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致癌物并非吃了就致癌

    作者:陈伊昕

    北京时间 10 月 26 日晚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新报告将加工肉制品列为"一类致癌物".专家表示,对于这一结论应科学解读,一类致癌物和其致癌性没有直接关系,也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强致癌物质.加工肉制品如适量摄入,其有害物质可被身体正常地代谢掉,但是,如果是长期大量食用,患病的几率就或将增加.

  • 乳糖在人体内的代谢问题与解决方案

    作者:黄建梅;刘慧慧;雷雪萍;黄妍琪;李美玲

    乳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而成。因此化学名称为1,4-半乳糖苷葡萄糖。是牛乳中含量稳定的组成成分之一。在乳中呈溶解状态。乳糖溶于水后,会发生乳糖的变旋现象,即α乳糖转化为β-乳糖或β-乳糖转化为α乳糖,导致溶液旋光度变化。

  • 不同分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妊娠期代谢特征及其对围产结局的影响

    作者:刘大艳;朱文杰;付志红;李雪梅

    目的 探讨肥胖与非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妊娠期代谢特征及其对围产结局的影响. 方法 对初次就诊孕妇进行PCOS史的筛查,以体重指数(BMI)≥或<24 kg/m2为界,分为肥胖型PCOS组(OB-PCOS,240例)和非肥胖型PCOS组(NOB-PCOS,450例),随机选择非PCOS孕妇630例为对照组,随访三组的代谢指数、妊娠及围产结局并进行比较.结果 OB-PCOS组和NOB-PCOS组的自然流产史、原发性不孕史、行IVF-ET助孕比例、产后出血、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OB-PCOS组的孕前BMI、孕期增重、血清空腹血糖、服糖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浓度以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高于NOB-PCOS组和对照组(P<0.05);OB-PCOS组的糖尿病家族史比例、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巨大儿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妊娠期PCOS患者不良围产结局发生风险增高,肥胖型较非肥胖型PCOS患者更易发生代谢紊乱,可能是妊娠期糖尿病和巨大儿的发生率增加的危险因素.

  • 氯唑沙宗在C57BL/6小鼠体内的代谢及药代动力学参数研究

    作者:吴智君;管明月;赵文锦;韩合敬;王倩;郑敏;张蔓;王磊;程娟

    目的 通过氯唑沙宗(CZX)经口灌胃C57BL/6雄性小鼠,确定血浆中CZX和代谢产物6-羟基-氯唑沙宗(6-OH-CZX)的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与文献报道的CZX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和讨论.方法 72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成20和200 mg/kg·bw 2个剂量组,经口灌胃给药.在灌胃前和灌胃后2、5、10、15、20和30 min,1、2和4h分别取4只小鼠采血,通过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测定血清中的CZX和6-OH-CZX浓度,并利用DAS 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数据.结果 20 mg/kg·bw CZX组小鼠灌胃后30 min,CZX和6-OH-CZX在血浆中均达到高浓度,分别为57.61和1.84 nmol/ml.200 mg/kg·bw CZX组小鼠灌胃后10和15 min,CZX和6-OH-CZX血浆中的浓度分别达到高峰,为332.56和5.96 nmol/ml.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20和200 mg/kg·bw剂量组的CZX半衰期t1/2分别为63.11和53.80 min.200 mg/kg·bw剂量组的CZX和6-OH-CZX的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20 mg/kg· bw剂量组AUC的3.71和2.91倍.结论 C57BL/6小鼠在经口灌胃CZX的剂量为20 ~ 200 mg/kg·bw时,可以选择检测灌胃后5~ 20 min内血浆CZX和6-OH-CZX的浓度,以便在进行同一种属小鼠的CYP2E1酶活性相关研究中,达到较好的对比效果.

  • 三种化合物对温石棉诱导人胚肺细胞芳香烃羟化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樊晶光;王起恩;刘世杰

    有研究表明,石棉和多环芳烃(PAHs)有协同致癌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石棉纤维使多环芳烃的排泄推迟,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有利于与体内生物大分子作用[1].另外,石棉还可能通过改变机体内依赖细胞色素P450的单氧化酶活性,影响多环芳烃的代谢,从而促进其致癌作用.本研究观察了温石棉对人胚肺(HEL)细胞芳香烃羟化酶(AHH)活性的诱导作用及3种化合物处理对温石棉诱导HEL细胞AHH活性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扶正解毒颗粒对硫酸镍染毒大鼠镍代谢的影响

    作者:常旭红;赵健雄;卢文艳;孙应彪

    目的 探讨扶正解毒颗粒(FJK)对硫酸镍染毒大鼠镍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NS)组,NiSO42.5mg/kg组,NiSO42.5mg/kg+FJK 10g/kg处理组,NiSO42.5mg/kg+5g/kg处理组.NiSO4组:每天NiSO42.5mg/kg腹腔注射染毒,连续30d,于第10天生理盐水10ml/kg灌胃,连续21d.FJK处理组:染毒方法及剂量同NiSO4组,于第10天以FJK 10、5g/kg灌胃处理,1次/d,连续21d.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等容积腹腔注射和灌胃.于第9天和第30天分别收集各组血、尿、粪样,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其镍含量.结果 与硫酸镍组比较,FJK可使染镍大鼠血清中镍含量降低(P<0.01),尿液、粪便中镍含量升高(P<0.05);FJK处理前后比较,FJK处理后大鼠尿液和粪便中镍排出量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FJK可降低大鼠体内镍含量,并促使体内镍的排泄.

  • 共轭亚油酸的代谢及其对脂类代谢的影响

    作者:杨艳梅;陈炳卿

    共轭亚油酸(co州ugated linoleic acid,CLA)是一类含有共轭双键的亚油酸的同分异构体的混合物,其双键位于7和9,8和10,9和11,10和12或11和13位置上,其中每个双键又有顺式和反式两种构型.

  • 脂氧合酶及其对外源化合物的氧化代谢

    作者:陈勇;胡建安

    长期以来,人们把外源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氧化代谢几乎全部归因于依赖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之类的单加氧酶系.细胞色素P450在哺乳动物肝脏中含量丰富,但在肝外某些组织中水平较低,不能充分解释这些组织中所发生的外源化合物氧化代谢反应.近年来,有关脂氧合酶(LOX)的研究不断升温,因其在生化特性以及代谢和分布等方面显示的特点,被认为是肝外某些组织中介导多种外源化合物氧化的替代、补充或唯一途径,正引起人们日益浓厚的研究兴趣.

  • 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研究新进展

    作者:刘移民;王翔朴

    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CYP450)是一类参与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合物代谢的酶,主要存在于生物体的内质网内,属于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中的一种.这类酶有许多种同工酶,存在于细菌,真菌,植物及动物体内,已有35亿年的历史.

  • 离体肝灌流技术在药物和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金晶;黄芝瑛

    肝脏在外源性化学物药物、毒物的代谢和处置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绝大多数药物和毒物进入体内经肝脏进行代谢后,转化为大极性的化合物排出体外或者被激活而导致毒性增加.在药物毒物代谢和毒理学研究中,原代肝细胞培养、肝组织切片、肝灌流、肝微粒体制备物温孵和基因工程细胞模型等体外实验被广泛应用[1-2].

  • 二(口恶)英和多氯联苯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影响的比较

    作者:赵素娟;王顺珍;苏英;崔明珍

    多氯代二苯并二(口恶)英(PCDD)和多氯联苯(PCB)广义上都属于多氯联苯类化合物.由于其在生物体代谢缓慢,被公认为重要的环境污染物.采用以PCDD中毒性强的2,3,7,8-四氯代二苯并-P-二(口恶)英(TCDD)和以多氯联苯为主的PCB为受试物,测定其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以便比较两种不同结构多氯联苯类化合物的毒作用差异.

  • 1-09 间接致癌物对肝细胞DNA的损伤

    作者:王民生

    目的二甲基亚硝胺(NDMA)和氯乙烯(VC)这两种间接致癌物需经肝实质性细胞(PC)活化后才具有致DNA损伤作用.为验证经肝PC活化代谢的NDMA物中间活性产物能否"传递”给肝非实质性细胞(NPC),引起后者DNA损伤.方法应用单细胞微量凝胶电泳技术对NDMA和VC的DNA损伤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程序:(1)程序1:NPC和PC分别暴露不同浓度的NDMA或VC中,然后作DNA测试;(2)程序2:先将NPC装入透析袋中,浸没于含不同浓度NDMA或VC的PC悬液中,混合培养后,作DNA测试.结果 NDMA和VC对肝PC的DNA损伤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NPC单独暴露NDMA或VC中无明显的DNA损伤作用,但NPC与PC混合培养并暴露NDMA或VC中时,均出现DNA损伤作用.结论经过PC活化代谢后的NDMA或VC的中间活性产物可进入透析袋内作用于NPC,引起后者DNA损伤.本实验结果有助于解释起源于肝内皮细胞的肝血管肉瘤的产物机制.

  • 基于GC/TOF/MS的关木通肾毒性代谢组学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Z24对大鼠给药血浆蛋白质表达的改变/纳米铜体外的细胞毒性

    作者:

  • 转基因水稻潮酶素标记基因在大鼠体内代谢的初步研究

    作者:徐海滨;殷昭雪

    目的 初步探索hpt在大鼠消化道内降解的特点和肝脏、肾脏转移的可能性.方法 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6只,6组作为转基因组,2组作为非转基因组,分别喂饲转基因饲料和非转基因饲料两周.所有动物于试验结束当天喂饲后2、4、6、8、10和24h处死动物,取胃、空肠、回肠下段、盲肠、直肠的内容物.另取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转基因大米饲料与非转基因饲料喂饲大鼠4周,取其肝脏、肾脏.用PCR方法检测hpt片段在肠道和肝、肾脏器中的代谢情况.结果 hpt基因在胃内容物中有少量未被降解之外,在小肠、盲肠及直肠内容物中,基因大部分已被降解.hpt基因在肠道的降解存在时间和片断依赖型.在试验周期内,肝、肾脏器中未捡出hpt基因片断.结论 转基因水稻hpt基因在大鼠消化道内很容易降解,且不能在肝、肾脏器中被捡出.

  • 预防型抗氟剂的体内代谢

    作者:刘克俭;鲁翠荣;郑红燕;张裕曾;刘藏;吕建平;陈荣安

    为探讨预防型抗氟剂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和蓄积,选用100~120g健康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16mg/(kg*d)]和高剂量组[400mg/(kgd)].灌胃给药,测定不同时期大鼠尿硼、粪锌含量及排出量,血清、四肢长骨、肝、肌肉和脑硼、锌含量.结果显示,给药期间低、高剂量组大鼠尿硼、粪锌含量明显增高,其排出量随给药量增加而增高;四肢长骨、肝脏硼、锌含量和血清、肌肉、脑锌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但停止给药后,则迅速下降.提示预防型抗氟剂在大鼠体内代谢较快,在骨骼中含量较高,肝脏和肌肉次之,但未见明显蓄积现象.

  • 硒化合物在HepG2和Hela细胞中代谢生成硒蛋白的效应比较

    作者:王琴;高丽娜;韩枫;卢佳希;刘轶群;孙丽翠;黄振武

    目的 比较亚硒酸钠(Na2SeO3)、硒代蛋氨酸(SeMet)和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eSeCys)3种硒化合物在HepG2和Hela细胞中代谢生成硒蛋白P(SEPP)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差异.方法 将培养好的细胞分为对照组、Na2SeO3组、SeMet组和MeSeCys组.加入0.01μmol/L和0.1μmol/L的硒化合物作用48 h和72 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裂解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上清中的SEPP和裂解液中的GPx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0.1 μmol/L SeMet和MeSeCys处理的Hela细胞生成的SEPP和GPx浓度显著升高(P<0.05).与Hela细胞比较,0.1μmol/L 3种硒化合物处理的HepG2细胞生成的SEPP和GPx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硒化合物在肝癌细胞HepG2中代谢生成硒蛋白的效应比在宫颈癌细胞Hela中更明显.

  • 大鼠体内淫羊藿素葡萄糖醛酸代谢物的定量研究

    作者:张双庆;孙丽翠;黄振武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 HPLC-MS/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淫羊藿素(ICT)及其葡萄糖醛酸代谢物(GICT)浓度,并用于定量研究ICT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方法 采用乙腈提取血浆中ICT和GICT,以香豆雌酚(CMT)为内标,在C18色谱柱上以乙腈-水-甲酸铵-甲酸梯度洗脱分离;在电喷雾离子化电离源上以选择反应监测方式进行负离子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 367.1→297.1 (ICT),m/z 543.3→367.1 (GICT)和m/z 267.0→211.1 (CMT).大鼠腹腔注射10 mg/kg ICT,采集不同时刻血样并测定ICT和GICT浓度.结果 ICT和GICT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 ~ 20 ng/ml和2~ 200 ng/ml,定量下限分别为0.2 ng/ml和2ng/ml.ICT和GICT的精密度(RSD)在10.3%以内,准确度在95.1%~103.7%,提取回收率为89.1% ~92.4%,基质效应为93.2% ~ 104.2%.结论 UHPLC-MS/MS法专属性好、准确度高,适用于ICT在大鼠体内代谢研究,2h时GICT达到大浓度.ICT在大鼠体内迅速代谢成葡萄糖醛酸Ⅱ相代谢物GICT.

  • 长期高砷暴露人群砷甲基化与皮肤损害关系的研究

    作者:苏丽琴;程义斌;林少斌;吴传业;顾珩;金银龙

    目的 探讨长期高砷暴露人群砷代谢差异与砷致皮肤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某砷污染村庄常住居民327名,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比色法检测发总砷含量,离子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尿中四种砷代谢形态.结果 发砷含量总体较高,但不同程度皮肤损害的4组间发砷含量差异无显著性;尿中DMA和MMA浓度随着年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且与皮肤损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而无机砷浓度与皮肤损害未见显著相关;重度组人群尿中MMA相对比例显著高于其它3组,而重度组DMA/MMA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轻度组:MMA比例与皮肤损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DMA/MMA比值与皮肤损害程度呈显著负相关;男性对砷的蓄积能力高于女性,但对砷的甲基化能力低于女性;40岁以上人群对砷的甲基化能力高于40岁以下成人;吸烟者和饮酒者对砷的甲基化代谢水平分别低于非吸烟者和非饮酒者.结论 砷在人体内的甲基化代谢水平受性别、年龄、吸烟和饮酒等多因素影响;砷致皮肤损伤程度与砷在体内的甲基化程度有关.

  • 五氯酚对人体的毒性及防治研究进展

    作者:周丽新;陈晓红;金米聪

    五氯酚是一种高效的抗菌剂、杀虫剂和木材防腐剂,通过吸入、摄入和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体内,具有蓄积作用,清除速率较慢,可产生急慢性毒性,表现为对呼吸系统、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皮肤、肝脏和肾脏的影响.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接触五氯酚能够增加癌症的发生率,五氯酚不仅对人体有直接危害,而且可能在遗传学上具有潜在的危险.五氯酚的中毒预防应从规范生产、个人防护和贮运监管等着手,五氯酚中毒尚无特效解毒剂,对症治疗和预防高热是治疗的关键.

  • 氯原酸的生物活性与人体健康

    作者:李淑媛;常翠青

    氯原酸是一种酚酸,在植物性食物中广泛分布.体内外研究发现氯原酸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诱变、抗癌,抑制炎性反应、保护血管内皮,调节糖、脂代谢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因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促进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有望为慢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本文对氯原酸的理化性质、膳食分布、体内代谢状况和生物活性功能进行综述.

4504 条记录 3/226 页 « 12345678...2252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