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ICC置管规范化护理培训提高护理质量的体会

    作者:董晓萍;任飞;史淑兰

    目的 通过PICC置管规范化的护理培训,使每位操作者均能按统一操作规范护理患者,确保导管维护质量.方法 护士长选派门诊护理人员,到我院相关科室学习PICC置管维护技术,总结各科所长制定专科护理模式,建立PICC置管护理档案和安全知识手册.结果 护理30例患者,完成导管维护128人次,解决了出院带管患者及本地居民在外地医院做的PICC置管患者的导管维护存在困难和不连续性的问题.结论 通过PICC置管规范化的护理,增加了患者的归属感,提高了护理质量,体现了护理专业自身价值.

  • 肿瘤病人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脱管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张彧;刘棣;傅静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已在肿瘤病人中广泛应用,但临床上许多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脱管.本文主要针对外周静脉脱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综述.

  • 静脉留置针如何预防感染

    作者:李会萍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静脉留置针其优越性在于: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保持患者良好的心态;维持血管通路,利于紧急抢救;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 .广义的静脉留置针包括:PICC(经外周静脉置管的中心静脉导管)、CVC(锁骨下静脉置管)等;狭义的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得到了医务人员及患者的认可,但又增加了静脉感染及静脉炎的机会,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1].因此安全留置是避免增加患者痛苦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现报告静脉留置针感染原因及预防措施如下.

  • PICC与外周静脉置管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效果比较

    作者:刘建利;杜秀平;王红梅;杨玲

    目的:探讨经外周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肿瘤科2013年10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5例恶性肿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院PICC置管组53例,外周静脉置管组52例。观察两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保留时间及化疗药物刺激所致外渗及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ICC置管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4.3%(50/53),外周静脉置管组为82.7%(43/5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PICC置管组的置管保留时间为(112.57±6.91)d,长于外周静脉置管组的(1.7±1.1)d (P<0.01);PICC置管组的化疗药物刺激所致不同程度的外渗及静脉炎发生率为0,外周静脉置管组为48.1%(25/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ICC置管安全可靠,可提高护理质量,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较为理想的静脉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品管圈在内科肿瘤患者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孟丽琴;王国英;暨雪琴;沈春飞

    目的:观察品管圈的实施在内科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降低PICC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为目标主题。将实施品管圈前的84例PICC 患者设为对照组,品管圈后的84例PICC 患者设为干预组,比较两组PICC 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 PICC 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8%和7.1%,导管留置时间分别为(74.5±15.5)天和(118.5±21.3)天;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2.1%和95.2%,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的实施对降低 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积极意义。

  • 临床护理路径在实体肿瘤化疗患者PICC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麻青芽;陈玉叶;金艺

    目的:探讨在实体肿瘤化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护理管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CNP)的效果。方法选取实体肿瘤化疗且行PICC患者22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 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CNP 模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PICC留置时间分别为(17.4±3.7)d和(18.0±3.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实体肿瘤化疗患者PICC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体现护理工作的知识价值,对实体肿瘤化疗患者乃至其他具备PICC适应证患者的护理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 外周静脉置管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作者:王爱梅;刘瑞红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置管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 30 例长期化疗患者,以常用的外周静脉血管在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条件下进行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结果 30 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导管保留时间52~160d,平均(84±12)d,24 例置管24h 内有不同程度渗血,经处理后能够继续化疗;1 例置管52d 后脱出;未见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结论 外周静脉PICC 化疗,置管成功率高,维持时间长,可减轻浅静脉反复穿刺化疗引起的疼痛及静脉炎发生.

  • 中药湿敷加TDP照射治疗外周静脉置管局部静脉炎128例临床护理分析

    作者:李景秀

    目的:研究TDP治疗器加中药湿敷治疗外周静脉置管局部静脉炎的护理心得,从而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28例外周静脉置管局部静脉炎病人,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湿热敷或湿敷,观察组运用TDP治疗器加上冷露凉消散对病人实施综合救治。对比俩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外周静脉置管静脉炎病人实施运用TDP治疗器加上冷露凉消散救治,效果极佳。

  •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穿刺方法及护理

    作者:黄燕

    经外周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选用高等级的医用硅胶材质从外周静脉置管到上腔静脉,药物通过留置管直接进入上腔静脉,具有适应证广、创伤小、安全可靠、并发症少、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换药方便等特点.

  • 简易深静脉置管保护袖制作方法

    作者:王琳琳

    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提高,长期需要静脉营养支持及需要长期接受化疗药物治疗的病人渐渐开始接受经外周静脉置管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来保护血管和减少药物对自身的伤害,对于PICC的护理,各医院、各科室都积累了不同的经验与教训,尤其病人在使用期间面临的穿刺点的无菌敷料容易卷边和受污染问题非常棘手.现将我科室采用的一种简便方法介绍如下.

  • PICC导管断裂的原因分析以及预防处理措施

    作者:高丽萍;李超

    外周静脉置管与深静脉置管相比较,具有留置安全、创伤小、留置时间长、携带方便等显著优点,已作为护理人员可独立完成的一项侵入性操作广泛用于长期输液、肠外营养、静脉化疗患者[1],而与此相随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多,导管断裂就是其中严重并发症之一。据有关报道,PICC导管断裂的发生率为2.0%~3.5%[2]。如体外导管断裂得不到及时处理,断裂的导管会随着时间推移、肢体的活动回缩至体内,随血液循环进入右心房引发肺动脉栓塞,危及生命。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了解导管断裂的相关因素,采取正确的预防及处理措施,降低PICC导管断裂的发生率。本文就引起PICC导管断裂的原因及处理预防措施分析探讨如下。

  • 早产儿PICC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作者:刘旭霞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广泛应用在长期静脉营养、化疗、抗生素治疗等领域.我国于1996年首次报道将PICC应用于新生儿包括早产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和重危新生儿.作为中长期的静脉通道是指经患儿上肢、头静脉、肘正中静脉或下肢的隐静脉、头皮静脉等外周静脉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1].经PICC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广泛应用[2],置管过程及导管维护中的相关危险因素都给早产儿造成很大威胁,因此PICC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及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早产儿PICC危险因素及预防的研究不多见.笔者进行系统分析和综述如下.

  • PICC置管后外周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牛艳萍;付芳珍;徐春艳

    PICC置管作为一种新的建立静脉通道模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它摒弃了外周静脉置管保留时效短,活动后易脱出,不宜进行化疗及刺激性强的药物输注的缺点,也代替了深静脉穿刺不易固定,静脉穿刺难度相对大等不足,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节省了护士的时间,解决了护理穿刺工作中的不足,极大地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 11例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误入颈静脉再复位的体会

    作者:谢淑萍;邵小萍;杨方英;陈建华;李卫阳;项冬仙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可长达1年之久,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导管从肘前浅静脉穿刺置入,头端送达上腔静脉下1/3,靠近右心房处,起到外周静脉置管,中央静脉治疗的作用[1].肿瘤患者应用PICC避免了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等严重后果[2].而在实际操作中,并不能做到100%的一次置管成功,有时置管会误入颈静脉.我科2005年7月-2006年4月对210例肿瘤患者使用巴德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其中有11例导管误入颈静脉,通过重新复位,有9例复位成功,长期留置,无并发症发生,现报道如下.

  • 护理干预对外周静脉置管针更换时间的影响

    作者:宋宏宇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外周静脉置管针更换时间的影响.方法:以1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护理干预组,观察患者静脉置管后5d发生导管堵塞、药液外渗及静脉炎情况的比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静脉置管5d,观察组不良反应出现的比率远高于护理干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八段锦第一式可延长外周静脉置管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基于临床表征评估的导管更换方案在外周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杨濡溪;肖静蓉;刘昌凤;曾丽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表征评估的导管更换方案在外周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12月我院骨科病房行外周静脉置管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导管更换方案,观察组则给予基于临床表征评估的导管更换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情况和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观察组的置管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每次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在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基于临床表征评估的导管更换方案在外周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显著延长外周静脉置管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医疗资源浪费,同时又不会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 颈外静脉与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大面积烧伤患者应用的效果

    作者:林锦华;颜木容

    目的:比较颈外静脉留置针与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大面积烧伤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置针,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置针。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情况、不良事件、置管时间、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穿刺时间两组患者无显明差异。观察组的输液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穿刺次数、静脉炎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颈外静脉置针较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并发症少,疼痛轻,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的舒适度高。

  • PICC置管在化疗中的应用

    作者:曹春霞;英秀梅;王志辉;孙娟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顶端定位于上腔或锁骨下静脉的置管术.由于PICC导管头部位于中心静脉,血流量大,能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浓度,从而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及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和组织坏死.同时PICC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有效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也避免了许多临床输液隐患.尤其适用于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90年代初期国外已普遍使用,90年代后期开始引进我国,并在临床广泛应用,逐渐用于化疗,被认为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具有操作创伤小,插管快捷,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等特点.现报告如下:

  • 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外周静脉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王艳菊;费艳;魏笑;李朗;刘燕娜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外周静脉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行外周静脉置管的80例患儿,分别选自PDCA循环管理前后各4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患儿则接受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患儿外周静脉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5, P<0.05)。观察组外周静脉置管留置时间(81.54±4.48)h显著对于对照组(90.54±3.45)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67,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外周静脉置管导管患儿能够显著增加患儿留置时间并降低患儿并发症,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不同输液途径在儿童输液治疗中的应用与观察

    作者:张萍;丁红;王瑞亭

    在治疗过程中,输液的通路是治疗的重要保障,临床上多采用外周静脉穿刺法建立输液通路.但对于需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或输注刺激性药物的特殊疾病患儿,若发生渗液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引起局部组织肿胀、发炎甚至坏死.针对此难题,临床上会针对性采用中心静脉置管法,即选择在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管).然而这种置管法对操作者的技术、儿童的配合均有较高要求,常因患儿不能主动配合,必须辅以全麻,且穿刺易误入动脉导致血肿或穿透胸腔引起血气胸,造成严重并发症,影响患儿的治疗及康复[1].对此,我科将CVC管置入途径进行改良,通过颈外静脉置入CVC管到达中心静脉,这种方法较中心静脉置入直观、方便,且能达到输注治疗的同样效果.为此,我们将颈外置入CVC管与外周留置套管针在患儿治疗过程中进行了对比,观察这两种方法在患儿输液治疗中的适应性,现报道如下.

4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