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分析

    作者:刘营营;苏雪洁

    目的:分析初产妇产后不同时间进行康复护理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资料来源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顺产健康产妇100例,按照随机数表分组方法分为为早期组(n=50)以及晚期组(n=50).早期组产妇在产后42天进行康复护理,晚期组产妇在产后90天进行康复护理.对比两组资料的盆底功能康复情况.结果:进行盆底康复后早期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肌纤维疲劳指数、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晚期组(P<0.05).结论:产后及早进行康复护理有利于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

  • 卧床对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淑和;林梅清;滕范文;曾玲芳;王尉浩

    目的:研究卧床不同时间对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影响,以提高卧床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120例需卧床治疗>1个月以及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按住院时间分5组,即当天组、第1周组、第2周组、第3周组、第4周组,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和肺功能仪检测,统计分析心肌功能指数(MPI)和大自主通气量(MVV).结果:不同卧床时间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发生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1),卧床时间与MPI呈正相关关系,与MVV呈负相关关系.结论:长期卧床患者心肺功能明显下降.尽量减少老年患者的卧床时间,可使心肺功能受损减少,减少并发症,更好地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 雷公藤红素对 AGS 细胞迁移的影响

    作者:杜娜;李健;刘福生;刘泽洲;许可嘉;张寅;刘婷;苏泽琦;丁霞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在不同时间对 AGS 细胞形态及细胞迁移的影响,探索雷公藤红素对 AGS 细胞迁移较佳抑制作用浓度及时间。方法将 AGS 细胞铺于6孔板并培养,待贴壁细胞密度达到70%~80%后,采用划痕法制造细胞迁移模型,分为 DMSO 及雷公藤红素5μM、1μM、0.5μM、0.1μM、0.01μM 浓度组,并分别于0 h、6 h、12 h、24 h 观察细胞的形态及细胞的迁移情况,且拍照记录,计算细胞迁移速度及细胞迁移抑制率并进行各组之间的比较。结果高浓度雷公藤红素使 AGS 细胞形态发生改变;雷公藤红素能够抑制 AGS 细胞迁移,且终浓度为1μM 时抑制作用明显。同一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其对 AGS 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一时间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对 AGS 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浓度雷公藤红素能够使 AGS 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凋亡;雷公藤红素抑制了 AGS 细胞的迁移,且该抑制作用与浓度、时间相关,且在终浓度为1μM 作用于 AGS 细胞12 h 时,其对 AGS 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明显。

  • 紫草素对 AGS 细胞迁移的影响

    作者:杜娜;李健;刘福生;张寅;刘婷;苏泽琦;丁霞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紫草素在不同时间对 AGS 细胞形态及细胞迁移的影响,探索紫草素对 AGS 细胞迁移较佳抑制作用浓度及时间。方法将 AGS 细胞铺于6孔板并培养,待贴壁细胞密度达到70%~80%后,采用划痕法制造细胞迁移模型,分为对照组(DMSO)及实验组(紫草素以 DM-SO 助溶,分别稀释成浓度为2 mM、1.5 mM、1 mM、0.75 mM、0.5 mM 的液体)以1:1000加入孔中,并分别于0、6、12、24 h 观察细胞的形态及细胞的迁移情况,且拍照记录,计算细胞迁移速度及细胞迁移抑制率并进行各组之间的比较。结果高浓度紫草素使 AGS 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紫草素能够抑制AGS 细胞迁移,且终浓度为2μM 时抑制作用明显。同一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其对 AGS 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一时间不同浓度紫草素对 AGS 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浓度紫草素能够使 AGS 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凋亡;紫草素抑制了 AGS 细胞的迁移,且该抑制作用与浓度、时间相关,且在终浓度为2μM 作用于 AGS 细胞12 h 时,其对 AGS 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明显。

  • 不同时间脑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观察

    作者:邹维武;王涣群;于蕾;聂毅;段少林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电子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对照方法,将86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在我院脑病科观察在不同时间采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观察,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脑电生物反馈21:00~23:00之间选取半小时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脑电生物反馈随机选取半小时进行治疗.两组治疗仪均来自重庆海坤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失眠治疗仪ES-100H型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治疗,频率主谱范围1.8~2.28kHz,电刺激小脑顶核,将两个电极置于耳后乳突处,治疗强度:耐受量,每周5次,10次为一个疗程,共2周.对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21:00~23:00(亥时)运用脑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失眠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症状,值得推广.

  • 不同时间联合用药对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和血压变异的影响

    作者:蔡俊

    目的:评价不同时间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压变异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2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其中A组于早晨8:00服用,B组睡前2~3h服用。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服药后,两组各项血压指标、晨峰阳性率、24hSSD和24hDSD变异性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B组下降更明显,与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夜间服药对于降低血压变异、缓解晨峰现象、改善血压昼夜节律更具优势。

  • 院内不同时间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及qacE△1基因检测

    作者:李树旺;姜梅杰;张开刚

    目的:调查院内不同时间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aac(6')-Ib-Cr及季胺类化合物耐药基因(qacE△1)的存在情况。方法采用自动化微生物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纸片扩散法。PCR法检测qnrA、qnrB、qnrS、aac(6')-Ib、qacE△1基因在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临床分离的4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临床分离的42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存在情况。结果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临床分离的4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43株(93.5%)携带qacE△1耐药基因,未检出qnrA、qnrB、qnrS和aac(6')-Ib基因。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临床分离的42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41株(97.6%)携带qacE△1基因,未检出qnrA、qnrB、qnrS基因,7株(17.1%)aac(6')-Ib基因阳性,经测序均为aac(6')-Ib基因。结论院内不同时间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qacE△1基因检出率一直很高,临床上应注意消毒剂的选择。

  • 不同时间高压氧治疗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影响

    作者:李丽;程杨;赵彩虹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DEACMP)的影响.方法 观察组132例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中毒后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8h内进行HBO治疗,对照组118例中、重度患者在中毒后给予常规治疗,8h后进行HBO治疗,观察两组总治愈率及DEACMP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治愈率、DEACMP发生率分别为98.5%、94.1%和6.1%、19.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治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DEACMP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h内及时给予HBO治疗和8h后进行HBO治疗比较,DEACMP发生率明显降低,说明DEACMP的发生率与HBO治疗时机密切相关.

  • 不同时间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hs-CRP及Lp-pla2水平的影响比较

    作者:杨来;刘肖

    目的 研究比较不同时间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予以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治疗时间为发病3~6 h,研究组治疗时间为发病<3 h.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s-CRP、Lp-pla2水平.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27/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4.5、6.0 h,研究组hs-CRP及Lp-pla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3 h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hs-CRP及Lp-pla2水平.

  • 带蒂皮瓣不同时间断蒂修复手外伤皮肤缺损的对比分析

    作者:翟希

    目的 对比带蒂皮瓣不同时间断蒂修复手外伤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76例手外伤皮肤缺损患者,将其依据断蒂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行相同操作的带蒂皮瓣修复手术,观察组于术后14 d断蒂,对照组于术后21 d断蒂.比较两组的皮瓣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皮瓣均存活,存活率均为100.0%,观察组患者的皮瓣色泽正常、针刺皮瓣出血、毛细血管反应正常所占比例分别为89.5%、92.1%、86.8%,对照组分别为92.1%、94.7%、89.5%,两组患者皮瓣色泽正常、针刺皮瓣出血、毛细血管反应正常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5.4±1.7)d;治疗显效21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6.8±2.9)d;治疗显效23例,有效1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手外伤皮肤缺损患者实施带蒂皮瓣修复治疗,在14 d手外伤部位符合移植皮瓣与创面牢固粘连,不存在炎性反应,皮温正常,皮瓣周边无感染,皮瓣色泽红润有光泽,血供丰富等断蒂条件者,可行断蒂,与21 d断蒂者的治疗效果基本相同,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 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复发性流产给药时间、剂量临床研究

    作者:梁蓉;刘淑芳;黄玉珍;石通和;乐燕;黄丽华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复发性流产患者中给药时间、剂量。方法145例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妊娠前给药组(70例)及妊娠早期给药组(75例)。两组患者根据药物剂量不同分别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比较不同时间、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在复发性流产中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妊娠前给药组活产率为90.0%,高于妊娠早期给药组的80.0%(P<0.05);妊娠前给药中剂量组活产率为96.3%,显著高于低剂量组的87.0%及高剂量组的85.0%(P<0.05);妊娠前给药组血小板数,显著低于妊娠早期给药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优于妊娠早期给药组(P<0.05);妊娠前期给药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妊娠早期给药组(P<0.05);妊娠前期给药组和妊娠早期给药组并发症发生率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中、低剂量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高剂量组(P<0.05);中、低剂量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前服用中剂量阿司匹林结合应用低分子肝素效果理想,由于本次实验样本量有限,研究结果有待临床中进一步检验。

  • 手术患者大量输血后不同时间血清电解质浓度动态变化探讨

    作者:崔焕波

    目的:观察手术患者大量输血后不同时间血清电解质浓度动态变化。方法整群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来该院进行手术的患者55例,55例患者均进行大量输血,观察患者大量输血前、大量输血后1 h、3 d、7 d血清电解质浓度动态变化。结果输血1 h后,患者的血K+、血Cl-、血Ca2+值分别为(4.21±0.84)mmol/L、(107.64±5.02)mmol/L、(1.84±0.21)mmol/L与输血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3 d后血K+、血Cl-、血Ca2+值分别为(3.69±0.48) mmol/L、(104.18±4.71)mmol/L、(2.01±0.051)mmol/L与输血1 h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患者大量输血后1~3 d内血K+、血Cl-、血Ca2+值均有明显变化,临床医生应在患者输血1~3 d内加强对血清电解质浓度动态化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 研究不同时间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骨不连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华;周才胜;谭虎成

    目的 探析不同时间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旨在寻找一种有效的非手术骨不连治疗手段.方法 便利收集2013年10月—2015年6月期间该院门诊及住院部收诊的200例内固定术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且研究已获得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骨不连不同临床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40例),采用手术式治疗;其他160例(B组)手术处理后均接受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根据不同治疗时间又细分为B1(2周)、B2(4周)、B3(8周)、B4(12周)4个小组,病例数均为40例,同A组相比观察不同时间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治疗后B组的4个小组患者骨折处间隙宽度均较A组更窄(P<0.05),且B1、B2、B3、B44组病例从前到后骨折间隙宽度呈增大趋势;3个疗程观察期内B1、B2、B3、B44小组患者愈合优良率均高于A组(P<0.05),且B1、B2、B3、B44组病例从前到后3个疗程愈合优良率呈降低趋势;B组患者愈合时间(6.8±4.6)个月明显短于A组的(10.2±5.5)个月(t=4.014,P=0.000).结论 同单纯传统手术治疗方式相比,早期越早对骨不连患者应用体外冲击波疗法,可进一步加快骨折处愈合速度,缩短康复进程,临床应用价值高.

  • 不同温度与时间条件下对血常规参数检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郭俊兰;包?巴音其其格

    目的 研究不同温度与时间条件下对血常规参数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人群的320份血液样本进行研究,根据保存温度的差异分成两组,各160份,A组置于室温保存,B组冷藏保存,对比两组血液样本不同时间段的MCH、WBC、Hb、RBC、PLT及HCT水平.结果 24 h后两组血液标本的MCH、WBC、Hb、RBC、PLT、H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PLT与HCT水平发生了明显变化.48 h后B组血液标本的Hb、PLT水平高于A组血液标本的Hb、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标本置于不同的温度下保存,在不同的时间下血常规水平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提示临床上需要妥善保存血液标本,选择佳的检验时间,从而保证血液标本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作者:付晓杰;王琳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差异。方法整群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2013年7月—2014年8月两个时间段在北华大学校医院的临床病样标本共计1630份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标本采集时间分为两组,其中2012年4月—2013年4月标本820份为I组,另2013年7月—2014年8月标本810份为II组。结果 I组呼吸道标本阳性率显著高于II组(χ2=6.731,P<0.05);I组血培养标本阳性率显著低于II组(χ2=4.461,P<0.05);I组其他非呼吸道标本阳性率显著高于II组(χ2=5.291,P<0.05);两组粪便标本阳性率差异不显著(1.17%vs 1.15%;χ2=0.000,P>0.05)。结论分析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差异,有利于提高临床微生物检测水平,提高对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从而为临床提供治疗可靠的治疗依据。

  • 不同时间期前感染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及期前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晓;李伟华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期前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时间期前感染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6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按发病前有无感染分为感染组(14例)和非感染组(52例),分析脑梗死患者发病前有无感染的影响因素.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66例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不同时间期前感染和脑梗死发病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期前感染和未感染患者的糖尿病病史和冠心病病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差异项目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糖尿病病史以及冠心病病史均是脑梗死患者期前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研究组发病前≤3 d感染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段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冠心病的脑梗死患者更容易在发病前出现感染,是脑梗死期前感染的影响因素,而脑梗死患者发病前3d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非脑梗死患者.

  • 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时间段尿激酶溶栓效果比较

    作者:杨明刚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间段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的再通效果,以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09年6月于本院进行溶栓治疗的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溶栓时间分为A、B、C三组,均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将溶栓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及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随着时间的延长,再通率呈下降趋势,将A组分别与B组及C组溶栓再通率进行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溶栓再通率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均无出血、恶性心律失常及死亡发生.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时应掌握好溶栓时机,尽早的溶栓治疗对于提高再通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 扼颈窒息死后不同时间血液生化学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礼晓明;张艳燕;牛迦;李宁;礼跃

    目的 研究家兔扼颈窒息死后不同时间血气分析检测值的变化,探讨应用血气分析检验方法鉴定扼死的时间范围.方法 将24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2只,实验组家兔采用扼颈窒息方法处死,对照组家兔采用颅脑损伤方式处死,比较两组家兔死后0.5、3、6、9、12h的血气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增高(P<0.01),碳酸氢根(HCO3-)、二氧化碳结合力(TCO2)增加(P<0.05),持续时间为7h左右,7h后逐渐下降;血氧分压(PO2)降低(P<0.05),血氧饱和度(O2SAT)下降(P<0.01),持续时间为7h左右,7h后逐渐下降;对照组8h后PCO2和HCO3-逐渐增高,与实验组接近.结论 扼死家兔死后7h内血气分析检测值发生明显变化,在变化的时间段内进行血气分析检验有助于对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 人工流产术后不同时间放置曼月乐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

    作者:顾媚

    目的 探讨在人工流产术后不同时间段放置曼月乐宫内节育器的临床避孕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58例行人工流产术并自愿放置曼月乐宫内节育器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曼月乐宫内节育器放置时间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29例.其中,人工流产术后立即放置曼月乐宫内节育器的女性作为实验组,人工流产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后的4~7 d放置曼月乐宫内节育器的女性作为参照组.对比两组女性不同时间段放置曼月乐宫内节育器的临床避孕效果.结果 两组女性的节育器续用率、脱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女性的月经减少、点滴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行人工流产术并自愿放置曼月乐宫内节育器的女性,在术后直接放置曼月乐宫内节育器的效果与术后第1经期来潮后放置曼月乐宫内节育器,效果不存在明显差异,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以避免女性进行二次手术以达到避孕效果,值得临床上借鉴并进一步普及应用.

  • 引流管留置不同时间对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后感染影响分析

    目的:不同时间的引流管留置对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后感染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泌尿外科手术患者200例,对200例患者进行引流管留置,对比不同留置时间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引流管留置时间1-3d的患者114例,发生感染的患者数8,感染率为7%,引流管留置时间4-6d的患者63例,发生感染的患者数为3例,感染率为4%,引流管留置时间大于7d的患者23例,发生感染的患者4例,感染率为17%。结论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引流管留置时间越长的患者其感染率相对来说也比较高,因此,要注意在泌尿外科手术期间,适当科学的设定引流管留置时间。

111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