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水飞蓟素和丹参酮

    作者:陈波;赵瑜

    水飞蓟为菊科水飞蓟属植物,其有效成分为水飞蓟素又称西利马灵,是一类新型的具有C9 取代基的黄酮类化合物,即以二氢黄酮醇和苯丙素类衍生物缩合而成的黄酮木脂素类,主要含水飞蓟宾、异水飞蓟宾、水飞蓟宁和水飞蓟亭.丹参主要有效成分为丹参酮类化合物,包括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两种植物常同时在保健食品和药品中使用.我们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丹参酮和水飞蓟素,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实验结果.

  • HPLC法测定丹参中丹参素、丹参酮ⅡA、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的含量

    作者:郑晓珂;董三丽;冯卫生

    目的:建立丹参中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同时定量的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Shim-pack VP-ODS(150mm×4.6mm)C18色谱柱,以甲醇-0.5%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1nm,柱温为35℃,流速为0.8ml/min.结果:丹参素、丹参酮ⅡA、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9997,0.9997,0.9999和0.9994,四种成分精密度试验RSD<2%,24h内稳定性试验RSD<2%,加样回收率试验RSD<5%.结论:通过对河南卢氏县14种丹参样品的含量进行测定,说明本方法切实可行、稳定可靠、且重现性好,为丹参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

  • 二氢丹参酮 Ⅰ 协同氨苄西林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研究

    作者:雍江堰;祖瑞铃;易玉玲;李燕

    目的 探讨丹参酮单体与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早期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半定量黏附实验检测SE生物膜基质含量 、XTT实验检测膜内菌代谢活性,以及qRT-PCR检测生物膜形成关键基因,来验证丹参酮单体与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联用的药效作用及可能的机制.结果 2μg/ml的二氢丹参酮 Ⅰ 和2μg/ml的氨苄西林联用对SE生物膜具有协同抑制作用(FI-CI<0.5);两药联用可明显抑制SE黏附(6 h)、聚集阶段(24 h)基质形成,影响生物膜内细菌代谢活性并杀死细菌,且联用组优于2μg/ml二氢丹参酮 Ⅰ 、2μg/ml氨苄西林单药组;联用组降低了黏附阶段SE生物膜形成关键基因icaA、atlE、aap和stk的表达量,但并不能抑制聚集阶段上述基因的表达.结论 二氢丹参酮 Ⅰ 和氨苄西林联用对SE生物膜形成早期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基质形成 、细胞代谢活性以及生物膜形成关键基因的表达有关.

  • HPLC法测定丹参酮滴耳液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

    作者:谭生建;王文明;刘刚;姜韧;张捷;赵华军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酮滴耳液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乙腈-10%乙腈(52∶48);流速1.5ml/min;检测波长254nm.结果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061 48+0.000 001 066X,r=0.999 8;Y=-0.531 8+0.000 001 270X,r=0.999 8;Y=-0.207 4+0.000 000 944 9X,r=0.999 6;Y=-0.073 30+0.000 000 955 0X,r=0.999 9.4组分的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99.1%、4.4%;102.5%、2.3%;100.6%、5.0%;98.0%、2.8%.低检出浓度分别约为0.2、0.3,0.2、0.2μg*ml-1.结论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测定丹参酮滴耳液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

  • 丹参中11个活性成分对人肝微粒体细胞色素酶活性的作用研究

    作者:徐文;王泽霞;刘涛;曹志红;马敏;马霖

    目的 为了更好的预测丹参制剂导致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考察了丹参中11个活性成分对5种主要药物代谢酶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和CYP3A4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人肝微粒体外孵育方法,以非那西丁、甲苯磺丁脲、美芬妥因、氢溴酸右美沙芬和咪达唑仑作为CYP1 A2、CYP2C9、CYP2C19、CYP2D6和CYP3A4的探针药物,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探针药物代谢产物生成速率,通过与空白组探针药物代谢产物生成速率比较,计算各个成分对这5种酶活性是否产生影响.结果 丹参中多个成分对药物代谢酶有抑制作用,尤其是二氢丹参酮Ⅰ对CYF3A4有强抑制作用,IC50值为0.367μmol·L-1.结论 二氢丹参酮Ⅰ含量较高的丹参制剂有可能导致药物相互作用,为精准的预测这种作用,有必要对其含量和体内过程进行进一步研究.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酮滴耳液中4种丹参酮成分含量

    作者:刘刚;张启明;张捷;高文娟;常华;谭生建

    目的利用梯度洗脱,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丹参酮滴耳液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Intersil C18分析色谱柱(4.6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0%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6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保留时间分别为11.9,19.2,21.3和28.5 min,与各自相邻峰的分离度均大于1.5,理论板数分别为3 310,4 278,3624和20677.二氢丹参酮Ⅰ平均回收率为101.3%,RSD=2.2%,隐丹参酮平均回收率为97.2%,RSD=2.2%,丹参酮Ⅰ平均回收率为102.1%,RSD=3.0%,丹参酮ⅡA平均回收率为99.5%,RSD=1.9%.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低检出浓度分别约为0.6,0.9,0.6和0.3μg·mL-1.结论本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丹参酮滴耳液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

  • 丹参中4种脂溶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蕾;朱霁虹

    本文建立了同时测定丹参中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Ⅰ4种脂溶性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ICHROM C18,流动相:甲醇-水(72∶28),流速:1.2ml·min-1,检测波长:255nm,线性范围:依次为0.015~3.80μg(r=0.9999), 0.011~2.75μg(r=0.9999), 0.011~2.70μg(r=0.9996), 0.012~3.05μg(r=1.0000),回收率:依次为101.5%(RSD=2.9%), 102.1%(RSD=2.7%), 103.1%(RSD=1.5%), 101.1%(RSD=2.5%).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 丹参中几种脂溶性成分的含量分析

    作者:冷英梅

    目的:建立丹参中3种脂溶性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ODS-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0.03%磷酸水溶液(B),0~60 min,10%A→68%A;60~70 min,68%A→80%A;70~80 min,80%A→100%A,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25℃,进样10μl。结果丹参酮I、二氢丹参酮I、丹参酮IIA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回收率等均符合药典要求。结论高效液相法测定丹参中3种脂溶性成分具有准确性高、精密程度好、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考虑作为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 栗色鼠尾草中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的活性成分

    作者:

    目的 探讨栗色鼠尾草Salvia castanea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的活性成分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分子克降技术构建人源PTP1B的体外抑制活性筛选模型,利用该模型对HPLC分离的栗色鼠尾草提取物进行活性成分的追踪分析并进行结构确认,采用分子模拟方法 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 从栗色鼠尾草根的甲醇提取物中鉴定获得了2个活性化合物,分别为已知化合物二氢丹参酮Ⅰ与丹参酮Ⅱ_A,其IC_(50)分别为34.01μmol/L和44.16μmol/L.分子模拟对接分析揭示了两个化合物的立体构型及作为氢键受体的邻醌结构均有利于与PTP1B的活性位点口袋产生亲和作用.结论 丹参酮类化合物对PTP1B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并可能成为开发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新资源.

  • 二氢丹参酮Ⅰ的降血脂作用研究

    作者:林肖惠;徐为人;刘鹏;刘冰妮;张士俊;王玉丽;刘巍;汤立达

    目的 利用理论对接和实验评价发现具有降血脂作用的植物有效成分.方法 采用Tripos公司的Sybyl7.0软件的对接方法,以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为受体对收集的植物成分进行虚拟筛选,以大鼠实验性高血脂模型,评价虚拟筛选出的目标分子对血清和肝脏血脂的影响.结果 虚拟筛选得到的目标分子为二氢丹参酮I,其可降低血清和肝脏中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水平.结论 二氢丹参酮Ⅰ的降血脂作用可能与抑制CETP有关.

  • 丹参二萜醌组分及其固体分散体微丸中主要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作者:郁丹红;贾晓斌;施亚琴;萧伟

    目的 建立大鼠血浆中丹参二萜醌组分中4个主要成分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及丹参酮ⅡA的UPLC-MS/MS测定方法,用于丹参二萜醌组分及其固体分散体微丸的药动学研究.方法 SD大鼠分别ig给予丹参二萜醌组分固体分散体微丸及其原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样本,UPLC-MS/MS(以多反应离子监测方式)进行正离子检测,测定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及丹参酮ⅡA血药浓度,DAS 2.1.1软件计算丹参二萜醌组分固体分散体微丸及其原料药在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血浆中丹参二萜醌组分中4个主要成分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4.6%,提取回收率均大于74.49%.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与ig丹参二萜醌组分原料药相比,ig给予其固体分散体微丸后,丹参二萜醌组分中4个主要成分的Cmax和AUC0~∞均不同程度地提高(P<0.05).结论 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丹参二萜醌组分及其固体分散体微丸中多成分的药动学研究;固体分散体微丸技术通过增加丹参二萜醌组分的溶解性,促进其在体内的吸收,各主要成分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原料药的138%~204%.

  • UPLC-Q-Orbitrap HRMS结合主成分分析的丹灯通脑软胶囊质量评价研究

    作者:周霖;周珮珮;王肖辉;薛文华;孙志;张俊;左莉华;梁淑红;薛连平;惠洁;刘克锋;王松;张晓坚;赵杰

    目的 建立基于UPLC-Q-Orbi仃apHRMS的丹灯通脑软胶囊(DTSC)中多种活性成分定量分析方法,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其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R) BEH C18色谱柱(50 mm×2.1mm,1.7 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以实现化合物的前期分离:然后通过Q-Orbitrap MS正负离子同时监测、一级全扫描及自动触发二级质谱扫描的模式捕捉目标成分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及碎片离子信息,以实现对待测物的准确定性和定量;后将定量结果与PCA法相结合对不同批次药物进行科学的质量评价分析.结果 在优化的色谱、质谱条件下,甜菜碱、丹参素、绿原酸、原儿茶醛、葛根素、咖啡酸、木犀草苷、迷迭香酸、丹酚酸A、丹酚酸B、槲皮素、芹菜素、洋川芎内脂A、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分别在0.018 1~0.578 4、5.555 7~177.782 0、0.018 1~0.580 3、0.002 8~0.089 2、0.787 2~25.191 3、0.000 5~0.016 7、0.007 2~0.228 9、0.065 8~2.105 3、0.304 6~9.747 1、3.888 1~124.417 6、0.000 5~0.016 0、0.000 6~0.018 l、0.002 5~0.080 l、0.019 8~0.632 8、0.032 2~1.031 7、0.102 8~3.290 0、0.044 5~1.422 9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精密度、重复性及稳定性良好(RSD≤5%);加样回收率在98%~102%,RSD均小于3%;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批次药物质量较为稳定,其中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对药物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可对其进行重点监控以保证药物批次质量.结论 建立的定量方法灵敏度高且准确性好,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测定要求,可用于DTSC中多种活性成分的快速测定;并为其质量评价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 基于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冠心丹参胶囊质量控制研究

    作者:康建;周霖;孙志;左莉华;张俊;屈凌波

    目的 采用UPLC法建立冠心丹参胶囊的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其进行系统、全面和科学的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Waters UPLC超高效液相色谱仪,Acquity UPLC@HSS T3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6 nm,建立10批次冠心丹参胶囊的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模式识别技术对冠心丹参胶囊的总体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建立的指纹图谱共标定75个共有峰,经对照品进行化学指认共鉴定了其中的13个色谱峰,分别是甜菜碱、琥珀酸、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芦丁、木犀草苷、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10批供试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7,表明该药物总体质量较为稳定;但通过CA及PCA均发现不同批次药物质量之间存在微小差异,且主要分为2类,后进一步采用OPLS-DA筛选出了导致批次药物质量差异的3种主要成分,分别为甜菜碱、芦丁和丹酚酸B.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科学、准确、可靠且简便,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可更加系统、全面地评价冠心丹参胶囊的药物质量,同时为今后中药制剂更进一步的质量控制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 一测多评技术在3种丹参制剂质量控制中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梁文仪;袁永兵;陈文静;吴玲芳;李师;亓旗;崔雅萍;张兰珍

    目的 建立一测多评法(QAMS)同时测定3种丹参制剂(丹参片、复方丹参片和冠心丹参胶囊)中丹参酮类成分[丹参酮ⅡA (TⅡA)、二氢丹参酮Ⅰ(DTⅠ)、隐丹参酮(CT)、丹参酮Ⅰ(TⅠ)]量,探讨QAMS技术在中药制剂质量评价中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TⅡA,DTI、CT和TⅠ;以丹参片、复方丹参片和冠心丹参胶囊为研究对象,采用QAMS技术,以TⅡA为内参物,建立DTⅠ、CT、TⅠ与TⅡA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fi/s),比较保留时间差、相对保留值和线性回归定位法对待测成分的定位效果;并用外标法对样品进行定量计算,比较实测值与QAMS计算值之间的差异,以验证其准确性.结果 所建立的HPLC法测定TⅡA、DTⅠ、CT和TⅠ准确可行;在线性范围内,DTⅠ、CT、TⅠ与TⅡA之间的fi/s分别为0.734、0.916、0.774,在不同测试条件下待测成分的fi/s准确可靠;相对保留值法能够对待测成分进行准确定位,DTⅠ、CT、TⅠ与TⅡA之间的相对保留值分别是0.314、0.518、0.561,外标法和QAMS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3种丹参制剂定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厂家即使是同一厂家不同批次,产品的内在质量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所建立的丹参酮类成分QAMS适用于多种丹参制剂的质量控制,可为其他丹参制剂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以上3种中药制剂的控制与监管.

  • 冠心舒通胶囊HPLC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周菲菲;王彬杰;张元媛;毕开顺;陈晓辉;张晖芬

    目的 建立冠心舒通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gilent TC-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在280 nm波长下,以0.05%磷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0℃,体积流量为1.0 mL/min.测定10批冠心舒通胶囊样品,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9版)建立冠心舒通胶囊HPLC指纹图谱,并通过对照品对共有峰进行指认.结果 通过10批样品的测定,建立冠心舒通胶囊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5以上,共标定45个共有色谱峰,34个共有峰归属到各药材,其中5个共有峰来源于广枣,23个共有峰来源于丹参,7个共有峰来源于丁香(其中1号峰为广枣和丁香共有),并通过对照品比较指认了其中13个色谱峰,分别为没食子酸(1号峰)、丹参素(3号峰)、原儿茶酸(5号峰)、原儿茶醛(6号峰)、鞣花酸(10号峰)、迷迭香酸(16号峰)、丹酚酸B(19号峰)、丹酚酸A(23号峰)、丁香酚(24号峰)、二氢丹参酮Ⅰ(30号峰)、隐丹参酮(34号峰)、丹参酮Ⅰ(35号峰)、丹参酮ⅡA (39号峰).结论 此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为冠心舒通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 HPLC测定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脂溶性成分

    作者:安睿;王新宏;周思丽;尤丽莎;王智华;洪筱坤;王依群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丹参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含量和测定方法.方法:用HPLC法测定,以1%醋酸甲醇溶液和1%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作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所测4种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均大于97%,RSD小于1.2%,线性良好.结论:本分析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

  • 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酮含片中四种成分的含量

    作者:朱大胜;付秀娟;谭生建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酮含片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 (4.6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55:4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结果: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0094~0.376μg(r=0.9999),0.0360~1.4400μg(r=0.9999),0.0224~0.896μg(r=0.9998)和0.0300~1.200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RSD)分别为99.9%(3.3%)、101.7%(0.28%)、98.7%(1.0%)和100.8%(0.5%).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用于丹参酮含片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测定.

  • 丹参酮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朱春霞;白育庭

    丹参酮(tnshinone,Tan)是中药丹参(slviamiltiorrhiza Bge)根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或是醚、醇等有机溶剂的提取物,其中含有多种成分,总称丹参酮.国内外对丹参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先后从中分离得到15种成分,测定了结构式,并依次命名为丹参酮Ⅰ、ⅡA、ⅡB,隐丹参酮,异丹参酮Ⅰ、ⅡA,异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ⅡA,丹参酸甲酯,miltirone,salviol,二氢丹参酮Ⅰ,丹参新醌甲、乙、丙.研究表明,丹参酮类均含有邻醌或对醌结构.由于醌

  • HPLC法同时测定仙灵骨葆胶囊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

    作者:官玲花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仙灵骨葆胶囊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UltimateTM XB-C18柱,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进样量为10 μl,柱温为30℃.结果: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检测质量浓度分别在0.0532~5.32、0.0512~5.12、0.0508~5.08、0.053 7~5.37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5、0.9999、0.9996、0.9997);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1.42%;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93%、99.66%、99.02%、99.92%,RSD分别为0.72%、0.38%、0.54%、0.22%(n=6).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同时定量仙灵骨葆胶囊中4种丹参脂溶性成分.

  • 白血病NB4细胞对白蛋白纳米粒的摄取和载二氢丹参酮Ⅰ白蛋白纳米粒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作者:卿红;甘良春;陈晨;毛声俊;李慧

    目的 研究白血病NB4细胞对白蛋白纳米粒的摄取行为,探讨其靶向给药白血病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以香豆素-6示踪白蛋白纳米粒,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与流式细胞术法考察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NB4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行为,进而以MTr比色法评价载二氢丹参酮Ⅰ白蛋白纳米粒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 与游离药物香豆素-6、二氢丹参酮Ⅰ相比,白蛋白纳米粒可显著增加药物细胞对药物的摄取,增强其对NB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 白蛋白纳米粒对NB4细胞具有靶向性,有望成为白血病靶向给药的新型载体.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