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炙甘草汤含药血清对兔心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的影响

    作者:周承志;张道亮;王腾;唐其柱;邱明义

    目的 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研究炙甘草汤含药血清对兔心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方法 进行单个心室肌细胞的分离和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将心室肌细胞分为对照组、空白血清组及5%、10%、20%、40%含药血清组,分别以普通细胞外液及加入上述不同浓度血清的细胞外液进行灌流,检测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对Ito的影响.结果 含药血清可抑制Ito,5%、10%、20%、40%含药血清分别将Ito峰值(PA/PF)从(16.1±1.4)降至(13.9±1.5)、(11.8±1.9)、(8.3±1.5)、(8.2±1.2),洗脱后其作用可消除.结论 炙甘草汤含药血清可抑制Ito,且呈浓度依赖性作用增强,可能是炙甘草汤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机理.

  • 兔左室跨壁心肌细胞快钠电流和瞬间外向钾电流的异质性

    作者:齐书英;刘坤申;杨丽;胡丽叶;张铁军;刘小云

    目的进一步了解心室跨壁电生理异质性的细胞学机制.方法以酶解法分离兔左心室心外膜(Epi)、中层(M)和心内膜层(Endo)心肌细胞,应用膜片钳技术研究左心室钠电流(INa)和瞬间外向钾电流(Ito)的跨壁异质性.结果①三层细胞的INa均呈电压依赖性,当电压相同时M细胞的电流密度较大;M细胞的INa失活快,与Epi、Endo相比P<0.05;三层细胞的INa灭活后再恢复曲线无明显差异.②三层细胞的Ito均呈电压依赖性激活过程,当电压相同时Epi细胞的电流密度较大;Epi的失活较快,M细胞的Ito灭活后再恢复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兔左室游离壁三层心肌细胞INa和Ito的分布及动力学特性存在异质性,这可能是动作电位形态差异及折返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离子基础.

  • 丹参酮对肥厚心肌中电生理异常的干预

    作者:王照华;郑智;梁黔生;孙丽萍;张存泰

    目的 通过研究丹参酮对肥大心肌细胞中的电生理异常的干预作用,来阐明丹参酮预防心脏肥厚中发生心律失常可能的电生理基础. 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其中三组通过"一肾一夹"手术制作肾动脉缩窄模型,另外一组进行假手术(正常组).待血压升高后,再根据是否进行药物干预,将手术组分成丹参酮组、卡托普利组和肥厚组.终,通过膜片钳和胞内钙测定技术,观察比较丹参酮和卡托普利对肥大心肌细胞膜上动作电位时间、L-型钙通道电流和瞬问外向钾电流密度的影响. 结果 各手术组的血压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而各手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厚组的心室/体重比率(the ratio of ventricle weight to bocly weight,VW/BW)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经卡托普利和丹参酮干预后,较肥厚组显著性降低(P<0.01).和卡托普利干预的结果相似,丹参酮可以显著地缩短肥大心肌细胞中存在的动作电位时间(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延长(P<0.01)、降低膜电容和L型钙电流(L-type calcium current,ICa,L,)峰值幅度(P<0.01),但不影响ICa,L密度.丹参酮还使肥大心肌细胞中的瞬间外向钾电流(transient outward potassium current,ITO)密度和大电流幅度明显的升高,和肥厚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丹参酮能够在抗心肌肥厚的同时通过减少钙内流和恢复Ito钾通道活性,使复极1期和平台期的时间缩短,缩短动作电位时间,起到预防心律失常的作用.

  • 西洛他唑对大鼠右心室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

    作者:何蓉;李广平;李健;程立君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对大鼠右心室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探讨西洛他唑预防Brugada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离子通道机制。
      方法:本研究包括两部分实验:①灌流实验,分为1、2、5、50μmol/L西洛他唑组,每组记录的细胞数分别为9、5、3、7个。分别观察每组给药前后瞬间外向钾电流(Ito)电流密度的变化,并观察四组间用药前后Ito电流密度变化的差异;②口服药物实验,分为空白1组、实验1组、空白2组、实验2组,每组选用的大鼠数分别为7、5、8、6只,分别观察实验组与空白组Ito、L-型钙电流(ICa,L)电流密度的差异。
      结果:灌流实验结果:①在1、2、5、50μmol/L西洛他唑各组中,细胞灌流药物后Ito电流密度均降低,在自指令电压+60 mV时,各组用药前后的Ito电流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在各指令电压下时,不同浓度西洛他唑灌流液灌流细胞后Ito电流密度减少率,四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口服药物实验结果:①在自指令电压-50 mV到大+60 mV,实验1组Ito电流密度较空白1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自指令电压为+10 mV,空白2组ICa,L电流密度较实验2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2、5、50μmol/L西洛他唑灌流液直接作用于大鼠右心室肌细胞,均能明显的抑制Ito,但西洛他唑1~50μmol/L范围内对Ito的抑制程度没有差异。西洛他唑可能具有抑制Brugada综合征心律失常发生的作用。

  • 心房颤动患者右心房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电压门控动力学研究

    作者:黄兵;陈雷;孙立忠;曹济民;董超;胡小琴;刘振伟;李立环

    本研究对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和窦性心律患者心房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Itol)门控动力学特性对比研究,旨在探讨Itol在心房电重构(AER)中可能的作用.

  • 早期复极综合征猝死一例--Brugada综合征变异?

    作者:陈玉珍;马维勇;郑更生

    编者的话一般认为早期复极综合征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良性的临床过程,但由于其心电图改变的电生理机制与急性心肌缺血或Brugada综合征有相似之处,是由于心内膜动作电位穹隆变小(即Ⅰ相瞬间外向钾电流Ito及相关离子流影响动作电位的1,2期),导致平台期心内膜、心外膜之间存在透壁电位差,当这种电位差较小,心外膜动作电位缩短较均匀或缩短不十分明显,心肌复极方向仍然是由心外膜向心内膜,只产生心电图J点抬高,伴或不伴ST段抬高,但T波是直立.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局部心肌缺血、药物作用、自主神经调节障碍等,导致心外膜动作电位部分明显缩短,部分明显延长,甚至长于心内膜动作电位时限,使心肌复极由心内膜向心外膜复极,产生J点明显增大,ST段抬高且伴T波倒置.由于心外膜与心内膜之间动作电位时限发生明显变化,形成心外膜复极离散和不应期离散,即形成2相折返的病理生理基础,平时临床上良性的早期复极这时可以产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本期陈玉珍等医师报道1例早期复极综合征病人发生猝死就是一个例证.

  • 心房颤动患者右心房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的变化

    作者:孙秀梅;潘世伟;胡小琴;张炳熙

    目的比较心房颤动(AF)和正常窦性心律(NSR)患者右心房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Itol)的变化.方法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研究了风湿性心脏病AF心律(AF组)和NSR心律(NSR组)患者右心房肌细胞Itol的变化.两步酶解法得到单个心肌细胞,分别对比了两组细胞的电流-电压曲线、激活曲线、失活曲线、失活后再激活的恢复过程及电流失活速度.结果AF患者右心房肌细胞Itol密度比NSR患者的Itol密度明显降低,除极化至+60mV时分别为(4.25±0.86)pA/pF(n=20个细胞)和(8.53±0.68)pA/pF(n=11细胞),P<0.001.两组Itol失活速度均无电压依赖性,两组细胞Itol电流的失活速度、激活与失活特征及失活后再恢复常数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AF和NSR患者右心房肌细胞的Itol除电流密度明显降低外,激活曲线参数、失活曲线参数、失活后再激活的恢复时间常数及电流失活速度差异均无显著性,这是AF患者离子通道重构机制之一.

  • 心力衰竭家兔左心室瞬间外向钾通道重构及氯沙坦干预研究

    作者:闫继锋;刘志华;李红霞;王如兴;赵欣;程绪杰;宋建平;蒋庭波;杨向军;蒋文平

    本研究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记录左心室心肌瞬间外向钾电流(Ito);应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左心室瞬间外向钾通道a亚单位KV1.4、KV4.2和KV4.3 mRNA表达,观察心力衰竭家兔左心室瞬间外向钾通道重构情况以及氯沙坦的干预作用,进一步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降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机制.

  • 人体右心室心肌瞬间外向钾电流二例的初步研究

    作者:杨新春;周鹏;李翠兰;苏丕雄;刘秀兰

    笔者遇心脏移植2例,经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研究了被置换出心脏的右室心外膜下(Epi)、中层下(Mid)和心内膜下(Endo)心肌细胞的瞬间外向钾电流(Ito1),初步探讨它的意义.

  • 房颤患者心房肌瞬间外向钾电流表达的变化

    作者:王吉云;胡大一;汤楚中;梅运清;王学东

    目的: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是使房颤持续的重要原因之一.Ito电流是复极化早期重要的外向电流.此电流活动增加,可使心房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缩短.本研究观察房颤患者Ito电流mRNA表达的变化,从分子水平探讨房颤发生的机制.方法:26例行开胸心脏手术的患者,取右心耳50mg.分为两组:窦性心律组15例;持续房颤组11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测定两组患者瞬间外向钾电流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持续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明显较窦性心律患者大[(51.18±9.12)mm比(34.27±4.06)mm,P<0.01].房颤患者Ito 1(Kv4.3a)基因表达明显减少[(0.91±0.20)比(0.33±0.07),P<0.01].结论:Kv4.3a基因表达下调可延长心房肌的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房颤患者此基因表达的下调可能是其对抗房颤引起均动作电位时程缩短的一种自适应现象.

  • 双异丙吡胺对犬右心室心外膜下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抑制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立中;杨新春;张银;王金波;曹树军

    目的:探讨双异丙吡胺对犬右心室心外膜下(Epi)细胞复极1期末4-氨基吡啶敏感的非钙依赖性瞬间外向钾电流(Ito1)的抑制作用,以期为临床药物治疗Brugada综合征等起源于右心室的恶性心律失常疾病提供必要的证据.方法:酶解分离犬右心室Epi单个心肌细胞,在全细胞钳制条件下,观察双异丙吡胺对犬右心室Epi细胞Ito1离子流的抑制作用.结果:(1)在刺激频率为0.2Hz、37℃和去极化试验电压+70mv水平,在临床相关的治疗浓度范围内双异丙吡胺呈浓度依赖性有效地抑制犬Ito1离子流而无电压依赖性.(2)当刺激频率超过1Hz时,双异丙吡胺对Ito1离子流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快频率应用依赖性.(3)双异丙吡胺对Ito1离子流的抑制作用依赖于去极化试验电压脉冲提示双异丙吡胺属于通道开放状态阻滞剂.结论:在临床相关的治疗浓度范围内双异丙吡胺能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犬右心室Epi细胞的Ito1离子流,恢复Epi细胞间Ito1离子流的均衡性,因而对Brugada综合征等疾病所致的、以2相折返为基础的恶性心律失常可能有预防作用.

  • 奎尼丁对大鼠右心室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抑制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立中;曹树军;王文斌;唐学弘

    目的:探讨奎尼丁对大鼠右心室肌细胞复极1期末4-氨基吡啶敏感的非钙依赖性瞬间外向钾电流(Ito1)的抑制作用,以期为Brugada综合征所致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线索和思路.方法:酶解和分离单个大鼠右心室肌细胞,在全细胞钳制条件下,观察不同浓度的奎尼丁对大鼠右心室肌Ito1的抑制作用.结果:1在刺激频率为0.2Hz、35℃和去极化试验电压70mv水平,奎尼丁能在临床相关的治疗浓度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有效地抑制大鼠Ito1激活离子流.2奎尼丁在试验所给药物浓范围内均不改变Ito1离子流的电压依赖性失活过程.3奎尼丁也不影响Ito1离子流从失活状态恢复.结论:在临床相关的治疗浓度范围内奎尼丁对Ito1激活离子流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 西洛他唑对人心房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的影响

    作者:肖国胜;廖玉华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对人心房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Ito1)的影响,探讨该药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机制.方法:二步酶解法分离人单个右心房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人心房肌细胞Ito1.结果:在保持电位-50 mV和去极化脉冲为+50 mV条件下,30 μmol/L西洛他唑显著降低Ito1,使Ito1幅值由加药前(8.16±0.70)pA/pF降至(4.84±0.60)pA/pF(P<0.01).西洛他唑在1~50 μmol/L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Ito1,1 μmol/L时即产生作用,50 μmol/L时达大效应(降低51.09%±3.00%),IC50为(13.18±2.60)μmol/L.此外,该药对Ito1的电压依赖性激活和失活曲线以及恢复曲线均无显著影响.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西洛他唑浓度依赖性地阻滞人心房肌细胞的Ito1.

  • 黄芪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对兔急性心肌梗死不同部位瞬间外向钾电流影响的研究

    作者:张铁军;徐颖;苗华为;董燕平;李霞;周立颖;王思洲;菅鹏辉

    目的: 研究黄芪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对兔急性心肌梗死 ( AMI) 后梗死边缘区及非梗死区心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 ( Ito ) 的影响. 方法: 建立AMI动物模型后, 分别通过口服阿托伐他汀、 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 酶解分离心室肌细胞,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记录梗死边缘区及非梗死区心外膜心肌细胞 ( Epicardium, Epi) Ito密度. 结果: AMI梗死边缘区及非梗死区Epi细胞Ito密度与正常心肌细胞相比存在差异性; 阿托伐他汀和黄芪分别使受抑制的梗死边缘区及非梗死区Ito密度恢复; 阿托伐他汀和黄芪联合应用使梗死边缘区及非梗死区Ito密度进一步恢复. 结论: AMI后梗死边缘区及非梗死区Epi细胞Ito密度存在电生理异常; 阿托伐他汀和黄芪对心肌梗死梗死边缘区及非梗死区Ito密度的电生理异常有部分改善作用.

  • 阿托伐他汀对兔急性心肌梗死非梗死区瞬间外向钾电流的影响

    作者:张铁军;菅鹏辉;胡学敬;苗华为;李霞;董燕平;娄阳;冯志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后非梗死区心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I10)的影响.方法 选用新西兰纯种大耳白兔45只,随机分为3组各15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ON组);其他两组均采用结扎兔左前降支方法以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后,一组为心肌梗死组(AMI组),分离左心室心肌梗死部位非梗死区(AMI-N)细胞,另一组为阿托伐他汀组,从手术日开始连续口服阿托伐他汀5mg/(kg·d),共7d,后分离AMI-N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分别记录非梗死区(AMI-N)心外膜心肌细胞(Epicardium,Epi)I10密度.3组均在手术建立模型前抽取静脉血,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结果 3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Epi细胞I1.I~V曲线均呈电压依赖的线性曲线,电流密度于+70mV电压时达峰值,CON组于+70mV电压时I10电流密度为(1 15.83±6.04) pA/pF(n=15cells),AMI组为(72.29±8.74) pA/pF(n=15cells),阿托伐他汀组为(86.15±2.64)pA/pF(n=13cells),3组之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结论 AMI非梗死区Epi细胞I10密度与正常心肌细胞相比存在差异性,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非梗死区I10密度的异常有部分改善作用.

  • 模拟缺血对左心室中层心肌细胞钠电流和瞬间外向钾电流的影响

    作者:齐书英;杨丽;胡丽叶;张铁军;刘小云;李淑荣;何振山;崔俊玉

    目的研究模拟缺血对左心室中层心肌(M)细胞钠电流(INa)和瞬间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直接记录左心室M细胞的INa和Ito,并观察模拟缺血10、20和30min后M细胞INa和Ito的变化.结果模拟缺血后,左心室M细胞的INa电流密度-电压(I-V)关系曲线呈时间依赖性下移,INa稳态失活曲线呈时间依赖性左移,失活后再恢复无明显变化;心室M细胞的ItoI-V关系曲线上移,但随着缺血时间延长,上移I-V的关系曲线又逐渐下移,Ito稳态失活曲线和失活后再恢复曲线无明显变化.结论模拟缺血后左心室M细胞INa和Ito发生明显变化,可能是缺血相关的心律失常发生的离子流机制之一.

  • 阿托伐他汀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瞬间外向钾电流影响的研究

    作者:张铁军;张旭妍;苗华为;菅鹏辉;李霞;董燕平;封亚丽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心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 Ito)的影响。方法3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CON组)、心肌梗死组(AMI 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10只。建立AMI动物模型后,口服阿托伐他汀7 d后,用酶解法分离单个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分别记录左心室梗死边缘区(AMI-R)和非梗死区(AMI-N)心外膜心肌细胞(Epicardium, Epi) Ito密度。结果 CON组、AMI组细胞电流密度于+70 mV电压时达峰值,AMI组较CON组Epi的I-V曲线整体呈下降趋势,CON组于+70 mV电压时Ito电流密度明显高于AMI组中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 P <0 A.01)。 AMI组中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心外膜电流密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CON组、AMI组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的心外膜细胞的失活曲线趋势之间无明显变化,CON组与AMI组非梗死区半数失活电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AMI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Epi细胞Ito密度与正常心肌细胞想比存在差异性;阿托伐他汀缓解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Ito密度的电生理异常有部分改善作用。

  • 黄芪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左室心外膜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影响的研究

    作者:张铁军;李佃贵;张彩萍;李霞;齐书英;菅鹏辉

    目的 探讨黄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外膜梗死边缘区及非梗死区心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方法 建立AMI动物模型后,腹腔注射黄芪,酶解分离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分别记录梗死边缘区 (AMI-R)及非梗死区 (AMI-N) 心外膜心肌细胞(Epicardium,Epi) Ito密度.结果 正常左心室Epi细胞的Ito于+70 mV时的电流密度明显大于AMI-R及AMI-N(P<0.01);AMI-R及AMI-N Epi细胞的Ito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使受抑制的AMI-R及AMI-N Ito密度恢复.结论 黄芪对AMI-R及AMI-N Ito密度的异常有部分改善作用.

  • 化浊解毒活血方对兔心肌梗死1周后瞬间外向钾电流跨壁异质性的影响

    作者:张铁军;李佃贵;张彩萍;齐书英;李霞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活血方对急性心肌梗死(AMI)1周后心外膜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30只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MI组和化浊解毒活血方+AMI组.采用膜片钳技术研究化浊解毒活血方对左心室梗死边缘区心外膜(EpicaIdium,Epi)、心内膜(En-docardium,Endo)和中层(Midmycoardjum,M)心室肌细胞的Ito密度的改变.结果:AMI组细胞的Ito电流密度明显降低,Epi与M、Endo之间差异较明显(P<0.01);化浊解毒活血方+AMI组使心外膜Ito电流密度进一步降低,三层细胞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对Ito的跨壁异质性有明显影响;化浊解毒活血方减弱心肌梗死后Ito的跨壁异质性.

  • HCN和Kv4通道在癫(癎)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春

    电压门控性离子通道对于细胞的兴奋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HCN是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家族的简称,Kv4家族成员是海马神经元中产生瞬间外向钾电流的主要成分,上述两个家族均为电压门控性离子通道.HCN通道及其介导的Ih电流可以影响细胞膜静息电位,控制神经元兴奋性、突触电位和突触传递,参与心脏起搏和某些神经元的节律性活动.瞬间外向钾电流(IA)是动作电位复极化早期外向钾离子电流的主要成分,主要调节突触的输入和动作电位的反向传播,Kv4通道可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研究表明两种通道的突变均可导致癫(癎)的发生.该文简要介绍HCN和Kv4通道的结构、分布、功能,并对两者在癫(癎)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3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