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国98株布鲁杆菌OMP25基因高度保守

    作者:王文敬;李明;芮勇宇

    目的 分析布鲁杆菌毒力相关基因OMP25(编码外膜蛋白OMP25)在中国布鲁杆菌中的多态性分布,为研究致病机制,预防和控制大规模暴发布鲁菌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方法检测116株布鲁杆菌(18株标准菌株和中国98株野生菌株)OMP25基因,取不同带型菌株的OMP25基因进行测序.结果 116株布鲁杆菌呈现8种不同图谱(1~8型),其中2型和7型是个别中国野生株所特有.8种带型仅有10个不同碱基在对应类型中发生变异,对编码蛋白氨基酸的改变不多.中国98株布鲁杆菌的OMP25基因高度保守,具有比较稳定的抗原特征.结论 高度保守性有助于布鲁杆菌的流行病学检测,为研制更安全有效的疫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 五种布鲁菌血清学检测方法对比分析

    作者:王淑云;刘熹;荣蓉;赵鸿雁;赵赤鸿;朴东日;赵娜;姜海;田国忠;王桂琴;崔步云

    目的:分析5种检测人的布鲁菌病的血清学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于2013年1—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的4个自治旗(察右后旗、科右中旗、林西县和四子王旗)进行调查。调查对象纳入标准:以养殖牛羊和屠宰为职业,伴有发热、乏力、关节痛等布鲁菌病疑似症状,年龄为25~55岁。对疑似患者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3~5 ml,共采集236份样品。分别采用平板凝集试验(PAT)、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ELISA和免疫胶体金法(GICA)等5种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布鲁菌抗体测定,以SAT为“金标准”,分析RBPT、PAT、ELISA和GICA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SAT法阳性患者136例(57.6%),PAT法阳性患者150例(63.6%),RBPT法阳性患者159例(67.4%),ELISA法阳性患者143例(60.6%),GICA法阳性患者147例(62.3%),不同检测方法检测布鲁菌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P=0.264)。以SAT法为“金标准”,PAT、RBPT、ELISA和GICA法的灵敏度分别为97.7%(133/136)、98.5%(134/136)、94.8%(129/136)和94.1%(128/136),特异度分别为70.0%(70/100)、75.0%(75/100)、86.0%(86/100)和81.0%(81/100),符合率分别为86.0%(203/236)、88.5%(209/236)、91.1%(215/236)和88.5%(209/236)。结论 ELISA与GICA法在诊断人布鲁菌病中特异性和敏感性都较高,并且两种方法均快速;现场检测可以采用GICA法,大样本检测适宜用ELISA法。

  • 基于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的鼠疫耶尔森菌、炭疽杆菌芽孢、布鲁菌快速检测方法研究与对比评价

    作者:李春凤;张平平;王晓英;刘晓;赵勇;孙崇云;王成彬;杨瑞馥;周蕾

    目的 研制基于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UPT-LF)检测鼠疫耶尔森菌(简称鼠疫菌)、炭疽杆菌芽孢、布鲁菌的试纸,与BioThreat Alert(R)免疫层析(BTA)试纸的检测和操作性能进行对比.方法 以上转发光纳米颗粒作为生物示踪物,采用双抗体夹心模式分别研制检测鼠疫菌、炭疽杆菌芽孢、布鲁菌的UPT-LF试纸.分别配制1010、109、108、107、106、105、0 CFU/ml系列浓度的鼠疫菌、炭疽杆菌芽孢、布鲁菌标准品以及109 CFU/ml系列浓度的27种特异性评价菌株菌液,采用UPT-LF试纸对其进行检测,对3种UPT-LF试纸的敏感性、精密性、线性和特异性进行分析评价.配制模拟阳性样品,分别采用UPT-LF和BTA试纸对107、106、105、0 CFU/ml系列浓度的标准品以及模拟阳性样品进行检测,比较UPT-LF和BTA试纸的检测时间、敏感性以及鼠疫菌、炭疽杆菌芽孢、布鲁菌的检出率.结果 鼠疫菌UPT-LF、炭疽杆菌芽孢UPT-LF、布鲁菌UPT-LF试纸的敏感性均达到105 CFU/ml,各系列浓度检测带信号/质控带信号(T/C)值的变异系数均≤15%,lg[T/C值-临界值(cut-off值)]与lg(标准品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0.998、0.999(F=1 647.57、743.51、1 822.17,P值均<0.001).鼠疫菌UPT-LF和布鲁菌UPT-LF试纸检测特异性评价菌株时,均无非特异性交叉反应,炭疽杆菌芽孢UPT-LF试纸检测枯草芽孢杆菌分离株2#芽孢、蜡样芽孢杆菌分离株l#芽孢存在非特异交叉反应,检测其他特异性评价菌株均无非特异性交叉反应.UPT-LF试纸检测鼠疫菌、炭疽杆菌芽孢、布鲁菌样品的时间分别为33、36、37 min,BTA为115、115、111 min;UPT-LF和BTA试纸检测0 CFU/ml标准品的阴性率均为5/5;UPT-LF试纸检测炭疽杆菌芽孢、鼠疫菌、布鲁菌的敏感性均达到l05 CFU/ml,BTA试纸分别为106、106、105 CFU/ml;模拟样品检测中,UPT-LF试纸炭疽杆菌芽孢、鼠疫菌、布鲁菌的检出率均为16/16,BTA试纸分别为7/16、16/16、16/16.结论 UPT-LF试纸检测鼠疫菌、炭疽杆菌芽孢、布鲁菌的敏感性较高,特异性、线性和精密性较佳,检测和操作性能较BTA试纸更为优良.

  • 布鲁菌病影像学诊断

    作者:王艳;杨豫新;刘文亚;张志俊;郁甜

    布鲁菌病又称为波浪热、马耳他热或地中海热,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波状热、多汗、游走性关节疼痛、睾丸肿痛等.布鲁杆菌是一种微小、无芽孢、无鞭毛的革兰染色阴性球形杆菌.世界卫生组织将布鲁杆菌病分为 6 个种 19 个生物型,其中羊种属导致人类布鲁菌病常见.

  •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蒋巧玲;李培岭;沈锦涛;郭水洁;张孙一雄;郭会利

    目的:探讨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或实验室检查确诊的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资料,均行DR检查,其中15例加行CT检查,17例加行MRI检查,12例加行SPECT-CT检查.结果:19例中,腰椎受累占89.5%(17/19),以L4~5椎体发病率高.19例DR显示椎体骨质密度增加,边缘骨质增生,相应椎间隙变窄,部分可见骨桥形成.CT显示15例均可见椎体边缘斑片状、类圆形或"刀锯样"骨质破坏,周围骨质增生硬化;7例见典型的"花边椎",3例累及椎小关节.MRI显示15例椎体边缘明显骨质破坏,呈均匀或不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脂肪抑制序列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破坏区见骨质增生硬化及骨髓水肿信号,椎间盘呈长T1信号,椎间隙变窄,其中5例椎旁软组织内可见局限性的脓肿,无钙化及流注现象,脓肿呈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晰,脓肿壁厚薄不均;2例椎体仅见骨髓水肿,未见明显骨质破坏.SPECT显示12例均可见病变椎体呈弥漫性放射性核素浓聚;SPECT-CT图像融合后显示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硬化,并可见破坏区显著的放射性核素浓聚,椎间盘轻度浓聚.结论: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需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综合诊断,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 布鲁氏菌种/型鉴别的研究现状

    作者:闫飞;郑文艳;张专才;曲芬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重要传染病,近些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布鲁氏菌种/型分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布鲁氏菌种/型鉴定的研究进展,为今后判断预测疫情动态、研究流行特点以及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1株非典型布鲁杆菌的16S rDNA序列分析

    作者:刘志国;王妙;刘日宏;崔步云

    目的 分析非典型布鲁杆菌的16S rDNA序列,评价16S rDNA序列测定方法鉴定布鲁杆菌的可行性.方法 用常规方法对l株非典型菌株进行初步鉴定;提取菌株的DNA,双向测定16S rDNA全序列,在NCBI对该序列进行Blast比对,用DNAMAN软件进行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一致性比对;同时,从GenBank下载与布鲁杆菌有血清学交叉反应菌株的16S rDNA全序列,用MEGA 6.0构建16S rDNA系统发生树.结果 常规鉴定显示,试验菌株为非典型布鲁杆菌.试验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与布鲁杆菌基因的相似性为99%,与牛种布鲁杆菌544A、羊种布鲁杆菌16M的16S rDNA序列的一致性为96.99%.系统发生树显示,试验菌株为布鲁杆菌,且与牛种布鲁杆菌544A、羊种布鲁杆菌16M有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结论 试验菌株为非典型布鲁杆菌,16S rDNA序列测定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非典型布鲁杆菌鉴定方法.

  • 甘肃省首例人源羊种3型布鲁菌的病原学特征研究

    作者:刘武;李连升;崔步云;于德山;魏久生;杨树博;杨利国;刘宏睿;朴东日;田国忠;赵鸿雁;姜海

    目的 分析人源布鲁菌的病原学特征,提高对布鲁菌病(布病)的精准防控.方法2016年,在甘肃省靖远县采集疑似布病患者血液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血清学阳性者血液接种至双相血培养瓶增菌培养,再分别应用传统的生物分型法和牛、羊、绵羊附睾、猪种布鲁菌特异性 PCR(AMOS-PCR)对增菌培养的待测菌株进行鉴定;采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16方法,通过在线上传数据库进行分型并做聚类分析.结果 分离菌株经传统的生物分型法鉴定,在硫堇、复红染料中均生长,在单相特异性血清A 和M 中都为阳性,Bk2噬菌体对待测菌株裂解,Tb、Wb 噬菌体则不裂解;AMOS-PCR扩增出1条731 bp条带,为羊种布鲁菌菌株.MLVA-16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在部分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位点上存在重复数目差异.聚类分析显示,分离菌株与甘肃省GS-201605号羊种3型菌株有同一基因型;与浙江、广东、福建、云南羊种3型布鲁菌聚类为一类.结论 甘肃省人间布鲁菌疫情系输入性传播,基因型与国内其他省份羊种3型布鲁菌存在遗传变异关系.

  • 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鉴别布鲁杆菌

    作者:韩丽红;刘志国;王妙;刘日宏;崔步云

    目的 探讨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uhiple-PCR)进行布鲁杆菌株种型的鉴别.方法 以6株布鲁杆菌标准菌株(牛种、羊种、猪种、犬种、绵羊附睾种、沙林鼠种布鲁杆菌标准菌株)作为阳性对照,以大肠埃希菌O∶157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9作为阴性对照,待测布鲁杆菌株29株.先用布鲁杆菌属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BCSP31-PCR)扩增上述待测布鲁杆菌株,扩增结果为阳性的菌株再用Muhiple-PCR方法进行布鲁杆菌种型鉴别.结果 29株待测布鲁杆菌株BCSP31-PCR方法扩增均为阳性,进一步Multiple-PCR方法扩增均为阳性,其中有20株鉴定为羊种菌,5株鉴定为猪种菌、3株鉴定为牛种菌、1株鉴定为犬种菌.结论 Multiple-PCR方法是一种快速、特异、简便、低风险的布鲁杆菌种型鉴定方法.

  • 布鲁菌分泌蛋白BspE原核表达、反应原性及功能初步研究

    作者:印双红;张俊波;张红;石秀兰;易继海;张欢;陈创夫;李志强

    目的 观察布鲁菌Ⅳ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BspE的原核表达、免疫反应原性,以及重组蛋白BspE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羊种布鲁菌M5-90的BspE基因,合成基因片段,将其连接到PUC57载体测序,将测序正确的基因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α上,转化入大肠埃希菌DE3感受态细胞中诱导表达,Ni-NTA亲和柱纯化目的蛋白,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分析其反应原性.25 g/LBspE重组蛋白作用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对照组采用相同含量的牛血清白蛋白(BSA)替代BspE,作用12、24、48 h,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结果 成功获得pET-28α-BspE重组表达质粒;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出现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0.1×103的条带,纯化后条带单一,BspE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与BSA组比较,BspE蛋白可显著提高IL-1β (ng/L)的水平(12h:4327±213比30.24±1.66、24 h:57.78±3.44比41.22±1.22、48 h:72.52±3.04比46.77±2.75,t=8.38、7.86、10.89,P均<0.05).结论 BspE原核表达后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原性,并可提高小鼠巨噬细胞IL-1β的表达水平,为效应蛋白在布鲁菌致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羊种布鲁菌鉴别方法研究

    作者:刘志国;王妙;李月玺;刘日宏

    目的 建立快速鉴别羊种布鲁菌1、2、3型的基因分型方法.方法 根据羊种布鲁菌标准参考菌株16M RpoB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和羊种布鲁菌基因组中串联重复序列(tandem repeat sequence,TRS)Bru42基因的差异,分别设计引物,建立鉴别羊种布鲁菌标准参考菌株的RpoB-PCR和TRS-PCR方法,用建立的方法对临床分离的羊种布鲁菌进行鉴别,并与常规生物分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RpoB-PCR和TRS-PCR对羊种布鲁菌标准参考菌株(生物型1、2、3型)的鉴定结果与常规鉴定方法结果一致.51株临床分离羊种布鲁菌,RpoB-PCR的鉴别结果显示,50株[包括1(17株)、2(3株)、3(30株)生物型]羊种菌均鉴别为RpoB-2基因型,仅1株羊种1型菌鉴别为RpoB-3基因型.生物型相同的标准参考菌株与临床分离菌株,基因型鉴定结果不完全一致.TRS-PCR的鉴别结果显示,51株羊种菌均鉴别为羊种2型布鲁菌(TRS-2基因型).结论 羊种布鲁菌生物型与基因型未见明显关联,羊种布鲁菌分离株与标准参考菌株的RpoB基因存在显著差异,Bru42不能用于临床分离羊种布鲁菌的基因分型.

  • 右美托咪啶对布鲁菌性脊柱炎手术唤醒试验的影响

    作者:武振庞;左文杰;孙成英;郭俊英;王丽霞;肖景宽

    目的 评估右美托咪啶对布鲁菌性脊柱炎(Brucellar spondylitis,BS)手术唤醒试验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以哈尔滨市第五医院进行BS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终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32例.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16)和对照组(n=16).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先用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和顺阿曲库铵麻醉诱导,再吸入七氟醚和持续泵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在气管导管置入后,试验组以0.4 μg· kg-1· h-1的速度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对照组以同样的速度输注等量生理盐水.记录实施唤醒试验前(T0)、唤醒试验开始(T1)时、唤醒(T2)时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唤醒时间、唤醒期间出血量,并进行唤醒质量评级及唤醒镇静评分.结果 对照组T2时MAP、HR与T0、T1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2±7.5)mmHg(1 mmHg=0.133 kPa)比(76.2±5.7)、(74.6±8.5)mmHg,(98.8±21.0)次/min比(84.5±8.1)、(81.8±1.7)次/min,P均<0.05].试验组T2时MAP、HR均低于对照组[(77.9±6.3) mmHg比(90.2±7.5)mmHg,(86.3±12.3)次/min比(98.8±21.0)次/min,t=-4.995、-2.901,P均<0.05].试验组患者唤醒质量评级(优13例、良2例、差1例)优于对照组(优4例、良6例、差6例,x2=4.571,P<0.05),而唤醒时间和唤醒期间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14.5±3.6)min比(26.1±4.5)min,(239.8±53.9)ml比(317.3±54.8)ml,t=-7.980、-4.032,P均<0.05].结论 术中静脉持续泵注0.4 μg· kg-1· h-1剂量的右美托咪啶用于BS手术,能减轻唤醒试验期间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提高唤醒质量,缩短唤醒时间,有效提高手术安全系数.

  • 甘肃省靖远县绵羊血液内分离的布鲁菌菌株种型鉴定

    作者:刘武;李连升;崔步云;于德山;魏久生;杨树博;杨利国;周巧玲

    目的 对分离自甘肃省靖远县绵羊血液的布鲁菌菌株进行种型鉴定,为布鲁菌病(布病)疫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在靖远县布病患者家中,采集疑似感染布病的绵羊血液,接种至双相血培养瓶中进行增菌培养,再分别采用传统的生物分型法、布鲁菌属特异性表面蛋白基因31-PCR(BSCP31-PCR)和牛、羊、绵羊附睾、猪种布鲁菌特异性PCR(AMOS-PCR)3种方法对增菌培养的待测菌株进行鉴定.结果 分离菌株经传统的生物分型法鉴定,在硫堇、复红染料中均生长,在单相特异性血清A和M中都为阳性,Bk2噬菌体对待测菌株裂解,Tb、Wb噬菌体则不裂解;BSCP31-PCR扩增结果为223 bp条带,与布鲁菌属一致;AMOS-PCR扩增结果为731 bp条带,与羊种布鲁菌菌株一致.结论 采用传统生物分型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在甘肃省靖远县绵羊血液内分离的布鲁菌菌株为羊种3型布鲁菌.

  • 青海省羊种布鲁菌地理分布特点

    作者:胡桂英;王建玲;徐立青;薛红梅;赵忠智;李积权;田广;秦豫民;马俊英

    目的 对青海省已分离的布鲁菌菌株进行分种分型和遗传分析,了解青海省现有布鲁菌的地理分布特点、遗传类别及区域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MLVA)检测技术,对青海省已分离的布鲁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分型.分型结果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地理分布特征描述.结果 青海省的65株布鲁菌有羊种、牛种和猪种3个生物种,其中羊种布鲁菌有60株,是青海的优势种.MLVA的基因型有42、43、47、28、36、112和6型.地理分布特征显示42型分属A和B进化支,分布较广,43型的C进化支和47型的E进化支主要在青藏高原腹地出现.在Bruce lla2012 MLVA数据库中搜索时,本研究中得到的基因型没有任何一种与数据库中的完全一致.结论 青藏高原地区布鲁菌的MLVA基因型多样,地理分布较广;与其他地区的完全不一样,且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遗传变异.

  • 左氧氟沙星体外诱导马耳他布鲁杆菌耐药后gyrA基因的变异

    作者:孙丽媛;李凡

    目的 探讨马耳他布鲁杆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机制,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左氧氟沙星分别对6株马耳他布鲁杆菌(Bru1、Bru2、Bru3、Bru4、Bru5、Bru6)进行体外耐药诱导并筛选耐药菌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左氧氟沙星对6株马耳他布鲁杆菌及诱导耐药菌株的低抑菌浓度(MIC),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6株马耳他布鲁杆菌和诱导耐药菌株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诺氟沙星、氟罗沙星、氧氟沙星)的敏感性.应用PCR技术扩增6株马耳他布鲁杆菌及诱导耐药菌株的gyrA基因,并对获得的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及氨基酸序列推导.结果 左氧氟沙星对Bru1,Bru2,Bru3,Bru4,Bru6菌株MIC为0.50 μg/ml,对Bru5菌株为0.25 μg/ml,菌株Bru3、Bru4经左氧氟沙星诱导后转变成耐药菌株,分别命名为LEVR3及LEVR4,其MIC分别为64.00、128.00 μg/ml,与诱导前比较,增加了128倍和256倍,6株马耳他布鲁杆菌对上述喹诺酮类药物均敏感,2株诱导耐药菌株对上述喹诺酮类药物均耐药,并且其GyrA亚单位的喹诺酮耐药性决定区(Quinolone resistance-determing region,QRDR)发生突变:Ala87(GCU)置换为Val(GUU)、Asp91(GAU)置换为Gly(GGU).结论 马耳他布鲁杆菌可在左氧氟沙星短期作用后获得耐药性,诱导的耐药菌株gyrA基因发生突变,且对其他喹诺酮类药物产生交叉耐药.

  • 羊种布鲁菌强毒株和弱毒株对巨噬细胞影响的比较

    作者:韩秀瑞;田国忠;姜海;赵鸿雁;赵忠智;朴东日;崔步云

    目的 研究毒力不同的两种光滑型羊种布鲁菌在巨噬细胞内存活及诱导细胞因子能力的差异,建立体外布鲁菌毒力检测方法.方法 建立羊种布鲁菌强毒株16M和弱毒株M5侵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细胞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布鲁菌侵染后4、8、24 h,RAW264.7细胞上清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IL-12的表达水平;涂平板计数法检测布鲁菌侵染后2、4、8、24、48 h,RAW264.7细胞内布鲁菌的数量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35.375±1.132)、(35.907±1.025)ng/L]比较,布鲁菌16M和M5侵染组在4 h[(41.896±0.575)、(38.561±0.305)ng/L]、8 h[(38.943±0.097)、(38.159±0.236)ng/L)时IL-6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均<0.05);与对照组[(341.365±14.672)、(382.235±11.151)ng/L]比较,布鲁菌16M和M5侵染组在4 h[(414.865±4.844)、(447.035±12.409)ng/L]和8 h[(435.445±3.684)、(453.594±4.942)ng/L]时IL-12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均<0.05).且在侵染4h时,16M侵染组IL-6的表达量明显高于M5侵染组(P<0.05).各侵染时间IL-1β的表达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布鲁菌16M和M5侵入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差别,但16M在细胞内存活及复制增殖的能力明显强于M5.结论 布鲁菌16M在RAW264.7细胞内的存活能力强于M5,通过测量不同布鲁菌在细胞内存活情况来鉴别其毒力强弱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 中国布鲁杆菌插入序列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作者:骆利敏;李明;芮勇宇;王文敬;李妍;李莉

    目的分析国内83株布鲁杆菌基因组的插入序列(IS)IS711的遗传多态性.方法提取布鲁杆菌DNA,经内切酶EcoR I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Southern转印后,与地高辛标记的IS711探针杂交,以酶免疫试验检测信号,比较布鲁杆菌各株的IS711指纹图谱.结果不同布鲁杆菌菌株在IS711探针杂交图谱上有明显的多态性,根据杂交的条带数及片段大小的差异,83株布鲁杆菌分属15个IS型.以IS10型分布为广泛,其次是IS3型,其他型别则较分散,有的IS型只存在于某个菌株.结论布鲁杆菌插入序列IS711在基因分布上存在多态性.

  • Rho GDP解离抑制蛋白β在布鲁杆菌感染中的作用

    作者:高永辉;任昶;孟繁颖;刘俊岭

    目的 探讨Rho GDP解离抑制蛋白(Rho GDI)β在布鲁杆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pEGFP-Rho GDI β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到THP-1细胞中(实验组),筛选稳定表达pEGFP-Rho GDI β的THP-1细胞,加强THP-1细胞中Rho GDI β的表达后,计算被感染的细胞所占的比例和每个细胞所吞噬的布鲁杆菌数,并和对照组、pEGFP对照组比较,观察转染pEGFP-Rho GDI β后THP-1细胞吞噬布鲁杆菌的能力.结果 在初3.5 h,随着侵袭时间的延长,吞噬了细菌的细胞所占比例逐渐增多,至4 h时,95%以上的细胞都吞噬了细菌,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侵袭初期2~5 h,加强了Rho GDI β表达的THP-1细胞中含有的细菌个数略低于正常THP-1细胞内的布鲁杆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感染后36 h;在48 h时,稳定表达pEGFP-Rho GDI β质粒的THP-1细胞内的布鲁杆菌数(5.5±0.5)明显低于pEGFP对照组(7.5±1.5,P<0.05)和对照组(8.0±1.5,P<0.05).结论 在感染早期,Rho GDI 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布鲁杆菌的内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Rho GDI β参与此过程外,其他调节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

  •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布鲁杆菌的研究进展

    作者:姜海;崔步云

    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属引起的疾病,布鲁杆菌包括8种陆生动物种和至少2种海洋生物种.陆生动物包括羊种、牛种、猪种、绵羊附睾种、犬种、沙林鼠种以及田鼠型和B.inopinata 2种新种.从海洋哺乳动物分离得到的有布鲁杆菌鲸型、鳍型2种.

  •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例布鲁菌病患者临床分析

    作者:李劳冬;洪亢亢;刘卫;明莫瑜;凌宙贵;陈肖华

    目的 分析非牧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布鲁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为布鲁菌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布鲁菌病患者20例,分析其时间分布、人群分布,以及临床主要症状、发病时间、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血常规等指标,并与同时期35例败血症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布鲁菌病的发病人数呈逐年增多趋势,2016年达13例,占65.0% (13/20),其中80.0%(16/20)的患者有牛羊接触史.布鲁菌病组的发病年龄[(46.6±10.4)岁]低于败血症组[(59.4±17.0)岁,t=-3.49,P<0.05],发病到确诊时间明显长于败血症组[24.5(14.3~ 39.8)d比7.0(6.0 ~ 12.0)d,U=90.00,P< 0.05].布鲁菌病患者(100.0%,8/8)PCT均<0.5 μg/L,而败血症组只有8.6%(3/35)<0.5 μg/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99,P<0.05).大多数布鲁菌病患者血白细胞数(70.0%,14/20)、中性粒细胞数(85.0%,17/20)、淋巴细胞数(90.0%,18/20)、中性粒细胞比值(80.0%,16/20)和淋巴细胞比值(55.0%,11/20)均在正常范围值内.布鲁菌病组与败血症组比较,PCT[0.30(0.19~0.38)μg/L比4.70(1.30 ~ 18.28)μg/L,U=0.00,P<0.05]、CRP [24.43(12.78~45.06) mg/L比101.60(62.63~163.58)mg/L,U=100.00,P<0.05]、血白细胞数[5.76(4.76~7.99)× 109个/L比12.34(8.50~16.12)×109个/L,U=91.50,P<0.05]和中性粒细胞数[3.22(2.49 ~ 4.65)×109个/L比10.40(7.76~14.05)×109个/L,U=58.00,P<0.05]均明显降低,淋巴细胞数[1.80(1.26~ 2.69)×109个/L比0.91(0.52~1.36)×109个/L,U=121.50,P<0.05]明显升高.结论 近年来非牧区布鲁菌病发病人数呈增多趋势,其PCT、CRP和血常规等炎症指标有异于败血症,临床医师应加强对布鲁菌病的认识,做到早诊早治.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