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运重建程度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长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靳志涛;刘宏斌;李彦平;王国位;张丽娜;高国杰;胡桃红

    目的 观察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血运重建程度对人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2年1月住院治疗的97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的PCI术后患者的资料,按照血运重建程度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54例)和不完全血运重建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倾向评分匹配校正基线资料后,通过随访了解远期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多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完全血运重建组相比,不完全血运重建组EuroSCORE、Gensini积分、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和3支病变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不完全血运重建组全因死亡率高于完全血运重建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完全血运重建组累积生存率优于不完全血运重建组,两组远期无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完全血运重建可以降低远期死亡率,尤其是PCI术后2年完全血运重建获益显著.因此,应尽量实现完全血运重建,以改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远期预后.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完全血运重建与否对远期预后的影响及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王国位;靳志涛;王晓娜;秦永文;刘宏斌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完全血运重建与否患者临床特点及远期预后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4年1月 ~2006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介入中心PCI术后,通过电话、再住院及门诊成功随访的250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是否完全血运重建分为PCI完全血运重建组(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CR)114例和非完全血运重建组(in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IR)136例,记录基线资料、冠状动脉病变分型、PCI术相关参数.远期生存用Kaplan-Meier分析及Log-rank检验,Logistic 回归分析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基线除心血管病家族史(CR低于IR)外,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分型及PCI术参数中,CR组复杂病变、SYNTAX评分、植入支架平均直径及长度低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主要终点:总MACE、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CR低于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TVR/TLR及死亡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终点CR低于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提示CR平均生存时间及中位生存时间高于IR,累计危险函数CR曲线低于IR(P<0.05);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经校正后示日吸烟数(P<0.05)及左室收缩末直径(LVSD)(P<0.05)为MACE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PCI 完全血运重建可显著改善远期生存质量及生存率,提示实践中尽可能实现CR,减少吸烟数量及关注LVSD变化将对PCI术后预后有一定意义.

  • 完全血运重建有助于改善多支病变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运动后心率恢复

    作者:刘燕娥;赵威;祖凌云;白瑾;郭丽君;张福春;高炜

    目的 探讨完全血运重建(CR)是否能够改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STEMI)运动后心率恢复(HRR)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4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符合入选条件的STEMI合并多支病变(MVD)患者151例(MVD组),其中77例患者接受了完全血运重建(CR)为CR组,74例接受不完全血运重建(IR)为IR组;将89例单支病变(SVD)患者设为对照组(SVD组).所有患者均于发病30 d内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运动停止1 min、2 min的心率恢复、HRR相对值(%HRR)、心率储备等指标.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特点、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资料,比较CR组、IR组、SVD组3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240例患者中男212例(88.3%),平均年龄(55.5±10.9)岁.21例(8.8%)患者运动后伴有缺血性ST段改变,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HRR2、%HRR2、心率储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SVD组比较,IR组HRR2[(40.1 ±11.6)次/min比(46.1±13.8)次/min,P=0.005]、%HRR2[(42.4±14.7)比(50.2 ±21.6),P=0.007]、心率储备[(60.7±15.4)次/min比(67.2±14.6)次/min,P=0.010]均显著偏低;CR组HRR2[(44.7±14.0)次/min比(40.1±11.6)次/min,P=0.036]、%HRR2[(46.7±17.2)比(42.4±14.7),P=0.048]、心率储备[(66.0±17.0)次/min比(60.7±15.4)次/min,P=0.039]显著高于IR组,而SVD组与C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组、SVD组HRR1亦高于IR组,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MVD患者行多元线性回归后提示CR是HRR2的独立影响因素,而与%HRR2、心率储备无独立相关.结论 CR可能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

  • 多支血管病变的功能性血运重建

    作者:王焱;肖国胜

    传统认为,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不完全血运重建(in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IR)增加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和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解剖学上的完全血运重建(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CR)则能够改善长期的临床预后,从而成为心脏介入治疗追求的主要目标.然而,一项外科的注册研究发现,小血管或是无存活心肌区域的血管旁路移植手术的临床价值不大,提出了"合理的IR"(reasonable in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的观点[1].此后血流储备分数与造影对多支血管病变评价比较(Fractional Flow Reserve Versus Angiography for Multivessel Evaluation,FAME)研究表明,接近1/3的经验性造影判断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实际上并无血流动力学的意义,无需介入干预,并引入了"功能性CR"(functionally 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的概念[2].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支病变患者不完全血运重建与完全血运重建治疗策略的对比

    作者:许晓明;李超;裘淼涵;文亮;王贺阳;李毅;程康

    目的 比较不完全血运重建策略与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多支病变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1日~2014年6月30日间于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监护室住院且起病时间在12 h内的STEMI多支病变患者326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MVD)定义为冠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存在2支或以上主要血管(直径≥2 mm)狭窄≥70%.发病12 h内对所有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其中131例患者在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之后,同台或者择期(首次PCI后1~60 d)行PCI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完全血运重建),余195例仅干预梗死相关血管(不完全血运重建).主要研究终点为首次或二次PCI术后3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定义为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缺血驱动血运重建及心力衰竭的复合终点),次要研究终点为主要终点中各独立组份以及全因死亡、顽固性心绞痛及全部出血事件(BARC 1~5型).结果 经过3年随访观察,完全血运重建组MACE (17.6% vs. 30.8%,P=0.005)、心源性死亡(1.5% vs. 7.7%,P=0.029)、心力衰竭(1.5% vs. 7.2%,P=0.031)及全因死亡(2.3% vs. 9.2%,P=0.022)发生率显著低于不完全血运重建组.而两组再发心肌梗死(3.8% vs. 2.6%,P=0.622)、缺血驱动血运重建(14.5% vs. 17.9%, P=0.246)、顽固性心绞痛(24.4% vs. 27.2%,P=0.332)及全部出血事件(BARC 1~5)(3.8% vs. 3.1%, P=0.793)则无显著差异.结论 对于STEMI多支病变患者,相比不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完全血运重建能够显著减少PCI术后3年MACE发生风险,且这一风险的降低可能主要由完全血运重建组有更低的心源性死亡及心力衰竭事件驱动.

  • 不同血运重建策略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崇振;王选琦;黄莉

    目的 比较一次与分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完全血运重建对高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住院治疗的高龄NSTE-ACS合并MVD患者110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43例,年龄(63.1±8.5)岁.根据完全血运重建策略不同分为一次PCI组(n=48)和分次PCI组(n=62),比较两组患者PCI治疗、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和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术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心功能、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和MACEs发生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 患者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院内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次PCI组单次造影剂用量明显低于一次PCI组[(180.0±60.0)vs(230.0±70.0)ml,P=0.04],院内MACEs和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较一次PCI组显著降低[1.6%(1/62) vs 10.4%(5/48),P=0.04;4.8%(3/62)vs 18.8%(9/48),P=0.02].随访6个月结果表明分次PCI组较一次PCI组MACEs发生率降低[4.9%(3/61))vs 17.4%(8/46),P=0.03].结论 分次PCI完全血运重建安全有效,可能是高龄NSTE-ACS合并MVD患者优先选用的介入治疗策略.

  • 冠心病患者完全血运重建的近期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刘晔

    目的 评价冠心病患者进行完全血运重建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 方法 整群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32例患者(年龄≥45岁)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CR)和不完全血运重建组(IR),其中CR组58例,IR组74例,并观察两组近期(住院及出院3个月内)发生的主要心脏事件. 结果与不完全血运重建组相比,完全血运重建组患者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AMI、再次血运重建及支架内再狭窄的比例均较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与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相比,完全性血运重建的介入策略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近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从而达到较理想的临床效果.

  • 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血运重建方式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于亚梅;余云华;李然;俞宁;沈明;鲍礼智;郑兴

    目的 探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伴多支病变高龄冠心病患者达到完全血运重建(CR)或部分血运重建(ICR)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确诊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并接受PCI高龄患者(≥75岁)257例,根据PCI情况分为CR组与ICR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PCI情况、院内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结果 CR组患者171例(66.53%),ICR组患者86例(33.47%).ICR组患者伴有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入院诊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闭塞病变,术后1、3个月出现胸闷、心慌等不适症状及二次住院率比例均明显高于CR组(P<0.05).两组术后院内、术后1、3、6个月MACCE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多支病变高龄冠心病患者ICR并未增加PCI术后MACCE风险,但二次住院率与术后不适症状发生率增加,远期预后有待进一步观察.

  •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完全和非完全血运重建长期疗效的比较

    作者:徐肖磊;周逸蒋;王启闻;蒋鎏骏;张力;朱建华

    目的 比较完全血运重建(CR)与非完全血运重建(IR)对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的长期疗效. 方法 578例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植入的MVD患者根据血运重建方案分为CR组(387例)与ICR组(191例).比较两组患者长期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分析CR与IR对MVD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 与IR组比较,CR组心因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靶病变血运重建、靶血管血运重建及非靶血管血运重建的事件率显著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R可显著减少MACE、靶病变血运重建、靶血管血运重建及非靶血管血运重建事件的发生率(均P<0.05). 结论 冠状动脉CR有利于改善MVD患者的长期预后.

  • 完全血运重建对老年急性N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志超;于彤彤;孙兆青;孙志军

    目的 探讨完全血运重建(CR)对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603例老年急性NSTEMI合并MVD患者,根据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处理情况分为2组:(1)单纯处理罪犯血管(SR)组(n=260);(2)CR组(n=343).研究终点设定为术后1年的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再发心肌梗死及非计划再次血运重建.通过COX回归分析探讨CR对老年急性NSTEMI合并MVD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与SR组相比,CR组既往接受PCI治疗的比例更低,3支病变、术前血流TIMI 0或1级比例更高,植入支架个数更多,长度更长,替格瑞洛的使用比例更高,而硝酸酯类的使用比例更低.随访期内,整体全因死亡率为4.8%(SR组比CR组为6.2%比3.8%,P=0.179),心源性死亡率为4.1%(SR组比CR组为4.6%比3.8%,P=0.615),非致死性再发心肌梗死率为2.5%(SR组比CR组为1.2%比3.5%,P=0.067),非计划再次血运重建率为6.8%(SR组比CR组为9.6%比4.7%,P=0.017).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R可以显著降低老年NSTEMI合并MVD患者的非计划再次血运重建率(HR 0.471,95%CI 0.251 ~ 0.882,P=0.019);在校正了各项临床因素之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HR 0.438,95%CI 0.229~0.837,P=0.012).但是,无论单因素分析,还是多因素分析,CR对老年NSTEMI合并MVD患者的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及非致死性再发心肌梗死均无显著影响.围手术期并发症方面,2组的BARC 3或5级出血、造影剂肾病、卒中及急性支架内血栓等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对于老年NSTEMI合并MVD患者,CR可以显著降低术后非计划再次血运重建率,同时围手术期也是较为安全的.

  • 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术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劲东

    对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介入术治疗,现行指南推荐介入术时仅干预梗死相关血管,同时处理非梗死相关血管可能使临床预后恶化.然而国内外近的一些研究对此产生了质疑,其结果显示,处理非梗死相关血管可降低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风险并改善预后.

  • FFR指导下功能性完全血运重建对NSTEMI并发多支病变患者短期预后影响

    作者:郭欣;王熠;马民华;吴宾;杨兴军;李飞

    目的 评价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下功能性完全血运重建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并发多支病变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95例NSTEMI并发多支病变患者为功能性完全血运重建组(冠脉造影狭窄>90%的病变直接行PCI治疗,对狭窄70%~ 90%的病变行FFR检查,FFR<0.75为PCI治疗的指征),同时期冠脉造影指导下完全血运重建的患者为对照(解剖学完全血运重运组)组(狭窄≥70%且直径>2.5 mm的病变常规行PCI治疗).患者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再发心绞痛、因冠心病再住院发生情况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功能性完全血运重建组再发心绞痛[9% vs.30%,P<0.01]、因冠心病再住院[5% vs.19%,P<0.01]及MACE[9% vs.22%,P<0.05]发生率均显著降低;两组LVEF均较术前增加[(60±7)% vs.(56±8)%],功能性完全血运重建组增加显著(均P<0.05).结论 FFR指导下功能性完全血运重建能降低患者12个月MACE发生率,减少再发心绞痛、因冠心病再住院次数,改善患者左心功能,患者近期获益明显.

  • FFR指导下多支血管病变功能性血运重建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郭欣;杨兴军;李飞

    多支血管病变(MVD)冠脉病变复杂,血运重建治疗策略的选择是介入治疗的难点.既往认为MVD解剖学完全血运重建可改善患者预后,但近研究显示解剖学完全血运重建(PCI或CABG)并不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血运重建的生存获益与心肌缺血的风险相关,提示应重视缺血相关的功能性血运重建.血流贮备分数(FFR)是判断冠脉狭窄有无功能性缺血的生理学检查指标,能准确识别MVD中真正引起心肌功能性缺血的罪犯血管.本文就FFR指导下MVD功能性血运重建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