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内外联合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的疗效

    作者:蒋锋;高嵘;刘惠祥;赵旦;徐平;钱晓波;张立;孙晓锋;李建

    目的 观察颅内外联合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56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加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评估神经功能,分析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结果 患者手术均未出现颅内出血及脑梗死的不良并发症.影像学检查显示,吻合血管均通畅,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较术前得到显著改善.患者术后1周mRS评分(2.84±1.46)分,术后3个月为(1.38±1.13)分,低于术前ld的(3.08±1.31)分(P<0.05).结论 联合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

    关键词: 血管重建术 烟雾病
  • 血管重建术后脑灌注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葛幼文

    我科自1996年~2002年,行颈动脉血管重建术53例,其中1例患者出现严重脑组织再灌注损伤,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40天后患者康复出院.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下肢外周动脉疾病血管重建术麻醉并发症的相关风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津玮;顾小萍;马正良

    目的 下肢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临床上常用手术进行治疗.通过分析PAD血管重建术麻醉并发症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为麻醉并发症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下肢动脉重建术的PAD患者200例,收集其个人信息、病史资料和麻醉并发症情况等,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对麻醉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 200例患者中,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为33.00%(66/2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升高,麻醉并发症的风险增大,OR值为1.969(95% CI为1.055~3.675,P=0.033);高血压病史和冠心病史会增加麻醉并发症的风险,OR分别为5.184(95% CI为1.421~18.904,P=0.013)和26.402(95% CI为1.919~363.327,P=0.014);全身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超过了椎管内麻醉,其OR值达311.132(95% CI为71.116~1361.193,P<0.001).结论 下肢PAD血管重建术中,在考虑麻醉适应证及禁忌证的前提下,可优先选择椎管内麻醉.另外,对高龄、有高血压或冠心病史的患者应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护.

  • 中医药防治介入治疗后动脉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劲松;奚九一

    随着介入治疗学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这一血管重建术的普遍应用,使介入治疗成为闭塞性动脉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其成功率可达95%以上.但是介入治疗后约有35%~50%的再狭窄发病率,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再狭窄是局部血管损伤后的一种修复反应,是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介导的局部血管重建和再塑,是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增殖、凋亡及细胞的基质分泌和堆积的结果,是一系列基因异常表达所引起的血管功能与结构的改变.再狭窄的防治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心血管病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再狭窄的防治仍然缺乏有效药物,有关研究显示,中医药防治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再狭窄有一定价值,现综述如下.

  • 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及其实践(续)

    作者:赵进喜

    3 糖尿病足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糖尿病足的治疗目标,在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控制糖尿病足的发展,降低截肢率,并使其从高级向低级逆转.现代医学内科治疗包括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功能(如前列腺素E1、654-2、腹蛇抗栓酶及活血化瘀中药如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或脉络宁注射液等)、抗感染治疗、营养神经治疗、高压氧治疗、局部处理等.外科治疗包括外科介入治疗、血管重建术、溃烂创面覆盖修复术、截肢截趾术、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等,虽然皆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临床上也还是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中医药综合措施.

  • 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及其实践

    作者:赵进喜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致残原因之一.历代中医在其治疗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目前治疗本病除了控制糖尿病、抗感染、扩血管、改善微循环、对症支持治疗、局部清创引流及血管重建术等外,多主张采取中西医结合、内外科结合、内治外治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以下谨予介绍.

  • 超声多普勒在预测颈动脉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中的意义

    作者:邹诣;郑卜毅;朱鹏磊;吴昊

    目的 探讨超声多普勒(Carotid artery Doppler ultrasound,CDU)在评价颈动脉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的患者75例共95支血管.于术后12个月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以DSA诊断为金标准,观察不同狭窄程度患者CDU指标差异,评估CDU指标在判断不同狭窄程度血管中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CDU指标评价不同狭窄程度血管的诊断效能.结果 (1)术后12个月DSA检查显示,70支血管无明显狭窄或轻度狭窄(狭窄程度<50%),16支血管中度狭窄(狭窄程度50~79%),9支血管重度狭窄(狭窄程度≥80%);与狭窄程度<50%血管相比,狭窄程度50%~79%和≥80%血管的颈动脉内径(t=9.877,16.109,P=0.000,0.000)显著缩小,PSV(t=8.466,13.571,P=0.000,0.000)、EDV(t=8.136,20.914,P=0.000,0.000)、PSVICA/PSVCCA(P=5.801,12.602;P=0.000,0.000)显著升高;(2)预测再狭窄程度50%~79%的CDU各指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PSV(0.992)、EDV(0.899)、PSVICA/PSVCCA(0.892),PSV预测再狭窄50%~79%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EDV和PSVICA/PSVCCA,PSV的佳截点为210cm/s;预测再狭窄程度≥80%的CDU各指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PSV(0.984)、EDV(0.812)和PSVICA/PSVCCA(0.924),PSV预测再狭窄≥80%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EDV和PSVICA/PSVCCA,PSV的佳截点为285cm/s;(3)以ROC曲线得出的佳截点为界值,PSV在评价再狭窄程度≥50%和≥80%时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EDV和PSVICA/PSVCCA.结论 超声多普勒能够有效评价CAS和CEA术后颈动脉再狭窄程度,其中PSV≥210cm/s和285cm/s可作为再狭窄≥50%和≥80%的参考指标.

  • 自制通脉饮防治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的作用观察

    作者:吕贵德

    目的:观察自制通脉饮对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动脉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0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均术后采用抗凝西药,治疗组加服通脉饮,疗程为180d,分别观察症状与体征及再狭窄指标.结果:治疗组无一例发生再狭窄,对照组有4例发生再狭窄,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脉饮对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等动脉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 冠脉左主干病变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期疗效

    作者:智永超;孙喜琢;赵驰;林海龙;何学志

    目的:探讨左冠脉主干病变引起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期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左主干(LMT)病变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并对随后的进一步处理措施进行随访.结果:16例左主干病变病例中,有3支病变者14例,双支病变者2例;其中左主干病变狭窄50%者3例,75%者6例,90%者7例.10例选择冠脉搭桥术(CABG)治疗均痊愈;2例分别进行无保护或IABP保护下的左主干介入(PCI)治疗获得康复;4例药物治疗者3例好转;1例治疗2月余无明显缓解.结论:左主干病变引起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多有吸烟、高血脂、糖尿病等易患因素,治疗上应及早行血管重建术,后者以CABG为首选.

  • 下肢慢性缺血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林挺;陈幸生;陈大良;官云彪

    1994年3月~1998年3月,笔者共收治下肢慢性缺血41例,随访6~51个月,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CT脑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在烟雾病血管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剑萍;赵宁辉;张洋霖;濮进敏;徐勇辉;孙勇;刘灿丽

    目的 探讨CT灌注(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分析在烟雾病(MMD)血管重建术中的意义.方法 对18例烟雾病患者于术前及直接重建术后1周、间接重建术后3个月分别行CTP、CTA检查,对手术前、后术侧额、颞叶的CBV、CBF、MTT、TTP进行定量、定性及对比分析,评估颈内、颅内、外动脉的血管情况,为血管重建术术前制定手术方案、选择手术侧别,术后评价吻合血管的通常及手术疗效.结果 18例患者中1例行直接重建,术后吻合血管通畅,手术后术侧额、颞叶与术前比较,CBV、CBF增加,MTT不变、TTP延长,17例行间接重建,术后侧枝吻合血管形成,手术前、后术侧额、颞叶比较,CBF、CBV增加,MTT、TT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联合CTA能获得血管成像及全脑灌注成像,有助于MMD术前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术后疗效观察.

  • 恶性胸腺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王玉玖;张庆广;高学军;张连国;刘洪建;陈茂华

    1989年8月至2003年6月,我们共手术治疗恶性胸腺瘤患者28例,术后给予全纵隔放疗,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我们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 肺癌切除术中血管重建术的应用

    作者:林乐胜;王勇杰;徐林浩;沈毅;刘清香

    1990年4月至2005年5月,我们对59例肺癌侵犯血管的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同时对被侵犯的肺动脉、上腔静脉实行了重建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人造血管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9例体会

    作者:谭武菊;张红斌;高淑文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裂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常累及降主动脉的夹层.主动脉瘤突发性破裂或夹层累及重要分支血管时常致相应脏器血供减少.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开胸行人工血管重建术,其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慢,加之老年患者多并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常不易耐受.

  • 大骨瓣减压联合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万军;任增玺;王万卿;任二朋;曹燕敏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联合血管重建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对45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分别采用去骨瓣减压联合血管重建术和内科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和康复情况。结果手术治疗较内科治疗患者病死率低,术后康复情况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大面积脑梗塞患者通过大骨瓣减压联合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明显优于保守治疗效果,且康复情况好,疗效肯定。

  • 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侧支循环功能不全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作者:王万卿;任增玺;李万军;任二鹏;李润峰

    目的:探讨侧支循环功能不全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间接血管重建手术疗效。方法将80例侧支循环功能不全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患者行间接血管重建手术,评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计分情况。对照组40例患者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计分情况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接管重建手术可以促进血管再生、建立和完善侧支循环,能够改善局部缺血状态,使临床症状得以缓解或消失,还能消除Ⅲ级侧支的产生,从而降低脑出血的几率,是ICVD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 CT脑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在烟雾病血管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二君

    目的:观察CT脑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在烟雾病血管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6-05收治的36例烟雾病患者,于术前、术后对所有患者行CT脑灌注联合血管成像检查,根据检查结果为血管重建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对术前、术后侧额、颞叶的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进行定性和定量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6例患者中,1例行直接重建,术后侧额、颞叶CBF、CBV增加,TTP延长,MTT无显著变化,吻合血管通畅;35例行间接重建,术后侧额、颞叶CBF、CBV增加,TTP、MTT 降低,侧支吻合血管形成,术后 TTP、MTT 平均值低于术前, CBF、CBV平均值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 脑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应用于烟雾病血管重建术,术前可掌握患者靶组织的灌注状态、血管形态及脑组织缺血程度,术后可评判血管吻合情况和脑血流量改善情况,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术后疗效的观察,值得推广应用。

  • 大骨瓣减压联合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万军;任增玺;王万卿;任二朋;曹燕敏

    大面积脑梗死通常是指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层支的完全性卒中,患者表现为病灶对侧完全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向病灶对侧的凝视麻痹,可有头痛和意识障碍,并呈进行性加重。大面积脑梗患者脑组织损伤严重,临床病死率、致残率很高[1]。我们对45例脑出血病人进行分析,对比大骨瓣减压联合间接血管重建术与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差异,现报告如下。

  •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支架置入术98例分析

    作者:陈晖

    目的 探讨冠脉支架置入术对65岁以上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98例行冠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支架术前及术后1个月后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生活质量测评.结果 98例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97例,手术成功率为99.0%,手术成功后患者原有症状消失,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后均按SF-36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冠脉支架置入术对65岁以上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血管重建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血流动力学与颅内压的影响

    作者:樊旭辉

    目的 探究标准大骨瓣减压与血管重建术联合应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血流动力学与颅内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4例,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各27例.对照组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研究组于此基础上行血管重建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血流速度(Vs)、搏动指数(PI)]变化及术后不同时段颅内压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术后7 d研究组PI、颅内压水平较低,Vs、Vm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血管重建术联合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可显著改善患者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水平,降低颅内压.

130 条记录 5/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