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罗红霉素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TNF-α、IL-6释放的影响

    作者:范永祥;刘琪;张绍伟;葛正龙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对脂多糖诱导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释放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在不同剂量的罗红霉素作用下,脂多糖诱导的人牙周膜细胞中IL-6、TNF-α释放的变化.结果:LPS刺激后人牙周膜细胞TNF-α的释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60 pg/ml vs 80 pg/ml,3 h,P<0.05 ).与L组相比,罗红霉素组(20 μg/ml)TNF-α水平12 h显著降低,3~6 h与L组无明显差异,而12 h(520 pg/ml vs 710 pg/ml)、24 h(220 pg/ml vs 680 pg/ml)显著降低(P<0.05 ).LPS组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60 pg/ml vs 105 pg/ml,P<0.05),罗红霉素组(20 μg/ml)IL-6分泌量在6 h(420 pg/ml vs 670 pg/ml) 、12 h(590 pg/ml vs 810 pg/ml)和24 h(340 pg/ml vs 630 pg/ml)较L组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罗红霉素能显著抑制LPS刺激后人牙周膜细胞IL-6、TNF-α的释放.

  • 罗红霉素对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

    作者:戴月华;沈晓洁;裔兆国

    目的 以家兔研究罗红霉素对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兔血清吸光度,以求算家兔在使用罗红霉素前后不同时间点的氨茶碱血药浓度.结果 合用罗红霉素后氨茶碱在各时间点血药浓度升高(P<0.01).结论 罗红霉素对氨茶碱代谢有一定抑制作用,可使氨茶碱的半衰期延长,提示罗红霉素和氨茶碱合用时应注意氨茶碱剂量的调整.

  • 罗红霉素干混悬剂的抗菌作用

    作者:贾敏;郝颖;姚秀娟;卢宝华;甘洪全;梅其炳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罗红霉素干混悬剂(陕西汉城科研药厂,批号981110); 罗红霉素片剂(规格75 mg/片,大连制药厂生产,批号980402);实验菌株为肺炎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淋病奈瑟菌、普通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 由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检验科提供; 菌液用生理盐水稀释、配制;MH琼脂培养基,实验室自制. 昆明种小鼠4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0.7±1.3) g,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 罗红霉素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晓斌;李志超;贾斌;赵澎涛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对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 方法使用内毒素(LPS,2 mg*kg-1,ip)建立SD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NC),经胃灌入生理盐水10 mL*kg-1;②LPS组,静脉注射LPS后,10 mL*kg-1生理盐水灌胃;③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Rox)治疗组(Rx),静脉注射LPS后,经胃灌入罗红霉素20 mg*kg-1. 测定各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系数、肺水含量、肺通透性指数,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的TNF-α,IL-10浓度. 结果注射LPS 4 h后,治疗组与内毒素组相比,PaO2,pH升高,PaCO2降低,肺系数(0.58±0.03 vs 0.67±0.04,P<0.05)、肺水含量(78.76±2.13 vs 82.81±3.87,P<0.05)、肺通透性指数(6.25±0.74 vs 12.47±0.89,P<0.05)均有明显下降. 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的TNF-α下降, IL-10升高, 病理学观察Rx组肺组织病变减轻. 结论罗红霉素能改善大鼠急性肺损伤时气体交换能力, 调节肺部细胞因子, 对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 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的研究

    作者:邢茂;刘同华;王琴

    目的:测定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扩增突变选择窗内筛选的耐药突变体的耐药基因.以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的发生机制.方法:肉汤法富集1013CFU/L ATCC29213,采用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对ATCC29213的MIC,MIC99、初测MPC(Provisional MPC,MPCpr)以及MPC.PCR法扩增不同药物筛选出的耐药突变株的耐药基因ermA,ermB和ermC并测序.结果: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对ATCC29213的MPC分别是0.24 mg/L和0.18 mg/L,细菌耐药选择指数(MPC/MIC99)是106和114.不同药物筛选出的耐药突变株中扩增出ermA和ermC基因.结论:单独使用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易产生耐药突变株,应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

  • 罗红霉素对LPS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NF-κB活化及对TNF-α,IL-10释放的影响

    作者:王晓斌;贾斌;赵澎涛;董明清;张莉莉;刘毅;林树新;李志超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RM)对内毒素(LPS)诱导下肺泡巨噬细胞(PAM)核因子-κB(NF-κB)活化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0表达的调节作用. 方法:收集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PAM进行培养,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RM治疗组. 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各组核提取物中NF-κB活性和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10含量. 结果:模型组NF-κB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用RM干预后NF-κB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比模型组低(P<0.05). LPS刺激1~4 h内TNF-α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RM(20 mg/L) 能够抑制培养上清液中TNF-α的升高(P<0.05). NF-κB活性与TNF-α浓度有相关性(r=0.684,P<0.01). LPS刺激在观察早期IL-10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使用RM干预后IL-10无明显变化(P>0.05). 正常对照组与治疗组TNF-α/IL-10比值在观察期间无明显上升和下降,模型组TNF-α/IL-10比值变化明显. 结论:RM可能通过PAM NF-κB活化的抑制,减少了TNF-α的释放,调节TNF-α/IL-10的比例,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模型有保护作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性痤疮87例的对比观察

    作者:王香兰;李兴华

    采用清肺胃之热,辅以活血通络、软坚散结、佐以解毒.在清肺饮和清胃散基础上加减制成胶囊(称复方痤疮胶囊),共观察260例,用复方痤疮胶囊内服加用痤疮王治疗者87例,用罗红霉素内服加用痤疮王86例,单独用复方痤疮胶囊87例.三者进行疗程疗效,治愈显效和总效率观察,结果显示,口服复方痤疮胶囊加用痤疮王外用效果略好,但三者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中医外病内治优于西药的单一治疗,同时提示全身治疗需与局部治疗相结合,中药内治与西药外治相结合,才使该病向彻底治愈的方向发展.

  • 罗红霉素胶囊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

    作者:尤海生;董亚琳;王茂义;董卫华;郑鑫

    目的 建立人血浆中罗红霉素浓度的高效液相分析方法,用于研究罗红霉素胶囊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 血浆样品采用己烷-异戊醇(98∶2)液-液萃取,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结果 罗红霉素的线性范围为0.25-32.06 mg/L(r为0.999 2),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25 mg/L,低检出量为12.5 ng,提取回收率为68.0%-72.8%,方法回收率为90.7%-99.4%.单次服用300 mg罗红霉素胶囊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后的药动学参数AUC0-48h、Cmax、tmax、t1/2分别为(101.84±27.69)(mg·h)/L和(103.5±30.83)(mg·h)/L,(8.54±1.95)mg/L和(8.07±1.81)mg/L,(1.6±0.6)h和(1.8±0.6)h,(10.4±2.9)h和(10.5±2.6)h.受试制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5±19.1)%.结论 该方法专一性较好,血浆内源性杂质无干扰,结果准确.罗红霉素的两种制剂间主要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差异,具有生物等效性.

  • 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观察

    作者:杨花荣

    目的 观察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进一步探讨罗红霉素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58例,应用口服罗红霉素治疗,3个月与6个月后随访其临床症状及鼻腔息肉情况,同时检测治疗前后糖精传输时间.结果 症状改善81.0%,鼻内镜检查治愈33例,好转20例,鼻息肉缩小约68.1%,无效5例,总有效率91.4%,治疗前后平均STT分别为(43.6±10.2)min与(23.5±5.8)min.结论 罗红霉素对鼻窦炎鼻息肉有较好的疗效且存在显著的抗炎作用.

  • 心肌梗塞误诊为牙病2例

    作者:顾文锋;张景波;高庆忠

    例1 男,67岁.以左下后牙自发性、阵发性疼痛10d来院要求拔牙.查体:一般情况好,血压15/10kPa,左下第一磨牙大面积楔状缺损,松动三度,叩(-),于2%利多卡因局麻下拔除左下第一磨牙,予以罗红霉素口服.次日患者再次来院,诉拔牙尚未缓解疼痛,左下后牙疼痛剧烈,难以忍受,曾自服去痛片无效.查体:急性痛苦病容,神智清楚,精神差,面色苍白,皮肤多汗,心音低钝,节律齐,张口无受限,拔牙窝内血凝块形成良好.左下后牙均无叩痛,疑心血管病请心内科会诊,查心电图示V1、V2呈QR型,V1呈qrs型,上述导联ST段呈单向抬高.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按AMI常规给于急救并转心内科住院治疗3周,痊愈出院.经心内科治疗后牙痛症状缓解.

  • 罗红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33例疗效观察

    作者:宗时春;高嵩

    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本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62例,随机分为单纯罗红霉素治疗组33例,其中男12例,女21例,年龄16~65岁,45岁以下者23例,45岁以上者10例;单纯红霉素治疗组29例,其中男13例,女16例,年龄12~59岁,45岁以下者19例,45岁以上者10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咽痛、咳嗽、咯痰等症状,可有或无肺部体征.均经胸部X线检查,并做肺炎支原体抗体IgM的血清学检测,其中肺炎支原体肺炎2例,其余表现为咽炎、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均符合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标准.

  • 盐酸美他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观察

    作者:邢尚安

    目的:观察盐酸美他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美他环素服用;对照组给予罗红霉素服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6%,对照组为67.4%.结论:美他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优于罗红霉素,值得临床应用.

  • 正交设计优化罗红霉素肠溶微球处方及体外释放度考察

    作者:魏晓莹;李淑斌;刘丹;段鹏杰;鲍洁;吴威

    目的:制备罗红霉素肠溶微球并进行体外释放度的考察.方法: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筛选出优工艺处方,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罗红霉素微球,考察微球的收率、粒度分布、包封率、载药量及其在0.1moL·L-1盐酸溶液和pH 6.8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累积释放度.结果:制备的微球外观圆整,均匀.药物在0.1moL·L-1盐酸溶液中2小时的释放度小于10%,在pH6.8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可迅速释放.结论:制备的罗红霉素肠溶微球达到实验设计要求.

  • 低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临床分析

    作者:彭小红;曾莉

    目的 探讨罗红霉素在慢性鼻窦炎以及其并发的鼻息肉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4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罗红霉素治疗,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以及治疗6个月后观察息肉组织中的细胞凋亡率,以及患者对疾病症状的自我评价.结果 患者的鼻塞减轻、流涕减少、头疼降低并且患者的嗅觉也有所恢复,而且在对上皮细胞进行AO/EO染色时,发现细胞凋亡率大大增加.结论 低剂量罗红霉素的长期使用可以促进息肉组织的上皮细胞凋亡,是慢性鼻窦炎的良好治愈方式之一.

  • 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氯溴治疗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32例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焱红

    目的:探讨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氯溴治疗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5年6月入住我院的64例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氯溴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临床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1.88%(<0.05);观察组第1s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晨间测定值大呼气峰值流速(PEFam),晚间大呼气峰值流速(PEFp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氯溴有助于改善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建议推广应用。

  • 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罗俊杰

    目的观察和比较采用小剂量罗红霉素对支气管扩张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以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支气管扩张患者90例,对他们的临床治疗资料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0.0%),两组比较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率均为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小剂量罗红霉素对支气管扩张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 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作者:王凯

    为了分析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实际治疗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对症治疗方式,对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和右心功能指标.统计结果 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差异明显(P<0.05),其中试验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患者改善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右心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的右心功能指标差异明显(P<0.05),其中试验组患者的右心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患者改善明显(P<0.05).这表明在支气管扩张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过程中,采用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右心功能,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 小剂量罗红霉素在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程涛;秦鸿;邱永军

    目的:探讨小剂量罗红霉素在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盐酸氨溴索的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口服盐酸氨溴索的基础上家用口服罗红霉素150mg qd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中,10例患者的咳嗽显著减轻,20例患者咳痰量明显降低;研究组患者中,25例患者咳嗽显著减轻,40例患者咳痰量明显降低。研究组患者的呼吸困难得到明显改善,两组患者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患者在采用口服盐酸氨溴索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小剂量罗红霉素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咳嗽和痰量,同时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且不会出现耐药情况。

  • 口服罗红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影响分析

    作者:吕秀娟

    目的观察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应用罗红霉素治疗的实际效果,探讨罗红霉素对其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COPD患者46例,按双盲法随机分组,两组病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应用罗红霉素治疗,统计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痰量、6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呼吸困难分级分别为(31.26±3.52)ml、(149.4±15.84)m、(30.26±3.52)分、(1.12±0.21)级,疾病总急性发作人次、发作两次及以上人数、急性发作致住院人数分别为10例、5例、2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罗红霉素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肺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 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支气管哮喘1例

    作者:杜娟

    患者,女性,26岁,本院医务人员,因无明星诱因出现夜间阵发性干咳一月,经多次止咳、化痰、抗炎治疗无效而多次就诊与我院门诊,门诊查体:T:36.4,P78次/min,R:16次/min,BP:120/80mmHg,咽不充血,扁桃体不肿大。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罗音,心界正常,心率78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不大,下肢不肿。胸片及胸部CT均未见明显异常。予口服乙酰半胱氨酸、复方鲜竹沥及罗红霉素等治疗。于当日晚间在家中突发干咳加重急来我院急诊,听诊双肺布满哮鸣音,予沙丁胺醇、布地奈得分次雾化吸入,静脉给予喘定注射液等,咳嗽明显减轻。后给予沙丁胺醇、布地奈得分次吸入,夜间口服顺尔宁及口服氨茶碱缓释片,治疗半月来未再有上述症状发生。随诊6个月,一直未出现夜间干咳。

802 条记录 37/41 页 « 12...33343536373839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