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ICCO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陈淑兰;张秋真;刘刚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ICCO)是一项全新的脉波轮廓连续心排血量与经肺温度稀释心排血量联合应用技术,创伤及危险性小,仅用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就能简便、精确、连续监测心排量、外周血管阻力、心搏出量等变化,使危重血流动力学监测与处理得到进一步提高[1].PICCO可监测常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脏前负荷及肺血管通透性的参数变化,能连续反映一些高变异度但临床价值大的指标,捕捉瞬息变化的信息供医生参考[2].2009年6月~2010年10月,我们应用PICCO心肺容量监护仪对1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给予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PICCO监测仪救治重症心肌炎1例临床护理

    作者:柳春霞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无创、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护的发展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脉搏轮廓连续CO与经肺温度稀释CO联合应用的技术,其创伤小,仅用中心静脉和动脉导管就能精确连续监测心排量、外周血管阻力,心搏量等变化,使危重血流动力学监测与处理得到进一步提高[1].我院应用PICCO监测仪成功救治1例重症心肌炎致泵衰竭及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左西孟旦治疗老年脓毒性休克心功能不全疗效观察

    作者:韩春凤;王轩;陈志诚;王立强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心功能不全临床效果。方法6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多巴酚丁胺组)与试验组(左西孟旦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多巴酚丁胺5μg/(kg·min)静脉泵入并持续24 h;左西孟旦0.2μg/(kg·min)静脉点滴并持续24 h。监测BNP 水平、心率、血压变化;动态监测患者 PICCO 指标: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心功能指数(CFI)、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 BNP 、EVLWI、ITBVI、GEDVI、SVRI、心率均下降,左西孟旦组较多巴酚丁胺组更明显(P <0.01)。左西孟旦组 CFI 较多巴酚丁胺组升高明显(P <0.01)。结论与传统强心药物相比,左西孟旦能更快改善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减少肺水生成,具有更好的疗效。

  • PICCO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商燕君

    目的:探讨在感染性休克护理中应用PICCO技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接收的5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资料,主要是应用PICCO技术监测患者动脉血温变化及动脉压,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有利参考.结果:5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经PICCO指导治疗及护理后患者休克症状均消失,且护理期间患者均无不良情况及其它感染发生.结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科学有效运用PICCO可以使治疗及护理过程安全、准确进行,提高疾病诊治效果.

  •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技术用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危重患者液体平衡的管理

    作者:冯海丽

    对16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危重患者,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PICCO)技术指导治疗.结果 16例患者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正常,治疗过程未出现肺水肿等液体失衡并发症.提出PICCO用于CRRT治疗期间,及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补液,调节呼吸机参数,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 左心功能不全对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困难影响研究

    作者:张宏泽;石斌;唐克强;殷建伟;杨婉花;马国光

    目的:探讨左心功能不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困难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ICU)2012-01-2015-02期间55例AECOPD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治疗1周后是否脱离呼吸机分为脱机组43例,未脱机组12例,以脉搏指示的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技术(PiCCO)监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心排量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心功能指数(CFI)、全心射血分数(GEF)、左心室收缩力指数(dP/dtmax)变化,对影响脱机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①脱机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EVLWI、GEDVI降低,CI、CFI、GEF、dP/dtmax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I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未脱机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EVLWI、PVPI、CI、GEDVI、CFI、GEF、dP/dt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脱机组治疗后与未脱机组治疗后比较EVLWI、GEDVI更低,CI、CFI、GEF、dP/dtmax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EVLWI、CFI、GEF是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1周脱机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心功能不全及伴随的肺水肿是影响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PICCO技术提供的EVLWI、CFI、GEF治疗后指标可监测此类患者的左心功能状态并预测困难脱机,对AECOPD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有指导意义.

  • 重症创伤患者全身血管阻力指数与动脉血乳酸的关系

    作者:王静;高燕;葛凤;崔岩;赵雪生

    目的:探求重症创伤患者早期的全身血管阻力指数变化与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1-02我院急诊ICU (EICU)收治的重症创伤患者116例,根据患者14 d后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n=37)及存活组(n=79);分别记录患者入院初始及24 h内动脉血乳酸、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6 h或12h乳酸清除率[(初始乳酸6h或12h乳酸)/初始乳酸×100%]和入院后第14d的生存状态.结果:入院时死亡组及存活组乳酸值明显高于正常值,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h后死亡组乳酸值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开始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液体复苏早期两组的血乳酸均开始下降,乳酸清除量与SVRI变化量呈相关性.但复苏后各时间点测量的死亡组乳酸明显高于存活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VRI明显升高,随着液体复苏的进行,乳酸和SVRI都明显下降.结论:重症创伤患者在早期的与血乳酸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在PiCCO的指导下给予液体复苏,可以降低乳酸,提高乳酸清除率,改善患者组织缺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脑外伤患者血流动力学与生存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静;高燕;孙连军;崔岩;赵雪生;滕玥

    目的:根据脑外伤患者生存和死亡的早期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和血管外肺水的不同情况,分析不同情况相关的发病机制,探求脑外伤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与生存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0年沈阳军区总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EICU)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护仪的脑外伤患者45例,根据患者14d时的生存状况,分为存活组(n=29)和死亡组(n=16),记录两组初始GCS评分(GCS)、APACHE Ⅱ评分、TI指数(TI)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24 h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14 d后的总死亡率为36.7%.脑外伤患者早期都会出现心指数(CI)增高,心率(HR)增快,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I)以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正常,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死亡组增加的更加显著.存活组和GCS>8的心指数和心率显著高于死亡组和GCS≤8的(P<0.05).结论:对于严重的脑外伤患者的早期,心指数、组织氧合、合理的液体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死亡的脑外伤患者通常是的血流量不足从而导致了脑缺血的结果.

  • PICCO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作者:葛凤;高燕;崔岩;滕玥

    目的:探索PICCO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复苏早期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2-01-2013-05 EICU的成人(≥18岁)感染性休克患者57例.分为PICCO组和对照组分别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结果:6h复苏液体量及24 h复苏液体量;PICCO组复苏液体量小于对照组,PICCO组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O指导下进行的EGDT可以减少复苏液体量,降低肺水肿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及ICU入住时间.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PiCCO
  • 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复苏早期不同晶体液治疗效果的比较

    作者:闫旭;石忠琪

    我们应用生理盐水(NS)和乳酸林格氏液(LR)复苏的早期阶段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 EVLWI)等参数,观察给予不同的液体类型对水肿发展的影响是否存在不同.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准备:24只微生物二级8个月龄健康杂种猪,体质量(21.50±0.82) kg,雌雄不限.给予3%戊巴比妥钠肌肉内注射镇静.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机械通气.右颈内静脉置入深静脉导管.右股动脉置人4-F股动脉PiCCO导管,接PiCCO监护仪[1].

  • 应用PiCCO技术监测分析重症创伤病人乳酸水平

    作者:黄立朋

    目的:探讨应用PiCCO技术对重症创伤患者乳酸水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以50例重症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PiCCO技术了解患者的热稀释参数、脉搏轮廓参数,估计患者乳酸水平的变化.结果:应用PiCCO技术可获得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各项指标,进而得到患者乳酸水平.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乳酸水平显示均比正常人高出许多.结论:对ICU重症患者使用PiCCO技术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其血流动力学进行全面监测并由此得到患者血乳酸水平,全面了解患者早期血流动力学的特点,计算得到患者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更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 PICCO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作者:赵伟丽

    PICCO是英文pui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或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的缩写,即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已经广泛应用于危重症,是一项全新的脉渡轮廓连续心排血量与经肺温度稀释心排血量联合应用技术,仅用中心静脉和动脉导管,就能精确、连续监测心排量及外周血管阻力、心搏量等变化.具有损伤更小.各类参数结果可直观应用于临床,监测每次心搏测量,治疗更及时,导管放置过程更简便等优点.

    关键词: PiCCO 监测 护理
  • 参麦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张高峰;陈薇

    目的: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技术监测参麦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35例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证的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治疗组17例.两组均采用规范化西药治疗,包括早期液体复苏、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源、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每日加用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应用PiCCO技术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12、24、48 h监测患者心脏指数(CI)、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每搏量变异(SVV)、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指标,分析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比较其治疗48 h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8 h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6.5%,对照组为61.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24、48 h后,治疗组CI及SVRI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12,24、48 h后,治疗组PVPI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各时段所测得SV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在抗脓毒性休克方面有良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有关.

  • PiCCO用于严重心力衰竭的效果及护理体会

    作者:陈勇;姚岚;张成烜

    探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iCCO)在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对48例严重心力衰竭患者进行PiCCO监测的护理措施等临床资料,48例患者通过早期采用PiCCO监测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除4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44例均病情稳定转入普通病房或出院。认为对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指导循环支持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 PICCO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监测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付会敏

    总结临床运用PICCO导管监测技术对3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保证监测的准确性,保证导管的通畅,预防感染,并发症观察护理及联合测压的护理.认为重视监测的准确性,保持导管的通畅,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避免导管感染及其他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PICCO监测技术在危重患儿抢救中安全有效进行的关键.

  • PICCO系统在ICU的临床应用及护理研究进展

    作者:卿洁;蒋争艳;杨小凤

    综述了经肺温度稀释法与动脉搏动曲线分析技术相结合的监测方法(PICCO)系统在ICU的临床应用及护理研究进展,主要包括PICCO的监测指标、PICCO系统在ICU的临床应用及相关护理等,认为熟悉PICCO监测原理,明白PICCO的临床应用,做好PICCO系统相关护理,对于正确测量PICCO数值和延长仪器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 PICCO监测在重症感染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肖水明;吴京兰;张海钢;杨新民;周俊领;袁运生;庄瑞强;洪全球;阮红兵

    目的 探讨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ICCO)监测在重症感染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EGDT)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60例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PICCO监测技术进行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并根据监测指标指导患者液体复苏,记录患者HR、MAP、CVP、CI、SVV、ELWI、ITBI、GEDI液体复苏前后的变化.同时监测复苏前、复苏6h及24h后中心静脉血气分析、乳酸及碱剩余值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结果 应用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现MAP、CVP、CI、ITBI、GEDI均增高(P<0.05);SW下降(P<0.05);而ELWI无明显增加(P>0.05).复苏24h乳酸清除率、ScvO2、碱剩余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较复苏前有明显差异(P<0.01).存活组EGDT达标比率远远高于死亡组.结论 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PICCO的应用和护理

    作者:余威英

    PICCO(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技术)是一项全新的脉波轮廓连续心排量与经肺温度稀释心排血量联合应用技术,其创伤与危险性小,仅用一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就能简便、精确、连续监测心排量,外周血管阻力,心搏量等变化,使危重血液动力学监测与处理得到进一步提高.

  • PICCO监测仪在重度烧伤休克期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萧惜玲;刘媛;陈瀚熙;黄伟玲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仪在重度烧伤休克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与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烧伤科重度烧伤休克期患者3例,分析PICCO监测仪在重度烧伤休克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与护理对策.结果:PICCO监测仪有助于有效控制重度烧伤休克期补液,本组3例患者监测时间为5~9 d,监测并记录患者的GEDV、GEDVI、EVLW、EVLWI、ITBV、ITBVI、CO、CI、CVP,根据picco监测仪监测参数结果调整补液量,拔管后,3例患者均未见并发症出现;3例患者经早期救治,手术覆盖创面,安全顺利度过休克期,均康复出院.结论:PICCO监测仪通过指导重度烧伤休克期补液方案的制定,使患者安全顺利度过休克期.

  • 利用PICCO技术评价三七化瘀口服液对严重脓毒血症患者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戚振红;马明远;邓梦华;张兴胜;马天威;于娜

    目的:评价三七化瘀口服液对于严重脓毒血症患者各项PICCO监测指数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严重脓毒血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均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严重脓毒血症集束化治疗方案,治疗组在集束化治疗的方案上给予三七化瘀口服液(20 ml tid),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I、SVRI、ITBVI、GEDVI等指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I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而SVRI、血乳酸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ITBVI、GEDVI值在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七化瘀口服液可增加严重脓毒血症患者的CI,降低SVRI、改善微循环状态,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50 条记录 5/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