(萎缩性胃炎的结节状改变).虽然两者的起因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但是两者之间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别,在临床上诊断和预后差别可能也较大[1].本研究对以上两种胃炎治疗后5年长期随访,分析其预后情况.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经内镜与病理相结合确诊并成功随访5年的结节性胃炎患者60例,男21例,女39例,男女比例1:1.8,患者平均年龄34.8岁;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节状改变的患者65例,男34例,女31例,男女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患者平均年龄57.6岁.

  •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粪便抗原检测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风霖;牛余正;宋华;张金婷;刘捷

    2000年12月~2001年7月,我院对121例患儿进行了Hp粪便抗原(HpSA)检测.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1.对象:本组121例中男80例,女41例.年龄1岁7个月~14岁.已排除3~4周内接受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等对Hp有影响的检查者.胃镜结果:浅表性胃炎97 例,结节性胃炎11例,胃溃疡1 例,十二指肠球溃疡合并浅表性胃炎12例.

  • 序贯疗法根除HP治疗结节性胃炎86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志会

    目的 比较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在结节性胃炎中根除幽门螺杆菌(HP)率的临床疗效.方法 依据临床症状、胃镜所见、病理诊断、幽门螺杆菌检测诊断为结节性胃炎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序贯疗法)方案:前5天埃索美拉唑镁20mgBid+阿莫西林1.0Bid,后5天埃索美拉唑镁20mgBid+克拉霉素0.5Bid+替硝唑0.5Bid;对照组(标准三联疗法)方案:埃索美拉唑镁20mgBid+阿莫西林1.0Bid+克拉霉素0.5Bid治疗10天.所有患者于用药结束后至少4周复查胃镜、HP快速尿素酶试验及14C-尿素呼气试验.对两组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两组HP根除率分别为:90.7%、74.4%,(P<0.05)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序贯疗法治疗结节性胃炎有较高的HP根除率.

  • 成人结节性胃炎36例临床分析

    作者:曹金光;林存侠;李亚岭;殷景远;罗建平

    目的:总结分析成人结节性胃炎的临床特点、与幽门螺杆菌(H p)的关系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黄河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3年5月接受胃镜检查诊断为成人结节性胃炎的36例患者的临床、内镜、病理表现,以及H p感染情况和根除治疗的效果。结果:纳入分析的36例成人结节性胃炎患者中,胃镜下均见胃窦部为主,可扩展至胃体部的大小均匀一致,分布密集的结节样或颗粒样改变。H p感染阳性34例,占94.4%。胃黏膜活检病理均显示慢性非萎缩性炎症,80.6%有伴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增生,淋巴滤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且以淋巴细胞为主。经根除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成人结节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特殊内镜下表现,其发生与Hp感染相关,患者应行根除Hp治疗。

  • 探讨结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与血清胃蛋白酶原的关系

    作者:李广平

    目的 探讨结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与血清胃蛋白酶原的关系.方法 选择符合研究的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本院进行胃镜检查的140例患者,根据患者病理检查和胃镜结检查确诊的患者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34例,萎缩性胃炎组和结节状胃炎组各38例,并采用三联疗法进行治疗,治疗1个月后复查幽门螺杆菌,若治疗效果不佳,改为四联疗法治疗.结果 结节性胃炎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PGⅠ值显著降低,PGⅡ值明显升高,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萎缩性胃炎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PGⅠ值明显下降,PGⅠ/PGⅡ值明显降低,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GⅡ升高不明显,两者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节性胃炎组和萎缩性胃炎组之间比较,PGⅠ值明显降低,胃蛋白酶原Ⅱ值明显升高,PGⅠ/PGⅡ值明显降低,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节性胃炎组治疗后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胃蛋白酶原能够成为结节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鉴别的重要血清学指标,而且也能用于观察结节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效果的依据,能够有效的减少胃镜检查次数,减轻患者胃镜检查的痛苦.

  • 结节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

    作者:陈星;汪嵘;康艳;原丽莉

    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1]发现幽门螺杆菌以来,此菌与消化性溃疡等胃十二直肠疾病的关系越发密切.1990年的悉尼分类法又提出了一个统一的胃炎诊断标准,它针对内镜及病理进行了系统和客观的评价[2].

  • 结节性胃炎20例临床分析

    作者:岳艳萍

    结节性胃炎是一种内镜下描述,又称慢性胃炎的结节性改变、鸡皮样胃炎、胃淋巴细胞增生或淋巴滤泡性胃炎,病理特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多有伴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现对我院近年诊断的结节性胃炎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总结分析如下.

  • 结节性胃炎合并胃癌二例

    作者:康艳;陈星;原丽莉;马瑞军

    例1:患者男,35岁.主因上腹疼痛、饱胀不适2个月,于2007年3月9日来我院内镜中心行常规胃镜检查术.检查中见胃底体交界大弯侧被巨大不整形深溃疡占据,底覆厚脏苔,周边黏膜环堤状隆起,有杵状皱襞形成,与周边黏膜分界不清,局部胃壁僵硬,取检硬脆.病理检查为:低分化腺癌;同时胃窦黏膜见均匀分布的、较致密的瓷白色小结节,病理取检结果提示:胃黏膜慢性炎,淋巴滤泡形成及淋巴细胞灶状浸润;快速尿素酶试验:幽门螺旋杆菌(HP)(+).诊断为结节性胃炎合并胃癌,转外科治疗.

  • 放大内镜对结节性胃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石运涛;庄丽维;朱承雁;汪丽燕;李滨;凌霄华;王立国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放大内镜在临床中的应用尤为受到重视,并越来越多运用于临床诊断.目前新型的放大内镜可清晰显示消化道粘膜腺管开口和微细血管等细微结构的变化,从而,发现和诊断普通内镜难以发现的一些早期病变,特别是早期恶性肿瘤及其癌前病变.近年来在放大内镜检查中加上染色对比技术及窄带成像等技术,使放大内镜的运用得到进一步拓展.本文就放大内镜对结节性胃炎及其相关病变的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 放大染色内镜对结节性胃炎、胃粘膜相关组织淋巴瘤的诊断

    作者:庄丽维;朱承雁;汪丽燕;李滨;凌霄华;王立国;石运涛;梁桃

    目的:探讨放大染色内镜对结节性胃炎、胃粘膜相关组织淋巴瘤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2007年5月~2010年7月诊断的结节性胃炎、疑诊胃粘膜相关组织淋巴瘤患者,观察临床、内镜、病理表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和根除治疗的效果.并应用日本FUJINON EG-590ZW型放大内镜对患者进行检查,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前后结节性胃炎、胃粘膜相关组织淋巴瘤的改变.结果:纳入分析的100例成人患者,男25例,女75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39.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痛和消化不良症状.内镜下表现为胃窦部为主,可扩展至胃体部的色泽均匀的结节样或颗粒样改变.病理检查显示胃窦部活检标本中有伴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增生.所有患者均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经根除治疗后,症状缓解率达92.0%.结论:结节性胃炎、胃粘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放大染色内镜对结节性胃炎有诊断意义.

  • 幽门螺杆菌cagA、vacA、iceA基因与儿童结节性胃炎的关系

    作者:周颖;黄瑛;邵彩虹;张冰峰;王小卉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cagA、vacA、iceA基因与儿童结节性胃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5月-2008年1月行胃镜检查确诊HP感染的22例结节性胃炎和22例非结节性胃炎患儿的胃粘膜组织,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agA、vacA和iceA基因,病理检查了解胃窦粘膜炎症程度.结果:结节性胃炎组中cagA基因单独检出率为68.2%,vacAsl/ml单独检出率为13.6%,vacAs1/m2单独栓出率为45.5%.iceA1单独检出率为72.7%,iceA2单独检出率为18.2%,非结节性胃炎组中cagA基因单独检出率为68.2%,vacAs1/ml单独检出率为22.7%,vacAs1/m2单独检出率为27.3%,iceA1单独检出率为63.6%,iceA2单独检出率为22.7%.不同基因型菌株在结节性胃炎和非结节性胃炎中的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轻度、轻-中度、中度慢性结节性胃炎中,cagA型菌株检出率分别为66.7%、50%、75%,vacAs1/ml型菌株检出率分别为11.1%、0%、25%,vacAs1/m2型菌株检出率分别为55.6%、25%、37.5%,iceA1型菌株检出率分别为88.9%、50%、75%,iceA2型菌株在轻度、轻-中度、中度慢性结节性胃炎中的检出率分别为0%、50%、25%,不同基因型菌株与结节性胃炎胃窭粘膜炎症的严重程度无关(P>0.05).结论;cagA,vacA、iceA基因与结节性胃炎、胃粘膜的炎症严重程度无关,提示除菌株因素外,宿主因素、环境因素在结节性胃炎的形成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 成人结节性胃炎32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秋瓒;刘晓红;柯美云;刘沙

    背景:内镜下成人的结节性胃炎易与萎缩性胃炎相混淆而导致误诊.目的:总结分析成人结节性胃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以提高对它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1年1月~2003年7月诊断的成人结节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内镜、病理表现,以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情况和根除治疗的效果.结果:纳入分析的32例成人结节性胃炎患者中,男9例,女23例,年龄16~73岁,平均年龄35.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痛(56.2%)和消化不良症状(37.5%),15.6%的患者伴有消化性溃疡.内镜下表现为以胃窦部为主,可扩展至胃体部的色泽均匀的结节样或颗粒样改变.病理检查显示75.0%的患者胃窦部活检标本中有伴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增生.所有患者均有H.pylori感染,经根除治疗后,症状缓解率达81.2%.结论:成人结节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特殊内镜下表现,多见于年轻女性.其发生与H.pylori感染相关,是H.pylori感染的内镜下指标,患者应行根除H.pylori治疗.

  • 结节性胃炎合并胃癌一例

    作者:陈星;汪嵘;康艳;侯波;原丽莉;刘变英;张乃珍

    患者男,26岁,上腹痛3个月,2005年12月13日来我院行胃镜检查,在胃体上部大弯侧发现巨大隆起性病灶,4.0 cm×4.0 cm,病灶顶端可见2.0 cm×2.0 cm的不规则溃疡,周围黏膜粗糙,溃疡表面覆盖污苔,溃疡周边有虫食样改变,在边缘取活检3块.同时胃镜检查还发现胃窦部可见大小均一的结节样隆起,染色后前壁尤为明显,在结节处共取活检2块.尿素酶快速试验证实幽门螺杆菌强阳性.病理结果证实胃体部为低分化腺癌,胃窦部黏膜下可见明显的淋巴滤泡增生(图1,2),幽门螺杆菌阳性.后诊断为结节性胃炎合并胃癌,转外科手术治疗.

  • CXCL13在结节性胃炎患儿胃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颖;张明荣;练敏;潘健;刘志峰;李玫;林谦;林琼

    目的 探讨超化因子CXCL13在结节性胃炎患儿胃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胃炎并行胃镜检查的21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内镜下是否存在结节性改变分为结节组和非结节组,评估研究对象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特点及CXCL13/CXCR5在胃黏膜中表达情况.结果 结节组(n=102)与非结节组(n=114)胃黏膜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分别为70.59%和42.11%,中重度单核细胞浸润比例为74.51%和22.81%,中性粒细胞浸润比例为62.75%和33.33%,淋巴滤泡发生率为64.71%和20.18%,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HP感染者胃黏膜中均可见CXCL13、CXCR5阳性染色.结节组胃黏膜中CXCL13、CXCR5阳性细胞百分比为(71.33±7.14)%和(73.54±7.92)%,高于非结节组的(45.88±5.92)%和(50.42±5.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儿童结节性胃炎主要与HP感染有关, CXCL 13/CXCR 5在Hp感染患儿胃黏膜中表达增加,尤其在结节性胃炎中,可能参与了胃黏膜中淋巴样组织形成.

  • 儿童结节性胃炎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玉环;黄瑛;王传清;吴婕

    目的:分析儿童结节性胃炎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耐药情况,探讨H.pylori耐药菌株的抗生素合理使用方法。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因上消化道症状就诊行胃镜检查的结节性胃炎患儿473例,收集患儿的胃窦黏膜2块,分别行H.pylori快速尿素酶试验和培养。用琼脂稀释法和E-test法检测H.pylori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情况。结果473例结节性胃炎患儿,258例H.pylori培养阳性,H.pylori菌株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2%、34.9%、49.2%、8.9%、5.0%。对克拉霉素和甲硝唑双重耐药率为23.3%。473例患儿中,405例家长有H.pylori感染。结论结节性胃炎是儿童H.pylori感染的一种特殊征象。H.pylori感染有明显家族聚集性。儿童结节性胃炎H.pylori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较低,应作为根除H.pylori的主要药物;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在H.pylori高耐药地区,应在药敏结果指导下实施三联抗H.pylori治疗。

  • 慢性胃炎结节状改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星;康艳;岑戎;原丽莉;刘变英

    目的研究萎缩性胃炎和结节性胃炎的结节状改变的特征.方法在2004年4月至2005年3月之间,通过临床特征、内镜及病理结果,来对比分析胃镜检查中发现的慢性胃炎的结节状改变.结果本次研究显示慢性胃炎的结节状改变分为结节类型A(结节性胃炎)和B(萎缩性胃炎的结节状改变).结节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为结节具有大小均一、分布密集的特点,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几乎都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诉,并且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病理检查有淋巴滤泡而没有萎缩和肠上皮化生.而萎缩性胃炎的结节类型B,胃镜下表现为结节大小不一、分布松散,多发生于50岁以上男性,主诉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并且幽门螺杆菌检测部分阴性,病理的结果发现有中、重度萎缩和肠上皮化生,而少有淋巴滤泡.结论拥有结节状改变类型A的结节性胃炎是一种新的特殊胃炎,不同于萎缩性胃炎的结节状改变,应该引起重视.

  • 结节性胃炎内镜下不同分型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刘充;张文仙;丁百静;曹中保;胡莹;李勇

    目的:根据内镜下不同分型,分析结节性胃炎(nodular gastritis,NG)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内镜中心诊断明确的结节性胃炎96例,根据内镜下表现分两型:I型为颗粒型( granular,G)为细小隆起的结节;II型结节型(nodular,N)为较粗大的隆起结节,结节的数目远少于颗粒型。将两型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观察。结果(1)I型(n=43)男女比为11:32,年龄19~44岁,平均年龄32岁,II型(n=53)男女比为17:36,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7岁;两型均为中青年,性别比较无差异。(2)I型临床上有26例(60.5%)无上腹部主诉,II型几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早饱等症状。(3)两型快速尿素酶实验阳性率均为100%(++~++++)。(4)病理改变I型均有淋巴滤泡增生,无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II型46例(86.7%)可见淋巴滤泡增生,少见有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结论两型结节性胃炎均有明显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病理以淋巴滤泡增生为主要改变,颗粒型无腺体萎缩和肠化,临床上颗粒型可无上消化道症状而结节型几乎均有症状。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