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种化合物对温石棉诱导人胚肺细胞芳香烃羟化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樊晶光;王起恩;刘世杰

    有研究表明,石棉和多环芳烃(PAHs)有协同致癌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石棉纤维使多环芳烃的排泄推迟,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有利于与体内生物大分子作用[1].另外,石棉还可能通过改变机体内依赖细胞色素P450的单氧化酶活性,影响多环芳烃的代谢,从而促进其致癌作用.本研究观察了温石棉对人胚肺(HEL)细胞芳香烃羟化酶(AHH)活性的诱导作用及3种化合物处理对温石棉诱导HEL细胞AHH活性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烹调油油烟的潜在致癌性实验研究

    作者:赵金明;宿飞;周少琴

    为了研究烹调油油烟冷凝物对人体潜在的致癌危险性.以人胚肺二倍体细胞株建立人类细胞体外转化系统,将烹调油烟冷凝物作为受试物加入培养液中与细胞共培养,观察细胞转化情况,并对转化细胞的生物学性状检测和鉴定.结果表明试验剂量范围内的烹调油烟冷凝物均能诱导细胞转化,且剂量-反应关系明显(r=0.9811),转化细胞表现出失去接触抑制性、饱和密度增大、血清需求降低、ConA凝集能力增强、染色体异倍化和锚着依赖性丧失等多种与肿瘤形成相关的表型改变.提示烹调油烟冷凝物具有诱导人胚肺细胞KMB-17恶性转化的作用,对人体具有潜在致癌危险性.

  • 二氧化硫体内衍生物对人胚肺细胞的毒性作用

    作者:白剑英;孟紫强

    为了研究二氧化硫的毒作用机制,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 苯并(a)芘代谢产物作用下人胚肺细胞热应激蛋白70表达与DNA损伤

    作者:高雅娟;陈胜;肖成峰;王瑞波;贺涵贞;邬堂春

    目的探讨苯并(a)芘(BaP)代谢产物作用下,人胚肺细胞HSP70表达与DNA损伤的关系。方法选用正常人胚肺(HEL)二倍体细胞,进行如下处理:一般处理组,以0、10、50、100、200μmol/L BaP染毒3 h(体外经大鼠肝S9-mix活化诱导),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DNA损伤情况;热应激组,细胞预热应激(41℃1 h,37℃2 h),再以同样浓度的BaP染毒3 h,采用Westem blot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HSP70表达与DNA损伤情况。结果一般处理组BaP在50μmol/L时可引起HEL细胞DNA的明显损伤,且随BaP染毒剂量增加,DNA损伤级别加重;接受预热应激的细胞经不同浓度BaP染毒3 h后,与对照组比,HSP70表达水平降低,BaP在10 μmol/L时可见明显的DNA损伤,随染毒剂量的增加,DNA损伤级别加重,但在高剂量组200 μmol/L时,损伤减轻。与一般处理组比,发生“¨”级DNA损伤的细胞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级DNA损伤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SHSP0对BaP引起的HEL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不明显,可能与预热应激后BaP染毒使HSSP70表达受到抑制有关。

  • 烹调油烟冷凝物诱导人胚肺细胞恶性转化研究

    作者:赵金明;周少琴;吴成秋

    为探讨和评价烹调油烟对人体潜在的致癌危险性,运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转化系统,检测烹调油烟冷凝物对细胞的转化作用以及转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各剂量的烹调油烟冷凝物均可诱导细胞产生典型转化灶,剂量反应关系明显(r=0.9739),表现出恶性细胞特征.提示烹调油烟对人体具有潜在致癌危险性.

  • 6价铬对人胚肺细胞P53和Bcl-2蛋白表达影响

    作者:寇琰;于素芳;易超;傅玉芹;高蕾;张春玲;李国珍;刘国庆

    6价铬[Cr(Ⅵ)]是我国一种常见的生产性毒物,广泛用于机械、化工、汽车、冶金、纺织等领域.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长期暴露于铬,特别是生产铬酸盐的工人肺癌高发.1990年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认定铬为人类致癌物[1].研究证明,六价铬化合物是强有力的具基因毒性的铬化合物,对体外培养的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2,3],但有关Cr(Ⅵ)对细胞内癌基因及抑癌基因表达产物的影响报道较少.为此,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浓度重铬酸钾染毒对人胚肺细胞P53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为深入研究六价铬致癌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 几种化合物对石棉诱导人胚肺细胞产生超氧阴离子的抑制作用

    作者:樊晶光;王起恩;刘世杰

    用不同浓度的柠檬酸铝、混合稀土或硒酸钠溶液浸泡温石棉1小时后,再将其与人胚肺(HEL)细胞共同孵育,测定培养液中超氧阴离子(O2-)含量.结果显示,温石棉可诱导HEL细胞产生O2-.但与未处理温石棉组相比,经3种化合物预处理的温石棉所致HEL细胞产生的O2-量明显降低,其抑制率随化合物浓度的增加而增高,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表明用上述3种化合物预处理温石棉,均可抑制其诱导HEL细胞产生O2-.

  • 六价铬对人胚肺细胞的毒性及绿茶对其拮抗作用的研究

    作者:寇琰;刘桂刚;于素芳;傅玉芹;高雷;张春玲;易超;李国珍;安丽红;刘国庆

    采用RT-PCR技术检测细胞内p53及bcl-2基因的改变,以观察六价铬[Cr(Ⅵ)]对人胚肺细胞(HEL)内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影响及绿茶对其的拮抗作用.结果 显示,不同浓度的Cr(Ⅵ)溶液和绿茶浸泡液处理HEL细胞24 h后,5 μmol/L及10 μmol/L Cr(Ⅵ)单独处理组细胞内p53 mRNA和bcl-2 mRNA含量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绿茶浸泡液处理组与Cr(Ⅵ)单独处理组相比,细胞内p53 mRNA和bcl-2mRNA含量降低(P<0.05).提示六价铬可引起p53及bcl-2mRNA水平升高,绿茶浸泡液可以降低其表达水平.

  • 精神发育迟滞与巨细胞病毒-IgM抗体关系的探讨

    作者:尹公礼;彭福琴;魏新光

    引起精神发育迟滞(MR)的病因很多.巨细胞病毒(CMV)宫内感染或围生期感染与MR的关系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此,我们采用柴瑞珍改进的酶联法(ELISA)[1],对50例临床诊断为MR患儿进行CMV-IgM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标准确诊为MR患儿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2~18岁,平均8.12岁;体检健康儿童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3~17岁,平均7.91岁.患儿母亲39例,年龄32~51岁,平均38.12岁;体检健康妇女42例,年龄28~49岁,平均36.73岁.均由柴氏法进行血清CMV-IgM抗体检测.临床表现:MR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智力低下及社会适应能力欠缺.根据病例的临床症状和ICD-10标准分为:边沿智力5例;轻度MR 12例;中度MR 18例;重度MR 12例;极重度MR 3例.检测方法:采用柴氏改进ELISA法进行血清CMV-IgM抗体检测,试剂为CMV-IgM标准株AD169感染人胚肺细胞(二倍体)制备的高效价抗原及酶结合物,被检血清稀释倍数为1∶500倍.结果:①MR患儿组中CMV-IgM阳性率为78%(39/50);体检健康儿童组CMV-IgM阳性率为7.14%(4/56).两组IgM抗体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1).②患儿母亲组CMV-IgM阳性率为92.31%(36/69); 体检健康妇女组CMV-IgM阳性率为9.52%(4/42).两组IgM抗体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1).讨论:近年来CMV宫内感染或围生期感染引起精神发育迟滞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武汉、广西、北京、石家庄地区孕妇血清CMV-IgM抗体阳性率达94.7%~96.3%,儿童血清抗体阳性率已达83.3%[2];表明我国孕妇及儿童CMV感染率甚高,但多为无症状感染;刘兰青等应用病毒分离,血清抗体测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发现,其对神经系统损伤的阳性率为51.4%(36/70).说明CMV感染对新生儿及婴儿的神经发育可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本组MR患儿血清CMV-IgM抗体阳性率为78%(39/50)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MR与CMV感染有重大关联.患儿母亲组CMV-IgM阳性率与体检健康妇女组有显著差异,而与MR患儿IgM抗体呈明显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MR患儿CMV感染与其母亲CMV感染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开展MR患儿CMV母婴传播的研究,对进一步探讨MR的病因和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石棉表面改性对石棉所致人胚肺细胞毒性及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

    作者:樊晶光;王起恩

    目的 研究温石棉及用柠檬酸铝、混合稀土或亚硒酸钠预处理的温石棉对人胚肺(HEL)细胞存活率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柠檬酸铝、混合稀土或亚硒酸钠溶液浸泡温石棉1 h后.再将其与HEL细胞共同孵育,测定细胞存活率及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不同浓度的温石棉染毒4 h或24 h,均可使人胚肺细胞的存活率降低,而且其降低程度随石棉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呈一定的剂量一效应关系.经三种化合物预处理的温石棉组HEL细胞存活率高于未处理温石棉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看,经三种化合物处理的石棉组均轻于单纯的石棉染毒组.结论 温石棉染毒可使人胚肺细胞的存活率降低,致使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改变,但用三种化合物预处理温石棉,均可减轻温石棉的细胞毒性.

  • 山茱萸不同溶剂萃取部位对D-半乳糖致衰人胚肺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武晓群;马健;王明艳;邹其梅;杨柳

    目的:研究山茱萸不同溶剂萃取部位对D-半乳糖致衰人胚肺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对比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D-半乳糖对人胚肺细胞的致衰作用.选取合适的D-半乳糖浓度进行造模,用MTT法观察山茱萸不同活性部位对D-半乳糖致衰人胚肺细胞的影响.选取对D-半乳糖致衰人胚肺细胞有保护作用的山茱萸活性部位,进行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实验.结果:4g/L的D-半乳糖在作用72h时,8g/L的D-半乳糖在作用48h、72h时造模具有统计学意义.维生素E和山茱萸制品总提液、生品总提液乙酸乙酯萃取部住、总提液(生品、制品)正丁醇萃取部位、生品总提液水部位、水煎液去多糖(生、制)、水煎液去多糖(生、制)二氯甲烷萃取部位、水煎去多糖(生、制)正丁醇萃取部位、水煎液去多糖(生、制)水部位对D-半乳糖损伤的人胚肺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实验结果表明,所选山茱萸活性部位可减少D-半乳糖致衰细胞的数量.结论:山茱萸几种溶剂萃取部位可保护D-半乳糖造模损伤的人胚肺细胞.

  • 复方辛夷平喘液对实验性哮喘模型及人胚肺细胞抗氧化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俞晶华;范欣生;王明艳;徐立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辛夷平喘液抗氧化性损伤的作用.方法36只雌雄各半豚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空白组和3个受试药剂量组,共6组.卵清蛋白(OVA)制成哮喘模型,观察各组SOD、MDA水平的变化.将受试药3个剂量按比例分别加入对数生长期的人胚肺细胞中,设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药物作用24h后,消化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观察对SOD水平的影响.结果哮喘组豚鼠SOD水平低于用药组,MDA高于用药组(P<0.05).人胚肺细胞用药各组SOD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上升(P<0.01).结论复方辛夷平喘液具有抗氧化性损伤的作用.

  • 海藻生物制剂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围屏;李光友;孟令玗;朱有名;孟雨吟;吴坚美;邵金辉

    目前发现,海洋微藻有增强人体免疫力和心血管保健的功能,对多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1~5].本文通过海藻生物制剂抗病毒实验研究,观察其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药效作用.

  • 苯并(a)芘、预热及其联合作用对人胚肺细胞HSP70合成的影响

    作者:高雅娟;陈胜;肖成峰;王瑞波;邬堂春;贺涵贞

    用Western blot方法探讨苯并(a)芘、预热及其联合作用对人胚肺(HEL)二倍体细胞热应激蛋白70(HSP70)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S9活化的HEL细胞,在不同剂量的BaP处理后,可轻度诱导HSP70的表达;经S9活化的BaP作用HEL细胞3 h,HSP70表达抑制,呈剂量-反应关系在较高浓度染毒时抑制作用表现明显(P<0.05);预热应激的HEL细胞HSP70表达增加,但BaP染毒3 h后HSP70表达并不规律,具体表现为低剂量(10~50)μmol/L诱导,而高剂量(50~200)μmol/L呈抑制趋势.结果提示,体外未经代谢活化的BaP可以作为应激原诱导热休克反应;HSP70表达降低可能是BaP代谢活化产物作用的结果,预热诱导HSP70表达增加很可能掩盖了低浓度时BaP对HSP70合成的抑制作用.

  • 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人中耳胆脂瘤的关系

    作者:薛秋红

    1 TNFα的一般性状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作用的细胞因子。现已证实TNF可分为两类,即由巨噬细胞产生的TNFα和由活化型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毒素即TNFβ。TNFα和TNFβ分别由不同的基因编码,两者在核甘酸序列上同源性为30%,其氨基酸组成亦不同。尽管在结构上有许多不同,但两者的生物学活性相似。TNFα由15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为17KD的蛋白质,是一种疏水性蛋白质,在70℃ 1小时即失活,对蛋白酶敏感。天然TNFα主要由激活的巨噬细胞和一些细胞系如HL-60、U937等细胞所分泌,另外一些条件下本身也能产生TNFα的基因。TNFα受体分布广泛,多种肿瘤细胞或细胞系可表达TNFα受体,许多正常细胞如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人胚肺细胞,鼠肝细胞等均表达一定水平的TNFα受体。

  • 甲醛与苯系物对人胚肺细胞联合毒性的作用

    作者:周沧海;吴成秋;李梓民;刘唤春

    目的 探讨甲醛及苯系物对人胚肺细胞的联合毒性及联合毒作用类型.方法 以不同浓度毒物及其混合物对人胚肺二倍体细胞染毒,采用MTT法测各浓度组人胚肺细胞存活率,根据线性回归法求出各毒物及其混合物半数致死浓度(OLC50),以Finney法求业各毒物及其混合物预计半数致死浓度(PLC50),根据预计半数致死浓度与实际半数致死浓度的比值Q判断各毒物联合毒作用类型.结果 4种化合物对人胚肺细胞的LC50分别为甲醛0.267×10-3 mmol/ML、苯0.086 mmol/mL、甲苯0.08l mmol/mL、二甲苯0.090 mmol/mL.甲醛与苯系物混合染毒Q值在0.5到2.6之间,苯与甲苯、二甲苯混合染毒Q值<0.5,甲苯、二甲苯混合染毒Q值>2.6.结论 4种化合物毒性大小顺序是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与其体外毒性大小顺序基本一致;甲醛与苯系物之间联合毒性呈相加作用,苯可以拮抗甲苯、二甲苯的毒性作用,甲苯、二甲苯之间为协同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