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1例报道

    作者:赵鹤;尤斌;高峰;李平;李光;罗毅

    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是将外科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MIDCAB)与内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有机结合,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一项新技术.现将我科应用该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1例报告如下.

  • 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判定价值

    作者:王江洪;胡晓军;孙跃玲;吴丹

    目的 研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某些特点对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判断价值.方法 分析236例首次发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某些心电图的特征改变,与其入院时的冠状动脉造影(CAG)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伴下列1项或以上患者对预测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伴STV4-V6↓;(2)伴STⅡ、Ⅲ、aVF↑>0.2 mV+STaVR↑;(3)伴aVF导联低电压;(4)伴2个或以上胸前导联fQRS波;(5)伴STV4R ↑+STaVL↓/STI ↓<1.其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伴STV4-V6↓时对判定患者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某些特征的改变对判定患者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支架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刚;包杰;刘爱君

    目的旨在分析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支架术的效果.方法168例冠状动脉造影异常者按单支和多支病变分两组,单支组56例,多支组112例,支架置入率分别为58.9%和52.7%,血管狭窄70%以上置入支架.结果两组年龄和支架长度有显著性差异,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状动脉并发症、支架术失败率以及随访心脏事件和再狭窄率均无差异.结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支架置入术安全有效.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支病变患者不完全血运重建与完全血运重建治疗策略的对比

    作者:许晓明;李超;裘淼涵;文亮;王贺阳;李毅;程康

    目的 比较不完全血运重建策略与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多支病变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1日~2014年6月30日间于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监护室住院且起病时间在12 h内的STEMI多支病变患者326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MVD)定义为冠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存在2支或以上主要血管(直径≥2 mm)狭窄≥70%.发病12 h内对所有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其中131例患者在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之后,同台或者择期(首次PCI后1~60 d)行PCI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完全血运重建),余195例仅干预梗死相关血管(不完全血运重建).主要研究终点为首次或二次PCI术后3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定义为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缺血驱动血运重建及心力衰竭的复合终点),次要研究终点为主要终点中各独立组份以及全因死亡、顽固性心绞痛及全部出血事件(BARC 1~5型).结果 经过3年随访观察,完全血运重建组MACE (17.6% vs. 30.8%,P=0.005)、心源性死亡(1.5% vs. 7.7%,P=0.029)、心力衰竭(1.5% vs. 7.2%,P=0.031)及全因死亡(2.3% vs. 9.2%,P=0.022)发生率显著低于不完全血运重建组.而两组再发心肌梗死(3.8% vs. 2.6%,P=0.622)、缺血驱动血运重建(14.5% vs. 17.9%, P=0.246)、顽固性心绞痛(24.4% vs. 27.2%,P=0.332)及全部出血事件(BARC 1~5)(3.8% vs. 3.1%, P=0.793)则无显著差异.结论 对于STEMI多支病变患者,相比不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完全血运重建能够显著减少PCI术后3年MACE发生风险,且这一风险的降低可能主要由完全血运重建组有更低的心源性死亡及心力衰竭事件驱动.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PCI与CABG术后5年随访

    作者:武云涛;田国祥;张薇;夏常泉;王晓兵;姚璐;李响;张晓冬;孙艳明;高迎春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药物涂层支架(DES)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远期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期间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并成功行择期血运重建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分为CABG组(n=270),DES组(n=285)。随访5年,从术后30 d开始到5年止结束,随访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和再次血运重建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E)。结果入选患者随访率100%。CABG组与DES组两组间5年全因死亡率(1.11%vs.1.40%)、心源性死亡率(0%vs.0%)、非致死性卒中发生率(2.22%vs.2.81%)无统计学差异(P>0.05)。DES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3.15%)、心绞痛复发率(17.89%)、再次血运重建率(12.28%)均高于CABG组(分别为1.11,5.56%,0.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CABG与PCI治疗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DES支架置入远期心绞痛复发率、再次血运重建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 CABG组。

  •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关系

    作者:程广河;姜怀洲;鲍宏刚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关系,为临床冠脉介入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行状动脉造影术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两支血管病变组、三支血管病变组,各50例;计算各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通过研究发现三组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组钙化积分与两支血管病变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血管病变组钙化积分较两支血管病变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血管病变组钙化积分较单支血管病变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之间呈正相关,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可作为临床预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预测因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心电图检测对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诊断意义评价

    作者:罗晖;高耀铭

    目的 评价心电图检测对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 60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心电图检测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所有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分析心电图检测诊断符合率,并对比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心电图特征与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心电图特征的分布差异.结果 60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60例患者经心电图检查,发现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57例,包括下壁导联ST段抬高14例、下壁导联ST段降低43例,诊断符合率95%(57/60),心电图检查诊断符合率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77,P>0.05).14例下壁导联ST段抬高患者中,左前降支累及单支血管病变者8例,左前降支累及多支血管病变者11例.多支血管病变与单支血管病变心电图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8、0.012、0.130、0.130、0.891、0.277、0.353、2.249,P>0.05).43例下壁导联ST段降低患者中,左前降支累及单支血管病变者30例,左前降支累及多支血管病变者15例.多支血管病变与单支血管病变心电图V4、V5、V6特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35、12.600、22.050,P<0.05).结论 给予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检测,可将患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情况进行有效诊断,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高洁;耿晓雯;吕中华;任艺虹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3月-2015年5月共6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oronary arteriongraphy,CAG)结果将其分为冠脉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脉多支病变的关系,并用Logistic回归筛选冠脉多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患者较单支病变组年龄大,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水平高,高血压、糖尿病患病比例及同时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比例高(P<0.05),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心率(heart rate,HR)、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清脂蛋白α (lipoprotein α,Lp-α)、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肌酐(creatinine,CRE)、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尿酸(uric acid,UA)、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吸烟史、肾功能不全比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OR=1.519,P=0.016)、糖尿病(OR=1.680,P=0.007)是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多支病变危险更高(OR=1.839,P=0.005).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二者协同作用会进一步增加冠脉多支病变的发生风险.

  • 药物洗脱支架植入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病变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广成;孙冰;汪捷猛

    目的 评价与比较多支冠脉病变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药物洗脱支架(SES)植入的近期与中期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病历回顾的方法入选2004年7月至2007年6月在吉林省人民医院行血运重建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排除急性心肌梗死行原发性支架术(primary stenting)、既往行CABG、或CABG与其他心脏外科手术同期进行的患者.根据血运重建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二组,冠状动脉搭桥组(CABG组),156例;药物洗脱支架组(SES组),251例.记录住院期间死亡、新发心肌梗死、卒中和再次血运重建事件.以电话询问的方式,对患者出院后上述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随访.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无事件生存率,采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不同血运重建方式对临床结果的相对影响.结果 :随访时间的中位数为779天(29.3月).随访成功率92.1%.CABG组84.1%患者使用了乳内动脉.SES组53.2%的患者植入了2个以上支架.CABG组与SES组比较,CABG组三支病变、前降支近段病变、左主干病变和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及既往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明显多于SES组.SES组糖尿病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患者较多.结果 CABG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高于SES组(4.8%比1.2%,多因素分析:CABG与SES植入相比OR4.7,95%CI1.1-19.8,P=0.035);CABG组的死亡率高于SES组(3.8%比0.8%,多因素分析:CABG与SES植入相比OR 4.2,95%CI0.9-17.2,P=0.06),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随访临床结果的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累积MACE、卒中和心肌梗死(MI)的发生两组差异无显著性,CABG组累积死亡率高于SES组(7.6%比3.1%,多因素分析:CABG与SES植入相比OR 2.9,95%CI1.3-6.5,P=0.012),SES组的累积血运重建率高于CABG组(8.4%比1.5%,多因素分析:SES植入与CABG比较OR6.8,95%CI3.1-15.2,P<0.001).采用Kaplan-Meier分析显示CABG组累积生存率低于SES组,两组间差异有量著性(P=0.017),无MACE生存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732).以30天为分期分析,CABG组30天生存率低于SES组(95.4%比98.8%,P=0.017),两组30天后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97.2%比98.3%,P=0.476).结论 CABG组的30天死亡率高于SES组,30天后死亡率无差异.多支冠脉病变SES植入组的中期血运重建率高于CABG组.

  • 心电图“镜面”导联改变对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判定价值

    作者:王江洪;胡晓军;孙跃玲;吴丹

    目的 研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镜面”导联改变对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4年5月入住湖北省新华医院首次发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并行CAG和(或)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患者325例,分析其心电图的改变特征,并对比患者入院时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下列1项或以上者对预测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①伴ST V1~V4 ↑ >0.4 mV+QRS>120 ms;②伴ST aVR+aVL ↓;③伴ST I ↓;④伴QⅡ、Ⅲ、aVF;⑤伴Q aVR、aVL;⑥伴QⅢ+ST V6↓.其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①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 心电图“镜面”导联某些特征的改变对判定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有比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左心室纵向力学对室壁运动正常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预测价值

    作者:蔡萌;武俊;周盟;李洁明;温晓娜;余苏;杨燕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2D-STI)技术探讨室壁运动正常冠状动脉多支病变(NWM-MVD)患者左心室纵向力学对NWM-MVD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室壁运动正常冠心病患者58例,根据主要冠状动脉狭窄率≥70%累及支数分为单支组和多支组,2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2D-STI获取左心室纵向分层应变(GS-endo,GS-mid,GS-epi)、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PS)、整体纵向应变及应变率达峰时间标准差(Tsls-SD,Tslsr-SD)和大差值(Tsls-Dif,Tslsr-Dif),左心室长轴三节段局部纵向峰值应变(LPSS)、局部纵向应变及应变率达峰时间标准差(tsls-SD,tslsr-SD)和大差值(tsls-Dif,tslsr-Dif);统计纵向峰值应变牛眼图中有颜色变化的心肌节段数(NSMCC).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多支组GLPS、GS-endo、GS-mid、GS-epi、LPSS-base、LPSS-mid均显著减低(P<0.05),Tsls-SD、Tsls-Dif、基底段tsls-SD、tsls-Dif显著延长(P<0.05),NMSCC明显增多(P<0.01),其中与Tsls-SD的相关系数大(r=0.66,P<0.001).GLPS、GS-endo、GS-mid、GS-epi临界值分别为-17.06%、-20.07%%、-17.07%、-15.44%时,预测NWM-MVD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是88.70%、87.65%;92.31%、88.17%;84.62%、87.50%;81.60%、86.90%.Tsls-SD、Tsls-Dif临界值分别为54.14 ms、135.00 ms时,预测NWM-MVD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是69.23%、78.57%;84.62%、64.29%.NMSCC临界值为12时,预测NWM-MVD的敏感度是92.90%,特异度是83.80%,预测NWM-MVD的曲线下面积大(0.91).结论 NWM-MVD患者左心室纵向力学明显受损,其参数对NWM-MVD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替格瑞洛对ICR的MVD患者近中期预后的观察

    作者:杨海永;彭建军;叶慧明;任利辉;雷力成;王佐岩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MVD)患者行不完全血运重建(ICR)后的预后影响。方法:多支病变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ICR患者115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A组)50例和氯吡格雷组(B组)65例。记录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介入手术情况以及出血并发症等不良反应,并电话或门诊随访1年,比较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次血运重建情况。结果:A组和B组基线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介入手术情况、出血不良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年时间,A组、B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再次血运重建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能够使ICR的MVD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率降低,可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

  • 不完全血液运行重建策略对老年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何丹

    目的::探讨不完全血液运行(血运)重建策略对老年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行PCI术治疗的患者189例,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和部分血运重建组,比较两组预后情况。结果:CTO病变不完全重建组高于完全血运重建组外(P<0.05),病变血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完全重建组手术时间较长,造影剂使用量较多,均P<0.05;两组并发症除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他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1年期随访预后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指标均P>0.05。结论:不完全血运重建与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老年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情况相似。

  • 不同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支病变患者预后影响

    作者:许晓明;李超;裘淼涵;文亮;王贺阳;边丽雅;李毅;韩雅玲;程康

    目的 探讨不同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多支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收治的发病时间在12 h以内行完全血运重建的131例STEMI多支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完全血运重建时机(非梗死相关血管重建时机)将研究对象进一步分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干预梗死相关血管后同台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组(MV-PCI,n=21)、7 d内择期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组(7 d staged-PCI,n=82)以及8~60 d择期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组(60 d staged-PCI,n=28).比较3组的主要研究终点,包括首次或二次PCI术后3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定义为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缺血驱动血运重建及心力衰竭的复合终点;次要研究终点,包括主要终点中各独立组份以及全因死亡、顽固性心绞痛及全部出血事件(BARC 1~5型).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3年的随访,MV-PCI组、7 d staged-PCI组与60 d staged-PCI组MAC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60 d staged-PCI组的MACE(7.1%比19.0%、20.7%)、缺血驱动血运重建(7.1%比19.0%、15.9%)及全部出血事件(BARC 1~5型)(0比4.8%、4.9%)的发生率在数值上显著低于MV-PCI组和7 d staged-PCI组,且60 d staged-PCI组MACE出现的时间明显晚于其他两组.结论 对STEMI多支病变患者在急诊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8~60 d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的完全血运重建策略有使MACE、缺血驱动血运重建及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下降的趋势.

  •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不完全血运重建的疗效探讨

    作者:李论;顾晔;胡立群;成忠;曾昆;胡勇钧;高波;邹武松

    目的 探讨不完全性血运重建术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11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行单纯药物治疗(CT)或不完全血运重建治疗(IR),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绞痛发作、6 min步行试验改善情况,以及再入院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病死率.结果 治疗后,IR组6 ain步行试验[(384.5±97.5)m]、LVEF(0.50士0.08)、心绞痛发作次数[(4.1±2.3)次/周]较治疗前[分别为(362.1±98.0)m、0.47±0.08、(6.4±2.1)次/周]显著改善(P值均<0.01);CT组6 min步行试验[(326.9±94.6)m]、LVEF(0.43±0.07)较治疗前[(359.2±99.8)m、0.46±0.09]显著恶化(P值均<0.01),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7.0±2.9)次/周]与治疗后[(6.1±1.8)次/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12个月时,IR组6 min步行试验、LVEF的增幅分别为(0.08±0.03)%、(0.07±0.01)%,心绞痛发作次数降幅为(0.33±0.06)%;CT组6 min步行试验、LVEF值、心绞痛发作次数降幅分别为(0.08±0.02)%、(0.06±0.02)%、(0.05±0.05)%;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IR组再人院率为40.0%,显著低于CT组的60.4%(P<0.05).IR组的MACE发生率及全因病死率分别为11:7%、3.3%,与CT组(分别为18.9%、3.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行不完全性血运重建能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对于预后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 非血运重建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优化治疗方案中曲美他嗪的作用

    作者:申文祥;党瑜华;李琚平;牛锁成

    目的 评价曲美他嗪在非血运重建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优化治疗方案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但未行血运重建的患者115例,随机分为曲美他嗪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给予规范治疗,曲美他嗪治疗组加服曲美他嗪.检查两组患者入选时及治疗后6个月的24 h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及彩超的心功能指标,随访统计两组心绞痛发作、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再入院、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例数.结果 随访6个月或至死亡终点,与对照组比较,曲美他嗪治疗组24 h的TIB显著降低(P<0.05),左室容积缩小,左室射血分数提高(P<0.05),再发心绞痛发作例数及MACE发生例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常规优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有进一步减少缺血事件、改善左心功能、减少MACE的作用.

  • 不同血运重建方案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并发糖尿病高龄患者生存状况比较

    作者:陈瑞阳

    目的 比较不同血运重建方案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并发糖尿病(DM)高龄患者的生存状况.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长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并发DM高龄(年龄≥80岁)患者96例,其中35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PCI组),61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CABG组),比较2组患者的病变特点、预后及生存状况,并分析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并发DM高龄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 围术期PCI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显著低于CABG组(P<0.05),但2组患者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89,P>0.05).1 a后PCI组患者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CABG组(x2=6.536,P<0.05),再次血运重建率显著高于CABG组(x2=6.158,P<0.05);但2组患者MACE发生率、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全因死亡率及心脏性猝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血红蛋白水平、血糖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及高血压是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并发DM高龄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CI治疗能够降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并发DM高龄患者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但再次血运重建率较高;应针对影响患者生存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 药物涂层支架或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疗效观察

    作者:田利平;马惠芳;杨晓明;薛书峰;王晓阳;金军;李明琰;王亚宏;潘广杰;张红君

    目的:讨探药物涂层支架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疗效.方法:对350例冠心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冠脉多支病变220例,行DES置入术148例,行CABG术72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并临床随访24个月.结果:随访327例患者(93.42),围手术期手术成功率均较高,两组间无差异.心力衰竭发生率CABG组高于DES组(P<0.05),死亡发生率CABG组高于DES组,但无统计学差异.24个月随访结果,再发心绞痛DES组高于CABG组(P<0.05),靶血管重建,DES组高于CABG组(P<0.05).病死率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CABG 70/72(97.22)及DES 143/148(96.62)组手术成功率均较高,远期效果也较好,围手术期心力衰竭发生率较低,再发心绞痛及需血运重建者DES 5/148(3.38)组高于CABG 0/72(0)组.

  • 手术联合介入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作者:武忠;王东进;陈保俊;曹彬;王文公

    目的 介绍手术联合介入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临床经验. 方法 联合应用左前外侧小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9例病人,其中冠状动脉两支病变者7例,三支病变者2例. 结果 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各植入支架1枚,7例病人搭桥1根,2例病人搭桥各2根.术后心绞痛明显缓解,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月~3年生活质量良好. 结论 手术和介入技术复合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 冠状动脉多支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对比剂肾病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作者:胡大军;杜巍;钟敏;周亚南;唐翠英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多支狭窄病变(MVD)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入选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20例行PCI治疗的MVD患者,通过分析血肌酐指标得出CIN的发生率;比较CIN组及非CIN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各危险因素与CIN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120例MVD患者中发生34例CIN,其CIN发生率为28.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心衰、内生肌酐清除率及2型糖尿病与CIN发生率显著相关(P<0.05).结论 MVD患者行PCI术CIN的发生率较高,年龄、心衰、2型糖尿病及内生肌酐清除率为CIN发生的危险因素.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