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研究新进展

    作者:赵东晖;柳景华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是指,闭塞时间>3个月的病变.CTO病变约占全部冠状动脉造影的30%以上,目前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者<8%,仅占全部PCI病例的10%~20%,与非闭塞冠状动脉病变相比,CTO病变手术成功率低[1-2].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涛;李东锋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冠状动脉侧枝循环(CCC)形成的关系.方法:入选经造影确定主要冠状动脉至少1支存在CTO病变的患者112例,根据Rentrop评分标准对患者的CCC情况进行分级,分为CCC形成不良组(RentropO~l级,n=51)和CCC形成良好组(Rentrop 2~3级,n=61).根据患者的血常规结果计算NLR值.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CC形成的因素,并绘制NLR预测CCC形成的ROC曲线.结果:CCC形成不良组和良好组患者的NLR分别为4.24±1.73和2.31±0.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CCC形成不良组的糖尿病比例、白细胞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CCC形成良好组,而其左心室射血分数、右冠CTO病变比例低于CCC形成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CCC形成的独立因素包括NLR(OR:2.57,95% CI:1.50~4.40;P<0.01)、高敏C反应蛋白(OR:1.46,95% CI:1.14~1.87;P<0.01)和右冠CTO病变(OR:0.27,95% CI:0.08~0.87;P<0.01).经ROC曲线获得的NLR预测CCC形成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3;佳截点3.29预测CCC形成不良的敏感性为68.63%,特异性为88.53%.结论:在CTO患者中,NLR和CCC形成相关,且高NLR水平是CCC形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扩张微导管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经桡动脉正向介入治疗

    作者:葛雷;陆浩;戴宇翔;李晨光;秦晴;马剑英;吴轶喆;沈雳;王翔飞;王齐兵;颜彦;樊冰;黄东;姚康;张峰;钱菊英;葛均波

    目的:评价135 cm扩张微导管(corsair导管,Asahi Intec Co,Japan)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经桡动脉正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入选了本中心2010年6月至2014年2月81例经桡动脉途径应用135 cm扩张微导管进行正向导引钢丝技术治疗的CTO病变患者,分析正向CTO-PCI成功率、扩张微导管通过闭塞病变成功率、球囊导管通过闭塞病变情况及导引钢丝通过闭塞病变情况,并观察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81例应用135 cm扩张微导管经桡动脉正向介入治疗的患者中,66例患者正向导引钢丝通过CTO病变,65例患者正向CTO-PCI成功,成功率为80.2%;另有8例成功进行逆向导引钢丝介入治疗,总体PCI成功率90.1%。66例正向导引钢丝通过闭塞病变后,135 cm扩张微导管成功通过闭塞病变56例(84.8%);扩张微导管通过闭塞病变后,球囊导管的使用数量为1.3个,显著低于扩张微导管未通过闭塞病变患者。66例正向导引钢丝通过闭塞病变的患者中,应用Fielder XT导引钢丝34例(51.5%)。住院期间随访未见扩张微导管嵌顿、折断、头端受损、血管穿孔等不良事件发生,无严重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结论应用扩张微导管经桡动脉途径行正向CTO-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以简化介入治疗操作步骤,减少球囊导管等器械的使用,提高CTO病变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

  • 旋磨技术治疗慢性完全闭塞合并重度钙化病变

    作者:黄东;徐世坤;葛雷;钱菊英;葛均波

    患者男,70岁,主因"反复胸闷、胸痛18年,加重2年"入院.患者1995年起出现活动后胸闷、胸痛、气促,休息后可缓解,曾在外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给予溶栓治疗后出院.2004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冠状动脉造影(CAG)示左主干远段狭窄80%伴钙化,前降支近段狭窄90%,第一对角支近段狭窄80%,第二对角支近段狭窄80%,左回旋支狭窄80%,右冠状动脉近段完全闭塞.转至心外科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LIMA-LAD、AO-SVG-D1-D2、AO-SVG-OM-LCX-PDA),术后患者胸痛症状缓解.近2年,患者自觉胸闷、胸痛症状再次加重,饱食或快步行走后明显,伴气促、乏力,口服阿司匹林、他汀类和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 86例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作者:韩雅玲;李成洋;荆全民;王守力;马颖艳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并发症发生及处理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06至2007-06实施PCI治疗的1 849例CTO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特征和PCI结果,总结PCI术中和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处理结果.结果:1 849例接受PCI的CTO患者中共86例发生了院内并发症(4.7%),包括术中冠状动脉穿孔7例,迟发心包穿孔及心包填塞3例,较大边支闭塞40例,桥侧支急性关闭引起心绞痛7例,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3例,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5例,球囊导管杆部断裂1例,因急性肺水肿中止手术1例;术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行再次PCI 4例,迷走神经反射4例,股动脉穿刺局部假性动脉瘤和较大血肿(>5 cm×5 cm)分别为2例和6例.8例较大边支闭塞患者术中未处理成功,术后经药物治疗后好转出院,其余并发症均被成功处理.术后死亡3例,均为高龄的PCI失败者,死因为猝死、合并脑梗塞及造影剂肾病致肾功能不全各1例.结论:CTO患者行PCI治疗术中及术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经过及时恰当治疗绝大多数并发症可以治愈.PCI对CTO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血运重建手段.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再通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左室心肌重塑的影响

    作者:杨波;邓云超;谭利国;张蕾;唐俊明;王家宁

    目的 探究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再通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左室心肌重塑的影响.方法 纳入自2015年9月~2017年6月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确诊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同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再通成功的患者62例,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采集纳入对象的一般资料及再通前后的心脏彩超及血清学数据,应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基线水平相比,再通后1年患者体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295.25±468.90)pg/ml vs. (492.90±840.25)pg/ml,P=0.001]、低密度脂蛋白(LDL)[(1.94±0.65) mmol/L vs. (2.41±0.93)mmol/L,P<0.001]、三酰甘油(TG)[(1.33±1.02)mmol/L vs. (1.52±1.02) mmol/L,P=0.018]、总胆固醇(TC)[(3.25±0.79)mmol/L vs. (4.15±1.12)mmol/L,P<0.001]水平较前明显降低,其差距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基线水平相比,再通1年后单支血管病变亚组NT-proBNP明显低于多支血管病变亚组[(254.9±381.6)pg/ml vs. (515.2±600.5)pg/ml,P=0.027 ]、无侧枝循环亚组NT-proBNP值明显低于有侧枝循环亚组[(210.65±279.05)pg/ml vs. (457.65±559.48)pg/ml, P=0.040].结论 PCI再通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CTO患者左室心肌重塑,提高患者心功能;单支血管病变、无侧枝循环的冠状动脉CTO病变患者更能从CTO-PCI中获益.

  •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

    作者:韩雅玲

    冠心病是目前中国老年人心脏病住院和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由于年龄因素及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往往更加困难.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期专栏所刊登的文章重点向大家介绍了我国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等危重冠心病患者介介治疗方面的进展,以及血管内超声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诊治中的应用.因此,老年危重冠心病患者可以从介入治疗中受益.

  • 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张剑;李毅;荆全民;王效增;马颖艳;王耿;刘海伟;王斌;徐凯

    目的 总结并探讨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特点.方法 入选1995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行PCI的CTO患者3957例,其中老年组1452例(36.7%).结果 老年组稳定型心绞痛比例低于非老年组,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比例高于非老年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比例高于非老年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老年组冠心病监护病房CCU住院天数和总住院天数均高于非老年组(P<0.001).老年组多支血管病变比例,左主干CTO比例,绝对性、截然闭塞(刀切状)、长度≥15mm、直径≤2.5mm及桥侧支CTO比例均高于非老年组(P< 0.001).老年组CTO靶血管成功率低于非老年组(P<0.05),完全血运重建比例也低于非老年组(P<0.001).结论 老年CTO病变患者具有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多支病变所占比例偏高的特点,且病变程度复杂,增加了介入治疗的难度.

  • 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1148例患者的介入治疗

    作者:韩雅玲;张剑;荆全民;王守力;马颖艳;栾波;李毅

    目的总结慢性完全闭塞(CTO)冠状动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技术及疗效.方法对1993年6月至2004年12月实施PCI治疗的1148例CTO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特征和PC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涉及CTO靶血管1458支,靶病变1494处,CTO平均闭塞时间(49.1±31.6)个月,置入冠状动脉支架1499枚.结果病例成功率为90.2%(1036/1148),病变成功率为88.2%(1317/1494).随CTO闭塞时间延长,PCI成功率降低,闭塞部位呈刀切状、存在桥侧支、闭塞长度≥ 15 mm的CTO病变PCI成功率降低(P<0.05).操作失败112例,其中82.1%因导丝不能通过CTO病变,17.9%因球囊不能跨越病变.术中无死亡病例,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2例(0.2%),术中及术后共发现心包穿孔9例(0.8%)全部处理成功.术后住院期间共死亡3例(0.3%),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3例(0.3%),总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0.6%(7/1148).存活患者出院心绞痛症状缓解率为87.1%.结论在技术成熟的心脏中心,PCI治疗CTO病变可获得较高的成功率和较好的临床效果.

  •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多支慢性完全闭塞冠脉病变的中期疗效观察

    作者:张剑;韩雅玲;荆全民;王守力;王祖禄;王冬梅;马颖艳;栾波;王耿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对多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冠心病患者的中期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2年11月~2005年6月成功完成的多支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DES的89例冠心病患者作为DES组,对照组为2000年11月~2003年6月成功置入裸金属支架(BMS)的多支CTO冠心病患者70例.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病变特征、PCI结果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并记录出院后6个月临床随访时的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础临床特征无统计学差异,仅DES组心肌梗死患者比例低于BMS组(29.2% vs 45.7%);两组患者CTO靶血管分布和PCI治疗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与BMS组比较,DES组CTO特征中≥15mm的靶病变数、平均支架数及平均支架长度均较高,而平均支架直径较低.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MACE事件;6个月后随访DES组靶病变再血管化、靶血管再血管化、累积MACE率和总再狭窄率均低于B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ES在多支CTO患者PCI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实时三维超声成像及斑点追踪评价冠状动脉再通术前后左心室功能变化

    作者:田川;李玉宏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成像(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及二维斑点追踪显像(two 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oronary artery chronic total occlusions,CA CTO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后的左心室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0例CA CTOs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接受标准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RT3DE和2DSTI对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收缩不同步指数(systolic dyssynchrony index,SDI)及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LVGLS)进行测量分析,并与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结果 与PCI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LVEF显著增加(P<0.05),LVEDV和LVESV显著下降(P均<0.05),SDI也显著下降(P<0.05),LVGLS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参数指标仍未达到正常水平(P<0.05).LVGLS的增加与LVEF增加呈正相关(r=0.27,P=0.02).结论 RT3DE的LVEDV、LVESV、SDI及2DSTI的LVGLS能较好地评价CA CTOs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功能的恢复情况,提示左心室功能明显改善.

  •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28例临床分析

    作者:蒋靖波;伍于斌;张伟;潘迪光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5年3月至2008年5月经桡动脉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28例CTO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特征和PC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CTO靶血管共28支,平均闭塞时间为(8.7±4.2)个月,按Seldinger法穿刺右桡动脉后置入6F桡动脉鞘,之后再按标准方法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结果 24例患者成功完成了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共植入药物洗脱支架25枚.成功率为85.7%(24/28),与我院同期经股动脉途径PCI治疗的31例CTO病例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5%(3/4)的失败病例均是由于导丝无法通过闭塞段所致.所有病例住院期闻均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PCI治疗CTO安全可行,成功率并不低于经股动脉途径,不失为一个较理想的介入治疗途径.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杨波;邓云超;谭利国;张蕾;唐俊明;王家宁

    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冠状动脉病变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终末期病变形式.一般认为,冠状动脉管腔完全闭塞且病史大于3个月称为CTO.大量研究表明,冠脉CTO开通可提高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提高左心室收缩功能[1];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死亡率[2].而CTO病变血管完全再通患者较部分再通患者、再通失败的患者,死亡率更低[3],故研究冠脉CTO病变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22例前向PCI失败但逆向成功CTO病例分析

    作者:李林锋;洪浪;王洪;尹秋林;蔡新勇

    目的:探讨逆向导丝技术治疗前向失败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2例冠心病患者,年龄51~68(59±7)岁,男15例,女7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CTO,其中14例右冠状动脉CTO,8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CTO。常规行前向导丝技术失败后,采用逆向导丝技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并发症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结果20例患者行逆向导丝技术成功,成功率为90.9%,手术时间为112~226(162±35)分钟、X线曝光时间为54~98(72±20)分钟、造影剂用量为180~290(236±27)ml、无心源性死亡和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随访3~36个月,2例患者再发心绞痛,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示:1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另1例为非靶血管狭窄。结论当前向导丝技术不能通过CTO时,应用逆行导丝技术是可行和安全的,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完美攻略

    作者:常亮;李拥军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被公认为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难点,曾经是PCI的禁忌证.然而PCI医师对CTO的尝试持续超过30年,过去10余年来,得益于导丝通过技术的提高、新器械的使用以及对病理解剖理解的加深,CTO PCI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CTO成为冠脉介入领域全球性的热点,包括中国在内,越来越多的国家投入或涉足CTO PCI领域.本文就CTO PCI相关策略进行综述.

  • 冠状动脉分叉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226例介入治疗经验总结

    作者:韩雅玲;赵慧强;荆全民;王守力;马颖艳;栾波;王耿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发病率占全部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的1/3,占全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10%~15%[1],处理的难度较大,成功率较低,是PC]治疗大的障碍和挑战.分义病变约占所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6%,也是冠心病介入治疗操作的难点[2]:由于存在斑块移位和病变的弹性回缩,单纯球囊成形术常不满意,支架术可显著提高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但仍存在一定的边支闭塞发生率及较高的再狭窄率.当CTO位于分

  • 不同血管部位慢性完全闭塞患者临床特点与介入治疗情况分析

    作者:张剑;荆全民;王效增;马颖艳;王耿;刘海伟;王斌;徐凯;韩雅玲

    目的 分析不同血管部位慢性完全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情况.方法 选取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连续收治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单支绝对性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不合并其他靶血管病变患者664例,其中,前降支慢性完全闭塞患者314例为A组,回旋支慢性完全闭塞患者80例为B组,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270例为C组.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情况.结果 A组、C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血清肌酐值、肌酐清除率、血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比例、高血压患者比例、糖尿病患者比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比例、心力衰竭患者比例和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A组与C组患者慢性完全闭塞病变长度及病变直径均明显长于B组,且C组长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刀切状慢性完全闭塞及慢性完全闭塞较好侧支循环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对比剂用量、靶血管成功率及完全血运重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患者置入支架数多于B组,支架直径及支架长度长于B组;C组患者置入支架数多于A组,支架直径及支架长度长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血管部位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靶血管成功率和完全血运重建率相当,右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置入支架数、支架直径及支架长度较高,与右冠脉解剖特点有关.

  • 血清hs-CRP水平与冠脉慢性闭塞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相关性

    作者:张志良;邱春光;韩战营;卢文杰;王徐乐;潘亮

    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与冠状动脉慢性闭塞(CTO)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关系.入选至少有一支主要冠脉完全闭塞的患者138例,根据Rentrop评分系统对患者冠状动脉侧支情况进行评分,分为侧支生成不良组(Rentrop评分0和1,n=66)和侧支生成良好组(Rentrop评分2和3,n=72),通过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清hs-CRP浓度.结果显示:与侧支生长成良好组相比,侧支生长成不良组血清hs-CRP浓度(5.58±3.14)mg/L vs.(3.29±2.08)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s-CRP(OR=1.326,P=0.004)是影响冠状动脉侧支生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ROC曲线获得hs-CRP预测侧支生成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08(P<0.01),敏感性为72.23%和特异性为65.28%.提示hs-CRP水平升高与冠脉侧支循环生成不良密切相关,且是预测CTO患者冠状动脉侧支生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慢性闭塞病变开通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博言;邱春光;卢文杰;潘亮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是指冠状动脉100%闭塞且闭塞超过3个月的病变.CTO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难度大、即刻成功率低、术后再闭塞和再狭窄发生率高,故被认为是目前PCI领域大的障碍和挑战.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血运重建指南中将PCI改善CTO患者缺血症状作为Ⅱa类选择(证据级别B),可见CTO病变PCI选择仍有部分争议,笔者在此对CTO行PCI开通前后左心室功能改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试图找寻其影响因素,为CTO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

  • 高龄患者支架内慢性完全闭塞介入治疗

    作者:于佳新;刘晓坤;张琦;刘晓明;张庆华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慢性完全闭塞(ISCTO)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预后及安全性.方法 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入院复查造影发现有ISCTO病变的38例老年患者(年龄≥70岁)及53例非老年患者(年龄<70岁)行再次PCI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PCI治疗结果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心力衰竭的比例高于非老年组(均P<0.05).老年组ISCTO中绝对性闭塞、刀切状病变、长度≥15 mm、直径≤2.5 mm、病变处弯曲≥45°或有分支发出的病变比例均高于非老年组(均P<0.05).两组病变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90% vs 92%).两组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期间无MACE发生,无患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分别随访(12±4)个月和(13±5)个月,老年组心绞痛复发率低于非老年组(P<0.05),两组MACE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老年患者的ISCTO病变行PCI治疗是安全而有效的.

4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