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 介入术治疗策略对比分析

    作者:陈浩;黄艺生;林建生;罗助荣

    目的 观察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多支血管病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非梗死相关血管处理的策略变化对心血管预后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解放军福州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发生AMI并成功进行罪犯血管PCI治疗的8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PCI时进行完全再血管化为A组共158例,住院期间分次完成为B组共325例,出院后再分次完成为C组共241例,罪犯血管再血管化为D组共76例,对比分析四组非罪犯血管采取不同手术策略后平均12个月内的随访结果.结果 A组、B组、C组患者(心绞痛、各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术)入院率均明显低于D组(P<0.05).但A组、B组、C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全的再血管化策略能降低紧急再血管化风险,并与较低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事件有关.但仍需要进一步的试验明确完全再血管化各种策略对心血管相关风险的影响.

  • 早发与非早发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赵雪东;赵冠棋;郑文;聂绍平

    目的 探讨直接PCI处理的早发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于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期间诊断为STEMI并完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CI,PPCI)的多支血管病变(MVD)的早发患者(男性<55岁、女性<65岁)371例,选取同时期住院发生STEMI并完成PPCI的MVD非早发患者662例作为非早发组.观察性别、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既往心肌梗死及血运重建、卒中史、血尿酸、血脂等与早发STEMI合并MVD的关系.并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院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早发组中男性(88.4%和76.9%)、吸烟者(74.9%和51.5%)、冠心病家族史[21.0%vs.9.7%]比例较高(P<0.01),患者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清除率、血小板计数及红细胞压积高于非早发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P<0.01).(2)两组院内事件发生率均较低.早发组住院期间更少发生室性心动过速(0.3%和2.3%)(P<0.01).非早发组院内病死率更高(1.5%和.0.3%)(P<0.01).(3)两组间梗死相关血管,梗死部位,病变血管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Logistic回归分析示,吸烟史(OR=2.22,95%CI:1.588~3.108)、冠心病家族史(OR=2.12,95%CI:1.431 ~3.140)、血甘油三酯浓度(OR=1.971,95% CI:1.475~2.635)、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与早发STEMI多支病变的发生有关(OR=1.193,95% CI:1.008~1.413),均P<0.05.结论 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血甘油三酯浓度、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是早发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相比早发患者,非早发患者住院期间较易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无论是否为早发患者,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没有显著差别.

  • 真实世界急性冠脉综合征多支血管病变的预后分析

    作者:余言午;高彦娜;张瑞芳;张晓娟;宋盈盈;孙清雅;张艳艳;万有栋;孙同文

    目的 比较真实世界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多支血管病变(multivessel disease)患者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的长期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自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多支血管病变的ACS患者.记录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策略不同分为药物治疗组、PCI组和CABG组.采用门诊、电话和查阅再次住院病历的策略进行随访,记录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因心绞痛、心衰、脑卒中再入院.应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共入选患者725例,成功随访655例(90.3%),随访时间(30.6 ± 5.5)个月.177例发生终点事件(27.0%),其中死亡33例(5.0%).(2)3组患者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因脑卒中和心衰再入院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药物治疗组比较,PCI组再次血运重建(2.3%vs.12.0%,P<0.01)、心绞痛(8.8%vs.17.6%,P=0.005)、总终点事件(20.7%vs47.9%,P<0.01)的发生率较低;与药物治疗组比较,CABG组再次血运重建(1.9%vs.12%,P<0.01)、总终点事件(22.4%vs.47.9%,P<0.01)的发生率较低;PCI组与CABG组比较,单个终点事件及总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年龄(RR=1.062,95%CI:1.044~1.080,P<0.01),高血压(RR=1.385,95% CI:1.007~1.905,P=0.045),未服他汀类药物(RR=1.452,95%CI:1.008~2.093,P=0.045)是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 Ka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3组无终点事件的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 对于真实世界中多支血管病变的ACS患者,3种治疗策略的病死率相似,但PCI和CABG可有效地减少再次血运重建、总终点事件的发生.

  • 合并心功能不全的多支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不同再血管化方式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贵才;刘宇;宋士秋

    目的:对比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两种不同再血管化方式对合并心功能不全的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近、远期预后的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进行PCI和CABG治疗的多支血管病变患者25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由资深心脏介入医师根据患者影像学和临床基线特征决定PCI或CABG治疗。根据不同的再血管化方式分为PCI组(n=190)和CABG组(n=65)。对患者进行院内以及术后3个月随访,主要终点(MACE):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比较两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CABG组SYNTAX积分显著高于PCI组(34.1±8.2vs.24.1±8.1,P<0.05)。临床随访结果显示,住院期间CABG死亡率显著高于PCI组(6.1%vs.1.6%,P<0.05),主要心脏不良事件CABG组显著高于PCI组(9.2%vs.3.2%,P<0.05)。3个月CABG死亡率虽然仍高于PCI组(7.7%vs.3.2%,P<0.05),血运重建率PCI组显著高于CABG组(16.3%vs.1.8%,P<0.05),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两组相当无显著性差异(12.3%vs.11.1%,P>0.05)。结论多支血管病变PCI可提供良好的近期疗效,CABG近期效果较PCI差,但远期效果较好,存活患者血运重建率低。

  • 老年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近远期临床结果

    作者:乔岩;聂绍平;杜昕;刘小慧;康俊萍;吕强;贾长琪;张崟;罗太阳;马长生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老年(年龄≥75岁)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近远期临床结果.方法:本研究于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连续人选年龄≥75岁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363例,在我院行PCI置入DES(n=269)或CABG(n=94)治疗.主要终点为24个月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次要终点为24个月时全因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脑血管事件和再次血运重建以及全因死亡、非致死性MI和脑血管事件复合终点事件.结果:住院期间,CABG组的病死率(7.4%vs.1.9%,P=0.023)和非致死性MI的发生率(3.2% vs.0,P=0.023),明显高于DES组,CABG组的MACCE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DES组(10.6% vs.1.9%,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个月时,CABG组和DES组的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未见明显差异[22.3% vs.15.2%,风险比(HR)=1.62,95% CI0.63 ~3.31,P=0.379],两组的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MI、脑血管事件和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也没有明显差异;CABG组全因死亡、非致死性MI和脑血管事件复合终点事件的风险明显高于DES组(19.1% vs.8.2%,HR 3.87,95% CI:1.24~12.37,P=0.009).结论:本研究提示,与DES相比,CABG可能会增加75岁以上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远期全因死亡、非致死性MI和脑血管事件复合终点事件的风险,而未降低再次血运重建和MACCE.

  • 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崔孔勇;吕树铮;宋现涛;柳弘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multi-vessel disease,MVD)是指至少两支心外膜主要冠状动脉或其主要分支直径狭窄超过50%以上,约占全部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的50% ~ 60%以上.目前临床上应用的CAG和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只能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能确定MVD的罪犯血管,导致治疗策略的制定常为经验性.

  • 血流储备分数与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的多支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疗效比较的荟萃分析

    作者:崔孔勇;吕树铮;柳弘;宋现涛;苑飞;许锋;张闽;张东凤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冠状动脉造影(CAG)和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通过检索Pu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筛选2015年12月31日前关于CAG/FFR指导的PCI治疗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的有关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有6篇文献入选,CAG指导的PCI组共727例患者,FFR指导的PCI组共794例患者.对于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相对于CAG指导的PCI,FFR指导的PCI有更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OR:1.73,95% CI:1.29~2.31)、心肌梗死(OR:1.75,95% CI:1.15~2.69)、血运重建(OR:1.82,95% CI:1.21~2.73)发生率,而两组间的全因病死率无明显差异(OR:1.28,95% CI:0.67 ~2.45).结论:FFR指导的PCI可降低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发生率,优于CAG指导的PCI.

  • 完全血运重建有助于改善多支病变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运动后心率恢复

    作者:刘燕娥;赵威;祖凌云;白瑾;郭丽君;张福春;高炜

    目的 探讨完全血运重建(CR)是否能够改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STEMI)运动后心率恢复(HRR)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4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符合入选条件的STEMI合并多支病变(MVD)患者151例(MVD组),其中77例患者接受了完全血运重建(CR)为CR组,74例接受不完全血运重建(IR)为IR组;将89例单支病变(SVD)患者设为对照组(SVD组).所有患者均于发病30 d内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运动停止1 min、2 min的心率恢复、HRR相对值(%HRR)、心率储备等指标.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特点、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资料,比较CR组、IR组、SVD组3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240例患者中男212例(88.3%),平均年龄(55.5±10.9)岁.21例(8.8%)患者运动后伴有缺血性ST段改变,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HRR2、%HRR2、心率储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SVD组比较,IR组HRR2[(40.1 ±11.6)次/min比(46.1±13.8)次/min,P=0.005]、%HRR2[(42.4±14.7)比(50.2 ±21.6),P=0.007]、心率储备[(60.7±15.4)次/min比(67.2±14.6)次/min,P=0.010]均显著偏低;CR组HRR2[(44.7±14.0)次/min比(40.1±11.6)次/min,P=0.036]、%HRR2[(46.7±17.2)比(42.4±14.7),P=0.048]、心率储备[(66.0±17.0)次/min比(60.7±15.4)次/min,P=0.039]显著高于IR组,而SVD组与C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组、SVD组HRR1亦高于IR组,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MVD患者行多元线性回归后提示CR是HRR2的独立影响因素,而与%HRR2、心率储备无独立相关.结论 CR可能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

  •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发生心室颤动11例分析

    作者:那开宪;余平;顾复生;蒋志嘉

    目的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SCA)中发生心室颤动(Vf)的发生率及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273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发生心室颤动病例及其原因.结果 1*!273例SCA术发生Vf 11例(0.09%),Vf均发生于多支血管病变,其中双支血管病变(DVD)5例,三支血管病变(TVD)6例,合并左主干病变4例.发生Vf前冠状动脉压力均下降,随即发生Vf.结论 Vf易发生于左主干及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在SCA中要密切注意压力及心电图的变化.

  • 急性心肌梗死非靶血管病变早期介入治疗患者的长期预后分析

    作者:耿学峰;王悦涵;刘巍;成万钧;聂绍平;周玉杰;卢清玉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U早期接受非靶血管PCI的安全性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于北京市海淀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急诊PCI治疗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704例,其中279例对靶血管行急诊PCI后在7d内接受非靶血管PCI治疗(多血管PCI组),425例仅接受靶血管治疗(单血管PCI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特征,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死亡和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VR)和术后12个月因胸痛再次入院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Killip心功能分级和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随访35(1 ~54)个月,多血管PCI组的MACE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单血管PCI组[9例(3.4%)比31例(8.0%),P=0.018;其中包括,死亡5例(1.9%)比15例(3.9%),P=0.155;再发心肌梗死4例(1.5%)比16例(4.1%),P=0.060].多血管PCI组发生MACE事件的危险性是单血管PCI组的0.393倍(RR0.393,95% CI0.181~0.854).结论 对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行急诊PCI早期对非梗死相关血管采取积极的PCI策略是安全可行的.

  •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同时处理非梗死相关血管的疗效研究

    作者:张晓锋;刘艳;惠玲玲;吕强;邵玉玲;樊沫

    目的:探讨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同时处理存在严重狭窄的非梗死相关血管的安全性及1年随访期的疗效。方法将221例多支血管严重狭窄的急性 STEMI 患者,根据急诊 PCI 是否处理非梗死相关血管分为常规组(仅处理罪犯血管)179例及处理组(同时处理非梗死相关血管)42例,观察两组的住院时间、术后心绞痛症状、心功能状况、再次手术率、再次住院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术后及随访期间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等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血肌酐、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 P ﹥0.05)。与常规组比较,术后处理组的心绞痛发生率降低(40.48%比60.34%,x2=5.46,P =0.02)、再次手术率降低(9.52%比58.10%,x2=32.13,P =0.00)和再次住院率减低(11.90%比27.93%, x2=4.68,P =0.03)。处理组心功能状况优于常规组[(1.19±0.59)级比(1.49±0.89)级,t =2.66, P =0.01]。两组 MACE 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6%比2.79%,x2=0.03,P =0.87)。结论急性 STEMI 直接 PCI 同时处理存在严重狭窄的非梗死相关血管有助于减少心绞痛发作,降低再次手术率、再次住院率,改善心功能状况,且未增加 MACE 发生率,在预期成功率高的情况下可作为急性STEMI 直接 PCI 的一种选择。

  • 多支血管病变的功能性血运重建

    作者:王焱;肖国胜

    传统认为,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不完全血运重建(in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IR)增加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和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解剖学上的完全血运重建(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CR)则能够改善长期的临床预后,从而成为心脏介入治疗追求的主要目标.然而,一项外科的注册研究发现,小血管或是无存活心肌区域的血管旁路移植手术的临床价值不大,提出了"合理的IR"(reasonable in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的观点[1].此后血流储备分数与造影对多支血管病变评价比较(Fractional Flow Reserve Versus Angiography for Multivessel Evaluation,FAME)研究表明,接近1/3的经验性造影判断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实际上并无血流动力学的意义,无需介入干预,并引入了"功能性CR"(functionally 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的概念[2].

  • 血流储备分数指导下功能性血运重建对STEMI多支血管 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赵骞;孙耀林

    目的 观察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功能性血运重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住院治疗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Non-IRA)时是否行FFR检查将患者分为:FFR组68例(FFR指导下功能性血运重建组)和CAG组92例(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血运重建组).比较两组支架置入数量、平均支架总长度和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FFR组支架置入数量[(1.5±1.0)枚vs.(2.6±0.5)枚,P=0.02]和平均支架总长度[(51.4±30.0)mmvs.(67.2±20.5)mm,P=0.03]显著低于CAG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MACE发生率(1.5%vs.3.3%,P=0.64)无统计学差异(P>0.05),继续随访至术后12个月,FFR组MACE发生率(5.9%vs.16.3%,P=0.04)较CAG组显著降低.结论 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FFR指导下分期PCI功能性血运重建减少支架置入数量和患者术后12个月发生MACE的风险.

  • 非梗死相关动脉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同处理时机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巫刚;宋海峰;孙德醒

    目的 探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不同时机开通非梗死相关动脉(Non-IRA)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伊宁市第十一医院心内科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的STEMI住院患者160例,其中男性105例,女性55例,年龄(63.1±9.6)岁.根据患者择期PCI干预Non-IRA的时机不同,分为≤14d组(n=92)和30~60d组(n=68),比较两组冠状动脉造影、Non-IRA平均支架植入数量和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术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和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Non-IRA支架植入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d组住院期间PCI相关并发症较30~60d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8.5%vs 7.4%;P=0.034).两组术后1个月MACE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30~60d组MACEs发生率较≤14d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9%vs 16.3%;P=0.042).结论 30~60d择期干预Non-IRA降低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和术后6个月发生MACEs的风险,可能为择期PCI干预Non-IRA的较理想时机.

  • 血流储备分数指导下完全血运重建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丁钰轩;王永进;高宏波;杜亚坤;卫娇娜

    目的 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下完全血运重建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00例NSTE-ACS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FFR指导下功能性完全血运重建组(FFR组)和单纯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下完全血运重建组(CAG组),比较两组人均支架植入数量、住院费用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资料;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 FFR组人均支架植入数量[(2.0 ±1.5)vs (3.5 ±1.8)枚,P<0.01]和住院费用[(43905 ±26242)vs(65884 ±20489)元,P=0.04]较CAG组显著降低;术后1个月心绞痛发作次数[(2.3 ±0.7)vs(4.1 ±0.5)次]和LVEF[(62.7 ±6.8)%vs(54.7 ±7.9)%]改善情况优于CAG组;术后12个月FFR组再次血运重建[4.1%(2/49)vs 17.8%(8/45),P=0.03]和MACEs发生率[8.2%(4/49)vs 24.4%(11/45),P=0.03]较CAG组显著降低.结论 FFR指导下功能性完全血运重建减少支架植入数量和住院费用,有效改善术后1个月心绞痛症状和心功能,降低术后12个月MACEs发生率,NSTE-ACS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短期获益明显.

  • 不同血运重建策略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崇振;王选琦;黄莉

    目的 比较一次与分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完全血运重建对高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住院治疗的高龄NSTE-ACS合并MVD患者110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43例,年龄(63.1±8.5)岁.根据完全血运重建策略不同分为一次PCI组(n=48)和分次PCI组(n=62),比较两组患者PCI治疗、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和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术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心功能、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和MACEs发生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 患者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院内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次PCI组单次造影剂用量明显低于一次PCI组[(180.0±60.0)vs(230.0±70.0)ml,P=0.04],院内MACEs和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较一次PCI组显著降低[1.6%(1/62) vs 10.4%(5/48),P=0.04;4.8%(3/62)vs 18.8%(9/48),P=0.02].随访6个月结果表明分次PCI组较一次PCI组MACEs发生率降低[4.9%(3/61))vs 17.4%(8/46),P=0.03].结论 分次PCI完全血运重建安全有效,可能是高龄NSTE-ACS合并MVD患者优先选用的介入治疗策略.

  •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多支慢性完全闭塞冠脉病变的中期疗效观察

    作者:张剑;韩雅玲;荆全民;王守力;王祖禄;王冬梅;马颖艳;栾波;王耿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对多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冠心病患者的中期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2年11月~2005年6月成功完成的多支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DES的89例冠心病患者作为DES组,对照组为2000年11月~2003年6月成功置入裸金属支架(BMS)的多支CTO冠心病患者70例.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病变特征、PCI结果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并记录出院后6个月临床随访时的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础临床特征无统计学差异,仅DES组心肌梗死患者比例低于BMS组(29.2% vs 45.7%);两组患者CTO靶血管分布和PCI治疗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与BMS组比较,DES组CTO特征中≥15mm的靶病变数、平均支架数及平均支架长度均较高,而平均支架直径较低.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MACE事件;6个月后随访DES组靶病变再血管化、靶血管再血管化、累积MACE率和总再狭窄率均低于B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ES在多支CTO患者PCI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完全及不完全介入性血运重建1年疗效的比较

    作者:韩雅玲;李成洋;王效增;荆全民;王守力;马颖艳;栾波;王祖禄;王冬梅

    目的比较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进行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血运重建术后1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995年6月~2004年9月接受PCI的2 579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完全性血运重建组2 278例(88.3%),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组301例,对比分析两组PCI术后1年的随访结果.结果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组患者中3支血管病变、复杂B2/C型病变、完全闭塞病变的比例均高于完全性血运重建组(P<0.01),术前靶血管狭窄程度亦较后者严重(P<0.05);完全血运重建组PCI成功率明显高于不完全血运重建组(96.4% vs 94.0%,P<0.05).对2 426例患者进行了12个月的随访,总随访率为94.1%.两组造影复查率、造影复查再狭窄率无显著差异(56.4% vs 55.3%,15.2% vs 19.2%,P均>0.05).完全性血运重建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组(5.7% vs 9.2%,P<0.05;21.2 vs 31. 6%,P<0.01).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行介入完全性血运重建的患者1年长期临床疗效优于不完全性血运重建者.

  •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的中期疗效

    作者:刘海伟;韩雅玲;荆全民;王守力;王祖禄;王冬梅;马颖艳;栾波;王耿

    目的对比分析裸金属支架(BMS)与药物洗脱支架(DES)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多支冠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应用中的安全性和中期疗效,为DES治疗此类患者提供依据.方法连续入选2002年11月~2005年6月首次接受PCI治疗的443例T2DM合并多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其中BMS组226例,雷帕霉素(Cypher)支架组91例,紫杉醇(TAXUS)支架组126例,分析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的临床情况.结果三组患者临床特征、手术成功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Cypher支架组中病变长度和分叉病变的比例及TAXUS支架组中3支血管和分叉病变的比例均明显高于BMS组(P<0.05或0.01).两DES组的造影随访再狭窄率明显低于BMS组(Cypher组3.2%、TAXUS组4.5% vs BMS组37.3%,P<0.05),临床随访6个月MACE发生率亦明显低于BMS组(Cypher组5.7%、TAXUS组5.8% vs BMS组18.5%,P<0.01).结论与BMS相比,T2DM合并多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植入Cypher支架和TAXUS支架安全性高,6个月中期疗效较理想.

  •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老年女性多支冠脉病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桂棠;韩雅玲;刘海伟;荆全民;王守力;王祖禄;王冬梅;马颖艳;栾波;王耿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老年女性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2年10月~2005年6月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老年(≥65岁)女性患者387例,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其中DES组139例,普通金属支架(BMS)组248例.比较两组支架术后近期及远期的临床疗效.结果DES组糖尿病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BMS组(42.4% vs29.8%,P<0.05).两组高血压病和心功能不全的比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PCI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对371例患者随访6~36个月(20.8±12.6个月),DES组和BMS组造影随访率分别为53.7%和56.1%,无明显差异(P>0.05),但DES组复查造影再狭窄率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MS组(分别为4.2% vs 15.8%和7.5% vs 17.3%,P<0.05).结论老年女性多支病变患者应用多枚DES的成功率高,严重并发症少,术后再狭窄率低,长期临床疗效良好.

5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