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11年成都6~24月龄城乡婴幼儿辅食喂养行为综合评价

    作者:庞学红;曾果;李鸣;冉隆蓉;陈科;黄璐娇;余利;周岚

    目的 调查研究2011年成都市6~24月龄婴幼儿辅食喂养行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于2011年3-4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成都市6~24月龄婴幼儿1283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城市601名,农村682名,分为6~8、9~11和12~24月共3个月龄组.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婴幼儿辅食喂养行为相关信息,参照标准对各项辅食喂养行为进行评分和量化,建立辅食喂养行为综合评价体系,总分24分,以实际得分占满分的比率评价成都市城乡6 ~ 24月龄婴幼儿辅食喂养行为.结果 成都市婴幼儿辅食喂养行为总分为(18.6±2.5)分,实际得分占满分77.6%,各部分辅食喂养行为中食物制作和选择得分高(实际得分占满分90.7%),喂养人行为、婴幼儿行为、喂养环境及环境卫生得分均较低(实际得分占满分75.2% ~ 76.6%).按不同地区,城市、农村婴幼儿辅食喂养行为总分分别为(19.8±2.1)、(17.6±2.4)分,城市高于农村(P<0.05),实际得分占满分百分比分别为82.3%、73.4%.6~8、9~11和12~24月龄组辅食喂养行为总分分别为(18.9±2.3)、(19.1±2.4)和(18.2±2.6)分,实际得分占满分百分比分别为78.9%、79.4%、75.7%.6~8月龄组与9 ~11月龄组得分均高于12~24月龄组(P值均<0.01).成都市婴幼儿辅食喂养行为合格率(得分达满分60%)为94.2%,优秀率(得分达满分80%)为44.8%,城市、农村优秀率分别为65.7%、26.4% (X2=199.825,P<0.01).结论 成都市婴幼儿辅食喂养行为不佳,农村辅食喂养行为水平低于城市,大月龄组辅食喂养行为水平低于小月龄组.

  • 肥胖的外周和中枢调节分子Leptin及Orexin研究进展

    作者:林季;颜光涛

    下丘脑是调节能量稳态、食欲和生殖的重要中枢, 摄食行为是通过位于下丘脑内的神经环路所调控的.在过去的十年内, 对调控摄食和体重的特异调节因子和神经网络的认识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leptin和orexin是目前确认的调控肥胖发生的外周及中枢调节分子[1].

  • 德国小蠊对美洲大蠊取食过的饵料摄食行为研究

    作者:张晓;王永明;王东;辛正

    目的 研究美洲大蠊取食过的饲料对德国小蠊摄食行为的影响,从食源方面探讨德国小蠊逐步取代美洲大蠊的原因.方法 采用单一摄食法、形状选择摄食法和Y型嗅觉仪实验方法,观察德国小蠊的摄食情况.结果 单一摄食实验第2~l2天,德国小蠊对美洲大蠊取食过的饲料(饵料B)摄食量是新鲜饲料(饵料A)的33.4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第14~26天,德国小蠊对两种饵料的摄食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8~36天,德国小蠊对饵料A的摄食量是饵料B的3.0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型嗅觉仪实验结果显示德国小蠊对饵料B的摄食量呈正趋向性.饵料形状对德国小蠊的摄食量无影响(P>0.05).结论 德国小蠊对美洲大蠊摄食食源的高度适应性,增加了德国小蠊的生存机会.

  • 特殊鼠类--小家鼠的防制

    作者:梁桂华;杨光荣

    小家鼠(Mus musculus)的特殊性不在于形态上,而指的是其生态适应性甚强,一般灭鼠方法难以奏效.其生态适应甚强主要表现在:杂食;运动方式多样化,能跑、跳、攀登;造巢条件不高,在墙洞、壁缝中可栖息,在衣被、家具、杂物及草堆中也可营巢繁殖;活动规律和节奏可随环境条件而很快地改变;虽嗜温,但化学调温能力甚强,对较低温度也能耐受等.此外,其摄食行为是间歇性的,每次取食量很少,给毒饵灭鼠带来一定困难.

  • 复方溴敌隆对家栖鼠实验室及现场适口性和灭效研究

    作者:王谷生;岳木生;石韦民;张孝珍;余运来;宁振兴;袁光明;戴兆明

    溴敌隆是毒力强,作用缓慢,适合鼠类摄食行为的广谱杀鼠剂.我们在长期实践中观察到,在配制毒饵时适量添加某些物质[1],能明显改善毒饵的适口性,提高灭鼠效果;同时加入苦味剂[2,3]也不会影响其适口性,提高对人和非靶动物的安全性.为此,我们筛选了几种性质稳定的物质及苦味剂,按适量比例配制成0.5%复方溴敌隆母液,经实验室反复试验及现场使用,证实对鼠类的适口性及灭鼠效果均明显高于一般溴敌隆.

  • 成都市妊娠期女性饮食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

    作者:游华轩;刘颖;罗碧如

    目的 了解成都市妊娠早、中、晚期女性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成都市4所医院的妊娠早、中、晚期女性各600名进行调查,使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 17.0中文版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成都市妊娠各期女性饮食行为总体较好,但仍存在偏食、水果和牛奶摄入过多、抽烟与喝酒等不健康饮食行为.营养相关知识主要来源于家人、朋友和报纸杂志.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孕妇饮食行为受行为意向的影响,标准化回归系数(β)为0.301;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通过影响行为意向而影响饮食行为,β值分别为0.131、0.647;孕妇的文化程度直接影响饮食行为,β=0.226;家庭人均月收入通过影响行为态度而影响饮食行为,β=0.168;母亲文化程度通过影响主观规范而影响饮食行为,β=0.217.结论 妊娠各期女性饮食行为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不健康饮食行为,应充分发挥医疗卫生人员的作用,做好孕期饮食相关健康教育,通过改变孕妇及其主要家庭成员饮食相关态度而改变其不健康饮食行为.

  • 袋鼠式护理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

    作者:任志刚

    袋鼠式护理是在1979年,由两位小儿科医师Ray和Mar-tinez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所提倡的.鼓励早产儿的母亲们采用与早产儿肌肤与肌肤间接触的方式,作为早产儿的保温箱,并随时可以哺喂母乳.袋鼠式护理初的设计是让婴儿24h在母亲胸前,以直立的姿势紧密地和母亲做肌肤与肌肤接触,因为胎儿发展适合的环境就是子宫内的环境.生产后,母亲仍可提供类似子宫内的刺激,例如:母亲的声音、心跳、呼吸、温暖有感情的接触及怀抱.

  • 脂类味觉

    作者:祖源;刘晓民

    摄食行为是人体维持生命的重要生理行为,而味觉对于摄食行为中的辨味与促进食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影响摄食行为、膳食摄入量、人体结构及营养状态等方面的生化参数.行为学上发现人类许多的努力是为了保护营养的充裕.很长一段时间西方人倾向摄入高热量的食物.习惯性的高脂肪饮食导致肥胖,肥胖又导致胰岛素抵抗,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病理学方面的改变包括肿瘤,骨关节炎,睡眠呼吸暂停,不孕不育等[1].

  • 睡前加餐对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能量代谢的影响研究

    作者:于红卫;赵娟;王克菲;李娟;时淑云;孟庆华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睡前加餐(late evening snack,LES)对不同Child-Pugh 分级肝硬化患者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HBV 感染所致肝硬化患者60 例,按Child-Pugh 分级(A、B、C 3 级)分为A、B、C 3 组,每组20 例.每组患者按1∶1分为100 kcal 和200 kcal LES 组,对其干预2 周.采用间接测热法应用CCM/D 营养代谢测试系统测定干预前、后静息能量消耗、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脂肪氧化率(fat oxidation rate,FAT%)、蛋白质氧化率(protein oxidation rate,PRO%)和葡萄糖氧化率(carbohydrate oxidation rate,CHO%).结果 3 组中加餐100 kcal 的患者RQ 和CHO%较干预前升高(P 均<0.05);PRO%和FAT%较干预前降低(P 均<0.05).A、B 组加餐200 kcal 的患者,干预后RQ 和CHO%较干预前升高(P 均<0.05),PRO%和FAT%较干预前降低(P 均<0.05).C 组加餐200 kcal 的患者干预前后RQ、CHO%和FAT%差异不明显(P 均>0.05),PRO%较干预前降低(P<0.05).A、B 组加餐200 kcal 患者的RQ 较100 kcal 患者升高(P 均<0.05),C 组加餐200 kcal 患者的RQ 明显低于100 kcal 患者(P<0.05).结论 Child-Pugh 分级为A/B 级患者,睡前进食100、200 kcal 碳水化合物,均能明显提高RQ,降低蛋白质和脂肪的氧化分解,提高糖的氧化率;在改善RQ 方面,200 kcal 组更有显著性.Child-Pugh 分级为C 级的患者睡前进食100 kcal 较200 kcal 更能明显改善能量代谢.

  • 处理故意摄入消化道异物45例

    作者:毛果伟;陆芹;朱俊义;陈志荣;郑丽华;任伯良

    目的探讨诊断和治疗故意摄入消化道异物的方法.方法复习文献,回顾分析13 a中,苏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处理45例故意摄入异物的患者的治疗经过.45例中X线和(或)内镜共发现了59件异物,其中食管28件、胃腔27件、十二指肠、回盲部、结肠脾曲和乙状结肠各1件.小至缝衣针、大至直径0.8 cm×13 cm的铁插销及6 cm×1cm×0.3cm的生铁片.男42例,女3例,年龄18岁~38岁,平均27.9岁犯罪嫌疑人占93.3%.故意摄入异物者常不能合作,难以采集到确切的病史和症状、体征.除非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果 38例用内镜处理者中32例在手术室麻醉后进行,用内镜成功地处理了其中35例、49件异物.2例食管异物和1例胃内异物内镜处理失败,分别改用硬质食管镜与剖腹手术成功取出异物.5例剖腹手术,2例未经处理.1例确诊后潜逃,1例为谎称吞入异物.经治44例无1例造成医源性严重伤害、无1例产生异物的并发症或死亡.结论及时用内镜明确故意摄入的上消化道异物的属性和部位为重要、以求个体化处理患者,即内镜取出、外科手术或等待自然排出

  • 面对2型糖尿病,胖瘦是否有区别?

    作者:佩里;徐赫男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已经确认出在瘦人和胖人中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大约50个遗传基因座(genetic loci).然而,这些遗传因素中很多都是仅仅通过影响肥胖和摄食行为而与2型糖尿病间接相关.我们推断,瘦的2型糖尿病人群可能含有更多的直接影响2型糖尿病发生的遗传因素,而这些因素独立于肥胖和生活方式在起作用.一个多国研究小组完成了2个独立的GWAS:第一个利用来自多个数据集的数据,纳入2,112个瘦的2型糖尿病病例,4,123个肥胖病例,54,412个对照病例;第二个纳入了另外的2,881个瘦人病例,8,702个胖人病例,18,957个对照病例.

  • 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肥胖症的关联

    作者:苏颖;刘晓民;史振勇;潘尚哈;王月影

    5-羟色胺(5-HT)是神经系统的重要递质,在其受体的介导下参与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例如对睡眠、食欲、摄食行为及激素分泌的调节等.研究表明皮质醇与肥胖症的发病具有密切关系[1],而5-HT可通过中枢5-HT2A/2C受体调节皮质醇的分泌,参与肥胖症的发病[2].

  • 5-羟色胺及其受体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作者:马丽芳;吴秀萍;郜旭;刘晓民

    5-羟色胺(5-HT),又称血清素,自从Ersparmer和Vialli在1937年首次分离出之后,相关研究不断的深入,发现其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组织中起着多种生理作用,例如对心血管、呼吸、体温、睡眠、摄食行为、情绪反应、下丘脑神经激素分泌和平滑肌张力的调节等[1].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5-HT的认识不断深化,现已证实5-HT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如精神疾病、肥胖、药物依赖及心血管等.上世纪末部分学者研究发现糖尿病(DM)患者血清5-羟色胺水平增高,即开始了5-HT与DM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期研究发现5-HT同时参与糖尿病的多种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现就5-羟色胺及其受体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及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 瘦素对骨代谢的影响

    作者:贾悦;潘芹芹;崔毓桂;王兴海

    瘦素(Leptin)是一种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产生的16kDa蛋白质(胎盘、胃和骨骼肌也有少量产生),由三个外显子的ob基因编码.Leptin在血浆中的浓度与机体脂肪储备量正相关,通过下丘脑神经元来调节摄食行为、能量代谢和生殖内分泌功能.近来的研究发现瘦素不仅与物质能量代谢有关,而且对骨代谢也有影响.虽然已知体脂含量是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两者之间的确切联系机制尚不清楚,瘦素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 正常妇女妊娠期和分娩后血清胖素A和饥饿激素水平的检测

    作者:孙桂荣;姚远;张飚;李海霞;刘艳;曹永献

    胖素(orexins)是下丘脑外侧区神经元表达的、具有促进摄食作用的神经肽, 分为A、B两种亚型.给动物的脑室或下丘脑外侧区注射胖素A或胖素B,其摄食行为明显增强,且胖素A的作用明显大于胖素B[1].近年发现,外周血循环中也存在胖素A [2],推测胖素可能具有激素样生理作用.血清饥饿激素(ghrelin)是生长激素促分泌物质受体的内源性配体[3],与下丘脑和垂体的受体相互作用促进生长激素释放、增加摄食和调节能量代谢[4].众所周知,人和动物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以性激素、生长激素、催乳素变化和能量需求增加为特征,这种特征是否与血清胖素A和饥饿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国内外尚无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胖素A和饥饿激素在妊娠、哺乳期能量代谢调节中的作用.

  • 低出生体重儿应用人乳蛋白制剂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作者:张巍;赵时敏;黄醒华;吴婉芳;王汝淇;徐放生;秦雨春;叶蓁蓁;陈宝英

    目的 评价添加以人乳为原料的母乳强化剂(HMF)对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87例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2个实验组及对照组:人乳+HMF9307组(添加蛋白6 g/L)及人乳组;配方奶+HMF9308组(添加SIgA 500 mg/L)及配方奶组.结果 人乳+HMF9307组平均每日体重增长13.8 g,人乳组增长9.4 g(P<0.01),前者粪氮排泄亦明显增多.粪SIgA排泄量人乳+HMF 9307组(1.37 mg/g)及配方奶+9308组(1.38 mg/g)较两组对照组(0.62 mg/g及0.68 mg/g)明显增多(P<0.05).结论 单纯人乳喂养的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较缓慢,添加人乳蛋白制剂可促进其生长,增加免疫保护.

  • 新生儿喂养与母亲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研究

    作者:梁少霞;麦智广

    目的 探讨新生儿喂养与母亲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关系.方法 问卷调查246对产后28±3天的母婴.结果 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65.1%,辅食添加率9.8%;母亲营养知识及格率65.5%,对营养问题感兴趣的占88.5%,偏食现象常见;专题讲座、门诊咨询和电话咨询是78.5%的母亲希望选择的营养教育途径.结论 新生儿母乳喂养率较本院两年前的85.1%显著降低,辅食添加过早,其主要原因是母亲的营养知识不足;母亲既要多学营养知识,又要改变喂养习惯,其关键是通过前述三个途径的营养教育.

  • 不同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下婴儿肠道菌群的分布特征

    作者:刘誉;秦胜堂;马京梅;宋依临;冯烨;刘飞;杨慧霞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下婴儿生后6周肠道菌群的分布特征.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9月于我院妇产科出生的6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42例,剖宫产组1 8例;根据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组40例,混合喂养组20例.收集婴儿生后6周粪便标本,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平台针对细菌16S rRNA的V3-V4可变区进行DNA测序,将所测得的序列与SILVA数据库比对分析后,对物种分类信息进行注释,后利用QIIME软件对样本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 (1)60例粪便标本中共发现8个菌门,146个菌属,门水平上以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优势菌;平均相对丰度前8位的属分别是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梭菌属(Clostridium)、克雷伯杆菌属(Klebsiella)、拟杆菌属(Bacteroide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志贺杆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韦荣菌属(Veillonella)、普拉梭菌属(Faecalibacterium).(2)在门水平上,剖宫产组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阴道分娩组较明显升高(0.56±0.10与0.42±0.20,t=2.94),而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明显降低[分别为0.04(0.01~0.11)与0.20(0.05~0.36),U=223;0.05 (0.01~0.23)与0.09 (0.02~0.29),U=315,P值均<0.05];纯母乳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4个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在属水平上,剖宫产组双歧杆菌属的相对丰度较阴道分娩组明显降低[0.01(0.00~0.07)与0.19(0.02~0.36),U=210,P<0.01];同样,纯母乳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8个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3)剖官产组婴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中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婴儿[分别为5.48±1.19与4.26 (3.61~5.52),U=227;0.94(0.92~0.97)与0.86±0.08,U=194,P值均<0.05];而2组操作分类单位(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数目和Chao1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纯母乳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的OTU数目、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生命早期是婴儿肠道菌群建立的关键时期.不同分娩方式下的婴儿生后6周肠道菌群的构成和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喂养方式下的婴儿肠道菌群差异不显著.

  • 麦胚提取物对抗肿瘤化疗的辅助调节

    作者:喻卫红;于德泉;逯晓波;于爱平

    目的:研究麦胚提取物(WEE)对减轻肿瘤化疗的毒性,增强疗效的效果.方法:采用动物实验方法,对试验组化疗/荷瘤动物施于化疗的同时加喂WEE,观察肿瘤抑制率(STR)和白细胞总数的变化.结果:化疗同时给予WEE,能显著的提高STR(P<0.05);能迅速回升化疗造成的外周血白细胞减少(P<0.01).结论:WEE在肿瘤化疗中,可协同抑制肿瘤,提高外周血中白细胞的总数,进而调节生理功能,修复受损的组织或细胞,与其富含多不饱合脂肪酸(PUFA)有关.

  • 高频电刺激伏隔核对肥胖大鼠摄食量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魏乃礼;张弨;王垚;王秀;胡文瀚;张凯;张建国

    目的 探索伏隔核(NAc)脑深部电刺激(DBS)对肥胖大鼠摄食量和NAc多巴胺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为揭示NAc-DBS调控摄食行为的中枢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40只大鼠利用高脂饮食诱导肥胖模型,将成功建模的36只大鼠随机均分核部组和壳部组,分别在NAc的核部和壳部植入刺激电极固定装置,成功植入的大鼠共32只(核部组和壳部组分别16只).每组再随机均分为两个亚组,即DBS组与假刺激组,对DBS组给予连续高频电刺激7d,假刺激组不刺激.观察在此期间各组大鼠的摄食量和摄水量的变化,并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NAc核部与壳部D1和D2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 NAc壳部DBS组大鼠摄食量从第5天开始与假刺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D2受体表达较假刺激组上调(P<0.05),而NAc核部电刺激对肥胖大鼠摄食量及D2受体表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频电刺激对肥胖大鼠的摄水量及D1受体表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频电刺激能有效降低肥胖大鼠摄食量,有效刺激靶点为NAc壳部而非核部;具体机制可能与D2受体表达上调有关.

89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