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杏莉;谭红专;孙振球

    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首次将美沙酮应用于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治疗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将这一治疗应用于海洛因成瘾和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治疗中.实践证明,美沙酮维持治疗是一种积极、安全、有效的方法.鉴于吸毒人群中艾滋病迅速蔓延以及国外预防该人群艾滋病病毒传播的成功经验,2003年3月,卫生部、公安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制定<海洛因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试点工作暂行方案>,并开始试点工作.随着治疗试点工作的全面展开,越来越多的省、市、地区设立了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到2007年底全国已经开设了503家门诊[1].由于我国美沙酮维持治疗起步较晚,目前缺乏完整可靠的治疗资料和成熟经验.但随着门诊的大量开展,影响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保障及提高治疗的效率等问题成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国外相关研究已经有40年的历史,积累了相关经验,本文拟从:(1)剂量的影响;(2)支持服务的影响;(3)维持与脱失的影响;(4)治疗时间的影响;(5)患者特征的影响5个方面进行综述,为我国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 美沙酮能减少大鼠对可卡因的觅药行为——高剂量美沙酮消除动物获取可卡因的动机

    作者:赵成正;曾岚;赵苳

    如果由美国国立药物滥用研究所(NIDA)和加拿大卫生研究所资助的这项动物研究结果能够重复,并且可在人身上应用,那么,美沙酮可能不仅能有效治疗阿片类药物滥用,也能有效治疗可卡因滥用.动物使用能使其血药浓度水平与有效治疗阿片类成瘾水平相等剂量的美沙酮,可减少对可卡因的觅药行为.如果在此基础上将美沙酮的剂量增加一倍,动物对可卡因的觅药行为消失.

  • 7α-O-IA-DPN:特异性碘标记阿片配体的研制和评价

    作者:王荣福;魏锦泉;Tafani JAM;Bergon M;Zajac JM;Guiraud R

    目的:研制和评价新碘标阿片受体显像剂7α-O-iodoallyl diprenorphine(7α-O-*IA-DPN).方法:选用阿片肽拮抗剂DPN经碘代锡烷标记法成功地获得了一个原始的碘标阿片肽类似物,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能、药理作用和生物学功能评价.结果:体外和体内阿片受体结合分析表明这一新的阿片配体具有非常高的亲和力(Ki=4×10-4 μmol/L).注药后20 min动物脑内的特异性结合占63%,且其在脑内滞留时间较长而有利于成像.阿片抑制试验和抗痛活性研究分别反映碘标7α-O-IA-DPN可能对3种阿片受体(μ,δ,κ)都有亲和力,并保持了原有的药理特性和生物学功能.结论:碘标7α-O-IA-DPN作为新阿片受体显像剂较适于今后SPECT阿片受体研究.

  • 7α-O-IA-DPN:特异性碘标记阿片配体的研制和评价

    作者:王荣福;魏锦泉;Tafani JAM;Bergon M;Zajac JM;Guiraud R

    目的:研制和评价新碘标阿片受体显像剂7α-O-iodoallyl diprenorphine(7α-O-*IA-DPN).方法:选用阿片肽拮抗剂DPN经碘代锡烷标记法成功地获得了一个原始的碘标阿片肽类似物,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能、药理作用和生物学功能评价.结果:体外和体内阿片受体结合分析表明这一新的阿片配体具有非常高的亲和力(Ki=4×10-4 μmol/L).注药后20 min动物脑内的特异性结合占63%,且其在脑内滞留时间较长而有利于成像.阿片抑制试验和抗痛活性研究分别反映碘标7α-O-IA-DPN可能对3种阿片受体(μ,δ,κ)都有亲和力,并保持了原有的药理特性和生物学功能.结论:碘标7α-O-IA-DPN作为新阿片受体显像剂较适于今后SPECT阿片受体研究.

  • 7α-O-IA-DPN:特异性碘标记阿片配体的研制和评价

    作者:王荣福;魏锦泉;Tafani JAM;Bergon M;Zajac JM;Guiraud R

    目的:研制和评价新碘标阿片受体显像剂7α-O-iodoallyl diprenorphine(7α-O-*IA-DPN).方法:选用阿片肽拮抗剂DPN经碘代锡烷标记法成功地获得了一个原始的碘标阿片肽类似物,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能、药理作用和生物学功能评价.结果:体外和体内阿片受体结合分析表明这一新的阿片配体具有非常高的亲和力(Ki=4×10-4 μmol/L).注药后20 min动物脑内的特异性结合占63%,且其在脑内滞留时间较长而有利于成像.阿片抑制试验和抗痛活性研究分别反映碘标7α-O-IA-DPN可能对3种阿片受体(μ,δ,κ)都有亲和力,并保持了原有的药理特性和生物学功能.结论:碘标7α-O-IA-DPN作为新阿片受体显像剂较适于今后SPECT阿片受体研究.

  • 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对老年肿瘤患者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作者:俞盛辉;丁力;石翊飒

    靶控输注以药代动力学为基础制定出个体给药方案,更好地实现了静脉用药的个体化.舒芬太尼在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中效能强[1].国外已开始静脉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方面的研究[2,3],我们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观察老年肿瘤患者静脉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有效和安全应用舒芬太尼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 瑞芬太尼用于低体重儿麻醉体会

    作者:刘卫军

    低体重儿是指生后体重不足2.5kg的新生儿.由于患儿解剖、生理发育很不完善且并发症较多,给麻醉带来的难度比正常体重新生儿更大.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快速强效阿片类镇痛剂,国内外有关瑞芬太尼应用于临床麻醉中的报道很多,但瑞芬太尼应用于低体重儿麻醉的资料很少.本文将瑞芬太尼用于低体重儿麻醉的可行性与芬太尼效果作一比较.

  • 盐酸维拉帕米治疗阿片类依赖的机制探讨

    作者:杨燕立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维拉帕米治疗阿片类依赖的研究不断报道,从动物实验到人体应用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十几年的文献资料未见有关维拉帕米治疗阿片类依赖机制的报道.笔者集这一时期文献结合个人经验,试就维拉帕米治疗阿片类依赖机制进行探讨,还望专家同仁予以批评指正.

  • 患者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气管插管的可行性

    作者:权吉花

    面对估计有气管插管困难的全麻患者,表面麻醉下清醒气管插管是预防呕吐和误吸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气管插管过程中剧烈的呛咳反应对患者的循环功能影响较大,临床上常复合芬太尼来减轻这类气管插管反应.瑞芬太尼是新一代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可控性强的优点,合适靶控输注(TCI),但TCI瑞芬太尼气管插管的可能性尚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拟观察患者TCI瑞芬太尼清醒气管插管的可行性.

  • 盐酸奈福泮用于妇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马世尧

    在以往硬膜外镇痛中(PCEA)常应用阿片类制剂.阿片类制剂镇痛效果确切,但也存在着易发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缺点.我院自2005年开始将盐酸奈福泮用于妇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旨在探讨盐酸奈福泮用于妇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 老年住院癌症患者疼痛控制情况调查

    作者:邵月娟;郝建磊;成宪江;姬凯;管冰清;王昆

    对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疼痛科住院的620例癌症患者,进行癌痛调查.轻、中、重度疼痛在218例老年(≥65岁)患者中,分别占29.8% (65/218)、36.2% (79/218)和34.0%(74/218),在402例中青年患者(<65岁)中,分别占28.4%(114/402)、34.8%(140/402)和36.8%(148/4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癌痛患者有28.0%(61/218)未使用止痛药物,重度疼痛者只有71.6% (53/74)应用强阿片药物,5.4%(4/74)仅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中青年组分别为26.1%(105/402)、73.0%(108/148)和4.7%(7/148)(均P>0.05).老年患者便秘、排尿困难及谵妄的发生率高(P<0.05).应加强老年患者镇痛药物合理应用及预防不良反应管理.

  • 瑞芬太尼致术后患者痛觉过敏的队列研究

    作者:马剑锋;黄志莲;李军;胡社军;连庆泉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引起术后痛觉过敏的发生情况并筛选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6-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术中使用瑞芬太尼和手术切口<4 cm的全麻患者共1620例,分别在麻醉恢复室(PACU)、术后4 h及24 h记录痛觉过敏的发生情况,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痛觉过敏可能有关的6个因素,即年龄、性别、麻醉维持方式、手术时间、手术部位和瑞芬太尼用量.结果 1620例患者共发生痛觉过敏261例(16.1%).年龄<16岁的痛觉过敏发生率为25.9%,≥16岁为15.6%;男性痛觉过敏发生率为20.8%,女性为13.0%;手术时间>2 h痛觉过敏发生率为32.7%,≤2 h为9.9%;瑞芬太尼用量>30μg/kg痛觉过敏发生率为41.8%,≤30 μg/kg为4.8%,不同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及瑞芬太尼用量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痛觉过敏各标准中肢体保护性动作存在及触、冷诱发痛两项发生率高(39.0%,34.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6岁、男性、手术时间>2 h和瑞芬太尼用量>30 μg/kg与痛觉过敏的发生存在相关(均P<0.05).结论 年龄<16岁、手术时间较长和瑞芬太尼用量偏多会增加痛觉过敏的发生,麻醉方法和手术部位不会影响痛觉过敏的发生.

  • 探讨阿片类毒品中毒患者的急诊治疗方法

    作者:王济德

    目的:探讨阿片类毒品中毒患者的急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急诊收治的20例阿片类毒品中毒患者,通过清除毒物,吸氧,应用特性解毒剂等综合治疗方法。结果:18例抢救成功,成功率为90%;2例死亡,均死于呼吸衰竭;18例抢救成功患者均在15~60m i n内苏醒,平均35.8±1.5m i n;纳洛酮及阿托品使用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阿片类毒品中毒患者临床表现特殊,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及时给予呼吸维持、应用特性解毒剂及对症治疗是降低阿片类毒品中毒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 阿片类 毒品 中毒 急诊
  • 癌痛规范化治疗的意义探讨

    作者:李颖;李欣;姜达;张增叶;董倩

    目的:探讨在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年版)指导下癌痛规范化治疗的意义。方法:收集自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内科126例癌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NRS评分、爆发痛次数、生存质量影响评分3个方面改善的情况;分析不同疼痛分级、病种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癌痛缓解的影响因素。结果:规范化治疗后NRS评分的改善率在不同疼痛分级(P=0.001)、不同性别患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在不同病种间无显著性差异(P=0.112);规范化治疗后生存质量影响总分下降和爆发痛次数减少的改善率各组内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疼痛分级、病种对癌痛缓解情况影响不大。抗肿瘤治疗、无远处转移两个因素是促使NRS评分、生存质量影响评分下降的独立因素;无远处转移(P=0.046)是促使爆发痛次数减少的独立因素。结论:规范化治疗癌痛带来NRS评分、爆发痛次数、生存质量影响评分的获益;接受抗肿瘤治疗、无远处转移的患者止痛治疗效果明显。

    关键词: 癌症 疼痛 镇痛 阿片类
  • 新型阿片类镇痛药-布托啡诺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吴明毅;陈宁

    酸布托啡诺(国内商品名:诺扬)是2004年底国内才用于临床外科的阿片类镇痛药,是一种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临床有注射剂型和鼻喷剂型.大量药理和受体结合研究发现,布托啡诺是μ受体部分激动剂、κ受体完全激动剂、对δ-阿片受体有优势拮抗力[1].体外试验已证实其与阿片受体(μ:δ:κ)的亲和力为(1:4:25).因其可以在未引起显著致幻效应剂量下,产生高效镇痛效果,且镇痛时间久,呼吸抑制和成瘾性发生率较低[2],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 阿片受体参与心肌缺血预适应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帅;孟祥艳;张文成

    阿片及各种阿片类活性碱用于临床止痛已有千余年的历史.阿片除具有独特的镇痛效应外,对心血管、呼吸、免疫等系统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是1986年Murry发现并命名的一种心肌保护现象[1],即心肌经历一次或多次短暂缺血后.对随后发生的长时间缺血有较好的耐受力,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组织损伤、减慢ATP消耗速度、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

  • 不同阿片类药对依托咪酯诱导中肌阵挛和BIS的影响

    作者:陈怡;王国林;于泳浩

    目的:评价不同阿片类药对依托咪酯诱导过程中肌阵挛、脑电双频指数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ASA 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静脉给予芬太尼2μg·kg-1,瑞芬太尼1 μg·kg-1,舒芬太尼0.3 μg·kg-1及安慰剂.然后以依托咪酯行全麻诱导.记录每组患者发生肌阵挛的情况,于各时间点观察并记录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结果:预注阿片类药明显减少了依托咪酯引起的肌阵挛(P<0.05).瑞芬太尼组的BIS值在依托咪酯诱导前即先于其他各组减低(P<0.01).相对于其他各组,瑞芬太尼组在注射瑞芬太尼后心率较基础值明显减低(P< 0.05).结论:静注依托咪酯结合3种阿片类药均可抑制肌阵挛的发生.瑞芬太尼因可加快意识消失而适用于快速诱导,但应重视其引起的心动过缓.

  •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春虹;闫兵山;徐宝山;马信龙;杨强;刘越

    目的 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2月天津医院微创脊柱外科接受腰椎融合手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给予的镇痛策略分为tDCS组和对照组,tDCS组患者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tDCS控制术后疼痛,必要时使用吗啡控制爆发性疼痛;对照组给予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及治疗相关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共纳入42例.tDCS组22例,平均年龄(56.7±10.5)岁;对照组20例,平均年龄(60.3±9.2)岁.2组患者术前VAS、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后24 h及出院时疼痛VAS评分、ODI与同组内术前相比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tDCS组患者术后24 h VAS评分(2.0±1.7)、出院时VAS评分(2.1±0.9)以及出院时ODI(20.9±6.5)明显低于对照组(3.3±1.4,2.9±1.3,25.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tDCS联合阿片类药物控制术后暴发性疼痛,可减少约25%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P<0.01),而并发症仅为电极粘贴部位的瘙痒、疼痛、灼热及刺痛.结论 在腰椎融合术后患者中使用经颅直流电刺激可降低患者疼痛、减少麻醉药物使用、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不会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替代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的潜在可能性.

  • 阿片类毒品、麻醉品的药理毒理分析及合理利用

    作者:葛炳荃

    本文探析了利用较广泛的杜冷丁、海洛因、吗啡这三种阿片类毒品和麻醉品的毒理以及药理特征,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这三种阿片类毒品、麻醉品。

  • 乌香痛消膏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60例临床研究

    作者:王院春;王希胜;惠建荣;李仁廷

    目的 观察乌香痛消膏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乌香痛消膏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对照组60例予安慰剂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共治疗7d.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数字评分(NRS)、镇痛起效与缓解持续时间、首日与全程等效吗啡消耗量.结果 2组治疗后NRS评分均降低,组内配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R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间镇痛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缓解持续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首日吗啡消耗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吗啡消耗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香痛消膏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可以明显缓解疼痛程度,延长镇痛缓解持续时间,减少爆发痛的发生次数,减少阿片类药物的消耗量,减轻毒副反应,提高镇痛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250 条记录 3/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