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陈建军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多层螺旋CT对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脑缺血患者进行常规扫描、灌注成像及血管造影检查,并对重建成像进行分析,计算出患者缺血区脑血流参数,并与对侧相应区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40例患者中20例患者在常规CT扫描中发生早期脑梗死,其余患者无明显异常;灌注成像检查中均发现灌注异常区,血流量及脑血容量均有明显降低,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及对比剂峰值时间均有明显延迟,与对侧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血容量与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脑灌注成像能够及时准确的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缺血部位及程度表现出来,血管造影可以准确显示病变血管的范围,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促进患者的进一步治疗.

  • 颈内动脉异常应用64层CT脑灌注辅以CT血管造影的影像诊断研究

    作者:刘逵;魏祥;张亚林

    目的 研究颈内动脉异常应用64层CT脑灌注辅以CT血管造影(CTA)的影像诊断效果.方法 将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群体编入观察A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群体编入观察B组.所有患者均实施64排螺旋CT脑灌注及CT血管造影扫查.统计全部病例的对比剂峰值时间,同时分别记录患者颅内健侧与患侧的脑血流量及脑血容量.根据血管造影结果对比两组的颈内动脉异常程度.结果 A组健侧对比剂峰值时间及脑血流量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健侧脑血容量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侧对比剂峰值时间显著快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患侧脑血流量及脑血容量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动脉无狭窄和轻度狭窄总比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中度及重度狭窄总比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内动脉异常应用64层CT脑灌注辅以CTA检查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观察

    作者:戴峰;高歌军;卢万俊;魏宏世

    目的 探讨动脉输入函数在脑CT灌注成像(CTP)联合脑血管CT成像(CTA)扫描中的运用及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表现特点.方法 对35例临床诊断脑缺血患者行CTP联合CTA检查,将CTP所得动脉输入函数峰值时间作为脑血管CTA扫描的延迟时间,根据CTA和CTP的结果分析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 以动脉输入函数峰值时间作为延迟时间所得脑血管CTA图像能清晰显示Willis环和颅内动脉三级分支结构.13例单侧颈内动脉中度及重度或闭塞患者病变侧达峰时间(TTP)与健侧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病变侧脑血容量(CBV)较健侧明显增高 (P<0.05).结论 利用动脉输入函数峰值时间确定脑血管CTA扫描延迟时间具有较高准确性;灌注参数达峰时间(TTP)在显示颈内动脉中、重度或闭塞患者脑灌注缺损区具有较高敏感性.

  • 缺血性脑卒中应用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王子玉

    目的:探讨并分析针对缺血性脑卒疾病采用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诊断两种技术方法的应用效果与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20例。分别采用脑灌注诊断方法和血管造影诊断方法,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采用相对诊断方法后其实际的诊断情况,与两组诊断方法对缺血性脑卒疾病诊断的一致性进行评断。结果两组采用相对诊断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缺血性脑卒疾病采用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诊断方法可以清晰、明确、安全的显示出病灶区域与责任动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 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作者:李擎

    目的:探讨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患者CT脑灌注成像、CT血管造影及CT平扫检查,对其影响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18例患者经头颅平扫发现早期脑梗死征象,14例患者经常规平扫没有异常现象发生。经CT脑灌注成像检查患者均伴有灌注区异常现象。重建CT血管造影图像显示,17例患者伴有一侧颈内动脉狭窄症状,3例患者伴有左侧颈内动脉闭塞现象,7例患者伴有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症状,5例患者伴有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症状。结论:采用CT脑灌注成像及CT血管造影联合检查,能为急性脑梗死化病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客观的病变血管及血流动力学依据。

  • 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富山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的效果.方法 应用多层螺旋CT对收治的50例急性脑缺血患者进行灌注成像及血管造影检查,分析重建成像,计算并比较缺血区脑血流参数和对侧相应区灌注参数.结果 CT脑灌注成像检查中发现灌注异常区,血流量及脑血容量均有明显降低,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及对比剂峰值时间均有明显延迟,与对侧比较差异显著(P<0.01),脑血容量与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血管造影影像重建中26例患者一侧颈内动脉狭窄,10例患者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8例患者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6例患者左侧颈内动脉闭塞.结论 CT脑灌注可以及时准确的显示患者的缺血部位和程度,血管造影可以清晰显示血管病变的位置和程度,联合应用两种诊断方法可以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 “动态点征”在CTP原始图像上对急性脑出血增长的预测价值

    作者:孙胜军;韩丽萍;苏亚萍;高培毅

    目的 评价急性脑出血血肿内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原始图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source images,CTP-SI)上, 动态进行性强化灶(“动态点征”)对脑出血增长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112例连续性急性自发性脑出血病人,症状发生6h以内,均接受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平扫及CTP检查.检查影像资料经2位有经验的神经放射医师进行观察评估.根据病人是否出现“动态点征”分为2组.将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相对应分组,对“动态点征”对脑出血血肿增长预测进行多变量评估分析.结果112例病人中,经复查证实脑出血增长病人为28例(25.0%).出现CTP-SI上强化灶为30例(26.8%).强化组与无强化组的基线临床数据相同,CTP“动态点征”阳性的病人中,25例(83.3%)病人表现为脑血肿增长,而5例(16.7%)病人无血肿增长.“动态点征”预测脑内血肿增长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3%、94.0%、83.3%和96.3%,Kappa值为0.841(P<0.001).观察者间的一致性高(κ=0.92).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CTP“动态点征”是具有独立的预测脑内血肿增长的影像征象,其中单因素OR值为131.667(29.386 ~ 590.289)(P <0.000 1);多因素分析OR值为230.996(32.123 ~1 295.448)(P<0.000 1).结论 CTP-SI中的“动态点征”与急性脑出血血肿增长有关,是可用以临床指导进一步加强治疗及监护脑出血病人的有意义的影像学征象.

  • 64排螺旋CT脑灌注和CT血管成像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

    作者:李鸿波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脑灌注(CTP)以及进行CT血管成像(CTA)在对病患大脑中动脑(MCA)狭窄或闭塞应用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3年间前来该院所属神经内科132例病患为研究组(均为MCA狭窄或闭塞的确诊病患),以37例正常成人作为本文的对照组,以上两组均行CTP、CT以及相应的CTA检查.随后则通过对两组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VBV)平均通过时间(MTT)以及其达峰时间(TP)等诸项参数,进行判定病患脑动脉狭窄所引起的缺血情况.结果 通过对132例病患资料检查,70例病患呈现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此70例病患中,56例存有不同程度CTP灌注延迟,14例CTP正常.62例病患,双侧MCA狭窄,甚至出现闭塞现象,并呈双侧脑缺血.结论 患脑CTP检查后,MTT及TP图可以准确、清晰地显示出病患MCA狭窄或闭塞后,所引发的脑灌注损伤,是对病患脑缺血诊治的极为有效的依据.

  • 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脑灌注剂量CT扫描评价

    作者:付风魁;周海;王军

    背景: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移植后大多采用CT脑灌注扫描的方式了解缺血区血流改善情况,但CT脑灌注X射线照射可能会影响所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活性,并影响到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大鼠CT脑灌注扫描剂量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第5代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随机分为3组,每组6管。从每组6管中随机选择1管不进行照射,其余5管分别进行1-5次 CT 脑灌注扫描。扫描结束之后,连续计数培养10 d的细胞数量,描绘各管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管细胞周期,MTT法检测细胞活性。
      结果与结论:连续计数10 d,各管细胞数量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管细胞的生长曲线基本重合。各管细胞的不同细胞周期比例和细胞活性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结果表明,常规进行CT脑灌注扫描对骨髓间质干细胞活性无影响。

  • 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国红

    目的:探讨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检查,分析平扫和灌注成像表现,将缺血区脑血流参数和对侧相应区灌注参数比较,重建脑内动脉和颈段的血管造影图像。患者发病14 d内复查CT平扫。结果:66例患者中,40例患者头颅平扫有早期脑梗死征象,26例无异常现象,均未发现灌注异常区。CT脑灌注成像显示:脑血容量和血流量降低,梗死区对比峰值时间、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分别为(45.3±11.2)s、(26.7±2.3)s,对侧镜像区对比峰值时间(22.7±9.1)s,(3.7±1.3)s。对比剂峰值时间和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延迟,患侧血流量图、对比剂峰值时间和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与对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血容量图与对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血管造影图像可得,35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15例单侧大脑动脉狭窄,10例左侧大脑动脉闭塞,6例左侧颈内动脉闭塞。结论:CT脑灌注能及时准确反映脑部缺血位置和程度,并预测半暗带,而血脑造影能反映出病变血管程度及位置,两者联合使用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临床意义重大。

  • 不同时间出现的CT脑灌注“点征”预测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作者:胡晓萍;高海华;郑兴媛;王东

    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均伴有非创伤性脑出血情况发生,且脑出血的致残率及患者死亡率均较高[1].本研究探讨不同时间出现的CT脑灌注“点征”预测自发性脑内出血(sICH)患者预后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就诊sICH患者100例,其中CT脑灌注有“点征”患者50例为观察组,50例无“点征”患者为对照组.

  • 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戎倩雯;王嵩;石璐;王一凡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和脑血管造影技术在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Brilliance CT 64,对30例发病12h内急性脑缺血患者行CT平扫、CT脑灌注成像(CTP)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平扫及灌注成像表现,计算出缺血区脑血流参数,包括:脑血容量图(CBV)、血流量图(C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对比剂峰值时间(TTP),与对侧相应区灌注参数进行比较,并重建颈段和脑内动脉CTA图像.所有病例在发病后3~14天复查CT平扫.结果:30例患者中16例头颅平扫发现早期脑梗死征象,14例常规平扫未发现异常,而CTP均发现灌注异常区.CTP表现为CBF及CBV减低、MTT及TTP延迟;患侧CBF、MTT、TTP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侧CBV与对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重建CTA图像显示16例一侧颈内动脉狭窄,8例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其中1例伴大脑后动脉狭窄、左侧后交通动脉闭塞);4例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2例左侧颈内动脉闭塞.结论:CTP能够早期、及时、准确地反映缺血部位及程度,预测半暗带;CTA可以显示病变血管的部位和程度;联合应用两者,对早期诊断急性脑缺血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 CT脑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在烟雾病血管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二君

    目的:观察CT脑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在烟雾病血管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6-05收治的36例烟雾病患者,于术前、术后对所有患者行CT脑灌注联合血管成像检查,根据检查结果为血管重建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对术前、术后侧额、颞叶的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进行定性和定量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6例患者中,1例行直接重建,术后侧额、颞叶CBF、CBV增加,TTP延长,MTT无显著变化,吻合血管通畅;35例行间接重建,术后侧额、颞叶CBF、CBV增加,TTP、MTT 降低,侧支吻合血管形成,术后 TTP、MTT 平均值低于术前, CBF、CBV平均值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 脑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应用于烟雾病血管重建术,术前可掌握患者靶组织的灌注状态、血管形态及脑组织缺血程度,术后可评判血管吻合情况和脑血流量改善情况,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术后疗效的观察,值得推广应用。

  • 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杜诗霖

    目的 研究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CT平扫、CT脑灌注和血管造影检查,观察成像,与对侧健区进行比较,重建血管造影图像,治疗后行CT复查.结果 CT平扫发现同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病灶比例为76.47%;CT脑灌注显示血流量降低;病变区的脑容量同对侧健区的脑容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流量低于对侧健区;对比峰值时间和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病变区均高于对侧健区(P<0.05);血管造影显示患者均存在颈内动脉闭塞或狭窄现象.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采用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可以准确显示病变区的血管情况,可作为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 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海平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CT平扫、CT脑灌注及血管造影检查,分析诊断效果.结果 本组48例患者中,常规CT扫描结果显示,早期脑梗死23例,占47.9%,其余患者未见异常;CT脑灌注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存在灌注异常区,且梗死区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对比剂通过时间、对比峰值时间与对侧镜像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一侧颈内动脉狭窄25例(占52.1%),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12例(占25.0%),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7例(占14.6%),左侧颈内动脉狭窄4例(占8.3%).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实施CT脑灌注成像检查,能准确反映其缺血部位及缺血程度.而血管造影检查能准确显示患者病变血管范围.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法,能提升急性脑梗死诊断准确率,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刘俊中;王天玉;郭广涛;王海波;刘一强

    目的:通过比较与分析CT脑灌注(CTPI)与血管造影(CTA)用于临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价值,从而可为临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5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CT对患者进行头颈部CTPI、CTA检查。统计两组诊断情况,并加以比较与分析。结果经检查发现,CT灌注图中,其中与患者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处共为50例,阳性率为86.2%明显高于CT检查16例,阳性率27.6%,P<0.05。灌注异常区CBV和CBF及MTT参数值与临床镜像健侧比较, P<0.05;经CTA检查发现,患者共存在10处单纯颈内动脉狭窄、20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8例颈内动脉且颅内动脉狭窄。联合CTA与CTPI检查发现,责任血管者采用CTPI检查阳性者38例,阳性率为65.5%明显高于无责任血管者12例,占20.7%, P<0.05。结论临床应用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可较好地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从而为临床诊断、预防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 CT脑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杜彦挺;夏志强;杜光勇;张伟;李涛

    目的:探讨CT脑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从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55例短暂性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病24h内进行CTP和CTA(CT angiography)检查,发病72h内进行头颅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和MRA(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进行检查,比较CTP与其他检查方法的检出结果差异,并对病灶侧与健康侧的脑灌注成像参数如获得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TTP)、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 CBV)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TA检出35个病灶,MRI检出44个病灶,CTP检出59个病灶,CTP对病灶的检出率高于CTA和MR检查,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P检出的病灶表现分型中I1期12个,I2期29个,II1期11个, II2期7个,I2期明显多于其他分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P病灶侧的TTP值、MTT值(P<0.05);CTP病灶侧的CBV值与健康侧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CT脑灌注成像检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以全面的诊断,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 CT脑灌注“点征”评估sICH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大成

    目的 研究CT脑灌注“点征”预测自发性脑内出L(sICH)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 收集CT脑灌注成像结果显示有“点征”和无“点征”特征的sICH患者各50例,分别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临床观察和有效随访3个月,回顾性比较两组预后差异.结果 首次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糖水平、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基线血肿体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效随访3个月,观察组血肿增长>6 ml、血肿增长>33%及血肿增长>12.5 ml患者占比分别为48.0%、60.0%和34.0%,均高于对照组的8.0%、12.0%、4.0%(P<0.05),观察组早期神经恶化率及死亡率分别为28.0%、38.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0%、8.0%(P<0.05).结论 CT脑灌注“点征”对sICH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具有较好预测作用,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慕明堂

    目的 探究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9例来本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所有患者CT脑灌注、血管造影检查,对比分析梗死区及健侧参数.结果 经常规CT扫描后30例显示存在早期脑梗死征象,CT脑灌注显示,梗死区脑血容量及脑血流量均明显低于健侧区(P<0.05),梗死区对比剂通过时间及对比剂峰值时间明显高于健侧区(P<0.05).血管造影结果显示,本组49例患者中一侧颈内动脉狭窄22例,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16例,左侧颈动脉闭塞5例,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6例.结论 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时,血管造影剂CT灌注均具有一定优势,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急性脑梗死诊断准确率,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 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张进跃

    目的:探讨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69例分别实施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检测,分析平扫及灌注成像表现,对比缺血区与脑血流参数与其对侧相应区域灌注参数,进行脑内动脉、颈段血管造影图像的重建.结果:本组经头颅平扫显示有早期脑梗死征象者41例,无灌注异常区域28例.经CT脑灌注成像检查显示,患者脑梗死区的血流量、脑血容量均明显低于对侧镜像区,其中梗死区域对侧镜像区的血流量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脑血容量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区的对比剂峰值时间与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均明显长于对侧镜像区(均P<0.01);血管造影图重建结果显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37例,单侧大脑动脉狭窄16例,左侧大脑动脉闭塞11例,左侧颈内动脉闭塞5例.结论:CT脑灌注可准确并及时反应患者脑部缺血程度、缺血位置,并预测其半暗带,而脑部血管造影可反映其病变血管位置、病变程度,联合应用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检测法有助于早期、准确诊断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