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在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的表达

    作者:涂玲;梁颖红;魏明;刘佳;龚艳杰;张宜花

    目的 观察髓系细胞触发受体(TREM-1)在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 Sprague Dawley (SD)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TRALI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TRAM组(n=25)、正常对照组(n=10)和阳性对照组(n=20).TRALI组腹腔注射脂多糖(LPS)2 mg/kg2h后静脉输注人血浆(1 ml/只);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g/kg,移除1 ml大鼠血液后及时输注等体积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静脉输注LPS 5 mg/kg诱导急性肺损伤.3组分别于造模后6h留取外周血及肺组织,采用荧光实时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大鼠外周血及肺组织TREM-1mR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外周血及肺组织TREM-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HE染色进行大鼠肺组织Smith病理损伤评分.Spearman相关性分析TRALI组TREM-1 mRNA、TNF-α和Smith病理损伤评分3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TRALI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肺组织TREM-1 mRNA的表达(4.96±0.08、6.35 ±0.09)高于正常对照组(1.01 ±0.00)(均P<0.05),血TREM-1 mRNA的表达(9.85±3.23、12.33±3.56)也高于正常对照组(2.15±0.35)(均P<0.05).TRALI组大鼠肺组织和血TREM-1浓度[(695.25±116.87)、(703.80± 100.67) ng/L]高于正常对照组[(234.51±44.38)、(240.22±46.63) ng/L](均P<0.05),但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RALI组大鼠肺组织和血TNF-α浓度[(288.26±35.53)、(276.26±39.53) 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16.34±33.45)、(220.60±38.30) ng/L](均P<0.05),但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RALI组Smith病理损伤评分(7.46±0.9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32±0.28) (P<0.05),与阳性对照组(8.65±0.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LI组大鼠肺组织Smith病理损伤评分与肺组织TREM-1 mRNA表达及浓度、TNF-α浓度呈正相关(r=0.377、0.489、0.763,均P<0.05),肺组织TREM-1 mRNA表达与肺组织TNF-α浓度无相关性(P>0.05),但TREM-1浓度与TNF-α浓度正相关(r=0.689,P<0.05).结论 TRALI大鼠肺组织中TREM-1浓度升高,与TNF-α浓度及肺损伤程度相关,提示TREM-1可能参与了TRALI肺部炎性反应.

  • 云南白药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骨破坏中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玉华;朱房勇;任晓斌;凌厉;汤惠忠;和红兵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检测动物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变化及头颅骨中的破骨细胞的表达情况,评价云南白药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诱导骨破坏的影响.方法 选用雄性昆明小鼠72只,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模型组、白药治疗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和云南白药治疗组在小鼠两耳中间颅顶至枕部骨的骨上,接种P.g 1×108 cfu/ml,200μl,分2次隔日注射,对照组则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同时云南白药治疗组在建模的当天开始给予云南白药灌胃每只0.5 ml(12.5 g/L),模型组和对照组则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在建模的第5天、第8天、第14天分批各组各处死8只.运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中血清TNF-α、IL-6的含量变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染色法检测头颅骨中破骨细胞的含量.结果 分别在第5天、第8天和第14天,对3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6的含量和破骨细胞的数目进行两两比较,发现模型组明显高于云南白药治疗组(P<0.05),且在第5天达到高峰,TNF-α为(621.18±29.55)μg/L,IL-6为(79.15±3.12)μg/L,破骨细胞为5.61±0.24;同时两组和对照组相比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云南白药有明显抑制骨破坏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IL-6、TNF-α的表达,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从而抑制骨的吸收有关.

  • 青藤碱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核因子κB p65的核移位

    作者:黄建林;潘云峰;谢旭晶;魏秋静;古洁若

    目的 研究青藤碱(SIN)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核因子(NF)κB p65的核移位的影响.方法 从新鲜脐带中分离并培养HUVEC,用TNF-α诱导NF-κB p65核移位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SIN(0.25、05和1.0 mol/L)或地塞米松(Dex,1.0×10-6 mol/L)进行干预,收获细胞.提取细胞总核蛋白,用ELISA法检测核提取物中NF-κB p65水平;用实时定量PCR检测VCAM-1 mRNA 的表达.结果 所提取的核蛋白浓度在0.16 g/L至0.77 g/L之间.与TNF-α刺激组相比,SIN干预组(0.25 mol/L、050 mol/L 和1.0 mol/L)和Dex (1.0×10-6 mol/L)干预组核提取物中NF-κB p65水平下降,各干预组VCAM-1 mRNA相对表达量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结论 不同浓度的SIN(0.25、0.5、1.0 mol/L)和Dex (1.0×10-6 mol/L)能抑制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NF-κB p65核转移.

  •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与肿瘤坏死因子α-238及肿瘤坏死因子α-308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作者:李少明;陈毅聪;陈盛强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238及TNFα-308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97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CI组)及141例正常人(对照组)的外周血TNFα-238、TNFα-308基因多态性AA、AG、GG的基因型.结果 CI组TNFα-238 GG、G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8.66%、11.34%和0;对照组分别为95.74%、4.26%和0.CI组TNFα-238 G、TNFα-238 A基因频率分别为94.33%、5.67%;对照组分别为97.87%、2.13%.TNFα-238各种基因型频率在CI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I组TNFα-308 GG、G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7.32%、8.25%和14.43%;对照组分别为92.20%、5.67%和2.13%.CI组TNFα-308 G、TNFα-308 A基因频率分别为81.44%、18.56%;对照组分别为95.04%、4.96%.TNFα-308各种基因型频率在CI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TNFα-238和TNFα-308基因多态性AA、AG、GG基因型与CI有关联.

  •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影响的研究

    作者:周庆;黄波;杨震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常规酶法测定45例常规治疗组和45例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总胆固醇(TC)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病人治疗4、8周后sICAM-1、TNF-α以及TC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并且上述三个因子水平治疗4、8周后均呈逐渐下降趋势(p均<0.05).阿托伐他汀组sICAM-1水平降低与TNF-α水平降低呈相关性(p<0.05),但sICAM-1和TNF-α水平降低与TC降低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sICAM-1和TNF-α水平,减轻冠心病的炎症反应,并且这种机制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

  • 肿瘤坏死因子α与一氧化氮在脑型疟疾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张文萍;董子明;薛长贵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一氧化氮(NO)在脑型疟疾(cerebral malaria,CM)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建立C57BL/6J小鼠CM动物模型,按文献方法检测发病过程中血清及脑组织TNF-α、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同时观察地塞米松及NO合成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L-NNA)对血清和脑组织中TNF-α和NO浓度的影响. 结果 CM模型组小鼠均发生CM,地塞米松组、L-NNA组小鼠及感染对照组小鼠至感染后第10 d均未发生CM;CM模型组小鼠发病时脑组织、血清TNF-α、NO、NOS及脑组织含水量均高于感染第5 d(P<0.01);CM模型组小鼠发病时和感染后第5 d脑组织及血清TNF-α、NO、NOS和脑组织含水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感染对照组 (P<0.01);地塞米松组小鼠感染后第5 d及第10 d与同时间CM模型组比较,脑组织、血清TNF-α和脑组织含水量均显著下降 (P<0.01);L-NNA组与CM模型组比较,脑组织及血清NO、NOS、脑组织含水量均显著降低 (P<0.01). 结论 CM症状可能与小鼠脑组织NO过量有关,TNF-α主要通过NO起作用.使用地塞米松和L-NNA可降低体内NO浓度,预防CM发生.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TNF-α、CRP及IL-6水平检测

    作者:段丽娟;李超;杨如玉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TNF-α、CRP及IL-6水平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比较两组血清β2-MG、TNF-α、CRP、IL-6水平,进一步分析实验组不同DS分期及治疗前后血清β2-MG、TNF-α、CRP、IL-6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β2-MG、CRP、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Ⅰ、Ⅱ、Ⅲ期患者血清β2-MG、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Ⅰ、Ⅱ、Ⅲ期患者血清β2-MG、CRP、IL-6水平呈明显递增趋势,TNF-α水平呈明显递减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8周、16周血清β2-MG、CRP、IL-6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TNF-α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6周血清β2-MG、CRP、IL-6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后8周,TNF-α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8周,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治疗后APE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β2-MG、TNF-α、CRP、IL-6水平可作为观察多发性骨髓瘤的可靠指标;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结合APE1的表达情况,可指示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肿瘤坏死因子对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外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

    作者:王勇奇;李志勇;曹小芳;王恒湘;郭子宽

    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特征性的免疫调节作用;然而MSC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无治疗作用.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发展中的关键因素,因此本研究利用人脐带MSC为研究对象,观察TNF-α处理后MSC细胞内炎性反应相关转录因子NF-κB核转移情况;利用MTT法检测TNF-α对MSC增殖的影响;以SD大鼠脾脏为刺激细胞,Wistar大鼠脾脏单个核细胞为反应细胞,观察MSC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以Wistar大鼠CIA模型为研究对象,探讨MSC或TNF-α处理的MSC的治疗作用,用膝关节病理评分记录治疗效果.结果表明:TNF-α处理后NF-κB迅速从胞浆内转移至细胞核,但这种作用不影响MSC体外增殖.在不同细胞浓度条件下,无论用TNF-α处理与否,MSC均可显著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均P<0.001);TNF-α处理的MSC有更强的抑制作用,在低细胞密度条件下尤为显著.然而,病理分析显示,MSC治疗组关节炎性浸润显著加重,病理评分明显高于未治疗组(P<0.05).结论:TNF-α对体内外MSC的免疫调节作用具有不同的影响,其机制尚需进一步阐明.

  • 中小负荷运动对心理应激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的影响

    作者:孙开宏;颜军

    目的:探讨中小负荷运动对心理应激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的影响.方法:对大鼠进行为期8周不同负荷的运动训练,并在运动后期施加2周的心理应激,测定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含量.结果:(1)应激组TNF-α和IL-1 β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经过8周运动训练后,30min运动组血清IL-1 β含量有上升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60min运动组血清IL-1 β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TNF-α含量几乎没有变化;(3)30min运动+应激组与60min运动+应激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含量均显著高于应激组,以60min运动组为明显.结论:运动训练可能增加心理应激状态下内源性TNF-α和IL-1β的释放,对抗心理应激的免疫抑制效应.

  • 右美托咪啶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围术期炎性因子及心肌损伤的影响

    作者:张淑青;王立峰;柳磊;张秀宁

    目的 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G)围术期给予右美托咪啶,检测血液炎性因子的变化,并探讨对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7年4月在本院进行OPCABG的冠心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输注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啶.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手术前(T1)、术后2 h (T2)、术后24 h(T3)检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肌钙蛋白Ⅰ (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K-MB)浓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T2和T3时血液TNF-c、IL-8、cTnⅠ和CK-MB分别为(15.27±3.13)和(20.32±3.46) μg/L、(14.28±2.76)和(18.28±0.76)ng/ml、(2.21±0.58)和(3.17±0.87) ng/ml、(11.06±3.22)和(25.26±4.31)ng/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OPCABG围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啶,可显著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下调cTnⅠ和心肌酶水平,对患者心肌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 抗IL-1βscfv抗体与TNF-α可溶性受体融合蛋白的构建及其生物学活性分析

    作者:阚方明;任桂萍;郭茉;韩阳;齐剑英;张宇;张雅坤;李德山

    目的 设计原核表达抗人白细胞介素-1β单链抗体(IL-1βscfv)与TNF-α可溶性受体的融合蛋白,并分析其生物学活性,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候选药物.方法 利用RT-PCR方法从HeLa细胞总RNA中扩增了人肿瘤坏死因子Ⅰ型受体胞外区基因片段,与抗人IL-1βscfv通过抗体铰链区融合,克隆至pET27b(+)表达载体中,构建成pET-IL-1scfv:TNFR1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进行表达.从包涵体中纯化得到IL-1scfv:TNFR1蛋白,进行IL-1scfv:TNFR1的鉴定及活性检测.结果 ELISA结果证明,IL-1scfv:TNFR1可以分别结合hIL-1β和hTNF-α,并呈现剂量依赖性,表明IL-1scfv:TNFR1的单链抗体部分和可溶性受体部分可以各自形成正确的空间构象;免疫斑点分析证明,IL-1scfv:TNFR1与hTNF-α结合后仍可以结合hIL-1β,具有同时结合hIL-1β和hTNF-α的两种靶分子的能力,表明IL-1scf:TNFR1的两个部分不会相互影响与靶分子的结合.活性测定结果表明,IL-1 scfv:TNFR1可以有效封闭肿瘤坏死因子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效应,具有显著抑制hIL-1β促进L929细胞增殖的活性,IL-1scfv:TNFR1对两种靶分子的拮抗作用均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成功构建了能够同时结合hIL-1β和hTNF-α两种靶因子的双特异性IL-1 scfv:TNFR1融合蛋白,并能有效抑制hTNF-α和IL-1β的生物活性,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候选药物.

  • 重组TACE前肽对自身TACE活性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小鸥;阎媛;黄巍;杨渝珍;王宏伟

    目的 以脂多糖(LPS)刺激人单核细胞型淋巴瘤细胞株THP-1为模型,观察重组肿瘤坏死因子α转换酶(TACE)前肽结构域对催化TACE结构域的自身抑制作用,为人工干预炎症过程提供依据和手段.方法 首先利用DNA重组技术分别构造含前肽结构域和催化结构域的重组载体:用PCR方法 扩增出TACE的胞外结构域(T1300)和前肽结构域(T591),并克隆至载体pET-28a(+)中,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出带有His-tag的目的 蛋白,两者均为包涵体,变性复活后经Ni2+-NTA亲和层析柱对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对纯化后的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分析.LPS分时相刺激THP-1细胞后,用细胞学技术观察纯化的T591在蛋白质水平上对TACE的表达和活性的影响.结果 TACE重组前肽蛋白能显著抑制TACE的活性,减少分泌型TNF-α(sTNF-α)分泌,抑制率达57%.结论 TACE重组前肽抑制了TACE的活性,降低了sTNF-α的分泌,为抗炎药物的设计和改造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方法 .

  • PKC在人肾小球系膜细胞IP3R1表达中的作用

    作者:王育蓉;孙辉;章欢;刘沛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s) IP3R1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及PKC在此信号通路中的作用,以期为肝肾综合征(HRS)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检测IP3R1 mRNA和蛋白表达的情况,并分别用蛋白激酶C(PKC)激动剂PMA、PKCα、PKCδ特异性抑制剂及HA-DN-PKCα质粒转染干预上述诱导实验检测IP3 R1的表达变化.此外,免疫印迹检测TNF-α对p-PKCα蛋白的表达影响.结果 TNF-α明显上调IP3 R1蛋白和mRNA表达.PMA、PKCα抑制剂Safingol和HA-DN-PKCα质粒瞬时转染预处理HMCs后,均能明显阻断TNF-α诱导IP3 R1蛋白的表达,而PKCδ抑制剂Rottlerin预处理后,对IP3 R1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此外,TNF-α刺激HMCs,各不同时间组总PKCα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而TNF-α刺激8 h p-PKCα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TNF-α能上调人系膜细胞IP3 R1蛋白及mRNA的表达,TNF-α活化PKCα是TNF-α上调IP3 R1表达的重要上游信号.

  • 严重脓毒症患者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及预后意义

    作者:温前宽;李彦;杨建萍;魏冯宁;孙力超;王海峰;练睿;顾承东

    目的 检测不同病情分级的脓毒症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质量浓度变化,探讨细胞因子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收治的严重脓毒症34例和脓毒性休克患者22例,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入院后6、24、72和168 h5个时间点采静脉血检测细胞因子TNF-α,IL-6和PAF的质量浓度,另选51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研究.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临床诊断依据《2012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诊治指南》的标准,排除既往患有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AIDS、年龄不满18岁和24h内死亡的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炎症细胞因子的质量浓度,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又根据患者28 d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各细胞因子的变化,分析其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的细胞因子在入院时明显高于对照组,TNF-α分别为(26.08±7.36) pg/mL、(54.14±13.56) pg/mL和(19.52±3.44) pg/mL;IL-6分别为(39.52±9.52) pg/mL、(49.03±10.31) pg/mL和(20.46±6.39)pg/mL;PAF分别是(80.13±20.43) pg/mL、(135.5±23.45)pg/mL和(57.32±19.11)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性休克组细胞因子质量浓度在不同时间点均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细胞因子浓度在不同时间点均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观察发现,各组TNF-α和IL-6的血清质量浓度峰值在入院后6h,PAF的血清质量浓度峰值在入院当时.随后呈动态下降趋势,各组动态变化曲线呈平行走势.结论 脓毒症患者病情越重,相关细胞因子质量浓度越高.不同病情分级和预后的患者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趋势相同.检测脓毒症患者TNF-α,IL-6和PAF质量浓度可为评估病情和判断预后提供参考.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的表达

    作者:喻莉;龙鼎;武晓灵;杨军辉;张远超;耿峰

    目的 探讨uPA,uPAR与D-D,IL-6及TNF-α之间的关系及其在SIRS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的收集均来源于武汉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年龄>55岁的就诊患者,标本的采集均为清晨空腹静脉血清,检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患者血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D-二聚体(D-D)、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按SIRS诊断标准分为SIRS组:50例来源于重症医学科;非SIRS组35例来源于内科病房;另选30例体检科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均需排除:(1)孕产妇;(2)恶性肿瘤;(3)转入ICU后7d内死亡;(4)心肺复苏术后;(5)既往有血液系统疾病;(6)入住ICU时即有SIRS的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中uPA,uPAR,D-D,IL-6及TNF-α含量.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表示,Mann-Whitney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以24h血uPA、uPAR、IL-6和TNF-α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SIRS患者血uPA,uPAR,IL-6和TNF-α含量诊断MODS的应用价值.结果 SIRS组患者血uPA,uPAR,D-D,IL-6及TNF-α含量较非SIRS组和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均P<0.01).uPA与IL-6、TNF-α不相关,uPAR与IL-6,TNF-α呈正相关(分别为r=0.395,P=0.004;r=0.606,P<0.01).以uPA,uPAR,IL-6及TNF-α诊断MODS做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为0.59,0.76,0.86,0.83.结论 uPA和uPAR参与了SIRS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过程,但在SIRS中起作用的途径机制并不完全相同.uPAR在SIRS向MODS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 连续血液净化在外科危重症的应用

    作者:张延祥;李松林;沈海滨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外科危重症的疗效及时机的选择.方法将52例诊断为SIRS的危重患者分成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出现器官功能不全数和死亡数,以及血清TNF-α的水平.结果治疗组出现器官功能不全数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于治疗后3 d、5 d、7 d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亦显著降低.结论 CBP治疗外科危重症能清除TNF-α和改善预后,早期应用更为适当.

  • 压力和容量控制通气呼吸力学和相关细胞因子的关系

    作者:马涛;戢新平;刘志

    目的 研究压力控制通气(PCV)与容量控制通气(VCV)时呼吸力学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SP-A)的关系,进而明确哪种通气模式可以较好的减轻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 方法 20例需进行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先进行PCV 12 h后,再进行VCV 12 h.B组与此相反.实验过程中记录心率、血压、呼吸力学指标,分别在通气12 h、24 h查动脉血气,抽取静脉血测量SP-A及TNF-α浓度. 结果 A组氧合指数(235.80±31.39)mmHg相对好于B组(199.20±24.91)mmH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气道峰压(PIP)(27.90±1.35)cmH2O较B组(33.80±1.48)cmH2O有降低趋势(P<0.05),A组肺顺应性(23.90±8.45)ml/cmH2O较B组(18.39±5.43)ml/cmH2O好(P<0.05).与B组相比,A组血清中的SP-A(25.25±0.965)μg/ml及TNF-α(0.546±0.063)μg/ml明显偏低(P<0.05).PIP与血清中SP-A(r=0.386,P<0.05)、TNF-α(r=0.404,P<0.05)之间呈正相关.血清中SP-A与肺顺应性(r=-0.339,P<0.05)、氧合指数(r=-0.393,P<0.05)呈负相关. 结论 与B组相比,A组降低了PIP、血清中的SP-A及TNF-α的浓度,提示可能降低肺损伤的发生.PIP可能在VILI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血清中SP-A浓度的水平,可以作为反映肺损伤程度的生化指标.

  • 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肺组织炎症介质及ICAM-1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吕艺;黎君友;孙世荣;晋桦;姜小国;胡森;盛志勇

    目的观察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致炎因子和ICAM-1表达的特点及其与中性粒细胞在肺中扣押的关系.方法采用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松夹闭的方法复制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在不同的时相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肺组织TNF,IL-6,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和MPO活性的变化.结果肠缺血和再灌注后早期肺组织TNF,IL-6,mRNA和蛋白水平无明显改变,但再灌注6 h后均大幅度升高;血浆ACE活性、肺ICAM-1表达及MPO活性变化趋势与其一致.结论肠缺血-再灌注引起肺组织炎症介质和黏附分子表达上调,由此介导PMN在肺中扣押,引起肺组织损伤.

  • 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作者:陈昱;陈志坚;廖玉华;曹喆;夏嘉鼎;杨华;杜以梅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2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和TNF-α拮抗剂-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组(rhTNFR:Fc组).Sham组开胸后不结扎冠状动脉;AMI组开胸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rhTNFR:Fc组结扎前24 h腹腔注射rhTNFR:Fc 10 mg/kg.于结扎前10 min和结扎后10 min,20 min,30 min,60 min,3 h,6 h,12 h,记录心电图,观测各组自发和程序电刺激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通过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结扎前后各时间点心肌TNF-α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AMI组和rhTNFR:Fc组LAD结扎10 min后心肌TNF-α的蛋白及mRNA表达开始增多,20~30 min时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室性心律失常发牛的时间窗与TNF-α表达的时间窗基本一致.与AMI组相比,rhTNFR:Fc组心肌TNF-α蛋白表达及窜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低(P<0.05),但TNF-α mRNA无明显差异.Sham组整个实验过程中无明显变化.结论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表达的TNF-α能促进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 益赛普对脂多糖引起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郭竹英;王世婷;徐芒华;矫强;高丰厚

    目的 探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rhu TNFR:Fc)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益赛普组,LPS模型组(急性肝损伤组)和益赛普+LPS组(益赛普治疗组),每组12只.大鼠禁食12 h后麻醉并行颈动脉插管,颈动脉插管后连接到ALC-MPA多道牛物信号分析系统监测血压,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益赛普组24 h前皮下注射益赛普0.4mg/kg,插管稳定后舌下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LPS模型组舌下静脉注射LPS 10mg/kg;益赛普+LPS组24 h前皮下注射益赛普0.4 mg/kg,然后舌下静脉注射LPS 10 mg/kg,此过程每组6只采用多道生物信号分析系统监测各组大鼠血压变化和大鼠死亡情况,并计算各组存活率,平均血压低于10 mmHg时记为大鼠死亡并即刻取肝,右叶同一部位肝组织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部分保存于-80℃.观察6 h仍未死亡即处死.每组的另外6只大鼠在LPS或生理盐水注射后0.5 h采血2 mL,离心后取其上清液,保存于-80℃,用于测定TNF-α含量和活性,3 h再采血用于测定ALT、AST的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用流式细胞术测其活性;生化法测定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同时测定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观察肝脏的形态学变化.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NF-α含量及其活性、ALT、ASY含量以及MPO和MDA含量,X~2检验分析大鼠存活率.结果 对照组和益赛普组大鼠在观察期间(6 h)全部存活;益赛普+LPS组较LPS组:大鼠存活率提高(67%vs.17%,P<0.05),TNF-α活性低[(7.3±2.8)%vs.(51.3±6.4)%,P<0.05],肝组织的SOD活性增高[(188.4±20.2)U/mg prot vs.(142.5±18.3)U/mg prot,P<0.05];肝组织MPO活性降低[(0.38±0.04)U/g vs.(0.54±0.02)U/g,P<0.05]肝组织MDA含量降低[(1.40±0.10)nmol/mg prot vs.(2.81±0.11)nmol/mgprot,P<0.05],同时益赛普可降低血清AST、ALT,减轻肝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益赛普对LPS所致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主要是与抑制TNF-α活性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4028 条记录 8/202 页 « 12...567891011...20120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