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血糖引起偏侧舞蹈症1例

    作者:冯李长;刘承梅

    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较复杂,表现为单侧基底神经节损害,引起偏侧舞蹈症甚少,现报告1例.1临床资料1.1病例患者男,79岁,因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3天入院,患者于3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以面部,口角,腕,肘,肩,膝关节明显,睡眠时消失.无肢体麻木,抽搐,无意识障碍.

  •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50例疗效观察

    作者:汤菲;郭红飞

    1临床资料100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8.5岁.病程短2 h,长的8年.10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全部病例均按照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诊断为脑梗塞.并经头颅CT扫描确诊.其中基底神经节梗塞35例.脑皮质梗塞28例.多发性脑梗塞14例.丘脑梗塞10例.脑栓塞8例,出血性脑梗塞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临床症状均有可比性,采取双盲随机法进行观察.

  • 婴儿维生素B1缺乏性脑病的CT诊断

    作者:宛四海;孟群

    目的:提高婴儿维生素B1缺乏性脑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临床证实的婴儿维生素B1缺乏性脑病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15例脑CT扫描均显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影,均伴有双侧额、颞叶脑沟回增宽及侧裂池、前纵裂池增宽。结论:CT对婴儿维生素B1缺乏性脑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人参皂苷Rg1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作者:李娜;王利民

    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Rg1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应用喹啉酸损毁老年大鼠双侧Meynert基底核,制备AD模型,通过被动回避跳台实验和水迷宫空间分辨能力测试,研究人参皂苷Rg1对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 高、低剂量人参皂苷Rg1使AD大鼠在跳台中出现的错误反应次数(13 d)和学会迷宫所需的训练次数(16 d)显著减少,其作用与1,2,3,4-四氢吖啶(THA)无明显差异,另外高剂量人参皂苷Rg1作用的大鼠学会迷宫所需的训练次数比THA显著减少.结论 人参皂苷Rg1有明显改善AD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

  • 空间参考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检测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的研究

    作者:

    目的:损伤大鼠双侧基底核形成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用空间参考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共同检测该模型的可靠性.方法:选用3月龄大鼠16只,随机选8只制成模型组,将鹅膏蕈酸钠(IBO)注入大鼠双侧基底核,其余8只为青年对照组.另选24月龄大鼠8只为老年对照组.用Morris水迷宫对3组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结果:模型组与青年组、老年组相比,空间参考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空间参考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是检测AD模型的可靠方法.

  • Waller变性对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价值(附3例报告)

    作者:李伟;张亮亮;隋庆兰

    目的 探讨Waller变性在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例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病人的MRI或CT检查及手术、病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生殖细胞瘤均位于基底节区,无明显占位效应或仅有轻微的占位效应,3例均可见相应锥体束走行区的萎缩和信号异常,而且随病程进展持续存在,甚至更加明显.结论 Waller变性对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征象

    作者:曹相华;王会明

    为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征象,我们对12例HIE患儿的CT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2例中男7例,女5例。9例为足月新生儿,3例为早产儿。多数患儿表现为嗜睡、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反应抑制及惊厥等。其CT表现为枕叶及两颞叶散在低密度影6例,其中2例伴额叶及顶叶弥漫性低密度区,左颞叶大片状扇形低密度区1例;基底神经节的丘脑呈双侧对称性密度增高3例;脑室周围脑白质密度增高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双侧裂池、小脑幕旁、大脑镰旁、直窦和窦汇、各脑沟及其它脑池出现的铸形高密度灶,边缘清晰锐利5例;合并脑实质出血3例,表现为枕叶及两颞叶散在、斑片状高密度灶,边缘模糊;表现为颅缝过度分离、卤门处脑质向外膨胀3例。

  • 印度人基底神经节英语书写功能的PET-CT研究

    作者:邢一兰;刘晓加;吴湖柄;陈东

    目的 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显像(PET-CT)探讨基底神经节在印度人英语书写中的神经心理学机制,并在此基础七阐释拼音文字书写规律.方法 以6名健康的大学本科印度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每人分别执行假写和英语书写作业,采用PET-CT进行扫描并获得数据,通过统计参数图对假写和英语书写的图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葡萄糖代谢变化的区域,获得英语书写所引起的脑功能激活图.结果 英语书写与假写比较时,左侧壳核(x=-30,Y=-11,z=4,t值=2.34,Z值=1.84,P值=0.033)、尾状核头(X=-8,Y=17,z=-4,t值=2.08,z值=1.70,P值=0.045)葡萄糖代谢增加.结论 左侧基底神经节参与英语书写过程,并在右利手人群中具有对侧优势性.

  • 基底神经节的书写功能

    作者:刘晓加;金梅;吴湖炳;陆兵勋;尹文刚

    目的通过葡萄糖代谢率比值的测定评价基底神经节在汉语书写中的作用,探讨其神经心理学机制.方法10名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为检测手段,观察和比较受试者在假写状态及文字书写状态下基底神经节的葡萄糖代谢情况.结果10名受试者在文字书写状态较假写状态,左侧豆状核差值(0.0435±0.0396),右侧豆状核差值(0.0634±0.0301),左侧尾状核差值(0.0463±0.0384),右侧尾状核差值(0.0566±0.0396),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双侧豆状核、尾状核的激活值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双侧基底神经节均参与了汉语文字书写的过程.

  • 基底神经节与皮层脑损害致汉语失写症对比研究

    作者:金梅;刘晓加;陆兵勋;林军华;尹文刚

    目的研究基底神经节与皮层损害致汉语失写症的异同.方法对41例基底神经节损害及21例病变累及左侧大脑皮层区患者,采用ABC法及CAB法测试其口语和书写能力,统计言语障碍类型,计算各项书写得分和失写指数,比较基底神经节与皮层之间的差异.结果 24例基底神经节损害失写患者与21例皮层损害失写患者在自动书写(86.58%,51.64%)、听写(71.03%,33.48%)、看图书写(54.62%,22.3%)及主动书写(50.87%,18.57%)的失写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句法、完全性失写率及简单词汇记忆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基底神经节损害导致的失写与皮层损害导致的失写有各自特点,两者相互之间部分性质存在交叉重叠现象.基底神经节作为皮层下结构,对皮层参与的书写句法形成起调控作用,两者间存在相互作用.

  • 基底神经节的语言功能

    作者:金梅;刘晓加

    传统观念认为人语言功能主要与大脑额叶及颞叶的皮层有关.而Marie于1906年提出语言不能区这一概念时,认为该区除额叶及颞叶的皮层外,还应包括丘脑和基底神经节的一部分.

  •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5例脑CT诊断

    作者:贾广义;王瑞;韩景泉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旁腺PTH分泌不足或PTH对机体组织的作用丧失的一种状态,主要表现为低钙血症导致的四肢抽搐,精神神经改变和异位钙化,其中以脑基底神经节、大脑、小脑钙化为常见.脑CT检查对该病诊断价值较高,现将我院遇到5例结合文献对该病的脑CT诊断做初步分析.

  • 小儿维生素B1缺乏性脑病的CT诊断价值

    作者:高云;夏玉明;郑万雄;邱石;马林;梅小俊

    目的:探讨维生素B1缺乏性脑病的CT表现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2例维生素B1缺乏性脑病患儿行颅脑常规CT扫描,并对其颅脑CT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其中对称性的低密度见于尾状核和豆状核7例,豆状核3例,豆状核及颞叶2例.经CT诊断的该组病例治疗取得明显的效果,5例治疗1周后CT复查,2例基底节病灶消失,3例病灶明显减小.2例患儿出现脑瘫后遗症,CT显示基底节区有对称性的囊变灶.结论:小儿维生素B1缺乏性脑病患儿,其颅脑CT表现两侧基底节区对称性的低密度改变有一定特征性,CT对该病诊断以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 二维化学位移成像检测帕金森病基底神经节代谢物浓度的应用

    作者:谭长连;涂玲;罗学港;周炳;卓尚丕;贺忠;袁术文;杜万萍;司徒卫军;白末了;胡海舟

    目的 利用二维化学位移成像(2D CSI)检测帕金森病(PD)的基底神经节代谢物浓度.探讨PD的基底神经节代谢物浓度是否变化.评估2D CSI技术检测PD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PD患者26例.从健康志愿者中抽取与PD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26名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2D CSI技术检测所有人组对象的双侧豆状核、尾状核的代谢物浓度,包括氮-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复合物(NAA/Cr),氮-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复合物(NAA/Cho)以及Cho/Cr比值.比较PD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基底神经节相对应核团的代谢物浓度之间的差异.结果 PD组双侧豆状核的NAA/Cho和右尾状核的NAA/Cr、左侧尾状核的Cho/Cr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左侧豆状核Cho/Cr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PD患者的基底神经节代谢物浓度与正常人有差异.2D CSI作为一种可用于检测基底神经节代谢物浓度的无创伤性的方法,将成为检测正常脑的生理性和病变脑的病理性代谢物浓度的变化,尤其是神经元变性性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

  • 儿童基底神经节病变43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亚玲;王涛;李建新

    儿童基底节病变以往临床报道较少.随着CT、 MRI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儿童基底节区病变的发现率有所增加, 但儿童基底节病变的病因、 临床表现较复杂.协和医院与武汉市儿童医院儿科自1998~2001年共发现儿童基底节病变43例, 现复习文献就影像学与临床症状、病因关系及儿童基底节病变特点进行总结, 报道如下.

  • 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法学;杜晓光;李琛;张建斌;纪延伟;殷长江;赵思任;汪辉

    [目的]探讨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于本院行外科治疗的152例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F-36健康测量量表(SF-3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分析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居住地、职业、吸烟史、饮酒史、脑出血量、脑中线移位情况、是否发生脑疝、出血后手术开始时间、意识状况、脑出血是否破入脑室等因素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得分分别为生理职能(15.6±31.5)分、生理功能(37.0±24.3)分、躯体疼痛(74.9±17.1)分、总体健康(11.6±12.0)分、情感职能(13.5±31.4)分、精神健康(51.7±13.9)分、活力(46.2±12.5)分及社会功能(61.8±17.2)分、总分(312.3±159.9)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是否与子女同住、脑出血量、脑中线移位情况、脑疝、出血后手术开始时间、意识状况、脑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对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与子女同住、脑出血量、脑中线移位情况、脑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是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年龄、是否与子女同住、脑出血量、脑中线移位情况、脑出血是否破入脑室.

  • 不同引流方案治疗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对比

    作者:胡世颉;吕超;胡学安;罗鹏;张磊;李兵

    [目的]比较研究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额后部入路锥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和小骨窗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对于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所有对象按照严格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A组)、额后部入路锥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B组)和小骨窗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C组)各30例.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术后血肿吸收情况、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A组血肿大小显著低于B组和C组患者血肿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肿完全吸收时间显著短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优于B组和C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评分显著优于B组和C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显著低于B组的30.0%(9/30)和C组的36.67%(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对于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具有明显疗效,恢复迅速,不良反应少,值得于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周晋;黄春刚;郑建辉;常久魁

    [目的]探讨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8例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术后12~24个月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价其生活质量,采用单因素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各因素与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各项目指标(8维度共36条目)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SF-36量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平均标准分分别为(38.60±21.66)分、(46.51±25.07)分.年龄<65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家庭人数<5、年收入<6.0万元、脑出血量<50 mL、无瞳孔散大、GCS评分≥8分、Barthel指数≥50分的患者SF-36生理健康评分显著升高,家庭人数<5、与子女同住、GCS评分≥8分、Barthel指数≥50分的患者SF-36心理健康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婚姻状况的患者SF-36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脑中线移位情况的患者SF-36生理健康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生理健康评分与Barthel指数呈正相关,与家庭人数、脑中线移位呈负相关(P<0.05);心理健康评分与Barthel指数、与子女同住呈正相关,与婚姻状况呈负相关(P<0.05).[结论]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Barthel指数、家庭人数、脑中线移位、与子女同住、婚姻状况等有关.

  •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全麻术后气管导管拔管时机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周龙;刘美霞;潘轲;邓民强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全麻术后气管导管拔管时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医院收治的80例拟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HIC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镇静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镇静组术后给予咪达唑仑持续镇静6~48 h,再根据有无拔管指征予拔管,对照组于明确有拔管指针后拔出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近期疗效,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术后1个月、3个月镇静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同时段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其中术后2周、4周镇静组SSS评分显著低于同时段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静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优良率为75.0%(31/40)显著高于对照组为55.0%(22/40)(P<0.05).术后镇静组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再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全麻术后继续镇静延迟拔除气管导管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有利于患者预后.

  • 婴幼儿病毒性脑炎基底节损害32例CT分析

    作者:吴晓波;黄新国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经临床证实的32例婴幼儿病毒性脑炎基底节损害的CT表现特征,探讨其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74 条记录 7/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